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基于缓冲电源电路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pdf

  • 上传人:奻奴
  • 文档编号:5738787
  • 上传时间:2019-03-13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1.18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72109.5

    申请日:

    2015.05.25

    公开号:

    CN104930862A

    公开日:

    2015.09.2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27D 17/00申请公布日:201509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7D 17/00申请日:20150525|||公开

    IPC分类号:

    F27D17/00; F01D15/10; H02M7/217

    主分类号:

    F27D17/00

    申请人:

    成都中冶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610000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正街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缓冲电源电路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包括烧结机热烟气系统,热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和烧结余热发电热力系统;在所述烧结余热发电热力系统中还设置有连接在汽轮发电机的输出端上的缓冲电源输出系统,该缓冲电源输出系统包括温度报警电路、缓冲电源电路以及与该缓冲电源电路相连接的蓄电池或用电设备;所述缓冲电源电路又由缓冲电路与电源电路组成。本发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对产品的内部运行电路进行了增改,以避免电压波动过高导致的蓄电池或用电设备损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基于缓冲电源电路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包括烧结机热烟气系统,热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和烧结余热发电热力系统;在热废气余热利用系统中设置有废气余热锅炉(8);所述烧结余热发电热力系统包括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顶部的中压过热器(21),与该中压过热器(21)的出口通过管道相连的汽轮机(17);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上部的低压过热器(22),位于烟气余热锅炉(3)上部的过热器(23),与该低压过热器(22)和过热器(23)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的汇集联箱(16),补汽口通过管道与汇集联箱(16)相连的汽轮机(17),设置在汽轮机(17)一侧的汽轮发电机(18),连在汽轮机(17)的排汽口的凝汽器(19),与凝汽器(19)经管道相连的凝结水泵(20),与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尾部且进口与凝结水泵(20)相连的凝结水加热器(36),与凝结水加热器(36)的出口与相连且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一侧的除氧器兼低压汽包(12),与该除氧器兼低压汽包(12)连通且设置在废气余热锅炉(8)中部的低压蒸发器(25),以及进口与该除氧器兼低压汽包(12)的上端相连且设置在废气余热锅炉(8)上部的低压过热器(22);其中,除氧器兼低压汽包(12)下端通过管道经给水泵(14)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减压阀(15)与烟气余热锅炉(3)下部的省煤器(39)的进口连通,该烟气余热锅炉(3)的省煤器(39)的出口与烟气余热锅炉(3)一侧的低压汽包(40)相连,该低压汽包(40)与烟气余热锅炉(3)中部的蒸发器(37)连通,该低压汽包(40)还与烟气余热锅炉(3)上部的过热器(23)的进口连通;另一路与废气余热锅炉(8)下部的省煤器(38)的进口相连,该废气余热锅炉(8)的省煤器(38)的出口与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一侧的中压汽包(13)连通,该中压汽包(13)与废气余热锅炉(8)上部的中压蒸发器(24)连通,该中压汽包(13)还与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顶部的中压过热器(21)进口相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烧结余热发电热力系统中还设置有连接在汽轮发电机(18)的输出端上的缓冲电源输出系统,该缓冲电源输出系统包括温度报警电路、缓冲电源电路以及与该缓冲电源电路相连接的蓄电池或用电设备;所述缓冲电源电路又由缓冲电路与电源电路组成;所述温度报警电路由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放大芯片IC1,时基电路芯片IC2,一端与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输入端相连接的热敏电阻RT1,一端与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6,串接在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与Vcc-引脚之间的电阻R15,一端与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经滑动变阻器RP2后与放大芯片IC1的Vcc-引脚相连接的电阻R17,正极与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一端与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感L3,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20,P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8后与放大芯片IC1的OFFSET引脚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9,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Discharge引脚相连接的电阻R21,一端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Discharge引脚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Tegger引脚相连接的电阻R22,正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Tegger引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2,正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Control