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pdf

  • 上传人:奻奴
  • 文档编号:5787192
  • 上传时间:2019-03-19
  • 格式:PDF
  • 页数:25
  • 大小:1.08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66533.1

    申请日:

    2008.10.10

    公开号:

    CN101407980A

    公开日:

    2009.04.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5B 21/00公开日:20090415|||公开

    IPC分类号:

    D05B21/00; D05B27/00; D05B65/06; D05B87/00

    主分类号:

    D05B21/00

    申请人: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发明人:

    草积要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7.10.12 JP 2007-291291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马淑香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在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上附设有:喷出将空环吸入吸入管内以在缝制结束端附近将其切断用的气流的第一喷嘴、喷出使切断后的空环在其中途部分折返而向吸入口附近吹回移动用的空气的第二喷嘴、以及使被吹回移动的空环向设于落针部跟前侧的空环保持装置侧吹回移动用的第三喷嘴,从这些喷嘴按照第一至第三的顺序喷出气流,由此,不仅能可靠且稳定性良好地将空环吸入到吸入管内进行切断,而且被切断后的空环不会结块,能朝规定方向可靠且顺利地吹出。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将缝料缝制结束时连接于针板的线迹形成用爪部形成的空环吸入到设于落针部的缝制进行方向后方侧的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内并将空环从缝料上切断,利用朝与缝制进行方向相反的方向吹出的气流的作用使所述被切断的空环的端部吹回移动到所述落针部的跟前侧,使所述吹回移动的空环的端部被设于所述落针部跟前侧的空环保持装置保持并随着下一缝料的缝制开始而被引导缝入该缝料的缝制开始端部的线迹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附设有:第一气流喷出喷嘴,该第一气流喷出喷嘴喷出将空环吸入到吸入管内的气流,以在缝制结束端附近将连接于所述爪部的空环切断;第二气流喷出喷嘴,该第二气流喷出喷嘴以与吸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喷出气流,将气流吹出到被吸入所述吸入管内并切断的空环的中途部分,从而使空环在其中途部分折返,并向所述吸入管的吸入口吹回;以及第三气流喷出喷嘴,该第三气流喷出喷嘴以与吸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对被吹回到所述吸入管的吸入口附近的空环喷出气流,从而使该空环从其端部侧向所述落针部的跟前侧吹回移动,从所述第一气流喷出喷嘴至第三气流喷出喷嘴按照第一至第三的顺序喷出气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利用从所述第三气流喷出喷嘴喷出的气流向落针部的跟前侧吹回移动的空环的移动轨迹设定在机针与布料端切断用刀之间的针板上面部分,所述机针相对于所述落针部上下运动,所述布料端切断用刀设于所述线迹形成用爪部基端附近的跟前部,并将缝料端缘切齐。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的前端侧面部设置有可动式板状盖构件,该板状盖构件通常被移动保持在吸入管的吸入口张开大口的位置上,当从所述第三气流喷出喷嘴喷出气流时,该板状盖构件被移动到引导在该喷出气流的作用下吹回移动的空环朝规定方向移动的位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式板状盖构件利用嵌设在固定于所述吸入管侧的突片与固定于板状盖构件侧的突片之间的弹簧的施力而移动保持在吸入管的吸入口张开大口的位置上,在从所述气流吹出口部吹出气流时随着气缸的伸长动作而克服所述弹簧的施力进行滑动式移动,引导作吹回移动的空环沿着所述机针与布料端切断用刀之间的针板上表面部分向所述落针部的跟前侧移动。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的前端侧面部固定有一直延设至与所述针板的线迹形成用爪部前端部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的板状盖构件,在该固定板状盖构件的前端部分沿缝制进行方向前后连续形成有上下宽度小的空环导向孔和上下宽度大的空环吸入口,所述空环导向孔和空环吸入口将与所述针板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作为下端缘。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落针部的侧方部设置有辅助气流喷出装置,该辅助气流喷出装置相对于空环的吹回移动轨迹从缝制进行方向的后侧方位置向斜前方交叉地喷出辅助气流,使被来自所述第三气流喷出喷嘴的喷出气流吹回移动到落针部跟前侧的空环的端部一直移动到所述空环保持装置的保持位置并被保持。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气流喷出装置包括:在所述针板的侧部附近、通过与该针板成大致同一平面的送布板上形成的开口可切换成向送布板上方突出的状态或向送布板下方退入的状态的帽状气阀;向该气阀的内部导入加压气流的气流导入单元;以及形成于所述气阀的上端部侧壁、当该气阀向送布板上方突出时使导入该气阀内部的加压气流沿着送布板和针板的上表面喷出的气流喷出孔。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从所述帽状气阀下端外周缘上形成的凸缘朝径向外方突出的导向突起和为了与该导向突起卡合而凹设于在与送布板嵌合的阀座的下方形成的气室内周壁部上的导槽,所述帽状气阀被保持成不能旋转但可上下移动。

