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6338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0.23 CN 103363386 A *CN103363386A* (21)申请号 201210095528.2 (22)申请日 2012.04.02 F21S 8/00(2006.01) F21V 19/00(2006.01) G02F 1/13357(2006.01) (71)申请人 鑫成科技 ( 成都 ) 有限公司 地址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天映路 168 号 申请人 深鑫成光电 (深圳) 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宋法轮 黄星童 (54) 发明名称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57) 摘要 。
2、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 导光板及框架, 该框架包括 背板及侧壁, 该导光板设置于该背板上, 该光源设 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该光源包括基体及 固定于该基体上的发光元件, 该背板包括对应该 发光元件的开口, 该发光元件穿过该开口设置于 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 且该基体固定于该背板 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 该背光模组方便更换光源。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63386 A CN 1。
3、03363386 A *CN103363386A* 1/1 页 2 1. 一种背光模组, 其包括光源、 导光板及框架, 该框架包括背板及侧壁, 该导光板设置 于该背板上, 该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 其特征在于 : 该光源包括基体及固定于 该基体上的发光元件, 该背板包括对应该发光元件的开口, 该发光元件穿过该开口设置于 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 且该基体固定于该背板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 该基体通过胶体贴附于该背板远离该 导光板的表面。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 该背板远离该导光板的表面具有 凹。
4、陷部, 该基体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凹陷部内。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 该基体完全容置于该凹陷部。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 该基体通过锁固件锁固于该背板远离 该导光板的表面。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 该背板邻近该导光板的表面具有反射 材料, 用于反射光线至该导光板。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 该背板邻近该导光板的表面还包括多 个网点。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 该导光板通过模内成型技术直接成型 于该背板邻近该导光板的表面上。 9. 如权利要求 。
5、1 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 该基体为印刷电路板, 该印刷电路板还 用于驱动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画面显示。 1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平面光的背光 模组, 其特征在于 : 该背光模组采用如权利要求 1-9 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63386 A 2 1/4 页 3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低辐射性、 体积轻薄短小及耗电低等特点, 已广泛应用于手 机、 个人数字助理、 笔记型计算机、 个人计算机及电视等领域。由于液晶。
6、显示装置的液晶面 板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 因此, 为达到显示效果, 需要给液晶面板提供一背光模组以向液晶 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平面光, 从而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 0003 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导光板、 光源、 反射片、 一至多个光学膜片承载并收容上述元件 的下框 (也称 back-cover) 及辅助固定用的胶框。然而, 由于光源收容于该下框内, 当光源 需要更换时 (如光源损坏) , 必须将整个背光模组都拆解才能取出并更换光源, 即现有背光 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不方便更换光源。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光源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
7、更换光 源的背光模组。 0005 也有必要提供一种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0006 一种背光模组, 其包括光源、 导光板及框架, 该框架包括背板及侧壁, 该导光板设 置于该背板上, 该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该光源包括基体及固定于该基体上 的发光元件, 该背板包括对应该发光元件的开口, 该发光元件穿过该开口设置于该导光板 的入光面一侧, 且该基体固定于该背板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 0007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平面光的背光 模组, 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 导光板及框架, 该框架包括背板及侧壁, 该导光板设置于该背 板上, 该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
