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纺粘型无纺布和吸收性物品.pdf

  • 上传人:111****11
  • 文档编号:584440
  • 上传时间:2018-02-23
  • 格式:PDF
  • 页数:24
  • 大小:1.33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813654.0

    申请日:

    2001.06.13

    公开号:

    CN1444673A

    公开日:

    2003.09.24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4H3/16; D04H3/00; A61F13/53

    主分类号:

    D04H3/16; D04H3/00; A61F13/53

    申请人:

    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石川雅英; 仓桥明彦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0.06.13 JP 176508/2000; 2000.06.23 JP 188726/2000; 2000.07.26 JP 225657/200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魏金玺;庞立志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由聚烯烃树脂构成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60μm、面密度为5~200g/m2、静摩擦系数为0.1~0.4的纺粘型无纺布。或者,提供一种纺粘型无纺布它是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其硬挺度[按照JIS L 1096 6.19.1 A法(45°悬臂法)测定的经·纬合计值]为70~120mm、静摩擦系数为0.1~0.4。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纺粘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聚烯烃树脂所构成 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60μm、面密度为5~200g/m 2 的纺粘型无纺布,其 静摩擦系数为0.1~0.4。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无纺布含有润滑剂。
    3: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所述润滑剂是 脂肪酸酰胺化合物,其含有率为0.05~1.0质量%。
    4: 权利要求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所 述聚烯烃树脂是聚丙烯类树脂。
    5: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所述纤 维是被赋予亲水性处理的纤维。
    6: 一种纺粘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它是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 无纺布,其硬挺度[根据JIS L1096 6.19.1 A法(45°悬臂法)测定的 经向·纬向的合计值]为70~120mm,静摩擦系数为0.1~0.4。
    7: 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无纺布的平均纤维 直径为10~30μm,面密度为10~30g/m 2 。
    8: 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无纺布含有 0.15~1.0质量%的润滑剂。 9.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所述润滑剂是脂肪 酸酰胺化合物。 10.权利要求6~9中任一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构成无纺 布的纤维是被赋予亲水性处理的纤维。 1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它是使用权利要求1~10中的 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制成的。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是一 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或失禁垫。
    9: 1 A法(45°悬臂法)测定的 经向·纬向的合计值]为70~120mm,静摩擦系数为0.1~0.4。 7.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无纺布的平均纤维 直径为10~30μm,面密度为10~30g/m 2 。 8.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无纺布含有 0.15~1.0质量%的润滑剂。 9.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所述润滑剂是脂肪 酸酰胺化合物。
    10: 权利要求6~9中任一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构成无纺 布的纤维是被赋予亲水性处理的纤维。
    1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它是使用权利要求1~10中的 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制成的。
    12: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是一 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或失禁垫。

    说明书


    纺粘型无纺布和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树脂无纺布和使用它的吸收性物品,特别是涉及具有良好柔软性、手感、皮肤接触感觉的、强度、硬挺性(或称硬挺度、抗弯性)、二次加工性优异而可以适合作为各种用途尤其是一次性使用的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用材料使用的无纺布。背景技术

        纺粘性无纺布等热塑性树脂长纤维无纺布,由于其具有抗张强度等机械性质、硬挺性、通气性等特性,同时连续纺丝、生产性优异,已经在众多领域中得到应用。作为在这些长纤维无纺布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从熔融纺丝性、纤维特性等出发,可以使用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不过,也已经越来越多使用通用树脂聚丙烯和聚乙烯等聚烯烃树脂。

        由这些聚烯烃树脂构成的无纺布中,例如,聚丙烯类树脂,即使是丙烯的均聚物,也有结晶性不同的多种树脂,还有,具有熔点、强度、弹性率等各种特性的丙烯与乙烯、丁烯-1等的共聚物树脂也是已经知道的。使用这样的聚丙烯类树脂的无纺布,当是高结晶性树脂时,纺丝性是良好的,不过其柔软性差,手感有问题。而当为结晶性和熔点低的聚丙烯类树脂时,虽然有柔软性,但是有滑溜感,在纺丝时,纤维之间、纤维与其它金属等的摩擦阻力变大,纺丝性变得极差,在吸收性物品等与皮肤接触的物品中使用时,就有使用感觉差等问题。

        还有,无纺布用的聚丙烯类树脂,用得最多的是作为结晶性指标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比例(アイソタチツクペンタツド分率)在90mol%左右的树脂,其在具有强度、刚性等特性的同时,也有比较好的纺丝性,但是所得到的无纺布在用于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时,存在有所说的手感、与皮肤接触的感觉等使用感不充分的问题。

        对于这些由聚丙烯类树脂长纤维构成的纺粘型无纺布,已经提出了各种改进方案。例如,(1)在特开平8-13238号公报中,揭示了含有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值(Mw/Mn)为2~15、全同立构五单元组比例在96%以上的结晶性聚丙烯树脂100质量份与脂肪酸酰胺化合物0.01~1质量份的纤维用聚丙烯树脂组合物。

        在此专利公报中,使用了高结晶性聚丙烯树脂,为了改善经6倍以上地高倍率拉伸的高强度纤维在制造时的拉伸性和光泽,加入润滑剂来改善拉伸时因起毛导致的拉伸不良。也就是说,此方案揭示了,在与聚丙烯类树脂无纺布中多量使用的结晶性范围不同的同时,它只是记载了柔软性、手感、皮肤接触感觉也未必好的适合于作为无纺布等产业物资材料的情况,不是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无纺布,是关于谋求提高强度等的特殊用途的纤维。

