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密封结构.pdf

  • 上传人:e2
  • 文档编号:5863831
  • 上传时间:2019-03-26
  • 格式:PDF
  • 页数:18
  • 大小:629.8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43496.1

    申请日:

    2011.08.23

    公开号:

    CN102384268A

    公开日:

    2012.03.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J 15/06申请日:20110823|||公开

    IPC分类号:

    F16J15/06; F02F11/00; F02F7/00

    主分类号:

    F16J15/06

    申请人: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栗田洋孝; 松岛一矢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10.08.25 JP 2010-18815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

    宋丹氢;张天舒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结构,包括:第一部件(2、102、202、302、402),其包括第一配合表面(9、109、209、309);第二部件(4、104、204、304),其与第一部件相连接,并且包括第二配合表面(10、110、210、310);第三部件(8、108、208、308、408),其与第一部件相连接并与第二部件相连接,以及,该第三部件包括第三配合表面(11、111、211、311);以及,液态衬垫,其置于第一配合表面与第三配合表面之间、以及第二配合表面与第三配合表面之间,其中,第一配合表面、第二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密封结构(20、120、220、320、420),包括:
    第一部件(2、102、202、302、402),其包括第一配合表面(9、
    109、209、309);
    第二部件(4、104、204、304),其与所述第一部件(2、102、
    202、302、402)相连接,并且包括第二配合表面(10、110、210、
    310);
    第三部件(8、108、208、308、408),其与所述第一部件(2、
    102、202、302、402)相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二部件(4、104、204、
    304)相连接,以及,所述第三部件包括第三配合表面(11、111、211、
    311);以及
    液态衬垫(30、130、230、330),其置于所述第一配合表面(9、
    109、209、309)与所述第三配合表面(11、111、211、311)之间、
    以及所述第二配合表面(10、110、210、310)与所述第三配合表面
    (11、111、211、311)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配合表面(9、109、209、309)、所述第二配合表面
    (10、110、210、310)、以及所述第三配合表面(11、111、211、
    311)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将所述液态衬垫(30、130、230、330)分
    隔开的腔部(27、127、227、327、4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20、120、220、320、420),
    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2、102、202、302、402)包括第一凹部(24),
    所述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配合表面(9、109、209、309)上,
    所述第二部件(4、104、204、304)包括第二凹部(25),所
    述第二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二配合表面(10、110、210、310)上,并
    且面对所述第一凹部(24),
    所述第三部件(8、108、208、308、408)包括第三凹部(26、
    126、226),所述第三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三配合表面(11、111、211、
    311)上,并且面对所述第一凹部(24)和所述第二凹部(25),以

    所述腔部(27、127、227、327、427)由所述第一凹部(24)、
    所述第二凹部(25)、以及所述第三凹部(26、126、226)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结构(20、120、220、
    320、420),其中
    所述腔部(27、127、227、327、427)包括不含有所述液态衬
    垫(30、130、230、330)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密封
    结构(20、120、220、320、420),其中
    所述腔部(27、127、227、327、427)包括连通道(80),用
    于使流进所述腔部(27、127、227、327、427)的流体从所述腔部(27、
    127、227、327、427)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密封
    结构(20、120、220、320、420),进一步包括:
    阶部(500、501、502、503),其设置于所述腔部(27、127、
    227、327、427)的内表面(150、151、250、251、350、351、450、
    451),所述阶部(500、501、502、503)位于所述第一配合表面(9、
    109、209、309)、所述第二配合表面(10、110、210、310)、以及
    所述第三配合表面(11、111、211、311)中的任意二者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密封
    结构(20、120、220、320、420),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2、102、202、302、402)是内燃机(1)的缸
    体(2、102、202、302、402),所述第二部件(4、104、204、304)
    是所述内燃机(1)的缸盖(4、104、204、304),以及,所述第三
    部件(8、108、208、308、408)是所述内燃机(1)的正时链壳体(8、
    108、208、308、408)。

    说明书

    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一种周知密封结构包括:第一部件;
    第二部件;衬垫(gasket),其布置成被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夹在其间;
    第三部件,其布置成介由液态衬垫而面对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
    其间的间隙。

