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被取代的噻吩羧酰胺,其制备方法及作为药物的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颖被取代的噻吩羧酰胺,其制备方法及作为药物的用途.pdf(18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关于如下通式的新颖被取代的噻吩2羧酰胺:其中A及R1至R8c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尤其是与无机或有机酸或碱形成的生理上可接受性盐,该化合物具有有价值的性质。。
CN200580023720.9
2005.05.07
CN101014591A
2007.08.08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7D 413/12公开日:20070808|||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C07D413/12(2006.01); C07D409/12(2006.01); C07D417/12(2006.01); C07D419/12(2006.01); C07D413/14(2006.01); A61K31/554(2006.01); A61P7/02(2006.01)
C07D413/12
贝林格尔·英格海姆国际有限公司;
罗兰·普福; 亨宁·普里普克; 卡伊·格拉克; 沃尔夫冈·威南; 安妮特·舒勒-梅茨; 赫伯特·纳尔; 桑德拉·汉舒
德国英格海姆
2004.05.13 EP 04011384.7; 2004.08.07 EP 04018807.0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张平元;赵仁临
本发明是关于如下通式的新颖被取代的噻吩-2-羧酰胺:其中A及R1至R8c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尤其是与无机或有机酸或碱形成的生理上可接受性盐,该化合物具有有价值的性质。
权利要求书1. 下列通式表示的被取代的噻吩-2-羧酰胺,其特征为: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或者其中m为1或2的数,R8a在各种情形下,独立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C1-5-烷基、羟基、羟基-C1-5-烷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氨基-C1-5-烷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或C1-5-烷基羰基氨基,而在前述的被取代的5-至7-员基团A中,任选与R8a一起导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C1、Br、I、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R8b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C1-5-烷基,X1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R8c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5-烷基、C1-5-烷基羰基、C1-5-烷氧基羰基或C1-5-烷基磺酰基,X2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X3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X4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或-NR8c基团,R1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C2-3-链烯基、C2-3-炔基、腈、硝基或氨基,R2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C1-3-烷基,R3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R4及R5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2-6-链烯基或C2-6-炔基,直链或支链C1-6-烷基,而直链或支链C1-6-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如下的基团取代:C3-5-环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而C1-5-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烯丙基氧基、炔丙基氧基、苄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氧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氧基、巯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羧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3-6-环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氧基羰基、C4-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苯基、杂芳基、苯基-C1-5-烷基或杂芳基-C1-5-烷基,其任选在苯基或杂芳基基团中被选自卤素原子、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羟基、C1-5-烷氧基、单-、二-或三氟甲氧基、羧基及C1-5-烷氧基羰基的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单-至三取代,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其中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亚甲基任选被-N(R8c)、氧或硫原子或-S(O)或-S(O2)替换,或其中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二个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任选被-C(O)N(R8b)或-S(O)2N(R8b)替换,或其中环状基团中的6-至7-员环状基团中的三个相邻的亚甲基任选一起以被取代的-OC(O)N(R8b)或-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条件是如前述定义的其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被取代的-CH2彼此分开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除外,而如前述定义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可在一或二个-CH2处各自被一或二个C1-3-烷基取代,或R4及R5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而C3-8-环烷基或C4-8-环烯基可在单个碳原子上被C2-5-亚烷基取代或同时在两个不同碳原子上被C1-4-亚烷基取代,形成相应的螺环基团或桥连二环基团,而前述定义的C4-8-环烷基或C5-8-环烯基或相应的螺环基因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团的一个亚甲基可被氧或硫原子或-N(R8c),或羰基、亚磺酰基或磺酰基替换,及/或C4-8-环烷基的二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C(O)N(R8b)或-S(O)2N(R8b)替换,及/或C6-8-环烷基的三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OC(O)N(R8b)、-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而前述定义的C3-8-环烷基或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团的1至3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一或二个氟原子,或被一或两个相同或不同C1-5-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取代,而C3-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C1-5-烷基、腈、羧基-C1-5-烷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取代,且不通过双键与另一碳原子结合的C4-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独立地被一或两个氟原子或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取代,条件是由R4及R5一起所形成的该类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或由前述定义的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团,下述情形除外:其中环状基团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及/或其中直接连接至R4及R5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一或二个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替换,及/或其中与环状基团结合且特征为选自氧、氮、硫的杂原子及卤素原子与该环状基团直接结合的取代基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亚甲基与选自氧、氮及硫(但砜基除外)的另一杂原子分开,及/或其中二个氧原子直接结合在一起,及/或其中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直接键连至碳原子,后者通过双键键连至另一碳原子上,及/或其含有具有三个环成员的环状基团,其一或多个环成员相应的于氧或硫原子或-N(R8c),R6表示氢、氟、氯、溴或碘原子、腈基、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R7独立表示C1-3-烷基,而该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部分或全部替换、羟基、C1-3-烷氧基,而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部分或全部替换、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羧基、腈、C1-3-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3-烷基亚氨基羰基或二-(C1-3-烷基)-氨基羰基,而,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杂芳基”指单环5-或6-员杂芳基,而6-员杂芳基含一、二或三个氮原子,及5-员杂芳基含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氨基-C2-3-烷基、C1-3-烷基氨基-C2-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2-3-烷基、C3-6-亚环烷基氨基-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及另外的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任选被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及二或三个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且上述单环杂芳基的碳骨架中可被一或两个R7取代,及再者任选被氟、氯或溴原子或R7取代的苯基环可通过二个相邻碳原子与上述单环杂芳基稠合,且结合是经杂环基团或稠合苯基环的氮原子或碳原子进行,但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而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链烯基、炔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的被取代的噻吩-2-羧酰胺,其中: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或者其中m为1或2的数,R8a各自独立表示氢或氟原子或C1-3-烷基、羟基、羟基-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氧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氨基-C1-3-烷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而前述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引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R8b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X1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CN或磺酰基,R8c表示氢原子、C1-3-烷基、C1-3-烷基羰基或C1-4-烷氧基羰基,X2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X3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CN或磺酰基,X4表示氧原子或-NR8c基团,R1表示氯或溴原子、甲基,三氟甲基或甲氧基,R2表示氢或氟原子,R3表示氢原子,R4表示任选被羟基、甲氧基、苄氧基、甲氧基羰基或吡啶-4-基取代的甲基,或1-甲基-吡嗪-3-基、苯基、吡啶-3-基或吡嗪-2-基,R5表示氢原子或甲基,或R4及R5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6-环烷基或C5-6-环烯基,而C5-6-环烷基或C5-6-环烯基可同时在二个不同碳原子上被C1-2-亚烷基取代而形成桥连的二环基,而上述C4-6-环烷基或C5-6-环烯基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原子或-N(R8c)替换,条件是由R4及R5基一起形成的该类C3-6-环烷基或C5-6-环烯基或上述的相应的桥连二环,下列除外:其中直接连接至R4及R5基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亚甲基被选自氧及氮的杂原子替换,及/或其中选自氧及氮的杂原子直接键连于碳原子上,其通过双键键连于另一碳原子,及/或其含有具有三个环成员的环状基团,其一或多个环成员相当于氧原子或-N(R8c),R6表示氯或溴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而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式I的被取代的噻吩-2-羧酰胺,其中R4及R5不表示氢。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式I的被取代的噻吩-2-羧酰胺,其中R4及R5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状基团。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式I的被取代的噻吩-2-羧酰胺,其中R4及R5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状基团,但依据上述方法,该环状基团或相应的桥连基或螺环基团中,亚甲基可被氧原子或N(R8c)替换。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式I的被取代的噻吩-2-羧酰胺,其中R4及R5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表示下式的环状基团:7.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式I的被取代的噻吩-2-羧酰胺,其中R4及R5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表示下式的桥连二环基团: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式I的被取代的噻吩-2-羧酰胺,其中A表示下列基团:或者9.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式I的被取代的噻吩-2-羧酰胺,其中A表示下列基团:或者10.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式I的被取代的噻吩-2-羧酰胺,其中R6表示溴原子。11. 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生理可接受性盐。12. 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含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理可接受性盐以及任选的一或多种惰性载体及/或稀释剂。13. 如权利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理可接受性盐在制备对因子Xa具有抑制效果及/或对相关丝氨酸蛋白酶具有抑制效果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14. 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为通过非化学方法,使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理可接受性盐加入到一或多种载体及/或稀释剂中。15. 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为:(a)使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其中A、R1、R2及R3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与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在酰化步骤中反应:其中R4及R5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Z6表示保护基且Q表示羟基、C1-4-烷氧基或酰氧基或卤素原子,及随后使该保护基Z6断裂获得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其中A、R1、R2、R3、R4及R5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且通式(XIX)的化合物接着在酰化步骤中与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反应:其中R6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且Q表示羟基或C1-4-烷氧基、卤素原子或酰氧基,获得通式(I)的噻吩-2-羧酰胺,或(b)使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其中R4及R5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且Z9表示保护基;与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在酰化步骤中反应:其中R6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且Q表示羟基或C1-4-烷氧基、卤素原子或酰氧基,及随后使该保护基Z9断裂获得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其中R4、R5及R6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且Q表示羟基或C1-4-烷氧基、卤素原子或酰氧基,且通式(XXII)的化合物接着于另一酰化步骤中与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反应:其中A、R1、R2及R3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形成通式(I)的噻吩-2-羧酰胺,或(c)使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其中A、R1、R2及R3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与下列通式表示的反应性羧酸衍生物在酰化步骤中反应:其中R4至R6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获得通式(I)的噻吩-2-羧酰胺。
说明书新颖被取代的噻吩羧酰胺,其制备方法及作为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是关于如下通式的新颖被取代的噻吩-2-羧酰胺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尤其是与无机或有机酸或碱形成的生理上可接受性盐,该化合物具有有价值的性质。 上述通式I的化合物以及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尤其是与无机或有机酸或碱形成的生理上可接受性盐,及其立体异构体具有有价值的医药性质,尤其是抗凝血活性及因子Xa-抑制活性。 本申请关于上述通式I的新颖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含该药理有效的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包括下式通式I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C1-5-烷基、羟基、羟基-C1-5-烷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氨基-C1-5-烷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或C1-5-烷基羰基氨基,而 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引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Cl、Br、I、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 R8b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C1-5-烷基,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R8c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5-烷基、C1-5-烷基羰基、C1-5-烷氧基羰基或C1-5-烷基磺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卤素原子、C1-5-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C2-3-链烯基、C2-3-炔基、腈、硝基或氨基, R2 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C1-3-烷基, R3 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R4及R5 各自独立表示 氢原子、C2-6-链烯基或C2-6-炔基, 直链或支链C1-6-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6-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如下的基团取代:C3-5-环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而C1-5-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烯丙基氧基、炔丙基氧基、苄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氧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氧基、巯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 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羧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3-6-环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氧基羰基、C4-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 苯基、杂芳基、苯基-C1-5-烷基或杂芳基-C1-5-烷基, 其任选在苯基或杂芳基基团中被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卤素原子、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羟基、C1-5-烷氧基、单-、二-或三氟甲氧基、羧基及C1-5-烷氧基羰基的取代基单-至三取代, 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 其中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亚甲基任选被-N(R8c)、氧或硫原子或-S(O)或-S(O2)替换,或 其中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二个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任选被-C(O)N(R8b)或-S(O)2N(R8b)替换,或 其中环状基团中的6-至7-员环状基团中的三个相邻的亚甲基任选一起以被取代的-OC(O)N(R8b)或-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条件为其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被取代的-CH2彼此分开的如前述定义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除外, 而如前述定义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 -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可在一或二个-CH2处各自被一或二个C1-3-烷基取代, 或 R4及R5 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 而C4-8-环烷基的一个亚甲基可被氧或硫原子或-N(R8c),或羰基、亚磺酰基或磺酰基替换,及/或 C4-8-环烷基的二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C(O)N(R8b)或-S(O)2N(R8b)替换,及/或 C6-8-环烷基的三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OC(O)N(R8b)、-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而C3-8-环烷基的1至3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一或二个相同或不同的卤素原子或C1-5-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取代,而C3-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C1-5-烷基、腈、羧基-C1-5-烷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取代,且不通过双键与另一碳原子结合的C4-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独立地被氟原子或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取代,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此类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以下情形除外: 其中环状基团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及/或 直接连接至R4及R5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一或二个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替换,及/或 其中与环状基团结合且特征为选自氧、氮、硫及卤素原子的杂原子与该环状基团直接结合的取代基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亚甲基与选自氧、氮及硫(但砜基除外)的另一杂原子分开,及/或 其中二个氧原子直接结合在一起, R6 表示氢、氟、氯、溴或碘原子、腈基、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而,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杂芳基”指单环5-或6-员杂芳基,而 6-员杂芳基含一、二或三个氮原子,及 5-员杂芳基含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或苯基-C1-3-烷基、氧或硫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氨基-C2-3-烷基、C1-3-烷基氨基-C2-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2-3-烷基、C3-6-亚环烷基氨基-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及另外的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及二或三个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及再者任选被氟、氯或溴原子、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或C3-8-亚环烷基亚胺基取代的苯基环可通过二个相邻碳原子与上述单环杂芳基稠合, 且结合是经杂环基团或稠合苯基环的氮原子或碳原子进行,但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而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链烯基、炔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单环杂芳基的实例为吡啶基、N-氧基-吡啶基、吡唑基、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1,2,3]三嗪基、[1,3,5]三嗪基、[1,2,4]三嗪基、吡咯基、咪唑基、[1,2,4]三唑基、[1,2,3]三唑基、四唑基、呋喃基、异唑基、唑基、[1,2,3]二唑基、[1,2,4]二唑基、呋咱基、噻吩基、噻唑基、异噻唑基、[1,2,3]噻二唑基、[1,2,4]噻二唑基或[1,2,5]噻二唑基。 二环杂芳基的实例为苯并咪唑基、苯并呋喃基、苯并[c]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c]噻吩基、苯并噻唑基、苯并[c]异噻唑基、苯并[d]异噻唑基、苯并唑基、苯并[c]异唑基、苯并[d]异唑基、苯并[1,2,5]二唑基、苯并[1,2,5]噻二唑基、苯并[1,2,3]噻二唑基、苯并[d][1,2,3]三嗪基、苯并[1,2,4]三嗪基、苯并三唑基、肉啉基、喹啉基、N-氧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唑基、N-氧基-喹唑啉基、喹啉基、酞嗪基、吲哚基、异引哚基或1-氧杂-2,3-二氮杂-茚基。 前述定义中提及的C1-6-烷基的实例为甲基、乙基、1-丙基、2-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1-戊基、2-戊基、3-戊基、新戊基、3-甲基-2-丁基、1-己基、2-己基、3-己基、3-甲基-2-戊基、4-甲基-2-戊基、3-甲基-3-戊基、2-甲基-3-戊基、2,2-二甲基-3-丁基或2,3-二甲基-2-丁基。 前述定义中提及的C1-5-烷氧基的实例为甲基氧基、乙基氧基、1-丙基氧基、2-丙基氧基、正丁基氧基、仲丁基氧基、叔丁基氧基、1-戊基氧基、2-戊基氧基、3-戊基氧基或新戊基氧基。 前述定义中提及的C2-5-链烯基的实例为乙烯基、1-丙烯-1-基、2-丙烯-1-基、1-丁烯-1-基、2-丁烯-1-基、3-丁烯-1-基、1-戊烯-1-基、2-戊烯-1-基、3-戊烯-1-基、4-戊烯-1-基、1-己烯-1-基、2-己烯-1-基、3-己烯-1-基、4-己烯-1-基、5-己烯-1-基、丁-1-烯-2-基、丁-2-烯-2-基、丁-1-烯-3-基、2-甲基-丙-2-烯-1-基、戊-1-烯-2-基、戊-2-烯-2-基、戊-3-烯-2-基、戊-4-烯-2-基、戊-1-烯-3-基、戊-2-烯-3-基、2-甲基-丁-1-烯-1-基、2-甲基-丁-2-烯-1-基、2-甲基-丁-3-烯-2-基、2-乙基-丙-2-烯-1-基、己-1-烯-2-基、己-2-烯-2-基、己-3-烯-2-基、己-4-烯-2-基、己-5-烯-2-基、己-1-烯-3-基、己-2-烯-3-基、己-3-烯-3-基、己-4-烯-3-基、己-5-烯-3-基、己-1-烯-4-基、己-2-烯-4-基、己-3-烯-4-基、己-4-烯-4-基、己-5-烯-4-基、4-甲基-戊-1-烯-3-基、3-甲基-戊-1-烯-3-基、2-甲基-戊-1-烯-3-基、2,3-二甲基-丁-1-烯-3-基、3,3-二甲基-丁-1-烯-2-基或2-乙基-丁-1-烯-3-基。 前述定义中提及的C2-6-炔基的实例为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1-丁炔-1-基、1-丁炔-3-基、2-丁炔-1-基、3-丁炔-1-基、1-戊炔-1-基、1-戊炔-3-基、1-戊炔-4-基、2-戊炔-1-基、2-戊炔-3-基、3-戊炔-1-基、4-戊炔-1-基、2-甲基-1-丁炔-4-基、3-甲基-1-丁炔-1-基、3-甲基-1-丁炔-3-基、1-己炔-1-基、2-己炔-1-基、3-己炔-1-基、4-己炔-1-基、5-己炔-1-基、1-己炔-3-基、1-己炔4-基、1-己炔-5-基、2-己炔-4-基、2-己炔-5-基、3-己炔-5-基、3-甲基-1-戊炔-3-基、4-甲基-1-戊炔-3-基、3-甲基-1-戊炔-4-基、4-甲基-1-戊炔-4-基、4-甲基-2-戊炔-4-基、4-甲基-2-戊炔-1-基、2,2-二甲基-3-丁炔-1-基或2-乙基-3-丁炔-1-基。 可在活体内转化成羧基的基团指例如以醇酯化的羧基,其中的醇基团优选地为C1-6-烷醇、苯基-C1-3-烷醇、C3-9-环烷醇、C5-7-环烯醇、C3-5-烯醇、苯基-C3-5-烯醇、C3-5-炔醇或苯基-C3-5-炔醇,条件为带有双键或三键的碳原子不与氧原子结合、C3-8-环烷基-C1-3-烷醇或下式的醇: R9-CO-O-(R10CR11)-OH 其中 R9表示C1-8-烷基、C5-7-环烷基、苯基或苯基-C1-3-烷基, R10表示氢原子、C1-3-烷基、C5-7-环烷基或苯基,及 R11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在活体中可自羧基断裂的优选基团包含C1-6-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基氧基、异丙基氧基、正丁基氧基、正戊基氧基、正己基氧基或环己基氧基或苯基-C1-3-烷氧基如苄氧基。 可在活体中转化成羟基的基团指例如以羧酸酯化的羟基,其中的羧酸基团优选为C1-7-烷酸、苯基-C1-3-烷酸、C3-9-环烷基羧酸、C5-7-亚环烷基羧酸、C3-7-烯酸、苯基-C3-5-烯酸、C3-7-炔酸或苯基-C3-5-炔酸,而羧酸的单个亚甲基可被氧原子替换,其条件为带有双键或三键的碳原子不与氧原子结合。 可在活体中自羟基断裂的优选基团实例包含C1-7-酰基如甲酰基、乙酰基、正丙酰基、异丙酰基、正丙酰基、正丁酰基、正戊酰基、正己酰基或环己基羰基或苯甲酰基以及甲氧基乙酰基、1-甲氧基丙酰基、2-甲氧基丙酰基或2-甲氧基-乙氧基乙酰基。 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A、R4及/或R5含有可在活体中转化成羧基或羟基的基团)为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A、R1及/或R5含羧基或羟基)的前药。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包括通式I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C1-5-烷基、羟基、羟基-C1-5-烷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氨基-C1-5-烷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或C1-5-烷基羰基氨基,而 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引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Cl、Br、I、O或N未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 R8b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C1-5-烷基,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R8c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5-烷基、C1-5-烷基羰基、C1-5-烷氧基羰基或C1-5-烷基磺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卤素原子、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C2-3-链烯基、C2-3-炔基、腈、硝基或氨基, R2 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C1-3-烷基, R3 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R4及R5 各自独立表示 氢原子、C2-6-链烯基或C2-6-炔基, 直链或支链C1-6-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6-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下列基团取代:C3-5-环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而C1-5-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烯丙基氧基、炔丙基氧基、苄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氧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氧基、巯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羧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3-6-环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氧基羰基、C4-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 苯基、杂芳基、苯基-C1-5-烷基或杂芳基-C1-5-烷基, 其任选在苯基或杂芳基基团中被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卤素原子、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羟基、C1-5-烷氧基、单-、二-或三氟甲氧基、羧基及C1-5-烷氧基羰基的取代基单-至三取代, 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5-烷基, 其中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亚甲基任选被-N(R8c)、氧或硫原子或-S(O)或-S(O2)替换,或 其中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二个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任选被-C(O)N(R8b)或-S(O)2N(R8b)替换,或 其中环状基团中的6-至7-员环状基团中的三个相邻的亚甲基任选一起以被取代的-OC(O)N(R8b)或-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条件为前述定义的其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是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除外,而前述定义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可在一或二个-CH2处各自被一或二个C1-3-烷基取代, 或 R4及R5 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而C4-8-环烷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或硫原子或-N(R8c),或羰基、亚磺酰基或磺酰基替换,及/或 C4-8-环烷基的二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C(O)N(R8b)或-S(O)2N(R8b)替换,及/或 C6-8-环烷基的三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OC(O)N(R8b)、-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且C3-8-环烷基的1至3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一或二个相同或不同的卤素原子或C1-5-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取代,而C3-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C1-5-烷基、腈、羧基-C1-5-烷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取代,而未通过双键与另一碳原子结合的C4-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独立地被氟原子或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取代,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该类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下述情形除外: 其中环状基团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及/或 直接连接至R4及R5基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一或二个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替换,及/或 其中与环状基团结合且特征为选自氧、氮、硫及卤素原子杂原子与环状基团直接结合的取代基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亚甲基与选自氧、氮及硫(但砜基除外)的另一杂原子分开,及/或 其中二个氧原子直接结合在一起, R6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腈基、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而,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杂芳基”指单环5-或6-员杂芳基,而 6-员杂芳基含一、二或三个氮原子,及 5-员杂芳基含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或苯基-C1-3-烷基、氧或硫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氨基-C2-3-烷基、C1-3-烷基氨基-C2-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2-3-烷基、C3-6-亚环烷基氨基-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及另外的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及二或三个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 及再者任选被氟、氯或溴原子、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或C3-8-亚环烷基亚胺基取代的苯基环可通过二个相邻碳原子与上述单环杂芳基稠合, 且结合是经杂环基团或稠合苯基环的氮原子或碳原子进行, 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链烯基、炔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包括通式I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C1-5-烷基、羟基、羟基-C1-5-烷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氨基-C1-5-烷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或C1-5-烷基羰基氨基,而 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引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Cl、Br、I、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 R8b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C1-5-烷基,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R8c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5-烷基、C1-5-烷基羰基、C1-5-烷氧基羰基或C1-5-烷基磺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或腈, R2 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甲基, R3 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R4 