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封结构.pdf(1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8426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3.21 CN 102384268 A *CN102384268A* (21)申请号 201110243496.1 (22)申请日 2011.08.23 2010-188158 2010.08.25 JP F16J 15/06(2006.01) F02F 11/00(2006.01) F02F 7/00(2006.01) (71)申请人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爱知县 (72)发明人 栗田洋孝 松岛一矢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 宋丹氢 张天舒 (54) 发。
2、明名称 密封结构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结构, 包括 : 第一部件 (2、 102、 202、 302、 402), 其包括第一配合表面 (9、 109、 209、 309) ; 第 二 部 件 (4、 104、 204、 304), 其 与第一部件相连接, 并且包括第二配合表面 (10、 110、 210、 310) ; 第三部件 (8、 108、 208、 308、 408), 其与第一部件相连接并与第二部件相连接, 以 及, 该第三部件包括第三配合表面 (11、 111、 211、 311) ; 以及, 液态衬垫, 其置于第一配合表面与第 三配合表面之间、 以及第二配合表面。
3、与第三配合 表面之间, 其中, 第一配合表面、 第二配合表面、 以 及第三配合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将液态衬垫 分隔开的腔部。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7 页 CN 102384286 A1/2 页 2 1. 一种密封结构 (20、 120、 220、 320、 420), 包括 : 第一部件 (2、 102、 202、 302、 402), 其包括第一配合表面 (9、 109、 209、 309) ; 第二部件 (4、 104、 204、 304), 其与所述第一部件 (。
4、2、 102、 202、 302、 402) 相连接, 并且包 括第二配合表面 (10、 110、 210、 310) ; 第三部件 (8、 108、 208、 308、 408), 其与所述第一部件 (2、 102、 202、 302、 402) 相连接并 且与所述第二部件 (4、 104、 204、 304) 相连接, 以及, 所述第三部件包括第三配合表面 (11、 111、 211、 311) ; 以及 液态衬垫 (30、 130、 230、 330), 其置于所述第一配合表面 (9、 109、 209、 309) 与所述第三 配合表面 (11、 111、 211、 311) 之间、 以。
5、及所述第二配合表面 (10、 110、 210、 310) 与所述第三 配合表面 (11、 111、 211、 311) 之间, 其中 所述第一配合表面 (9、 109、 209、 309)、 所述第二配合表面 (10、 110、 210、 310)、 以及所 述第三配合表面 (11、 111、 211、 311) 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将所述液态衬垫 (30、 130、 230、 330) 分隔开的腔部 (27、 127、 227、 327、 427)。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密封结构 (20、 120、 220、 320、 420), 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 (2、 102、 202、 3。
6、02、 402) 包括第一凹部 (24), 所述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第 一配合表面 (9、 109、 209、 309) 上, 所述第二部件 (4、 104、 204、 304) 包括第二凹部 (25), 所述第二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二配 合表面 (10、 110、 210、 310) 上, 并且面对所述第一凹部 (24), 所述第三部件 (8、 108、 208、 308、 408) 包括第三凹部 (26、 126、 226), 所述第三凹部形成 在所述第三配合表面 (11、 111、 211、 311) 上, 并且面对所述第一凹部 (24) 和所述第二凹部 (25), 以及 所述腔部(27、 1。