    例如,JPH7-167302A(下文称之为专利文献1)中披露了三表面
    互相邻接部分处的一种周知密封结构。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密封结
    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利用螺栓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互相固
    定,同时将衬垫夹在其间。邻接部分的端部远离邻接部分的螺栓固定
    部,因此,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处于悬臂状态,也就是,在邻接部分
    的端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彼此并未固定。在配合部分的端部,设
    置主垫圈和副垫圈,也就是,设置两道垫圈。

    JP2009-264476A(下文称为专利文献2)中披露了三表面互相邻
    接部分处的另一周知密封结构。根据专利文献2中所披露的密封结构,
    第一部件与第三部件介由液态密封材料互相邻接,以及,第二部件与
    第三部件介由液态密封材料互相邻接。第三部件的密封面包括用于引
    导液态密封材料的凹部,凹部待填充液态密封材料。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的密封结构,在垫圈设置部位(垫圈设置
    成越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邻接在一起所在部分)处,在第一部件与
    第二部件之间会形成装配导致的阶部及间隙,或者,在第一部件与第
    二部件之间可能由于热变形而形成阶部等。结果,垫圈会无法对应或
    者符合密封面中的突然或局部变化,因此,会形成间隙或阶部,这会
    降低密封性能。

    根据专利文献2的密封结构,在第一部件与第三部件之间的密封
    面处,以及,在第二部件与第三部件之间的密封面处,用于引导液态
    密封材料的凹部充满液态密封材料。因此,机油可能经由或者顺着液
    态密封材料漏出。

    因此,对于密封结构存在这样的需求,密封结构能限制或阻止因
    密封面之间所形成间隙所致的密封性能降低,并且能限制流体(包括
    但并不局限于机油)经由或者顺着液态衬垫从密封结构漏出。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密封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其包括
    第一配合表面;第二部件,其与第一部件相连接,并且包括第二配合
    表面;第三部件,其与第一部件相连接并且与第二部件相连接,以及,
    第三部件包括第三配合表面;以及,液态衬垫,其置于第一配合表面
    与第三配合表面之间、以及第二配合表面与第三配合表面之间,其中,
    第一配合表面、第二配合表面、以及第三配合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
    有将液态衬垫分隔开的腔部。

    据此,在第一配合表面与第三配合表面之间、以及在第二配合
    表面与第三配合表面之间,设置液态衬垫,从而,因装配而在配合表
    面之间形成的阶部或间隙被液态衬垫填充,因此,可以限制密封性能
    的降低。另外,第一配合表面、第二配合表面、以及第三配合表面中
    的至少一个形成有腔部,该腔部分隔开液态衬垫。因此,腔部蓄积经
    由或者顺着液态衬垫漏出并进入腔部的流体,并限制腔部中的流体漏
    出腔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部件包括形成在第一配合表面上
    的第一凹部,第二部件包括第二凹部,第二凹部形成在第二配合表面
    上,并且面对第一凹部,第三部件包括第三凹部,第三凹部形成在第
    三配合表面上,并且面对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以及,腔部由第一凹
    部、第二凹部、以及第三凹部构成。

    据此,由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以及第三凹部构成腔部,因此,
    腔部中保证了较大的空间。所以,当第一部件与第三部件相连接、以
    及第二部件与第三部件相连接时,限制从各相连接的部件之间挤出至
    腔部各内表面的液态衬垫彼此互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腔部包括不含有液态衬垫的部分。

    据此,更适宜地限制流体漏出腔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腔部包括连通道,用于使流进腔部的
    流体排出腔部。

    据此,腔部包括用于将流体排出腔部的连通道。因此,限制经
    由或者顺着液态衬垫漏出并进入腔部的流体充满腔部。所以,限制蓄
    积在腔部中的流体与液态衬垫相接触,并限制其经由或者顺着液态衬
    垫漏出腔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密封结构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腔部内表
    面处的阶部。阶部位于第一配合表面、第二配合表面、以及第三配合
    表面中的任意二者之间。

    据此,使液态衬垫从各配合表面之间挤出、并移动至阶部,因
    此,达到更高的密封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一部件是内燃机的缸体,第二部件
    是内燃机的缸盖,以及,第三部件是内燃机的正时链壳体。

