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马铃薯早疫病菌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57922
  • 上传时间:2018-01-21
  • 格式:PDF
  • 页数:4
  • 大小:310.0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45529.8

    申请日:

    2013.04.24

    公开号:

    CN104120170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Q 1/68申请日:20130424|||公开

    IPC分类号:

    C12Q1/68; C12Q1/04

    主分类号:

    C12Q1/68

    申请人:

    河北农业大学

    发明人:

    朱杰华; 杨志辉; 徐进; 郭倩倩; 杨毅清; 耿硕; 张维宏; 崔亚婧

    地址:

    071001 河北省保定市灵雨寺街28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文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分子鉴定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简便、快速和准确鉴定马铃薯叶片组织中早疫病菌的检测试剂盒和检测方法。检测试剂盒包括一对自行设计的专一性PCR引物和Mix,一对引物序列为:AsF:5'-CACCTCCCGGGGTGGCCA-3',AsR:5'-CCCGCAAGGGGAGACAAA-3'。检测过程如下:提取叶片或菌丝DNA,用专一性引物对AsF和AsR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是否专一性出现一条358bp条带;通过扩增条带的有无,即可判断供试样品是否为马铃薯早疫病菌。该技术有效解决了马铃薯早疫病田间早期诊断和分离物不产孢而造成的种类难以鉴定的难题,实现了对早疫病的早期诊断和检测,也可用于科研人员对未产孢的早疫病病菌分离物进行分子鉴定提供技术支撑。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马铃薯早疫病菌(茄链格孢)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试剂盒包括一对特异性引物DNA序列和Mix。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早疫病菌(茄链格孢)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一对特异性引物DNA序列,为:AsF:5'-CAC CTC CCG GGG TGG CCA-3'和AsR:5'-CCC GCA AGG GGA GAC AAA-3'。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早疫病菌(茄链格孢)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试剂盒Mix的成分为Taq酶(0.1-0.5 U/μL)、dATP (0.05-0.10 mM)、dTTP (0.05-0.10 mM)、dGTP(0.05-0.10 mM)、dCTP(0.05-0.10 mM)、MgCl2(0.5-1.0 mM)、KCl(100-150 mM)、Tris-HCl(20-25 mM, pH 9.0-9.3)、1% Triton X-100及稳定剂。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早疫病菌(茄链格孢)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试剂盒的检测方法为:自待鉴定物上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自行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呈现专一大小的条带。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铃薯早疫病菌(茄链格孢)的检测试剂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PCR扩增产生的条带长度为358 bp。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早疫病菌(茄链格孢)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既可以用于菌丝鉴定,也可用于早疫病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的叶片中早疫病菌的分子鉴定。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铃薯早疫病菌(茄链格孢)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利用PCR扩增基因组DNA的检测极限浓度为0.5-1.5 ng/μl。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铃薯早疫病菌(茄链格孢)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各阶段反应条件为:
    起始变性阶段:95℃、1min;
    变性阶段:95℃、25-35s;
    复性阶段:50℃、25-35s;
    延伸阶段:72℃、20-25s;
    循环次数:35个循环;
    最后延伸阶段:72℃、7-9 min。