    说明书

    说明书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例如针织T恤衫、外衣、贴身内衣等的袖口及腋下合侧缝、紧身裤及短裤等的侧缝等缝制的缝纫机的空环(日文:空環)缝入装置,尤其涉及通过使缝料缝制结束时连接于针板的线迹形成用爪部形成的空环随着下一缝料的缝制开始而被引导缝入该缝料的缝制开始端部的线迹中、即通过进行倒缝缝制来防止缝制开始端部脱线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空环缝入装置,以往,例如已知有如日本专利特许3757336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特公平5-28160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将缝料缝制结束时连接于针板的线迹形成用爪部的空环吸入到设于落针部的缝制进行方向后方侧的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内,在该吸入管内将空环从缝料上切断,并利用在所述吸入管内产生的朝与吸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气流的作用使该被切断的空环从吸入管吹回移动,使该被吹回移动的空环的端部被设置成可沿针板右侧部移动的空环吸入喷嘴吸引保持,通过使该喷嘴位置移动或者利用从设于落针部左侧部的气嘴喷出的气流,使空环端部向设于所述落针部跟前侧的空环保持装置侧移动,将该移动的空环端部以拉伸状态保持在所述空环保持装置上,从而将其引导缝入下一缝料的缝制开始端部的线迹中。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空环切断装置10的以往的空环缝入装置中,如图14所示,在吸入气流作用下被吸入到吸入管11内并从缝料上切断的空环12大致直线状地保持于吸入管11内,其前端部(切断端部)12a位于离吸入口11a最远的位置,在此状态下,利用吸入管11内产生的反向气流使空环向吸入口11a侧吹回移动,此时,因空环12是从所述前端部12a侧被吹回的,故有可能集聚在吸入口11a附近而造成堵塞,容易发生不能将空环12可靠且顺利地从吸入管11中吹出的不良情况。
    为了消除这种吹出时发生的不良情况,虽然有人考虑了加大吸入口11a的方法,但一旦加大吸入口11a,则在缝制结束时会使连接于针板13的线迹形成用爪部13a的空环12的吸入动作不稳定,并且容易使从吸入口11a吹出的反向气流扩散至较大范围,存在空环12的吹回移动方向很难固定的另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实际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可靠且稳定性良好地将缝制结束时连接于针板的线迹形成用爪部的空环吸入到吸入管内进行切断,而且被切断后的空环不会集聚,能从吸入管朝规定方向可靠且顺利地吹出,能高效率且稳定性良好地将空环缝入下一缝料的缝制开始端部的线迹中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将缝料缝制结束时连接于针板的线迹形成用爪部形成的空环吸入到设于落针部的缝制进行方向后方侧的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内并将空环从缝料上切断,利用朝与缝制进行方向相反的方向吹出的气流的作用使该被切断的空环的端部吹回移动到所述落针部的跟前侧,使该吹回移动的空环的端部被设于所述落针部跟前侧的空环保持装置保持并随着下一缝料的缝制开始而被引导缝入该缝料的缝制开始端部的线迹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附设有:第一气流喷出喷嘴,其喷出将空环吸入到吸入管内的气流,以在缝制结束端附近将连接于所述爪部的空环切断;第二气流喷出喷嘴,其以与吸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喷出气流,将气流吹出到被吸入所述吸入管内并切断的空环的中途部分,从而使空环在其中途部分折返,向所述吸入管的吸入口吹回;以及第三气流喷出喷嘴,其以与吸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对被吹回到所述吸入管的吸入口附近的空环喷出气流,从而使该空环从其端部侧向所述落针部的跟前侧吹回移动,从上述第一气流喷出喷嘴至第三气流喷出喷嘴按照第一至第三的顺序喷出气流。