表示C2-6-链烯基或C2-6-炔基, 直链或支链C1-6-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6-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下列基团取代:C3-5-环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取代,而C1-5-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苄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氧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氧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或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 羧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3-6-环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氧基羰基、C4-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 苯基、杂芳基、苯基-C1-5-烷基或杂芳基-C1-5-烷基, 其任选在苯基或杂芳基基团中被选自卤素原子、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羟基、C1-5-烷氧基、单-、二-或三氟甲氧基、羧基及C1-5-烷氧基羰基的相同或不同的的取代基单-至三取代, 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5-烷基, 而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亚甲基任选被-N(R8c)、氧或硫原子或-S(O)或-S(O2)替换,或 而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二个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任选被-C(O)N(R8b)-S(O)2N(R8b)替换,或 其中环状基团中的6-至7-员环状基团中的三个相邻的亚甲基任选一起以被取代的-OC(O)N(R8b)或-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条件为如前述定义的其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被取代的-CH2彼此分开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除外, 而前述定义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可在一或二个-CH2处各自被一或二个C1-3-烷基取代, R5 表示氢原子、C2-6-链烯基或C2-6-炔基,直链或支链C1-6-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6-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C1-5-烷氧基取代,而C1-5-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或 R4及R5 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而C4-8-环烷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或硫原子或-N(R8c)或羰基或磺酰基替换,及/或 C4-8-环烷基的二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C(O)N(R8b)或-S(O)2N(R8b)替换,及/或 C6-8-环烷基的三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OC(O)N(R8b)、-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而C3-8-环烷基的1至3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一或二个相同或不同的卤素原子或C1-5-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或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取代, 且C3-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C1-5-烷基、腈、羧基-C1-5-烷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取代,且未通过双键与另一碳原子结合的C4-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氟原子或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取代,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该类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但下列情形除外: 其中环状基团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及/或 直接连接至R4及R5基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一或二个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杂原子替换,及/或 其中与环状基团结合且特征为选自氧、氮、硫及卤素原子的杂原子与环状基团直接结合的取代基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亚甲基与选自氧、氮及硫(但砜基除外)的另一杂原子分开,及/或 其中二个氧原子直接结合在一起, R6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腈基、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而,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杂芳基”指单环5-或6-员杂芳基,而 6-员杂芳基含一、二或三个氮原子,及 5-员杂芳基含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或苯基-C1-3-烷基、氧或硫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氨基-C2-3-烷基、C1-3-烷基氨基-C2-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2-3-烷基、C3-6-亚环烷基氨基-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及另外的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及二或三个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及再者任选被氟、氯或溴原子、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或C3-6-亚环烷基亚胺基取代的苯基环可通过二个相邻碳原子与上述单环杂芳基稠合, 且结合是经由杂环基团或稠合苯基环的氮原子或碳原子进行, 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而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链烯基、炔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包括通式I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C1-3-烷基、羟基、羟基-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氧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氨基-C1-3-烷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氨基羰基、C1-3-烷基氨基羰基、二-(C1-3-烷基)-氨基羰基或C1-3-烷基羰基氨基,而 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引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Cl、Br、I、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 R8b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R8c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3-烷基、C1-3-烷基羰基、C1-4-烷氧基羰基或C1-3-烷基磺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R2 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甲基, R3 表示氢原子, R4 表示C2-4-链烯基或C2-4-炔基, 直链或支链C1-4-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4-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如下的基团取代:C3-5-环烷基、腈、羟基、C1-3-烷氧基,而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苄氧基、C1-3-烷基羰基氧基、C1-3-烷氧基羰基-C1-3-烷氧基、C1-3-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3-烷基氨基羰基、二-(C1-3-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3-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3-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羰基氨基、C1-3-烷基磺酰基氨基或N-(C1-3-烷基磺酰基)-C1-3-烷基氨基, 苯基、杂芳基、苯基-C1-3-烷基或杂芳基-C1-3-烷基,其任选在苯基或杂芳基基团中被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卤素原子、C1-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羟基、C1-3-烷氧基、单-、二-或三氟甲氧基、羧基及C1-3-烷氧基羰基的取代基单-至三取代, R5 表示氢原子、C2-4-链烯基或C2-4-炔基, 直链或支链C1-4-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4-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C1-3-烷氧基取代,而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或 R4及R5 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而C4-8-环烷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或硫原子或磺酰基或-N(R8c)替换,及/或 C4-8-环烷基的二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C(O)N(R8b)或-S(O)2N(R8b)替换,及/或 C6-8-环烷基的三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OC(O)N(R8b)、-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而C3-8-环烷基的1至3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C1-3-烷基羰基氧基、C1-3-烷氧基羰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羰基氨基、C1-3-烷基磺酰基氨基取代, 而C3-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C1-3-烷基取代, 且未经双键与另一碳原子结合的C4-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可彼此独立任选被羟基、C1-3-烷氧基、二-(C1-3-烷基)-氨基取代,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该类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但下列情形除外: 其中环状基团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及/或 其中直接连接至R4及R5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一或二个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替换,及/或 其中与环状基团结合且特征为选自氧、氮、硫及卤素原子的杂原子与环状基团直接结合的取代基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亚甲基与选自氧、氮及硫(但砜基除外)的另一杂原子分开,及/或 其中二个氧原子直接结合在一起, R6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甲基或甲氧基,但甲基或甲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而,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杂芳基”指单环5-或6-员杂芳基,且 6-员杂芳基含一、二或三个氮原子,及 5-员杂芳基含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或苯基-C1-3-烷基、氧或硫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氨基-C2-3-烷基、C1-3-烷基氨基-C2-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2-3-烷基、C3-6-亚环烷基氨基-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及另外的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及二或三个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 及再者任选被氟、氯或溴原子、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或C3-8-亚环烷基亚胺基取代的苯基环可通过二个相邻碳原子与上述单环杂芳基稠合, 且结合是经由杂环基团或稠合苯基环的氮原子或碳原子进行, 但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而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链烯基、炔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包括通式I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氟原子或C1-3-烷基、羟基、羟基-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氧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氨基-C1-3-烷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或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而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导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R8c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3-烷基、C1-3-烷基羰基或C1-4-烷氧基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R8b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甲基或甲氧基,而甲基或甲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R2 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甲基, R3 表示氢原子, R4 表示C2-4-链烯基或C2-4-炔基, 直链或支链C1-4-烷基,而直链或支链C1-4-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如下的基团取代:腈、羟基、C1-3-烷氧基,而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苄氧基、C1-3-烷基羰基氧基、C1-3-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3-烷基氨基羰基、二-(C1-3-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3-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3-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羰基氨基或C1-3-烷基磺酰基氨基,苯基、杂芳基、苯基-C1-3-烷基或杂芳基-C1-3-烷基, 其任选在苯基或杂芳基基团中被选自卤素原子、C1-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羟基、C1-3-烷氧基、单-、二-或三氟甲氧基的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单-至三取代, R5 表示氢原子, 直链或支链C1-4-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4-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C1-3-烷氧基取代,而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或 R4及R5 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 且C4-8-环烷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或硫原子或磺酰基或-N(R8c)替换,及/或 C4-8-环烷基的二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C(O)N(R8b)或-S(O)2N(R8b)替换,及/或 C6-8-环烷基的三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OC(O)N(R8b)、-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而C3-8-环烷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C1-3-烷基羰基氧基、C1-3-烷氧基羰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羰基氨基、C1-3-烷基磺酰基氨基取代, 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该类C3-8-环烷基,但下列情形除外: 其中环状基团中选自氧及氮的二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及/或 其中直接连接至R4及R5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一或二个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替换,及/或 其中与环状基团结合且特征为选自氧、氮、硫及卤素原子的杂原子与该环状基团直接结合的取代基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亚甲基与选自氧、氮及硫(但砜基除外)的另一杂原子分开,及/或其中 二个氧原子直接结合在一起, R6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甲基或甲氧基,但甲基或甲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而,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杂芳基”指单环5-或6-员杂芳基,而 6-员杂芳基含一、二或三个氮原子,及 5-员杂芳基含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或苯基-C1-3-烷基、氧或硫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氨基-C2-3-烷基、C1-3-烷基氨基-C2-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2-3-烷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及另外的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及二或三个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且再者任选被氟、氯或溴原子、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或C3-8-亚环烷基亚胺基取代的苯基环可通过二个相邻碳原子与上述单环杂芳基稠合, 且结合是经由杂环基团或稠合苯基环的氮原子或碳原子进行,但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而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炔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本发明第六实施方案包括通式I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氟原子或C1-3-烷基、羟基、羟基-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氧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氨基-C1-3-烷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而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引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R8c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3-烷基、C1-3-烷基羰基或C1-4-烷氧基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R8b 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甲基或甲氧基,而甲基或甲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R2 表示氢或氟原子, R3 表示氢原子, R4 表示直链或支链C1-4-烷基, 而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如下的基团取代:羟基、C1-3-烷氧基,而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苄氧基、C1-3-烷基羰基氧基、C1-3-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3-烷基氨基羰基、二-(C1-3-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3-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3-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羰基氨基或C1-3-烷基磺酰基氨基, 杂芳基-C1-2-烷基或C-键连的杂芳基, 而杂芳基选自吡咯基、唑基、咪唑基、呋喃基、噻吩基、噻唑基、1,2,3-三唑基、1,2,4-三唑基、四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及吡嗪基,且在杂芳基基团中任选被选自卤素原子、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单-、二-及三氟甲氧基的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单-至二取代, R5 表示氢原子, 直链或支链C1-4-烷基, 而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C1-3-烷氧基取代,而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或 R4及R5 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7-环烷基, 而C4-6-环烷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或硫原子或磺酰基或-N(R8c)替换, 而C3-7-环烷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二-(C1-3-烷基)-氨基取代, 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该类C3-7-环烷基,但下列情形除外:其中环状基团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及/或 其中直接连接至R4及R5基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一或二个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替换,及/或 其中与环状基团结合且特征为选自氧、氮、硫及卤素原子的杂原子与该环状基团直接结合的取代基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亚甲基与选自氧、氮及硫(但砜基除外)的另一杂原子分开,及/或 其中二个氧原子直接结合在一起, R6 表示氯及溴原子, 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而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本发明第七实施方案包括通式I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氟原子或C1-3-烷基、羟基、羟基-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氧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氨基-C1-3-烷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而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导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CN或磺酰基, R8c 表示氢原子、C1-3-烷基、C1-3-烷基羰基或C1-4-烷氧基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R8b 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氯或溴原子、甲基,三氟甲基或甲氧基, R2 表示氢或氟原子, R3 表示氢原子, R4 表示任选被羟基、甲氧基、苄氧基、甲氧基羰基或吡啶-4-基取代的甲基,或 1-甲基-吡嗪-3-基、苯基、吡啶-3-基或吡嗪-2-基, R5 表示氢原子或甲基,或 R4及R5 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6-环烷基, 而C4-6-环烷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原子或-N(R8c)替换, 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该类C3-6-环烷基,但下列情形除外:其中直接连接至R4及R5基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一或二个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替换, R6 表示氯或溴原子, 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而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本发明第八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1、2、3、4、5、6及7的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的A表示以下的基团: 本发明第九实施方案包括通式I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C1-5-烷基、羟基、羟基-C1-5-烷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氨基-C1-5-烷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或C1-5-烷基羰基氨基,而 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导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Cl、Br、I、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 R8b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C1-5-烷基,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R8c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5-烷基、C1-5-烷基羰基、C11-5-烷氧基羰基或C1-5-烷基磺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C2-3-链烯基、C2-3-炔基、腈、硝基或氨基, R2 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C1-3-烷基, R3 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R4及R5 各自独立表示 氢原子、C2-6-链烯基或C2-6-炔基, 直链或支链C1-6-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6-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如下的基团取代全部或部分替换:C3-5-环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而C1-5-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烯丙基氧基、炔丙基氧基、苄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氧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氧基、巯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 羧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3-6-环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氧基羰基、C4-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 苯基、杂芳基、苯基-C1-5-烷基或杂芳基-C1-5-烷基, 其任选在苯基或杂芳基基团中被选自卤素原子、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羟基、C1-5-烷氧基、单-、二-或三氟甲氧基、羧基及C1-5-烷氧基羰基的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单-至三取代, 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 而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亚甲基任选被-N(R8c)、氧或硫原子或-S(O)或-S(O2)替换,或 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二个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任选被-C(O)N(R8b)或-S(O)2N(R8b)替换,或 其中环状基团中的6-至7-员环状基团中,三个相邻的亚甲基任选一起以被取代的-OC(O)N(R8b)或-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条件为前述定义的其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除外,而前述定义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可在一或二个-CH2处各自被一或二个C1-3-烷基取代, 或 R4及R5 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 而C3-8-环烷基或C4-8-环烯基可在单个碳原子上被C2-5-亚烷基取代或同时在二个不同碳原子上被C1-4亚烷基取代,形成相应的螺环基团或桥连二环基, 而C4-8-环烷基或C5-8-环烯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或硫原子或-N(R8c)或羰基、亚磺酰基或磺酰基替换,及/或 C4-8-环烷基的二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C(O)N(R8b)、-C(O)O或-S(O)2N(R8b)替换,及/或 C6-8-环烷基的三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OC(O)N(R8b)、-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而C3-8-环烷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1至3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一或二个氟原子,或被一或二个相同或不同的C1-5-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基、C1-6-烷氧基羰基-C1-5-烷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取代, 而C3-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在各例中彼此独立地被C1-5-烷基、腈、羧基-C1-5-烷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取代, 且不通过双键与另一碳原子结合的C4-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独立地被一或两个氟原子或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取代,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该类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或上述的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但下列情形除外: 其中环状基团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及/或 直接连接至R4及R5基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一或二个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杂原子替换,及/或 其中与环状基团结合且特征为选自氧、氮、硫及卤素原子的杂原子与该环状基团直接结合的取代基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亚甲基与选自氧、氮及硫(但砜基除外)的另一杂原子分开,及/或 6-员杂芳基含一、二或三个氮原子,及 5-员杂芳基含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氨基-C2-3-烷基、C1-3-烷基氨基-C2-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2-3-烷基、C3-6-亚环烷基氨基亚胺基-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及另外的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及二或三个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 及单环杂芳基碳骨架中可被一或二个R7基取代, 且再者任选被氟、氯或溴原子或R7基取代的苯基可通过二个相邻碳原子与上述单环杂芳基稠合, 且结合是经由杂环基团或稠合苯基环的氮原子或碳原子进行, 但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而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链烯基、炔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单环杂芳基的实例为吡啶基、N-氧基-吡啶基、吡唑基、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1,2,3]三嗪基、[1,3,5]三嗪基、[1,2,4]三嗪基、吡咯基、咪唑基、[1,2,4]三唑基、[1,2,3]三唑基、四唑基、呋喃基、异唑基、唑基、[1,2,3]二唑基、[1,2,4]二唑基、呋咱基、噻吩基、噻唑基、异噻唑基、[1,2,3]噻二唑基、[1,2,4]噻二唑基或[1,2,5]噻二唑基。 二环杂芳基的实例为苯并咪唑基、苯并呋喃基、苯并[c]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c]噻吩基、苯并噻唑基、苯并[c]异噻唑基、苯并[d]异噻唑基、苯并唑基、苯并[c]异唑基、苯并[d]异唑基、苯并[1,2,5]二唑基、苯并[1,2,5]噻二唑基、苯并[1,2,3]噻二唑基、苯并[d][1,2,3]三嗪基、苯并[1,2,4]三嗪基、苯并三唑基、肉啉基、喹啉基、N-氧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唑基、N-氧基-喹唑啉基、喹啉基、酞嗪基、吲哚基、异吲哚基或1-氧杂-2,3-二氮杂-茚基。 前述定义中提及的C1-6-烷基的实例为甲基、乙基、1-丙基、2-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1-戊基、2-戊基、3-戊基、新戊基、3-甲基-2-丁基、1-己基、2-己基、3-己基、3-甲基-2-戊基、4-甲基-2-戊基、3-甲基-3-戊基、2-甲基-3-戊基、2,2-二甲基-3-丁基或2,3-二甲基-2-丁基。 前述定义中提及的C1-5-烷氧基的实例为甲基氧基、乙基氧基、1-丙基氧基、2-丙基氧基、正丁基氧基、仲丁基氧基、叔丁基氧基、1-戊基氧基、2-戊基氧基、3-戊基氧基或新戊基氧基。 前述定义中提及的C2-6-链烯基的实例为乙烯基、1-丙烯-1-基、2-丙烯-1-基、1-丁烯-1-基、2-丁烯-1-基、3-丁烯-1-基、1-戊烯-1-基、2-戊烯-1-基、3-戊烯-1-基、4-戊烯-1-基、1-己烯-1-基、2-己烯-1-基、3-己烯-1-基、4-己烯-1-基、5-己烯-1-基、丁-1-烯-2-基、丁-2-烯-2-基、丁-1-烯-3-基、2-甲基-丙-2-烯-1-基、戊-1-烯-2-基、戊-2-烯-2-基、戊-3-烯-2-基、戊-4-烯-2-基、戊-1-烯-3-基、戊-2-烯-3-基、2-甲基-丁-1-烯-1-基、2-甲基-丁-2-烯-1-基、2-甲基-丁-3-烯-2-基、2-乙基-丙-2-烯-1-基、己-1-烯-2-基、己-2-烯-2-基、己-3-烯-2-基、己-4-烯-2-基、己-5-烯-2-基、己-1-烯-3-基、己-2-烯-3-基、己-3-烯-3-基、己-4-烯-3-基、己-5-烯-3-基、己-1-烯-4-基、己-2-烯-4-基、己-3-烯-4-基、己-4-烯-4-基、己-5-烯-4-基、4-甲基-戊-1-烯-3-基、3-甲基-戊-1-烯-3-基、2-甲基-戊-1-烯-3-基、2,3-二甲基-丁-1-烯-3-基、3,3-二甲基-丁-1-烯-2-基或2-乙基-丁-1-烯-3-基。 前述定义中提及的C2-6-炔基的实例为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1-丁炔-1-基、1-丁炔-3-基、2-丁炔-1-基、3-丁炔-1-基、1-戊炔-1-基、1-戊炔-3-基、1-戊炔-4-基、2-戊炔-1-基、2-戊炔-3-基、3-戊炔-1-基、4-戊炔-1-基、2-甲基-1-丁炔-4-基、3-甲基-1-丁炔-1-基、3-甲基-1-丁炔-3-基、1-己炔-1-基、2-己炔-1-基、3-己炔-1-基、4-己炔-1-基、5-己炔-1-基、1-己炔-3-基、1-己炔-4-基、1-己炔-5-基、2-己炔-4-基、2-己炔-5-基、3-己炔-5-基、3-甲基-1-戊炔-3-基、4-甲基-1-戊炔-3-基、3-甲基-1-戊炔-4-基、4-甲基-1-戊炔-4-基、4-甲基-2-戊炔-4-基、4-甲基-2-戊炔-1-基、2,2-二甲基-3-丁炔-1-基或2-乙基-3-丁炔-1-基。 可在活体内转化成羧基的基团指例如以醇酯化的羧基,其中的醇基团优选地为C1-6-烷醇、苯基-C1-3-烷醇、C3-9-环烷醇、C5-7-环烯醇、C3-5-烯醇、苯基-C3-5-烯醇、C3-5-炔醇或苯基-C3-5-炔醇,条件为带有双键或三键的起始碳原子不与氧原子结合、C3-8-环烷基-C1-3-烷醇或下式的醇: R9-CO-O-(R10CR11)-OH, 其中, R9表示C1-8--烷基、C5-7-环烷基、苯基或苯基-C1-3-烷基, R10表示氢原子、C1-3-烷基、C5-7-环烷基或苯基,且 R11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在活体中可自羧基断裂的优选基团包含C1-6-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基氧基、异丙基氧基、正丁基氧基、正戊基氧基、正己基氧基或环己基氧基或苯基-C1-6-烷氧基如苄氧基。 可在活体中转化成羟基的基团指例如以羧酸酯化的羟基,其中的羧酸基团优选为C1-7-烷酸、苯基-C1-3-烷酸、C3-9-环烷基羧酸、C5-7-亚环烷基羧酸、C3-7-烯酸、苯基-C3-5-烯酸、C3-7-炔酸或苯基-C3-5-炔酸,而羧酸的单个亚甲基可被氧原子替换,其条件为带有双键或三键的碳原子不与氧原子结合。 可在活体中自羟基断裂的优选基团的实例包含C1-7-酰基如甲酰基、乙酰基、正丙酰基、异丙酰基、正丙酰基、正丁酰基、正戊酰基、正己酰基或环己基羰基或苯甲酰基以及甲氧基乙酰基、1-甲氧基丙酰基、2-甲氧基丙酰基或2-甲氧基-乙氧基乙酰基。 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A、R4及/或R5含有可在活体中转化成羧基或羟基的基团)为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A、R4及/或R5含羧基或羟基)的前药。 