    据此,限制位于由缸体与正时链壳体以及由缸盖与正时链壳体
    所形成空间中的流体,阻止其从正时链壳体的配合部漏出。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的
    目的和优点将更为明了,其中:

    图1是本文所披露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轴测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的侧视图,其中发动机处于取下顶
    盖、曲轴箱、机油盘以及正时链壳体的状态;

    图3是放大局部视图,示出图2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三配合
    表面配合部的密封结构;

    图4A是沿图3的线IVA-IVA的剖视图,图示包括待装配正时
    链壳体的第一实施例,也就是在装配正时链壳体之前的第一实施例;

    图4B是沿图3的线IVB-IVB的剖视图,图示装配正时链壳体
    之后的第一实施例;

    图5A是剖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一变化例的三配合表面
    配合部的密封结构,其包括待装配的正时链壳体,也就是在装配正时
    链壳体之前的状态;

    图5B是剖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一变化例的三配合表面
    配合部的密封结构,在装配正时链壳体之后的状态;

    图6是剖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二变化例的三配合表面
    配合部的密封结构,在装配正时链壳体之后的状态;

    图7是剖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三变化例的三配合表面
    配合部的密封结构,在装配正时链壳体之后的状态;

    图8是剖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第四变化例的三配合表面
    配合部的密封结构,在装配正时链壳体之后的状态;

    图9A是放大局部视图,示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二实施例的三配
    合表面配合部的密封结构;以及

    图9B是沿图9A中线IXB-IXB的剖视图,图示装配正时链壳体
    之后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密封结构20包
    括:缸体2(即第一部件),其具有配合表面9(即第一配合表面);
    缸盖4(即第二部件),其与缸体2相连接,并具有配合表面10(即
    第二配合表面);正时链壳体8(即第三部件),其与缸体2相连接
    并与缸盖4相连接,并且具有配合表面11(即第三配合表面);以
    及,液态衬垫30,其置于配合表面9与配合表面11之间、以及配合
    表面10与配合表面11之间。配合表面9、配合表面10、以及配合表
    面11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腔部27,该腔部将液态衬垫30分隔开。

    换而言之,密封结构20包括具有配合表面9的缸体2、具有配
    合表面10的缸盖4、具有配合表面11的正时链壳体8。配合表面9、
    配合表面10、以及配合表面11各自形成为这样的形状,使其与分别
    面对配合表面9、配合表面10以及配合表面11的配合表面进行面接
    触。将缸体2、缸盖4和正时链壳体8互相装配,同时在缸体2与正
    时链壳体8之间、以及缸盖4与正时链壳体8之间施加液态衬垫30。
    配合表面9、配合表面10、以及配合表面11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腔
    部27,用于容纳部分液态衬垫30,因而,阻止液态衬垫30从缸体2、
    缸盖4和正时链壳体8分别位于装配件中的配合表面9、配合表面10
    和配合表面11漏出。腔部27包括不含有液态衬垫30的部分,也就
    是,这部分包括例如空气。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密封
    结构20。

    (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发动机1(即内燃机)包括缸体2,
    缸盖4固定至该缸体2,使得缸盖4布置在缸体2上,同时,将板垫
    3置于缸体2与缸盖4之间。顶盖5固定至缸盖4的上部。曲轴箱6
    固定至缸体2的下部。机油盘7固定至曲轴箱6的下部。将正时链壳
    体8固定至处于装配状态下的缸体2、板垫3、缸盖4和曲轴箱6,
    成为图1中观察时正时链壳体8布置于左侧的方式。

    如图2所示,缸体2和缸盖4互相装配,同时,板垫3置于其
    间。缸体2包括与板垫3相垂直的配合表面9。缸盖4包括配合表面
    10,配合表面10与板垫3相垂直,并且与配合表面9相齐平。正时
    链壳体8包括配合表面11(参见图4),配合表面11面对相互齐平
    的配合表面9和配合表面10二者。

    如图3所示,利用多个螺栓,介由液态衬垫30,使缸体2、缸
    盖4和正时链壳体8互相固定,也就是,将液态衬垫30置于配合表
    面9与配合表面11之间、以及配合表面10与配合表面11之间。配
    合表面9包括螺栓孔21,其中插进多个螺栓中的一个。配合表面10
    包括螺栓孔22,其中插进多个螺栓中的一个。正时链转动时,机油
    溅落并粘附于发动机内表面40。