        另一方面,已经提出了改进作为吸收性物品等中所使用的无纺布的手感、皮肤接触感觉、柔软性等的各种方案。首先,纤维直径为几微米的熔体吹塑无纺布具有手感柔软的优点。然而,其缺点也有,无纺布的强度低,硬挺性非常低,起毛,容易拔毛,纺丝时容易发生聚合物泡,有粗涩感,其刺激皮肤等特性方面的问题,而且生产性低而成本高,因此实际情况是在吸收性物品中几乎没有单独使用熔体吹塑无纺布的。

        为此,已经提出了把熔体吹塑(メルトブロ一ン)无纺布的手感与纺粘型无纺布的强度、硬挺性、生产性等各自的特点复合起来的积层无纺布的方案。例如,(2)在特开平2-88056号公报中已经提出了特定层积条件的积层无纺布、(3)特开平9-143853号公报中已经提出了把熔点差在10℃以上的2种所构成的复合纺粘型无纺布和熔点差在10℃以上的2种熔体吹塑无纺布用低熔点树脂和无纺布熔融附着所构成的积层无纺布。不过,此时的手感是由熔体吹塑无纺布所承担的,是熔体吹塑无纺布所具有的表面特性,前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还有,复合无纺布在制造中,装置变得复杂,同时有着复合树脂之间的熔点、流动性不同使纺丝也困难的情况。

        为此,希望得到强度、生产性优异的改善聚丙烯类纺粘型无纺布的手感等的方法。作为改善纺粘型无纺布的手感的方法,首先考虑的是使纤维直径变细。不过,当纤维直径过细时,其强度下降,同时还使硬挺性,即无纺布的硬挺程度下降,在二次加工制造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时无纺布的输送、热合等工序中存在问题,速度自动化、高速制造变得困难,不能得到大量、便宜的制品,难以实用化。

        为此,已经有了用聚丙烯与其它烯烃的共聚物来作为聚丙烯类树脂使用的方法。不过,此时手感虽然相当得到改善,但是其硬挺性下降(原料树脂软化,即弹性率下降),并没有改变二次加工性下降的问题。而且,纺丝性也下降了。

        再是,(4)特开平10-88459号公报已经提出了长纤维无纺布的方案,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从烯烃类二元共聚物和烯烃类三元共聚物中选出的至少1种低熔点或低软化点树脂为第1成分、结晶性热塑树脂为第2成分所构成的热熔融性复合长纤维构成,且至少在所述第1成分中含有烃系润滑剂,上述烃系润滑剂的含有率在纤维中的浓度为2~20质量%。

        即,此方案为了改善无纺布的柔软性和皮肤接触感觉,使用了低熔点的软质丙烯无规共聚物来作为聚丙烯类树脂,而由加入烃类润滑剂来使因使用这样的共聚物所导致的纺丝性的低下得到改善。所以,在失去聚丙烯类树脂特别是丙烯均聚物具有的耐热性、强度、硬挺性等特性的同时,丙烯无规共聚物中含有较多的更低分子量、低熔点的烃类润滑剂,使得人们担忧由于这些润滑剂的排气等会使例如无纺布的热封性、粘合性等下降。

        还有,作为无纺布,如前述特开平10-88459号公报中所述,将树脂的种类、熔点不同的2种树脂制成芯鞘结构或并列结构的复合纺丝而形成的复合无纺布是已经知道的。不过,此复合无纺布虽然热熔融附着性提高,但在增加低熔点聚丙烯树脂中的共聚单体的比例时,无纺布的表面有滑溜感,作为一次性尿布、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材料,存在着粗涩感下降而给予不快感的情况。

        另外,(5)在特开平11-290381号公报中,已经揭示了由聚丙烯类熔体吹塑无纺布构成的层和由聚丙烯类湿式无纺布构成的层交互积层的积层体的一方的表面层由聚丙烯类湿式无纺布层构成的吸收性物品用后罩板。也就是说,它是采用短纤维湿式无纺布确保了表面的滑动性、挡液性的物品。不过,湿式无纺布的纤维直径比较细,硬挺性下降,制造方法变得复杂,同时存在二次加工性也下降的问题。

        还有,在(6)特开平11-293554号公报中,已经揭示了至少其表面层是由直径10~15μm的复合短纤维所构成、无纺布的摩擦系数(MIU)为0.25以下、平均单位面积的反射率在1.2%以上的热熔融无纺布。然而,在实施例中具体示出的只是,由以聚酯为芯成分、高密度聚乙烯为鞘成分所构成的芯鞘结构、纤维直径13μm、纤维长度45mm的复合短纤维所构成的无纺布。

        进一步地,作为纺粘型无纺布的手感的改良,在(7)特开平8-92856号公报中已经揭示有,用乙烯含量0.5~8质量%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得到表面上有疖子的细丝束之后,经电晕处理用热辊热压而得到柔软性、皮肤接触感觉性优异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不过,这个方法在生产成本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同时,对最普通的聚丙烯均聚物不适用,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再有,在(8)特开2000-160463号公报中,已经揭示了含由含烯烃类弹性体的聚烯烃类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纤维的柔软性无纺布。还有,同时还揭示了以上述树脂为芯的芯鞘型复合纤维、用前述树脂的并列型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多层无纺布。不过,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聚烯烃类热塑性树脂是从常识性想法出发通过配合作为柔软成分的烯烃类弹性体来提高无纺布的柔软性的,纤维本身也变柔软了,使得作为无纺布的身骨的硬挺性大幅下降,二次加工性降低。

        如以上那样,改善已有聚烯烃树脂纺粘型无纺布的柔软性、手感、皮肤接触感等的方法,并不是保持聚丙烯树脂纺粘型无纺布其自身特征的方法。也就是说,它放弃了纺粘型无纺布的生产性好、可以便宜地制造、强度、硬挺性、二次加工性优异的特长,只不过是纤维直径细化、采用了柔软树脂、短纤维化、复合纺丝、或把这些与纺粘型无纺布层积等的方法而己。