    采用具有上述特征结构的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随着前行缝料的缝制结束,首先通过从第一喷嘴喷出气流,将缝制结束时连接于针板的线迹形成用爪部形成的空环吸入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内进行切断,接着,通过将从第二喷嘴喷出的气流吹出到该被切断的空环中途部分,可使空环在其全长的中途部分折返,使其吹回移动到吸入口侧,因此,在将空环从其前端部侧吹回时,不会出现空环停留集聚在吸入口附近而导致吸入管的内部通路被堵塞等不良情况,能可靠且顺利地将切断后的空环从吸入管中吹出。
    这样,通过分体地设置用于独立发挥空环的吸入作用和吹回作用的第一气流喷出喷嘴、第二气流喷出喷嘴,不需要加大吸入管前端的吸入口,不仅能可靠且稳定性良好地将空环吸入到吸入管内进行切断,而且不会出现被切断后的空环集聚在吸入管内而造成堵塞等不良情况,能可靠且顺利地使空环吹回移动。
    并且,除所述第一气流喷出喷嘴、第二气流喷出喷嘴外,由于还设置有第三气流喷出喷嘴,该喷嘴使被吹回到空环吸入管的吸入口附近的空环从其端部侧吹回移动到落针部的跟前侧,因此,可使吹回的空环在不扩散的情况下可靠地朝规定方向吹回移动。这样,不仅能使缝入下一缝料的缝制开始端部的线迹中的空环缝入动作始终稳定,而且能提高缝入作业的效率。
    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中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特别适于用作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装置,即,将利用从所述第三气流喷出喷嘴喷出的气流进行吹回移动的空环的移动轨迹设定在相对于所述落针部上下运动的机针与设于所述线迹形成用爪部基端附近的跟前部并切齐缝料端缘的布料端切断用刀之间的针板上表面部分。
    即,为了使被吹回到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吸入口附近的空环通过机针与布料端切断用刀之间的狭小通路进行吹回移动,该吹回气流的喷出方向及喷出力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本发明中,因设置有吹回专用的第三气流喷出喷嘴,故能使空环通过机针右侧的狭小通路,以直线状的姿势且完全不与机针线干涉的状态可靠地朝规定方向一直吹回移动到规定位置,由此,下一缝制时机针不会穿通空环的一部分中而将空环的一部分缝入,能可靠地防止空环在缝料的前端缘部结成突出的团子形状那样的缝制不良现象发生。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中的所述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最好采用如技术方案3所示的结构:在其前端侧面部设置可动式板状盖构件,该板状盖构件通常被移动保持在吸入管的吸入口张开大口的位置上,当从所述第三气流喷出喷嘴喷出气流时,被移动到引导在该喷出气流的作用下吹回移动的空环沿着规定方向、例如所述机针与布料端切断用刀之间的针板上表面部分向所述落针部的跟前侧移动的位置。