    如图4A所示,配合表面10包括凹部24(即第一凹部)。配合
    表面9包括凹部25(即第二凹部),凹部25形成为面对配合表面10
    的凹部24。凹部24开口的横截面形状(也就是与板垫3相平行的横
    截面形状)与凹部25的开口横截面形状相同。配合表面11包括凹部
    26(即第三凹部),凹部26形成为面对凹部24、凹部25。凹部26
    开口的横截面形状(也就是与板垫3相垂直的横截面形状)与形成在
    配合表面10、配合表面9上的凹部24、凹部25的开口横截面形状相
    同。

    如图3、图4A和图4B所示,腔部27由凹部24、凹部25和凹
    部26构成。腔部27包括内表面50、51、52、53、54、55。如图3
    所示,内表面50垂直于板垫3,并且位于发动机内表面40附近。内
    表面51垂直于板垫3,并且位于发动机外表面41附近。内表面52
    平行于板垫3,并且位于螺栓孔21附近。内表面53平行于板垫3,
    并且位于螺栓孔22附近。如图4A所示,内表面54垂直于板垫3,
    并且位于凹部24、凹部25处。内表面55垂直于板垫3,并且位于凹
    部26处。如图3所示,在配合表面9、10上设置衬垫施加线60、61、
    62、63(各自均为假想线),使其位于腔部27周围。衬垫施加线60
    位于内表面50与发动机内表面40之间的中央。衬垫施加线61位于
    内表面51与发动机外表面41之间的中央。衬垫施加线62位于内表
    面52与螺栓孔21之间,成这样一种方式,使得内表面52与衬垫施
    加线62之间的距离等于内表面50与衬垫施加线60之间的距离。衬
    垫施加线63位于内表面53与螺栓孔22之间,成这样一种方式,使
    得内表面53与衬垫施加线63之间的距离等于内表面50与衬垫施加
    线60之间的距离。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效果及优点。在与衬垫施加线
    60、61、62、63相对应的位置处,将液态衬垫30施加至正时链壳体
    8的配合表面11。利用包括插进螺栓孔21、22的螺栓在内的多个螺
    栓,将正时链壳体8固定至缸体2和缸盖4之后,配合表面9与配合
    表面11面接触,以及,配合表面10与配合表面11面接触。此时,
    在与衬垫施加线60相对应的位置处,施加至配合表面11的液态衬垫
    30中的一部分被推出或被挤出至发动机内表面40以及腔部27的内
    表面50,如图4B所示。推出至发动机内表面40的液态衬垫30的量,
    近似等于推出至内表面50的液态衬垫30的量。按照与上述类似的方
    式,在配合表面9与配合表面11面接触、以及配合表面10与配合表
    面11面接触之后,在与衬垫施加线61相对应的位置处,施加至配合
    表面11的液态衬垫30中的一部分被推出至发动机外表面41以及腔
    部27的内表面51。推出至发动机外表面41的液态衬垫30的量,近
    似等于推出至内表面51的液态衬垫30的量。在配合表面9与配合表
    面11面接触、以及配合表面10与配合表面11面接触之后,在与衬
    垫施加线62相对应的位置处,施加至配合表面11的液态衬垫30中
    的一部分被推出至腔部27的内表面52,以及,在与衬垫施加线63
    相对应的位置处,施加至配合表面11的液态衬垫30中的一部分被推
    出至腔部27的内表面53。

    通过在配合表面9与配合表面11之间、以及在配合表面10与
    配合表面11之间设置液态衬垫30,可以由液态衬垫对因装配而在配
    合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阶部或间隙进行填充,因此,可以限制密封性能
    的降低。因为单个腔部也就是腔部27由配合表面9的凹部24、配合
    表面10的凹部25、以及配合表面11的凹部26构成,在腔部27中
    保证了容积大于液态衬垫30挤出量的空间。因此,腔部27使挤出至
    内表面50的液态衬垫30与挤出至内表面51的液态衬垫30彼此分隔
    开。粘附于发动机内表面40的机油经由或者顺着位于发动机内表面
    40和内表面50之间的液态衬垫30移动,并蓄积在腔部27中。然而,
    避免了蓄积在腔部27中的机油粘附至位于内表面51与发动机外表面
    41之间的液态衬垫30。因此,限制蓄积在腔部27中的机油经由或者
    顺着位于内表面51与发动机外表面41之间的液态衬垫30漏出至发
    动机外表面41。