本发明第十实施方案包括通式I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氟原子或C1-5-烷基、羟基、羟基-C1-5-烷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氨基-C1-5-烷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或C1-5-烷基羰基氨基,而 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导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 R8b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C1-5-烷基,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R8c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5-烷基、C1-5-烷基羰基、C1-5-烷氧基羰基或C1-5-烷基磺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C1-3-烷基或C1-3-烷氧基,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C2-3-链烯基、C2-3-炔基、腈、硝基或氨基, R2 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C1-3-烷基, R3 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R4及R5 各自独立表示 氢原子、C2-6-链烯基或C2-6-炔基, 直链或支链C1-6-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6-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如下的基团取代:C3-5-环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取代,而C1-5-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烯丙基氧基、炔丙基氧基、苄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氧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氧基、巯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羧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3-6-环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氧基羰基、C4-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 苯基、杂芳基、苯基-C1-5-烷基或杂芳基-C1-5-烷基, 其任选在苯基或杂芳基基团中被选自卤素原子、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羟基、C1-5-烷氧基、单-、二-或三氟甲氧基、羧基及C1-5-烷氧基羰基的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单-至三取代, 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5-烷基, 而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亚甲基任选被-N(R8c)、氧或硫原子或-S(O)或-S(O2)替换,或 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二个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任选被-C(O)N(R8b)或-S(O)2N(R8b)替换,或 其中环状基团中的6-至7-员环状基团中的三个相邻的亚甲基任选一起以被取代的-OC(O)N(R8b)或-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条件为如前述定义的其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被取代的-CH2彼此分开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除外, 而前述定义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可在一或二个-CH2上各自被一或二个C1-3-烷基取代, 或 R4及R5 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 而C3-8-环烷基或C4-8-环烯基可在单个碳原子上被C2-5-亚烷基取代或同时在二个不同碳原子上被C1-4-亚烷基取代形成相应的螺环基团或桥连的二环基, 而C4-8-环烷基或C5-8-环烯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或硫原子或-N(R8c),或羰基、亚磺酰基或磺酰基替换,及/或 C4-8-环烷基的二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C(O)N(R8c)、-C(O)O或-S(O2)N(R8b)替换,及/或 C6-8-环烷基的三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OC(O)N(R8c)、-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且C3-8-环烷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1至3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各自被一或二个氟原子取代,或被一或二个相同或不同的C1-5-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取代, 而C3-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C1-5-烷基、腈、羧基-C1-5-烷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取代, 且不通过双键与另一碳原子结合的C4-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可彼此独立任选被一或两个氟原子或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取代, 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该类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是或上述的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以下情形除外: 其中环状基团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及/或 直接连接至R4及R5基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一或二个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杂原子替换,及/或 其中与环状基团结合且特征为选自氧、氮、硫及卤素原子的杂原子与环状基团直接结合的取代基明确地被一任选取代的亚甲基与选自氧、氮及硫(但砜基除外)的另一杂原子分开,及/或 其中二个氧原子直接结合在一起,及/或 其中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直接键连于碳原子上,其通过双键键连于另一碳原子,及/或 其含有具有三个环成员的环状基团,其一或多个相当于氧或硫原子或-N(R8c), R6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腈基、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R7 彼此独立表示C1-3-烷基,而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羟基、C1-3-烷氧基,而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3-6-亚环烷基氨基、羧基、腈、C1-3-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3-烷基氨基羰基或二-(C1-3-烷基)-氨基 羰基, 而,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杂芳基”指单环5-或6-员杂芳基,而 6-员杂芳基含一、二或三个氮原子,及 5-员杂芳基含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或苯基-C1-3-烷基、氧或硫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氨基-C2-3-烷基、C1-3-烷基氨基-C2-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2-3-烷基、C3-6-亚环烷基氨基亚胺基-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及另外的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及二或三个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 及碳骨架中的上述单环杂芳基可被一或二个R7基取代,及再者任选被氟、氯或溴原子或R7基取代的苯基可通过二个相邻碳原子与上述单环杂芳基稠合, 且结合是经由杂环基团或稠合苯基环的氮原子或碳原子进行, 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链烯基、炔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案包括通式I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氟原子或C1-5-烷基、羟基、羟基-C1-5-烷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氨基-C1-5-烷基、C1-5-烷基氨基-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或C1-5-烷基羰基氨基,而 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引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 R8b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C1-5-烷基,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R8c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5-烷基、C1-5-烷基羰基、C1-5-烷氧基羰基或C1-5-烷基磺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或腈基, R2 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甲基, R3 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R4 表示C2-6-链烯基或C2-6-炔基, 直链或支链C1-6-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6-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如下的基团取代:C3-5-环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而C1-5-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苄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氧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氧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氧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或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 羧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C3-6-环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1-5-烷氧基羰基、C4-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 苯基、杂芳基、苯基-C1-5-烷基或杂芳基-C1-5-烷基, 其任选在苯基或杂芳基基团中被选自卤素原子、C1-5-烷基、二-(C1-5-烷基)-氨基、羟基、C1-5-烷氧基、单-、二-或三氟甲氧基、羧基及C1-5-烷氧基羰基的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单-至三取代,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 而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亚甲基任选被-N(R8c)、氧或硫原子或-S(O)或-S(O2)替换,或 环状基团中的4-至7-员环状基团中,二个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任选被-C(O)N(R8b)或-S(O)2N(R8b)替换,或 其中环状基团中的6-至7-员环状基团中的三个相邻的亚甲基任选一起以被取代的-OC(O)N(R8b)或-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条件为前述定义的其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被取代的-CH2彼此分开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除外, 而前述定义的3-至7-员环烷基、亚环烷基亚胺基、环烷基-C1-5-烷基或亚环烷基亚胺基-C1-3-烷基可各在一或二个-CH2上各自被一或二个C13-烷基取代, R5 表示氢原子、C2-6-链烯基或C2-6-炔基, 直链或支链C1-6-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6-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C1-5-烷氧基取代,而C1-5-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或 R4及R5 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而C3-8-环烷基或C4-8-环烯基可在单个碳原子上被C2-5-亚烷基取代或同时在二个不同碳原子上被C1-4-亚烷基取代形成相应的螺环基团或桥连的二环基, 而C4-8-环烷基或C5-8-环烯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或硫原子或-N(R8c),或羰基或磺酰基替换,及/或 C4-8-环烷基的二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C(O)N(R8b)、-C(O)O或-S(O2)N(R8b)替换,及/或 C6-8-环烷基的三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OC(O)N(R8b)、-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且C3-8-环烷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1至3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各自被一或二个氟原子取代,或被一或二相同或不同的C1-5-烷基、腈、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羧基-C1-5-烷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或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取代, 而C3-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各自被C1-5-烷基、腈、羧基-C1-5-烷基、C1-5-烷氧基羰基-C1-5-烷基、羧基、C1-5-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5-烷基氨基羰基、二-(C1-5-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5-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取代,且未通过双键与另一碳原子结合的C4-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可彼此独立任选被一或两个氟原子或羟基、C1-5-烷氧基、C1-5-烷基羰基氧基、C1-5-烷硫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C1-5-烷基氨基、二-(C1-5-烷基)-氨基、C1-5-烷基羰基氨基、C1-5-烷基磺酰基氨基、N-(C1-5-烷基磺酰基)-C1-5-烷基氨基或C3-6-环烷基羰基氨基取代, 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该类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或上述的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但下列情形除外: 其中环状基团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及/或 其中直接连接至R4及R5基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一或二个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杂原子替换,及/或 其中与环状基团结合且特征为选自氧、氮、硫及卤素原子的杂原子与环状基团直接结合的取代基明确地被一任选取代的亚甲基与选自氧、氮及硫(但砜基除外)的另一杂原子分开,及/或 其中二个氧原子直接结合在一起,及/或 其中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直接键连至碳原子上,其通过双键键连于另一碳原子上,及/或 其含有具有三个环成员的环状基团,其一或多个环成员相当于氧或硫原子或-N(R8c), R6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腈基、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R7 彼此独立表示C1-3-烷基,而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羟基、C1-3-烷氧基,而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羧基、腈、C1-3-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3-烷基氨基羰基或二-(C1-3-烷基)-氨基羰基, 而,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杂芳基”指单环5-或6-员杂芳基,且 6-员杂芳基含一、二或三个氮原子,及 5-员杂芳基含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或苯基-C1-3-烷基、氧或硫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氨基-C2-3-烷基、C1-3-烷基氨基-C2-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2-3-烷基、C3-6-亚环烷基氨基亚胺基-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及另外的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及二或三个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及再者任选被氟、氯或溴原子、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或C3-8-亚环烷基氨基取代的苯基环可通过二个相邻碳原子与上述单环杂芳基稠合, 且结合是经由杂环基团或稠合苯基环的氮原子或碳原子进行,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链烯基、炔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案包括通式I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氟原子或C1-3-烷基、羟基、羟基-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氧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氨基-C1-3-烷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氨基羰基、C1-3-烷基氨基羰基、二-(C1-3-烷基)-氨基羰基或C1-3-烷基羰基氨基,而 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引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Cl、Br、I、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 的杂原子分开, R8b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R8c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3-烷基、C1-3-烷基羰基、C1-4-烷氧基羰基或C1-3-烷基磺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而C1-3-烷基或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R2 表示氢或卤素原子或甲基, R3 表示氢原子, R4 表示C2-4-链烯基或C2-4-炔基, 直链或支链C1-4-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4-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如下的基团取代:C3-5-环烷基、腈、羟基、C1-3-烷氧基取代,而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苄氧基、C1-3-烷基羰基氧基、C1-3-烷氧基羰基-C1-3-烷氧基、C1-3-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3-烷基氨基羰基、二-(C1-3-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3-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3-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羰基氨基、C1-3-烷基磺酰基氨基或N-(C1-3-烷基磺酰基)-C1-3-烷基氨基, 苯基、杂芳基、苯基-C1-3-烷基或杂芳基-C1-3-烷基, 其任选在苯基或杂芳基基团中被选自卤素原子、C1-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羟基、C1-3-烷氧基、单-、二-或三氟甲氧基、羧基及C1-3-烷氧基羰基的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单-至三取代, 或 R5 表示氢原子、C2-4-链烯基或C2-4-炔基, 直链或支链C1-4-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4-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C1-3-烷氧基取代,而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或 R4及R5 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 而C3-8-环烷基或C4-8-环烯基可在单个碳原子上被C2-5-亚烷基取代或同时在二个不同碳原子上被C1-4-亚烷基取代形成相应的螺环基团或桥连的二环基, 且C4-8-环烷基或C5-8-环烯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或硫原子或磺酰基或-N(R8c)替换,及/或 C4-8-环烷基的二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C(O)N(R8b)、-C(O)O或-S(O2)N(R8b)替换,及/或 C6-8-环烷基的三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OC(O)N(R8b)、-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且C3-8-环烷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1至3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各自被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C1-3-烷基羰基氧基、C1-3-烷氧基羰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羰基氨基、C1-3-烷基-磺酰基氨基取代,而C3-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C1-3-烷基取代, 且不通过双键与另一碳原子结合的C4-8-环烯基的1至2个碳原子可彼此独立任选被羟基、C1-3-烷氧基、二-(C1-3-烷基)-氨基取代,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该类C3-8-环烷基或C3-8-环烯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但下列情形除外: 其中环状基团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及/或 直接连接至R4及R5基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一或二个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替换,及/或 其中与环状基团结合且特征为选自氧、氮、硫及卤素原子的杂原子与环状基团直接结合的取代基明确地被一任选取代的亚甲基与选自氧、氮及硫(但砜基除外)的另一杂原子分开,及/或 其中二个氧原子直接结合在一起,及/或 其中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直接键连于碳原子上,其通过双键键连于另一碳原子,及/或 其含有具有三个环成员的环状基团,其一或多个环成员相当于氧或硫原子或-N(R8c), R6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甲基或甲氧基,而甲基或甲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R7 彼此独立表示C1-3-烷基,而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羟基、C1-3-烷氧基,而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羧基、腈、C1-3-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3-烷基氨基羰基或二-(C1-3-烷基)-氨基羰基, 而,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杂芳基”指单环5-或6-员杂芳基,而 6-员杂芳基含一、二或三个氮原子,及 5-员杂芳基含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或苯基-C1-3-烷基、氧或硫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氨基-C2-3-烷基、C1-3-烷基氨基-C2-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2-3-烷基、C3-6-亚环烷基氨基亚胺基-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及另外的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及二或三个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及再者任选被氟、氯,或溴原子、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或C3-8-亚环烷基氨基取代的苯基环可通过二个相邻碳原子与上述单环杂芳基稠合, 且结合是经由杂环基团或稠合苯基环的氮原子或碳原子进行, 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链烯基、炔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先前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案包括通式I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氟原子或C1-3-烷基、羟基、羟基-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氧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氨基-C1-3-烷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或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 而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导入R8a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O或N不经由明确的一个碳原子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 R8b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R8c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3-烷基、C1-3-烷基羰基或C1-4-烷氧基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e、C=N-NO2、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甲基或甲氧基,而甲基或甲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R2 表示氢或氟原子或甲基, R3 表示氢原子, R4 表示C2-4-链烯基或C2-4-炔基, 直链或支链C1-4-烷基,而直链或支链C1-4-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下列基团取代:腈、羟基、C1-3-烷氧基,而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苄氧基、C1-3-烷基羰基氧基、C1-3-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3-烷基氨基羰基、二-(C1-3-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3-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3-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羰基氨基或C1-3-烷基磺酰基氨基,苯基、杂芳基、苯基-C1-3-烷基或杂芳基-C1-3-烷基, 其任选在苯基或杂芳基基团中被选自卤素原子、C1-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羟基、C1-3-烷氧基、单-、二-或三氟甲氧基的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单-至三取代, R5 表示氢原子, 直链或支链C1-4-烷基, 而直链或支链C1-4-烷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且任选被C1-3-烷氧基取代,而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或 R4及R5 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8-环烷基或C4-8-环烯基,而C3-8-环烷基或C4-8-环烯基可在单个碳原子上被C2-5-亚烷基取代或同时在二个不同碳原子上被C1-4-亚烷基取代形成相应的螺环基团或桥连的二环基, 且C4-8-环烷基或C5-8-环烯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或硫原子或磺酰基或-N(R8c)替换,及/或 C4-8-环烷基的二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C(O)N(R8b)、-C(O)O-或-S(O2)N(R8b)替换,及/或 C6-8-环烷基的三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OC(O)N(R8b)、-N(R8b)C(O)N(R8b)或-N(R8b)S(O)2N(R8b)替换, 而C3-8-环烷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C1-3-烷基羰基氧基、C1-3-烷氧基羰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羰基氨基、C1-3-烷基-磺酰基氨基取代, 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该类C3-8-环烷基或C4-8-环烯基或上述的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但下列情形除外: 其中环状基团中选自氧及氮的二个杂原子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CH2彼此分开,及/或 其中直接连接至R4及R5基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一或二个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替换,及/或 其中与环状基团结合且特征为选自氧、氮、硫及卤素原子的杂原子与是为环状基团直接结合的取代基明确地被一任选取代的亚甲基与选自氧、氮及硫(但砜基除外)的另一杂原子分开,及/或 其中二个氧原子直接结合在一起,及/或 其中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直接键连于碳原子上,其通过双键键连于另一碳原子,及/或 其含有具有三个环成员的环状基团,其一或多个环成员相当于氧或硫原子或-N(R8c), R6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甲基或甲氧基,而甲基或甲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R7 彼此独立表示C1-3-烷基,而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羟基、C1-3-烷氧基,而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3-6-亚环烷基氨基、羧基、腈、C1-3-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3-烷基氨基羰基或二-(C1-3-烷基)-氨基羰基, 而,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杂芳基”指单环5-或6-员杂芳基,且 6-员杂芳基含一、二或三个氮原子,及 5-员杂芳基含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苯基、氨基-C2-3-烷基、C1-3-烷基氨基-C2-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2-3-烷基、C3-6-亚环烷基氨基亚胺基-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或氧或硫原子及另外的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或 任选被C1-3-烷基或苯基-C1-3-烷基及二或三个氮原子取代的亚胺基,及再者任选被氟、氯,或溴原子、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或C3-8-亚环烷基氨基取代的苯基环 可通过二个相邻碳原子与上述单环杂芳基稠合, 且结合是经由杂环基团或稠合苯基环的氮原子或碳原子进行, 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链烯基、炔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案包括通式I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氟原子或C1-3-烷基、羟基、羟基-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氧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氨基-C1-3-烷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或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而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引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 R8b 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R8c 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C1-3-烷基、C1-3-烷基羰基或C1-4-烷氧基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甲基或甲氧基,而甲基或甲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R2 表示氢或氟原子, R3 表示氢原子, R4 表示直链或支链C1-4-烷基, 而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如下的基团取代:羟基、C1-3-烷氧基,而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苄氧基、C1-3-烷基羰基氧基、C1-3-烷氧基羰基、氨基羰基、C1-3-烷基氨基羰基、二-(C1-3-烷基)-氨基羰基、C3-6-亚环烷基亚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C1-3-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3-烷基)-氨基磺酰基、C3-6-亚环烷基亚胺基磺酰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羰基氨基或C1-3-烷基磺酰基氨基, 苯基、杂芳基-C1-2-烷基或C-键连的杂芳基, 而杂芳基选自吡咯基、唑基、咪唑基、呋喃基、噻吩基、噻唑基、1,2,3-三唑基、1,2,4-三唑基、四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及吡嗪基,且在苯基或杂芳基基团中任选被选自卤素原子、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单-、二-或三氟甲氧基的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单-至二取代, R5 表示氢原子, 直链或支链C1-4-烷基, 而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且任选被C1-3-烷氧基取代,而C1-3-烷氧基的氢原子任选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或 R4及R5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7-环烷基或C4-7-环烯基,而C3-7-环烷基或C4-7-环烯基可在单个碳原子上被C2-5-亚烷基取代或同时在二个不同碳原子处经C1-4-亚烷基取代,形成相应的螺环基团或桥连的二环基, 而C4-7-环烷基或C4-7-环烯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或硫原子或磺酰基或-N(R8c)替换,及/或 C4-7-环烷基的二个直接相邻的亚甲基可一起被-C(O)N(R8b)或-C(O)O-基替换, 而C3-7-环烷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1至2个碳原子任选彼此独立地被C1-3-烷基、羟基、C1-3-烷氧基、二-(C1-3-烷基)-氨基取代, 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该类C3-7-环烷基或C4-7-环烯基或上述相应的螺环基团或相应的桥连二环基,但下列情形除外: 其中直接连接至R4及R5基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a]亚甲基被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替换,及/或 其中与环状基团结合且特征为选自氧及氮杂原子与环状基团直接结合的取代基明确地被一个任选取代的亚甲基与选自氧、氮及硫(但砜基除外)的另一杂原子分开,及/或 其中选自氧、氮及硫的杂原子直接键连于碳原子上,其通过双键键连于另一碳原子,及/或 其含有具有三个环成员的环状基团,其一或多个环成员相当于氧或硫原子或-N(R8c), R6 表示氯或溴原子 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而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本发明第十五实施方案包括通式1的那些化合物,其中 A表示如下通式的基团: 其中 m 为1或2的数, R8a 各自独立表示氢或氟原子或C1-3-烷基、羟基、羟基-C1-3-烷基、C1-3-烷氧基、C1-3-烷氧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氨基、二-(C1-3-烷基)-氨基、氨基-C1-3-烷基、C1-3-烷基氨基-C1-3-烷基、二-(C1-3-烷基)-氨基-C1-3-烷基,而前述提及的被取代5-至7-员基A中,任选与R8a一起引入作为取代基的杂原子F、O或N不被一个碳原子确定地与选自N、O、S的杂原子分开, R8b 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 X1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CN或磺酰基, R8c 表示氢原子、C1-3-烷基、C1-3-烷基羰基或C1-4-烷氧基羰基, X2 表示氧原子或-NR8b基团, X3 表示羰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CN或磺酰基, X4 表示氧原子或-NR8c基团, R1 表示氯或溴原子、甲基、三氟甲基或甲氧基, R2 表示氢或氟原子, R3 表示氢原子, R4 表示任选羟基、甲氧基、苄氧基、甲氧基羰基或吡啶-4-基取代的甲基,或 1-甲基-吡嗪-3-基、苯基、吡啶-3-基或吡嗪-2-基, R5 表示氢原子或甲基,或 R4及R5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6-环烷基或C5-6-环烯基,而C5-6-环烷基或C5-6-环烯基可同时在二个不同碳原子上被C1-2-亚烷基取代形成桥连的二环基, 且C4-6-环烷基或C5-6-环烯基或上述相应的桥连二环基的亚甲基之一可被氧原子或-N(R8c)替换, 条件为由R4及R5一起形成的该类C3-6-环烷基或C5-6-环烯基或上述的相应的桥连二环基,但下列情形除外: 其中直接连接至R4及R5基所结合的碳原子的环状基团的亚甲基被选自氧及氮的杂原子替换,及/或 其中选自氧及氮的杂原子直接键连于碳原子上,其通过双键键连于另一碳原子,及/或 其含有具有三个环成员的环状基团,其一或多个环成员相当于氧原子或-N(R8c), R6 表示氯或溴原子 除非另有说明,前述定义中提及的术语“卤素原子”指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而前述定义中所含且具有超过二个碳原子的烷基及烷氧基除非另有说明,可为直链或支链,且前述提及的二烷化基团例如二烷基氨基中的烷基可相同或不同, 且前述定义中所含的甲基或乙基的氢原子除非另有说明,可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替换,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 本发明第十六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9、10、11、12、13、14及15的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R4及R5不表示氢。 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9、10、11、12、13、14、15及16的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R4及R5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如第9、第10、第11、第12、第13、第14或第15实施方案中各例定义的环状基团。 本发明第十八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9、10、11、12、13、14、15、16及17的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R4及R5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如第9、第10、第11、第12、第13、第14或第15实施方案中各例定义的环状基团,但依据特定方法,该环状基团或相应的桥连基或螺环基团中,亚甲基可被氧原子或N(R8c)替换。 本发明第十九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9、10、11、12、13、14、15、16、17及18的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R4及R5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经相应的取代的不表示桥连二环基或螺环基团的环状基团,如第9、第10、第11、第12、第13、第14或第1 5实施方案中所述。 本发明第20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9、10、11、12、13、14、15、16、17及18的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R4及R5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经相应的取代的表示桥连二环基或螺环基团的环状基团,如第9、第10、第11、第12、第13、第14或第15实施方案中所述。 本发明第21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9、10、11、12、13、14、15、16、17、18及19的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R4及R5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表示下列环状基团: 本发明第22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9、10、11、12、13、14、15、16、17、18、19及20的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R4及R5与其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表示下式的桥连二环基团: 本发明第23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及22的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X1及X3彼此独立表示羰基或磺酰基。 本发明第24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及22的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X1及X3各自独立表示硫代羰基、C=NR8c、C=N-OR8c、C=N-NO2或C=N-CN。 本发明第25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及23的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A表示以下的基团: 本发明第26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及24的那些通式I化合物,其中基团A表示以下的基团: 本发明第27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及26的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R6表示溴原子。 本发明第28实施方案包括相当于实施方案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及26的通式I那些化合物,其中R6表示氯原子。 