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滑坡涌浪模拟实验装置.pdf

  • 上传人:00****42
  • 文档编号:5880423
  • 上传时间:2019-03-28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87.7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023997.1

    申请日:

    2016.01.14

    公开号:

    CN105528950A

    公开日:

    2016.04.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9B 23/40申请日:20160114|||公开

    IPC分类号:

    G09B23/40

    主分类号:

    G09B23/40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发明人:

    张迎宾; 陈岩岩; 张珏; 黄小福; 唐云波; 王金梅; 余鹏程; 肖莉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代理人:

    张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坡涌浪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斜坡、钢板垫层、支座、斜坡驱动器、竖向固定架。实验箱由前部的敞口有机玻璃容器与后部承重钢架连接组成。支座、斜坡驱动器、固定架固定在承重钢架上部的钢板垫层上。斜坡由主坡、辅坡通过合页连接器相互连接组成,主坡通过安置在其下部的方形耳孔、长度缓冲槽分别与钢板垫层上的支座、竖向固定架连接在一起,辅坡通过合页、耳孔、支座、连接槽板等与主坡连接并固定,装置下部设有螺栓孔,以便固定。该实验装置能够改变斜坡坡度,并能控制滑落体入水的速度方向,并且可以联合振动台考虑滑坡涌浪的地震效应,实验全程中配备有摄像机及照相机记录,以便实验后数据整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滑坡涌浪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实验箱(100)和可改变坡度的组合斜
    坡(200)构成;实验箱(100)由前部的敞口有机玻璃容器(101)与后部承重钢架(102)
    组成;钢板垫层(3)置于承重钢架(102)上,其上固定有支座(6)、斜坡驱动器的固定座
    (9);竖向固定架(11)固定于在承重钢架(102)上部的钢板垫层(3)上;组合斜坡(200)
    由主坡(201)和辅坡(202)通过合页连接器(5)相互连接组成,主坡(201)通过前缘下
    部的方形耳孔(7)与支座(6)螺栓固联,主坡(201)后缘亦通过其上的长度缓冲槽(12)
    与竖向固定架(11)连接,竖向固定架(11)上置有可随处固定螺栓的槽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坡涌浪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箱(100)为组合
    件,实验箱(100)前部为敞口有机玻璃容器(101),其顶端不封顶,内部装水,后部为承重
    钢架(102),钢架上部焊接有承重钢板(3),作为上部斜坡结构的承重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坡涌浪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坡(202)上置有耳
    孔(4),连接槽板(8)的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耳孔(4)和支座(6)固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坡涌浪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驱动器(10)为一
    般液压千斤顶,使用时将斜坡驱动器(10)嵌入固定座(9)中。

    说明书

    一种滑坡涌浪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及水利实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坡涌浪模拟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西部地区山脉众多,且水系发达,山体间沟壑中往往密布着河流,当山体失稳发
    生滑坡的同时,也常常伴随着滑坡体以很高的速度冲入河流,强大的冲击力致使原本顺着
    河道流动的河水跃出,产生涌浪,破坏航运河道、上下游流域的民宅、工程设施,危害山
    区周围民众的生命财产。这类灾害事例已屡见不鲜了,例如:1963年意大利Vajont滑坡冲
    击水库造成涌浪,1982年四川省云阳县城东鸡扒子滑坡涌浪事件,1985年新滩滑坡冲击长
    江河道产生的涌浪灾害,2003年千将坪滑坡冲击长江支流青干河造成涌浪,以及2008年发
    生在三峡库区的龚家方崩滑体冲击长江干流产生涌浪灾害的事件。滑坡涌浪破坏能力强,
    治理难度大,因此有必要对滑坡涌浪灾害进行研究。

    目前对于滑坡涌浪灾害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分析、经验公式、数值模拟、模型实验
    等。由于理论分析、经验公式及数值模拟或多或少都基于一定的假设,而模型实验由于其
    模拟过程接近真实,成为较常采用的方法。目前针对滑坡涌浪的模型实验,主要有以下几
    点不足:(1)滑坡模型坡度、坡高单一,无法进行变化调整;(2)不同的入水方向对涌浪
    浪高及传播有影响,而现有模型实验装置无法调整滑落体前缘的入水方向;(3)2008年以
    来全球进入地震高发期,地震发生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滑坡涌浪的发生,而目前的模型实验
    无法考虑地震特性,对地震诱发的滑坡涌浪研究较为缺失。