        因此,实际情况是,特别是从纺丝性、硬挺性等的二次加工性等考虑,作为无纺布尽管其手感、皮肤接触等不充分,但依然广泛使用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

        对此,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生产者、使用者期待着,维持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的强度、通气性、特别是硬挺性,改善其柔软性、手感、皮肤接触感觉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实质上保持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等所具有的耐热性、强度、硬挺性等特性,而且其柔软性、手感、皮肤接触感觉性等优异的、特别可以适合作为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的吸收性物品用的聚烯烃树脂无纺布和吸收性物品。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人等一边充分利用聚烯烃树脂特别是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所具有的透湿性、通气性、柔软性、强度、硬挺性、耐热性、二次加工性、自动化适应性等功能,一边对纺丝性、所得到的无纺布的手感、皮肤接触感觉等无纺布的最终制品特别是吸收性物品所要求的使用感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是,发现了即使是由相同的纤维直径、相同的面密度(めつけ;目付,日本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相同的树脂构成的纺粘型无纺布,通过控制其摩擦特性,就可以大大改善柔软性、手感、皮肤接触感觉等使用感觉,至此完成了本发明。

        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

        (1)一种纺粘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聚烯烃树脂构成,平均纤维直径为5~60μm、面密度为5~200g/m2的纺粘型无纺布,其静摩擦系数为0.1~0.4;

        (2)上述(1)项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无纺布含有润滑剂;

        (3)上述(1)或(2)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所述润滑剂是脂肪酸酰胺化合物,其含有率为0.05~1.0质量%;

        (4)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所述聚烯烃树脂是聚丙烯类树脂;

        (5)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所述纤维是已经过赋予亲水性处理的纤维。

        本发明还提供:

        (6)一种纺粘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它是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其硬挺度[根据JIS L1096 6.19.1 A法(45 °悬臂法)测定的经.纬(タテ·ヨコ)合计值]为70~120mm、静摩擦系数为0.1~0.4;

        (7)上述(6)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无纺布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0~30μm、面密度为10~30g/m2;

        (8)上述(6)或(7)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无纺布含有0.15~1.0质量%的润滑剂;

        (9)上述(8)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润滑剂是脂肪酸酰胺化合物;

        (10)上述(6)~(9)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粘型无纺布,其中,构成无纺布的纤维是已经过赋予亲水性处理的纤维。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

        (1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是使用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而制成的;

        (12)上述(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吸收性物品为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或失禁垫。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与比较例的纺粘型无纺布的静摩擦系数与硬挺度的关系的说明图。实施发明的最佳方案

        下面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无纺布是纺粘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平均纤维直径为5~60μm、面密度为5~200g/m2、静摩擦系数为0.1~0.4。本发明的无纺布,只要其作为无纺布的静摩擦系数满足0.1~0.4的范围就行,其手段是任意的,可以采用各种手段。本发明的纺粘型无纺布有优异的柔软性和手感,这是提高了长纤维彼此的滑动性所带来的效果,不仅使无纺布的表面部分的纤维的滑动性,而且使整个无纺布的纤维的滑动性提高,其结果是作为表面特性的静摩擦系数变成在特定范围内。

        (无纺布的基本特性)

        本发明的纺粘型无纺布的纤维直径为5~60μm,以5~40μm为优选,特别是在用作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时,为15~30μm。当不满5μm时,其强度、硬挺性不充分而且二次加工性有时降低,大大限制了其使用领域;而当超过60μm时,其柔软性下降,失去了无纺布的特征,特别是有时难以适用于吸收性物品、各种衣料等。

        本发明的纺粘型无纺布的面密度为5~200g/m2,以7~60g/m2为优选,特别是在用作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时,为10~30g/m2的范围。当面密度不到5g/m2时,往往强度不够,而且硬挺性(硬挺度)低,二次加工性差;当超过200g/m2时,其柔软性、通气性下降使其失去无纺布的特征,根据用途不同有时其使用变得困难。

        本发明的纺粘型无纺布可以根据使用无纺布的用途、要求的性状、通气性、非透水性等来对树脂、纤维直径、面密度等作适当选择和组合。

        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纺粘型无纺布只要是纺粘型无纺布就行,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用各种制造方法来制造。还有,作为粘合的形式,可以采用压花、轧光(カレンダ一)、热风等的热粘合、针刺、水剌(ウォ一タ一パンチ)等机械交织等制造。不过,从生产性等来看,以压花热粘合为优选。

        (静摩擦系数)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这些过去已经知道的由聚烯烃树脂所构成的纺粘型无纺布中,静摩擦系数为0.1~0.4,以0.12~0.35为优选。在此,当静摩擦系数不到0.1时,在二次加工中,过于滑溜,反使加工性下降,同时,由于静摩擦系数的降低,一般就要增多所采用的添加剂和表面处理剂的用量,经济性变差了。进一步说,由二次加工时的热封、粘合剂等产生的粘合性出现下降的趋势,往往有不理想的情况。还有,在超过0.4时,对其柔软性、手感、皮肤接触感觉等使用感的改善效果变得不充分了。

        (静摩擦系数的测定)

