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醛衍生物及其在制备加兰他敏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甲醛衍生物及其用途, 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 2, 3, 4- 取代的苯甲 醛及其在制备加兰他敏 (Galanthamine) 或其盐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 加兰他敏 ((-)-Galanthamine) 是一种可逆地抑制胆碱酶的四环生物碱, 其 结构如式 I 所示。加兰他敏对乙酰胆碱酯酶的选择性比丁酰胆碱酯酶大 10 至 50 倍, 同时 易耐受, 无肝毒性, 已被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 如小儿麻痹后遗症、 重症肌无力、 关节炎、 疲劳综合症、 躁狂和精神分裂症等 ), 通常以其氢溴酸盐形式施用。
加 兰 他 敏 可 从 石 蒜 科 (Amaryllidaceae) 植 物 中 分 离 提 取 得 到, 如紫花石蒜 (Lycoris squamigera Maxim) 和黄花石蒜 (Lycoris aurea Herb) 等。由于石蒜中加兰他 敏的含量甚微加之石蒜大量不足, 从而造成了加兰他敏产量的严重不足。 因此, 全合成加兰 他敏备受有机化学家们的关注。
CN 101674835A, CN 101239983A 及 CN 101781305A 等 专 利 文 献 报 道 了 一 系 列 全合成加兰他敏的方法。已有加兰他敏的全合成方法各有千秋, 但普遍存在步骤冗长或 / 和难以规模化生产的缺陷。鉴于此, 提供一种步骤简洁、 且易于规模化制备加兰他敏 ((-)-Galanthamine) 的方法成为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 提供一种 2, 3, 4- 取代的苯甲醛, 所述的苯甲醛具有式 II 所示结构 :式 II 中, X 为 Cl、 Br 或 I。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 提供一种上述化合物 ( 式 II 所示化合物 ) 的用途, 即其 在制备加兰他敏或其盐中的应用。
以式 II 所示化合物为原料, 依次经 Suzuki 偶联反应、 成环 ( 闭环 ) 反应和还 原胺化反应可制得消旋的那维定 ((±)-Narwedine), 折分那维定消旋体得 (-)- 那维定 ((-)-Narwedine), 不对称还原 (-)- 那维定得到 (-)- 加兰他敏 ((-)-Galanthamine, 式I所 示化合物 )。其合成策略如下 :
其中, X 为 Cl、 Br 或 I, TBS 为羟基保护基团。 上述每一步反应的反应条件均较为温和, 且每一步反应均适合于规模化制备。 此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式 II 所示化合物的方法, 所述方法的主要是 : 以异香兰醛 (3- 羟基 -4- 甲氧基苯甲醛 ) 为原料, 首先经卤代反应得 6- 卤代异香兰醛 (2- 卤 代 -3- 羟基 -4- 甲氧基苯甲醛 ), 然后将 6- 卤代异香兰醛 (2- 卤代 -3- 羟基 -4- 甲氧基苯 甲醛 ) 与乙烯基乙醚进行加成反应得到式 II 所示化合物, 所述方法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
其中所述的卤代指氯、 溴或碘的取代 ( 即 X 为 Cl、 Br 或 I)。具体实施方式
在所述的 Suzuki 偶联反应中, 所用的硼试剂是 : 2, 4, 6- 三 (4-((t- 叔丁基二甲基 硅 ) 氧 ) 苯基 )-1, 3, 5, 2, 4, 6- 三氧唑三硼烷 ; 所用的膦配体是三苯基膦或三环己基膦 ; 所 用的催化剂为钯催化剂 ( 如 Pd2(dba)3 或 Pd(OAc)2 等 ) ; 反应所用溶剂为非质子极性有机溶 剂; 反应温度为所用溶剂的回流温度。
在所述的成环 ( 闭环 ) 反应中, 将式 III 所示化合物溶于干燥的非质子极性有机 溶剂中, 然后加入到干燥的氟化铯和硫酸钠或硫酸钾固体中于 140℃反应至少 2 小时, 再加 入碳酸氢钠水溶液和乙酸乙酯, 分出有机相, 有机相经干燥和浓缩后, 剩余物经分离 ( 如柱 层析等 ) 可得式 IV 所示化合。