    在该场合,在将连接于针板的线迹形成用爪部形成的空环吸入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内时,可动式板状盖构件移动到落针部后方侧,以确保吸入管前端的吸入口张开大口,因此,能可靠且无失误地将空环吸入到吸入管内,另外,当利用来自第三气流喷出喷嘴的喷出气流使该被切断的空环吹回移动时,可动式板状盖构件移动到前方侧,引导空环向落针部的跟前侧移动,因此,能使空环尽可能地逼直吹回移动,即使是机针与布料端切断用刀之间的间隔等狭小部分也能可靠且稳定性良好地使空环移动。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中的所述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若采用如技术方案5所示的结构则更好:在其前端侧面部固定有一直延设至与所述针板的线迹形成用爪部前端部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的板状盖构件,在该固定板状盖构件的前端部分沿缝制进行方向前后连续形成有将与所述针板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作为下端缘的、上下宽度小的空环导向孔和上下宽度大的空环吸入口。
    在该场合,在将连接于针板的线迹形成用爪部形成的空环吸入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内时,经由固定板状盖构件的前端部分上形成的宽度大的空环吸入口,能将空环可靠地吸入到吸入管内,按照规定长度将其切断,而且,在将空环从吸入管向落针部吹回时,能将空环一直引导至针板的线迹形成用爪部的正上方位置。因此,不用担心被吹回的空环从针板上表面向上方吹起,不会发生在即将吹回前被离开针板上表面上升中的压脚的下表面侧的爪部勾住,能使空环沿着机针与布料端切断用刀之间的狭小部分的针板上表面可靠且顺畅地吹回移动。另外,因盖构件可以固定在空环切断装置的吸入管上,故与采用可动式板状盖构件相比,能使构造简化,并可降低成本。
    并且,在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中,最好采用如技术方案6所示的结构:在所述落针部的侧方部设置辅助气流喷出装置,该辅助气流喷出装置相对于空环的吹回移动轨迹从缝制进行方向的后侧方位置向斜前方交叉地喷出辅助气流,使被来自所述第三气流喷出喷嘴的喷出气流吹回移动到落针部跟前侧的空环的端部一直移动到所述空环保持装置的保持位置并被保持。
    在该场合,从空环的吸入、切断到朝与缝制进行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吹回再到该吹回的空环的端部向空环保持装置侧的移动、保持,所有的空环移动处理作用都是通过气流来进行的,因此,不需要设置可动式空环吸入喷嘴等,能使构造更加简化。
    在此,作为上述的辅助气流喷出装置,最好采用如技术方案7所示的结构,包括:在针板的侧部附近、通过与该针板成大致同一平面的送布板上形成的开口可切换成向送布板上方突出的状态或向送布板下方退入的状态的帽状气阀;向该气阀的内部导入加压气流的气流导入单元;以及形成于所述气阀的上端部侧壁、当该气阀向送布板上方突出时使导入该气阀内部的加压气流沿着送布板和针板的上表面喷出的气流喷出孔。
    在该场合,由于可以只在喷出使吹回移动到机针与布料端切断用刀之间的针板上表面部分的空环的端部向空环保持装置侧移动的辅助气流时才使气阀向送布板上方突出,而在除此之外的缝制时使气阀退入送布板的下方,因此,气阀不会妨碍缝制,能使缝料沿着送布板的上表面顺畅前进。另外,也不用担心切屑等将气阀的上端部侧壁上形成的气流喷出孔堵塞以及因辅助气流造成的空环端部移行功能障碍,即使长期使用也能始终可靠且稳定性良好地利用气流来发挥空环移动处理作用。
    特别是通过采用技术方案8所示的结构,利用从所述气阀下端外周缘上形成的凸缘朝径向外方突出的导向突起和为了与该导向突起卡合而凹设于在与送布板嵌合的阀座的下方形成的气室内周壁部上的导槽将所述帽状气阀保持成不能旋转但可上下移动,能按照规定保持辅助气流的喷出方向,从而使空环移动处理作用变得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空环缝入装置的双针包缝机的整体概略立体图。