        本发明的纺粘型无纺布的静摩擦系数的测定可以用ASTM-D1894标准来进行。具体是,

        静摩擦系数测定机:东洋精机制作所株式会社制造的AN型

        负荷板:63.6mm×102.2mm×19.4mm(高)、负荷为8.87N的铁板。

        倾斜速度:2.7度/s在此测定条件下,把无纺布的测定面彼此重合,测定滑动的角度(θ),求出tanθ,作为静摩擦系数。数值越小,滑动性越好。

        (聚丙烯类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纺粘型无纺布中所使用的聚烯烃树脂,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列举有,丙烯的均聚物,丙烯与乙烯、丁烯-1、4-甲基-戊烯-1、己烯-1、辛烯-1等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的共聚物。这些聚丙烯类树脂,其因聚合时的催化剂的选择、聚合条件等而是各种结晶性、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不同的物质,可以根据无纺布所要求的性状来做适当的选择。在此选择中,无纺布的强度、硬挺性、用途等的讨论如前,从硬挺性、纺丝性、滑溜感等来看,以使用丙烯的均聚物、低共聚比的聚丙烯共聚物为优选。

        这里的结晶性是指,在把无纺布作为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用材料使用时,从全同立构五单元组比例在88~95mol%、优选89~93mol%的范围内选择。在此,所述全同立构五单元组比例(IPF)是指,例如,在「Macromolecules」1995年第28卷第16号第5403页上所述的使用碳同位素的核磁共振谱(13C-NMR)测定的聚丙烯分子链中的五单元组单元的全同立构比例。

        另外,聚丙烯类树脂的熔融流动速率(MFR)[按照JIS K 7210在230℃的测定温度和21.18N的测定荷重下]为5~200g/10min,以10~100g/10min范围为优选。特别是,作为吸收性物品,以在30~80g/10min范围为优选。

        (聚乙烯类树脂)

        其次,作为聚乙烯类树脂,可列举出乙烯的均聚物;乙烯与丙烯、丁烯-1、4-甲基-戊烯-1、己烯-1、辛烯-1等碳原子数3~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乙烯与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等聚合性单体的共聚物等。特别是,从纺丝性、熔点、强度、硬挺性来看,优选使用的是,其密度为880~960kg/m3、以900~950kg/m3为优选、熔点100~140℃、以110~130℃的范围为优选、熔融流动速率(MFR)[按照JIS K 7210在190℃的测定温度和21.18N的测定荷重下]为5~60g/10min,以10~50g/10min的范围为优选的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

        又,这些聚丙烯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可以是各自2种以上的混合物,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含有50质量%以下的其它的乙烯类树脂、丙烯类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等的树脂组合物。

        (静摩擦系数的控制方法)

        其次,对于得到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静摩擦系数在0.1~0.4范围的纺粘型无纺布的手段,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列举有各种手段。具体说,大体可以例示的有(1)在纺丝用聚烯烃树脂中配合进润滑剂进行熔融纺丝的方法、和(2)对纺丝后的纤维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等。

        (润滑剂)

        在此,对润滑剂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列举的有,脂肪酸酰胺化合物、脂肪酸化合物、石蜡和烃树脂、硅氧烷类化合物、聚硅氧烷类聚合物、氟类化合物、四氟乙烯与丙烯的共聚物、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等氟类聚合物等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优选使用的是脂肪酸酰胺化合物。

        作为脂肪酸酰胺化合物,可列举有,脂肪酸单酰胺化合物、脂肪酸二酰胺化合物、饱和脂肪酸单酰胺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二酰胺化合物。具体有,月桂酸酰胺、肉豆蔻酸酰胺、棕榈酸酰胺、硬脂酸酰胺、山萮酸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褐煤酸酰胺、N,N’-亚甲基-双-月桂酸酰胺、N,N’-亚甲基-双-肉豆蔻酸酰胺、N,N’-亚甲基-双-棕榈酸酰胺、N,N’-亚甲基-双-山萮酸酰胺、N,N’-亚甲基-双-油酸酰胺、N,N’-亚甲基-双-芥酸酰胺、N,N’-亚乙基-双-油酸酰胺、N,N’-亚乙基-双-芥酸酰胺等,也可以使用它们的多种的组合。

        在这些脂肪酸酰胺化合物中,以不饱和脂肪酸单酰胺化合物芥酸酰胺为优选,其理由是为了适用于,在纺粘型无纺布熔融纺丝时,由脂肪酸酰胺不必要的出现于表面所致的纺丝性下降,以及通过后面要讲到的含有脂肪酸酰胺化合物的无纺布的老化,使无纺布的静摩擦系数降低。此脂肪酸酰胺化合物的含量在聚烯烃树脂中为0.05~1质量%,优选为0.1~0.5质量%的范围。此含量是由聚烯烃树脂的种类、结晶性、MFR等的树脂特性、脂肪酸酰胺化合物的种类、得到的无纺布所要求的性状、老化条件等综合判断来确定的。

        所以,例如对全同立构五单元组比例为90mol%程度的聚丙烯,使用芥酸酰胺时,以0.1~0.5质量%范围为宜,特别优选为0.2~0.4质量%范围。此时,取决于老化处理条件,不过在不到0.2质量%时,就难以把无纺布的静摩擦系数控制在0.1~0.4的范围,而当超过0.4质量%时,无纺布表面的芥酸酰胺量增多,成为了导致白粉发生等外观变差和热熔融附着性(热熔融胶合性)、二次加工性下降的原因。

        再者,在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纺粘型无纺布中,为了赋予无纺布用途、特性等,可以加入无纺布一般所使用的大家熟悉的添加剂成分。这样的大家熟知的添加剂成分列举有,硬脂酸钙、水滑块石(ハイドロタルサイト)等中和剂、酚类、磷类、硫类等抗氧化剂、热稳定剂、造核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阻燃剂、颜料、染料或二氧化硅、滑石、碳酸钙、氧化钙、氧化镁等无机粉末等。

        (熔融纺丝)

        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纺粘型无纺布是,在聚烯烃树脂中加入规定数量的脂肪酸酰胺等润滑剂和根据需要添加的添加剂成分之后,把经干混形成的混合物用熔融纺丝来得到纺粘型一次无纺布。