在所述的还原胺化反应中, 将式 IV 所示化合、 甲胺盐酸盐和二异丙基乙基胺在非 质子极性有机溶剂中于室温 (15℃~ 25℃ ) 反应至少 7 小时 ; 然后再加入氰基硼氢化钠和 醋酸, 升温至 50℃~ 60℃, 并在该状态保持至少 10 小时, 反应液经冷却, 萃取、 干燥和浓缩 后, 剩余物即为那维定的消旋体 ((±)-Narwedine) ;
其中 : 式 IV 所示化合、 甲胺盐酸盐、 二异丙基异基胺和氰基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 1 ∶ (1 ~ 2) ∶ (1 ~ 2) ∶ (1 ~ 2)。
在所述的折分那维定消旋体中, 将那维定消旋体溶于由脂肪族一元醇和烷基胺组 成的混合溶剂 ( 必要时可加热使之完全溶解 ) 中, 加入适量 (-)- 那维定晶体 ( 作为晶种 ), 梯度冷却后即可获得 (-)- 那维定。
在 所 述 的 还 原 (-)- 那 维 定 中, 将 (-)- 那 维 定 和 L- 三 仲 丁 基 硼 氢 化 锂 (L-Selectride) 置于非质子极性有机溶剂中, 在 -78℃状态保持至少 2 小时, 再加入 C1 ~ C4 的一元醇, 升温至室温 (15℃~ 25℃ ), 并在此状态维持约 20 分钟, 蒸除溶剂, 剩余物经 ( 硅胶 ) 柱层析得 (-)-Galanthamine( 式 I 所示化合物 ) ;
其中 : (-)- 那维定与 L-Selectride 摩尔比优选为 1 ∶ 2。
在所述的异香兰醛 ( 式 VII 所示化合物 ) 卤代反应步骤中, 在有醋酸钠, 催化量 的铁粉和冰醋酸存在条件下, 由异香兰醛与卤代试剂 ( 如氯化亚砜、 NBS 或溴素等 ) 于室温 (15℃~ 25℃ ) 反应至少 10 小时, 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 析出固体, 过滤并用冰水洗涤滤饼 得粗品 6- 卤代异香兰醛 ( 式 VIII 所示化合物 ), 经重结晶可得其纯品 ;
其中 : 异 香 兰 醛、 卤 代 试 剂、 醋 酸 钠 和 铁 粉 的 摩 尔 比 优 选 为 1.0 ∶ (1.0 ~ 1.5) ∶ (1.0 ~ 2.0) ∶ (0.1 ~ 0.5)。在所述的 6- 卤代异香兰醛与乙烯基乙醚的加成反应步骤中, 在冰浴条件下, 将乙 烯基乙醚滴加到卤代试剂 ( 如氯化亚砜、 NBS 或溴素等 ) 的二氯甲烷溶液中, 并在此状态保 持至少 20 分钟, 再依次加入二异丙基乙基胺和 6- 卤代异香兰醛的二氯甲烷溶液, 并升温至 室温 (15℃~ 25℃ ), 在室温 (15℃~ 25℃ ) 状态保持至少 10 小时, 将反应液倒入饱和的碳 酸氢钠溶液中, 二氯甲烷萃取数次, 合并萃取液, 萃取液经用饱和食盐水洗、 干燥和浓缩后, 剩余物即为式 II 所示化合物 ;
其中 : 6- 卤代异香兰醛、 乙烯基乙醚、 卤代试剂和二异丙基乙基胺的摩尔比优选 为 1 ∶ (2 ~ 3) ∶ (1 ~ 2) ∶ (2 ~ 4)。
前文所述的非质子极性有机溶剂是 ( 但不限于 ) : 1, 4-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或 N, N- 二甲基甲酰胺等。
下面通过是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发明的内 容。因此, 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下列实施例中, 除特别说明外, 室温是指 : 15℃~ 25℃。
实施例 1
式 IIa 所示化合物的制备。
(1)6- 溴异香兰醛 ( 式 VIII 所示化合物, 其中 X 为 Br, 简记为化合物 VIIIa) 的制备: 室温下, 将 100g 异香兰醛, 108g 醋酸钠和 3g 铁粉加入到 600mL 冰醋酸中, 然后慢 慢滴加 37mL 溴的醋酸 (125mL) 溶液, 反应液搅拌过夜。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 析出固体, 过 滤, 滤饼用水洗涤, 用乙醇重结晶得白色固体 ( 化合物 VIIIa)112g, 收率 74%。 1
H-NMR(CDCl3, 400MHz)δ10.28(s, 1H), 7.60(d, J = 8.4Hz, 1H), 6.94(d, J = 8.4Hz, 1H), 6.09(s, 1H), 4.02(s, 3H).