    在如图5A和图5B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化例中,对于和
    第一实施例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部件等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衬垫施加线60a布置成比衬垫施加线60布置得更靠近于发动机
    内表面40。衬垫施加线61a布置成比衬垫施加线61布置得更靠近于
    发动机外表面41。衬垫施加线62a布置成比衬垫施加线62布置得更
    靠近于螺栓孔21。衬垫施加线63a布置成比衬垫施加线63布置得更
    靠近于螺栓孔22。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化例的操作、效果及优点。在
    与衬垫施加线60a、61a、62a、63a相对应的位置处,将液态衬垫30
    施加至正时链壳体8的配合表面11。

    在利用多个螺栓将缸体2与正时链壳体8固定、并将缸盖4与
    正时链壳体8固定之后,配合表面9与配合表面11面接触,以及,
    配合表面10与配合表面11面接触。此时,在与衬垫施加线60a相对
    应的位置处,施加至配合表面11的液态衬垫30的一部分,被推出或
    者挤出至发动机内表面40以及腔部27的内表面50,如图5B所示。
    此时,推出至发动机内表面40的液态衬垫30的量,大于推出至内表
    面50的液态衬垫30的量。按照与上述类似的方式,在配合表面9
    与配合表面11面接触、以及配合表面10与配合表面11面接触之后,
    在与衬垫施加线61a相对应的位置处,施加至配合表面11的液态衬
    垫30的一部分,被推出至发动机外表面41以及腔部27的内表面51。
    此时,推出至发动机外表面41的液态衬垫30的量,大于推出至内表
    面51的液态衬垫30的量。在与衬垫施加线62a相对应的位置处,施
    加至配合表面11的液态衬垫30的一部分,被推出至腔部27的内表
    面52。此时,挤出至内表面52的液态衬垫30的量比第一实施例中
    的少。在与衬垫施加线63a相对应的位置处,施加至配合表面11的
    液态衬垫30的一部分,被推出至腔部27的内表面53。此时,挤出
    至内表面53的液态衬垫30的量比第一实施例中的少。

    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化例中,推出或挤出至腔部27的液态衬
    垫30的量比第一实施例中的少。因此,限制挤出至内表面50的液态
    衬垫30、挤出至内表面51的液态衬垫30、挤出至内表面52的液态
    衬垫30、以及挤出至内表面53的液态衬垫30,阻止其互相接触。

    如图6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化例,三配合表面配合
    部的密封结构120中的正时链壳体108(即第三部件)包括凹部126
    (即第三凹部)。与第一实施例的凹部26相比,凹部126形成为在
    沿图3的线IVA-IVA、IVB-IVB的方向具有较小宽度,因而,包括
    有设置在内表面150处的阶部500、以及设置在内表面151处的阶部
    501。内表面150、151的阶部500、501以这样一种方式设置,使得
    在图6中观察时,正时链壳体108朝腔部127中央凸出。腔部127
    包括内表面150、内表面151、内表面154、以及内表面155。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化例的操作、效果及优点。将
    液态衬垫130施加至正时链壳体108的配合表面111(即第三配合表
    面)。利用多个螺栓,将正时链壳体108固定至缸体102(即第一部
    件)并固定至缸盖104(即第二部件)之后,如此,在配合表面109
    (即第一配合表面)与配合表面111面接触、以及配合表面110(即
    第二配合表面)与配合表面111面接触之后,施加至配合表面111
    的液态衬垫130的一部分,被推出或挤出至发动机内表面140和腔部
    127的内表面150,如图6所示。挤出至腔部127的内表面150的液
    态衬垫130与配合表面111、内表面150、以及内表面154相接触。
    按照与上述类似的方式,利用多个螺栓,将正时链壳体108固定至缸
    体102并固定至缸盖104之后,如此,在配合表面109与配合表面
    111面接触、以及配合表面110与配合表面111面接触之后,施加至
    配合表面111的液态衬垫130的一部分,被推出或挤出至发动机外表
    面141、以及腔部127的内表面151。挤出至腔部127的内表面151
    的液态衬垫130与配合表面111、内表面151、以及内表面154相接
    触。