        这里所述的纺粘型一次无纺布,例如可以通过把上述配合的原料聚烯烃树脂从挤出成型机中熔融挤出,由纺丝用喷丝头纺丝,用空气吸管等气流牵引装置吸取纺丝所得到的纤维,根据需要解纤,由网状输送带等经纱捕集装置捕集与气流同时输送的纤维,根据需要采用热空气、热辊等加热手段使其部分熔融附着之后卷取,这样的大家都熟悉的制造方法来得到一次无纺布。

        又,作为此聚烯烃树脂纺粘型无纺布通常是由单一的聚烯烃树脂构成的无纺布,不过,纤维的外表面的至少50%以上也可以是由聚烯烃树脂构成的复合纤维无纺布。

        作为这样的复合纤维无纺布,可以是,以聚烯烃树脂为鞘成分、以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等聚烯烃树脂以外的比鞘成分树脂熔点更高的树脂所构成的芯-鞘结构的复合纤维,或纤维的通常50质量%以上为聚烯烃树脂其余为其它树脂的并列结构的复合纤维。还有,作为此芯-鞘结构复合纤维、并列结构复合纤维,其聚烯烃树脂中也可以是不同的2种聚烯烃树脂的组合。

        (老化加工)

        这样得到的纺粘型一次无纺布,虽然纺丝性优异,但随润滑剂的种类特别是在用脂肪酸酰胺化合物的场合,存在其本身体现不出本发明无纺布所特定的静摩擦系数的情况。在此时,为了制成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纺粘型无纺布,把此一次无纺布在进行加热老化处理,就可以使其在本发明特定的静摩擦系数范围了。在已有的无纺布制造装置中并没有组装进这样的老化装置,通常是没有进行老化的。

        在这里,老化处理的条件随聚烯烃树脂的种类、结晶度、密度、熔点等树脂特性、所含有的脂肪酸酰胺化合物的种类、熔点、对聚烯烃树脂的溶解性等而异。所以,考虑了无纺布原料聚烯烃树脂的特性和润滑剂脂肪酸酰胺化合物的特性,又考虑了静摩擦系数0.1~0.4范围、最终制品所要求的柔软性、手感、皮肤接触感觉等要求特性之后,由实验来确定具体条件。

        例如,把含有脂肪酸酰胺化合物的聚烯烃树脂熔融纺丝成纺粘型无纺布并把它在30~60℃温度下老化处理1~50小时就得到了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纺粘型无纺布。例如,作为丙烯的均聚物全同立构五单元组比例为90mol%程度、芥酸酰胺含量为0.3质量%时的具体例,可以设定如下的老化处理条件。

        在老化温度40℃时,老化时间为5~50小时,优选8~12小时。而当老化时间取为24小时时,老化温度为32~50℃,优选为33~40℃。老化条件比上述范围还温和时,有时要降低静摩擦系数过度需要时间、生产性降低。另外,若老化条件比上述更严酷,有反而使静摩擦系数变高的情况,是不理想的。

        此老化处理通常可以于无纺布呈辊状卷起来的状态下用芯管定向,在使热空气循环的老化室中进行。在此老化进行时,即使无纺布呈辊状卷起来的状态,由于无纺布的通气性所以无纺布可得到了较为均匀的老化处理效果。再者,也可以是把无纺布在未卷起来的状态下于辊间走过而由辊的加热和/或热空气来进行老化。

        (表面处理)

        其次,作为赋予本发明的纺粘型无纺布以静摩擦系数的其它方法有,把纺丝所得到的无纺布纤维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作为此表面处理剂,例如,可以使用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聚硅氧烷、含脂肪酸酰胺的化合物等的溶液等。所以,此表面处理中,随湿式处理工序、干燥工序、无纺布的厚度而存在有不能处理到其内部的情形等问题。根据无纺布的形态、用途、静摩擦系数的范围等,前述的润滑剂熔融混合的方法为优选的场合较多。

        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所构成的纺粘型无纺布通常是疏水性的,随吸收性物品的用途不同,例如,在作为一次性尿布和生理用卫生巾等毛条材料使用的场合,有时要求只水等透过的亲水性。在此时,可对无纺布进行赋予亲水性的处理。

        此赋予亲水性的处理,有用臭氧处理引入羧基等亲水性基团和用亲水性化合物的表面处理,不过从效果来看,还是采用亲水性化合物溶液进行的处理为优选。作为处理方法,例如有喷涂法、涂布法、浸渍法等。作为亲水性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的有,含聚氧乙烯的碳原子数8~26的多元醇等烷基-酯类、烷基-醚类、含脂肪酸酰胺基的聚醚、脂肪酸单甘油酯、脱水山梨糖醇酯衍生物、烷基磷酸金属盐、烷基硫酸金属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金属盐、烷基磺基乙酸金属盐、有葡糖环的糖衍生物等。

        本发明的由聚烯烃树脂构成的纺粘型无纺布,由于这样的老化处理和表面处理而降低了静摩擦系数,聚烯烃树脂本身具有的本质的无纺布的特性原样地维持,并使其柔软性、手感、皮肤接触感觉等触感、使用感得到了格外的改善。因此,它可以作为各种吸收性物品(卫生材料等)用材料、各种衣料材料、医疗用材料、包装用材料等使用。

        (多层化)

        本发明的纺粘型无纺布可以制成与其它的无纺布类、热塑性树脂膜、纸等的多层材料。不过,即使以多层形式使用的场合,至少1面的无纺布要用满足静摩擦系数为0.1~0.4等前述特性的本发明无纺布。又,作为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纺粘型无纺布用于多层无纺布时的其他无纺布,不是聚烯烃树脂,可以是由聚酰胺类树脂或聚酯类树脂构成的无纺布。

