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灶.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5713498
  • 上传时间:2019-03-10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648.6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963461.3

    申请日:

    2015.12.17

    公开号:

    CN105444170A

    公开日:

    2016.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3D 14/04申请日:20151217|||公开

    IPC分类号:

    F23D14/04; F23D14/64; F23D14/72

    主分类号:

    F23D14/04

    申请人: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余康; 张炳卫

    地址:

    52831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永安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代理人:

    胡海国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灶,其中,该燃烧器组件包括炉头以及安装于所述炉头上的分气盘,所述燃烧器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炉头与分气盘之间的软金属密封圈,所述分气盘底部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炉头顶部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软金属密封圈具有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分气盘的第一配合面密封配合,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炉头的第二配合面密封配合。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防止燃气灶工作时燃气的泄漏,提高燃气灶使用的安全性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燃烧器组件,包括炉头以及安装于所述炉头上的分气盘,其特征
    在于,所述燃烧器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炉头与分气盘之间的软金属密封圈,
    所述炉头顶部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分气盘底部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软金
    属密封圈具有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
    分气盘的第一配合面密封配合,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炉头的第二配合面密封
    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顶部的周缘
    凸设有环形凸条,所述炉头顶部向上延伸有位于所述环形凸条内的围壁;
    所述分气盘的底部对应所述环形凸条凸设有第一凸缘,且分气盘的底部
    对应所述围壁凸设有第二凸缘;
    所述软金属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
    一表面抵接第一凸缘,第二表面抵接环形凸条的顶部;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
    一表面抵接第二凸缘,第二表面抵接围壁的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固定
    于所述第一凸缘上,所述第二密封圈固定于第二凸缘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
    一表面粘接或通过螺钉螺接于所述第一凸缘上,第二表面粘接于所述环形凸
    条的顶部;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一表面粘接或通过螺钉螺接于所述第二凸缘
    上,第二表面粘接于所述围壁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
    二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凸条的顶部粘接的背胶层,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
    二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围壁的顶部粘接的背胶层。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金
    属密封圈的材质为铝或铜。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金
    属密封圈的厚度为0.1-0.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金属密封圈自
    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方向分层设置有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
    材料层的材质与所述分气盘材质相同,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材质与所述炉头材
    质相同,所述第一材料层与第二材料层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和第一材
    料层的材质均为铝或铜,所述炉头和第二材料层的材质均为铁。
    10.一种燃气灶,包括面板、底壳以及燃烧器组件,所述面板盖合于底
    壳上并与底壳围合成容纳燃烧器组件的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
    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组件。

    说明书

    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器组件通常由炉头、设置于炉头上的分气盘、以及安
    装于分气盘上的火盖组件构成。考虑到炉头和分气盘均需要耐高温,一般对
    炉头和分气盘的配合面进行精细的磨平处理,以保持两者的配合面的平整度,
    进而有效防止燃气泄漏。然而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炉头与分气盘的配合面
    存在加工误差并不能完全密封。而且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炉头和分气盘受热
    膨胀,炉头与分气盘的配合面也会部分撑开,难以保证炉头和分气盘密封的
    可靠性,致使燃气灶存在燃气泄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器组件,旨在提高炉头与分气盘密封
    的可靠性,防止炉头内的燃气泄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燃烧器组件,包括炉头以及安装于所述
    炉头上的分气盘,所述燃烧器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炉头与分气盘之间的软金
    属密封圈,所述分气盘底部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炉头顶部具有第二配合面;
    所述软金属密封圈具有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
    面与所述分气盘的第一配合面密封配合,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炉头的第二配
    合面密封配合。

    优选地,所述炉头顶部的周缘凸设有环形凸条,所述炉头顶部向上延伸
    有位于所述环形凸条内的围壁;

    所述分气盘的底部对应所述环形凸条凸设有第一凸缘,且分气盘的底部
    对应所述围壁凸设有第二凸缘;

    所述软金属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
    一表面抵接第一凸缘,第二表面抵接环形凸条的顶部;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
    一表面抵接第二凸缘,第二表面抵接围壁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固定于所述第一凸缘上,所述第二密封圈固定
    于第二凸缘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表面粘接或通过螺钉螺接于所述第一凸
    缘上,第二表面粘接于所述环形凸条的顶部;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一表面粘
    接或通过螺钉螺接于所述第二凸缘上,第二表面粘接于所述围壁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凸条的顶部粘
    接的背胶层,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围壁的顶部粘接的
    背胶层。