    发明内容

    针对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坡涌浪模拟实验装置,可以有效地解
    决以往同类实验装置斜坡坡度单一且不能调整变化的问题,此实验装置不仅能够改变斜坡
    坡度、斜坡坡高,而且也可以通过调整辅坡以控制滑落体脱离坡体时的入水方向。另外,
    该实验装置可以联合振动台考虑滑坡涌浪的地震效应,解决以往实验无法考虑地震荷载的
    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主要由实验箱100和可改变坡度的组合斜坡200构成;实验箱100由前部的敞口有机
    玻璃容器101与后部承重钢架102组成;钢板垫层3置于承重钢架102上,其上固定有支
    座6、斜坡驱动器的固定座9;竖向固定架11固定于在承重钢架102上部的钢板垫层3上;
    组合斜坡200由主坡201和辅坡202通过合页连接器5相互连接组成,主坡201通过其前
    缘下部的方形耳孔7与支座6螺栓固联,主坡201后缘亦通过其上的长度缓冲槽12与竖向
    固定架11连接,竖向固定架11上置有可随处固定螺栓的槽孔。

    所述组合斜坡由主坡和辅坡通过合页连接而成,主坡、辅坡可以旋转到一定角度后固
    定,组合成折线坡。

    进一步,所述钢板垫层是焊接在承重钢架上部的,支座、斜坡驱动器固定座、竖向固
    定架分别焊接在钢板垫层的前、中、后部,斜坡驱动器则嵌入到固定座内,均将用于调整
    及固定斜坡。

    进一步,所述斜坡驱动器为一般液压千斤顶。

    进一步,所述斜坡驱动器可以用于改变斜坡坡度及斜坡坡高。

    进一步,所述实验装置底部设有螺栓孔,可以固定在振动台上。

    进一步,所述实验装置,尤其是敞口有机玻璃容器边框位置、斜坡坡身、钢板垫层及
    竖向固定架上均贴有刻度尺,方便记录及观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与以往同类型实验相比,斜坡坡度、斜坡坡高可以通过斜坡驱
    动设备改变。2.斜坡设置有辅坡,辅坡长度要明显短于主坡,但辅坡亦可旋转且固定,能够
    有效的控制斜坡上部滑落体的冲入水箱时的方向及角度。3.整个实验装置,尤其是敞口有机
    玻璃容器边框位置、斜坡坡身、钢板垫层及竖向固定架上均贴有刻度尺,敞口玻璃容器是
    透明的,在实验过程中用摄像机记录过程,方便实验结果处理。4.实验箱底部跃出主体部位
    的角钢构件上设有四个螺栓孔,可以安装到振动台上,通过此方法可以考虑地震荷载对于
    滑坡涌浪灾害的影响。5.整个实验装置简洁,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纵向中心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使用时斜坡旋转角度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组合斜坡的构造俯视图。