        无纺布的与触感有关的特性是在无纺布材料表面的问题,为了改善强度、透湿度、通气性、粉体阻挡性、热熔融附着性等特性,也可以制成与不含脂肪酸酰胺化合物的普通聚烯烃树脂无纺布、其它的热塑性树脂无纺布、透湿性膜、耐水性膜、防水性膜等其它原材料的多层材料。

        此场合下,通常是前述老化处理过的聚烯烃树脂纺粘型无纺布在至少1面上纺捻而被积层。不过,随场合不同,在与其它的无纺布或膜等积层之后再进行老化处理也是可以的。此场合的所述其它无纺布,可列举有熔融吹塑无纺布、短纤维无纺布等。例如,在纺粘型无纺布上纺丝上熔融吹塑无纺布,进而在其上多步连续制造纺粘型无纺布时,在至少一方的纺粘型无纺布用聚烯烃树脂中含有脂肪酸酰胺,预先制造多层无纺布,然后把此多层无纺布进行老化处理的方法。

        这里,使用的聚烯烃树脂以外的无纺布可以列举的有,例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特别是熔点在150℃以上尤其是在150~300℃的无纺布。在此,作为聚酯类树脂,可以列举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基酯、聚苯二甲酸萘二酯等均聚酯以及以它们为主要成分单元的共聚了其它成分的共聚酯、进而是它们的混合聚酯。

        作为聚酰胺类树脂可以列举有,尼龙6(聚己内酰胺)、尼龙6,6(聚六亚甲基己二酰二胺)、尼龙6,10(聚六亚甲基癸二酰胺)、尼龙11(聚十一酰胺)、尼龙7(聚-ω-氨基庚酸)、尼龙9(聚-ω-氨基壬酸)、尼龙12(聚月桂酰胺)等,其中优选使用尼龙6、尼龙6,6。

        作为制成此多层无纺布的积层手段,有热粘合、粘合剂粘合等各种积层手段,但可以采用简便、低成本的热粘合积层手段,特别是采用热压花辊方法。此热压花辊方法,可以使用采用了压花辊和平辊那样的大家都熟悉的层积装置来层积。这里,作为压花辊,可以采用各种形状的压花图案,有各熔融附着部分连续的格子状、独立的格子状、任意分布等。还有,压花面积率为5~40%程度范围。

        进一步说,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纺粘型无纺布除与其它无纺布层积以外,还可以制成与透湿性树脂层(膜),耐水性树脂层(膜)、防水性树脂层(膜)的多层材料。在此时,可以采用挤出层压方法、热压花辊方法、干层压法等。

        作为热压花辊层积条件,也根据聚烯烃树脂纺粘型无纺布的熔点、其它无纺布的熔点、将其它膜等哪层作为压花面之不同而不同,要从各自的要素来做合适的选择。这些压花图案、压花面积率、温度、压力等由各无纺布的纤维直径、厚度、面密度、通气性、加工速度以及其它的无纺布、膜等的熔点、厚度等来适当选择。

        本发明的纺粘型无纺布用在以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或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为代表的医疗用、衣料用、包装用材料中。[基于第1实施方案的实施例]

        下面说明基于第1实施方案的纺粘型无纺布的制造例,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的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结晶性聚丙烯树脂(全同立构五单元组比例91mol%、MFR60g/10min、熔点160℃)100质量份中加入了酚类抗氧化剂(千叶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的イルガノツクス1010)0.035质量份、磷类抗氧化剂(サンド公司制造的サンドスタブP-EPQ)0.035质量份、中和剂(协同药品株式会社制造的硬脂酸钙)0.025质量份以及芥酸酰胺0.3质量份,在超级混练机中干混之后,用φ65mm挤出成形机在220℃熔融混练,由纺丝喷丝头挤出而进行熔融纺丝。此时的纺丝喷丝头的喷丝头口径为0.3mm,在宽度方向有200个而在挤出方向为15个。

        接着,纺了丝的纤维束被导入空气吸管中进行牵引拉伸并被捕集在有吸引装置的输送带上,连续被送入热压花辊[140℃的压花辊/140℃的平辊]中使其部分粘合之后,卷在纸管上,得到了一次纺粘型无纺布。把所得到的卷起的无纺布在40℃、24小时的条件下进行老化处理,得到了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纺粘型无纺布。所得到的无纺布的平均纤维直径是16μm,面密度20g/m2、静摩擦系数0.19、硬挺度5.3cm、皮肤接触感觉为◎,手感为◎。还有,纺丝中完全没有发现有断丝或丝的摇晃现象,可以稳定地纺丝。

        对无纺布的评价根据以下内容进行。

        (1)静摩擦系数

        根据ASTM-D1894的静摩擦系数测定方法来进行测定,其详细见前面所述。

        (2)硬挺度(经向(タテ))(cm)

        根据JIS L 1096(45°悬臂法)测定。

        (3)皮肤接触感觉·手感

        由20位评委进行皮肤接触感觉·手感的官能试验,按◎、○、△来评价。

        (实施例2)

        除了把实施例1中的芥酸酰胺含量改为0.4质量份、喷丝头口径为0.3mm、改变挤出速度、输送带速度之外,按实施例1进行。得到的无纺布其平均纤维直径是24μm,面密度20g/m2、静摩擦系数0.19、硬挺度5.3cm、皮肤接触感觉为◎,手感为◎。还有,纺丝中完全没有发现有断丝或丝的摇晃现象,可以稳定地纺丝。[第2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聚烯烃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是硬挺度[按照JIS L 10966.19.1 A法(45°悬臂法)测定的硬挺度其经·纬向合计]为70~120mm,静摩擦系数为0.1~0.4的纺粘型无纺布。