7、27、 227、 327、 427)由所述第一凹部(24)、 所述第二凹部(25)、 以及所述 第三凹部 (26、 126、 226) 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密封结构 (20、 120、 220、 320、 420), 其中 所述腔部 (27、 127、 227、 327、 427) 包括不含有所述液态衬垫 (30、 130、 230、 330) 的部 分。 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3 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密封结构 (20、 120、 220、 320、 420), 其中 所述腔部 (27、 127、 227、 327、 427) 包括连通道 (8。
8、0), 用于使流进所述腔部 (27、 127、 227、 327、 427) 的流体从所述腔部 (27、 127、 227、 327、 427) 排出。 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4 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密封结构 (20、 120、 220、 320、 420), 进一步包括 : 阶部 (500、 501、 502、 503), 其设置于所述腔部 (27、 127、 227、 327、 427) 的内表面 (150、 151、 250、 251、 350、 351、 450、 451), 所述阶部 (500、 501、 502、 503) 位于所述第一配合表面 (9、 109、 2。
9、09、 309)、 所述第二配合表面 (10、 110、 210、 310)、 以及所述第三配合表面 (11、 111、 211、 311) 中的任意二者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5 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密封结构 (20、 120、 220、 320、 420), 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2、 102、 202、 302、 402)是内燃机(1)的缸体(2、 102、 202、 302、 402), 所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84268 A CN 102384286 A2/2 页 3 第二部件 (4、 104、 204、 304) 是所述内燃机 (1) 的缸盖 (。
10、4、 104、 204、 304), 以及, 所述第三部 件 (8、 108、 208、 308、 408) 是所述内燃机 (1) 的正时链壳体 (8、 108、 208、 308、 408)。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84268 A CN 102384286 A1/8 页 4 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 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一种周知密封结构包括 : 第一部件 ; 第二部件 ; 衬垫 (gasket), 其布置成被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夹在其间 ; 第三部件, 其布置成介由液态衬垫而 面对第一部件、 第二部件、 以及其间的间隙。 00。
11、03 例如, JPH7-167302A( 下文称之为专利文献 1) 中披露了三表面互相邻接部分处的 一种周知密封结构。专利文献 1 中所披露的密封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利用螺栓 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互相固定, 同时将衬垫夹在其间。邻接部分的端部远离邻接部分的 螺栓固定部, 因此, 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处于悬臂状态, 也就是, 在邻接部分的端部, 第一部 件与第二部件彼此并未固定。在配合部分的端部, 设置主垫圈和副垫圈, 也就是, 设置两道 垫圈。 0004 JP2009-264476A( 下文称为专利文献 2) 中披露了三表面互相邻接部分处的另一 周知密封结构。根据专利文献 2 中所披露。