    图2为表示上述空环缝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上述空环缝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及动作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上述空环缝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及动作的立体图。
    图5(A)、(B)、(C)分别为上述空环缝入装置中的空环切断装置的放大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6为表示上述空环缝入装置中的辅助气流喷出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7为说明上述辅助气流喷出装置的动作的主要部分放大纵剖视图。
    图8为上述辅助气流喷出装置的构成要素即气阀的俯视图。
    图9为表示上述空环缝入装置的空环移动作用结束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0为表示空环缝入后的缝制品的立体图。
    图11为带有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的空环缝入装置的双针包缝机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2为表示上述空环缝入装置中的空环切断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3为表示以往空环缝入装置中的空环切断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4为说明以往空环缝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及动作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为带有本发明的空环缝入装置的双针包缝机的整体概略立体图,图2至图4为表示该空环缝入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在本发明的空环缝入装置中,对于与图13和图14所示的以往空环缝入装置通用的构成要素标记同一符号,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图1中,符号1是包缝机M的送布板,在该送布板1的规定位置上固定着具有落针部14和线迹形成用爪部13a(参照图2~图4)的针板13,在线迹形成用爪部13a基端附近的跟前部设置有用于切齐缝料端缘的布料端切断用刀2(图1~图4中只表示可动上刀部,省略固定下刀部)。另外,在针板13的上部,除压脚3外还设置有:通过支承于缝纫机机座部4的针杆、针夹可相对于所述落针部14上下自由驱动往复运动的双针15;以及对针板13上表面有无缝料进行检测、当存在缝料(暗色状态)时容许缝纫机M旋转的光电式检测布料传感器(因公知,故省略图示)等,而且,在针板13的缝制进行方向X的后方右侧配置有后述的空环切断装置10,并且,在落针部14跟前侧的针板13的右侧部设置有空环保持装置16,并在落针部14跟前侧的针板13左侧部附近的送布板1的部分设置有辅助气流喷出装置5。
    如图5(A)、(B)、(C)所示,所述空环切断装置10具有吸入管11,该吸入管11通过软管6与未图示的真突泵等气源连接,可从前端的吸入口11a将前行缝料缝制结束时连接于针板13的线迹形成用爪部13a的空环12(参照图3、图4)吸入,而且,在该吸入管11上附设有与未图示的加压气源连接的三根供气管8A、8B、8C。