        (硬挺度)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纺粘型无纺布,首先第一是抗弯性[根据JIS L1096 6.19.1 A法(45°悬臂法)测定的硬挺度其经向·纬向合计]为70~120mm。作为纺粘型无纺布的性能评价项目,与强度等一起,手感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此手感被认为是反映了纺粘型无纺布的柔性、坚牢性、弹性、反弹性、冷热感、光泽、起皱性等组合的感觉,随制造方法特别是粘合方法而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

        其中,作为柔性的指标之柔软性评价试验的硬挺度,根据无纺布的特性各种试验方法已标准化了。本发明的纺粘型无纺布是采用适于评价最普通的无纺布的前述45°悬臂法的测定值特定的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的硬挺度通常在无纺布制造工艺中的流动方向(经向)与和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纬向)上的硬挺度是有差值的。因此,为了把此方向性平均,本发明的纺粘型无纺布是取经、纬方向的硬挺度的合计来特定硬挺度的(以下,没有特别说明就是以经、纬方向的硬挺度的合计作为硬挺度使用)。

        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的硬挺度,在作为通用品的纤维直径为20μm左右、面密度20g/m2时,为70~120mm左右。对手感而言,此硬挺度还希望低些。作为降低此硬挺度的手段,研究了使纤维直径变细、降低面密度、作为聚丙烯类树脂采用结晶性低的树脂,进一步,在聚丙烯类树脂中配合入热塑性弹性体或软质树脂使聚丙烯类树脂的弹性率下降等手段。

        不过,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不光是手感,而且需要综合的物性平衡。前述的降低硬挺度来改善手感的方法是使聚丙烯类树脂本身软质化或降低纤维的直径或面密度的方法。这可以说是一种牺牲了作为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的基本特性的强度、合适的柔软性的改善手段。

        因此,在纺粘型无纺布的制造时,特别是在进行一次性尿布等最终制品的加工中,不能保持在无纺布的输送、热封等二次加工时的无纺布的稳定化,从品质的稳定、生产性等考虑,降低硬挺度的方法是有限的。所以,作为被大量消费的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尽管手感、皮肤接触感觉等有不足但仍使用硬挺度在70~120mm范围的。还有,例如,即使是在聚丙烯类树脂中配合了10质量%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无纺布,当硬挺度降低很少,并更增多热塑性弹性体的配合量时,不仅二次加工性下降,而且其纺丝性也下降了。

        (静摩擦系数)

        又,根据本发明人等的探讨,发现其硬挺度本身的数值如前所述,它并不直接表示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的手感。也就是说,发现了用人的手和皮肤感觉到的触感不能仅用硬挺度的数值来评价。

        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的特点,第1是其硬挺度为70~120mm,优选75~115mm,除此之外,还有第2个特点,即其静摩擦系数满足0.1~0.4范围,优选为满足0.12~0.36范围。纺粘型无纺布的静摩擦系数与无纺布的手感有很大的关系的理由还不明确,但是,可以认为,这是由于在与手或皮肤接触的场合,构成无纺布的纤维之间的滑动变得良好,无纺布整体变得容易变形。为此,明确了的是,对纺粘型无纺布的手感的评价,仅用硬挺度是难以评价的,即使在硬挺度相同时,由于静摩擦系数不同而会有很大的差异。

        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的静摩擦系数只要控制在0.1~0.4范围的话就行,其手段是任意的,可以采用各种手段。不过,本发明的纺粘型无纺布具有优异的柔软性、手感是由于前述的提高了长纤维彼此之间的滑动性所产生的效果,因此,不仅是无纺布表面部分的纤维的滑动性,也使作为无纺布整体的纤维的滑动性提高,其结果作为表面特性之静摩擦系数变为特定的范围。

        本发明的特点是,在具有确保了这些已有的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的强度、坚挺、二次加工性等的特定范围的硬挺度的同时,前述静摩擦系数为0.1~0.4、优选0.12~0.36的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在这里,当静摩擦系数不到0.1时,在二次加工中,因过于滑溜,反而使加工性下降,与此同时,由于静摩擦系数的下降,所以较多地需要一般所采用的添加剂和表面处理剂的使用量,往往其经济性变差了。进一步地,二次加工时的热封、粘合剂等所致的粘合性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有时是不理想的。还有,超过0.4时,其柔软性、手感、皮肤接触感觉等使用感的改善的效果就变得不充分。

        再是,在测定静摩擦系数时,按照前述的第1实施方案的“静摩擦系数测定”中所述的方法来进行的。

        (无纺布的基本特性)

        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优选的是,平均纤维直径为10~30μm,面密度为10~30g/m2,更优选的是,平均纤维直径为15~25μm,面密度为15~25g/m2。在此,当平均纤维直径不到10μm、面密度不到10g/m2时,就难以确保其强度和硬挺度的范围,结果是二次加工性下降。还有,当平均纤维直径超过30μm、面密度超过30g/m2时,就有难以确保硬挺度、手感的情况,柔软性下降,作为无纺布的特性下降,特别是有时在吸收性物品等中的使用变得困难,从而大大的限制了它的使用领域。

        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可以以使用无纺布的用途、要求性状、通气性、非透水性等为基础来适当选择/组合树脂、纤维直径、面密度等。

        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只要是纺粘型无纺布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用各种制造方法来制造。还有,作为粘合的形式,可以采用压花、轧光、热风等的热粘合、针刺、水刺等机械交织等。不过,从确保生产性、硬挺度等等来看,使用热压花辊法的热粘合为优选。

