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无缝合针织裤及其制造方法.pdf

  • 上传人:000****221
  • 文档编号:5783461
  • 上传时间:2019-03-19
  • 格式:PDF
  • 页数:19
  • 大小:1,012.9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20437.6

    申请日:

    2003.03.14

    公开号:

    CN1445404A

    公开日:

    2003.10.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4B 1/24申请日:20030314授权公告日:20070307终止日期:2015031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4B1/24; A41B9/00

    主分类号:

    D04B1/24; A41B9/00

    申请人:

    平井贵美男;

    发明人:

    平井贵美男

    地址:

    日本山梨县

    优先权:

    2002.03.14 JP 70307/2002; 2002.03.14 JP 70316/200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会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无缝合针织裤。其目的是不损害针织品特有的弹性及柔软性的同时,使裆下部分宽松,并且给小腹部适度的压迫感。这种无缝合针织裤具有躯干部(14)、底裆部(16)及裆下部(15),将覆盖小腹的前身片与覆盖臀部的后身片进行筒状回形编织,其中,通过在前述底裆部(16)及裆下部(15)的内侧部分编织加针形成增加部分(17a、17b、17c),使裆下部分产生宽松感,减轻大腿部的紧绷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无缝合针织裤,具有躯干部(14)、底裆部(16)及裆下部(17), 将覆盖小腹的前身片(11)与覆盖臀部的后身片(12)进行筒状回形编织, 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底裆部(16)及裆下部(17)的内侧部分编织加针形成 增加部分(17a)、(17b)、(17c)。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合针织裤,其特征在于,前述增加部 分是由在前述底裆部(16)编织加针所形成的增加部分(17a)、及在该增 加部分(17a)的下端所形成的倒三角形的增加部分(17b)、及在从该增加 部分(17b)的下端到裆下部(17)的内侧部分形成的增加部分(17c)组成 的。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缝合针织裤,其特征在于,前述增 加部分是由通过从前述底裆部(16)的中心位置向左右编织加针所形成 的三角形的增加部分(17a)、及通过在该增加部分(17a)的下端从左右外 侧向内侧逐渐收针并保持所形成的倒三角形的增加部分(17b)、及一边 保持该增加部分(17b)下端的针数一边在裆下部(17)的内侧形成的增加 部分(17c)组成的。
    4: 一种无缝合针织裤,具有躯干部(14)及裆下部(15),将覆盖小 腹的前身片(11)与覆盖臀部的后身片(12)进行筒状回形编织,其特征在 于,在前述前身片(11)上设置纹理的弹性比后身片(12)小的伏帖部(16), 并且在该伏帖部(16)与前述裆下部(15)之间,一边从左右外侧向内侧逐 渐收针并保持一边形成倒三角形的底裆部(21a)。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缝合针织裤,其特征在于,在平针编织 前述躯干部(14)时,通过使伏帖部(16)与底裆部(21a)的针距比其他部位 小,增加编织针数,从而抑制该部位的弹性。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无缝合针织裤,其特征在于,在平针 编织前述躯干部(14)时,通过将伏帖部(16)与底裆部(21a)的针距调为 1/2,使编织针数增加到2倍,从而抑制该部位的弹性。
    7: 一种无缝合针织裤的制作方法,从躯干部(14)开始,按照底裆 部(16)、裆下部(15)的顺序,将覆盖小腹的前身片(11)与覆盖臀部的后 身片(12)进行筒状回形编织,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在从躯干部(14) 变换到底裆部(16)、裆下部(15)的回形编织时,设置加针工序,该加针 工序是在针织裤中心位置的底裆部(16)向左右一边加针进行回形编 织,一边形成略三角形的增加部分(17a)的加针工序;以及在该增加部 分(17a)的下端从左右外侧向内侧一边逐渐收针进行回形编织,一边形 成倒三角形的增加部分(17b)的加针工序;然后在回形编织裆下部(15) 时,一边保持前述增加部分(17b)下端的针数一边在裆下部(15)的内侧 部分上形成增加部分(17c)。