    所述三根供气管8A、8B、8C中,第一供气管8A的前端部分弯曲成大致つ字状,并在所述吸入管11的前端吸入口11a稍后方的位置上形成有面对吸入管11内朝后方开口的第一气流喷出喷嘴8a,通过从该第一气流喷出喷嘴8a面对吸入管11内朝箭头a方向喷出气流,将所述空环12吸入到吸入管11内,并利用安装于其前端部的上刀(未图示)和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上下运动的下刀7在缝料的缝制结束端附近将空环切断。第二供气管8B其前端部分被插通在吸入管11内,并在所述第一气流喷出喷嘴8a稍后方的位置上形成有面向前方开口的第二气流喷出喷嘴8b,通过将从该第二气流喷出喷嘴8b面对吸入管11内朝箭头b方向喷出的气流吹出到被吸入所述吸入管11内并切断的空环12的中途部分,使该空环12在其中途部分折返而向所述吸入口11a吹回。
    另外,第三供气管8C只有其前端部分被固定保持于所述吸入管11的前端吸入口11a的中心部,并形成有面向前方开口的第三气流喷出喷嘴8c,通过从该第三气流喷出喷嘴8c朝箭头c方向喷出气流,使被吹回到所述吸入管11的前端吸入口11a附近的空环12从其切断端部侧沿着所述双针15的右针与布料端切断用刀2之间的针板上表面部分向落针部14的跟前侧吹回移动。从这些第一至第三气流喷出喷嘴8a、8b、8c按照第一至第三的顺序喷出气流。
    如图2至图4所示,在该空环切断装置10的吸入管11前端的左侧面部安装有可动式板状盖构件20,该板状盖构件20通过长孔9和螺栓状导向器19可在沿缝制进行方向X的一定范围内进行箭头x-y方向的往复滑动式移动。该可动式板状盖构件20通常是利用嵌设在固定于所述吸入管11侧的突片11b与固定于板状盖构件20侧的突片20a之间的弹簧21的施力,移动保持在所述吸入管11前端的吸入口11a张开大口的位置上,并且,当从所述气管8的前端吹出口部8a吹出气流时,随着气缸22的伸长动作克服所述弹簧21的施力而朝y方向滑动式移动,引导在所述气流的作用下吹回移动的空环12沿着所述双针15的右针与布料端切断用刀2之间的针板上表面部分向落针部14的跟前侧移动。
    另外,从图6~图8中可以看出,在所述辅助气流喷出装置5中,在所述针板13的左侧面部附近与该针板13成大致同一平面的所述送布板1上穿设有圆形开口1a,在该圆形开口1a内嵌合着阀座24,该阀座24配置成与所述送布板1的上表面成同一平面,并在下方形成有气室23。该阀座24在沿送布板1的下方延伸的安装部24b通过螺栓27被固定在支架26上,该支架26用螺栓25固定于送布板1,而且,在所述阀座24的中心部穿设有与所述气室23连通的圆形开口24a,在该开口24a内嵌合保持着下端开放且上端部侧壁上形成有辅助气流喷出孔28a的圆筒形帽状的气阀28,该气阀28通过凹设于气室23内周壁部的导槽23a嵌合保持成可以升降(可上下运动)但不能旋转,从而将从其下端外周缘形成的凸缘28b朝径向外方突出的导向突起28c卡合。
    并且,在所述气阀28的下端开放部,形成于所述支架26的供气通路26a的端部以开口状连接,该供气通路26a与作为向气阀28内部导入加压气流的单元的加压供气管29连通,而且,在所述气室23的上面壁部与气阀28的下端凸缘28b之间嵌设有对该气阀28朝着下降方向施力的压缩弹簧30,通过该压缩弹簧30的施力作用,可将所述气阀28切换成如图6所示的状态,使其辅助气流喷出孔28a退入到所述送布板1下方,通过将加压气流经由所述管29及供气通路26a导入气阀28的内部,可将所述气阀28切换成如图7所示的状态,使其辅助气流喷出孔28a向所述送布板1的上方突出,将辅助气流相对于沿着送布板1及针板13的上表面吹回移动到落针部14跟前侧的空环12的移动轨迹从缝制进行方向X的后方左侧方位置向斜前方交叉状喷出。
    并且,所述空环保持装置16包括相互开闭自如的一对夹持构件16a、16b,该一对夹持构件16a、16b通过气缸31可绕支轴32沿图3和图4的箭头c-o方向自由驱动摆动,在摆动到箭头o方向的位置时,以夹持空环12端部的状态向右方移动,可将空环12引导至布料端切断用刀2的切断部进行切断。
    下面对带有上述结构的空环缝入装置的包缝机的空环缝入动作进行说明。
    当前行缝料的缝制结束端通过检测布料传感器(未图示)、该传感器成为了非检测(明亮状态)时,空环切断装置10的吸入管11开始吸入,与此同时从第一供气管8A前端的第一气流喷出喷嘴8a将气流朝图5(C)的箭头a方向喷出,将连接于针板13的线迹形成用爪部13a形成的空环12从吸入口11a吸入到吸入管11内,并利用相对于上刀(未图示)上下运动的下刀7将该被吸入的空环12在缝料的缝制结束端附近切断。