        此热压花辊法是用采用了压花辊和平辊的大家熟悉的热粘合装置来进行的。在此,作为热压花辊,可以采用各种形状的压花图案,有各熔融附着部分连续的格子状、独立的格子状、任意分布等。还有,压花面积率为5~40%程度范围。在此,当压花面积率不到5%时,硬挺度在限度范围的下限之外,而超过40%时其硬挺度在限度范围的上限之外,同时有手感、柔软性容易降低的情况。还有,压花辊压力低时,柔软性、手感、皮肤接触感觉等使用感变得良好,但反过来,硬挺度降低,二次加工性显著下降,变得不实用了。所以,热压花辊方法的条件要考虑压花部分的形状、压花粘合部分之间的节距、辊温度等以及硬挺度而来做适宜的选择。

        (聚丙烯类树脂)

        对于本实施方案,使用了先前的第1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的纺粘型无纺布是合适的。对聚丙烯类树脂,与前述一样,所以在这里略去重复的说明。

        这些聚丙烯类树脂,可以是各自2种以上的混合物,也可以根据需要制成作为含有30质量%以下的其它乙烯类树脂、丙烯类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等的物质的树脂组合物使用。

        (静摩擦系数的控制方法)

        本实施方案中,与前面的第1实施方案同样,将润滑剂适用于无纺布纤维来控制静摩擦系数。为此,关于“润滑剂”、“熔融纺丝”、“老化”、“表面处理”都与先前的第1实施形态中的说明一样,所以这里略去重复的说明。

        (多层化)

        另外,本实施方案中,与前述第1实施方案一样,可以制成多层无纺布。关于多层化,与先前的第1实施方案的“多层化”一节中所述的一样,所以这里略去重复的说明。[基于第2实施方案的实施例]

        下面说明基于第2实施方案的纺粘型无纺布的制造例,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的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3~4、比较例1~5)

        在结晶性聚丙烯树脂(全同立构五单元组比例91mol%、MFR60g/10min、熔点160℃)100质量份中加入酚型抗氧化剂(千叶特殊化学品公司制造的イルガノツクス1010)0.035质量份、磷类抗氧化剂(サンド公司制造的サンドスタブP-EPQ)0.035质量份、中和剂(协同药品株式会社制造的硬脂酸钙)0.025质量份以及芥酸酰胺[表1所示质量份],在超级混练机中干混之后,用φ65mm挤出成形机在220℃熔融混练,由纺丝喷丝头挤出而进行熔融纺丝。此时的纺丝喷丝头的喷丝孔直径是:实施例1、2、比较例1~4为0.4mm,比较例5为0.3mm,在宽度方向有200个而在挤出方向为15个。

        接着,纺了丝的纤维束被导入空气吸管中进行牵引拉伸并被捕集在有吸引装置的输送带上,连续被送入热压花辊[表1所示的条件]中使其部分粘合之后,卷在纸管上,得到了一次纺粘型无纺布。改变无纺布的制造条件,得到了平均纤维直径、面密度、粘合度不同的无纺布。

        把所得到的卷绕的无纺布在40℃·24小时条件下老化处理,得到了聚丙烯类树脂纺粘型无纺布。所得到的无纺布的平均纤维直径、面密度、静摩擦系数、硬挺度、手感、二次加工性、纺丝性的结果示出于表2中。

        又,无纺布的评价是按如下进行的。

        (1)静摩擦系数

        按照ASTM-D1894的静摩擦系数测定方法来测定,其详细见前面所述。

        (2)硬挺度(经·纬合计)

        根据JIS L 1096 6.19.1 A法(45°悬臂法)测定。

        (3)手感

        由20位评委进行皮肤接触感觉·手感的官能试验,按◎、○、△来评价。

        (4)二次加工性

        在纺粘型无纺布上,用喷嘴吐出方式纤维分布机,把乙烯-乙酸乙烯酯类热熔融类粘合剂“H-6805”[ニツタフインドレ-株式会社制造]按涂布量4g/m2那样以纤维状吹塑。接着,在此上面,贴合上トクヤマ株式会社制造的含无机填充料的拉伸PE膜“ポ-ラムPU35”(厚度35μm),制成无纺布积层体。其积层时,△表示起皱、蛇行、缩幅,◎为没有问题可以积层加工。

                                        表1  芥酸酰胺    老化            压花条件  纺丝性  面积率    压力    温度(℃)    质量份    有无    %    N/cm    压花一侧/    盖板一侧实施例3    0.2    有    20    500    135/135    ○实施例4    0.2    有    20    500    135/135    ○比较例1    无    无    20    500    135/135    ○比较例2    0.1    有    20    500    135/135    ○比较例3    无    无    20    500    135/135    ○比较例4    0.4    有    10    300    100/100    ○比较例5    无    无    20    500    130/130    △

                                        表2   纤维   直径   (μm)   面   密度   (g/cm2)    静摩擦    系数          硬挺度(mm)    手感  二次  加工性    经向    纬向    合计实施例3    18    20    0.18    53    37    90    ◎    ◎实施例4    18    20    0.28    59    38    97    ○    ◎比较例1    18    20    0.65    64    39    103    △    ◎比较例2    18    20    0.45    60    38    98    △    ◎比较例3    18    18    0.62    57    38    95    △    ◎比较例4    18    20    0.15    39    31    65    ◎    △比较例5    14    17    0.55    43    20    63    ◎    △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纺粘型无纺布的静摩擦系数与硬挺度的关系。由图1可知,本发明的纺粘型无纺布(虚线内)与已有的无纺布是明显不同的。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聚烯烃树脂无纺布以及用它制造的吸收性物品,特别是柔软性、手感、皮肤接触感觉良好,强度、硬挺度、二次加工性优异,可适合作为各种用途、特别是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用材料使用。

    关 键  词:
    纺粘型 无纺布 吸收性 物品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纺粘型无纺布和吸收性物品.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8444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