12、的密封结构, 第一部件与第三部件介由液态密封 材料互相邻接, 以及, 第二部件与第三部件介由液态密封材料互相邻接。 第三部件的密封面 包括用于引导液态密封材料的凹部, 凹部待填充液态密封材料。 0005 然而, 根据专利文献1的密封结构, 在垫圈设置部位(垫圈设置成越过第一部件和 第二部件邻接在一起所在部分 ) 处, 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会形成装配导致的阶部及 间隙, 或者, 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可能由于热变形而形成阶部等。结果, 垫圈会无法 对应或者符合密封面中的突然或局部变化, 因此, 会形成间隙或阶部, 这会降低密封性能。 0006 根据专利文献 2 的密封结构, 在第一部件与第。
13、三部件之间的密封面处, 以及, 在第 二部件与第三部件之间的密封面处, 用于引导液态密封材料的凹部充满液态密封材料。因 此, 机油可能经由或者顺着液态密封材料漏出。 0007 因此, 对于密封结构存在这样的需求, 密封结构能限制或阻止因密封面之间所形 成间隙所致的密封性能降低, 并且能限制流体 ( 包括但并不局限于机油 ) 经由或者顺着液 态衬垫从密封结构漏出。 发明内容 0008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 一种密封结构包括 : 第一部件, 其包括第一配合表面 ; 第二 部件, 其与第一部件相连接, 并且包括第二配合表面 ; 第三部件, 其与第一部件相连接并且 与第二部件相连接, 以及, 第三部件。
14、包括第三配合表面 ; 以及, 液态衬垫, 其置于第一配合表 面与第三配合表面之间、 以及第二配合表面与第三配合表面之间, 其中, 第一配合表面、 第 二配合表面、 以及第三配合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将液态衬垫分隔开的腔部。 0009 据此, 在第一配合表面与第三配合表面之间、 以及在第二配合表面与第三配合表 面之间, 设置液态衬垫, 从而, 因装配而在配合表面之间形成的阶部或间隙被液态衬垫填 说 明 书 CN 102384268 A CN 102384286 A2/8 页 5 充, 因此, 可以限制密封性能的降低。另外, 第一配合表面、 第二配合表面、 以及第三配合表 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腔部。
15、, 该腔部分隔开液态衬垫。 因此, 腔部蓄积经由或者顺着液态衬 垫漏出并进入腔部的流体, 并限制腔部中的流体漏出腔部。 001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第一部件包括形成在第一配合表面上的第一凹部, 第二 部件包括第二凹部, 第二凹部形成在第二配合表面上, 并且面对第一凹部, 第三部件包括第 三凹部, 第三凹部形成在第三配合表面上, 并且面对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 以及, 腔部由第 一凹部、 第二凹部、 以及第三凹部构成。 0011 据此, 由第一凹部、 第二凹部、 以及第三凹部构成腔部, 因此, 腔部中保证了较大的 空间。所以, 当第一部件与第三部件相连接、 以及第二部件与第三部件相连接时, 。
16、限制从各 相连接的部件之间挤出至腔部各内表面的液态衬垫彼此互相接触。 0012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腔部包括不含有液态衬垫的部分。 0013 据此, 更适宜地限制流体漏出腔部。 0014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腔部包括连通道, 用于使流进腔部的流体排出腔部。 0015 据此, 腔部包括用于将流体排出腔部的连通道。 因此, 限制经由或者顺着液态衬垫 漏出并进入腔部的流体充满腔部。 所以, 限制蓄积在腔部中的流体与液态衬垫相接触, 并限 制其经由或者顺着液态衬垫漏出腔部。 0016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密封结构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腔部内表面处的阶部。阶部 位于第一配合表面、 第二配合表面、 。
17、以及第三配合表面中的任意二者之间。 0017 据此, 使液态衬垫从各配合表面之间挤出、 并移动至阶部, 因此, 达到更高的密封 性能。 0018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第一部件是内燃机的缸体, 第二部件是内燃机的缸盖, 以 及, 第三部件是内燃机的正时链壳体。 0019 据此, 限制位于由缸体与正时链壳体以及由缸盖与正时链壳体所形成空间中的流 体, 阻止其从正时链壳体的配合部漏出。 附图说明 0020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目的和优点将更为 明了, 其中 : 0021 图 1 是本文所披露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轴测图 ; 0022 图 2 是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