    说明书

    马铃薯早疫病菌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原菌真菌的种类分子鉴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马铃薯早疫病由茄链格孢[ 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 (Ellis) ]引起, 该病害可危害马铃薯叶片、地上茎和地下薯块,属世界性病害,一般年份给马铃薯引起的损失在5-78%之间,严重地区也可造成绝收。马铃薯早疫病的早期诊断对于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而早期被早疫病菌侵入的叶片和组织症状发展缓慢,并且不明显,易与其它病害混淆,而从这些被侵染组织中分离获得的早疫病病菌绝大多数不产孢,对其种类很难鉴定,而早疫病病菌体外诱导产孢周期长且工作量大,很难适应对早疫病田间检测和不产孢分离物的种类鉴定的需求。然而,随着近年来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GenBank中积累了大量可用于茄链格孢ITS序列,该序列由于进化速率较快、多拷贝适合于真菌分子鉴定的需要。我们从GenBank中下载1672条茄链格孢属种类的ITS序列,经过序列比对和分析,设计出了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具有专一性的引物对,通过PCR技术可对马铃薯叶片组织中的早疫病菌和未产孢的纯培养分离物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定,发明了一套早疫病菌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可用于我国农业系统各级植保部门、种薯企业以及马铃薯喷灌圈大种植户对早疫病的早期诊断和检测,也可用于科研人员对未产孢的早疫病病菌分离物进行分子鉴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准确鉴别马铃薯早期感染早疫病的试剂盒和诊断方法,包括一对自主设计的特异性PCR引物对和Mix,以及整套PCR鉴定程序和步骤。 
    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首先从GenBank中下载了链格孢属的ITS序列1672条,利用BioEdit和Clustal X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得到茄链格孢的特征DNA碱基序列,针对茄链格孢与其它种类链格孢DNA序列的差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通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是否有预期长度358 bp相同条带来判定该样品是否被早疫病菌侵染或该菌株是否为早疫病菌,通过比较同批样品条带的明暗也可对其进行含量多少的估计。对需鉴定早疫病标样或菌丝,提取总DNA,在给定的条件下,利用自行设计的专一性引物对AsF和AsR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被马铃薯早疫病菌感染的叶片或未产孢的茄链格孢能扩增出一条长度为358bp的DNA条带,而其他菌及阴性对照均未能扩出预期的条带。当供试样品经本法进行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是否有358bp的DNA片段出现,便可准确鉴别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2. 本发明设计的用于鉴别马铃薯早期感染早疫病的诊断方法和马铃薯上分离的未产孢茄链格孢分子鉴定方法是采用以下步骤: 
    (1)菌丝或带菌叶片DNA的提取;
    (2)扩增DNA片段,即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一对引物的DNA序列为:
    AsF:5'-CACCTCCCGGGGTGGCCA-3'
    AsR:5'-CCCGCAAGGGGAGACAAA-3'
    (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4)鉴定结果的判断:若PCR扩增产物在琼脂糖上出现预期358bp长度的特异性条带,则供测试样品为马铃薯早疫病菌(茄链格孢);
    本发明的效果是:有效解决了马铃薯早疫病田间早期诊断和分离物不产孢而造成的种类难以鉴定的难题。该方法可为我国农业系统各级植保部门、种薯企业以及马铃薯喷灌圈大种植户对早疫病的早期诊断和检测,也可用于科研人员对未产孢的早疫病病菌分离物进行分子鉴定提供技术支撑。
    3. 具体实施方式: 
    (1)试剂盒成分包括:引物AsF和AsR(各10 μM)、Mix [Taq酶(0.1-0.5 U/μL)、dATP (0.05-0.10 mM)、dTTP (0.05-0.10 mM)、dGTP (0.05-0.10 mM)、dCTP (0.05-0.10 mM)、MgCl(0.5-1.0 mM)、KCl (100-150 mM)、Tris-HCl (20-25 mM, pH 9.0-9.3)、1% Triton X-100及稳定剂]、ddH2O;
    (2)DNA的提取:早疫病菌的菌丝采用CTAB法进行DNA的提取,田间叶片采用改进的玻璃珠震荡法进行DNA的提取;
    (3)聚合酶链式反应:
    A. 聚合酶链式反应以25ul为参考,各种物品的用量分别为:
    模板DNA          1.0μL 
    引物-AsF           1.0μL
    引物-AsR           1.0μL
    Mix                12.5μL
    ddH2O              9.5μL
    B. PCR反应条件:反应在PCR仪上进行,反应条件为:
           起始变性阶段:95℃、1min;
    变性阶段:    95℃、25-35s;
    复性阶段:    50℃、25-35s;
    延伸阶段:    72℃、20-25s;
    循环次数:    35个循环;
    最后延伸阶段:72℃、7-9 min, 反应结束后在4℃保存;
    (4)电泳观察结果:用1%琼脂糖凝胶(含0.5μg/μl的溴化乙锭),在110V电压下电泳30-50分钟,观察电泳结果;
    (5)测定结果的判断,若出现358bp的条带,则为马铃薯早疫病菌(茄链格孢);若不出现,则不为马铃薯早疫病菌(茄链格孢)。

    关 键  词:
    马铃薯 疫病 检测 试剂盒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马铃薯早疫病菌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792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