(2) 目标化合物 ( 式 IIa 所示化合物 ) 的制备 :
在冰浴条件下, 将 47mL 乙烯基乙醚滴加到溴的二氯甲烷溶液中, 反应 20 分钟, 加 入 140mL 二异丙基乙基胺, 23g 6- 溴异香兰醛, 然后使混合液升至室温反应过夜。 反应液用 水洗涤, 分离出有机相, 有机相通过无水硫酸钠干燥, 减压蒸除溶剂, 剩余物经硅胶柱层析 (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10/1(v/v)) 得白色固体 ( 式 IIa 所示化合物 )30g, 收率 79%。 1
H-NMR(CDCl3, 400MHz)δ10.29(s, 1H), 7.78(d, J = 8.8Hz, 1H), 7.00(d, J = 8.8Hz, 1H), 5.47(t, J = 5.2Hz, 1H), 3.99(s, 3H), 3.94-3.86(m, 1H), 3.78-3.70(m, 1H), 3.64(q, J = 5.6Hz, 2H), 1.22(t, J = 6.8Hz, 3H)。
实施例 2 (-)- 加兰他敏 ( 式 I 所示化合物的制备 ) 的制备 : (1) 式 IIIa 所示化合物的制备 :室温下, 将 38.2g(0.1mmol) 式 IIa 所示化合物, 23.4g 2, 4, 6- 三 (4-((t- 叔丁 基二甲基硅 ) 氧 ) 苯基 )-1, 3, 5, 2, 4, 6- 三氧唑三硼烷, 1.04g 三苯基膦, 80g 磷酸钾, 2.3g Pd2(dba)3 加入到 1.5L 四氢呋喃中, 反应液加热到 80℃反应 12 小时。反应液冷却, 倒入水 中, 乙酸乙酯萃取, 有机相干燥, 减压除去溶剂, 剩余物经硅胶柱层析 (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6/1(v/v)) 得黄色油状液 39.2g( 式 IIIa 所示化合物 ), 收率 77%。
H NMR(400MHz, CDCl3)δ9.65(s, 1H), 7.87(d, J = 8.8Hz, 1H), 7.26(d, J = 8.4Hz, 2H), 7.05(d, J = 8.8Hz, 1H), 6.94(d, J = 8.4Hz, 2H), 5.02-5.01(m, 1H), 3.99(s, 3H), 3.63-3.56(m, 1H), 3.38-3.31(m, 1H), 3.12-3.05(m, 2H), 1.06(t, J = 6.8Hz, 3H), 1.02(s, m 9H), 0.25(s, 6H).
(2) 式 IV 所示化合物的制备 :
室温下, 将 19.8g(38.8mmol) 式 IIIa 所示化合物的 280mL N, N′ - 二甲基甲酰胺 溶液加入到 17.7g 氟化铯, 55g 硫酸钠中, 反应液在 140℃反应 2 小时, 冷却反应液, 将反应 液倒入 2L 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 乙酸乙酯萃取多次, 合并有机相。有机相分别用饱和 食盐水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 减压浓缩至干, 剩余物经硅胶柱层析 (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2/1(v/v)) 得淡黄色固体 8.6g( 式 IV 所示化合物 ), 收率 70%。 1
H NMR(400MHz, CDCl3)δ9.95(s, 1H), 7.76(dd, J1 = 1.6Hz, J2 = 10.0Hz, 1H), 7.65(d, J = 8.4Hz, 1H), 7.06(dd, J1 = 2.0Hz, J2 = 10.0Hz, 1H), 6.98(d, J = 8.4Hz, 1H), 6.38(d, J = 10.0Hz, 1H), 6.32(d, J = 10.0Hz, 1H), 5.52(s, 1H), 3.99(s, 3H), 4.05-3.89(m, 2H), 3.74-3.67(m, 1H), 2.41(d, J = 14.0Hz, 1H), 2.03(d, J = 14.0Hz, 1H), 1.23(t, J= 7.2Hz, 3H).