    图4是主坡构造的示意图。

    图5是辅坡构造的示意图。

    图6是连接槽板的示意图。

    图中,100实验箱(101敞口透明有机玻璃容器,102承重钢架),200组合斜坡(201
    主坡,202辅坡),3钢板垫层,4耳孔,5合页连接器,6支座,7方形耳孔,8连接槽板,
    9斜坡驱动器固定座,10斜坡驱动器,11竖向固定架,12长度缓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结合如图1-图6可看到,本发明是一种滑坡涌浪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100、斜坡
    200、钢板垫层3、斜坡起重驱动器10、支座6、竖向固定架11。实验箱包括两部分,前部
    是由有机玻璃、角钢以及扁钢焊接而成的敞口有机玻璃容器101,其上部不封口,内部装水,
    后部是由角钢焊接而成的承重钢架102,其上部焊接钢板垫层3,各部件通过焊接结合为一
    个整体。钢板垫层3上前中后分别焊接有支座6、起重驱动器的固定座9、中部开有滑槽的
    竖向固定架11。组合斜坡由主坡201、辅坡202两部分组成,主坡201、辅坡202通过合页
    连接器5相互连接为整体,主坡前缘下部、辅坡中段上部分别焊接有方形耳孔7、耳孔4,
    主坡后缘段焊接有长度缓冲槽12,主坡通过焊接在其上的方形耳孔7、长度缓冲槽12分别
    与固定在钢板垫层3上的支座6、竖向固定架11连接在一起,以此来固定斜坡。另外,辅
    坡后端已通过焊接合页连接器5与主坡连接,辅坡中段上部耳孔4与连接槽板8、主坡前缘
    下部方形耳孔7通过螺栓连接以使辅坡位置固定。实验箱下部的焊接角钢开有四个螺栓孔,
    整个装置可以固定在振动台上,且整个实验设备各边均贴有刻度尺。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实验箱100为组合件,实验箱100前部为敞口有机玻璃容器
    101,其顶端不封顶,内部装水,后部为承重钢架102。敞口有机玻璃容器101由有机玻璃、
    角钢及扁钢焊接构成;外部四周先由角钢焊接形成主体框架,再在长边侧焊接扁钢,形成
    整体钢架,内部添置有机玻璃板,有机玻璃板通过销钉与钢架严密贴紧结合,但玻璃容器
    上部不添置玻璃板,也即上部是开口的,玻璃容器内部所有缝隙均通过玻璃胶密封。承重
    钢架102亦由角钢焊接构成。敞口玻璃容器101及承重钢架102紧密焊接结合,组成实验
    箱100。

    所述钢板垫层3由一般钢板制成,焊接于实验箱100后部的承重钢架102上面,钢板
    垫层3上部前、中、后部位置分别焊接有支座6、斜坡驱动器固定座9、竖向固定架11。支
    座6由两根钢筋分别焊接螺母构成,支座6整体呈三角形状。斜坡起重驱动器固定座9为
    圆环,斜坡驱动器10恰好可以嵌入固定座内固定。竖向固定架11沿其长度方向在中部开
    有开口槽。

    所述斜坡200由主坡201、辅坡202通过焊接在其下部的合页连接构成,主坡201及辅
    坡202均由钢板制成。焊接合页的作用是使得斜坡的两个组成部分可以自由旋转。

    长度缓冲槽12为一开槽角钢,耳孔4、连接槽板8、长度缓冲槽12均由角钢制成,竖
    向固定架11由一般扁钢制成。方形耳孔7、长度缓冲槽11均由一般角钢构成,一边分别开
    有螺栓孔、一定长度的槽,另一边则焊接在使用处。连接槽板8由一般扁钢制成,扁钢沿
    其长度方向约中轴线位置开有一定长度的槽。

    所述斜坡2的主坡201前缘、后缘下部分别焊接有方形耳孔7及长度缓冲槽12,使用
    时,方形耳孔7经由螺栓与支座6紧密连接,长度缓冲槽12经由螺栓与竖向固定架11紧
    密相接。斜坡2的辅坡202段上部焊接有耳孔4。连接槽板8前端经由螺栓连接在辅坡202
    上部的耳孔4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主坡201前端的方形耳孔7连接,由此,可将辅坡202
    固定。

    所述实验装置,尤其是在敞口有机玻璃容器101边框位置、斜坡200坡身、钢板垫层3
    及竖向固定架11上均贴有刻度尺,可通过分析记录得到的录像来补充实验数据。

    在具体使用中,先将各部件按照图1所示方式进行组装,主坡先通过前部方形耳孔与设置
    在钢板垫层前部的支座间利用螺栓拧紧,然后利用斜坡驱动设备将斜坡抬升至实验坡度,
    然后拧紧穿过主坡后缘的长度缓冲槽及竖向固定架的螺栓,固定住主坡,采用相同的办法
    将辅坡也调整至实验坡度,打开记录摄像机,将滑落体滑落,即可进行实验。当研究地震
    诱发的滑坡涌浪使,只需将整个实验装置安装至振动台上,重复上述操作,并输入地震荷
    载,便可记录地震对于滑坡涌浪的影响。

    关 键  词:
    一种 滑坡 涌浪 模拟 实验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滑坡涌浪模拟实验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88042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