18、的侧视图, 其中发动机处于取下顶盖、 曲轴箱、 机油盘 以及正时链壳体的状态 ; 0023 图 3 是放大局部视图, 示出图 2 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密封 结构 ; 0024 图 4A 是沿图 3 的线 IVA-IVA 的剖视图, 图示包括待装配正时链壳体的第一实施 例, 也就是在装配正时链壳体之前的第一实施例 ; 0025 图 4B 是沿图 3 的线 IVB-IVB 的剖视图, 图示装配正时链壳体之后的第一实施例 ; 0026 图 5A 是剖视图, 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一变化例的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密封结 构, 其包括待装配的正时链壳体, 也就是在装配正时链壳体之前的状态 ;。
19、 0027 图 5B 是剖视图, 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一变化例的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密封结 说 明 书 CN 102384268 A CN 102384286 A3/8 页 6 构, 在装配正时链壳体之后的状态 ; 0028 图 6 是剖视图, 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二变化例的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密封结 构, 在装配正时链壳体之后的状态 ; 0029 图 7 是剖视图, 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三变化例的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密封结 构, 在装配正时链壳体之后的状态 ; 0030 图 8 是剖视图, 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第四变化例的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密封结 构, 在装配正时链壳体之后的状态 ; 0031 图 。
20、9A 是放大局部视图, 示出根据本文所披露第二实施例的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 密封结构 ; 以及 0032 图 9B 是沿图 9A 中线 IXB-IXB 的剖视图, 图示装配正时链壳体之后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密封结构 20 包括 : 缸体 2( 即第一 部件), 其具有配合表面9(即第一配合表面) ; 缸盖4(即第二部件), 其与缸体2相连接, 并 具有配合表面 10( 即第二配合表面 ) ; 正时链壳体 8( 即第三部件 ), 其与缸体 2 相连接并与 缸盖4相连接, 并且具有配合表面11(即第三配合表面) ; 以及, 液态衬垫30, 。
21、其置于配合表 面 9 与配合表面 11 之间、 以及配合表面 10 与配合表面 11 之间。配合表面 9、 配合表面 10、 以及配合表面 11 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腔部 27, 该腔部将液态衬垫 30 分隔开。 0034 换而言之, 密封结构 20 包括具有配合表面 9 的缸体 2、 具有配合表面 10 的缸盖 4、 具有配合表面 11 的正时链壳体 8。配合表面 9、 配合表面 10、 以及配合表面 11 各自形成为 这样的形状, 使其与分别面对配合表面 9、 配合表面 10 以及配合表面 11 的配合表面进行面 接触。将缸体 2、 缸盖 4 和正时链壳体 8 互相装配, 同时在缸体 2 与。
22、正时链壳体 8 之间、 以及 缸盖 4 与正时链壳体 8 之间施加液态衬垫 30。配合表面 9、 配合表面 10、 以及配合表面 11 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腔部 27, 用于容纳部分液态衬垫 30, 因而, 阻止液态衬垫 30 从缸体 2、 缸盖 4 和正时链壳体 8 分别位于装配件中的配合表面 9、 配合表面 10 和配合表面 11 漏出。 腔部 27 包括不含有液态衬垫 30 的部分, 也就是, 这部分包括例如空气。下面, 参照附图, 说 明第一实施例的密封结构 20。 0035 ( 第一实施例 ) 如图 1 所示, 发动机 1( 即内燃机 ) 包括缸体 2, 缸盖 4 固定至该缸 体 2,。
23、 使得缸盖 4 布置在缸体 2 上, 同时, 将板垫 3 置于缸体 2 与缸盖 4 之间。顶盖 5 固定至 缸盖 4 的上部。曲轴箱 6 固定至缸体 2 的下部。机油盘 7 固定至曲轴箱 6 的下部。将正时 链壳体 8 固定至处于装配状态下的缸体 2、 板垫 3、 缸盖 4 和曲轴箱 6, 成为图 1 中观察时正 时链壳体 8 布置于左侧的方式。 0036 如图 2 所示, 缸体 2 和缸盖 4 互相装配, 同时, 板垫 3 置于其间。缸体 2 包括与板 垫 3 相垂直的配合表面 9。缸盖 4 包括配合表面 10, 配合表面 10 与板垫 3 相垂直, 并且与 配合表面 9 相齐平。正时链壳体。