    说明书


    无缝合针织裤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具有躯干部及裆下部、将覆盖小腹的前身片与覆盖臀部的后身片进行筒状回形编织的无缝合针织裤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针织裤是将覆盖小腹的前身片与覆盖臀部的后身片分别进行编织,然后将两片重叠,在左右的外侧边及裆下部分的内侧边缝合,形成筒状完成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前身片与后身片的缝合,得不到针织品特有的弹性和柔软性。特别是股下与缝合处的接触,穿着舒适感差,另外,由于不是很宽松,所以坐下、走路时,大腿部会有紧绷感。

        因此,最近有如图8所示的在前身片2和后身片3的裆下部分另外加上笃裆(gusset)4的针织裤1a。

        另外,还出现了前身片与后身片无缝合,进行筒状回形编织的立体形状的针织裤(参照特许第2963436号)。如图9所示,这种针织裤1b,由于对舒适感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后身片3的臀部5的编织行数比前身片2有所增加,使臀部5鼓起,坐下时大腿部不会感到紧绷。

        但是,上述加笃裆地针织裤1a失去了针织品特有的弹性和柔软性,虽然裆下部分变得宽松,避免了前述大腿部的窄小,但需要另外将笃裆4缝在前身片2和后身片3的工序,因而有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另外,后者的无缝合针织裤1b,由于后身片3的编织行数比前身片2有所增加,仅增加的行数部分,编织后身片3的时间要更多,存在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并且,由于在臀部5形成的膨胀有一定尺寸,可能出现不同的使用者,膨胀部分对体型不伏帖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不损害针织品特有的弹性和柔软性,使裆下部分保持宽松的无缝合针织裤。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前身片与后身片的编织行数相同,从而谋求缩短编织时间,同时通过改变前身片和后身片的纹理,改善穿着舒适感,并且使臀部及大腿部更宽松的无缝合针织裤。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取消缝合工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的无缝合针织裤的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无缝合针织裤具有躯干部、底裆部及裆下部,将覆盖小腹的前身片与覆盖臀部的后身片进行筒状回形编织,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底裆部及裆下部的内侧部分编织加针形成增加部分。

        通过在底裆部和裆下部的内侧形成的增加部分,使底裆部和裆下部更宽松,减轻大腿部的紧绷感。另外,由于是无缝合的立体结构,所以不会损害针织品的弹性和柔软性。本发明的针织裤除适用于男性用的运动裤、女性用的防护内衣外,也适用于连裤袜等。

        上述的增加部分是由在底裆部编织加针形成的三角形的第一增加部分、在该增加部分的下端形成的倒三角形的第二增加部分及在该增加部分下端至裆下部内侧形成的第三增加部分组成的。

        前述第一增加部分是通过在底裆部中心位置向左右加针形成的,第二增加部分是在前述第一增加部分的下端,从左右外侧向内侧逐渐收针并保持形成的,前述第三增加部分是一边保持前述第二增加部分下端的针数一边在裆下部的内侧部分形成的。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无缝合针织裤,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前身片上设置纹理的弹性比后身片小的伏帖部,并且在该伏帖部与前述裆下部之间,一边从左右外侧向内侧逐渐收针并保持一边形成倒三角形的底裆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前身片上设置纹理的弹性比后身片小的伏帖部,改变前身片与后身片的纹理,因此使小腹部有适度的压迫感,同时坐下时臀部有宽松感,大腿部也不会感到紧绷。另外在躯干部与裆下部之间形成绕着大腿的倒三角形的底裆部,成为立体结构,裆下部可以得到与笃裆同样的效果,使裆下部宽松。

        另外,上述伏帖部分是通过缩小针距、增加针数形成的,没有必要改变前身片与后身片编织行数。所以,前身片不需要更多的编织时间,可以进行高效率的编织。

        本发明涉及的无缝合针织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在从躯干部变换到底裆部、裆下部的回形编织时,设置加针工序,该加针工序是在针织裤中心位置的底裆部向左右一边加针进行回形编织,一边形成略三角形的增加部分的加针工序;以及在该增加部分的下端从左右外侧向内侧一边逐渐收针进行回形编织,一边形成倒三角形的增加部分的加针工序;然后在回形编织裆下部时,一边保持前述增加部分下端的针数一边在裆下部的内侧部分上形成增加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在从躯干部到底裆部、裆下部的顺序进行回形编织的工序中设置加针工序,用简单的方法在底裆部及裆下部形成增加部分。

        以下参照附图对上述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针织裤前身片形状的正视图。

        图2是前述针织裤底裆部的平面说明图。

        图3是表示前述针织裤增加部分的形成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针织裤前身形状的正视图。