voltage引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5,正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Output引脚相连接、负极经喇叭P后与电容C15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3,正极与电容C13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3后与电容C15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4,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1组成;其中,放大芯片IC1的Vcc+引脚直接与输入端相连接,三极管VT3的基极接地、且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集电极与放大芯片IC1的PFFSET引脚相连接、且该三极管VT5的基极接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Reset引脚相连接,时基电路芯片IC2的Tegger引脚与该时基电路芯片IC2的Threshold引脚相连接,时基电路芯片IC2的GND引脚接地,时基电路芯片IC2的Vcc引脚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缓冲电源电路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正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7,负极经电阻R6后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6,与电容C6并联的电阻R5,一端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6的正极一起组成输入端的电感L1,正极接地、负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9,一端与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9,一端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4后接地的电感L2,正极经电阻R10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负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的电容C8,一端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感L2和电阻R14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阻R12,以及一端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4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缓冲电源电路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由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原边线圈作为输入端、副边线圈两端分别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接的变压器T1,正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N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P极顺次经电阻R4、滑动变阻器RP1后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经二极管D2后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正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5,N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其中,二极管D2与电阻R4并联设置,电容C3的负极与电感L1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3的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温度报警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电容C5的正极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缓冲电源电路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以及三极管VT4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VT5为PNP型三极管。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稳压电源电路的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机热烟气系统包括设置在烧结机(1)尾部的多根热烟气引出管(2),设置在热烟气引出管(2)另一端并与其连通的尾部热烟气汇管(26),设置在热烟气引出管(2)上且靠近尾部热烟气汇管(26)一端的热烟气引出管阀(27),设置在尾部热烟气汇管(26)端部的主抽风机(4),以及设置在热烟气引出管(2)上的热烟气支管(28)与热烟气支管阀(29);其中,热烟气支管(28)的另一端通过烟气进口与烟气余热锅炉(3)连通,烟气余热锅炉(3)的烟气出口通过余热锅炉尾部烟道(35)与尾部热烟气汇管(26)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稳压电源电路的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设置在环冷机(5)上的一段密封罩与二段密封罩,分别同时设置在一段密封罩与二段密封罩上的密封罩烟囱与密封罩烟囱阀,设置在一段密封罩与二段密封罩内并将密封罩分隔成2~3段的分隔板,设置在一段密封罩与二段密封罩上的至少一根一段热废气支管(6)与至少一根二段热废气支管(7),以及设置在一段热废气支管(6)与二段热废气支管(7)上的热废气支管阀(30);其中,一段热废气支管(6)与二段热废气支管(7)的另一端分别经过一段热废气汇管(33)、二段热废气汇管(34)与废气余热锅炉(8)废气进口连通,废气余热锅炉(8)的废气出口通过管道与引风机(9)相连,引风机(9)还通过管道连接有烟囱(11)和循环风机(10),该管道上设有与烟囱(11)对应的烟囱阀(31)和循环风机阀(32),该循环风机(10)还与环冷机(5)的进风管相连。

