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盐酸雷尼替丁组合物颗粒剂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盐酸雷尼替丁组合物颗粒剂。
背景技术
雷尼替丁与西咪替丁一样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溃疡病的药品。由英国葛兰素(glaxo)公司开发。1976年由英国普赖斯(price)等合成,1979年布拉德肖(bradshaw)阐明其药理,1980年贝斯塔(berstad)报告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有效,1981年上市,在世界近百个国家应用。我国于1985年由上海第六制药厂生产。
雷尼替丁为一选择性的H2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及食物刺激后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胃酶的活性,但对胃泌素及性激素的分泌无影响。作用比西咪替丁强5~8倍,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高,具有速效和长效的特点,副作用小而且安全。单次口服80mg后30~90分钟,平均Cmax为165ng/ml,作用持续12小时。
雷尼替丁吸收快,不受食物和抗酸剂的影响。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50%,t1/2约为2~2.7小时,较西咪替丁稍长。口服后12小时内能使五肽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减少30%。静注1mg/kg,瞬时血浓度为3000ng/ml,维持在100ng/ml以上可达4小时;以每小时0.5ng/kg速度静滴后30~60分钟血浓度达峰值,峰浓度与剂量间呈正相关。大部分以原形从肾排泄,肾清除率为每分7.2ml/kg。
盐酸雷尼替丁极易潮解,吸湿后导致不稳定,颜色变深,含量下降,药效下降。已上市的盐酸雷尼替丁的药物制剂有胶囊、普通片剂、注射剂、泡腾颗粒、咀嚼片、泡腾片、口服液、糖浆剂等等,其中盐酸雷尼替丁制剂辅料种类及数量较多,一般要用到填充剂、润滑剂、崩解剂、黏合剂等等,而且至少要用4种辅料。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辅料本身的毒副作用、辅料与主药的配伍禁忌、辅料中的杂质等等都会对药品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辅料和工艺,减少盐酸雷尼替丁制剂的辅料种类和用量,提高盐酸雷尼替丁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对于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积极意义。
本发明研制出一种盐酸雷尼替丁新化合物,该盐酸雷尼替丁新化合物制备的颗粒剂不仅解决了盐酸雷尼替丁极易潮解、吸湿、变色、稳定性差的问题,而且组分简单,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颗粒剂的稳定性、药效和生物利用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盐酸雷尼替丁组合物颗粒剂。
为了完成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盐酸雷尼替丁组合物颗粒剂,所述的组合物颗粒剂由盐酸雷尼替丁、葡萄糖、聚乙烯氧化偶氮铜、柠檬酸、50%乙醇制成;所述的盐酸雷尼替丁为晶体,使用Cu-Kα射线测量得到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如图1所示。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以重量份计,所述组合物颗粒剂由1-2重量份的盐酸雷尼替丁、8-9重量份的葡萄糖、1.5-1.7重量份的聚乙烯氧化偶氮铜、0.15-0.25重量份的柠檬酸、1.5-2.5重量份的50%乙醇制成。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以重量份计,所述的组合物颗粒剂由1.5重量份的盐酸雷尼替丁、8.5重量份的葡萄糖、1.6重量份的聚乙烯氧化偶氮铜、0.2重量份的柠檬酸、2重量份的50%乙醇制成。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辅料处理:用粉碎机将盐酸雷尼替丁粉碎100目;
(2)称量:根据工艺处方量称量各原辅料;