1(3) 式 V 所示化合物的制备 :
室温下, 将 15.7g(50mmol) 式 IV 所示化合物加入到 250mL 1, 4- 二氧六环中, 然后 加入 4g 甲胺盐酸盐, 10mL 二异丙基乙基胺, 反应 7 小时, 然后加入 30mL 醋酸, 4.7g 氰基硼 氢化钠, 反应液升温至 60℃反应过夜。反应液冷却, 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二氯甲烷多 次萃取, 合并有机相, 有机相再用饱和食盐水洗, 无水硫酸钠干燥, 减压浓缩, 剩余物经硅胶 柱层析 ( 二氯甲烷 / 甲醇 / 三乙胺= 100/5/1(v/v)) 得浅棕色固体 12.8g( 式 V 所示化合 物 ), 收率 90%。 1
H NMR(400MHz, CDCl3)δ6.95(dd, J1 = 1.6Hz, J2 = 10.4Hz, 1H), 6.70(d, J=
8.0Hz, 1H), 6.61(d, J = 8.0Hz, 1H), 6.03(dd, J1 = 0.8Hz, J2 = 10.0Hz, 1H), 4.72-4.70(m, 1H), 4.08(d, J = 16.0Hz, 1H), 3.82(s, 3H), 3.72(d, J = 16.0Hz, 1H), 3.27-3.10(m, 3H), 2.75(dd, J1 = 4.0Hz, J2 = 17.2Hz, 1H), 2.43(s, 3H), 2.28(m, 1H), 1.84(dd, J1 = 2.0Hz, J2 = 14.0Hz, 1H).
(4)(-)- 那维定 ( 式 VI 所示化合物 ) 的制备 :
将 5.7g(2mmol) 消旋那维定 ( 式 V 所示化合物 ) 加入到 100mL 乙醇 / 三乙胺混合 溶剂 (9 ∶ 1(V/V)) 中, 溶液加热到 80 ℃搅拌 1 小时, 待完全溶解后, 温度降至 60 ℃, 加入 142mg(-)- 那维定晶体 ( 作为晶种 ), 继续降温至 40℃, 在此温度下搅拌 15 小时, 再将反应 液温度降至 20℃搅拌 2 小时, 静置反应液, 过滤, 收集结晶得白色固体 5.1g, ( 式 VI 所示化 20 合物 ), [α]D = -400°, (c 1.1, CHCl3), 收率 90%。 1
H NMR(400MHz, CDCl3)δ6.95(d, J = 10.4Hz, 1H), 6.67(d, J = 8.4Hz, 2H), 6.00(d, J = 10.4Hz, 1H), 4.72(bs, 1H), 4.07(d, J = 15.2Hz, 1H), 3.81(s, 3H), 3.74(d, J = 15.2Hz, 1H), 3.12-3.10(m, 3H), 2.74(dd, J1 = 3.6Hz, J2 = 18.0Hz, 1H), 2.42(s, 3H), 2.27(td, J1 = 2.8Hz, J2 = 13.2Hz, 1H), 1.85(d, J = 14.0Hz, 1H).
(5)(-)- 加兰他敏 ( 式 I 所示化合物 ) 的制备 :
在 -78℃条件下, 慢慢滴加 L-Selectride(20mL, 1N in THF) 到 2.85g(10mmol) 式 VI 所示化合物的 90 毫升四氢呋喃溶液中, 在此状态保持 2 小时, 将其加入到 100 毫升甲醇 到中, 升温至 20℃搅拌 20 分钟, 减压旋干溶剂, 剩余物经硅胶柱层析 ( 二氯甲烷 / 甲醇 / 三 乙胺= 100/10/1(v/v)) 得白色固体 2.82g( 式 I 所示化合物 ), [α]D20 = -94.0°, (c 1, CHCl3), 收率 99%。 1
H NMR(400MHz, CDCl3)δ6.67(q, J = 8.4Hz, 2H), 6.00-5.99(m, 2H), 4.61(bs, 1H), 4.15(bs, 1H), 4.09(d, J = 15.2Hz, 1H), 3.84(s, 3H), 3.70(d, J = 15.2Hz, 1H), 3.27(t, J= 13.8Hz, 1H), 3.05(d, J = 14.4Hz, 1H), 2.69(dd, J1 = 2.0Hz, J2 = 16.0Hz, 1H), 2.47(bs, 1H), 2.40(s, 3H), 2.05-2.04(m, 2H), 1.45(dd, J1 = 2.0Hz, J2 = 14.0Hz, 1H)。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