24、 8 包括配合表面 11( 参见图 4), 配合表面 11 面对相互齐平 的配合表面 9 和配合表面 10 二者。 0037 如图 3 所示, 利用多个螺栓, 介由液态衬垫 30, 使缸体 2、 缸盖 4 和正时链壳体 8 互 相固定, 也就是, 将液态衬垫 30 置于配合表面 9 与配合表面 11 之间、 以及配合表面 10 与配 合表面 11 之间。配合表面 9 包括螺栓孔 21, 其中插进多个螺栓中的一个。配合表面 10 包 说 明 书 CN 102384268 A CN 102384286 A4/8 页 7 括螺栓孔22, 其中插进多个螺栓中的一个。 正时链转动时, 机油溅落并粘附于发。
25、动机内表面 40。 0038 如图4A所示, 配合表面10包括凹部24(即第一凹部)。 配合表面9包括凹部25(即 第二凹部 ), 凹部 25 形成为面对配合表面 10 的凹部 24。凹部 24 开口的横截面形状 ( 也就 是与板垫 3 相平行的横截面形状 ) 与凹部 25 的开口横截面形状相同。配合表面 11 包括凹 部 26( 即第三凹部 ), 凹部 26 形成为面对凹部 24、 凹部 25。凹部 26 开口的横截面形状 ( 也 就是与板垫 3 相垂直的横截面形状 ) 与形成在配合表面 10、 配合表面 9 上的凹部 24、 凹部 25 的开口横截面形状相同。 0039 如图 3、 图 4。
26、A 和图 4B 所示, 腔部 27 由凹部 24、 凹部 25 和凹部 26 构成。腔部 27 包括内表面 50、 51、 52、 53、 54、 55。如图 3 所示, 内表面 50 垂直于板垫 3, 并且位于发动机内 表面 40 附近。内表面 51 垂直于板垫 3, 并且位于发动机外表面 41 附近。内表面 52 平行于 板垫 3, 并且位于螺栓孔 21 附近。内表面 53 平行于板垫 3, 并且位于螺栓孔 22 附近。如图 4A 所示, 内表面 54 垂直于板垫 3, 并且位于凹部 24、 凹部 25 处。内表面 55 垂直于板垫 3, 并且位于凹部 26 处。如图 3 所示, 在配合表。
27、面 9、 10 上设置衬垫施加线 60、 61、 62、 63( 各自 均为假想线 ), 使其位于腔部 27 周围。衬垫施加线 60 位于内表面 50 与发动机内表面 40 之 间的中央。衬垫施加线 61 位于内表面 51 与发动机外表面 41 之间的中央。衬垫施加线 62 位于内表面 52 与螺栓孔 21 之间, 成这样一种方式, 使得内表面 52 与衬垫施加线 62 之间的 距离等于内表面 50 与衬垫施加线 60 之间的距离。衬垫施加线 63 位于内表面 53 与螺栓孔 22 之间, 成这样一种方式, 使得内表面 53 与衬垫施加线 63 之间的距离等于内表面 50 与衬 垫施加线 60。
28、 之间的距离。 0040 下面, 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 效果及优点。在与衬垫施加线 60、 61、 62、 63 相对应 的位置处, 将液态衬垫 30 施加至正时链壳体 8 的配合表面 11。利用包括插进螺栓孔 21、 22 的螺栓在内的多个螺栓, 将正时链壳体 8 固定至缸体 2 和缸盖 4 之后, 配合表面 9 与配合表 面 11 面接触, 以及, 配合表面 10 与配合表面 11 面接触。此时, 在与衬垫施加线 60 相对应 的位置处, 施加至配合表面 11 的液态衬垫 30 中的一部分被推出或被挤出至发动机内表面 40 以及腔部 27 的内表面 50, 如图 4B 所示。推出至发动机。
29、内表面 40 的液态衬垫 30 的量, 近似等于推出至内表面 50 的液态衬垫 30 的量。按照与上述类似的方式, 在配合表面 9 与 配合表面 11 面接触、 以及配合表面 10 与配合表面 11 面接触之后, 在与衬垫施加线 61 相对 应的位置处, 施加至配合表面 11 的液态衬垫 30 中的一部分被推出至发动机外表面 41 以及 腔部 27 的内表面 51。推出至发动机外表面 41 的液态衬垫 30 的量, 近似等于推出至内表面 51 的液态衬垫 30 的量。在配合表面 9 与配合表面 11 面接触、 以及配合表面 10 与配合表面 11 面接触之后, 在与衬垫施加线 62 相对应的位。
30、置处, 施加至配合表面 11 的液态衬垫 30 中 的一部分被推出至腔部 27 的内表面 52, 以及, 在与衬垫施加线 63 相对应的位置处, 施加至 配合表面 11 的液态衬垫 30 中的一部分被推出至腔部 27 的内表面 53。 0041 通过在配合表面 9 与配合表面 11 之间、 以及在配合表面 10 与配合表面 11 之间 设置液态衬垫 30, 可以由液态衬垫对因装配而在配合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阶部或间隙进行填 充, 因此, 可以限制密封性能的降低。 因为单个腔部也就是腔部27由配合表面9的凹部24、 配合表面 10 的凹部 25、 以及配合表面 11 的凹部 26 构成, 在腔部 2。