下列通式I的较佳化合物现将通过举例提出: (1)5-氯-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5-氯-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1S)-2-甲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5)5-氯-噻吩-2-羧酸-N-{(1S)-2-甲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5-氯-噻吩-2-羧酸-N-{1-[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5-氯-噻吩-2-羧酸-N-{(1R)-1-[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2-甲氧基-乙基}-酰胺, (8)5-溴-噻吩-2-羧酸-N-{(1R)-1-[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2-甲氧基-乙基}-酰胺, (9)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0)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2)5-氯-噻吩-2-羧酸-N-{(1R)-2-苄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3)噻吩-2-羧酸-N-{(1R)-2-苄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4)5-氯-噻吩-2-羧酸-N-{1-[3-氯-4-(4-甲基-唑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5)5-氯-噻吩-2-羧酸-N-{(1R)-2-羟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6)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N’-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7)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吡啶-3-基)-甲基}-酰胺, (18)5-氯-噻吩-2-羧酸-N-{1-苯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甲基}-酰胺, (19)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氰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0)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2-氧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2-氧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氯-4-(4-甲基-2-氧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3)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溴-4-(4-甲基-2-氧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4)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N’-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N’-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6)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7)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8)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9)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0)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三氟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三氟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2)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氧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3)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氧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4)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5)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6)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N’-甲基-N’-{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7)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N’-甲基-N’-{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8)5-氯-噻吩-2-羧酸-N-{2-甲氧基-1-[甲氧基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9)5-溴-噻吩-2-羧酸-N-{2-甲氧基-1-[甲氧基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0)5-溴-噻吩-2-羧酸-N-{2-甲氧基-1-[甲氧基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1)5-氯-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2)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3)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4)5-氯-噻吩-2-羧酸-N-{(1S)-2-甲氧基-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5)5-溴-噻吩-2-羧酸-N-{(1S)-2-甲氧基-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6)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丙基}-酰胺, (47)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丙基}-酰胺, (48)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49)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50)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51)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52)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己基}-酰胺, (53)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己基}-酰胺, (54)5-氯-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55)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56)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57)5-氯-噻吩-2-羧酸-N-{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吡喃-4-基}-酰胺, (58)5-溴-噻吩-2-羧酸-N-{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吡喃-4-基}-酰胺, (59)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60)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6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62)5-氯-噻吩-2-羧酸-N-{1-乙酰基-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63)5-氯-噻吩-2-羧酸-N-{1-甲氧基羰基-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64)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65)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66)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4-[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67)5-氯-噻吩-2-羧酸-N-{1-乙酰基-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68)5-溴-噻吩-2-羧酸-N-{1-乙酰基-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69)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4-二甲基-唑烷-2-酮-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0)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1,3]嗪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4-二甲基-2-氧代-咪唑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3)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四氢嘧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4)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3,6-二氢-2H-吡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5)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氧代-硫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6)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1,3]氧氮杂环庚-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7)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8)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9)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1,3]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80)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8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7-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8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7-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83)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2-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84)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1,1-二氧代-异噻唑烷-2-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85)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1,1-二氧代-[1,2,5]噻二唑烷-2-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86)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1,1-二氧代-[1,2]噻嗪烷-2-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87)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1,1-二氧代-[1,2,6]噻二嗪烷-2-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88)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1,1-二氧代-[1,2,5]噻二嗪烷-2-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89)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3-二氧代-[1,3,4]噻嗪烷-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90)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1,1-二氧代-[1,2]硫氮杂环庚-2-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9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硫代-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9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93)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2-硫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94)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硫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95)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5-甲基-2-硫代-吡咯烷-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96)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硫代-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97)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硫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98)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2-硫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99)5-溴-噻吩-2-羧酸-N-{5-二甲基氨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戊基}-酰胺, (100)5-溴-噻吩-2-羧酸-N-{5-乙酰基氨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戊基}-酰胺, (101)5-溴-噻吩-2-羧酸-N-{5-甲基磺酰基氨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戊基}-酰胺, (102)5-溴-噻吩-2-羧酸-N-{3-甲硫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丙基}-酰胺, (103)5-溴-噻吩-2-羧酸-N-{3-甲基磺酰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丙基}-酰胺, (104)5-溴-噻吩-2-羧酸-N-{3-(四唑-5-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丙基}-酰胺, (105)5-溴-噻吩-2-羧酸-N-{3-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丁基}-酰胺, (106)5-溴-噻吩-2-羧酸-N-{4-甲氧基-4-氧代-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丁基}-酰胺, (107)5-溴-噻吩-2-羧酸-N-{4-二甲基氨基-4-氧代-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丁基}-酰胺, (108)5-溴-噻吩-2-羧酸-N-{2-甲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丙基}-酰胺, (109)5-溴-噻吩-2-羧酸-N-{1-[3-氟-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10)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11)5-溴-噻吩-2-羧酸-N-{1-[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12)5-溴-噻吩-2-羧酸-N-{1-[3-三氟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13)5-溴-噻吩-2-羧酸-N-{1-[3-甲氧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14)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15)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16)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17)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甲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18)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羟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19)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甲氧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20)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21)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22)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硝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23)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24)5-溴-噻吩-2-羧酸-N-{1-[3-氟-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25)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26)5-溴-噻吩-2-羧酸-N-{1-[3-溴-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27)5-溴-噻吩-2-羧酸-N-{1-[3-三氟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28)5-溴-噻吩-2-羧酸-N-{1-[3-甲氧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29)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硫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30)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31)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甲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32)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羟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33)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甲氧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34)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35)5-溴-噻吩-2-羧酸-N-{1-[3-氟-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36)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37)5-溴-噻吩-2-羧酸-N-{1-[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38)5-溴-噻吩-2-羧酸-N-{1-[3-三氟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39)5-溴-噻吩-2-羧酸-N-{1-[3-甲氧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40)5-溴-噻吩-2-羧酸-N-{1-[3-硝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41)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42)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2-亚氨基-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43)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44)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甲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45)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羟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46)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甲氧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47)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48)5-溴-噻吩-2-羧酸-N-{1-[3-氯-4-(2-氰基亚氨基-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49)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硝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50)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51)5-溴-噻吩-2-羧酸-N-{1-[3-氟-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52)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53)5-溴-噻吩-2-羧酸-N-{1-[3-溴-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54)5-溴-噻吩-2-羧酸-N-{1-[3-三氟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55)5-溴-噻吩-2-羧酸-N-{1-[3-甲氧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56)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硫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57)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58)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甲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59)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羟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60)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甲氧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61)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62)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63)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64)5-溴-噻吩-2-羧酸-N-{3-[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65)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羟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66)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甲氧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67)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68)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69)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70)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甲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71)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17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173)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174)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175)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二氧代-硫杂环丁-3-基}-酰胺, (176)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二氧代-硫杂环丁-3-基}-酰胺, (177)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甲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178)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氮杂环丁-3-基}-酰胺, (179)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氮杂环丁-3-基}-酰胺, (180)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氮杂环丁-3-基}-酰胺, (181)5-溴-噻吩-2-羧酸-N-{3-[3-氟-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8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83)5-溴-噻吩-2-羧酸-N-{3-[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84)5-溴-噻吩-2-羧酸-N-{3-[3-三氟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85)5-溴-噻吩-2-羧酸-N-{3-[3-甲氧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86)5-溴-噻吩-2-羧酸-N-{3-[3-硝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87)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88)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89)5-溴-噻吩-2-羧酸-N-{3-[3-氯-4-(2-亚氨基-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90)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甲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91)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羟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92)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甲氧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93)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2-氰基亚氨基-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94)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95)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硝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96)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97)5-溴-噻吩-2-羧酸-N-{3-[3-氟-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98)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99)5-溴-噻吩-2-羧酸-N-{3-[3-溴-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0)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4-甲基-2-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1)5-溴-噻吩-2-羧酸-N-{3-[3-氯-4-(1-甲基-5-氧代-[1,4]-二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2)5-溴-噻吩-2-羧酸-N-{3-[3-三氟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3)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硫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4)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5)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甲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6)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羟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7)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甲氧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8)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9)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噻吩-3-基}-酰胺, (210)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噻吩-3-基}-酰胺, (211)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酰胺, (21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酰胺, (213)5-溴-噻吩-2-羧酸-N-{3-[3-氟-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214) 5-溴-噻吩-2-羧酸-N-{3-[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215)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216)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甲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217)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218)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219)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220)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甲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221)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甲氧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22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223)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吡嗪-2-基)-甲基}-酰胺, (224)5-氯-噻吩-2-羧酸-N-{(1R)-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苯基-甲基}-酰胺, (225)5-氯-噻吩-2-羧酸-N-{(1S)-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苯基-甲基}-酰胺, (226)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R)-4-甲基-2-氧代-唑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27)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R)-4-甲基-2-氧代-唑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28)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四氢-嘧啶-2-酮-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29)5-氯-噻吩-2-羧酸-N-{1-(1-甲基-吡唑-3-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甲基}-酰胺, (230)5-氯-噻吩-2-羧酸-N-{(1R)-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2-[吡啶-4-基]-乙基}-酰胺, (231)5-溴-噻吩-2-羧酸-N-{2-(甲氧基-羰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32)5-溴-噻吩-2-羧酸-N-{(1R)-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2-[吡啶-4-基]-乙基}-酰胺, (233)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234)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235)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36)5-氯-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37)5-氯-噻吩-2-羧酸-N-{3-[3-溴-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38)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39)5-氯-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40)5-氯-噻吩-2-羧酸-N-{3-[3-溴-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41)5-溴-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二环[2.2.1 ]庚-2-基}-酰胺, (242)5-溴-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243)5-溴-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5-烯-2-基}-酰胺, (244)5-氯-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245)5-溴-噻吩-2-羧酸-N-{2-[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246)5-氯-噻吩-2-羧酸-N-{2-[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247)5-氯-噻吩-2-羧酸-N-{2-[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248)5-溴-噻吩-2-羧酸-N-{5-[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螺[2.4]庚-5-基}-酰胺, (249)5-氯-噻吩-2-羧酸-N-{5-[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螺[2.4]庚-5-基}-酰胺, (250)5-氯-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二环[3.1.0]己-3-基}-酰胺, (251)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3-烯-1-基}-酰胺, (252)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2-氧代-四氢嘧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253)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2-氧代-[1,3]氧氮杂环庚-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254)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2-氧代-[1,3]嗪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255)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氯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6)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7)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58)5-氯-噻吩-2-羧酸-N-{3-[3-氯-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59)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60)5-氯-噻吩-2-羧酸-N-{3-[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61)5-溴-噻吩-2-羧酸-N-{(1S)-2-甲氧基-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62)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己基}-酰胺, (263)5-氯-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二环[2.2.1]庚-2-基}-酰胺,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混合物及其盐,而化合物 (1)5-氯-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5-氯-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1S)-2-甲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5)5-氯-噻吩-2-羧酸-N-{(1S)-2-甲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5-氯-噻吩-2-羧酸-N-{1-[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5-氯-噻吩-2-羧酸-N-{(1R)-1-[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2-甲氧基-乙基}-酰胺, (8)5-溴-噻吩-2-羧酸-N-{(1R)-1-[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2-甲氧基-乙基}-酰胺, (9)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0)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2)5-氯-噻吩-2-羧酸-N-{(1R)-2-苄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3)噻吩-2-羧酸-N-{(1R)-2-苄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4)5-氯-噻吩-2-羧酸-N-{1-[3-氯-4-(4-甲基-唑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5)5-氯-噻吩-2-羧酸-N-{(1R)-2-羟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6)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N’-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7)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吡啶-3-基-甲基}-酰胺, (18)5-氯-噻吩-2-羧酸-N-{1-苯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9)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氯-4-(4-甲基-2-氧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0)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溴-4-(4-甲基-2-氧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1)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3)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4)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三氟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6)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三氟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7)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氧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8)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氧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9)5-氯-噻吩-2-羧酸-N-{2-甲氧基-1-[甲氧基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0)5-溴-噻吩-2-羧酸-N-{2-甲氧基-1-[甲氧基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1)5-溴-噻吩-2-羧酸-N-{2-甲氧基-1-[甲氧基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2)5-氯-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3)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4)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5)5-氯-噻吩-2-羧酸-N-{(1S)-2-甲氧基-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6)5-溴-噻吩-2-羧酸-N-{(1S)-2-甲氧基-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7)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丙基}-酰胺, (38)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丙基}-酰胺, (39)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40)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41)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42)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43)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己基}-酰胺, (44)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己基}-酰胺, (45)5-氯-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46)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47)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48)5-氯-噻吩-2-羧酸-N-{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吡喃-4-基}-酰胺, (49)5-溴-噻吩-2-羧酸-N-{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吡喃-4-基}-酰胺, (50)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5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5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53)5-氯-噻吩-2-羧酸-N-{1-乙酰基-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54)5-氯-噻吩-2-羧酸-N-{1-甲氧基羰基-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55)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56)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4-[3-甲基-4-(3-氧代-吗啉]-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57)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4-[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58)5-氯-噻吩-2-羧酸-N-{1-乙酰基-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59)5-溴-噻吩-2-羧酸-N-{1-乙酰基-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60)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4-二甲基-唑烷-2-酮-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1,3]嗪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3)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4-二甲基-2-氧代-咪唑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4)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四氢嘧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5)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1,3]氧氮杂环庚-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6)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7)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8)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1,3]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9)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0)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7-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7-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2-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3)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1,1-二氧代-异噻唑烷-2-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4)5-溴-噻吩-2-羧酸-N-{5-二甲基氨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戊基}-酰胺, (75)5-溴-噻吩-2-羧酸-N-{5-乙酰基氨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戊基}-酰胺, (76)5-溴-噻吩-2-羧酸-N-{5-甲基磺酰基氨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戊基}-酰胺, (77)5-溴-噻吩-2-羧酸-N-{3-甲硫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丙基}-酰胺, (78)5-溴-噻吩-2-羧酸-N-{3-甲基磺酰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丙基}-酰胺, (79)5-溴-噻吩-2-羧酸-N-{3-(四唑-5-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丙基}-酰胺, (80)5-溴-噻吩-2-羧酸-N-{3-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丁基}-酰胺, (81)5-溴-噻吩-2-羧酸-N-{4-甲氧基-4-氧代-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丁基}-酰胺, (82)5-溴-噻吩-2-羧酸-N-{4-二甲基氨基-4-氧代-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丁基}-酰胺, (83)5-溴-噻吩-2-羧酸-N-{2-甲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丙基}-酰胺, (84)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85)5-溴-噻吩-2-羧酸-N-{1-[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86)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87)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羟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88)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89)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90)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91)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92)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甲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93)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甲氧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94)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95)5-溴-噻吩-2-羧酸-N-{1-[3-氟-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96)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97)5-溴-噻吩-2-羧酸-N-{1-[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98)5-溴-噻吩-2-羧酸-N-{1-[3-三氟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99)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00)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2-亚氨基-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01)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02)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甲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03)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羟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04)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甲氧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05)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06)5-溴-噻吩-2-羧酸-N-{1-[3-氯-4-(2-氰基亚氨基-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07)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08)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09)5-溴-噻吩-2-羧酸-N-{1-[3-溴-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10)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硫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11)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12)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羟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13)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甲氧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14)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15)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16)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17)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羟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18)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甲氧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19)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20)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21)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2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甲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123)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124)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125)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126)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127)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二氧代-硫杂环丁-3-基}-酰胺, (128)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二氧代-硫杂环丁-3-基}-酰胺, (129)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甲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130)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氮杂环丁-3-基}-酰胺, (131)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氮杂环丁-3-基}-酰胺, (13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氮杂环丁-3-基}-酰胺, (133)5-溴-噻吩-2-羧酸-N-{3-[3-氟-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34)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35)5-溴-噻吩-2-羧酸-N-{3-[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36)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37)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38)5-溴-噻吩-2-羧酸-N-{3-[3-氯-4-(2-亚氨基-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39)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甲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40)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羟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41)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2-氰基亚氨基-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4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43)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44)5-溴-噻吩-2-羧酸-N-{3-[3-氟-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45)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46)5-溴-噻吩-2-羧酸-N-{3-[3-溴-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47)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4-甲基-2-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48)5-溴-噻吩-2-羧酸-N-{3-[3-氯-4-(1-甲基-5-氧代-[1,4]-二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49)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硫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50)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51)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甲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52)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甲氧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53)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54)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噻吩-3-基}-酰胺, (155)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噻吩-3-基}-酰胺, (156)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酰胺, (157)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酰胺, (158)5-溴-噻吩-2-羧酸-N-{3-[3-氟-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159)5-溴-噻吩-2-羧酸-N-{3-[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160)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161)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16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163)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甲氧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164)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165)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吡嗪-2-基)-甲基}-酰胺, (166)5-氯-噻吩-2-羧酸-N-{(1R)-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苯基-甲基}-酰胺, (167)5-氯-噻吩-2-羧酸-N-{(1S)-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苯基-甲基}-酰胺, (168)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R)-4-甲基-2-氧代-唑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69)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R)-4-甲基-2-氧代-唑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70)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四氢-嘧啶-2-酮-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71)5-氯-噻吩-2-羧酸-N-{1-(1-甲基-吡唑-3-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甲基}-酰胺, (172)5-氯-噻吩-2-羧酸-N-{(1R)-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2-[吡啶-4-基]-乙基}-酰胺, (173)5-溴-噻吩-2-羧酸-N-{2-(甲氧基-羰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74)5-溴-噻吩-2-羧酸-N-{(1R)-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2-[吡啶-4-基]-乙基}-酰胺, (175)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76)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77)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78)5-氯-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79)5-氯-噻吩-2-羧酸-N-{3-[3-溴-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80)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81)5-氯-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82)5-氯-噻吩-2-羧酸-N-{3-[3-溴-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83)5-溴-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二环[2.2.1]庚-2-基}-酰胺, (184)5-溴-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185)5-溴-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5-烯-2-基}-酰胺, (186)5-氯-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187)5-溴-噻吩-2-羧酸-N-{2-[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188)5-氯-噻吩-2-羧酸-N-{2-[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189)5-氯-噻吩-2-羧酸-N-{2-[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190)5-溴-噻吩-2-羧酸-N-{5-[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螺[2.4]庚-5-基}-酰胺, (191)5-氯-噻吩-2-羧酸-N-{5-[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螺[2.4]庚-5-基}-酰胺, (192)5-氯-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二环[3.1.0]己-3-基}-酰胺, (193)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3-烯-1-基}-酰胺, (194)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2-氧代-四氢嘧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95)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2-氧代-[1,3]氧氮杂环庚-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96)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2-氧代-[1,3]嗪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97)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98)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99)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0)5-氯-噻吩-2-羧酸-N-{3-[3-氯-4-(3-氰基亚氨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1)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2)5-氯-噻吩-2-羧酸-N-{3-[3-氯-4-(5-氰基亚氨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03)5-溴-噻吩-2-羧酸-N-{(1S)-2-甲氧基-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04)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己基}-酰胺, (205)5-氯-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二环[2.2.1]庚-2-基}-酰胺, 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其混合物及其盐是特别优选的。 实施方式 依据本发明,通式I的化合物是经本身已知的方法,例如经由以下的方法制备: (a)为了制备如下通式的化合物: 其中A及R1至R3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 (1)制备通式(II)的化合物,其中R3表示氢原子,且A、R1及R2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 (i)使通式(III)化合物的硝基还原: 其中A、R1及R2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 硝基的还原一般是例如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如水、氯化铵水溶液、盐酸、硫酸、磷酸、甲酸、乙酸、乙酸酐中,与碱性金属如铁、锌、锡或硫化合物如硫化铵、硫化钠或连二亚硫酸钠进行,或例如在0.5至100巴,但较好在1至50巴的压力下以氢气,或者以联胺作为还原剂,且通常是在催化剂如阮尼镍、钯/碳、氧化铂、铂/矿物性纤维或铑,或以复合氢化物如氢化锂铝、硼氢化钠、氰基硼氢化钠、氢化二异丁基铝,一般是在溶剂如水、甲醇、乙醇、异丙醇、戊烷、己烷、环己烷、庚烷、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乙二醇、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二烷、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或N-乙基-二异丙基胺、N-C1-5-烷基吗啉、N-C1-5-烷基哌啶、N-C1-5-烷基吡咯烷、三乙胺、吡啶中,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0至150℃间的温度下催化性氢化而进行。 通式(III)的化合物可如下列方法制备: a)使通式(IV)的化合物选择性氧化: 其中A’表示任选含有其他杂原子的被取代亚环烷基亚胺基,且R1及 R2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 与氮相邻的亚甲基的氧化是以例如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铬酸钾、重铬酸钾、氧化铬(VI)、氯化汞(II)、氧化硒(IV)、氧化铅(IV)、氧化铅(II,IV)、过氧单硫酸钾、过氧化氢、次氯酸钠,任选在适宜催化剂如氯化镍(II)、氯化钴(II)、氯化钌(III)、氧化锇(VIII)、氧化钒(IV)存在下,及/或在冠醚如18-冠醚-6存在下,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如水、甲酸、乙酸、乙酸乙酯、苯、吡啶、二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中,任选在2-相条件下,在适宜相转换催化剂如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或甲基-三辛基-氯化铵存在下,任选在酸如乙酸、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硫酸氢钠、磷酸二氢钠及/或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吡啶、磷酸钾、磷酸氢二钾或乙酸钠存在下,在-30至250℃,但较好在0至150℃间的温度下进行。例如该反应可如J.H.Markgraf,C.A.Stickney,J.heterocycl.Chem.2000,37(1),109中所述方法进行。 通式(IV)的化合物可如下列方法进行: a)i)以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 A’-H (V), 其中A’表示任选含有其他杂原子的亚环烷基亚胺基,对如下通式的芳族基进行亲核性取代: 其中R1及R2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 亲核性取代一般是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如乙醇、异丙醇、苯、氯苯、甲苯、二甲苯、乙二醇、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十氢萘、二甲基亚砜、环丁砜、二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或N-乙基二异丙基胺、N-C1-5-烷基吗啉、N-C1-5-烷基哌啶、N-C1-5-烷基吡咯烷、三乙胺、吡啶中,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0至150℃间的温度下,任选宜在碱如碳酸钾、碳酸钠、叔丁醇钾、乙醇钠、六甲基二甲硅烷基氨基钾、氢化钠或二异丙基胺基锂存在下进行。 a)i)使如下通式的化合物: A’-H (V) 其中A’表示任选含有其他杂原子的亚环烷基亚胺基,对下列通式表示的芳族基进行过渡金属-催化偶合反应: 其中R1及R2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且Z1表示氯、溴或碘原子或三氟甲烷磺酸根。 该反应较好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二烷、乙醚、叔丁基甲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环丁砜、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十氢萘、二甲基亚砜、二氯甲烷、氯仿或四氯甲烷中,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0至150℃间的温度下,通常宜在过渡金属催化剂如活性碳上的镍、钯/碳、四-(三苯基膦)-钯(0)、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乙酸钯(II)、氯化钯(II)、双-(三苯基膦)-钯(II)-氯化物、双-(三环己基膦)-钯(II)-氯化物、双-(三乙基膦)-钯(II)-氯化物、双-(三-邻-甲苯基膦)-钯(II)-氯化物存在下,任选在配位体如三苯基膦、三-邻-甲苯基膦、三-叔丁基膦、1,3-双-(二苯基膦)-丙烷、2,2’-双-(二苯基膦)-1,1’-联苯、1,1,-双-(二苯基膦)-二环戊烷、Xantphos存在下,且宜在碱如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叔丁基二甲基-硅烷酸钠、六甲基二甲硅烷基氨基钾、二异丙基胺基锂、碳酸钾、碳酸铷、碳酸铯、磷酸钾、氢化钠存在下,任选在错合剂如18-冠状-6-醚存在下以及宜使用惰性气体(例如氮或氩气),且任选在加压下进行。 b)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R1及R2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用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进行酰化/磺酰化及烷化: 其中E表示任选取代在氮原子处的如权利要求1中提及的羰基、氧基羰基、磺酰基或胺磺酰基,G表示氯、溴或碘原子或酸酐、C1-5-烷氧基或苯并三唑基氧基,或E与G一起表示异氰酸酯基或氰基且Z4表示离核离去基,例如氯、溴或碘原子、甲苯磺酸根、三氟甲烷磺酸根或甲烷磺酸根,且n为2至5间的数,同时单独的亚甲基可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另外经杂原子取代或替换,且接着经由酰替苯胺氮的烷化使分子内环化,同时使离核离去基Z4断裂。 酰化/磺酰基化宜在溶剂或溶剂混合物如苯、氯苯、甲苯、二甲苯、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十氢萘、二甲基亚砜、环丁砜、二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N-乙基-二异丙基胺、N-C1-5-烷基吗啉、N-C1-5-烷基哌啶、N-C1-5-烷基吡咯烷、三乙胺、吡啶中,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0至150℃的温度下,且宜在碱如吡啶、三乙胺、对-二甲氨基吡啶、碳酸钾、碳酸钠、叔丁醇钾、甲醇钠、乙醇钠或碱性离子交换剂存在下进行。 随后的分子内烷化一般是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如苯、氯苯、甲苯、二甲苯、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环丁砜、二氯甲烷、四氯甲烷、N-乙基-二异丙基胺、N-C1-5-烷基吗啉、N-C1-5-烷基哌啶、N-C1-5-烷基吡咯烷、三乙胺、吡啶中,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0至150℃的温度下,且宜在碱如吡啶、三乙胺、碳酸钾、碳酸钠、叔丁醇钾、甲醇钠、乙醇钠、氢化钠、六甲基二甲硅烷基氨基钾或二异丙基胺基锂存在下进行。 c)以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Y1表示任选被相关保护基保护的羟基、氨基或硫醇官能基,且n为0至4的数,对下列通式表示的芳族基进行亲核性取代: 其中R1及R2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接着通过与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反应而环化: 其中Z2及Z3为离核离去基,如氯、溴或碘原子或三氟甲烷磺酸根、甲烷磺酸根或甲苯磺酸根,E表示羰基或磺酰基且n为0至4的数,且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单独亚甲基可被任选被取代的杂原子或其他基取代或替换。 最初的亲核性芳族取代是如(a)1)i)a)i)所述方法进行。任选被文献中已知的方法或如以下一般的所述方法使亲核基Y1去保护。 因此获得的化合物与通式(X)化合物的反应宜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如苯、氯苯、甲苯、二甲苯、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十氢萘、二甲基亚砜、环丁砜、二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N-乙基-二异丙基胺、N-C1-5-烷基吗啉、N-C1-5-烷基哌啶、N-C1-5-烷基吡咯烷、三乙胺、吡啶中,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0至150℃的温度下,且一般在碱如吡啶、三乙胺、对-二甲氨基吡啶、碳酸钾、碳酸钠、叔丁醇钾、甲醇钠、乙醇钠或碱性离子交换剂存在下进行。 d)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R1及R2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与以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的烷化及随后酰化/磺酰化: 其中E表示任选取代在氮原子处的如权利要求1中提及的羰基、氧基羰基、磺酰基或胺磺酰基,G表示氯、溴或碘原子或酸酐、C1-5-烷氧基或苯并三唑基氧基,或E与G一起表示异氰酸根,且Z4表示离核离去基,例如氯、溴或碘原子、甲苯磺酸根、三氟甲烷磺酸根或甲烷磺酸根,且n为2至5间的数,同时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单独亚甲基可另外经杂原子取代或替换,且随后经由酰替苯胺氮的烷化使分子内环化,同时使离核离去基Z4断裂。 e)随后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R1及R2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用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烷化: 其中Z5表示离核离去基例如溴或氯原子或甲苯磺酸根、三氟甲烷磺酸根或甲烷磺酸根,Y1表示如上述般任选被取代、以适宜保护基任选被保护的亲核性基如羟基或氨基,且m表示2至5的数,且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独亚甲基可另外经杂原子取代或替换, 接着以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酰化/磺酰化: 其中E表示任选取代在氮原子处的如权利要求1中提及的羰基、氧基羰基、磺酰基或胺磺酰基,G表示氯、溴或碘原子或酸酐、C1-5-烷氧基或苯并三唑基氧基,或E与G一起表示异氰酸根或氰基且Z4表示离核基,例如溴或氯原子或甲苯磺酸根、三氟甲烷磺酸根或甲烷磺酸根,且n为2至5间的数,而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单独亚甲基可另外经杂原子取代或替换, 且随后经由任选未预先保护的亲核基Y1烷化,使离核离去基Z4断裂进行分子内环化。 烷化宜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如苯、氯苯、甲苯、二甲苯、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环丁砜、二氯甲烷、四氯甲烷、N-乙基-二异丙基胺、N-C1-5-烷基吗啉、N-C1-5-烷基哌啶、N-C1-5-烷基吡咯烷、三乙胺、吡啶中,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0至150℃的温度下,且一般在碱如吡啶、三乙胺、碳酸钾、碳酸钠、叔丁醇钾、甲醇钠、乙醇钠、氢化钠、六甲基二甲硅烷基氨基钾或二异丙基胺基锂存在下进行。 随后的分子内酰化/磺酰基化宜在溶剂或溶剂混合物如苯、氯苯、甲苯、二甲苯、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十氢萘、二甲基亚砜、环丁砜、二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N-乙基-二异丙基胺、N-C1-5-烷基吗啉、N-C1-5-烷基哌啶、N-C1-5-烷基吡咯烷、三乙胺、吡啶中,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0至150℃的温度下,且宜在碱如吡啶、三乙胺、对-二甲氨基吡啶、碳酸钾、碳酸钠、叔丁醇钾、甲醇钠、乙醇钠或碱性离子交换剂存在下进行。 所需的烷化及酰化/磺酰化二者均可如(a)1)i)b)或(a)1)i)d)所述的条件般进行。 f)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R1及R2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且可被由文献已知的方法,例如在甲苯中与光气反应,从通式(VIII)的化合物制备,与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进行胺基甲酰基化/脲形成: 其中Z6为离核离去基,例如氯、溴或碘原子、甲苯磺酸根、三氟甲烷磺酸根或甲烷磺酸根且E为羟基、氨基或C1-3-烷胺基官能基,且n为2至4的数,而单独亚甲基可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方法经另外取代,且随后经由酰替苯胺氮的烷化使分子内环化,且使离核离去基Z6断裂。该胺基甲酰基化宜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如苯、氯苯、甲苯、二甲苯、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十氢萘、二甲基亚砜、环丁砜、二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N-乙基-二异丙基胺、N-C1-5-烷基吗啉、N-C1-5-烷基哌啶、N-C1-5-烷基吡咯烷、三乙胺、吡啶中,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0至150℃的温度下进行。 随后的分子内烷化是例如类似(a)1)i)b)中所述的条件般进行。 ii)下列通式化合物: A-H (XV) 其中A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对下列通式表示的芳族基进行过渡金属催化偶合反应: 其中R1及R2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且Z1表示氯、溴或碘原子或三氟甲烷磺酸根。 该反应较好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二烷、乙醚、叔丁基甲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环丁砜、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十氢萘、二甲基亚砜、二氯甲烷、氯仿或四氯甲烷中,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0至200℃的温度下,且宜在过渡金属催化剂如四-(三苯基膦)-钯(0)、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乙酸钯(II)、氯化钯(II)、双-(三苯基膦)-钯(II)-氯化物、双-(三环己基膦)-钯(II)-氯化物、双-(三乙基膦)-钯(II)-氯化物、双-(三-邻-甲苯基膦)-钯(II)-氯化物存在下,且任选在配位体如三苯基膦、三-邻-甲苯基膦、三-叔丁基膦、1,3-双-(二苯基膦)-丙烷、2,2-双-(二苯基膦)-1,1’-联苯、1,1’-双-(二苯基膦)-芴、Xantphos存在下,或例如在过渡金属催化剂如碘化铜(I)、溴化铜(I)或乙酸铜(I)存在下,且宜在碱如四甲基胍、四甲基乙二胺或N,N’-二甲基乙二胺存在下,且宜在碱如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叔丁基二甲基-硅烷酸钠、六甲基二甲硅烷基氨基钾、二异丙基胺基锂、碳酸钾、碳酸铷、碳酸铯、磷酸钾、氢化钠存在下,任选在错合剂如18-冠状-6-醚存在下以及宜使用惰性气体(例如氮或氩气),且任选在加压下进行。 iii)下列通式化合物的环化复分解: 其中R1及R2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Z7表示任选取代的胺基或硝基,E表示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任选被取代的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或羰基或磺酰基,而l及o彼此独立表示相同或不同的1至3间的数,其可被由烷化及酰化/磺酰基化/胺基甲酰基化/胺磺酰基化的顺序,配合相关的试剂,依据(a)1)i)c)的上述方法,或例如文献已知的其他方法制备,接着任选若Z表示硝基则依据(a)1)i)所述的方法还原,及/或类似(a)1)i)所述的方法使所形成的双键氢化制备。 通过复分解反应的环化宜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如苯、氯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丙醇、乙醚、叔丁基甲基醚、四氢呋喃、二烷、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十氢萘、二甲基亚砜、环丁砜、二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吡啶中,在催化剂如亚苄基-双-(三环己基膦)-二氯-铷(第一代Grubbs催化剂)或亚苄基-[1,3-双(2,4,6-三甲基苯基)-2-咪唑烷亚基]-二氯-(三环己基膦)-铷(第二代Grubbs催化剂)存在下,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0至150℃的温度下,且宜在惰性氧化例如氩气下进行。 