    说明书

    说明书基于缓冲电源电路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厂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缓冲电源电路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烧结工序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0%,仅次于炼铁工序,位居第二。在烧结工序总能耗中,近50%的热能以烧结机烟气和冷却机废气的显热形式排入大气,烧结余热发电是钢铁厂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烧结机非脱硫烟管内烟气含硫量较低,烟气温度在300℃以上;冷却机可回收废气温度在200~500℃。现有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中,烧结机烟气系统需设置诱导风机抽取烟气,运行成本较高、故障率高;环冷机一、二段热废气只设置单一的废气管,造成密封罩内压力不均匀,形成局部负压区,大量的冷空气漏入密封罩,降低了烟气温度,且烟气温度波动较大,导致余热发电系统运行不稳定,实际发电量只有原设计发电量的60%~70%。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充分利用烧结机烟气、环冷机废气余热,提高余热发电系统的稳定性是改进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的关键。针对现有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需设置诱导风机抽取烟气,运行成本较高、故障率高,以及余热发电方法中余热发电运行不稳定,热显利用率不高的缺陷,本发明的旨在提供一种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及方法,在不影响烧结工序正常生产、保证烧结品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烧结机尾部非脱硫烟管的烟气、冷却机废气余热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且采用烧结余热锅炉尾部烟气引出不设诱导风机,环冷机一、二段密封罩内热废气引出方式和部分循环利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烧结机烟气和环冷机废气余热,减少设备投资,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的发电量。
    另外,本发明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对产品的内部运 行电路进行了增改,降低了电源开启与切断时电路内的电流与电压的冲击,以降低开启与切断电源时的能耗。还能对电路运行的温度进行监测,以避免产品在高温中运行而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缓冲电源电路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缓冲电源电路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包括烧结机热烟气系统,热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和烧结余热发电热力系统;所述烧结机热烟气系统包括设置在烧结机尾部的多根热烟气引出管,设置在热烟气引出管另一端并与其连通的尾部热烟气汇管,设置在热烟气引出管上且靠近尾部热烟气汇管一端的热烟气引出管阀,设置在尾部热烟气汇管端部的主抽风机,以及设置在热烟气引出管上的热烟气支管与热烟气支管阀;其中,热烟气支管的另一端通过烟气进口与烟气余热锅炉连通,烟气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通过余热锅炉尾部烟道与尾部热烟气汇管连通;所述热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设置在环冷机上的一段密封罩与二段密封罩,分别同时设置在一段密封罩与二段密封罩上的密封罩烟囱与密封罩烟囱阀,设置在一段密封罩与二段密封罩内并将密封罩分隔成2~3段的分隔板,设置在一段密封罩与二段密封罩上的至少一根一段热废气支管与至少一根二段热废气支管,以及设置在一段热废气支管与二段热废气支管上的热废气支管阀;其中,一段热废气支管与二段热废气支管的另一端分别经过一段热废气汇管、二段热废气汇管与废气余热锅炉废气进口连通,废气余热锅炉的废气出口通过管道与引风机相连,引风机还通过管道连接有烟囱和循环风机,该管道上设有与烟囱对应的烟囱阀和循环风机阀,该循环风机还与环冷机的进风管相连;所述烧结余热发电热力系统包括位于废气余热锅炉顶部的中压过热器,与该中压过热器的出口通过管道相连的汽轮机;位于废气余热锅炉上部的低压过热器,位于烟气余热锅炉上部的过热器,与该低压过热器和过热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的汇集联箱,补汽口通过管道与汇集联箱相连的汽轮机,设置在汽 轮机一侧的汽轮发电机,连在汽轮机的排汽口的凝汽器,与凝汽器经管道相连的凝结水泵,与位于废气余热锅炉尾部且进口与凝结水泵相连的凝结水加热器,与凝结水加热器的出口与相连且位于废气余热锅炉一侧的除氧器兼低压汽包,与该除氧器兼低压汽包连通且设置在废气余热锅炉中部的低压蒸发器,以及进口与该除氧器兼低压汽包的上端相连且设置在废气余热锅炉上部的低压过热器;其中,除氧器兼低压汽包下端通过管道经给水泵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减压阀与烟气余热锅炉下部的省煤器的进口连通,该烟气余热锅炉的省煤器的出口与烟气余热锅炉一侧的低压汽包相连,该低压汽包与烟气余热锅炉中部的蒸发器连通,该低压汽包还与烟气余热锅炉上部的过热器的进口连通;另一路与废气余热锅炉下部的省煤器的进口相连,该废气余热锅炉的省煤器的出口与位于废气余热锅炉一侧的中压汽包连通,该中压汽包与废气余热锅炉上部的中压蒸发器连通,该中压汽包还与位于废气余热锅炉顶部的中压过热器进口相连,在所述烧结余热发电热力系统中还设置有连接在汽轮发电机的输出端上的缓冲电源输出系统,该缓冲电源输出系统包括温度报警电路、缓冲电源电路以及与该缓冲电源电路相连接的蓄电池或用电设备;所述缓冲电源电路又由缓冲电路与电源电路组成;所述温度报警电路由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放大芯片IC1,时基电路芯片IC2,一端与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输入端相连接的热敏电阻RT1,一端与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6,串接在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与Vcc-引脚之间的电阻R15,一端与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经滑动变阻器RP2后与放大芯片IC1的Vcc-引脚相连接的电阻R17,正极与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一端与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感L3,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20,P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8后与放大芯片IC1的OFFSET引脚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9,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Discharge引脚 