31、7 中保证了容积大于液 态衬垫 30 挤出量的空间。因此, 腔部 27 使挤出至内表面 50 的液态衬垫 30 与挤出至内表 说 明 书 CN 102384268 A CN 102384286 A5/8 页 8 面 51 的液态衬垫 30 彼此分隔开。粘附于发动机内表面 40 的机油经由或者顺着位于发动 机内表面 40 和内表面 50 之间的液态衬垫 30 移动, 并蓄积在腔部 27 中。然而, 避免了蓄积 在腔部 27 中的机油粘附至位于内表面 51 与发动机外表面 41 之间的液态衬垫 30。因此, 限 制蓄积在腔部 27 中的机油经由或者顺着位于内表面 51 与发动机外表面 41 之间的。
32、液态衬 垫 30 漏出至发动机外表面 41。 0042 在如图 5A 和图 5B 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化例中, 对于和第一实施例中具有 相同功能的部分、 部件等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43 衬垫施加线 60a 布置成比衬垫施加线 60 布置得更靠近于发动机内表面 40。衬垫 施加线 61a 布置成比衬垫施加线 61 布置得更靠近于发动机外表面 41。衬垫施加线 62a 布 置成比衬垫施加线 62 布置得更靠近于螺栓孔 21。衬垫施加线 63a 布置成比衬垫施加线 63 布置得更靠近于螺栓孔 22。 0044 下面, 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化例的操作、 效果及优点。在与衬垫施加线 60a、。
33、 61a、 62a、 63a 相对应的位置处, 将液态衬垫 30 施加至正时链壳体 8 的配合表面 11。 0045 在利用多个螺栓将缸体 2 与正时链壳体 8 固定、 并将缸盖 4 与正时链壳体 8 固定 之后, 配合表面 9 与配合表面 11 面接触, 以及, 配合表面 10 与配合表面 11 面接触。此时, 在与衬垫施加线 60a 相对应的位置处, 施加至配合表面 11 的液态衬垫 30 的一部分, 被推出 或者挤出至发动机内表面 40 以及腔部 27 的内表面 50, 如图 5B 所示。此时, 推出至发动机 内表面 40 的液态衬垫 30 的量, 大于推出至内表面 50 的液态衬垫 3。
34、0 的量。按照与上述类 似的方式, 在配合表面 9 与配合表面 11 面接触、 以及配合表面 10 与配合表面 11 面接触之 后, 在与衬垫施加线 61a 相对应的位置处, 施加至配合表面 11 的液态衬垫 30 的一部分, 被 推出至发动机外表面 41 以及腔部 27 的内表面 51。此时, 推出至发动机外表面 41 的液态衬 垫 30 的量, 大于推出至内表面 51 的液态衬垫 30 的量。在与衬垫施加线 62a 相对应的位置 处, 施加至配合表面 11 的液态衬垫 30 的一部分, 被推出至腔部 27 的内表面 52。此时, 挤出 至内表面 52 的液态衬垫 30 的量比第一实施例中的。
35、少。在与衬垫施加线 63a 相对应的位置 处, 施加至配合表面 11 的液态衬垫 30 的一部分, 被推出至腔部 27 的内表面 53。此时, 挤出 至内表面 53 的液态衬垫 30 的量比第一实施例中的少。 0046 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化例中, 推出或挤出至腔部 27 的液态衬垫 30 的量比第一 实施例中的少。因此, 限制挤出至内表面 50 的液态衬垫 30、 挤出至内表面 51 的液态衬垫 30、 挤出至内表面 52 的液态衬垫 30、 以及挤出至内表面 53 的液态衬垫 30, 阻止其互相接 触。 0047 如图6所示,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化例, 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密封结构120。
36、中 的正时链壳体 108( 即第三部件 ) 包括凹部 126( 即第三凹部 )。与第一实施例的凹部 26 相 比, 凹部 126 形成为在沿图 3 的线 IVA-IVA、 IVB-IVB 的方向具有较小宽度, 因而, 包括有设 置在内表面 150 处的阶部 500、 以及设置在内表面 151 处的阶部 501。内表面 150、 151 的阶 部 500、 501 以这样一种方式设置, 使得在图 6 中观察时, 正时链壳体 108 朝腔部 127 中央凸 出。腔部 127 包括内表面 150、 内表面 151、 内表面 154、 以及内表面 155。 0048 下面, 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化例。