    优选地,所述软金属密封圈的材质为铝或铜。

    优选地,所述软金属密封圈的厚度为0.1-0.5mm。

    优选地,所述软金属密封圈自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方向分层设置有第
    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质与所述分气盘材质相同,所
    述第二材料层的材质与所述炉头材质相同,所述第一材料层与第二材料层一
    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分气盘和第一材料层的材质均为铝或铜,所述炉头和第二
    材料层的材质均为铁。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燃气灶,包括面板、底壳以及燃烧器组件,所述面板
    盖合于底壳上并与底壳围合成容纳燃烧器组件的容纳空间,所述燃烧器组件
    包括炉头以及安装于所述炉头上的分气盘,所述燃烧器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
    炉头与分气盘之间的软金属密封圈,所述分气盘底部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
    炉头顶部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软金属密封圈具有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
    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分气盘的第一配合面密封配合,所述第
    二表面与所述炉头的第二配合面密封配合。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炉头和分气盘之间增设软金属密封圈,该软金属
    密封圈的第一表面抵接分气盘的第一配合面,并且软金属密封圈的第二表面
    抵接炉头的第二配合面,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燃烧器组件工作时,分气盘
    和炉头均受热膨胀,由于软金属密封圈具有较佳的热伸缩性能,受热膨胀的
    分气盘的第一配合面压紧并贴合于软金属密封圈的第一表面,受热膨胀的炉
    头的第二配合面压紧并贴合与软金属密封圈的第二表面,因而通过软金属密
    封圈的伸缩性可以更好地实现炉头与分气盘的密封配合,能够有效防止燃气
    灶漏气,具有较佳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
    附图。

    图1为本发明燃烧器组件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分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软金属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燃气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
    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
    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
    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
    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
    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
    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
    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燃烧器组件。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燃烧器组件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
    1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燃烧器组件包括炉头5、安装于所述
    炉头5上的分气盘3以及固定于所述分气盘3上的火盖组件,所述燃烧器组
    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炉头5与分气盘3之间的软金属密封圈4,所述分气盘3底
    部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炉头5顶部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软金属密封圈4
    具有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在炉头5和分气盘3受热膨胀
    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分气盘3的第一配合面密封配合,所述第二表面与
    所述炉头5的第二配合面密封配合。上述的火盖组件可以包括内环火盖1和
    外环火盖2,也可以只有一个火盖,于本实施例中火盖组件同时包含内环火盖
    1和外环火盖2。上述的炉头5的通过引射管53进气,而引射管53采用文丘
    里原理设计,能够增加燃气的进气速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炉头5和分气盘3之间增设软金属密封圈4,该软金
    属密封圈4的第一表面抵接分气盘3的第一配合面,并且软金属密封圈4的第二
    表面抵接炉头5的第二配合面,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燃烧器组件工作时,分
    气盘3和炉头5均受热膨胀,由于软金属密封圈4具有较佳的热伸缩性能,受热
    膨胀的分气盘3的第一配合面压紧并贴合于软金属密封圈4的第一表面,受热
    膨胀的炉头5的第二配合面压紧并贴合与软金属密封圈4的第二表面,因而通
    过软金属密封圈4的伸缩性可以更好地实现炉头5与分气盘3的密封配合,能够
    有效防止燃气泄漏,具有较佳的安全性能。

    参照图1至图6,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炉头5顶部的周缘凸设有环
    形凸条52,所述炉头5顶部向上延伸有位于所述环形凸条52内的围壁51。

