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浓缩装置.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5863016
  • 上传时间:2019-03-26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410.3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73820.2

    申请日:

    2010.05.10

    公开号:

    CN102241467A

    公开日:

    2011.11.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2F 11/12申请公布日:2011111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11/12申请日:20100510|||公开

    IPC分类号:

    C02F11/12

    主分类号:

    C02F11/12

    申请人:

    佛山科创玮景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健; 梁岗华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同季街19号首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代理人:

    高之波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浓缩装置,该装置包括可对经过垃圾分离的污泥进行搅拌且加入凝固药剂后污泥为浆状物流动的搅拌池、及与搅拌池连通且可对浆状物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降低泥浆含水率到50%-75%的浓缩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可对经过垃圾分离的污泥
    进行搅拌且加入凝固药剂后污泥为浆状物流动的搅拌池、及与搅拌池连
    通且可对浆状物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液分离装
    置包括T形外壳、在T形外壳内设有向上倾斜的三角形滤带、在三角形
    滤带下方设有起支承和带动三角形滤带转动的辊轮、在三角形滤带上方
    设有的L形档板、L形档板上方的T形外壳侧面上设有进浆口、在T形外
    壳的顶部设有可动带驱动辊轮转动的电动机、在T形外壳的底部设有的
    滤液导流板、以及在T形外壳的底面上设有的清洗液出浆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浆口和清
    洗液出浆口上分别设有法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形滤带
    为可渗透浆液的植毛滤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形
    滤带中间位置设有L形折叠板,所述的L形折叠板侧面的T形外壳上设
    有的过滤液出浆口,所述的过滤液出浆口上设有法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折叠板的
    底部设有至少5个漏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折叠板的
    下方还设有对三角形滤带进行调节的螺纹张紧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滤带的
    斜上角处设有可拍打停留在三角形滤带上的物体的拍打装置,所述的电
    动机带动拍打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滤带的
    下方设有对偏离的三角形滤带起调正作用的调偏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形外壳为
    密封的T形外壳。

    说明书

    一种浓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环保领域,特别涉及污泥处理领域一种浓缩装
    置。