37、的操作、 效果及优点。将液态衬垫 130 施加 至正时链壳体 108 的配合表面 111( 即第三配合表面 )。利用多个螺栓, 将正时链壳体 108 固定至缸体 102( 即第一部件 ) 并固定至缸盖 104( 即第二部件 ) 之后, 如此, 在配合表面 说 明 书 CN 102384268 A CN 102384286 A6/8 页 9 109(即第一配合表面)与配合表面111面接触、 以及配合表面110(即第二配合表面)与配 合表面 111 面接触之后, 施加至配合表面 111 的液态衬垫 130 的一部分, 被推出或挤出至发 动机内表面 140 和腔部 127 的内表面 150, 如图 。
38、6 所示。挤出至腔部 127 的内表面 150 的液 态衬垫 130 与配合表面 111、 内表面 150、 以及内表面 154 相接触。按照与上述类似的方式, 利用多个螺栓, 将正时链壳体 108 固定至缸体 102 并固定至缸盖 104 之后, 如此, 在配合表 面 109 与配合表面 111 面接触、 以及配合表面 110 与配合表面 111 面接触之后, 施加至配合 表面 111 的液态衬垫 130 的一部分, 被推出或挤出至发动机外表面 141、 以及腔部 127 的内 表面 151。挤出至腔部 127 的内表面 151 的液态衬垫 130 与配合表面 111、 内表面 151、 以。
39、及 内表面 154 相接触。 0049 通过在内表面 150 处设置阶部 500, 液态衬垫 130 与配合表面 111、 内表面 150、 以 及内表面 154 相接触, 因此, 形成密封面。按照与上述类似的方式, 通过在内表面 151 处设 置阶部 501, 液态衬垫 130 与配合表面 111、 内表面 151、 以及内表面 154 相接触, 因此, 形成 密封面。因此, 改进了腔部 127 中内表面 150 的阶部 500 和腔部 127 中内表面 151 的阶部 501的密封性能。 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化例中, 与第一实施例的凹部24、 25相比, 凹部126 形成为在沿着图3的线I。
40、VA-IVA、 IVB-IVB的方向具有较小宽度, 然而, 与第一实施例的凹部 24、 25 相比, 凹部 126 也可以形成为具有较大宽度。 0050 如图7所示,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化例, 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密封结构220的 正时链壳体 208( 即第三部件 ) 包括凹部 226( 即第三凹部 )。通过使第一实施例的凹部 26 平行于正时链壳体 208 的配合表面 211( 即第三配合表面 ) 朝发动机外表面移动, 形成凹部 226, 从而, 形成内表面 250 上的阶部 502、 以及内表面 251 上的阶部 503。在图 7 中观察时, 内表面 250 上的阶部 502 形成为正时。
41、链壳体 208 朝腔部 227 中央凸出的方式。内表面 251 上的阶部 503 形成为缸体 202( 即第一部件 ) 和缸盖 204( 即第二部件 ) 朝腔部 227 中央凸 出的方式。 0051 下面, 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化例的操作、 效果及优点。将液态衬垫 230 施加至 正时链壳体 208 的配合表面 211。利用多个螺栓, 将正时链壳体 208 固定至缸体 202 并固定 至缸盖 204 之后, 如此, 在配合表面 209( 即第一配合表面 ) 与配合表面 211 面接触、 以及配 合表面 210( 即第二配合表面 ) 与配合表面 211 面接触之后, 施加至配合表面 211 的。
42、液态衬 垫 230 的一部分, 被推出或挤出至发动机内表面 240 以及腔部 227 的内表面 250, 如图 7 所 示。挤出至腔部 227 内表面 250 的液态衬垫 230 与配合表面 211、 内表面 250 以及内表面 254 相接触。按照与上述类似的方式, 利用多个螺栓, 将正时链壳体 208 固定至缸体 202 并 固定至缸盖 204 之后, 如此, 在配合表面 209 与配合表面 211 面接触、 以及配合表面 210 与 配合表面 211 面接触之后, 施加至配合表面 211 的液态衬垫 230 的一部分, 被推出或挤出至 发动机外表面 241 以及腔部 227 的内表面 2。
43、51。挤出至腔部 227 的内表面 251 的液态衬垫 230 与配合表面 209、 配合表面 210、 内表面 251、 以及内表面 255 相接触。 0052 通过在内表面 250 处设置阶部 502, 液态衬垫 230 与配合表面 211、 内表面 250 以 及内表面 254 相接触, 因此, 形成密封面。按照与上述类似的方式, 通过在内表面 251 处设 置阶部 503, 液态衬垫 230 与配合表面 209、 配合表面 210、 内表面 251、 以及内表面 255 相接 触, 如此, 形成密封面。因此, 改进了腔部 227 中内表面 250 的阶部 502、 以及腔部 227 中。