    然后,压脚3上升,与针板13的上表面分离,从第二供气管8B前端的第二气流喷出喷嘴8b将气流朝图5(C)的箭头b方向喷出,通过将该气流吹出到被吸入所述吸入管11内并切断的空环12的中途部分,使空环12在其中途部分折返,向所述吸入口11a吹回移动。接着,从第三供气管8C前端的第三气流喷出喷嘴8c将气流朝图5(C)的箭头c方向喷出,被该气流吹回到所述吸入管11的前端吸入口11a附近的空环12沿着所述双针15的右针与布料端切断用刀2之间的针板13上表面部分大致直线状地吹回移动到落针部14的跟前侧。
    紧接着,在经由管29和供气通路26a导入气阀28内部的加压气流作用下,退入到所述送布板1下方的辅助气流喷出装置5中的气阀28上升,如图7所示,该辅助气流喷出孔28a向所述送布板1的上方突出,通过将从该突出的辅助气流喷出孔28a中喷出的辅助气流从缝制进行方向X的后方左侧方位置向斜前方交叉状地吹向被吹回移动到所述落针部14跟前侧的空环12,如图4的粗箭头B所示,空环12的端部移动到空环保持装置16侧,被夹持于一对夹持构件16a、16b之间。
    接着,当将后续缝料18(参照图10)放置在针板13上,使其缝制开始端部前缘在缝制进行方向X上处于与布料端缘切断用切刀7大致同一条线上的位置,所述检测布料传感器检测到缝料18(暗色状态)时,压脚3下降到与针板13的上表面抵接,成为可开始下一缝制的形态,在此状态下,一旦接通踏板,缝纫机M便开始旋转,后续缝料18朝缝制进行方向X送料,直至其缝制开始端部前缘到达针板13的落针部14为止。在此期间,卷绕于针板13的线迹形成用爪部13a上的空环12依然卷绕在该爪部13a上。
    接着,后续缝料18朝缝制进行方向X送料,其缝制开始端部前缘18e越过针板13的线迹形成用爪部13a的前端,到达缝制开始端部前缘18e至布料端切断用刀2的尺寸成为规定长度的位置,之后,在所述空环保持装置16的一对夹持构件16a、16b夹持着空环12的状态下,向右方移动到布料端切断用刀2的切断部。
    然后,被引导至所述布料端切断用刀2切断部的空环12与缝料18的侧端部一起被刀2切断,该切断的空环12部分被引导缝入后续缝料18的缝制开始端部的线迹19中。
    如上所述,随着缝料的缝制结束,首先从第一喷嘴8a喷出气流,从而即使吸入管11前端的吸入口11a不大,也能顺利地将缝制结束时连接于针板13的线迹形成用爪部13a形成的空环12吸入空环切断装置10的吸入管11内进行切断,另外,将从第二喷嘴8b喷出的气流吹出到被切断的空环12的中途部分,从而可使空环12在其全长的中途部分折返,使其吹回移动到吸入口11a侧,因此,在将空环12从其前端部侧吹回时,不会出现空环12停留集聚在吸入口11a附近而导致吸入管11的内部通路被堵塞等不良情况,能可靠且顺利地使切断后的空环12向吸入管11的吸入口11a吹回移动。
    并且,在吸入管11的吸入口11a的中心部,通过从第三喷嘴8c喷出气流,可在被吹回移动到吸入口11a附近的空环12不扩散的情况下可靠地使空环12从其端部侧朝落针部14跟前侧的规定方向吹回移动。特别是在采用上述实施形态时,利用所述气流使空环12沿着机针15与布料端切断用刀2之间的针板13上表面部分吹回移动,并利用从辅助气流喷出装置5的喷出孔28a喷出的辅助气流使该吹回移动的空环12移动到落针部14跟前侧的空环保持装置16侧,使其被该空环保持装置16保持(夹持),如图9所示,最终能使空环12通过双针15的右侧,以完全不与机针线17干涉的状态被空环保持装置16保持,因此,能可靠地避免在下一缝制时机针15穿通空环12内的事态发生。这样,如图10所示,能将空环12可靠、顺利且无失误地缝入下一缝料18的缝制开始端部的线迹19中,能可靠地防止空环的一部分以团子形状突出地残留在缝料18的缝制开始端部的前缘部18e上等缝制不良的发生。