    背景技术

    珠江三角洲的受污染的城市河涌,由于受感潮影响,河涌属缓流、
    游荡水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易沉淀造成底泥的永久污染;底泥的
    不断淤积不仅减弱了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也成为了水体的内源污
    染。项目研究目的是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对黑臭河道进行综合
    治理,使之逐步恢复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珠江是广东省最重要的水
    源,担负着包括珠江三角洲在内的13个地级以上市以及香港、澳门
    特区数千万居民的生活、生产供水和航运任务。流域内GDP约占全
    省的90%、全国的10%;其中珠三角经济总量就占到了全省的85%以
    上。流域内经济在我省以及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而珠三角
    则是重中之重。珠三角水资源(主要是珠江)的持续利用与水环境有
    效保护,关系到广东省及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关系到区域内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珠三角地区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综
    合竞争力。整治珠江、提升三角洲区域环境质量,是广东省率先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
    要与客观要求。珠三角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制造业重镇,早年忽视水
    环境保护,采用粗放式经济模式,导致区域内地表水水质在近30年
    内急剧恶化。区域内城市河涌一千多条,几乎全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
    污染。珠江三角洲河涌的特点:(1)大多数河涌水体受珠江口潮汐影
    响,上下回荡,水体中污染物循环排泄不畅,几乎没有自然的复氧能
    力;(2)由于感潮河涌属缓流、游荡水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若不
    能及时削减,易沉淀造成底泥的永久污染;(3)进入河涌的污染物长
    期积累,形成底泥污染,不仅淤塞河道,影响防洪排涝,还随着底泥
    污染物迁移转化而影响水质;(4)许多城市的河涌断面形态、结构已
    经人工直线化、渠道化和“三面光”,没有水涵养功能和生态功能。
    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重点区段的珠江水质也得到了较大的
    改善,但是珠三角珠江水质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目前,污染河涌治
    理效果差有多方面的原因构成,如缺少合理的补水和有效的活水循
    环。但其中更重要更深层的原因与河道底泥有关:(1)河道经多年的
    污染积累,内源底泥污染物浓度高,淤泥量大,清淤后淤泥的处理技
    术缺失,处置没有出路,清淤不彻底,清淤工程难以大范围开展。(2)
    由于河涌治理技术的多样性,对经济实用的技术集成不足,治理技术
    照搬照抄,且有的河涌生态修复流于形式,只注重外在景观改善,不
    注重生态学原理应用和技术集成。(3)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即
    是河道底泥的释放污染。河道底泥是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水-
    底泥体系中,底泥为各种污染物积累富集的比较稳定的场所,底泥既
    是各种污染物的汇集地,又是对水质有潜在影响的次生污染源,在环
    境条件改变时,束缚在其中的污染物可被释放出来,造成二次污染。
    当底泥中污染物的浓度高出水体中的2-3倍时,即认为对人类及水生
    生态系统有潜在危害。即使通过各种方式改善了水体质量,底泥释放
    的污染物会再一次污染水体,之前的治理努力将前功尽弃。此时,需
    要考虑对河道进行疏浚。因此,富集了历史污染物的底泥是否得到清
    除是影响水环境全面修复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河道底泥的疏浚是
    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仅对于增进河道航运和泄洪能力有积极作用,
    而且可以降低河道底泥二次污染的风险,从而较为彻底的为河道水体
    的治理与修复解除后顾之忧,增进河道综合治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并能长期维持较好的治理效果。河道底泥的疏浚将长期沉降积累的污
    染物排除在水体之外,但是这些污染物的去向问题同样十分重要,这
    主要表现为疏浚底泥处理处置过程。废弃的疏浚底泥因为包含着大量
    富集的污染物,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污染源。
    另外,珠三角地区港口、航道、海洋和海岸工程建设迅速发展,海洋
    的疏浚泥也正在大量产生,每年产生的疏浚底泥就要达到约8000万
    m3左右。未来几年水利、海洋工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疏浚底泥,这些
    淤泥受污染严重、数量大,如何有效的将淤泥彻底清除、减量并合理
