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口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口罩。
背景技术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
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四季、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口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
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淋雨、劳累、受寒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
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专利CN1318418A中提到
了一种用含天然药物型保健口罩来防治上呼吸道产生的炎症,此口罩采用
插入药芯层的方式达到保健的目的,但是,该专利提供的技术过于复杂,
制作成本较高,难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口罩及其制备方法,以
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所述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口罩,包括依次相互复合的保护层、抗菌层、
药物精油微胶囊碳纤维层和疏水层;
所述保护层的材料要求对皮肤无刺激、透气、舒适,采用的材料优选
为PP无纺布、PP与PE混合无纺布或PVC无纺布,或者是针刺无纺布或
超柔细纤维层;
所述抗菌层为含有抗菌剂的无纺布,所述抗菌剂为纳米银、聚六甲基
胍或天然植物抗菌剂如芦荟提取物或甲壳素;
无纺布的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以
上;
抗菌剂的负载重量百分比为0.01~10%;
所述药物精油微胶囊碳纤维层的材料为:药物精油微胶囊、碳纤维和
聚丙烯的混合物;
所述药物精油微胶囊为包裹了药物精油的微胶囊,囊芯为吸附有药物
精油的β-环糊精,囊壁为聚乙二醇,粒径为200-300μm;
以囊芯的总重量计,药物精油的重量为5-10%;
β-环糊精为聚乙二醇重量的25-60%;
所述聚乙二醇优选结晶温度为40~65℃的聚乙二醇;
以聚丙烯和碳纤维的总重量计,碳纤维重量含量为2-50%,优选50%;
所述药物精油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薄荷精油2~6份,茶树精油2~6份,优选的为薄荷精油2~3份,茶树
精油3~4份;
薄荷精油0.1~8份,洋甘菊精油0.1-5份,尤加利精油0.1-8份;优选
的为:薄荷精油7~8份,洋甘菊精油0.1~0.3份,尤加利精油1~2份;
或者为:
薄荷精油0.1~8份,丁香精油0.1-5份,天竺葵精油0.1-8份;
或者为:
薄荷精油0.1~8份,茶树精油0.1-8份,云杉精油0.1-8份;
或者为:
薄荷精油0.1~8份,丁香精油0.1-5份,尤加利精油0.1-8份;
或者为:
薄荷精油0.1-8份,茶树精油0.1-8份,尤加利精油0.1-8份,天竺葵精
油0.1-8份;
或者为:
桉叶精油0.1-8份,香柏木精油0.05-10份;
或者为:
薄荷精油0.1-8份,桉叶精油0.1-8份,优选的为:薄荷精油2~4份,
桉叶精油5~6份;
所述含有药物精油的微胶囊中,药物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3~20%,
优选的为1~8%;
碳纤维中,所述含有药物精油的微胶囊的重量含量为0.5~10%;
所述疏水层的材料为PP或聚丙烯,其作用是防止积水;
各层的厚度为:
保护层10.1~1.0mm,抗菌层20.1~1.0mm,药物精油微胶囊层3
0.1~1.0mm,疏水层40.1~1.0mm;
所述药物精油微胶囊碳纤维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β-环糊精,在搅拌的条件下,与所述的药物精油混合,获得吸
附了药物精油的β-环糊精,为囊芯;
(2)将聚乙二醇加热熔融,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向熔融的聚乙二醇
中加入步骤(1)制备的产物,分散,然后将分散后的产物冷却至25℃以下,
聚乙二醇冷却凝固,将其粉碎至粒径为200~300μm,获得所述的药物精
油微胶囊;
(3)将步骤(2)的产物,加入碳纤维颗粒,混合后拉丝,获得含有药
物精油微胶囊的碳纤维,再与聚丙烯混合,采用熔喷方法制备成为无纺布,
为药物精油微胶囊碳纤维层;
所述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口罩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抗菌剂喷涂于无纺布上,得到抗菌层;
(2)在抗菌层内侧覆盖保护层,外侧覆盖药物精油微胶囊碳纤维层,
经过超声波熔接工艺将其压合;
(3)在药物精油微胶囊碳纤维层外覆盖疏水层;
(4)采用超声波熔接工艺将其压合,得到用于制备所述口罩的面料,
然后采用公知的方法制备成为所述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口罩;具体的,包
括如下方法:将获得的口罩的面料冲切成为所需的形状,连接上耳带,即
制备成为所述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口罩;
试验证明,本发明所述的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口罩,无毒无害,对于上
呼吸道感染有显著的预防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所述的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口罩,包括依次相互复合的
保护层1、抗菌层2、药物精油微胶囊碳纤维层3和疏水层4。
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精油微胶囊碳纤维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β-环糊精,在搅拌的条件下,与所述的药物精油混合,获得吸
附了药物精油的β-环糊精,为囊芯;
(2)将聚乙二醇加热熔融,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向熔融的聚乙二醇
中加入步骤(1)制备的产物,分散,然后将分散后的产物冷却至25℃以下,
聚乙二醇冷却凝固,将其粉碎至粒径为250μm,获得所述的药物精油微胶
囊;
(3)将步骤(2)的产物,加入碳纤维颗粒,混合后拉丝,获得含有药
物精油微胶囊的碳纤维,然后加入聚丙烯,采用熔喷方法制备成为无纺布,
为药物精油微胶囊碳纤维层;碳纤维重量含量:50%;
以囊芯的总重量计,药物精油的重量为8%;
β-环糊精为聚乙二醇重量的40%;
聚乙二醇结晶温度为65℃。
以下实施例采用的药物精油微胶囊均为上述的方法制备的。
实施例1
药物精油处方:
薄荷精油8份,洋甘菊精油0.1份,尤加利精油1份;
保护层1采用的材料为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无纺布,各占50%(重量);
抗菌层2为喷有纳米银抗菌剂的无纺布,材料为聚乙烯,纳米银的重
量浓度为1%;
疏水层4的材料为聚丙烯无纺布;
所述口罩的制备方法:
(1)将抗菌剂喷涂于无纺布上,得到抗菌层;
(2)在抗菌层内侧覆盖保护层,外侧覆盖药物精油微胶囊碳纤维层,