相连接的电阻R21,一端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Discharge引脚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Tegger引脚相连接的电阻R22,正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Tegger引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2,正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Controlvoltage引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5,正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Output引脚相连接、负极经喇叭P后与电容C15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3,正极与电容C13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3后与电容C15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4,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1组成;其中,放大芯片IC1的Vcc+引脚直接与输入端相连接,三极管VT3的基极接地、且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集电极与放大芯片IC1的PFFSET引脚相连接、且该三极管VT5的基极接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Reset引脚相连接,时基电路芯片IC2的Tegger引脚与该时基电路芯片IC2的Threshold引脚相连接,时基电路芯片IC2的GND引脚接地,时基电路芯片IC2的Vcc引脚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正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7,负极经电阻R6后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6,与电容C6并联的电阻R5,一端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6的正极一起组成输入端的电感L1,正极接地、负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9,一端与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9,一端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4后接地的电感L2,正极经电阻R10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负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的电容C8,一端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感L2和电阻R14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阻R12,以及一端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4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
    再进一步的,上述电源电路由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原边线圈作为输入端、副边线圈两端分别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接的变压器T1, 正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N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P极顺次经电阻R4、滑动变阻器RP1后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经二极管D2后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正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5,N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其中,二极管D2与电阻R4并联设置,电容C3的负极与电感L1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3的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温度报警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电容C5的正极上。
    另外,所述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以及三极管VT4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VT5为PNP型三极管。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有效利用了烧结机尾部非脱硫风箱的热烟气、环冷机一、二段密封罩的热废气,提高了烧结系统余热的利用效率,增加了余热发电量。