    通过在内表面150处设置阶部500,液态衬垫130与配合表面
    111、内表面150、以及内表面154相接触,因此,形成密封面。按
    照与上述类似的方式,通过在内表面151处设置阶部501,液态衬垫
    130与配合表面111、内表面151、以及内表面154相接触,因此,
    形成密封面。因此,改进了腔部127中内表面150的阶部500和腔部
    127中内表面151的阶部501的密封性能。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化
    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凹部24、25相比,凹部126形成为在沿着图
    3的线IVA-IVA、IVB-IVB的方向具有较小宽度,然而,与第一实施
    例的凹部24、25相比,凹部126也可以形成为具有较大宽度。

    如图7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化例,三配合表面配合
    部的密封结构220的正时链壳体208(即第三部件)包括凹部226(即
    第三凹部)。通过使第一实施例的凹部26平行于正时链壳体208的
    配合表面211(即第三配合表面)朝发动机外表面移动,形成凹部226,
    从而,形成内表面250上的阶部502、以及内表面251上的阶部503。
    在图7中观察时,内表面250上的阶部502形成为正时链壳体208
    朝腔部227中央凸出的方式。内表面251上的阶部503形成为缸体
    202(即第一部件)和缸盖204(即第二部件)朝腔部227中央凸出
    的方式。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化例的操作、效果及优点。将
    液态衬垫230施加至正时链壳体208的配合表面211。利用多个螺栓,
    将正时链壳体208固定至缸体202并固定至缸盖204之后,如此,在
    配合表面209(即第一配合表面)与配合表面211面接触、以及配合
    表面210(即第二配合表面)与配合表面211面接触之后,施加至配
    合表面211的液态衬垫230的一部分,被推出或挤出至发动机内表面
    240以及腔部227的内表面250,如图7所示。挤出至腔部227内表
    面250的液态衬垫230与配合表面211、内表面250以及内表面254
    相接触。按照与上述类似的方式,利用多个螺栓,将正时链壳体208
    固定至缸体202并固定至缸盖204之后,如此,在配合表面209与配
    合表面211面接触、以及配合表面210与配合表面211面接触之后,
    施加至配合表面211的液态衬垫230的一部分,被推出或挤出至发动
    机外表面241以及腔部227的内表面251。挤出至腔部227的内表面
    251的液态衬垫230与配合表面209、配合表面210、内表面251、以
    及内表面255相接触。

    通过在内表面250处设置阶部502,液态衬垫230与配合表面
    211、内表面250以及内表面254相接触,因此,形成密封面。按照
    与上述类似的方式,通过在内表面251处设置阶部503,液态衬垫230
    与配合表面209、配合表面210、内表面251、以及内表面255相接
    触,如此,形成密封面。因此,改进了腔部227中内表面250的阶部
    502、以及腔部227中内表面251的阶部503的密封性能。在第一实
    施例的第三变化例中,使凹部226朝发动机外表面241偏移也就是移
    位,然而,与之相反,也可以使凹部226朝发动机内表面240偏移或
    移位。