    的利用,也是急待解决是问题。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技术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底泥脱水处理过程中,如自然堆放干化,存在巨大的二次污染
    隐患,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危险,所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低。因
    此,底泥疏浚与处理必然将朝向一体化、集成化、现场化、连续化、
    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一体化处理技术的具体内容是,将河道底泥疏浚、
    底泥浓缩、底泥调理、底泥脱水这几个重要环节集成到疏浚现场岸边
    (或离作业现场较近距离)一处占地面积不大的工作区域内,通过一
    体化和连续化的现场设备,实现污泥的浓缩、调理和脱水,产出含水
    率大大降低的泥饼,从而实现较为理想的底泥减容化。泥饼再进行外
    运进行处置。现场一体化疏浚底泥处理工艺的优点明显:首先是缩短
    了底泥输送距离,从而节约了大量的运输费用,从侧面降低了运输过
    程中二次污染的风险,由于不需要用于中转的放置场地,从而大大减
    少了占地面积。可以将该设备应用于城市中河道疏浚底泥的现场处
    理,技术施工场地狭小或四周为居住和商业区域。减去了中转置放的
    环节,降低污水渗漏和恶臭等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在城市河道疏浚底
    泥处理中,可以将工程施工对周围景观、生活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降
    到最低,体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快速高效,脱水效率很高,减容效
    果好,脱水后泥饼含水率可低至50-60%,处理后的泥饼由于含水率低,
    可以相当方便的对其进行后续的处置。同时通过投加复合调理剂,可
    使泥饼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可直接作为土壤改良剂
    用于园林培植,或用于建筑原材料制备等其他资源化利用方式。即使
    是填埋处置,也可大大减少运输量和填埋土地使用量。鉴于以上优点,
    底泥脱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具有较高且平衡的环境和经济效益,能有效
    解决底泥中污染物的出路问题,为更有效、更合理的治理水体环境解
    决后顾之忧,充分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河道污染治理及底泥疏浚概
    述,污染河道修复技术包括:(1)河道水循环重建;在感潮河段要通
    过闸泵联合调度技术,即利用潮汐动力,并采用泵站增加水动力,使
    水体形成单向流动。(2)河道内源污染的去除-底泥生态疏浚、清淤、
    脱水技术(3)河道生态驳岸重建和形态重建和修复技术。(4)河道
    内的生物膜接触氧化技术、植物技术、生物操控技术等原位持续净化
    技术。这些技术有的已经成熟,有的尚待突破。其中底泥疏浚已经被
    认为是一种有效地治理底泥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珠三角洲河道长期
    积累的底泥污染,清淤量大,最大的问题是清出的底泥体积庞大,如
    果不能有效脱水并使之资源化,其处置和出路问题将使清淤措施无法
    实施,加强脱水机械的研发工作十分必要。底泥的修复主要依靠物理
    方法进行疏浚作业。当底泥中污染物的浓度高出水体中的2-3倍时,
    即认为对水环境与人类相关生产活动有潜在危害,则要考虑进行疏
    浚。目前国内最常用的疏浚清淤机型式主要有抓斗式、链斗式、反铲
    式、耙吸式和绞吸式等。普遍采用的清淤方法主要有“抓斗挖泥+自
    然干化”和“绞吸挖泥+围堰自然干化”两种传统方式,工程实施粗
    放,处理效率低,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且造成溢出废水、恶臭等较
    为严重二次污染,对土壤造成不可逆的污染。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绞
    吸挖泥+机械脱水”方式,不占用土地资源,二次污染风险小,处理
    效率高,综合成本低。如日本开发了奥村式底泥连续脱水系统,采用
    了轴式脱水机与绞吸船相衔接进行连续的清淤脱水作业。德国
    Bellmer公司在此项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对河道的机械化清淤
    脱水已经有30多年的实际工程经验,采用绞吸船挖泥和带式污泥脱
    水机脱水减量方式。但是由于国内清淤量大,疏浚设备的单位时间挖
    泥量大,施工条件恶劣,而目前国外最先进的设备尚无法胜任这样的
    工况,至今国内还没有广泛应用此类高效减量化技术。淤泥脱水减量
    后,便于运输,可极大减少运输量和最终处置用地,并有利于后续的
    资源化处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降低泥浆含
    水率到50%-75%的浓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浓缩装置,
    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可对经过垃圾分离的污泥进行搅拌且加入凝
    固药剂后污泥为浆状物流动的搅拌池、及与搅拌池连通且可对浆状物
    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