    (2)本发明通过控制烟气管道阻力和废气余热锅炉烟气阻力,实现不设诱导风机利用烧结机热烟气,可以减少设备投资,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本发明进行环冷机密封罩分段,分别设置2~3路热废气支管,可以控制密封罩内压力分布均匀,并处于0~50Pa的微正压状态,减少密封罩漏风,保证废气温度稳定,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本发明余热发电热力系统中,低压蒸汽子系统采用汇集联箱、给水系统采用减压阀,简化了系统,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
    (5)本发明通过缓冲电源输出系统能够更好的在电源启动或者断电的瞬间对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进行抑制,避免了瞬间变化过大的电流或电压损坏电路, 同时还降低了电源启动或断电时的瞬时功率消耗,降低了电路的功率损耗,同时更好的保护了电路的运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6)本发明通过设置温度报警电路,能够很好的对缓冲电源输出系统的运行温度进行监控,当其运行温度过高时能够即时发出警报,避免了缓冲电源输出系统持续在高温下运行而导致其电路损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的缓冲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的温度警报电路的电路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名称分别为:
    1-烧结机;2-热烟气引出管;3-烟气余热锅炉;4-主抽风机;5-环冷机;6-一段热废气支管;7-二段热废气支管;8-废气余热锅炉;9-引风机;10-循环风机;11-烟囱;12-除氧器兼低压汽包;13-中压汽包;14-给水泵;15-减压阀;16-汇集联箱;17-汽轮机;18-发电机;19-凝汽器;20-凝结水泵;21-中压过热器;22-低压过热器;23-过热器;24-中压蒸发器;25-低压蒸发器;26-尾部热烟气汇管;27-热烟气引出管阀;28-热烟气支管;29-热烟气支管阀;30-热废气支管阀;31-烟囱阀;32-循环风机阀;33-一段热废气汇管;34-二段热废气汇管;35-余热锅炉尾部烟道;36-凝结水加热器;37-蒸发器;38,39-省煤器;40-低压汽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烧结机热烟气系统,热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和烧结余热发电热力系统;
    所述烧结机热烟气系统为:在烧结机1底部风箱各设有一根热烟气引出管2, 该热烟气引出管2另一端与尾部热烟气汇管26连通。各热烟气引出管2上且靠近尾部热烟气汇管26一端均设有热烟气引出管阀27,该尾部热烟气汇管26一端设有主抽风机4,从烧结机尾部倒数第二根热烟气引出管2开始,在2~4根热烟气引出管2上设有热烟气支管28及热烟气支管阀29,热烟气支管28另一端与烟气余热锅炉3顶端连通,烟气余热锅炉3底端通过尾部烟道35与烧结机尾部烟气汇管26连通。
    所述热废气余热利用系统为:环冷机5上设有一、二段密封罩,该一、二段密封罩上分别设有密封罩烟囱,该一段密封罩内设有可将密封罩分隔成3段的分隔板,一段密封罩上设有三根热废气支管6,该二段密封罩内设有可将密封罩分隔成2段的分隔板,二段密封罩上设有二根热废气支管7,热废气支管6,7上均设有热废气支管阀30,热废气支管6,7另一端分别经过一、二段热废气汇管33,34与废气余热锅炉8顶端连通,废气余热锅炉8底端通过管道与引风机9相连,引风机9通过管道分别与烟囱11和循环风机10连通,该管道上分别设有对应的烟囱阀31和循环风机阀32,该循环风机10与环冷机5进风管相连。
    所述烧结余热发电热力系统为: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顶部的中压过热器2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汽轮机17主汽门相连,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上部的低压过热器2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汇集联箱16连通,位于烟气余热锅炉3上部的过热器23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汇集联箱16连通,汇集联箱16通过管道与汽轮机17补汽口相连,为汽轮机17供给蒸汽;汽轮机17一侧设有汽轮发电机18,汽轮机17排汽口连有凝汽器19,该凝汽器19经管道与凝结水泵20相连,凝结水泵20与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尾部的凝结水加热器36的进口相连,凝结水加热器36的出口与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一侧的除氧器兼低压汽包12相连,该除氧器兼低压汽包12与废气余热锅炉8中部的低压蒸发器25连通,该除氧器兼低压汽包12上端与废气余热锅炉8上部的低压过热器22进口相连,除氧器兼低压汽包12下端通过管道经给水泵14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碱压阀15与烟气余热锅炉3下部的省煤器39的进口连通,该烟气余热锅炉3的省煤器39的出口与烟气余热 锅炉3一侧的低压汽包40相连,该低压汽包40与烟气余热锅炉3中部的蒸发器37连通,该低压汽包40还与烟气余热锅炉3上部的过热器23的进口连通;另一路与废气余热锅炉8下部的省煤器38的进口相连,该废气余热锅炉8的省煤器38的出口与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一侧的中压汽包13连通,该中压汽包13与废气余热锅炉8上部的中压蒸发器24连通,该中压汽包13还与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最上部的中压过热器21进口相连。
    所述废气余热锅炉8为双通道双压废气余热锅炉;所述汽轮机17为补汽凝汽式汽轮机。所述热烟气引出管阀27、热烟气支管阀29、热废气支管阀30、循环风机阀32、烟囱阀31均为电动控制阀门。
    利用本发明发电的方法,当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运行时,关闭热烟气引出管阀27,调节热烟气支管阀29的开度,使得烟气余热锅炉3烟气侧阻力不超过800Pa,烟气余热锅炉3与热烟气支管28、余热锅炉3尾部烟道35的总烟气阻力不超过1200Pa,热烟气支管28内烟气温度控制在300~350℃;关闭密封罩烟囱阀,调节热废气支管阀30和循环风机阀32的开度,保证一、二段密封罩内烟气压力分布均匀,且一、二段密封罩内压力控制在0~50Pa,一段热废气汇管33内废气温度控制在350~450℃,二段热废气汇管34废气温度控制在210~280℃。