经过超声波熔接工艺将其压合;
(3)在药物精油微胶囊碳纤维层外覆盖疏水层;
(4)采用超声波熔接工艺将其压合,得到用于制备所述口罩的面料,
然后冲切成为所需形状的口罩,连接上耳带,即制备成为所述的治疗呼吸
道感染的口罩;
各层的厚度为:
保护层1为0.2mm,抗菌层2为0.4mm,药物精油微胶囊层3为0.4mm,
疏水层4为0.2mm;
上述的口罩使用于2013.1-2013.12临床观察上呼吸道感染症160例患
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60例患者中,女性70例,男性90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0岁,
病程<3天,平均年龄30.5岁。
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主症:(1)身热(2)恶风;次症:(1)咽痛,(2)口渴(3)咳嗽(4)汗
出(5)鼻塞流涕。舌苔薄白微黄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具备主症2项和
次症2项或2项以上,同时具备上述舌脉象者。
3.治疗方法
随机分成2组,各80人
治疗组:佩戴本发明口罩5天,每天4-6h,总共用量5片;
对照组:佩戴市售普通一次性口罩5天,每天4-6h,总共用量5片
4.治疗结果:
4.1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主要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缓解,客观指标恢复正常;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客观指标接近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好转,客观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变化,客观指标变化不明显或加重;
4.2结果: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2
40
4
4
95%
治疗组
18
20
22
20
75%
由上表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x2=12.5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例2
药物精油处方:
薄荷精油3份,茶树精油4份;
抗菌层2为含有聚六甲基胍的无纺布,材料为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各占50%),聚六甲基胍的重量含量为0.05%;
疏水层4的材料为聚丙烯;
所述口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各层的厚度为:
保护层1为0.2mm,抗菌层2为0.35mm,药物精油微胶囊层3为
0.35mm,疏水层4为0.2mm;
上述的口罩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80例患者中,女性100例,男性8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5岁,
病程<3.5天,平均年龄30.0岁。
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主症:(1)身热(2)恶风;次症:(1)咽痛,(2)口渴(3)咳嗽(4)汗
出(5)鼻塞流涕。舌苔薄白微黄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具备主症2项和
次症2项或2项以上,同时具备上述舌脉象者。
3.治疗方法
随机分成2组,各90人
治疗组:佩戴本发明口罩5天,每天4-6h,总共用量5片;
对照组:佩戴市售普通一次性口罩5天,每天4-6h,总共用量5片
4.治疗结果:
4.1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主要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缓解,客观指标恢复正常;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客观指标接近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好转,客观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变化,客观指标变化不明显或加重;
4.2结果: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5
45
5
5
94.44%
治疗组
20
22
25
23
74.44%
由上表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x2=13.7,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例3
药物精油处方:
薄荷精油4份,桉叶精油6份
抗菌层2为含有芦荟提取物的无纺布,材料为聚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各占50%),芦荟提取物的重量含量为5%,采用谢宗波《中华
芦荟活性物质提取及其抑菌性能研究》文献报道的方法制备;
疏水层4的材料为PP;
所述口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各层的厚度为:
保护层1为0.2mm,抗菌层2为0.35mm,药物精油微胶囊层3为0.3mm,
疏水层4为0.2mm;
1.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中,女性70例,男性80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0岁,
病程<3天,平均年龄30.4岁。
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主症:(1)身热(2)恶风;次症:(1)咽痛,(2)口渴(3)咳嗽(4)汗
出(5)鼻塞流涕。舌苔薄白微黄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具备主症2项和
次症2项或2项以上,同时具备上述舌脉象者。
3.治疗方法
随机分成2组,各75人
治疗组:佩戴本发明口罩5天,每天4-6h,总共用量5片;
对照组:佩戴市售普通一次性口罩5天,每天4-6h,总共用量5片
4.治疗结果:
4.1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主要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缓解,客观指标恢复正常;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客观指标接近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好转,客观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变化,客观指标变化不明显或加重;
4.2结果: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35
5
5
93.33%
治疗组
17
20
20
18
76.00%
由上表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x2=8.68,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