2)制备通式(II)的化合物,其中R3表示C1-3-烷基且A及R1至R3如权利要求1定义: 通式(II)化合物的环原性胺化,其中R3表示氢原子且A及R1至R3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 与相应的R3-醛(若R3为甲基则为甲醛或仲甲醛,若R3为乙基则为乙醛或仲乙醛,若R3为丙基则为丙醛)的反应宜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中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四氢呋喃、二烷、乙醚、叔丁基甲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环丁砜、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十氢萘、二甲基亚砜、二氯甲烷、氯仿或四氯甲烷,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10至150℃的温度下,且任选在碱如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叔丁基二甲基-硅烷酸钠、六甲基二甲硅烷基氨基钾、二异丙基胺基锂、碳酸钾、碳酸铷、碳酸铯、磷酸钾、氢化钠存在下,任选在错合剂如18-冠状-6-醚存在下进行,接着在例如0.5至100巴,但较好在1至50巴的氢气压力下,且宜在催化剂如阮尼镍、钯/碳、氧化铂、铂/矿物性纤维或铑,或以错合氢化物如氢化锂铝、硼氢化钠、氰基硼氢化钠、氢化二异丁基铝,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0至150℃间的温度下氢化而使所形成的酰亚胺还原。 3)制备通式(II)的化合物,其中R1至R3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且依据A的定义在环中含有硫代羰基或任选的相应的被取代亚胺基; i)相应的通式(XV)的类似羰基化合物的亚硫酰化,任选随后进行硫的烷化且与相应的被取代胺(例如甲基胺、羟基胺、乙酰氧基胺、甲氧基胺、氰基酰胺或相应的类似化合物)反应,接着依据(a)1)ii)的叙述使所得化合物与通式(XVI)的化合物偶合。 亚硫酰化宜在例如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中如戊烷、己烷、环己烷、庚烷、苯、甲苯、二甲苯、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烷、甲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1,2-二氯乙烷、N-甲基吡咯烷酮或N-乙基二异丙基胺、N-C1-5-烷基吗啉、N-C1-5-烷基哌啶、N-C1-5-烷基吡咯烷、三乙胺、吡啶中,用试剂例如五硫化磷、2,2-双-(4-甲氧基-苯基)-1,3,2,4-二硫杂二磷杂己烷(dithiadiphosphetan)-2,4-二硫化物(劳森氏(Lawesson’s)试剂)或试剂的混合物例如磷酰氯,接着以1,1,1,3,3,3-六甲基二硅杂硫杂环己烷(hexamethyldisilathiane)、三氟磺酸酐,接着以硫化氢或硫化氢、氯三甲基硅烷及二异丙基胺基锂的混合物,任选在碱如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吡啶、三乙胺,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10至150℃的温度下进行。相应的硫代羰基化合物的任何随后的烷化宜在例如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如戊烷、己烷、环己烷、庚烷、苯、甲苯、二甲苯、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烷、甲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苯、吡啶、水、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丙酮、丁酮、乙腈或硝基甲烷中,任选在2-相条件下添加相转换催化剂如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或Aliquat 336,用试剂如甲基碘、乙基溴、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或四氟硼酸三甲基氧盐,且宜任选在碱如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吡啶、三乙胺、N-乙基-二异丙基胺、N-C1-5-烷基吗啉、N-C1-5-烷基哌啶、N-C1-5-烷基吡咯烷,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10至150℃的温度下进行。为制备相应的亚胺,与胺基化合物的反应接着烷化的反应宜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如戊烷、己烷、环己烷、庚烷、苯、甲苯、二甲苯、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苯、吡啶、水、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丙酮、丁酮、乙腈或硝基甲烷中,视亚胺的取代以相应的试剂如氨、酰胺钠、羟基胺、甲氧基胺、乙氧基胺、丙氧基胺、乙酰氧基胺或氰酰胺,任选在碱如氢化钠、氢化钾、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吡啶、三乙胺存在下,且任选在加压下,例如在-30至250℃,但较好在-20至120℃的温度下进行。 ii)通式(III)的相应的类似羰基化合物的亚硫酰化,其可被由(a)1)i)a),b),c),d)及e)中所述的方法,任选随后使硫烷化且与相应的被取代胺(例如甲基胺、羟基胺、乙酰氧基胺、甲氧基胺、氰酰胺或相关的类似化合物)反应,随后依据(a)1)i)所述的方法使硝基还原,且任选随后依据(a)2)所述的方法还原性胺化而制备。 亚硫酰化及任选的随后烷化及亚胺形成的反应可如(a)3)i)所述的方法进行。 iii)通式(II)的相应的类似羰基化合物的亚硫酰化,其可依据(a)1)i),ii),iii)及a)2)所述的方法,任选接着使硫烷化且与相应的被取代胺(例如甲基胺、羟基胺、乙酰氧基胺、甲氧基胺、氰酰胺或相应的类似化合物)反应,而其中任何随后的存在的苯胺基烷化宜经适宜保护基予以保护而在反应后断裂,获得亚胺。 亚硫酰化及任选的后续烷化及亚胺形成的反应可如(a)3)i)所述的方法进行。 4)制备通式(II)的化合物,其中R1至R3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且于环中含有亚胺基,其是任选相应的地如A的定义被取代: i)通式(XV)的类似羰基化合物的烷化,随后与相应的被取代胺(例如甲基胺、羟基胺、乙酰氧基胺、甲氧基胺、氰酰胺或相应的类似化合物)反应,且随后使所得化合物与通式(XVI)的化合物依据(a)1)ii)所述方法偶合。 烷化及后续与胺基化合物反应以制备相应的亚胺二者均可如(a)3)i)所述方法进行。 ii)通式(III)的类似羰基化合物的烷化,可依据(a)1)i)a),b),c),d)及e)所述的方法制备,接着与相应的被取代胺(例如甲基胺、羟基胺、乙酰氧基胺、甲氧基胺、氰酰胺或相应的类似化合物)反应,接着依据(a)1)i)所述的方法使硝基还原,再任选被(a)2)所述的方法还原性胺化。 烷化及后续与胺基化合物反应以制备相应的亚胺二者均可如(a)3)i)所述方法进行。 (b)为制备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A及R1至R6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 1)使下列通式表示的化合物酰化: 其中Z9表示羰基官能基的保护基,其随后通过文献已知的方法断裂,且A及R1至R5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而(XIX)可被(b)2)所述的方法, 用下列通式表示的羧酸或反应性羧酸衍生物制备: 其中R6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且Q表示羟基或C1-4-烷氧基、卤素原子或酰氧基。 酰化宜以相应的卤化物或酸酐,在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乙醚、甲氢呋喃、二烷、苯、甲苯、乙腈、二甲基甲酰胺、氢氧化钠溶液或环丁砜中,任选在无机或有机碱存在下,在-20至200℃的温度,但较好在-10至160℃的温度下进行。 然而酰化亦可以游离酸,任选在酸活化剂或干燥剂存在下,例如在氯甲酸异丁酯、亚硫酰氯、三甲基氯硅烷、氯化氢、硫酸、甲烷磺酸、对-甲苯磺酸、三氯化磷、五氧化磷、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或1-羟基-苯并三唑、N,N’-羰基二咪唑、O-(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盐/N-甲基吗啉、O-(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盐/N-乙基二异丙基胺、O-五氟苯基-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三乙胺、N,N’-亚硫酰基二咪唑或三苯基膦/四氯化碳存在下,在-20至200℃的温度,但较好在-10至160℃的温度下进行。 接着,对后续反应而言,保护基Z9可通过文献已知的方法断裂。 通式(XVIII)化合物可通过文献已知的方法制备,其中R4及R5不表示氢,例如依据C.Cativiela,M.D.Diaz-de-Villegas,Tetrahedron Asymm.,1998,9,3517-3599或C.Cativiela,M.D.Diaz-de-Villegas,Tetrahedron Asymm.,2000,11,645-732所述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获得。 2)下列通式(II)化合物: 其中A及R1至R3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 以下列通式表示的羧酸或羧酸衍生物酰化: 其中R4至R6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Q表示羟基或C1-4-烷氧基、卤素原子或酰氧基且Z6表示保护基其随后可通过文献已知的方法断裂,而(XII)可被(b)1)所述的方法制备。 酰化可类似(b)1)所述的方法进行。 然而,酰化亦宜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中,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苯、氯苯、甲苯、二甲苯、六甲基二硅氧烷、乙腈、N-乙基二异丙基胺、N-C1-5-烷基吗啉、N-C1-5-烷基哌啶、N-C1-5-烷基吡咯烷、三乙胺、吡啶,在4-三氟甲基苯甲酸酐、三氟甲烷磺酸银及氯化钛(IV)存在下,宜在干燥剂如分子筛、硫酸钠、硫酸镁存在下,或在4-三氟甲基-苯甲酸酐及三氟甲烷磺酸钇(III)存在下,而水亦可添加于溶剂混合物中,在例如-30至250℃,但较好在0至150℃间的温度下进行(I.Shiina,M.Miyashita,M.Nagai,T.Mukaiyama;Heterocycles 1995,40(1),141-148.)。 通式(XXI)的化合物可通过文献已知的方法制备,其中R4及R5不表示氢,例如依据C.Cativiela,M.D.Diaz-de-Villegas,Tetrahedron Asymm.,1998,9,3517-3599或C.Cativiela,M.D.Diaz-de-Villegas,Tetrahedron Asymm.,2000,11,645-732所述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制备。 3)通式(II)的化合物,其中A及R1至R3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用下列通式表示的羧酸或羧酸衍生物酰化: 其中R4至R6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 酰化宜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中,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氯苯、甲苯、二甲苯、六甲基二硅氧烷、乙醚、甲氢呋喃、二烷、乙氰、N-乙基-二异丙基胺、N-C1-5-烷基吗啉、N-C1-5-烷基哌啶、N-C1-5-烷基吡咯烷、三乙胺、吡啶,任选在路易斯酸如氯化铝、碘化锌、氯化锌、三氯化硼、氯化钛(IV)或三甲基铝存在下,在例如-20至200℃,但较好在-10至160℃的温度下,例如使用微波烘箱进行。 通式(XXIII)的化合物可从通式(XXII)的化合物,宜于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中,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氯苯、甲苯、二甲苯、六甲基二硅氧烷、乙醚、甲氢呋喃、二烷、乙腈、吡啶,任选在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或1-羟基-苯并三唑、N,N’-羰基二咪唑、O-(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盐/N-甲基吗啉、O-(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盐/N-乙基二异丙基胺存在下,或在溶剂或溶剂的混合物中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氯苯、甲苯、二甲苯、六甲基二硅氧烷、乙醚、甲氢呋喃、二烷、乙腈、甲酸、乙酸、乙酸酐或丙酸,在-20至200℃的温度下,但较好在-10至160℃的温度下进行。 酰胺偶合的其他方法叙述于例如P.D.Bailey,I.D.Collier,K.M.Morganin“Comprehensive Functional Group Interconversions”,5 Vol.5,page 257ff.,Pergamon 1995中。 上述反应中,存在的任何反应基如羟基、羧基、氨基、烷基氨基或亚胺基均可在反应过程中可会在反应后再度断裂的惯用保护基保护。 例如,羟基的适宜保护基为甲氧基、苄氧基、三甲基硅烷基、乙酰基、苯甲酰基、叔丁基、三苯基甲基、苄基或四氢吡喃基, 羧基的适宜保护基为三甲基硅烷基、甲基、乙基、叔丁基、苄基或四氢吡喃基,及 胺基、烷基氨基或亚胺基的适宜保护基为乙酰基、三氟乙酰基、苯甲酰基、乙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苄氧基羰基、苄基、甲氧基苄基或2,4-二甲氧基苄基,且胺基的另外适宜保护基为酞酰基基。 其它保护基及其断裂叙述于T.W.Greene,P.G.M.Wuts,“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Wiley,1991及1999中。 所用的任何保护基均任选接着经例如在水性溶剂例如水、异丙醇/水、四氢呋喃/水或二烷/水中,在酸如三氟乙酸、盐酸或硫酸存在下,或在碱金属碱如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存在下水解断裂,或在例如碘基三甲基硅烷存在下,于0至100℃的温度下,较好在10至50℃的温度下使醚分裂而断裂。 然而,苄基、甲氧基苄基或苄氧基羰基是经由例如在催化剂如钯/碳,在溶剂中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丙酮或冰醋酸中,任选添加酸如盐酸,在0至50℃的温度下,但较好在环境温度下,及在1至7巴,较好在1至5巴的氢气压下以氢气氢解而断裂。 甲氧基苄基亦可在氧化剂如硝酸铈(IV)铵存在下,于溶剂如二氯甲烷、乙腈或乙腈/水中,在0至50℃的温度下,但较好在环境温度下断裂。 甲氧基宜在三溴化硼存在下,于溶剂如二氯甲烷中,在-35至-25℃的温度下断裂。 然而,2,4-5甲氧基苄基较好在苯甲醚存在下于三氟乙酸中断裂。 叔丁基或叔丁氧基羰基较好任选使用溶剂如二氯甲烷、二烷或乙醚,经由以酸如三氟乙酸或盐酸处理断裂。 酞酰基基较好于溶剂如甲醇、乙醇、异丙醇、甲苯/水或二烷中,在20至50℃的温度下,于联胺或一级胺如甲基胺、乙基胺或正丁基胺存在下断裂。 烷氧基羰基较好在溶剂如四氢呋喃中,且较好在过量的碱如吗啉或1,3-二甲基二氢化间苯二酚(dimedone)存在下,在0至100℃的温度下,较好在环境温度下,且在惰性气体中以催化量的四-(三苯基膦)-钯(0)处理断裂,或在溶剂如含水乙醇中且任选在碱如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存在下,在20至70℃的温度下以催化量的三-(三苯基膦)-铑(I)氯化物处理而断裂。 再者,所得通式I的化合物可解析成其对映体及/或非对映体。 因此,例如以消旋体存在的所得通式I化合物可通过先前已知的方法(参考Allinger N.L.及Elie E.,L.in“Topics in Stereochenistry”,Vol.6,WileyInterscience,1971)分开成其光学对映体,且具有至少2个不对称碳原子的通式I化合物可依其物理-化学差异,使用本身已知的方法,经由例如层析及/或分段结晶解析成其非对映体中,且若此等化合物是以其消旋形式获得,其可接着如上述般解析成对映体。 对映体较好经手性的柱分开或被由从活性溶剂再结晶,或被由与可与该消旋化合物尤其是其酸及其活化衍生物或醇类形成盐或衍生物如酯或酰胺的光学活性物质反应,并使所获得的盐或衍生物的非对映体混合物依其溶解度差异而分开,而游离对映体可被由适当药剂的作用,从纯的非对映体释出。通用的光学活化酸为例如D-及L-的酒石酸或二苯甲酰基酒石酸、二-邻-甲苯基酒石酸、苹果酸、扁桃酸、樟脑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或喹尼酸。光学活化醇可例如(+)或(-)-薄荷醇及例如酰胺中的光学活化酰基可为(+)-或(-)-薄荷基氧基羰基。 再者,式I化合物可转化成其盐,尤其是医药用途转化成与无机或有机酸的生理上可接受性盐。可用于该目的的酸包含例如盐酸、氢溴酸、硫酸、甲烷磺酸、磷酸、富马酸、琥珀酸、乳酸、柠檬酸、酒石酸或马来酸。 再者,若新颖式I化合物含有羧酸,则若需要可随后以无机或有机碱转化成其盐,尤其是对于医药用途转化成其生理上可接受性盐。该目的适宜的碱包含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环己胺、乙醇胺、二乙醇胺及三乙醇胺。 如上述,通式I的化合物及其互变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及生理上可接受性盐具有有价值的医药性质,尤其是抗凝血活性,较好依据其对凝血或因子Xa的作用,例如对凝血抑制或因子Xa抑制活性的作用,对延长aPTT时间的作用及/或对相关丝氨酸蛋白酶如尿激酶、因子VIIa、因子IXa、因子Val及因子XIIa的抑制作用的效果。 实验部分中所列的化合物将如下列方法针对其对因子Xa抑制的作用介绍。 方法: 以产色底物进行酶-动态测量。在450nm以分光计测定由人因子Xa从无色的产生性底物释出的对-硝基苯胺(pNA)量。该量对与所用酶活性成正比。在各种试验物质浓度下测定试验物质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相对于溶剂对照)并由此作用计算IC50,作为对所用的人因子Xa抑制50%时的浓度。 材料: 三(羟基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0mM)及氯化钠(150mM),pH8.0加上1毫克/毫升人白蛋白组份V,无蛋白酶 因子Xa(Calbiochem),比活性:217IU/毫克,对各反应混合物的终浓度:7IU/毫升 底物S 2765(Chromogenix),对各反应混合物的终浓度:0.3mM/升(1KM) 试验物质:终浓度100、30、10、3、1、0.3、0.1、0.03、0.01、0.003、0.001μM/升 步骤: 10微升的试验化合物的23.5倍浓度的起始溶液或溶剂(对照组)、175微升的TRIS/HAS缓冲液及25微升65.8U/升因子Xa作用溶液在37℃培育10分钟。添加25微升S2765工作溶液(2.82mM/升)后,在405nm及37℃以分光计(SpectraMax 250)测量样品计600秒。 评估: 1.对21个测量点测定最大增量(ΔOD/分钟)。 2.基于溶剂对照组测定抑制%。 3.对剂量/活性曲线作图(抑制%相对于物质浓度) 4.通过内插(interpolating)获得在Y=50%抑制作用时剂量/活性曲线的X-值(物质浓度)。 所有试验化合物具有的IC50值均低于100μmol/L。 依据本发明制备的化合物一般具有良好容忍度。 鉴于其药理性质,该新颖化合物及其生理可接受性盐适用于预防及治疗静脉及动脉血栓疾病,例如用于预防及治疗腿部深度静脉血栓、用于预防旁通手术或血管造形术(PT(C)A)后的再阻塞,及预防末梢动脉疾病的凝聚,及预防及治疗肺栓塞、散布的静脉内凝血及严重败血症、用以预防及治疗患有恶化COPD的患者的DVT、用于治疗结肠溃疡、用于预防及治疗冠状血栓、用于预防中风及血管通路凝血。 此外,本发明的化合物适用于在血栓治疗时作为抗血栓单体,例如用于以阿普特酶(alteplase)、雷普特酶(reteplase)、田奈普特酶(tenecteplase)、葡萄激酶或链激酶治疗血栓时,用于预防PT(C)A后的长期再阻塞、用于预防及治疗患有所有类型冠状心脏疾病的病患的绝血发生、用于预防肿瘤迁移及生长及发炎过程,例如用于治疗肺纤维病变、用于预防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用于预防及治疗纤维蛋白相关性组织沾粘及/或组织疤形成及用于促进伤口愈合过程。 鉴于其药理性质,该新颖化合物及其生理可接受性盐亦适用于治疗阿兹海默氏及帕金森氏症疾病。对此结论之一解释是源自例如下列发现:其可归纳为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或血栓活性的血栓抑制剂或因子Xa抑制剂可作为治疗阿兹海默氏及帕金森氏症疾病的有用药物。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神经毒性机制例如与凝血块级联的蛋白酶活化作用有关的发炎与脑损伤后的神经元濒临死亡有关。各种研究指出血栓于神经退化过程中的关联性,例如中风、重复的旁通手术或外伤及损伤。在末梢神经损伤数天后已证明有增加的凝血酶活性。此亦显示凝血酶引起神经细胞突触缩小,用及神经胶增生,及于神经元及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主要培养中的细胞凋亡(例如参见:Neurobiol.Aging 2004,25(6),783-793)。再者,对患有阿兹海默氏疾病的病患的脑部作各种体外研究显示凝血酶在此疾病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Neurosci.Lett.1992,146,152-54)。免疫反应性凝血酶的浓度已在阿兹海默氏病患的脑中的神经细胞突触斑中检测到。已于体外证明凝血酶在产生“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调节及刺激作用以及在APP断裂成可于阿兹海默氏病病患的脑中检测到的片段中扮演一重要角色。再者,已证明凝血酶诱发的微神经胶活化作用于体内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那些发现推论出为通过内生性物质如凝血酶所约制的神经胶活化作用与发生于患有帕金森氏疾病中发生的该类多巴能神经元的细胞死亡的神经病理过程有关联(J.Neurosci.2003,5877-87)。 达到此效果所需剂量通过静脉内途径给药宜为0.01至3毫克/公斤,优选为0.03至1.0毫克/公斤,及通过口服途径宜为0.03至30毫克/公斤,较好0.1至10毫克/公斤,在各例中每天可投予1至4次。 对此目的而言,依据本发明制备的式I化合物任选与其他活性物质、与一或多种惰性常规载体及/或稀释剂例如与玉米淀粉、乳糖、葡萄糖、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聚乙烯吡咯烷酮、柠檬酸、酒石酸、水、水/乙醇、水/甘油、水/山梨醇、水/聚乙二醇、丙二醇、鲸蜡基硬脂醇、羧甲基纤维素或与脂肪物质如硬脂肪或其适宜混合物一起调配,制造常规医药制剂如片剂或包衣片剂、胶囊、粉剂、悬浮液或栓剂。 此新颖化合物及其生理可接受性盐可与乙酰基水杨酸、与血小板凝集的抑制剂如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如阿昔单抗、依替巴肽、替罗非班、罗昔非班)、与生理活化剂及凝血系统的抑制剂及其重组类似物(如蛋白质C、TFPI、抗凝血素)、与ADP-诱发的凝集作用的抑制剂(如氯吡格雷、噻氯匹定、与P2T受体拮抗剂(如坎格雷洛)或与组合的凝血烷受体拮抗剂/合成酶(如特波格雷)。 下列实例欲说明本发明,但不限制其范围: 实验部分 通常,熔点、IR、UV、1H-NMR及/或质谱是从已制备的化合物获得。除非另有说明,Rf值使用即用型硅胶60F254 TLC板(E.Merck,Darmstadt,项目编号1.05714)未在隔室饱和。在前端Alox之下所获得的Rf值使用即用型氧化铝60F254 TLC片(E.Merck,Darmstadt,项目编号1.05713)未在隔室内饱和。在逆相-8前端所获得的Rf值使用即用型硅胶RP-8 F254 TLC片(E.Merck,Darmstadt,项目编号1.15684)未在隔室内饱和。对洗脱液所给予的比例表示相关溶剂的体积比单位。对层析纯化而言,使用由MessrsMillipore(MAYREXTM,35-70my)制造的硅胶。除非对该组态有更详细资讯提供,否则不确定那些产物是为纯立体异构体或对映体与非对映体的混合物。 实验描述中所用缩写如下: Boc 叔丁氧羰基 DIPEA N-乙基-二异丙基胺 DMSO 二甲基亚砜 DMF N,N-二甲基甲酰胺 sat. 饱和 h 小时 HATU O-(7-氮杂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 盐 i.vac 在真空中 conc. 浓的 min 分钟 NMN N-甲基-吗啉 NMP N-甲基-吡咯烷-2-酮 o 邻位 PfTU O-五氟苯基-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 PPA 丙烷亚磷酸环酸酐(propanephosphonic acid cycloanhydride) quant. 定量 Rf 保留因素 Rt 保留时间 rac. 消旋的 TBU O-(7-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 TEA 三乙胺 TFA 三氟乙酸 THF 四氢呋喃 tert. 叔 ∑ 相对于类似描述进行的所有步骤的产率 若述及HPLC/MS数据则是在下列条件下获得的: 配有四元(quarternary)泵的HP1100,Gilson G215自动取样机,HP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使用下列作为流动相: A:含0.1%三氟乙酸的水溶液 B:含0.1%三氟乙酸的乙腈 时间(分钟) %A %B 流速(毫升/分钟) 0.0 95 5 0.4 0.15 95 5 0.4 4.65 2 98 0.4 6.0 2 98 0.4 6.5 95 5 0.4 所用固定相为Waters柱X-TerraTM MS C18 2.5μm,2.1mm×50mm(柱温度:恒定在25℃) 二极管阵列检测在210-550nm的波长范围进行。 质谱分光计检测范围:m/z120至m/z1000 实施例1 5-氯-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 (a)3-氯-4-(吗啉4-基)-1-硝基-苯 1.76克(10.0毫摩尔)3-氯-4-氟-1-硝基-苯与2.614毫升(30毫摩尔)吗啉于5毫升DMF中混合并搅拌下加热至105℃历时15分钟。反应混合物倒入冰水中,所得沉淀经抽吸过滤,用水洗涤并在50℃于干燥杯板中干燥。 产量:2.40克(99%) Rf值:0.20(硅胶;石油醚/乙酸乙酯=4∶1) (b)3-氯-4-(3-氧代-吗啉-4-基)-1-硝基-苯 1.22克(5.00毫摩尔)3-氯-4-(吗啉-4-基)-1-硝基-苯及3.42克(15.0毫摩尔)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于50毫升二氯甲烷中与2.37克(15毫摩尔)微细粉末的高锰酸钾混合在一起且反应混合物回流3小时,接着在环境温度搅拌16小时并又回流3小时。混合物接着于20%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中搅拌,分离有机相且水相以氯仿萃取。合并的有机相以硫酸镁干燥,蒸发且残留物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洗脱液梯度:二氯甲烷/(乙醇/浓氨水溶液)100∶0->95∶5)。 产量:280克(22%) Rf值:0.08(硅胶;二氯甲烷) C10H9ClN2O4(256.64) (c)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胺 0.28克(1.09毫摩尔)3-氯-4-(3-氧代-吗啉-4-基)-1-硝基-苯与100毫克阮尼镍于20毫升乙酸乙酯中混合并在Parr装置中在环境温度于5atm氢气压下氢化5小时。接着过滤阮尼镍且滤液真空蒸发。将残留物未经进一步纯化而反应。 产量:230克(93%) Rf值:0.5(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1%氨) C10H11ClN2O2(226.66) 质谱:(M+H)+=227/229(氯同位素) (d)2-[(5-氯-噻吩-2-羰基)-氨基]-丙酸甲酯 3.10克(19.1毫摩尔)5-氯-噻吩-2-羧酸与4.44毫升(40毫摩尔)NMM及6.42克(20毫摩尔)TBTU于50毫升THF中混合且接着在氮气中在环境温度搅拌2小时。接着添加2.79克(20毫摩尔)2-氨基丙酸甲酯盐酸盐及50毫升THF且混合物在环境温度又搅拌16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相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水、0.5M盐酸、水及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真空完全蒸发。 产量:3.80克(81%) Rf值:0.63(硅胶;石油醚/乙酸乙酯=1∶1) C9H10ClNO3S(247.70) 质谱:(M+H)+=248/250(氯同位素) (e)2-[(5-氯-噻吩-2-羰基)-氨基]-丙酸 3.80克(15.3毫摩尔)2-[(5-氯-噻吩-2-羰基)-氨基]-丙酸甲酯悬浮于15.5毫升(15.5毫摩尔)1M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与15毫升乙醇中混合且接着在环境温度搅拌4小时。真空蒸发后,将残留物与冰水合并,用乙醚萃取,水相倒入冰/乙酸混合物中且所得沉淀经抽吸过滤。以水洗涤后,沉淀物在60℃干燥。 产量:2.90克(81%) Rf值:0.28(硅胶;石油醚/乙酸乙酯=1∶2) C8H8ClNO3S(233.67) (f)5-氯-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于实施例1d从2-[(5-氯-噻吩-2-羰基)-氨基]-丙酸及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且随后通过硅胶层析纯化。 产量:100毫克(23%) Rf值:0.75(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1%冰醋酸) C18H17Cl2N3O4S(442.32) 质谱:(M+H)+=442/444/446(氯同位素) 实施例2 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a)(2R)-2-Boc-氨基-3-甲氧基-丙酸 20克(约0.5摩尔)50%氢化钠在异丙醇/干冰中冷却下,分批添加于740毫升THF及60毫升甲醇的混合物中,接着在环境温度搅拌约15分钟。含20.52克(100毫摩尔)N-Boc-D-丝氨酸的100毫升THF与所得甲醇钠溶液的一半混合并在环境温度及氮气下搅拌1小时。接着添加10毫升(22.80克,0.16摩尔)碘甲烷且混合物在环境温度再度搅拌1小时。接着添加剩余一半的甲醇钠溶液,将混合物在环境温度又搅拌1小时且接着添加20毫升(45.60克,0.32毫尔)碘甲烷。混合物接着在环境温度在氮气下搅拌18小时。反应混合物真空蒸发,将残留物溶于水中并用乙醚萃取。水相以柠檬酸溶液调整至pH4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的有机相以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硫酸钠干燥并真空蒸发。将残留物吸收到二氯甲烷及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相以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并用硫酸钠干燥。接着混合物真空完全蒸发。 产量:6.15克(28%) Rf值:0.45(RP-8;甲醇/5%氯化钠溶液=7∶3) C9H17NO5(219.24) 质谱:(M+H)+=220 (b)(2R)-2-Boc-氨基-3-甲氧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丙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2R)-2-Boc-氨基-3-甲氧基-丙酸及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83% Rf值:0.53(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 C20H29N3O6(407.46) (c)(2R)-2-氨基-3-甲氧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丙酰胺 1.70克(4.17毫摩尔)(2R)-2-Boc-氨基-3-甲氧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丙酰胺与10毫升(60毫摩尔)6M盐酸于10毫升二烷中混合且接着在环境温度搅拌1.5小时。接着又添加5毫升(30毫摩尔)6M盐酸且混合物又搅拌1.5小时。反应混合物与冰混合,用浓氨水溶液调成碱性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的有机相以硫酸镁干燥并完全蒸发。接着水相以二氯甲烷彻底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相以少量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完全蒸发。 产量:1.05克(82%) Rf值:0.08(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1%浓氨水溶液) C15H21N3O4(307.35) 质谱:(M+H)+=308 (d)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5-溴-噻吩-2-羧酸及(2R)-2-氨基-3-甲氧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丙酰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57% Rf值:0.60(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1%浓氨水溶液) C20H22BrN3O5S(496.3 8) 质谱:(M+H)+=496/498(溴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实施例4 5-氯-噻吩-2-羧酸-N-{1-[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 (a)2-氟-5-甲基-4-(吗啉-4-基)-苯胺 1.63克(8.00毫摩尔)4-溴-2-氟-5-甲基-苯胺与0.88克(8.65毫摩尔)吗啉-3-酮、76.1毫克(0.40毫摩尔)碘化铜(I)、85.2微升(0.80毫摩尔)N,N’-二甲基乙二胺及2.49克(18.0毫摩尔)碳酸钾一起于15毫升甲苯中,在Roth球的下以插入玻璃的方式在160℃加热搅拌7小时。接着又添加0.20克(1.98毫摩尔)吗啉-3-酮、80毫克(0.42毫摩尔)碘化铜(I)及90微升(0.85毫摩尔)N,N’-二甲基乙二胺且混合物加热至160℃历时16小时。反应混合物以乙酸乙酯稀释并经玻璃滤纸过滤。滤液以水及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真空蒸发。将残留物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洗脱液梯度∶石油醚/乙酸乙酯=1∶1->1∶2)。 产量:2.40克(99%) Rf值:0.40(硅胶,乙酸乙酯) (b)5-氯-噻吩-2-羧酸-N-{1-[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2-[(5-氯-噻吩-2-羰基)-氨基]-丙酸与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且随后通过硅胶层析纯化。 产率:12% Rf值:0.32(硅胶;二氯甲烷/乙醇=19∶1) C19H19ClFN3O4S(439.89) 质谱:(M+H)+=440/442(氯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N’-甲基-N’-{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N’-甲基-N’-{2-氟-5-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实施例7 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 (a)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胺 0.93克(4.50毫摩尔)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与0.91克(2.25毫摩尔)2,4-双-(4-甲氧基-苯基)-1,3-二硫杂-2,4-二磷杂己烷-2,4-二硫化物(劳森氏试剂)于25毫升甲苯中搅拌下一起回流1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真空蒸发,将残留物吸收到二氯甲烷中并用1M盐酸萃取。有机相真空蒸发且残留物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洗脱液梯度∶二氯甲烷/乙醇=10∶1->50∶1)且水相以二氯甲烷洗涤。接着水相以1 0M氢氧化钠溶液调成碱性并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的有机相以硫酸钠干燥并真空完全蒸发,将残留物与层析所得的产物合并。 产量:0.71克(71%) Rf值:0.59(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11H14N2OS(222.31) 质谱:(M+H)+=223 (b)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2-[(5-氯-噻吩-2-羰基)-氨基]-丙酸与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胺以TBTU及DIPEA于THF中制备且随后通过硅胶层析纯化。 产率:57% Rf值:0.62(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19H20ClN3O3S2(437.97) 质谱:(M+H)+=438/440(氯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硫代-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2-硫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硫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5)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5-甲基-2-硫代-吡咯烷-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硫代-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硫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8)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2-硫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9)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0)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硫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1)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2)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硫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3)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硫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14)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硫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实施例8 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 (a)2-N-Boc-氨基-异丁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2-N-Boc-氨基-异丁酸及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且随后通过硅胶层析纯化。 产率:38% Rf值:0.60(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 C20H29N3O5(391.46) 质谱:(M+H)+=392 (b)2-氨基-异丁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2c从2-N-Boc-氨基-异丁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以6M盐酸于二烷中制备。 产率:67% Rf值:0.32(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1%浓氨水溶液) C15H21N3O3(291.35) 质谱:(M+H)+=292 (c)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5-氯-噻吩-2-羧酸与2-氨基-异丁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63% Rf值:0.55(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 C20H22ClN3O4S(435.93) 质谱:(M+H)+=436/438(氯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5-二甲氨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戊基}-酰胺 (3)5-溴-噻吩-2-羧酸-N-{5-乙酰胺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戊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5-甲基磺酰基氨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戊基}-酰胺 (5)5-溴-噻吩-2-羧酸-N-{3-甲硫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丙基}-酰胺 (6)5-溴-噻吩-2-羧酸-N-{3-甲基磺酰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丙基}-酰胺 (7)5-溴-噻吩-2-羧酸-N-{3-(四唑-5-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丙基}-酰胺 (8)5-溴-噻吩-2-羧酸-N-{3-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丁基}-酰胺 (9)5-溴-噻吩-2-羧酸-N-{4-甲氧基-4-氧代-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丁基}-酰胺 (10)5-溴-噻吩-2-羧酸-N-{4-二甲氨基-4-氧代-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丁基}-酰胺 (11)5-溴-噻吩-2-羧酸-N-{2-甲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丙基}-酰胺 (12)5-溴-噻吩-2-羧酸-N-{1-[3-氟-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3)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4)5-溴-噻吩-2-羧酸-N-{1-[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5)5-溴-噻吩-2-羧酸-N-{1-[3-三氟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6)5-溴-噻吩-2-羧酸-N-{1-[3-甲氧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7)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8)5-溴-噻吩-2-羧酸-N-{1-[3-氟-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9)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20)5-溴-噻吩-2-羧酸-N-{1-[3-溴-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21)5-溴-噻吩-2-羧酸-N-{1-[3-三氟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22)5-溴-噻吩-2-羧酸-N-{1-[3-甲氧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23)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24)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25)5-溴-噻吩-2-羧酸-N-{3-[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26)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27)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28)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29)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30)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31)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二氧代-硫杂环丁-3-基}-酰胺 (3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二氧代-硫杂环丁-3-基}-酰胺 实施例11 噻吩-2-羧酸-N-{(1R)-2-苄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 0.53克(1.00毫摩尔)5-氯-噻吩-2-羧酸-N-{(1R)-2-苄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与100毫克10%钯-碳于10毫升乙酸乙酯及20毫升甲醇的混合物中混合并在Parr装置中在环境温度及5atm氢气压中氢化4小时,且之后又添加200毫克10%钯-碳于相同条件下各次氢化7.33及2.25小时。