    更优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T形外壳、在T形外壳内设有向上倾
    斜的三角形滤带、在三角形滤带下方设有起支承和带动三角形滤带转
    动的辊轮、在三角形滤带上方设有的L形档板、L形档板上方的T形
    外壳侧面上设有进浆口、在T形外壳的顶部设有可动带驱动辊轮转动
    的电动机、在T形外壳的底部设有的滤液导流板、以及在T形外壳的
    底面上设有的清洗液出浆口。

    更优的,所述的进浆口和清洗液出浆口上分别设有法兰。

    更优的,所述的三角形滤带为可渗透浆液的植毛滤带。

    更优的,所述三角形滤带中间位置设有L形折叠板,所述的L形
    折叠板侧面的T形外壳上设有的过滤液出浆口,所述的过滤液出浆口
    上设有法兰。

    更优的,所述L形折叠板的底部设有至少5个漏水口。

    更优的,所述L形折叠板的下方还设有对三角形滤带进行调节的
    螺纹张紧装置。

    更优的,所述三角形滤带的斜上角处设有可拍打停留在三角形滤
    带上的物体的拍打装置,所述的电动机带动拍打装置。

    更优的,所述三角形滤带的下方设有对偏离的三角形滤带起调正
    作用的调偏装置。

    更优的,所述的T形外壳为密封的T形外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该浓缩装置可对经过垃圾分离的污泥
    进行搅拌且加入凝固药剂后污泥为浆状物流动的搅拌池、及与搅拌池
    连通且可对浆状物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清洗时,在搅拌池的
    底部很容易清洗;又由于泥浆从进浆口进入后,防止泥浆的飞溅,在
    三角形滤带上设有L形档板,L形档板上的泥浆经过滚动后落在三角
    形滤带上后,进行过滤,从过滤液出浆口流出,之后清洗液汇流到清
    洗液出浆口,实现了可降低泥浆含水率到50%-75%;还由于L形折叠板
    的下方还设有对三角形滤带进行调节的螺纹张紧装置,三角形滤带的
    斜上角处设有可拍打停留在三角形滤带上的物体的拍打装置,三角形
    滤带的下方设有对偏离的三角形滤带起调正作用的调偏装置,上述的
    三个装置保证了浓缩装置能正常、高效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L形折叠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2所示,一种浓缩装置,该装置包括可对经过垃圾分离
    的污泥进行搅拌且加入凝固药剂后污泥为浆状物流动的搅拌池16、及
    与搅拌池连通且可对浆状物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固液分离
    装置包括T形外壳1、在T形外壳1内设有向上倾斜的三角形滤带2、
    在三角形滤带2下方设有起支承和带动三角形滤带2转动的辊轮3、
    在三角形滤带2上方设有的L形档板4、L形档板4上方的T形外壳1
    侧面上设有进浆口5、在T形外壳1的顶部设有可动带驱动辊轮3转
    动的电动机6、在T形外壳1的底部设有的滤液导流板7、以及在T
    形外壳1的底面上设有的清洗液出浆口8,进浆口5和清洗液出浆口
    8上分别设有法兰9。所述的三角形滤带2为可渗透浆液的植毛滤带2,
    三角形滤带2中间位置设有L形折叠板10,所述的L形折叠板10侧
    面的T形外壳1上设有的过滤液出浆口17,所述的过滤液出浆口17
    上设有法兰9,L形折叠板10的底部设有至少5个漏水口12,L形
    折叠板10的下方还设有对三角形滤带2进行调节的螺纹张紧装置13,
    三角形滤带2的斜上角处设有可拍打停留在三角形滤带2上的物体的
    拍打装置14,所述的电动机6带动拍打装置14,三角形滤带2的下
    方设有对偏离的三角形滤带2起调正作用的调偏装置15,T形外壳1
    为密封的T形外壳1。

    泥浆从进浆口5进入后,防止泥浆的飞溅,在三角形滤带2上设
    有L形档板4,L形档板4上的泥浆经过滚动后落在三角形滤带2上
    后,进行过滤,从过滤液出浆口17流出,之后清洗液汇流到清洗液
    出浆口8,实现了泥浆含水率降低到50%-75%。

    植毛滤带有如下优良优点:(1)能利用毛细管原理,具有优良的
    过滤水特性,滤速快。(2)恢复性好,与固形物(SS污泥)的接触采
    用点面接触,所以固形物(SS污泥)不易附着在滤布上,其污泥的剥
    离性好,污泥与滤带分开容易,清水的回收率好,对粘性高的污泥其
    处理效果特别明显。(3)有优异的耐油性及耐药性,纤维结少,不容
    易受污。(4)因滤过性非常好,最适合浓缩用。(5)因为尺寸稳定,
    过滤毯不会因伸展及收缩而发生皱褶,行走稳定。(6)因交接部分是
    用可拆分结构的方式加工,所以滤布更换方便。(7)滤布的寿命在一
    般的使用情况下,为8000小时以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浓缩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
    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浓缩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浓缩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86301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