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线及其制造方法,梭口形成设备及装有这种综线的织机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的综线,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综线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有这种综线的梭口形成设备及织机。发明背景
用于织机的综线一般由金属丝元件制成,在每个元件中形成一用于穿过经纱的孔眼。EP-A-0947620公开了一种综线,其中在丝状元件上的缺口中加了一个孔眼。
为限制其在平行于纬纱方向上的尺寸,由金属条或带制造的综线应当定向成使其宽度平行于经纱穿过的方向,这会与在这种综线中简单地形成孔眼不相匹配。实际上,这种孔眼必须使其宽度基本上垂直于经纱穿过的方向。如从FR-A-2711679中知道的,在金属条或带中形成的综线上局部变形,将这种综线的孔眼的分支设定成给孔眼足够的宽度。现在,由于综线的垂直振动,比综线的上下分支宽度更大地孔眼,会在每次通过时推挤相邻纱线,因而装有这种综线的织机的通丝(harness cord)有振动的危险,或者损坏经纱的危险。此外,这种综线制造起来相对复杂,在织机包括大量经纱时,其成本会不容许。最后,不能确定这种综线有足够的弯曲刚度,以适当地承受在纺织过程中受到的力,特别是在如从FR-A-2811687中知道的梭口形成组件中那样必须对其进行确定控制的情况下。
本发明的一个特别目的是,提出一种新的综线来克服这些缺点,其形状能够避免在通丝中的振动,同时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
发明概述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的综线,上述综线形成在一金属条或带中并包括一用于穿过经纱的孔眼。该综线在上述孔眼与通过其紧固到一驱动装置上的第一端之间限定的基本上全部区域中,具有基本上为Z形的截面,具有两个基本上彼此平行的分支。
由于本发明,可在孔眼与综线第一端之间限定的全部区域上,在综线的两个分支,也在相邻综线的相应分支上对穿过综线的经纱在其前进方向进行导引。因此可在织机上装入高密度的本发明综线,经纱在与综线接触时不会受到损伤或撞击,因为它们形成的分支用作在上面所限定的区域的整个高度上导引的装置。此外,S或Z形截面给本发明的综线提供了良好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但非强制的方面,综线具有下面的一项或多项特征:
-在其两个相对端部之间限定的全部长度上为基本上恒定的S或Z形截面。通过这种方式,综线构成了用于导引相邻纱线的有效装置,不论其在织机高度上处于何种位置。此外,它可相对简单地制造。
-基本上限定在两个分支之间的上述综线的中间区域中设有用于减轻目的的开口。这些开口能够节省材料并减小综线的惯性。它们可设置在孔眼与综线一自由端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不对在驱动元件与孔眼之间传递力产生机械影响。但这些开口可在上述孔眼与上述综线的相对的两端部之间设置在上述孔眼的两侧。在这种情况下,减小惯性和节省材料的效果更大。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如上所述综线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方法,它包括一个步骤,该步骤包括轧制或拉拔一金属条或带,形成两个平行的折弯部分,该两个折弯部分限定了在上述综线的中间区域两侧延伸的两个分支。该方法特别经济,并能够实现综线的批量生产。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织机的梭口形成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综线。
该装置还有利地包括用于直线移动导引上述综线的装置,上述装置设有至少一个基本为Z形截面的开口,并具有两个基本上彼此平行的分支。
根据另一有利方面,每个综线的一端接合在一套中,该套在相对端还接合有一个半刚性性环形式的力传递元件,上述套与上述综线和上述元件联接,这可以在该元件与该综线之间确定地传递力。该套和该元件可通过卷曲、可逆或确定的粘结、夹紧、形状的配合、钎焊、焊接和/或弹性楔入而联接。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它包括一如上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特别因为它的振动可能性更小,这种织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更经济且更可靠。附图简介
在阅读了下面参照附图仅通过举例而给出的对根据其原理的综线、梭口形成设备和织机的实施例的描述后,本发明将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综线的一断开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综线的从另一角度取的断开透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III-III的放大比例剖视图。
图4是沿图1中的线IV-IV和与图3中比例相同的剖视图。
图5以剖视图示意性示出装有如图1至4中所示综线的梭口形成设备。
图6是装有图5中装置的织机的透视图。
图7示意性示出位于图6织机的梭口形成设备中的根据图1至4的综线。优选实施例的描述
现在参照附图,图1至4中所示的综线1由两个辊通过轧制而形成钢带或条,该两个辊碾压该带并使其变形,从而在综线1的侧表面11和12上形成彼此平行且平行于综线1的中心纵轴线X-X′的折弯部分13和14。