    具体发电工艺流程为: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顶部的中压过热器21通过管道将中压蒸汽送入汽轮机17主汽门,位于烟气余热锅炉3上部的过热器23通过管道将中压蒸汽送入汇集联箱16,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上部的低压过热器22通过管道将低压蒸汽送入汇集联箱16,汇集联箱16再将蒸汽送入汽轮机17补汽口;蒸汽经过汽轮机17做功并带动发电机18发电,蒸汽做功后经凝汽器19冷凝成水,再由凝结水泵20送入废气余热锅炉8尾部的凝结水加热器36中加热,凝结水加热器36将加热后的水送入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一侧的除氧器兼低压汽包12,该除氧器兼低压汽包12与废气余热锅炉8中部的低压蒸发器25进行水循环,该除氧器兼低压汽包12汇集产生的低压蒸汽送入废气余热锅炉8上部的低压过热器22,该除氧器兼低压汽包12还经给水泵14将除氧水分为两路:一 路送入废气余热锅炉8下部的省煤器38加热,加热后的工质水送入中压汽包13,再由中压汽包13底部下降管流至废气余热锅炉8中部的中压蒸发器24受热产生蒸汽,蒸汽被送回中压汽包13,在汽包13内经汽水分离后再进入位于废气余热锅炉8最上部的中压过热器21内;另一路经减压阀15送入烟气余热锅炉3下部的省煤器39加热,加热后的工质水被送入烟气余热锅炉3一侧的低压汽包40,该低压汽包40与烟气余热锅炉3中部的蒸发器37进行水循环,该低压汽包40汇集产生的蒸汽送入烟气余热锅炉3上部的过热器23,实现工质的循环利用。
    所述的中压蒸汽的参数压力为2.0MPa,温度为350℃,低压蒸汽的参数压力为0.49MPa,温度为205℃。
    从烧结机1机尾倒数第2个热烟气引出管2算起,各热烟气引出管2含硫量通常低于400mg/m3,烟气温度为300℃以上,热烟气经尾部热烟气汇管26汇集后进入布置在烧结机1机头一侧的烟气余热锅炉3,通过合理设计烟气引出管2、热烟气支管28和尾部热烟气汇管26的直径,通过调节热烟气引出管阀27和热烟气支管阀29的开度,控制烟气余热锅炉3受热面总的烟气阻力小于800Pa,保证烟气余热锅炉3和烟道系统总阻力小于1200Pa,再通过调整主抽风机4的阀门开度,可实现在不设诱导风机的情况下利用热烟气,尾部热烟气汇管26内热烟气温度控制在300~350℃。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环冷机1沿矿层降温的方向分五段冷却烧结矿料,一、二冷却段密封罩内废气温度为200~500℃。在一、二段密封罩内分别增加隔板,该一段密封罩内设有可将密封罩分隔成3段的分隔板,一段密封罩上设有三根热废气支管6,该二段密封罩内设有可将密封罩分隔成2段的分隔板,二段密封罩上设有二根热废气支管7,采用热废气支管阀30控制各热废气支管6,7的废气流量,保证密封罩内一、二段内烟气压力为0~50Pa,处于微正压状态,避免冷空气漏入,减少密封罩向外漏风量。
    热废气经一、二段热废气汇管33,34送双压双通道废气余热锅炉8,一段 热废气汇管33内的热废气送废气余热锅炉8的第一通道,二段热废气汇管34内的热废气送废气余热锅炉8的第二通道,一段热废气经废气余热锅炉第一通道中的受热面冷却后与二段热废气在锅炉中上部汇合,一起通过废气余热锅炉中下部的各级受热面和尾部烟道,然后经引风机9出口一路送烟囱11,另一路经过循环风机10送入环冷机5一段,实现废气的循环利用,这样可以将一段密封罩内热废气温度提高到350~450℃。通过调整一、二段热废气支管阀30的开度及废气循环量,实现一、二段热废气汇管温度基本稳定,一段热废气引出汇管33内废气温度控制在350~450℃,二段热废气引出汇管34内废气温度控制在210~280℃,可以减少余热发电系统运行时蒸汽参数的波动。
    余热发电热力系统中,给水泵14的运行压力根据废气余热锅炉8和烟气余热锅炉3的汽包的工作压力来确定,通过减压阀15向烟气余热锅炉3的低压汽包40中供水。烟气余热锅炉3的蒸汽参数为0.60MPa,250℃,废气余热锅炉8中压蒸汽参数为2.0MPa,350℃,低压蒸汽参数为0.49MPa,205℃。采用补汽凝汽式汽轮机组,将2.0MPa中压蒸汽经汽轮机主汽门送入汽轮机17;0.6MPa低压蒸汽与0.49MPa低压蒸汽在汇集联箱16混合,送入汽轮机后段。中、低压蒸汽经汽轮机17做功后凝结成水,送废气余热锅炉8和烟气余热锅炉3循环利用。
    如图2-4所示,在所述烧结余热发电热力系统中还设置有连接在汽轮发电机18的输出端上的缓冲电源输出系统,该缓冲电源输出系统包括温度报警电路、缓冲电源电路以及与该缓冲电源电路相连接的蓄电池或用电设备;所述缓冲电源电路又由缓冲电路与电源电路组成。通过缓冲电源输出系统能够更好的在电源启动或者断电的瞬间对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进行抑制,避免了瞬间变化过大的电流或电压损坏电路,同时还降低了电源启动或断电时的瞬时功率消耗,降低了电路的功率损耗,同时更好的保护了电路的运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温度报警电路,能够很好的对缓冲电源输出系统的运行温度进行监控,当其运行温度过高时能够即时发出警报,避免了缓冲电源输出系统持续在高温下运行而导致其电路损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温度报警电路由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放大芯片IC1,时基电路芯片IC2,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滑动变阻器RP2,喇叭P,稳压二极管D4,以及电感L3组成。连接时,热敏电阻RT1的一端与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16的一端与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15串接在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与Vcc-引脚之间,电阻R17的一端与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相连接、另一端经滑动变阻器RP2后与放大芯片IC1的Vcc-引脚相连接,电容C10的正极与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电感L3的一端与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20的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4的P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8后与放大芯片IC1的OFFSET引脚相连接,电阻R19的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21的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Discharge引脚相连接,电阻R22的一端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Discharge引脚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Tegger引脚相连接,电容C12的正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Tegger引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电容C15的正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Control