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pdf

  • 上传人:奻奴
  • 文档编号:5795840
  • 上传时间:2019-03-20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35.7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67798.4

    申请日:

    2006.12.22

    公开号:

    CN101204729A

    公开日:

    2008.06.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22D18/04; B22D35/02

    主分类号:

    B22D18/04

    申请人:

    徐献忠

    发明人:

    徐献忠

    地址:

    321300浙江省永康市芝英街道下徐店村洗里塘沿4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包括两个步骤:(1)浇铸前模身预热,从型腔顶部的假帽口孔处把加热棒放入型腔,对型腔进行加热,待型腔温度达到不低于200℃时,取出加热棒,然后,在假帽口孔处安装通水水套并使其通水,通水水套与假帽口孔之间保留有溢气槽用于释放浇铸时所述型腔内的废气;(2)浇铸,把熔好的金属液从距地模一定高度处的中注管下注,金属液流经中注管、地模上的流钢砖后从型腔底部的进液口进入型腔,并在型腔内冷却成型,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其不但使铸造出来的产品质量优良、性能稳定,而且降低了对金属液的损耗,延长了铸造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浇铸前模身预热:从型腔(1)顶部的假帽口孔(8)处把加热棒(2)放入型腔(1),对所述型腔(1)进行加热,待所述型腔(1)温度达到不低于200℃时,取出所述加热棒(2),然后,在所述假帽口孔(8)处安装通水水套(10)并使所述通水水套(10)循环通水,所述通水水套(10)与所述假帽口孔(8)之间保留有溢气槽(9)用于释放浇铸时所述型腔(1)内的废气。
    (2)浇铸:把熔好的金属液从距地模(5)一定高度处的中注管(4)下注,金属液流经中注管(4)、地模(5)上的流钢砖(3)后从所述型腔(1)底部的进液口(6)进入所述型腔(1),并在所述型腔(1)内冷却成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浇铸时所述型腔(1)温度不低于80℃。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被浇铸产品所需的浇铸压力由中注管(4)的高度控制,中注管(4)的高度越高,被浇铸产品的浇铸压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熔好的金属液在距离地模(5)4000mm高的中注管(4)处下注。

    5.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一条中注管(4)下可接若干道流钢砖(3)及型腔(1),金属液可在一次下注中完成对若干个型腔(1)的浇铸。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工艺,特别是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铸钢件多通过砂型铸造、消失模铸造及普通金属型铸造工艺获得,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对铸钢件需求,但还存在着缺陷:通过砂型铸造、消失模铸造工艺获得的铸钢件,其金相组织粗大,内部容易产生缩松、气孔、夹渣等不良缺陷,造成铸造出来的产品质量差,性能不稳定;通过普通金属型铸造工艺获得的铸钢件,虽然可以克服上述的不良缺陷,但其自身还存在着不足:金属型腔在金属液的直接冲刷下很容易损坏,造成铸造设备使用寿命短;浇帽口对钢液的损耗在35%左右,钢液浪费严重;浇帽口处钢液冷切后需去除,其加工难度也非常大且浪费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其不但使铸造出来的产品质量优良、性能稳定,而且降低了对金属液的损耗,延长了铸造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效率。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浇铸前模身预热:从型腔顶部的假帽口孔处把加热棒放入型腔,对所述型腔进行加热,待所述型腔温度达到不低于200℃时,取出所述加热棒,然后,在所述假帽口孔处安装通水水套并使所述通水水套循环通水,所述通水水套与所述假帽口孔之间保留有溢气槽用于释放浇铸时所述型腔内的废气。
    (2)浇铸:把熔好的金属液从距地模一定高度处的中注管下注,金属液流经中注管、地模上的流钢砖后从所述型腔底部的进液口进入所述型腔,并在所述型腔内冷却成型。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浇铸时所述型腔温度不低于80℃。
    被浇铸产品所需的浇铸压力由中注管的高度控制,中注管的高度越高,被浇铸产品的浇铸压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熔好的金属液在距离地模4000mm高的中注管处下注。
    一条中注管下可接若干道流钢砖及型腔,金属液可在一次下注中完成对若干个型腔的浇铸。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该铸造工艺在浇铸时金属液从距地模一定高度的中注管处下注,随着钢液的上升,可产生一定的浇铸压力,保证金属液成型后其金相组织细密,金属液流经中注管、地模后从型腔底部的进液口进入型腔,其金属液流方向和气流方向一致,可最大限度的减少铸成品内部的缩松、气孔、夹渣等不良缺陷。
    第二:该铸造工艺在浇铸时金属液流经中注管、地模上的流钢砖后从型腔底部的进液口进入型腔,金属液不能直接冲刷型腔,对型腔的损害非常小,延长了铸造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该铸造工艺中金属液可在一次下注中完成对若干个型腔的浇铸,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三:该铸造工艺在浇铸时只保留通水水套与假帽口孔之间的溢气槽作为出气口,而没有设置帽口,可使金属液的损耗量降低20%,且溢气槽比较小,在里面的钢液冷切后去除比较方便,只需要轻轻敲击即可去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浇铸前模身预热:从型腔1顶部的假帽口孔8处把加热棒2放入型腔1,对型腔1进行加热,用于排出型腔1内残余的水分以及对型腔1进行预热,保证型腔1在金属液流入时不至于因温度提高过快而导致自身金相组织的破坏,待型腔1温度达到不低于200℃时,取出加热棒2,然后,在假帽口孔8处安装通水水套10并使通水水套10循环通水,通水水套10与假帽口孔8之间保留有溢气槽9用于释放浇铸时型腔1内的废气,通水水套10的循环通水可使得型腔1内金属液高温节下移,保证其缩水,提高浇铸效果,还可使得溢气槽9内的金属液迅速凝固并使其密封,省去帽口。
    浇铸:把熔好的金属液从距地模5一定高度处的中注管4下注,随着钢液的上升,可产生一定的浇铸压力,保证金属液成型后内部金相组织细密、外型轮廓清晰以及外表面光洁,金属液流经中注管4、地模5上的流钢砖3后从型腔1底部的进液口6进入型腔1,此时,型腔1内废气则在金属液的挤压下从型腔1顶部的溢气槽9排出,其金属液流方向和气流方向一致,可最大限度的减少铸成品内部的缩松、气孔、夹渣等不良缺陷,另外,金属液从型腔1底部的进液口6进入,就不能直接冲刷型腔,对型腔的损害非常小,延长了铸造设备的使用寿命,浇铸时不在型腔体内壁预刷涂料,铸成品也不会粘型腔,节省了涂料及准备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浇铸时型腔1温度不低于80℃。
    被浇铸产品所需的浇铸压力由中注管4的高度控制,中注管4的高度越高,被浇铸产品的浇铸压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熔好的金属液在距离地模4000mm高的中注管4处下注。
    一条中注管4下可接若干道流钢砖3及型腔1,因而,金属液可在一次下注中完成对若干个型腔1的浇铸,可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关 键  词:
    一种 铸钢件 低压 铸造 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铸钢件的中注低压铸造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79584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