    如图8所示,其中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化例的三配合
    表面配合部的密封结构320,使形成在配合表面309、310(即第一配
    合表面、第二配合表面)与内表面350之间的缘部倒角,从而形成倒
    角部70。使形成在配合表面309、310与内表面351之间的缘部倒角,
    从而形成倒角部71。使配合表面309、310与发动机内表面340之间
    的缘部倒角,从而形成倒角部72。使配合表面309、310与发动机外
    表面341之间的缘部倒角,从而形成倒角部73。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化例的操作、效果及优点。将
    液态衬垫330施加至正时链壳体308(即第三部件)的配合表面311
    (即第三配合表面)。利用多个螺栓,固定正时链壳体308与缸体
    302(即第一部件)以及固定正时链壳体308与缸盖304(即第二部
    件)之后,如此,在配合表面309(即第一配合表面)与配合表面311
    面接触、以及配合表面310(即第二配合表面)与配合表面311面接
    触之后,施加至配合表面311的液态衬垫330的一部分,被推出或挤
    出至位于发动机内表面340附近的倒角部72、以及位于腔部327中
    内表面350附近的倒角部70。推出至倒角部72(位于发动机内表面
    340附近)的液态衬垫330与配合表面311以及倒角部72相接触。
    推出至倒角部70(位于腔部327的内表面350附近)的液态衬垫330
    与配合表面311和倒角部70相接触。按照与上述类似的方式,在配
    合表面309与配合表面311面接触、以及配合表面310与配合表面
    311面接触之后,施加至配合表面311的液态衬垫330的一部分,被
    推出或挤出至位于发动机外表面341附近的倒角部73、以及位于腔
    部327中内表面351附近的倒角部71。腔部327包括内表面350、内
    表面351、内表面354、以及内表面355。推出至倒角部73(位于发
    动机外表面341附近)的液态衬垫330与配合表面311和倒角部73
    相接触。推出至倒角部71(位于内表面351附近)的液态衬垫330
    与配合表面311和倒角部71相接触。

    通过在配合表面309、310处设置倒角部70、71、72、73,液态
    衬垫330在配合表面311与倒角部70之间、在配合表面311与倒角
    部71之间、在配合表面311与倒角部72之间、以及在配合表面311
    与倒角部73之间分别形成密封面。因此,改进了发动机内表面340、
    内表面350、内表面351、以及发动机外表面341的密封性能。在第
    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化例中,倒角部70、71、72、73设置在配合表面
    309、310处,然而,倒角部70、71、72、73也可以形成在配合表面
    311处。

    (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功能
    的那些部件、部分等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9A和图9B所示,
    其中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密封结构420,在腔
    部427的内表面450与腔部427的内表面452彼此邻接的部分,在缸
    体402(即第一部件)处形成连通道80,因而,在腔部427与发动机
    内表面440之间建立流体连通。腔部427包括内表面450、内表面451、
    内表面452、以及内表面453。连通道80包括设置于腔部427处的第
    一开口部、以及设置于发动机内表面440处的第二开口部。第一开口
    部相对于第二开口部在重力方向上位置更高,而第二开口部相对于第
    一开口部位置更低。另外,发动机内表面440设置有肋件81,该肋
    件遮盖连通道80的第二开口部,使得在重力方向上低于第二开口部
    的区域开放(敞开),也就是,肋件81没有从下方遮盖连通道80
    的第二开口部。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操作、效果及优点。当正时链转动时,
    机油溅落并粘附于发动机内表面440。粘附于发动机内表面440的机
    油经由或者顺着存在于发动机内表面440与内表面450之间的液态衬
    垫进入腔部427。腔部427中的机油顺着内表面450沿重力方向向下
    流动,并经由连通道80流回也就是排出至发动机内表面440。流进
    腔部427的机油适当地流回至发动机内表面440,因此,机油不会蓄
    积在腔部427内。肋件81从除下方之外的其他方向遮盖连通道80
    的第二开口,限制了机油从第二开口部进入连通道80。

    通过设置连通道80,用于从腔部427向发动机内表面440排出
    机油,限制了经由或顺着液态衬垫泄漏并进入腔部427的机油充满腔
    部427。因此,限制腔部427中所蓄积的机油与存在于发动机外表面
    441附近的液态衬垫相接触,从而,限制腔部427中所蓄积的机油经
    由或者顺着发动机外表面441附近的液态衬垫从腔部427漏出而到达
    发动机外表面441。在第二实施例中,连通道80形成于缸体402处,
    然而,连通道80也可以形成于正时链壳体408(即第三部件)处。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连通道80形成于缸体402处,位于腔部427
    的内表面450与腔部427的内表面452彼此邻接的部分,因而,在腔
    部427与发动机内表面440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然而,只要相对置于
    缸体402与缸盖4之间的板垫403,在重力方向上使连通道80位置
    更低,连通道80也可以形成于其他部位。

    关 键  词:
    密封 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密封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86383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