滤除钯-碳且滤液真空蒸发。将残留物吸收到二氯甲烷中并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洗脱液梯度∶二氯甲烷/(甲醇/浓氨水溶液=19∶1)=1∶0→50∶1)。 产量:190毫克(38%) Rf值:0.55(硅胶;乙酸乙酯) C26H27N3O5S(493.58) 质谱:(M+H)+=494。 实施例12 5-氯-噻吩-2-羧酸-N-{(1R)-2-羟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 0.26克(0.50毫摩尔)5-氯-噻吩-2-羧酸-N-{(1R)-2-苄氧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与741毫克五甲基苯于2.5毫升三氟乙酸中在氮气压下混合并在50℃加热搅拌3小时。接着混合物倒入冰水中,所得沉淀物经抽吸过滤,用水洗涤并在50℃干燥。固体吸收于二氯甲烷中,蒸发且再度放吸收于5毫升二氯甲烷中并添加10毫升甲醇及加入2滴浓氨水溶液,将混合物真空蒸发,用二氯甲烷分散,抽吸过滤,用二氯甲烷及乙醚洗涤并在50℃以氢氧化钾及硅胶干燥。 产量:80毫克(37%) Rf值:0.51(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1%浓氨水溶液) C19H20ClN3O5S(437.90) 质谱:(M+H)+=438/440(氯同位素) 实施例13 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甲基-{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 (a)3,N-二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 1.72克(75毫摩尔)钠分批添加至30毫升甲醇中同时以冰冷却并搅拌。反应终止后,依序添加3.09克(15毫摩尔)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及0.63克(21毫摩尔)多聚甲醛且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搅拌15小时。接着添加0.38克(10.0毫摩尔)硼氢化钠且混合物加热至50℃同时搅拌3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真空蒸发,将残留物吸收到1M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的有机相以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真空完全蒸发。将残留物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洗脱液∶二氯甲烷/乙醇=40∶1)。 产量:2.27克(69%) Rf值:0.60(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 C12H16N2O2(220.27) 质谱:(M+H)+=221 (b)(2R)-2-Boc-氨基-3-甲氧基-N-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丙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2R)-2-Boc-氨基-3-甲氧基-丙酸及3,N-二-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以TBTU及TEA于DMF中制备。 产率:49% C21H31N3O6(421.49) 质谱:(M+H)+=422 (c)(2R)-2-氨基-3-甲氧基-N-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丙酰胺 类似实施例2c从(2R)-2-Boc-氨基-3-甲氧基-N-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丙酰胺以氢氯酸于二烷中制备,且随后通过硅胶层析纯化。 产率:86% C16H23N3O4(321.37) 质谱:(M+H)+=322 (d)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甲基-{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5-溴-噻吩-2-羧酸与(2R)-2-氨基-3-甲氧基-N-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丙酰胺以TBTU及TEA于DMF中制备。 产率:9% Rf值:0.45(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 C21H24BrN3O5S(510.40) 质谱:(M+H)+=510/512(溴同位素) 实施例14 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吡啶-3-基-甲基}-酰胺 -------------------------------------------------------------------- (a)2-N-Boc-氨基-2-吡啶-3-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乙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2-N-Boc-氨基-2-吡啶-3-基-乙酸及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以TBTU及DIPEA于THF中制备且随后通过硅胶层析纯化。 产率:72% Rf值:0.49(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23H28N4O5(440.49) 质谱:(M+H)+=441 (b)2-氨基-2-吡啶-3-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乙酰胺 0.78克(1.77毫摩尔)2-N-Boc-氨基-2-吡啶-3-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乙酰胺与5毫升三氟乙酸于50毫升二氯甲烷中混合并在环境温度搅拌5小时。真空蒸发后,将残留物吸收到二氯甲烷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用硫酸钠干燥并真空蒸发。 产量:0.35克(58%) Rf值:0.10(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19H20N4O3(340.38) 质谱:(M+H)+=341 (c)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吡啶-3-基-甲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5-氯-噻吩-2-羧酸及2-氨基-异丁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乙酰胺以TBTU及DIPEA于DMF中制备。 产率:72% Rf值:0.41(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23H21ClN4O4S(484.96) 质谱:(M+H)+=485/487(氯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N’-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N’-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实施例15 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 (a)2-三氟乙酰胺基-异丁酸 5克(48.5毫摩尔)2-氨基-异丁酸分批添加至8.0毫升(11.85克,56.4毫摩尔)三氟乙酸酐的15.3毫升(22.6克,0.20毫尔)TFA中并于冰浴中冷却且混合物接着在环境温度搅拌15小时。反应混合物在真空中蒸发,将残留物溶于乙醚中,与石油醚混合并真空蒸发直至出现浑浊。接着静置使其结晶,过滤且沉淀物在80℃在干燥杯板中干燥。 产量:7.63克(79%) C6H8F3NO3(199.13) 质谱:(M-H)-=198 (b)2-三氟乙酰胺基-异丁酰氯 0.54克(2.71毫摩尔)2-三氟乙酰胺基-异丁酸与1.8毫升(2.47克,20.8毫摩尔)亚硫酰氯混合并搅拌回流2小时。混合物接着真空蒸发且任何残留的亚硫酰氯通过吹入干燥氮气而去除。将残留物吸收到乙醚及石油醚中且再度通过吹入干燥氮气而蒸发。 产量:0.14克(24%) C6H7ClF3NO2(217.57) (c)2-三氟乙酰胺基-异丁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140毫克(0.64毫摩尔)2-三氟乙酰胺基-异丁酰氯与113毫克(0.50毫摩尔)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胺及139微升(101毫克,1.00毫摩尔)TEA于2.0毫升THF中混合并在环境温度搅拌1小时。接着添加3毫升DMF,将混合物加热至50℃并搅拌1.5小时且在环境温度搅拌7天。反应混合物真空蒸发,吸收到二氯甲烷中并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洗脱液∶乙酸乙酯)。 产量:100毫克(47%) Rf值:0.65(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 C16H17ClF3N3O4(407.77) 质谱:(M+H)+=408/410(氯同位素) (d)2-氨基-异丁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100毫克(0.25毫摩尔)2-三氟乙酰胺基-异丁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于3毫升甲醇中与1.0毫升1M氢氧化锂溶液混合。在环境温度搅拌1小时后,添加3毫升THF及1.0毫升1M氢氧化锂溶液且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搅拌20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50℃历时6小时且接着真空蒸发。将残留物吸收到二氯甲烷中,用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真空蒸发,将残留物吸收到乙醚中并再度真空完全蒸发。 产量:80毫克(定量) Rf值:0.15(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 C14H18ClN3O3(311.76) (e)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5-溴-噻吩-2-羧酸及2-氨基-异丁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82% Rf值:0.65(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 C19H19BrClN3O4S(500.80) 质谱:(M+H)+=500/502/504(溴及氯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丙基}-酰胺 实施例18 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乙基}-酰胺 (a)5-甲氧基-2,3,6,7-四氢-[1,4]氧氮杂环庚-单甲基硫酸盐 3.50克(30.4毫摩尔)4-氧杂己内酰胺于3.90毫升(41.1毫摩尔)硫酸二甲酯中加热55℃并搅拌19小时。接着混合物真空蒸发且残留物吸收到甲苯及二氯甲烷中两次并通过蒸发完全浓缩。将残留物直接进一步反应。 产量:8.10克(定量) C6H11NO2*CH3SO4H(241.26/129.16) (b)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烷 8.00克(33.2毫摩尔)5-甲氧基-2,3,6,7-四氢-[1,4]氧氮杂环庚-单甲基硫酸盐与4.40毫升(31.6毫摩尔)TEA于65毫升甲醇中混合并添加3.20克(76.1毫摩尔)-氨腈。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搅拌3.5小时接着真空蒸发,将残留物吸收到乙醚中并在真空中完全浓缩。将残留物于乙醇中分散,过滤并在60℃干燥。 产量:2.45克(53%) Rf值:0.60(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1%浓氨水溶液) C6H9N3O(139.16) 质谱:(M+H)+=140 (c)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1-硝基-苯 1.50克(10.8毫摩尔)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烷与1.95克(11.1毫摩尔)3-氯-4-氟-1-硝基-苯及4.50克(32.56毫摩尔)碳酸钾于35毫升DMF中一起在75℃加热80分钟。过滤后,滤液真空蒸发且残留物通过硅胶过滤纯化(洗脱液:乙酸乙酯/乙醇=9∶1)。将残留物吸收到10毫升乙酸乙酯中并于冰柜中冷却过夜。分离沉淀并在60℃干燥。母液通过蒸发完全浓缩且残留物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洗脱液-梯度∶二氯甲烷/(甲醇/浓氨水溶液19∶1)=100∶0→93∶7)。蒸发相应的洗脱液,与乙酸乙酯合并并通过添加先前所获得的沉淀物而接种。过滤沉淀物,在60℃干燥并与先前获得的沉淀物合并。 产量:1.45克(46%) Rf值:0.50(硅胶;乙酸乙酯+1%浓氨水溶液) C12H11ClN4O3(294.69) 质谱:(M+H)+=294/296(氯同位素) (d)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胺 类似实施例1c从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1-硝基-苯以阮尼镍在氢气压下于乙酸乙酯以及乙醇制备。 产率:88% Rf值:0.59(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12H13ClN4O(264.71) (e)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33a从1-[(5-溴-噻吩-2-羰基)-氨基]-环戊烷-1-羧酸及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胺以HATU及NMM于NMP中制备且随后通过硅胶层析纯化。 产率:58% Rf值:0.58(硅胶;乙酸乙酯+1%浓氨水溶液) C21H21BrClN5O3S(538.85) 质谱:(M+H)+=538/540/542(溴-及氯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下列化合物可类似地制备: (1)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3)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甲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羟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5)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甲氧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6)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7)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8)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硝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9)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0)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甲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1)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羟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2)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甲氧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3)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丁基}-酰胺, (14)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2-亚胺基-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5)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6)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甲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7)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羟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8)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甲氧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9)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20)5-溴-噻吩-2-羧酸-N-{1-[3-氯-4-(2-氰基亚胺基-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21)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硝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22)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23)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甲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24)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羟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25)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甲氧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26)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27)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羟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28)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甲氧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29)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30)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甲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氧杂环丁-3-基}-酰胺, (31)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3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甲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硫杂环丁-3-基}-酰胺, (33)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34)5-溴-噻吩-2-羧酸-N-{3-[3-氯-4-(2-亚胺基-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35)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甲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36)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羟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37)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甲氧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38)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2-氰基亚胺基-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39)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40)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硝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41)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4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甲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43)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羟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44)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甲氧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45)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46)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甲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47)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48)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甲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49)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甲氧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50)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51)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52)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53)5-溴-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二环[2.2.1]庚-2-基}-酰胺, (54)5-溴-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55)5-氯-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56)5-溴-噻吩-2-羧酸-N-{2-[3-甲基-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57)5-氯-噻吩-2-羧酸-N-{2-[3-甲基-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58)5-氯-噻吩-2-羧酸-N-{2-[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2-基}-酰胺, (59)5-氯-噻吩-2-羧酸-N-{5-[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螺[2.4]庚-5-基}-酰胺, (60)5-氯-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二环[3.1.0]己-3-基}-酰胺, (6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3-甲基-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实施例25 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吡嗪-2-基)-甲基}-酰胺 ------------------------------------------------------------------- (a)2-(二苯亚甲基-氨基)-2-(吡嗪-2-基)-乙酸乙酯 10.03克(3 7.5毫摩尔)N-二苯亚甲基-甘氨酸乙酯与5.6毫升(7.17克,62.6毫摩尔)2-氯-吡嗪、12.09克(37.5毫摩尔)溴化四丁基铵及15.53克(112.4毫摩尔)碳酸钾于70毫升DMF中混合且混合物在100℃搅拌3天。反应混合物真空蒸发,将残留物与二氯甲烷及水混合并在环境温度搅拌12小时。接着以二氯甲烷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相以硫酸钠干燥并真空蒸发。将残留物在硅胶上通过两次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95∶5->0∶100及100∶0->60∶40)。 产量:5.45克(42%) Rf值:0.18(硅胶;石油醚/乙酸乙酯=8∶2) C21H19N3O2(345.40) 质谱:(M+H)+=346 (b)2-氨基-2-(吡嗪-2-基)-乙酸乙酯 19.1毫升(19.1毫摩尔)1-M的盐酸滴加至5.45克(15.8毫摩尔)2-(二苯亚甲基-氨基)-2-(吡嗪-2-基)-乙酸乙酯的90毫升乙醚中且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搅拌12小时。接着以乙醚萃取,水相真空蒸发且残留物吸收到乙醇中两次并真空完全蒸发。 产量:3.01克(88%) Rf值:0.79(RP8;甲醇/5%NaCl溶液=6∶4) C8H11N3O2*HCl(217.65/181.19) 质谱:(M+H)+=182 (c)2-Boc-氨基-2-(吡嗪-2-基)-乙酸乙酯 1.21克(5.56毫摩尔)2-氨基-2-(吡嗪-2-基)-乙酸乙酯盐酸盐与0.77毫升(0.56克,5.54毫摩尔)TEA于20毫升二氯甲烷中混合并在环境温度搅拌30分钟。接着添加1.58克(7.23毫摩尔)Boc-酸酐且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搅拌12小时。反应混合物经过滤,用水洗涤,有机相以硫酸钠干燥并真空完全蒸发。 产量:1.75克(定量;受污染) Rf值:0.65(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13H19N3O4(281.31) 质谱:(M+H)+=282 (d)2-Boc-氨基-2-(吡嗪-2-基)-乙酸 1.75克(6.22毫摩尔)2-Boc-氨基-2-(吡嗪-2-基)-乙酸乙酯与15毫升1-M的氢氧化锂溶液于50毫升乙醇中混合。在环境温度搅拌3小时后,反应混合物蒸发,用水稀释并用半饱和硫酸氢钾溶液中和。反应混合物真空中蒸发,吸收到乙醇中并完全蒸发。将残留物吸收到乙醇中,过滤且溶液真空完全蒸发,吸收到乙醚中并再度真空完全蒸发。 产量:1.40克(89%) Rf值:0.62(RP8;甲醇/5%NaCl溶液=6∶4) C11H15N3O4(253.26) 质谱:(M+H)+=254 (e)2-Boc-氨基-2-(吡嗪-2-基)-乙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2-Boc-氨基-2-(吡嗪-2-基)-乙酸及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以TBTU及DIPEA于THF中制备。 产率:30% Rf值:0.66(硅胶;乙酸乙酯/乙醇=8∶2) C22H27N5O5(441.48) 质谱:(M+H)+=442 (1)2-氨基-2-(吡嗪-2-基)-乙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190毫克(0.43毫摩尔)2-Boc-氨基2-(吡嗪-2-基)-乙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与1毫升TFA于4毫升二氯甲烷中混合并在环境温度搅拌1.5小时。接着将反应混合物真空蒸发,将残留物吸收到乙醚中且再度真空完全蒸发。 产量:220毫克(80%) Rf值:0.06(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17H19N5O3*2CF3COOH(569.41/341.37) 质谱:(M+H)+=342 (g)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吡嗪-2-基)-甲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2-氨基-2-(吡嗪-2-基)-乙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及5-氯-噻吩-2-羧酸以TBTU及DIPEA于THF中制备。 产率:75% Rf值:0.49(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22H20ClN5O4S(485.94) 质谱:(M+H)+=486/488(氯同位素) 实施例26 5-氯-噻吩-2-羧酸-N-{(1R)-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苯基-甲基}-酰胺 (a)(2R)-2-[(5-氯-噻吩-2-羰基)-氨基]-2-苯基-乙酸乙酯 类似实施例1d从5-氯-噻吩-2-羧酸及(R)-苯基甘氨酸乙酯以TBTU及NMM于THF中制备。 产率:96% Rf值:0.61(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8∶2) C15H14ClNO3S(323.80) 质谱:(M+H)+=324/326(氯同位素) (b)(2R)-2-[(5-氯-噻吩-2-羰基)-氨基]-2-苯基-乙酸 类似实施例1e从(2R)-2-[(5-氯-噻吩-2-羰基)-氨基]-2-苯基-乙酸乙酯以1-M氢氧化钠溶液于乙醇中制备。 产率:96% Rf值:0.10(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13H10ClNO3S(295.74) 质谱:(M+H)+=296/298(氯同位素) (c)5-氯-噻吩-2-羧酸-N-{(1R)-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苯基-甲基}-酰胺 300毫克(1.01毫摩尔)(2R)-2-[(5-氯-噻吩-2-羰基)-氨基]-2-苯基-乙酸与209毫克(1.01毫摩尔)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及335微升(308毫克,3.05毫摩尔)NMM一起放入在0℃的60毫升二氯甲烷中,添加1.19毫升(2.00毫摩尔)50%PPA的乙酸乙酯溶液且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搅拌16小时。真空中蒸发后,将残留物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梯度洗脱液∶二氯甲烷/乙醇=100∶0->94∶6)。 产量:230毫克(47%) Rf值:0.49(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24H22ClN3O4S(483.97) 质谱:(M+H)+=484/486(氯同位素) 类似地获得下列化合物: 实施例28 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 (a)三氟乙酸-N-{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40毫克(0.64毫摩尔)2-(三氟乙酰基-氨基)-异丁酰氯放入2.0毫升THF中并添加113毫克(0.50毫摩尔)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以及139微升(101毫克,1.00毫摩尔)TEA。添加3毫升DMF后,将混合物在50℃搅拌1.5小时并在环境温度搅拌7天。真空中蒸发后,将残留物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洗脱液∶乙酸乙酯)。 产量:100毫克(47%) Rf值:0.65(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 C16H17ClF3N3O4(407.77) 质谱:(M+H)+=408/410(氯同位素) (b)2-氨基-异丁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100毫克(0.25毫摩尔)三氟乙酸-N-{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与1毫升1-M氢氧化锂溶液于3毫升甲醇中混合。在环境温度搅拌2小时后,添加3毫升THF及1毫升1-M的氢氧化锂溶液且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搅拌20小时并在50℃搅拌6小时。接着真空中蒸发,将残留物吸收到二氯甲烷中,用水洗涤并用硫酸镁干燥。真空中蒸发后,将残留物吸收到醚中并再度真空蒸发。 产量:80毫克(定量) Rf值:0.15(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 C14H18ClN3O3(311.76) (c)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5-溴-噻吩-2-羧酸与2-氨基-异丁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82% Rf值:0.65(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 C19H19BrClN3O4S(500.80) 质谱:(M+H)+=500/502/504(溴-及氯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氧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氧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实施例29 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a)N-Boc-α,O-二甲基-D-丝氨酸-甲酯 43 8毫克(2.00毫摩尔)N-Boc-α-甲基-D-丝氨酸于40毫升乙腈中与总计1.25毫升(2.84克,20.0毫摩尔)碘甲烷及2.32克(10.0毫摩尔)氧化银的分批混合并在环境温度搅拌3天。经玻璃纤维过滤后,将混合物真空蒸发,将残留物吸收到乙醚中并真空完全蒸发。 产量:0.45克(91%) Rf值:0.15(硅胶;石油醚/乙酸乙酯=19∶1) C11H21NO5(247.29) 质谱:(M+H)+=248 (b)N-Boc-α,O-二甲基-D-丝氨酸锂盐 400毫克(1.62毫摩尔)N-Boc-α,O-二甲基-D-丝氨酸甲酯与8毫升(8毫摩尔)1-M氢氧化锂溶液于5毫升甲醇中混合并在环境温度搅拌21小时。反应混合物真空蒸发后,将残留物吸收到甲苯中三次并真空完全蒸发且接着以THF洗涤。所得残留物未经进一步纯化及分析即直接进一步反应。 C10H18LiNO5(239.20)。 (c)(2R)-2-Boc-氨基-3-甲氧基-2-甲基-丙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N-Boc-α,O-二甲基-D-丝氨酸锂盐与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16% Rf值:0.63(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 C21H31N3O6(421.49) 质谱:(M+H)+=422 (d)(2R)-2-氨基-3-甲氧基-2-甲基-丙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100毫克(0.24毫摩尔)(2R)-2-Boc-氨基-3-甲氧基-2-甲基-丙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与20毫升氢氯酸的乙醚溶液混合及添加各5毫升的二氯甲烷及甲醇。在环境温度搅拌3小时后,反应混合物蒸发,吸收到乙醚中并再度真空完全蒸发。 产量:90毫克(定量) Rf值:0.35(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1%氨水溶液) C16H23N3O4*HCl(357.83/321.37) (e)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5-溴-噻吩-2-羧酸与(2R)-2-氨基-3-甲氧基-2-甲基-丙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31% Rf值:0.64(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1%氨水溶液) C21H24BrN3O5S(510.40) 质谱:(M+H)+=510/512(溴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氯-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1R)-2-甲氧基-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5-溴-噻吩-2-羧酸-N-{(1S)-2-甲氧基-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实施例33 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己-1-基}-酰胺 ----------------------------------------------------------------------- (a)1-Boc-氨基-环己烷-1-羧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122毫克(0.50毫摩尔)1-Boc-氨基-环己烷-1-羧酸与110微升(101毫克,1.00毫摩尔)NMM及202毫克(0.53毫摩尔)HATU于2.0毫升DMF中混合并在环境温度搅拌10分钟后,添加113毫克(0.50毫摩尔)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胺。在环境温度搅拌3天、在95℃搅拌6小时及在环境温度搅拌16小时后,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用碳酸氢钠溶液碱化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的有机相以0.5-M硫酸氢钾溶液、水及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真空蒸发。将残留物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洗脱液-梯度∶石油醚/乙酸乙酯=2∶3->1∶3)。 产量:90毫克(40%) Rf值:0.60(硅胶;乙酸乙酯) C22H30ClN3O5(451.94) (b)1-氨基-环己烷-1-羧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2c从1-Boc-氨基-环己烷-1-羧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及6-M氢氯酸于二烷中制备。 产量:定量 Rf值:0.60(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1%氨水溶液) C17H22ClN3O5*HCl(388.29/351.83) (c)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己-1-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5-溴-噻吩-2-羧酸及1-氨基-环己烷-1-羧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17% Rf值:0.80(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1%氨水溶液) C22H23BrClN3O4S(540.86) 质谱:(M+H)+=540/542/544(溴-及氯同位素) 类似地获得下列化合物: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己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己基}-酰胺 (3)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己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1-[3-氟-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5)5-溴-噻吩-2-羧酸-N-{1-[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6)5-溴-噻吩-2-羧酸-N-{1-[3-三氟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7)5-溴-噻吩-2-羧酸-N-{1-[3-甲氧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8)5-溴-噻吩-2-羧酸-N-{1[3-硝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9)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0)5-溴-噻吩-2-羧酸-N-{1-[3-氟-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1)5-溴-噻吩-2-羧酸-N-{1-[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2)5-溴-噻吩-2-羧酸-N-{1-[3-溴-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3)5-溴-噻吩-2-羧酸-N-{1-[3-三氟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14)5-溴-噻吩-2-羧酸-N-{1-[3-甲氧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基}-酰胺 实施例34 5-溴-噻吩-2-羧酸-N-{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 (a)3-Boc-氨基-四氢呋喃-3-羧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26c从3-Boc-氨基-四氢呋喃-3-羧酸及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以PPA及TEA于THF中制备。 产率:16% Rf值:0.45(硅胶;乙酸乙酯) C20H26ClN3O6(439.89) (b)3-氨基-四氢呋喃-3-羧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70毫克(0.16毫摩尔)3-Boc-氨基-四氢呋喃-3-羧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在0℃溶于氢氯酸的乙醇溶液中并在环境温度搅拌16小时。真空中蒸发后,将残留物吸收到乙醚中并真空完全蒸发。 产量:55毫克(92%) Rf值:0.30(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1%氨水溶液) C15H18ClN3O4*HCl(376.24/339.78) (c)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5-溴-噻吩-2-羧酸及3-氨基-四氢呋喃-3-羧酸-N-[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以TUTB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58% Rf值:0.60(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1%氨水溶液) C20H19BrClN3O5S(528.81) 质谱:(M+H)+=528/530/532(溴-及氯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溴-噻吩-2-羧酸-N-{3-[3-氟-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3)5-溴-噻吩-2-羧酸-N-{3-[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3-[3-三氟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5)5-溴-噻吩-2-羧酸-N-{3-[3-甲氧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6)5-溴-噻吩-2-羧酸-N-{3-[3-硝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7)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噻吩-3-基}-酰胺 (8)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噻吩-3-基}-酰胺 (9)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酰胺 (10)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酰胺 实施例37 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R)-4-甲基-2-氧代-唑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 (a)2-[(5-溴噻吩-2-羰基)-氨基]-异丁酸叔丁酯 2.41克(12.3毫摩尔)2-氨基-异丁酸叔丁酯盐酸盐与7.0毫升(11.4克,96毫摩尔)亚硫酰氯于15毫升二氯甲烷中混合并回流2小时。