8、的入光面一侧。该光源包括基体及固定于该基体上的发光元 件, 该背板包括对应该发光元件的开口, 该发光元件穿过该开口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 一侧, 且该基体固定于该背板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需要更换光源时, 可以通 过该背板的开口将该光源取出并通过该开口将替换光源组装, 而无需拆卸整个背光模组或 液晶显示装置, 因此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方便更换光源。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0010 图 2 是图 1 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0011 图 3 是图 2 所示的液。
9、晶显示装置沿线 III-III 的剖面示意图。 0012 图 4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0013 图 5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3363386 A 3 2/4 页 4 0014 图 6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四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0015 图 7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五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0016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液晶显示装置 10、 20、 30、 40、 50 液晶显示面板 11、 41 背光模组 12 第一框架 13 光学膜片 14 光源 15 导光板 16、 36 第二框架 17 胶体 18 基体 1。
10、51、 251、 451、 551 发光元件 152、 452 第一表面 153、 175、 375、 453 第二表面 154、 176、 276、 454 发光面 155 入光面 161 出光面 162 底面 163 背板 171、 271、 371、 571 侧壁 172 开口 173 锁扣件 133、 174 凹陷部 277 网点 378 驱动元件 49 锁固件 58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请参阅图 1、 图 2 及图 3, 图 1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 10 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 图, 图 2 是图 1 所示液晶显示装置 10 的。
11、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 3 是图 2 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10 沿线 III-III 的剖面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 10 包括液晶显示面板 11 及与该液晶显 示面板 11 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 12。该背光模组 12 为该液晶显示面板 11 提供均匀的平面 光。 0018 该背光模组12包括第一框架13、 光学膜片14、 光源15、 导光板16、 及第二框架17。 0019 该第二框架 17 包括背板 171 及沿该背板 171 边缘垂直延伸的侧壁 172, 用于承载 并收容该导光板 16、 该光源 15 及该光学膜片 14。该导光板 16 及该光学膜片 14 依序设置 说 明 书 CN 103。
12、363386 A 4 3/4 页 5 于该背板 171 上, 该光源 15 设置于该导光板 16 的一侧。具体地, 该导光板 16 包括入光面 161、 与入光面 161 相邻的出光面 162、 及与该出光面 162 相对的底面 163。该光源 15 设置 于该入光面161一侧, 该光学膜片14设置于该出光面162一侧, 该底面163置于该背板171 上。 0020 该第一框架 13 用于配合该第二框架 17 固定该背光模组 12, 并承载该液晶显示面 板 11, 其设置于该光学膜片 14 与该液晶显示面板 11 之间, 且可以与该第二框架 17 卡扣配 合。具体地, 该第一框架 13 为中空。
13、的框体结构, 其包括首尾相接的四个侧壁 131 及自四侧 壁 131 的内表面向该第一框架 13 内侧延伸的支撑板 132, 材料优选为塑料。该四侧壁 131 的外表面可以包括与该第二框架17配合的卡扣件133, 如凸块, 该支撑板132用于承载该液 晶显示面板 11。 0021 该光源 15 包括基体 151 及固定于该基体 151 上的发光元件 152。该基体 151 为矩 形板状结构, 其可以为电路板, 内部可以设置有电连接该发光元件 152 的导电线路, 用于传 输电信号至该发光元件 152。该基体 151 包括第一表面 153 及与位于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 154, 该第一表面 153。
14、 包括位于中央部分的对应发光元件 152 的光源设置区域 ( 未标示 ) 及 位于该光源设置区域周围的外围区域(未标示)。 该发光元件152可以为发光二极管, 其发 光面 155 正对该导光板 16 的入光面 161。 0022 该背板171包括邻近该导光板16的第一表面175、 远离该导光板16且与该第一表 面175背向设置的第二表面176、 及贯穿该第一表面175与第二表面176且对应该发光元件 152 的开口 173。该开口 173 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 其宽度可以与该发光元件 152 的宽度基 本一致, 且该开口 173 的宽度小于该基体 151 的宽度。具体地, 上述该开口 173 。
15、的宽度、 该 发光元件 152 的宽度及该基体 151 的宽度均指垂直该导光板 16 的入光面 161 的方向上的 宽度。该侧壁 172 可以设置用于与该第一框架 13 配合的卡扣件 174, 如卡槽。优选地, 该第 二框架 17 的材料为金属。该第一表面 175 具有反射材料, 用于反射光线至该导光板 16。 0023 该光源 15 的发光元件 152 可以穿过该开口 173 设置于该导光板 16 的入光面 161 一侧, 并使其发光面 155 正对该导光板 16 的入光面 161。该基体 151 则通过固定元件固定 于该背板 171 的第二表面 176。具体地, 该基体 151 可以通过胶。