        图5是表示前述针织裤后身形状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前述针织裤的前身片的伏帖部分的形成方法的说明图。

        图7表示是前述针织裤的后身片的底裆部的形成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现有的针织裤其中一种的立体图。

        图9是现有的针织裤其他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无缝合针织裤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1至图3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无缝合针织裤的第一实施例。如图所示,该实施例的无缝合针织裤10a是,编织线呈旋回状向编织机的前后一对的针座送线,将覆盖小腹的前身片11及覆盖臀部的后身片12编织成筒状。该编织机从罗纹编织的腰部13开始编织,然后用平针回形编织躯干部14,再用平针编织左右的裆下部15,最后进行压针处理后完成针织裤10a。本方法可以单件编织,也可以反复上述编织进行多件连续编织。

        在本实施例中,在从前述躯干部14向裆下部15的编织过程中,在底裆部16和裆下部15的内侧部分设置加针工序,该加针工序是在裆下部15的编织工序将要开始前,在底裆部16的部位向左右方向边移针边加针,由此,在沿着底裆部16到裆下部15的内侧部分形成了17a、17b、17c三个增加部分。

        下面根据图3说明上述17a、17b、17c三个增加部分的编织工序。为了方便起见,将图3的一个小方块作为一个个的针进行说明。首先,罗纹编织腰部13,然后平针编织躯干部14。然后,在从躯干部14将要编织到裆下部15前,开始加针工序。在该加针工序中,首先,在针织裤10a中心位置的底裆部16向左右的针座各移一针,通过在其中加入新的针来增加一针。在下一行再向左右各移一针,同样再加一针,成为左右各加两针。这样,随着行数增加,在底裆部16左右各加9针,在底裆部16形成如图3所示的三角形的增加部分17a。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前述形成的增加部分17a的下端形成倒三角形的增加部分17b。该增加部分17b是在前述增加部分17a的下端,通过从左右外侧向内侧边逐渐收针边回形编织而形成的。该增加部分17b使底裆的里面保持宽松,从而针织裤具有更加立体的形状。上述增加部分17b的下端与用同样的方法在后身片12形成的增加部分17b之间,通过对压针18的处理,使5针闭合。

        前述底裆部16的加针工序完成后,移至裆下部15的回形编织。这时不需要再进行加针,一边保持在底裆部16增加的左右各7针,一边连续地通过平针编织进行回形编织。由此,在左右的裆下部15的内侧部分上形成与前述底裆部16同样的增加部分17c。当然,上述增加部分17a、17b、17c的针数及压针18的缝合针数,可根据针织裤10a的大小和款式进行相应的变化。

        上述的加针工序,因前身片11与后身片12是同样的回形编织,所以在后身片12形成了与前身片11相同的增加部分17a、17b、17c,如图2所示,底裆部16的下面从前身片11到后身片12之间形成了十字形状的增加部分17a、17b、17c。

        这样构成的针织裤10a,因为是无缝合的,所以没有损坏针织品特有的弹性和柔软性,穿着感非常好。另外,由于有底裆部及裆下部加针形成的增加部分17a、17b、17c,形成立体结构,可以得到与有笃裆的情况相同的效果,使裆下部分变得宽松。因此,大腿部既有伏帖感,同时又有宽松感,坐下或行走时,大腿部没有紧绷的感觉。

        另外,上述实施例是对按照从腰部13开始到躯干部14、裆下部15的顺序进行回形编织的说明,与此相反,从裆下部15开始向躯干部14、腰部13进行回形编织,也可形成同样的针织裤10a。

        图4至图7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无缝合针织裤的第二实施例。如图所示,该实施例的无缝合针织裤10b也是与之前的实施例同样,编织线呈旋回状态向编织机的前后两个针座送线,将覆盖小腹的前身片11及覆盖臀部的后身片12编织成筒状。该编织机从罗纹编织的腰部13开始,然后用平针回形编织躯干部14,再用平针编织左右的裆下部15,最后进行压针处理后完成针织裤10b。完成后的针织裤10b,可以单件编织,也可以反复上述编织进行多件连续编织。