(3)混合制粒:将处方量的盐酸雷尼替丁、葡萄糖、聚乙烯氧化偶氮铜、柠檬酸加入到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开启搅拌电机干混10分钟,加入处方量的润湿剂50%乙醇,湿混150-180秒制软材,16目尼龙网安装在摇摆式颗粒机中制粒;
(4)干燥过筛:将沸腾干燥机进风温度控制在60℃-65℃,将湿颗粒置于沸腾干燥机中,干燥时注意检查干燥器上下密封情况和颗粒沸腾情况并翻翻颗粒,达到均匀的干燥,干燥至水分<4.0%,将干燥后颗粒用振荡筛筛取16目-32目之间的颗粒;
(5)总混:将过筛后的干颗粒加入到三维混合机中,混合速度12r/min,开启混合机混合5分钟;
(6)包装:将颗粒加入到颗粒包装机中包装,控制装量差异符合内控标准。
本发明组合物中的盐酸雷尼替丁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加入去离子水中,去离子水的体积用量为盐酸雷尼替丁的质量的7倍;
(2)搅拌至全部溶解,调节pH至7-9;
(3)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得到澄清溶液;
(4)将澄清溶液移入压力容器中,在将压力容器内的压强控制在2.5Mpa并搅拌的条件下滴加6℃的丙酮,搅拌转速控制在45rmp,丙酮的体积用量为去离子水的体积的3倍;
(5)滴加完后放压,以10℃/min的速度将溶液降温至-5℃,静置2h,过滤,洗涤,减压干燥,即得盐酸雷尼替丁晶体。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本发明通过对结晶条件的精细控制,制备出了一种与现有技术不同的盐酸雷尼替丁新晶型,该盐酸雷尼替丁晶体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与现有技术不同。同时由于该晶型的特有性质,经试验发现,该盐酸雷尼替丁新化合物制备的颗粒剂不仅解决了盐酸雷尼替丁极易潮解、吸湿、变色、稳定性差的问题,而且组分简单,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颗粒剂的稳定性、药效和生物利用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盐酸雷尼替丁晶体使用Cu-Kα射线测量得到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盐酸雷尼替丁晶体的制备
(1)取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加入去离子水中,去离子水的体积用量为盐酸雷尼替丁的质量的7倍;
(2)搅拌至全部溶解,调节pH至7-9;
(3)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得到澄清溶液;
(4)将澄清溶液移入压力容器中,在将压力容器内的压强控制在2.5Mpa并搅拌的条件下滴加6℃的丙酮,搅拌转速控制在45rmp,丙酮的体积用量为去离子水的体积的3倍;
(5)滴加完后放压,以10℃/min的速度将溶液降温至-5℃,静置2h,过滤,洗涤,减压干燥,即得盐酸雷尼替丁晶体。
制备得到的盐酸雷尼替丁晶体使用Cu-Kα射线测量得到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如图1所示。
实施例2:盐酸雷尼替丁颗粒剂的制备:
处方:以重量份计,实施例1制得的盐酸雷尼替丁1.5份、葡萄糖8份、聚乙烯氧化偶氮铜1.5份、柠檬酸0.15份、50%乙醇1.5份。
制备方法:
(1)原辅料处理:用粉碎机将盐酸雷尼替丁粉碎100目;
(2)称量:根据工艺处方量称量各原辅料;
(3)混合制粒:将处方量的盐酸雷尼替丁、葡萄糖、聚乙烯氧化偶氮铜、柠檬酸加入到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开启搅拌电机干混10分钟,加入处方量的润湿剂50%乙醇,湿混150-180秒制软材,16目尼龙网安装在摇摆式颗粒机中制粒;
(4)干燥过筛:将沸腾干燥机进风温度控制在60℃-65℃,将湿颗粒置于沸腾干燥机中,干燥时注意检查干燥器上下密封情况和颗粒沸腾情况并翻翻颗粒,达到均匀的干燥,干燥至水分<4.0%,将干燥后颗粒用振荡筛筛取16目-32目之间的颗粒;
(5)总混:将过筛后的干颗粒加入到三维混合机中,混合速度12r/min,开启混合机混合5分钟;
(6)包装:将颗粒加入到颗粒包装机中包装,控制装量差异符合内控标准。
实施例3:盐酸雷尼替丁颗粒剂的制备:
处方:以重量份计,实施例1制得的盐酸雷尼替丁1.5份、葡萄糖8.5份、聚乙烯氧化偶氮铜1.6份、柠檬酸0.2份、50%乙醇2份。
制备方法:
(1)原辅料处理:用粉碎机将盐酸雷尼替丁粉碎100目;
(2)称量:根据工艺处方量称量各原辅料;