voltage引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电容C13的正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Output引脚相连接、负极经喇叭P后与电容C15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14的正极与电容C13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3后与电容C15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11的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其中,放大芯片IC1的Vcc+引脚直接与输入端相连接,三极管VT3的基极接地、且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集电极与放大芯片IC1的PFFSET引脚相连接、且该三极管VT5的基极接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时基电路芯片IC2的Reset引脚相连接,时基电路芯片IC2的Tegger引脚与该时基电路芯片IC2的Threshold引脚相连接, 时基电路芯片IC2的GND引脚接地,时基电路芯片IC2的Vcc引脚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放大芯片IC1的型号为UA741,时基电路芯片IC2的型号为NE555。当温度正常时,热敏电阻RT1的阻值较低,此时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大于IN-引脚,从而输出高电平,此时时基电路芯片IC2的Reset引脚电位为零从而没有输出,电路不报警;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热敏电阻RT1的阻值升高,此时放大芯片IC1的IN+引脚小于IN-引脚,从而输出低电平,此时时基电路芯片IC2的Reset引脚电位为“1”进而使得喇叭P所在电路运行,喇叭报警。
    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感L1,以及电感L2组成。连接时,电容C7的正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6的负极经电阻R6后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5与电容C6并联,电感L1的一端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6的正极一起组成输入端,电容C9的正极接地、负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电感L2的一端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4后接地,电容C8的正极经电阻R10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负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电阻R12的一端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感L2和电阻R14的连接点相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其中,三极管VT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由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变压器T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滑动变阻器RP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组成。连接时,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作为输入端、副边线圈两端分别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两个输入端相连接,电容C1的正极经电阻R1后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 负极经电阻R2后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2的正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1的N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P极顺次经电阻R4、滑动变阻器RP1后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经二极管D2后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5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5,二极管D3的N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其中,二极管D2与电阻R4并联设置,电容C3的负极与电感L1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3的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温度报警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电容C5的正极上。所述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以及三极管VT4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VT5为PNP型三极管。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关 键  词:
    基于 缓冲 电源 电路 报警 烧结 余热 发电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于缓冲电源电路的报警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73878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