    所述分气盘3的底部对应所述环形凸条52凸设有第一凸缘32,且分气盘
    3的底部对应所述围壁51凸设有第二凸缘31。

    所述软金属密封圈4包括第一密封圈4b和第二密封圈4a,所述第一密封
    圈4b的第一表面抵接第一凸缘32,第二表面抵接环形凸条52的顶部;所述
    第二密封圈4a的第一表面抵接第二凸缘31,第二表面抵接围壁51的顶部。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4b位于第一凸缘32和环形凸条52之间,
    可以方便第一密封圈4b的固定。当然,第一凸缘32和凸条的配合方式仅为
    一种实施方式,还可以是其他的配合方式,如凸条与凹槽之间的配合,或者
    两个凹槽之间的配合,均可以用第一密封圈4b来实现密封。第二密封圈4a
    的功能和第一密封圈4b的功能类似,其结构可以与第一密封圈4b的结构通
    用,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1至图4,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4b固定于所述
    第一凸缘32上,所述第二密封圈4a固定于第二凸缘31上。为了方便第一密
    封圈4b和第二密封圈4a的固定,第一密封圈4b可以直接安装于第一凸缘32
    上,亦或是第一密封圈4b可以直接安装于环形凸条52。上述的第一密封圈
    4b的面积与第一凸缘32的面积相适应,以实现第一凸缘32和环形凸条52完
    全贴合。第二密封圈4a的功能和第一密封圈4b的功能类似,其结构可以与
    第一密封圈4b的结构通用,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5,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4b的第一表面粘接或
    通过螺钉螺接于所述第一凸缘32,第二表面粘接于所述环形凸条52的顶部;
    所述第二密封圈4a的第一表面粘接或通过螺钉螺接于所述第二凸缘31,第二
    表面粘接于所述围壁51的顶部。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密封圈4b及第二密封
    圈4a装配的稳定性,可以采用背胶的方式对第一密封圈4b及第二密封圈4a
    进行粘贴固定,也可以通过螺钉螺接固定。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分气盘3
    与炉头5螺接固定的方式,夹紧第一密封圈4b和第二密封圈4a。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4b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环
    形凸条52的顶部粘接的背胶层(未标出),所述第二密封圈4a的第二表面上
    设置有与所述围壁51的顶部粘接的背胶层。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背胶层,能够
    进一步提高第一密封圈4b与环形凸条52,以及第二密封圈4a与围壁51的密
    封性,以防止燃气泄漏;还能减少涂胶的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软金属密封圈4的材质为铝或铜。本发明的
    实施例中,铝和铜具有较佳的热伸缩性和耐热性能,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
    其他的金属或者合金材料,只需满足耐高温和具有较佳热伸缩性两个条件即
    可。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软金属密封圈4的厚度为0.1-0.5mm。优选地,
    软金属密封圈4的厚度为0.2-0.4mm。为了节省软金属密封圈4的材料可以将
    软金属密封圈4的厚度减小,而为了满足软金属密封圈4具有较佳的热伸缩
    性,可以适当的增加厚度。可以理解的是,其他的软金属密封圈4的厚度均
    为可行方案,具体的厚度尺寸,可根据设计的需求灵活设计。

    参照图6和图7,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软金属密封圈4自第一表面
    至第二表面的方向分层设置有第一材料层41和第二材料层42,第一材料层
    41的材质与所述分气盘3材质相同,第二材料层42的材质与所述炉头5材质
    相同,所述第一材料层41与第二材料层42一体成型。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
    性能,软金属密封圈4分成两层,在制作时可以沉积或涂镀两层不同的热伸
    缩金属,以使分气盘3与第一材料层41,以及炉头5与第二材料层42的材质
    相同,同样的材质耐温性能相同。本技术方案能够缓解不同部件之间不会因
    为材料不同而出现较大的挤压形变力,因而能够有效防止燃气泄漏。

    参照图6和图7,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分气盘3和第一材料层41
    的材质均为铝或铜,所述炉头5和第二材料层42的材质均为铁。本发明的实
    施例中,分气盘3的材质为铝或铜,而炉头5的材质为铁,为了减少受热时
    分气盘3与炉头5的挤压,软金属密封圈4的第一材料层41与分气盘3的材
    质相同,软金属密封圈4的第二材料层42与炉头5的材质相同。

    参照图8,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面板3`、底壳2`以
    及燃烧器组件1`,所述面板3`盖合于底壳2`上并与底壳2`围合成容纳燃烧器
    组件1`的容纳空间,该燃烧器组件1`的进气端与气管组件4`连通。该燃烧器
    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燃气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
    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该炉头5设置有三条引射管53,炉头5内部具有内环通道、中环通道及
    外环通道分别对应连接有三个引射管,采用三通道独立燃烧引射,能够提高
    燃气灶的通气量。三个引射管均采用文丘里原理结构,能够加速燃气导出的
    速率。内环火盖1的与第一传火通道连通的第一火孔、与第二传火通道连通
    的第二火孔及外环火盖2的主火孔,采用三级助燃技术,能够使燃气燃烧得
    更充分,提高燃气效率。另外,整个燃气灶在喷嘴、引射管口及分气盘3上
    分别采用引射助燃,采用三级空气引射助燃技术,能够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
    节省燃气成本,进而提高整个产品的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
    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
    围内。

    关 键  词:
    燃烧 组件 燃气灶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71349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