15表示综线1的端部,综线可通过该端部联接到一半刚性环2上,该半刚性环2例如由碳制成,用作下面将说明的驱动装置。综线1和环2通过一套3联接,端部15及环2的下端部21插入该套3中,这些端部15和21中的每一个以其一侧穿入套3中。端部15和21可确定地或可逆地粘结在套3中。端部15和21还可通过与套3的内部形状配合而卷曲、弹性楔入、夹住或固定不动。在一变例中,套和端部15的装配可通过钎焊或焊接而实现。套3与元件1和2中至少一个之间的固定不动有利地是可逆的,从而能够进行这样而形成的联接的拆卸,特别是用于维修操作。
16表示与端部15相对的综线1的端部。
综线1中形成一孔眼17,用于穿过经纱4。
如可从图3中更特别地看到的,综线1在垂直于轴线X-X′的平面中具有S形截面,该截面具有基本上变平的Z形,其两个分支1a和1b在垂直于轴线X-X且彼此平行的方向Ya-Y′a′和Yb-Y′b′延伸。这些分支1a和1b由一中间区域1c联接,该中间区域1c基本上在垂直于轴线X-X′的方向D延伸,并与Ya-Y′a′和Yb-Y′b′方向形成一45°左右的角度α。
综线1在位于端部15与孔眼17之间的区域Z0的基本上全部高度上具有图3所示的S形截面。
在孔眼17处且如图4中所示,综线1具有与图3中剖面处相同的基本上成形为变平的Z形的S形截面,在区域1c处做一开口而形成孔眼17。
实践中,开口17是通过在基本上垂直于方向D的方向D′冲压而制成的,并与垂直于分支1a和1b的侧表面1a1、1a2、1b1和1b2的一直线Δ形成一基本上等于角度α的角度β。
由于孔眼17是通过在如图4中箭头F1所示的方向D′冲压而制成的可使其边缘17a基本上平行于该方向,并在分支1a和1b底部在开口17的两侧形成跟部18,使得虽然有孔眼17存在,这样形成的综线在绕轴线X-X′的扭矩上也保持良好的刚度。
在综线1上孔眼17与端部16之间设有一开口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变例(未图示),还可在孔眼17与端部15之间设置对应的开口。这些开口19是通过在中间区域1c局部冲压而制成的,使得能够在综线1生产过程中节省材料,并减小其惯性,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这种综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多次往返运动。这些孔对于由分支1a和1b形成的综线1的边缘的几何形状没有影响。
在开口19处,综线1的S截面具有与图4中所示基本相同的几何形状。综线12的S截面在端部15与16之间保持相同的几何形状,在某些位置设有开口17或19。
如图5中可特别地看到的,当根据本发明的多个综线在一梭口形成设备中(Shed-forming device)并排叠置时,不同的经纱4可在由箭头F2表示的方向上的基本平行的路径上,每条经纱穿过一综线1上的孔眼17,沿在孔眼17两侧的该综线的以及相邻综线的分支1a和1b运行。
更具体地,如果参照图5中心所示的综线1,相应的经纱41可沿位于图5上部中心的综线1′的分支1a的外表面1a1运行。在这种情况下,经纱41沿所述综线1的分支1b的内表面1b2运行,然后沿该综线的分支1a的内表面1a2运行。纱线41然后沿位于图5下部中心的综线1″的分支1b和外表面1b1运行。因此可以理解,不同的综线相互之间以及借助它们的分支1a和1b,限定了经纱4通过的路径。因此综线1、1′和1″的分支1a和1b用于导引经纱如纱线41。
由于综线1的S形截面在孔眼17与端部15之间保持恒定,可与梭口形成设备的综线1的高度位置无关地保持参照图5所述的导引功能。换句话说,综线由通丝(harness)或多或少地升高这一事实对于其导引穿过相邻综线中孔眼的经纱的能力没有影响。因此不论综线的高度如何,经纱受到基本上恒定的力,这限制了在装有这种综线的织机的通丝中的振动。
图6中示意性示出这种织机M,包括一经轴(beam)101和一卷轴102,经纱4在它们之间环绕。A-A′表示织机M上投梭的方向,即纬纱的方向。
织机M还包括一支承元件101和102的框架104,和一用于通过投梭的系统(未图示)。
机架104由设置在织机M主要部件上方并支承一装置110的一上层结构105伸展,该装置110用于控制设置于外皮(sheath)22中并构成织机M通丝的环2组件。为使附图更清楚,图6中仅示出一部分外皮22。
如图7中更特别清楚地看到的,其中为清楚起见仅示出两个综线,不同的综线1沿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元件5内部它们各自的纵轴线X-X′直线引导,该元件5放置在沿基本上平行于方向A-A′的方向在织机M上延伸的导轨6上。
元件5限定了两个交叉件51和52,该两个交叉件51和52一个在另一个上方且垂直于方向A-A′延伸。交叉件51设有多个开口53,其截面类似于要接收的综线1的S截面。交叉件52以相同的方式设有多个开口54,用于接收外皮22的底端并用于通过环2。
以这种方式,开口53和54能够在轴线X-X′方向控制和导引图7最底部所示的垂直来回运动的综线,该运动由双箭头F3表示。
当需要更换综线,如用于维修操作时,综线通过穿过相应的小孔54,如图7中的箭头F4所示从元件5中将其抽出。然后在将环2与一新综线相联接以及通过相应的小孔54和53将该综线定位在元件5中之前,拆卸在综线1与环2之间在套3处形成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综线可由环2确定/主动(positively)地控制,即不需要在织机的底部设置一个弹性返回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变例(未图示),可由一经纱4卷的底侧确定地控制综线1,在这种情况下,其端部15位于该纱卷下,而其端部16则伸到后者上方。这个变例能够使装置110与机架104成一整体而省略图6中所示的上部结构105。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一端与一驱动元件联接的任何综线,不论是如从FR-A-2811687中得知的提花机型的单独控制,还是多臂机的共同控制,或适用于提花织机或多臂机的由其两端控制的综线。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Z截面也覆盖S截面。实际上,截面形状是S或Z形取决于观察该截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