16、体贴附在该背板 171 的第二 表面 176, 或者通过螺丝等锁固件将该基体 151 锁固于该背板 171 上。本实施方式中, 该基 体 151 的第一表面 153 的外围区域通过胶体 18 贴附在该背板 171 的第二表面 176 上。 0024 该背光模组 12 组装时, 先将该导光板 16、 该光学膜片 14 依序放置在该背板 171 上, 再将该第一框架 13 与该第二框架 17 卡扣于一体, 最后将该光源 15 的发光元件 152 通 过该开口 173 设置于该导光板 16 的入光面 161 一侧, 并使该基体 151 的外围区域与该背板 171 叠合, 使得该基体 151 对应固定。
17、于 (如通过胶体贴附或通过锁固件锁固) 该背板 171 的 第二表面 176。 0025 需要更换光源 15 时, 施加外力或拆卸锁固件使得该基体 151 与该背板 171 脱离, 再进一步施加外力至该基体 151, 使得该发光元件 152 从该开口 173 中脱离, 从而取出需要 更换的光源 15。进一步地, 将替换光源 15 的发光元件 152 通过该开口 173 设置于该导光板 16的入光面161一侧, 并使该基体151的外围区域与该背板171叠合, 使得该基体151对应 固定于 (如通过胶体贴附或通过锁固件锁固) 该背板 171 的第二表面 176, 从而完成光源 15 的更换。 说 。
18、明 书 CN 103363386 A 5 4/4 页 6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 12 及液晶显示装置 10 需要更换光源 15 时, 可以通过该背板 171 的开口 173 将该光源 15 取出并通过该开口 173 将替换光源 15 组 装, 而无需拆卸整个背光模组12或液晶显示装置10, 因此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0及液晶显示 装置 12 的光源 15 更换步骤简单、 方便。 0027 请参阅图 4, 其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 20 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20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10 的区别主要在于 : 背 板 271 。
19、的第二表面 276 包括对应基体 251 的凹陷部 277, 该基体 251 容置于该凹陷部。具体 地, 该凹陷部 277 位于该开口的外围, 且该凹陷部 277 的平面尺寸等于或略大于该基体 251 的平面尺寸, 厚度等于或略大于该基体 251 的厚度。组装后, 该基体 251 完全容置于该凹陷 部 271。 0028 该第二实施方式中, 由于该基体251完全容置于该凹陷部277中, 使得整个背光模 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20 的整体较简洁、 美观。 0029 请参阅图5, 其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30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本发明第 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30 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
20、置 20 的区别主要在于 : 背板 371 的第一表面 375 还包括多个网点 378, 导光板 36 通过模内成型技术直接成型于该背板 371 的第一表面 375 上。 0030 该第三实施方式中, 由于该导光板36通过模内成型技术直接成型于该背板371的 第一表面 375 上, 使得背光模组的各元件之间可以更紧凑的结合, 该背光模组及该液晶显 示装置 30 的厚度可以有所降低。 0031 请参阅图6, 其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40第四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本发明第 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40 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20 的区别主要在于 : 固定 发光元件 452 的基体 451。
21、 为双面印刷的印刷电路板, 该印刷电路板还用于驱动该液晶显示 面板 41 进行画面显示。具体地, 该基体 451 的第一表面 453 一侧印刷有电连接该发光元件 452 的导电线路, 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发光元件 452, 该基体 451 的第二表面 454 印刷有驱 动线路并设置有驱动元件 49 (如驱动芯片, 电阻及电容等电子元件) , 该驱动元件 49 用于驱 动该液晶显示面板 41 进行画面显示。 0032 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较, 该液晶显示装置40将该发光元件452设置于驱动该液晶 显示面板 41 的印刷电路板上, 可使光源与印刷电路板整合, 进而减少元件、 方便组装。 0033 请参。
22、阅图7, 其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50第五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本发明第 五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50 与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40 的区别主要在于 : 基体 551 通过锁固件 58 锁固于背板 571 上。 说 明 书 CN 103363386 A 6 1/6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63386 A 7 2/6 页 8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63386 A 8 3/6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63386 A 9 4/6 页 10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63386 A 10 5/6 页 11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63386 A 11 6/6 页 12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63386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