真空中蒸发后,将残留物吸收到甲苯中并再真空蒸发一次,将残留物添加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并添加于2.41克(12.3毫摩尔)2-氨基-异丁酸叔丁酯的20毫升二氯甲烷与5.14毫升(3.73克,36.9毫摩尔)TEA的混合物中并在环境温度搅拌16小时。接着以水萃取,水相以二氯甲烷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相以硫酸镁干燥并真空完全蒸发。 产量:3.83克(89%) C13H18BrNO3S(348.26) 质谱:(M+H)+=348/350(溴同位素) (b)2-[(5-溴-噻吩-2-羰基)-氨基]-异丁酸 类似实施例25f从2-[(5-溴噻吩-2-羰基)-氨基]-异丁酸叔丁酯以TFA于二氯甲烷中制备。 产率:88% Rf值:0.33(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 C9H10BrNO3S(292.15) 质谱:(M+H)+=292/294(溴氯同位素) (c)N-[(1 R)-2-羟基-1-甲基-乙基]-2-甲基-4-硝基-苯胺 类似实施例1a从4-氟-3-甲基-硝基苯及D-丙胺醇于DMF中制备。 产率:50% Rf值:0.58(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 C10H14N2O3(210.23) 质谱:(M+H)+=211 (d)3-甲基-4-[(4R)-4-甲基-2-氧代-唑烷-3-基]-硝基苯 1.49克(7.09毫摩尔)N-[(1R)-2-羟基-1-甲基-乙基]-2-甲基-4-硝基-苯胺与2.47毫升(1.79克,17.7毫摩尔)TEA于40毫升THF中混合且同时于冰浴中冷却在氮气下,添加5.6毫升(5.24克,10.6毫摩尔)的20%光气的甲苯溶液。在环境温度搅拌16小时后,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相以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并用硫酸镁干燥。真空蒸发后,将残留物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洗脱液梯度∶二氯甲烷/甲醇=10∶0→9∶1)。 产量:1.38克(82%) Rf值:0.25(硅胶;二氯甲烷) C11H12N2O4(236.22) 质谱:(M+H)+=237 (e)3-甲基-4-[(4R)-4-甲基-2-氧代-唑烷-3-基]-苯胺 类似实施例1c从3-甲基-4-[(4R)-4-甲基-2-氧代-唑烷-3-基]-硝基苯以氢气及阮尼镍于乙酸乙酯中制备。 产率:64% Rf值:0.56(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 C11H14N2O2(206.24) 质谱:(M+H)+=207 (f)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R)-4-甲基-2-氧代-唑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33a从2-[(5-溴-噻吩-2-羰基)-氨基]-异丁酸及3-甲基-4-((4R)-4-甲基-2-氧代-唑烷-3-基)-苯胺以HA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0.43克(61%) Rf值:0.77(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 C20H22BrN3O4S(480.38) 质谱:(M+H)+=480/482(溴同位素) 类似地获得下列化合物: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化合物: (1)5-氯-噻吩-2-羧酸-N-{1-(3-氯-4-[4-甲基-唑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4-二甲基-唑烷-2-酮-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1,3]嗪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4-二甲基-2-氧代-咪唑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5)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1,3]-氧氮杂环庚-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1,3]-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1,1-二氧代-[1,2,5]噻二唑烷-2-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8)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1,1-二氧代-[1,2,6]噻二嗪烷-2-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实施例39 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四氢-嘧啶-2-酮-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a)N-(3-氯-丙基)-N’-(2-甲基-4-硝基-苯基)-脲 1.14克(7.48毫摩尔)2-甲基-4-硝基-苯胺与0.86毫升(1.00克,8.38毫摩尔)异氰酸3-氯丙酯于15毫升二烷中混合同时以冰冷却,并在环境温度搅拌3天。滤除所形成的沉淀并在45℃在干燥杯板中干燥。 产量:0.45克(22%) Rf值:0.52(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11H14ClN3O3(271.70) 质谱:(M+H)+=272/274(氯同位素) (b)3-甲基-4-(四氢-嘧啶-2-酮-1-基)-硝基苯 450毫克(1.66毫摩尔)N-(3-氯-丙基)-N’-(2-甲基-4-硝基-苯基)-脲与195毫克(1.74毫摩尔)叔丁醇钾于2毫升DMF中在40℃混合并在40℃搅拌20小时。接着添加冰且混合物以二氯甲烷萃取。合并的有机相以硫酸钠干燥,真空蒸发且残留物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洗脱液梯度∶二氯甲烷/乙醇=100∶0→96∶4)。 产量:290毫克(74%) Rf值:0.41(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11H15N3O3(235.24) 质谱:(M+H)+=236 (c)3-甲基-4-(四氢-嘧啶-2-酮-1-基)-苯胺 0.28克(1.09毫摩尔)3-甲基-4-(四氢-嘧啶-2-酮-1-基)-硝基苯与85毫克20%钯/碳于40毫升甲醇中混合并在Parr装置中在3atm氢气压下于周围温度氢化20小时。接着滤除钯碳且滤液真空蒸发。将残留物未经进一步纯化即反应。 产量:240毫克(95%) Rf值:0.22(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11H15N3O(205.26) 质谱:(M+H)+=206 (d)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四氢-嘧啶-2-酮-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2-[(5-氯-噻吩-2-羰基)-氨基]-丙酸及3-甲基-4-(四氢-嘧啶-2-酮-1-基)-苯胺以TBTU及DIPEA于THF中制备。 产率:69% Rf值:0.69(硅胶;二氯甲烷/乙醇=4∶1) C19H21ClN4O3S(420.91) 质谱:(M+H)+=421/423 实施例40 5-氯-噻吩-2-羧酸-N-{1-(1-甲基-吡唑-3-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甲基}-酰胺 ------------------------------------------------------------------------- (a)乙氧羰基-甲氧基亚胺基-(1-甲基-吡唑-3-基)-乙酸甲酯 5.00克(20.7毫摩尔)乙氧基羰基-甲氧基亚胺基-(吡唑-3-基)-乙酸与5.73克(41.5毫摩尔)碳酸钾于20毫升DMF中混合并在环境温度搅拌直至气体停止放出。接着添加2.5 8毫升(5.88克,41.5毫摩尔)碘甲烷且混合物在50℃搅拌2小时。真空蒸发后,将残留物与水及乙酸乙酯混合,有机相以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真空完全蒸发。将残留物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洗脱液梯度∶石油醚/乙酸乙酯=80∶20→65∶35)。 产量:2.61克(26%,受区位异构体污染) Rf值:0.25(硅胶;石油醚/乙酸乙酯=1∶1) C11H15N3O5(269.25) 质谱:(M+H)+=270 (b)(1-甲基-吡唑-3-基)-甘氨酸甲酯 2.61克(9.69毫摩尔)乙氧羰基-甲氧基亚胺基-(1-甲基-吡啶-3-基)-乙酸甲酯与0.55克5%钯/碳于60毫升乙醇中混合并于Parr装置中在50℃及3.5atm氢气压下于氢化16小时。接着过滤混合物且滤液真空蒸发。将残留物未经进一步纯化而反应。 产量:1.90克(定量,受污染) Rf值:0.20(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7H11N3O2(169.18) 质谱:(M+H)+=170 (c)[(5-氯-噻吩-2-羰基)-氨基]-(1-甲基-吡唑-3-基)-乙酸甲酯 类似实施例1d从5-氯-噻吩-2-羧酸及(1-甲基-吡唑-3-基)-甘氨酸甲酯以TBTU及TEA于THF中制备。 产率:63% Rf值:0.80(硅胶;二氯甲烷/乙醇=19∶1) C12H12ClN3O3S(313.76) 质谱:(M+H)+=314/316(氯同位素) (d)[(5-氯-噻吩-2-羰基)-氨基]-(1-甲基-吡唑-3-基)-乙酸 0.58克(1.85毫摩尔)[(5-氯-噻吩-2-羰基)-氨基]-(1-甲基-吡唑-3-基)-乙酸甲酯溶于12毫升THF中并添加10毫升及3.7毫升(3.7毫摩尔)1-M氢氧化锂溶液。在环境温度搅拌2小时后,反应混合物蒸发至其体积的1/3,用些许水稀释且以饱和硫酸氢钾调整至pH2-3。以乙酸乙酯萃取后,将合并的有机相以硫酸钠干燥并完全蒸发。 产量:450毫克(81%) Rf值:0.10(硅胶;二氯甲烷/乙醇=4∶1) C11H10ClN3O3S(299.73) 质谱:(M+H)+=300/302(氯同位素) (e)5-氯-噻吩-2-羧酸-N-{1-(1-甲基-吡唑-3-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甲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26c从[(5-氯-噻吩-2-羰基)-氨基]-(1-甲基-吡唑-3-基)-乙酸及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以50%PPA于乙酸乙酯中及以NMM于二氯甲烷中制备。 产率:82% Rf值:0.55(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22H22ClN5O4S(487.96) 质谱:(M+H)+=488/490(氯同位素) 实施例42 5-溴-噻吩-2-羧酸-N-{2-(甲氧羰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 (a)3-(苄基-氧基羰基-氨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吡咯烷-2,5-二酮 410毫克(1.99毫摩尔)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的10毫升THF,在环境温度搅拌下,滴加至450毫克(1.81毫摩尔)3-(苄基-氧基羰基-氨基)-丁二酸酐的20毫升THF溶液中并又搅拌15小时。接着混合物真空完全蒸发,将残留物置于20毫升乙酸酐中并添加444毫克(5.42毫摩尔)乙酸钠。混合物在80℃搅拌1.5小时,接着添加冰水且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激烈搅拌16小时。过滤所形成的沉淀并在真空中干燥。 产量:350毫克(44%) Rf值:2.61分钟 C23H23N3O6(437.46) 质谱:(M+H)+=438 (b)2-氨基-3-(甲氧基-羰基)-丙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350毫克(0.80毫摩尔)3-(苄基-氧基羰基-氨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吡咯烷-2,5-二酮与150毫克氢氧化钯(II)于200毫升甲醇与50毫升THF的混合物中混合并于Parr装置中在环境温度在3atm氢气压下氢化41小时。接着混合物经过滤且滤液真空蒸发。将残留物未经进一步纯化直接反应。 (c)5-溴-噻吩-2-羧酸-N-{2-(甲氧羰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5-氯-噻吩-2-羧酸与2-氨基-3-(甲氧基-羰基)-丙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26% C21H22BrN3O6S(524.39) 质谱:(M+H)+=524/526(溴同位素) 实施例44 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 (a)3-N-Boc-氨基-1-甲基-吡咯烷-3-羧酸 461毫克(2.00毫摩尔)3-N-Boc-氨基-吡咯烷-3-羧酸于5毫升甲醇中与0.17毫升(2.2毫摩尔)37%甲醛溶液及100毫克10%钯-碳在环境温度在氢气压下在5巴维持3小时。过滤及真空蒸发后,将残留物吸收到甲苯中两次并真空完全蒸发。将残留物未经进一步纯化即反应。 产量:0.47克(96%) Rf值:0.60(RP-8;5%氯化钠溶液/甲醇3∶2) C11H20N2O4(244.29) 质谱:(M+H)+=245 (b)3-Boc-氨基-1-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吡咯烷-3-羧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3-Boc-氨基-1-甲基-吡咯烷-3-羧酸及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32% Rf值:0.20(硅胶;乙酸乙酯/甲醇4∶1+1%浓氨水溶液) C22H32N4O5(432.51) 质谱:(M+H)+=433 (c)3-氨基-1-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吡咯烷-3-羧酰胺 270毫克(0.62毫摩尔)3-Boc-氨基-1-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吡咯烷-3-羧酰胺于20毫升(60毫摩尔)6-M盐酸中在环境温度搅拌1.5小时。反应混合物真空蒸发,与冰混合,与1N氢氧化钠溶液碱化并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的有机相以少量水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完全蒸发。 产量:0.170克(82%) Rf值:0.50(硅胶;二氯甲烷/甲醇4∶1+1%浓氨水溶液) C17H24N4O3(332.40) 质谱:(M+H)+=333 (d)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5-溴-噻吩-2-羧酸及3-氨基-1-甲基-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吡咯烷-3-羧酰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37% Rf值:0.40(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1%浓氨水溶液) C22H25BrN4O4S(521.43) 质谱:(M+H)+=521/523(溴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3)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5)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4-[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6)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氮杂环丁-3-基}-酰胺 (7)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氮杂环丁-3-基}-酰胺 (8)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氮杂环丁-3-基}-酰胺 (9)5-溴-噻吩-2-羧酸-N-{3-[3-氟-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10)5-溴-噻吩-2-羧酸-N-{3-[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11)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1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吡咯烷-3-基}-酰胺 实施例45 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四氢嘧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33a从3-甲基-4-(四氢-嘧啶-2-酮-1-基)-苯胺及2-[(5-溴-噻吩-2-羰基)-氨基]-异丁酸以HA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48% Rf值:0.29(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 C20H23BrN4O3S(479.3 9) 质谱:(M+H)+=479/481(溴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7-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1,1-二氧代-异噻唑烷-2-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1,1-二氧代-[1,2]噻嗪烷-2-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1,1-二氧代-[1,2,5]噻二嗪烷-2-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5)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3-二氧代-[1,3,4]噻嗪烷-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1,1-二氧代-[1,2]-硫氮杂环庚-2-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实施例46 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 (a)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1-硝基-苯 1.00克(6.45毫摩尔)2-氟-5-硝基-甲苯与816毫克(7.09毫摩尔)4-氧杂-己内酰胺于4毫升DMF中在氮气氛下在环境温度放置在一起,并在搅拌下添加309毫克(7.09毫摩尔)55%氢化钠(分散于石蜡油中)。15分钟后,将混合物放入冰水中,用6N盐酸溶液酸化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的有机相以饱和氯化钠溶液及2N碳酸钠溶液洗涤,水相以乙酸乙酯萃取且合并的有机相以硫酸镁干燥。真空蒸发后,将混合物放入甲苯中两次且各次真空完全蒸发。将残留物通过硅胶层析纯化(洗脱液梯度∶石油醚/乙酸乙酯=9∶1->0∶1)。 产量:620毫克(38%) Rf值:0.65(硅胶,乙酸乙酯+1%浓氨水溶液) C12H14N2O4(250.25) 质谱:(M+H)+=251 (b)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胺 类似实施例1c从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1-硝基-苯以阮尼镍在氢气压下于甲醇中制备。 产率:95% C12H16N2O2(220.27) 质谱:(M+H)+=221 (c)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33a从2-[(5-溴-噻吩-2-羰基)-氨基]-异丁酸及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胺以HA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77% Rf值:0.42(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 C21H24BrN3O4S(494.40) 质谱:(M+H)+=494/496(溴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氰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2-氧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3)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2-氧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氯-4-(4-甲基-2-氧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5)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溴-4-(4-甲基-2-氧代-哌嗪-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6)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7)5-氯-噻吩-2-羧酸-N-{1-甲基-1-[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8)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溴-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9)5-氯-噻吩-2-羧酸-N-{2-甲氧基-1-[甲氧基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0)5-溴-噻吩-2-羧酸-N-{2-甲氧基-1-[甲氧基甲基]-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1)5-溴-噻吩-2-羧酸-N-{2-甲氧基-1-[甲氧基甲基]-1-[3-氯-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2)5-氯-噻吩-2-羧酸-N-{1-乙酰基-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13)5-氯-噻吩-2-羧酸-N-{1-甲氧基羰基-3-[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吡咯烷-3-基}-酰胺 (14)5-氯-噻吩-2-羧酸-N-{1-乙酰基-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15)5-溴-噻吩-2-羧酸-N-{1-乙酰基-4-[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哌啶-4-基}-酰胺 (16)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哌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7)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3,6-二氢-2H-吡啶-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8)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3-氧代-硫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19)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0)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2-氧代-[1,3]-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1)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7-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2)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7-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23)5-溴-噻吩-2-羧酸-N-{1-甲基-1-[3-甲基-4-(4-甲基-2-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乙基}-酰胺 实施例48 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 (a)3-Boc-氨基-甲氢呋喃-3-羧酸-N-[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33a从3-Boc-氨基-甲氢呋喃-3-羧酸与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胺以HA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量:定量 C22H31N3O6(433.50) 质谱:(M+H)+=434 (b)3-氨基-甲氢呋喃-3-羧酸-N-[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4b从3-Boc-氨基-甲氢呋喃-3-羧酸-N-[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酰胺以TFA于二氯甲烷中制备。 产量:定量 C17H23N3O4(333.38) 质谱:(M+H)+=334 (c)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5-溴-噻吩-2-羧酸与3-氨基-甲氢呋喃-3-羧酸-N-[3-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酰胺以TBTU及TEA于DMF中制备。 产率:50% Rf值:0.53(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 C22H24BrN3O5S(522.41) 质谱:(M+H)+=522/524(溴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溴-噻吩-2-羧酸-N-{3-[3-氟-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3)5-溴-噻吩-2-羧酸-N-{3-[3-溴-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4-甲基-2-氧代-[1,4]-二氮杂环庚-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5)5-溴-噻吩-2-羧酸-N-{3-[3-氯-4-(1-甲基-5-氧代-[1,4]-二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6)5-溴-噻吩-2-羧酸-N-{3-[3-三氟甲基-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实施例49 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3-烯-1-基}-酰胺 ----------------------------------------------------------------------- (a)1-Boc-氨基-环戊-3-烯-1-羧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26c从1-Boc-氨基-环戊-3-烯-1-羧酸与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胺于THF中以NMM及PPA在乙酸乙酯中制备。 产率:28% Rf值:0.52(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 C22H29N3O5(415.48) 质谱:(M+H)+=416 (b)1-氨基-环戊-3-烯-1-羧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4b从1-Boc-氨基-环戊-3-烯-1-羧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以TFA于二氯甲烷中制备。 产率:69% Rf值:0.10(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17H21N3O3(315.37) 质谱:(M+H)+=316 (c)5-氯-噻吩-2-羧酸-N-{1-[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3-烯-1-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5-氯-噻吩-2-羧酸及1-氨基-环戊-3-烯-1-羧酸-N-[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酰胺以TBTU及TEA于THF中制备。 产率:97% Rf值:0.50(硅胶,二氯甲烷/乙醇=9∶1) C22H22ClN3O4S(459.95) 质谱:(M+H)+=458/460(氯同位素) 实施例50 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四氢嘧啶-2-酮-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1-基}-酰胺 --------------------------------------------------------------------- (a)1-[(5-溴-噻吩-2-羰基)-氨基]-环戊烷-1-羧酸甲酯 类似实施例37a从1-氨基-环戊烷-1-羧酸甲酯盐酸盐及5-溴-噻吩-2-羧酸以亚硫酰氯于二氯甲烷中以TEA制备。 产率:88% C12H14BrNO3S(332.22) 质谱:(M+H)+=332/334(溴同位素) (b)1-[(5-溴-噻吩-2-羰基)-氨基]-环戊烷-1-羧酸 类似实施例1e从1-[(5-溴-噻吩-2-羰基)-氨基]-环戊烷-1-羧酸甲酯于甲醇中以1N氢氧化钠溶液制备。 产率:94% C11H12BrNO3S(318.19) 质谱:(M+H)+=318/320(溴同位素) (c)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四氢嘧啶-2-酮-1-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1-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33a从1-[(5-溴-噻吩-2-羰基)-氨基]-环戊烷-1-羧酸及3-甲基-4-(四氢嘧啶-2-酮-1-基)-苯胺以HA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66% Rf值:0.29(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 C22H25BrN4O3S(505.43) 质谱:(M+H)+=505/507(溴同位素) 实施例51 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2-氧代-[1,3]氧氮杂环庚-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1-基}-酰胺 ----------------------------------------------------------------------- (a)4-异氰酸基-3-甲基-1-硝基-苯 7.50克(49.3毫摩尔)2-甲基-4-硝基-苯胺与7.20毫升(59.2毫摩尔)双光气于200毫升甲苯中混合并搅拌回流2小时。反应混合物真空中蒸发,将残留物吸收到甲苯中两次且各次真空完全蒸发。将残留物未经任何纯化进而反应。 产量:8.78克(定量) (b)2-甲基-4-硝基-苯基-氨基甲酸-4-氯-丁基酯 17.8克(0.10毫摩尔)4-异氰酸基-3-甲基-1-硝基-苯放入750毫升甲苯中并滴加11.7毫升(0.10毫摩尔)4-氯-丁-1-醇的50毫升甲苯中溶液。接着将反应混合物75℃加热16小时,接着真空蒸发并放入甲苯中两次并通过真空中完全蒸发而浓缩。将残留物从环己烷再结晶而纯化。 产量:16.2克(57%) Rf值:5.27分钟 C12H15ClN2O4(286.71) 质谱:(M+H)+=286/288(氯同位素) (c)3-甲基-4-(2-氧代-[1,3]氧氮杂环庚-3-基)-1-硝基-苯 类似实施例39b从2-甲基-4-硝基-苯基-氨基甲酸-4-氯-丁基酯以叔丁醇钾于DMF中制备。 产率:12% Rf值:4.26分钟 C12H14N2O4(235.24) 质谱:(M+H)+=236 (d)3-甲基-4-(2-氧代-[1,3]氧氮杂环庚-3-基)-苯胺 类似实施例40b从3-甲基-4-(2-氧代-[1,3]氧氮杂环庚-3-基)-1-硝基-苯以钯-碳在氢气压下于THF中制备。 产率:定量 Rf值:2.76分钟 C12H16N2O2(220.27) 质谱:(M+H)+=221 (e)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2-氧代-[1,3]氧氮杂环庚-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1-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33a从1-[(5-溴-噻吩-2-羰基)-氨基]-环戊烷-1-羧酸及3-甲基-4-(2-氧代-[1,3]-氧氮杂环庚-3-基)-苯胺以HATU及NMM于DMF中制备且随后通过硅胶层析纯化。 产率:52% Rf值:0.42(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 C23H26BrN3O4S(520.44) 质谱:(M+H)+=520/522(溴同位素) 实施例52 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2-氧代-[1,3]氧氮杂环庚-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1-基}-酰胺 ------------------------------------------------------------------- (a)2-甲基-4-硝基-苯基-氨基甲酸3-氯-丙基酯 类似实施例51b从4-异氰酸基-3-甲基-1-硝基-苯及3-氯-丙-1-醇于甲苯中制备。 产率:59% C11H13ClN2O4(272.69) 质谱:(M+H)+=273/275(氯同位素) (b)3-甲基-4-(2-氧代-[1,3]嗪烷-3-基)-1-硝基-苯 7.80克(28.6毫摩尔)2-甲基-4-硝基-苯基-氨基甲酸3-氯-丙基酯与4.74克(34.3毫摩尔)碳酸钾于100毫升乙腈中混合并在90℃加热2小时。接着添加些许乙腈,过滤后,滤液真空蒸发,将残留物于乙醚中在环境温度搅拌,过滤并干燥。 产量:5.74克(85%) Rf值:0.42(硅胶;二氯甲烷/甲醇=50∶1) C11H12N2O4(236.22) 质谱:(M+H)+=237 (c)3-甲基-4-(2-氧代-[1,3]嗪烷-3-基)-苯胺 类似实施例1c从3-甲基-4-(2-氧代-[1,3]嗪烷-3-基)-1-硝基-苯以阮尼镍在氢气压下于THF中制备。 产率:44% Rf值:0.52(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 C11H12N2O2(206.24) 质谱:(M+H)+=207 (d)5-溴-噻吩-2-羧酸-N-{1-[3-甲基-4-(2-氧代-[1,3]嗪烷-3-基)-苯基氨基甲酰基]-环戊-1-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33a从1-[(5-溴-噻吩-2-羰基)-氨基]-环戊烷-1-羧酸及3-甲基-4-(2-氧代-[1,3]-嗪烷-3-基)-苯胺以HATU及NMM于DMF中制备且随后通过硅胶层析纯化。 产率:41% Rf值:0.43(硅胶,二氯甲烷/甲醇=9∶1) C22H24BrN3O4S(506.42) 质谱:(M+H)+=506/508(溴同位素) 实施例53 5-氯-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二环[2.2.1]庚-2-基}-酰胺 ----------------------------------------------------------------------- (a)2-[(5-氯-噻吩-2-羰基)-氨基]-二环[2.2.1]庚烷-2-羧酸 1.99克(12.2毫摩尔)5-氯-噻吩-2-羧酸与3.56毫升(49.0毫摩尔)亚硫酰氯在120毫升二氯甲烷中混合并搅拌下回流1.75小时。混合物真空蒸发且残留物吸收到二氯甲烷中3次并通过蒸发浓缩。接着残留物吸收到75毫升乙腈中并于5分钟内在70℃搅拌下滴加至通过添加3.67毫升(13.6毫摩尔)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至1.90克2-氨基-二环[2.2.1]庚烷-2-羧酸的150毫升乙腈中所获得的混合物中,随后在环境温度搅拌3.25小时且添加3.74毫升(26.9毫摩尔)TEA。混合物在70℃又搅拌2小时接着过滤。滤液真空蒸发,将残留物于150毫升水中搅拌30分钟,用2N碳酸钠溶液调整至pH10,搅拌5分钟并过滤。于冰浴中冷却下,滤液以1M盐酸调整至pH2.5,所得沉淀予以过滤并在55℃干燥。 产量:2.35克(51%),略受污染 Rf值:0.70(硅胶,乙酸乙酯/乙醇9∶1+1%乙酸) C13H14ClNO3S(299.77) 质谱:(M+H)+=300/302(氯同位素) (b)5-氯-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二环[2.2.1]庚-2-基}-酰胺 类似实施例1d从2-[(5-溴-噻吩-2-羰基)-氨基]-二环[2.2.1]庚烷-2-羧酸及3-甲基-4-(2-氧代-吗啉-4-基)-苯胺以TBTU及NMM于DMF中制备。 产率:44% Rf值:0.40(硅胶,乙酸乙酯/乙醇=19∶1+1%浓氨水溶液) C24H26ClN3O4S(488.00) 质谱:(M+H)+=488/490(氯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溴-噻吩-2-羧酸-N-{2-[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7-氧杂-二环[2.2.1]庚-5-烯-2-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5-[3-甲基-4-(3-氧代-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螺[2.4]庚-5-基}-酰胺 实施例54 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 (a)3-氨基-四氢呋喃-3-羧酸 3.50克(15.1毫摩尔)3-Boc-氨基-四氢呋喃-3-羧酸与150毫升1M盐酸在环境温度搅拌在一起,接着冷冻并冻干。将残留物未任何进一步纯化即用以反应。 产量:2.58克(定量) C5H9NO3*HCl(167.59/131.13) 质谱:(M+H)+=132 (b)3-[(5-溴-噻吩-2-羰基)-氨基]-四氢呋喃-3-羧酸 类似实施例53a从3-氨基-四氢呋喃-3-羧酸及5-溴-噻吩-2-羧酸以亚硫酰氯及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于二氯甲烷中以三乙胺制备。 产率:69% C10H10BrNO4S(320.16) 质谱:(M+H)+=320/322 (c)2-(5-溴-噻吩-2-基)-3,7-二氧杂-1-氮杂-螺[4.4]壬-1-烯-4-酮 1.50克(4.69毫摩尔)3-[(5-溴-噻吩-2-羰基)-氨基]-四氢呋喃-3-羧酸于45毫升乙酸酐中在85℃搅拌24小时。反应混合物真空蒸发,将残留物吸收到甲苯及二氯甲烷中两次并通过蒸发完全浓缩。将残留物未经任何进一步纯化而直接进一步反应。 产量:1.45克(定量) Rf值:0.85(硅胶,石油醚/乙酸乙酯=1∶1) C10H8BrNO3S(302.15) 质谱:(M+H)+=303/305(溴同位素) (d)5-溴-噻吩-2-羧酸-N-{3-[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320毫克(1.06毫摩尔)2-(5-溴-噻吩-2-基)-3,7-二氧杂-1-氮杂-螺[4.4]壬-1-烯-4-酮与3-氯-4-(5-氧代-[1.4]氧氮杂环庚-4-基)-苯胺于2.5毫升甲苯中与3.1毫升NMP及315微升冰醋酸于微波炉中在125℃搅拌55分钟。接着添加80毫克(0.26毫摩尔)2-(5-溴-噻吩-2-基)-3,7--二氧杂-1-氮杂-螺[4.4]壬-1-烯-4-酮且混合物在125℃微波炉中又搅拌20分钟。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倒入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的有机相以半饱和及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硫酸镁干燥并真空蒸发。将残留物通过制备性HPLC装置纯化(Gilson,Stable-Bond C18-Material,洗脱液梯度∶水/乙腈95∶5→5∶95+0.01%甲酸) 产量:145毫克(24%) Rf值:0.25(硅胶;乙酸乙酯+0.5%浓氨水溶液) C22H21BrClN5O4S(566.86) 质谱:(M+H)+=566/568/570(溴-及氯同位素) 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氯-噻吩-2-羧酸-N-{3-[3-氯-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2)5-溴-噻吩-2-羧酸-N-{3-[3-氯-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3)5-氯-噻吩-2-羧酸-N-{3-[3-氯-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4)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5)5-氯-噻吩-2-羧酸-N-{3-[3-甲基-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6)5-氯-噻吩-2-羧酸-N-{3-[3-溴-4-(3-氰基亚胺基-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7)5-氯-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8)5-氯-噻吩-2-羧酸-N-{3-[3-溴-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9)5-溴-噻吩-2-羧酸-N-{3-[3-甲基-4-(5-氰基亚胺基-[1,4]-氧氮杂环庚-4-基)-苯基氨基甲酰基]-四氢呋喃-3-基}-酰胺 下列描述含有通式(I)任何化合物作为活性物质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I 每10毫升含75毫克活性物质的干燥安瓿 ------------------------------------------------------------------ 组成: 活性物质 75.0毫克 甘露醇 50.0毫克 注射用水 添加至10.0毫升 制备: 活性物质及甘露醇溶于水中。包装后,该溶液经冷冻干燥。为了产生即用型注射溶液,将该产物溶于水中。 实包例II 每2毫升含35毫克活性物质的干燥安瓿 ---------------------------------------------------------------- 组成: 活性物质 35.0毫克 甘露醇 100.0毫克 注射用水 添加至2.0毫升 制备: 活性物质及甘露醇溶于水中。包装后,该溶液经冷冻干燥。为了产生即用型注射溶液,将该产物溶于水中。 实施例III 含50毫克活性物质的片剂 ------------------------------------------------------------------ 组成: (1)活性物质 50.0毫克 (2)乳糖 98.0毫克 (3)玉米淀粉 50.0毫克 (4)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15.0毫克 (5)硬脂酸镁 2.0毫克 215.0毫克 制备: (1)、(2)及(3)混合在一起并用(4)的水溶液造粒。添加(5)至干燥的造粒物中。由此混合物压缩片剂,其两侧为双平面且具有刻痕且在一侧具有区分凹口。片剂直径:9毫米。 实施例IV 含350毫克活性物质的片剂 --------------------------------------------------------------------- 组成: (1)活性物质 350.0毫克 (2)乳糖 136.0毫克 (3)玉米淀粉 80.0毫克 (4)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30.0毫克 (5)硬脂酸镁 4.0毫克 600.0毫克 制备: (1)、(2)及(3)混合在一起并用(4)的水溶液造粒。添加(5)至干燥的造粒物中。由此混合物压缩片剂,其两侧为双平面且具有刻痕且在一侧具有区分凹口。片剂直径:12毫米。 实施例V 含50毫克活性物质的胶囊 -------------------------------------------------------------- 组成: (1)活性物质 50.0毫克 (2)干燥玉米淀粉 58.0毫克 (3)粉化乳糖 50.0毫克 (4)硬脂酸镁 2.0毫克 160.0毫克 制备: (1)以(3)分散。此分散物在激烈搅拌下添加至(2)及(4)的混合物中。 此粉末混合物在填充胶囊机器中包装入3号硬明胶胶囊中。 实施例VI 含350毫克活性物质的胶囊 --------------------------------------------------------------- 组成: (1)活性物质 350.0毫克 (2)干燥玉米淀粉 46.0毫克 (3)粉化乳糖 30.0毫克 (4)硬脂酸镁 4.0毫克 430.0毫克 制备: (1)以(3)分散。此分散物在激烈搅拌下添加至(2)及(4)的混合物中。 此粉末混合物在填充胶囊机器中包装入0号硬明胶胶囊中。 实施例VII 含100毫克活性物质的栓剂 ------------------------------------------------------------ 1栓剂含有: 活性物质 100.0毫克 聚乙二醇(M.W.1500) 600.0毫克 聚乙二醇(M.W.6000) 460.0毫克 聚乙烯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 840.0毫克 2,000.0毫克 制备: 聚乙二醇与聚乙烯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一起熔融。在40℃将研磨的活性物质均匀分散于该熔融物中。冷却至38℃并倒入略冷冻的栓剂模具中。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0 金币 0人已下载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