        如图4及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在前身片11的大约中心部形成了梯形的伏帖部20。该伏帖部20是在回形编织躯干部14的中途,通过将针距改为1/2并且加针形成的。也就是,在该部位由于将针座的排列间隔调小,所以每一针变紧,与不改变针距编织成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该部位的弹性小。这样,通过改变前身片11和后身片12的纹理,给小腹适当的压迫感的同时,臀部可以有宽松感。另外,将针距设定为1/2时,虽然针数增加一倍,但横向的编织宽度尺寸没有变化,所以不会破坏针织裤10b的整体形状。在该实施例中,不仅在前身片11的躯干部14,包住大腿部的裆下部15也可用同上述伏帖部20一样的纹理编织,使大腿部有伏帖的感觉。并且,由于在伏帖部20与裆下部15之间,形成绕着大腿加针的倒三角形的底裆部21a,所以与连接其下面的裆下部15之间的分界线22对应于大腿倾斜。

        下面根据图6对上述伏帖部20的编织工序进行说明。这时,为了方便起见,将图6的正方形的一个小方块作为通常的一个个的针,而将由正方形的一个小方块向左右分成两个小的竖长方形的一个小方块作为针距改为1/2后的一个个的针进行说明。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首先用罗纹编织腰部13,再用平针编织躯干部14。然后在编织躯干部14的中途开始移至用于形成伏帖部20的加针工序。该加针工序中,不向左右的针座移针,而将针座的排列针距减少1/2,不改变横向的编织宽度尺寸,将针座数增加一倍。通过增加新的针座,针数也增加,但由于针距减了1/2,针脚相应变小,在针脚很紧的状态下进行编织。由此形成的伏帖部20的弹性比其他部分要小,穿上后小腹有适度的压迫感并与身体相吻合,同时,由于前身片与后身片是以相同圈数编织的,所以前身片不需要更多的编织时间,可以进行高效率的编织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使从躯干部14与裆下部15相接的分界线22向对应于大腿倾斜,如图6所示,这是由于在伏帖部的下方,由左右外侧向内侧逐渐收针一边保持一边形成了倒三角形的底裆部21a,通过在其下端继续编织裆下部15而形成的。因此,在底裆部21a的下端连续地回形编织形成左右的裆下部15,该裆下部15也同前述伏帖部20一样,是将针座的排列针距减少1/2后编织的,由于纹理不同,大腿部可得到伏帖感。

        图5及图7表示的是后身片12的编织方法。如图所示,后身片12的躯干部14没有象前身片11那样进行加针,而是全部按照一定的平针编织而形成的。只是下端的底裆部21b的部分和前述前身片11的底裆部21a相同,将针座的排列针距减少1/2后编织成的。最后在前身片11和后身片12的底裆部21a、21b的下端对压针18进行缝合处理。

        如此构成的针织裤10b由于是无缝合,因此不损害针织品特有的弹性和柔软性,另外没有卷边缝合的部分,所以穿起来非常舒适。并且由于改变了前身片11与后身片12的纹理,小腹部有适度的压迫感的同时坐下时臀部有宽松感。另外,除了改变底裆部21a、21b的纹理,在躯干部14与裆下部15之间形成绕着大腿加针的倒三角形的底裆部21a、21b,使与裆下部15的分界线22对应于大腿倾斜,形成立体结构,可以得到与在裆下设置笃裆的情况同样的效果,使裆下部分变得宽松。因此,大腿部既有伏帖感,同时又有宽松感,坐下或行走时,大腿部没有紧绷的感觉。

        另外,上述实施例是对从腰部13开始,按照躯干部14、裆下部15的顺序进行回形编织的说明,与此相反,从裆下部15开始向躯干部14、腰部13进行回形编织,也可形成同样的针织裤10b。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缝合针织裤,因为在底裆部及裆下部的内侧部分编织加针形成增加部分,进一步发挥了无缝合立体结构的特点,除了具有针织品的弹性和柔软性外,使裆下部变得宽松,大腿部没有紧绷的感觉,穿起来十分舒适。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缝合针织裤,通过在前身片的一部分上形成弹性比后身片小的伏帖部而改变两者的纹理,使小腹部有适度的压迫感,同时臀部也有宽松感,坐下时臀部有很大的弹性,大腿不会感到紧绷。

        另外,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可以用各种变换的方法予以实现。

    关 键  词:
    缝合 针织 及其 制造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无缝合针织裤及其制造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78346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