    另外,如上述实施形态所示,在空环切断装置10的吸入管11的前端侧面部安装有可动式板状盖构件20,当将连接于针板13的线迹形成用爪部13a形成的空环12吸入到吸入管11内时,通过使该可动式板状盖构件20移动到落针部14的后方侧来确保吸入管11前端的吸入口11a张开大口,能可靠且无失误地将空环12吸入到吸入管11内,以规定长度将其切断,而且,当利用从第三喷嘴8c喷出的气流使被从第二喷嘴8b喷出的气流吹回到吸入管11的吸入口11a侧的空环12吹回移动时,通过使可动式板状盖构件20朝靠近落针部14的方向(y方向)滑动式移动,能引导空环12尽可能地逼直吹回移动,能可靠且稳定性良好地使空环12的位置保持于机针15与布料端切断用刀2之间的狭小部分。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的是在空环切断装置10的吸入管11前端的左侧面部安装有可动式板状盖构件20的结构,但也可取而代之,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吸入管11前端的左侧面部安装固定式板状盖构件33。
    该固定式板状盖构件33的前端部分33a一直延设至与针板13的线迹形成用爪部13a前端部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在该延设的前端部分33a上,沿缝制进行方向前后连续形成有上下宽度小的空环导向孔34a和上下宽度大的空环吸入口34b,它们的下端缘34e与针板13的上表面大致位于同一高度,而且,在上下宽度大的空环吸入口34b后端的上端部连续形成有细长孔34c,该细长孔34c用于将被吸入的空环引导至上刀和下刀7的切断部。另外,该固定式板状盖构件33通过长孔35和螺栓36可进行缝制进行方向前后的位置调整,但这是为了微调板状盖构件33的初期安装位置用的,在空环缝入动作时完全不移动,在位置固定状态下使用。
    在采用这种固定式板状盖构件33的场合,当将连接于针板13的线迹形成用爪部13a形成的空环12吸入空环切断装置10的吸入管11内时,通过固定板状盖构件33前端部分33a上形成的宽度大的空环吸入口34b,能将空环12可靠且顺利地吸入到吸入管11内,按照规定长度将其切断,而且,在将空环12从吸入管11向落针部14吹回时,能将空环12一直引导至针板13的线迹形成用爪部13a的正上方位置。由此,不用担心被吹回的空环12从针板13上表面向上方吹起,不会发生在即将吹回前被离开针板上表面上升的压脚3下表面侧的爪部勾住的情况,能使空环12沿着机针15与布料端切断用刀2之间的狭小部分的针板13上表面部分可靠且顺畅地吹回移动。另外,因盖构件33可以固定在空环切断装置10的吸入管11上,故与采用可动式板状盖构件相比,能使构造简化,并可降低成本。
    另外,如上述实施形态所示,作为辅助气流喷出装置5,使用圆筒形帽状的气阀28,该气阀28可切换成经由送布板1上形成的开口1a向上方突出的状态或向下方退入的状态,在其上端部侧壁形成有辅助气流喷出孔28a,因此,通常缝制时可使气阀28退入送布板1的下方,由此,气阀28不会妨碍缝制,能使缝料沿着送布板1的上表面顺畅前进,并且,也不用担心切屑等将所述气流喷出孔28a堵塞以及因辅助气流造成的空环端部移行功能障碍,即使长期使用也能始终可靠且稳定性良好地利用辅助气流来发挥空环移动处理作用,具备这样的优点,但也可取而代之,如专利文献2、3所示,采用在送布板上在落针部的左侧方部固定设置喷出辅助气流的气管嘴的辅助气流喷出装置。
    并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图示的是双针包缝机M,但将本发明应用于双针以外的多针包缝机也能获得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的是使被吹回移动到空环切断装置10的吸入管11前端的吸入口11a附近的空环12通过双针15的右侧而吹回移动到落针部14跟前侧的结构,但也可在使空环通过双针15的左侧进行吹回移动后,利用辅助气流使空环的端部移动到空环保持装置16侧。在该场合,可设定成从第三气流喷出喷嘴8c向双针15的左侧方喷出气流。

    关 键  词:
    缝纫机 空环缝入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缝纫机的空环缝入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78719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