(3)混合制粒:将处方量的盐酸雷尼替丁、葡萄糖、聚乙烯氧化偶氮铜、柠檬酸加入到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开启搅拌电机干混10分钟,加入处方量的润湿剂50%乙醇,湿混150-180秒制软材,16目尼龙网安装在摇摆式颗粒机中制粒;
(4)干燥过筛:将沸腾干燥机进风温度控制在60℃-65℃,将湿颗粒置于沸腾干燥机中,干燥时注意检查干燥器上下密封情况和颗粒沸腾情况并翻翻颗粒,达到均匀的干燥,干燥至水分<4.0%,将干燥后颗粒用振荡筛筛取16目-32目之间的颗粒;
(5)总混:将过筛后的干颗粒加入到三维混合机中,混合速度12r/min,开启混合机混合5分钟;
(6)包装:将颗粒加入到颗粒包装机中包装,控制装量差异符合内控标准。
实施例4:盐酸雷尼替丁颗粒剂的制备:
处方:以重量份计,实施例1制得的盐酸雷尼替丁1.5份、葡萄糖9份、聚乙烯氧化偶氮铜1.7份、柠檬酸0.25份、50%乙醇2.5份。
制备方法:
(1)原辅料处理:用粉碎机将盐酸雷尼替丁粉碎100目;
(2)称量:根据工艺处方量称量各原辅料;
(3)混合制粒:将处方量的盐酸雷尼替丁、葡萄糖、聚乙烯氧化偶氮铜、柠檬酸加入到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开启搅拌电机干混10分钟,加入处方量的润湿剂50%乙醇,湿混150-180秒制软材,16目尼龙网安装在摇摆式颗粒机中制粒;
(4)干燥过筛:将沸腾干燥机进风温度控制在60℃-65℃,将湿颗粒置于沸腾干燥机中,干燥时注意检查干燥器上下密封情况和颗粒沸腾情况并翻翻颗粒,达到均匀的干燥,干燥至水分<4.0%,将干燥后颗粒用振荡筛筛取16目-32目之间的颗粒;
(5)总混:将过筛后的干颗粒加入到三维混合机中,混合速度12r/min,开启混合机混合5分钟;
(6)包装:将颗粒加入到颗粒包装机中包装,控制装量差异符合内控标准。
实验例1:吸湿比较试验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PL203电子天平、LRH-250-S恒温恒湿培养箱、HH-400SD药品稳定性试验箱;
1.2试药
对比例1:新加坡进口原料盐酸雷尼替丁(生产厂家:GlaxoWellcomeManufacturingPteLtd);
对比例2:国产原料盐酸雷尼替丁(生产厂家: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
2方法
取底部盛有盐过饱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为保证盐溶液饱和,干燥器底部应有过量的盐存在),干燥器内置称量瓶,在恒温箱内放置48h至恒湿。取样品约2g,置称量瓶中,精密称定,将瓶盖打开,放入干燥器上部,按不同温度要求置25℃恒温恒湿培养箱或20℃稳定性试验箱内保存,平行操作3份,在不同时间分别称重,计算不同时间的吸湿率。
计算公式:吸湿率=(吸湿后药粉重量-吸湿前药粉重量)/吸湿前药粉重量×100%。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可知,本发明制备的盐酸雷尼替丁化合物的吸湿性较对比例有差异,低于对比例,提示该化合物的稳定性高于对比例。
试验例2:稳定性试验
取实施例2-4制得的盐酸雷尼替丁颗粒剂,在高温40℃、相对湿度75%±5%条件下6个月,进行加速试验考察,结果如下表:
加速试验考察结果
由以上结果可知,加速试验6个月后,本发明实施例2-4的样品有关物质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本发明制得的盐酸雷尼替丁颗粒的稳定性好。
试验例3:生物利用度试验
本实验例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考察了盐酸雷尼替丁颗粒的生物利用度。
试验方法:参照文献《盐酸雷尼替丁咀嚼片剂的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年第24卷第8期456-458页)方法测定。
取样:分别在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3,4,5,6,8,10,12h各个时刻采集静脉血3mL,按照上述文献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
市售盐酸雷尼替丁片药代动力学实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盐酸雷尼替丁颗粒药代动力学实验数据
由上表结果可见,本发明盐酸雷尼替丁颗粒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市售盐酸雷尼替丁片剂的血药浓度,表明本发明盐酸雷尼替丁颗粒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相比于市售盐酸雷尼替丁片剂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