44、内 表面 251 的阶部 503 的密封性能。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化例中, 使凹部 226 朝发动机外 说 明 书 CN 102384268 A CN 102384286 A7/8 页 10 表面 241 偏移也就是移位, 然而, 与之相反, 也可以使凹部 226 朝发动机内表面 240 偏移或 移位。 0053 如图 8 所示, 其中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化例的三配合表面配合部的密封 结构320, 使形成在配合表面309、 310(即第一配合表面、 第二配合表面)与内表面350之间 的缘部倒角, 从而形成倒角部 70。使形成在配合表面 309、 310 与内表面 351 之间的缘部倒 角。
45、, 从而形成倒角部71。 使配合表面309、 310与发动机内表面340之间的缘部倒角, 从而形 成倒角部 72。使配合表面 309、 310 与发动机外表面 341 之间的缘部倒角, 从而形成倒角部 73。 0054 下面, 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化例的操作、 效果及优点。将液态衬垫 330 施加至 正时链壳体 308( 即第三部件 ) 的配合表面 311( 即第三配合表面 )。利用多个螺栓, 固定 正时链壳体 308 与缸体 302( 即第一部件 ) 以及固定正时链壳体 308 与缸盖 304( 即第二部 件 ) 之后, 如此, 在配合表面 309( 即第一配合表面 ) 与配合表面 311。
46、 面接触、 以及配合表面 310( 即第二配合表面 ) 与配合表面 311 面接触之后, 施加至配合表面 311 的液态衬垫 330 的一部分, 被推出或挤出至位于发动机内表面340附近的倒角部72、 以及位于腔部327中内 表面 350 附近的倒角部 70。推出至倒角部 72( 位于发动机内表面 340 附近 ) 的液态衬垫 330 与配合表面 311 以及倒角部 72 相接触。推出至倒角部 70( 位于腔部 327 的内表面 350 附近 ) 的液态衬垫 330 与配合表面 311 和倒角部 70 相接触。按照与上述类似的方式, 在配 合表面 309 与配合表面 311 面接触、 以及配合。
47、表面 310 与配合表面 311 面接触之后, 施加至 配合表面 311 的液态衬垫 330 的一部分, 被推出或挤出至位于发动机外表面 341 附近的倒 角部 73、 以及位于腔部 327 中内表面 351 附近的倒角部 71。腔部 327 包括内表面 350、 内表 面 351、 内表面 354、 以及内表面 355。推出至倒角部 73( 位于发动机外表面 341 附近 ) 的 液态衬垫 330 与配合表面 311 和倒角部 73 相接触。推出至倒角部 71( 位于内表面 351 附 近 ) 的液态衬垫 330 与配合表面 311 和倒角部 71 相接触。 0055 通过在配合表面 309。
48、、 310 处设置倒角部 70、 71、 72、 73, 液态衬垫 330 在配合表面 311与倒角部70之间、 在配合表面311与倒角部71之间、 在配合表面311与倒角部72之间、 以及在配合表面311与倒角部73之间分别形成密封面。 因此, 改进了发动机内表面340、 内 表面 350、 内表面 351、 以及发动机外表面 341 的密封性能。在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化例中, 倒角部 70、 71、 72、 73 设置在配合表面 309、 310 处, 然而, 倒角部 70、 71、 72、 73 也可以形成在 配合表面 311 处。 0056 ( 第二实施例 ) 在第二实施例中, 与第一实。
49、施例具有相同功能的那些部件、 部分等 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 9A 和图 9B 所示, 其中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三配合表面配合 部的密封结构 420, 在腔部 427 的内表面 450 与腔部 427 的内表面 452 彼此邻接的部分, 在 缸体 402( 即第一部件 ) 处形成连通道 80, 因而, 在腔部 427 与发动机内表面 440 之间建立 流体连通。腔部 427 包括内表面 450、 内表面 451、 内表面 452、 以及内表面 453。连通道 80 包括设置于腔部 427 处的第一开口部、 以及设置于发动机内表面 440 处的第二开口部。第 一开口部相对于第二开口部在重力方向上位置更高, 而第二开口部相对于第一开口部位置 更低。 另外, 发动机内表面440设置有肋件81, 该肋件遮盖连通道80的第二开口部, 使得在 重力方向上低于第二开口部的区域开放 ( 敞开 ), 也就是, 肋件 81 没有从下方遮盖连通道 80 的第二开口部。 说 明 书 CN 102384268 A CN 102384286 A8/8 页 11 0057 下面,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