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一种含菱角壳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57027
  • 上传时间:2018-01-21
  • 格式:PDF
  • 页数:4
  • 大小:295.3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77854.4

    申请日:

    2014.06.20

    公开号:

    CN104108986A

    公开日:

    2014.10.2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5G 3/00申请公布日:201410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5G 3/00申请日:20140620|||公开

    IPC分类号:

    C05G3/00

    主分类号:

    C05G3/00

    申请人:

    东至林野生态种植中心

    发明人:

    黄家七

    地址:

    247200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香隅镇百岭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含菱角壳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芯70-75、菱角壳20-25、甘蔗渣18-20、棉籽壳22-23、麦麸10-12、蛋粉8-10、尿素1-2、过磷酸钙0.4-0.5、碳酸氢铵0.3-0.5、碳酸氢钠0.6-0.7、氧化镁0.3-0.4、卵磷脂0.3-0.4、泥炭土20-22、红薯泥20-24、麦饭石粉4-5、元参2-3、冬虫夏草1-2、沙苑子4-5、地骨皮2-3、榔榆茎1-2、醋8-10、营养添加剂7-8。本发明的培养配方合理,营养均衡,且具有良好的持水性与透气性,有利于杏鲍菇的生长,栽培出的杏鲍菇菌盖圆整平滑,菇柄色泽乳白光滑,肉质肥厚,此外本发明还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栽培出的杏鲍菇有保健功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菱角壳的杏鲍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玉米芯70-75、菱角壳20-25、甘蔗渣18-20、棉籽壳22-23、麦麸10-12、蛋粉8-10、尿素1-2、过磷酸钙0.4-0.5、碳酸氢铵0.3-0.5、碳酸氢钠0.6-0.7、氧化镁0.3-0.4、卵磷脂0.3-0.4、泥炭土20-22、红薯泥20-24、麦饭石粉4-5、元参2-3、冬虫夏草1-2、沙苑子4-5、地骨皮2-3、榔榆茎1-2、醋8-10、营养添加剂7-8;
        所述营养添加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青霉素菌渣10-12、黑麦面粉19-20、佛手油0.1-0.2、铁矿尾渣4-5;
        制备方法为:将青霉素菌渣加1.5倍的水搅拌均匀,在37℃下加入适量的青霉素酶,无害化反应后与剩余物料混合搅拌均匀,造粒、烘干,即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菱角壳的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尿素、过磷酸钙、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加12-14倍的水搅拌至溶解;
    (2)将玉米芯、菱角壳粉碎,与甘蔗渣、棉籽壳、麦麸、蛋粉、步骤(1)所得物料混合,加水搅拌至含水量达到67-68%;
    (3)将元参、冬虫夏草、沙苑子、地骨皮、榔榆茎加5-6倍的水文火煎煮40-50分钟,过滤除渣,小火熬膏,所得药膏与上述工艺未用到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
    (4)在聚乙烯塑料袋中放入圆管,用步骤(2)所得物料将圆管与聚乙烯塑料袋间的空隙填满,然后在圆管中装入步骤(3)所得物料,再将圆管抽出,扎口,采用100℃的蒸汽常压灭菌,即得。

    说明书

    一种含菱角壳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菌类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菱角壳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是一种腐生菌,只能通过菌丝从栽培料中吸收营养物质,其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包括氮素营养、糖类营养、矿质营养和少量的维生素类营养。因此,培养基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菱角壳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营养丰富、栽培出的杏鲍菇质量高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菱角壳的杏鲍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芯70-75、菱角壳20-25、甘蔗渣18-20、棉籽壳22-23、麦麸10-12、蛋粉8-10、尿素1-2、过磷酸钙0.4-0.5、碳酸氢铵0.3-0.5、碳酸氢钠0.6-0.7、氧化镁0.3-0.4、卵磷脂0.3-0.4、泥炭土20-22、红薯泥20-24、麦饭石粉4-5、元参2-3、冬虫夏草1-2、沙苑子4-5、地骨皮2-3、榔榆茎1-2、醋8-10、营养添加剂7-8;
        所述营养添加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青霉素菌渣10-12、黑麦面粉19-20、佛手油0.1-0.2、铁矿尾渣4-5;
        制备方法为:将青霉素菌渣加1.5倍的水搅拌均匀,在37℃下加入适量的青霉素酶,无害化反应后与剩余物料混合搅拌均匀,造粒、烘干,即得。
        所述的含菱角壳的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尿素、过磷酸钙、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加12-14倍的水搅拌至溶解;
        (2)将玉米芯、菱角壳粉碎,与甘蔗渣、棉籽壳、麦麸、蛋粉、步骤(1)所得物料混合,加水搅拌至含水量达到67-68%;
        (3)将元参、冬虫夏草、沙苑子、地骨皮、榔榆茎加5-6倍的水文火煎煮40-50分钟,过滤除渣,小火熬膏,所得药膏与上述工艺未用到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
        (4)在聚乙烯塑料袋中放入圆管,用步骤(2)所得物料将圆管与聚乙烯塑料袋间的空隙填满,然后在圆管中装入步骤(3)所得物料,再将圆管抽出,扎口,采用100℃的蒸汽常压灭菌,即得。
        本发明中的榔榆茎为榆科植物榔榆的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培养配方合理,营养均衡,且具有良好的持水性与透气性,有利于杏鲍菇的生长,使得栽培出的杏鲍菇菌盖圆整平滑,菇柄色泽乳白光滑,肉质肥厚,此外,本发明还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栽培出的杏鲍菇具有保健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含菱角壳的杏鲍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成:玉米芯75、菱角壳25、甘蔗渣20、棉籽壳23、麦麸12、蛋粉10、尿素2、过磷酸钙0.5、碳酸氢铵0.5、碳酸氢钠0.7、氧化镁0.4、卵磷脂0.4、泥炭土22、红薯泥24、麦饭石粉5、元参3、冬虫夏草2、沙苑子5、地骨皮2、榔榆茎2、醋10、营养添加剂8;
        所述营养添加剂由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成:青霉素菌渣12、黑麦面粉20、佛手油0.2、铁矿尾渣5;
        制备方法为:将青霉素菌渣加1.5倍的水搅拌均匀,在37℃下加入适量的青霉素酶,无害化反应后与剩余物料混合搅拌均匀,造粒、烘干,即得。
        所述的含菱角壳的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尿素、过磷酸钙、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加12-14倍的水搅拌至溶解;
        (2)将玉米芯、菱角壳粉碎,与甘蔗渣、棉籽壳、麦麸、蛋粉、步骤(1)所得物料混合,加水搅拌至含水量达到67-68%;
        (3)将元参、冬虫夏草、沙苑子、地骨皮、榔榆茎加5-6倍的水文火煎煮40-50分钟,过滤除渣,小火熬膏,所得药膏与上述工艺未用到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
        (4)在聚乙烯塑料袋中放入圆管,用步骤(2)所得物料将圆管与聚乙烯塑料袋间的空隙填满,然后在圆管中装入步骤(3)所得物料,再将圆管抽出,扎口,采用100℃的蒸汽常压灭菌,即得。
        用本发明的杏鲍菇培养基与现有的杏鲍菇培养基栽培杏鲍菇比较结果见下表。

    比较项目每kg培养基出菇量(kg)杏鲍菇外形再生能力强弱转茬快慢本发明的杏鲍菇培养基    0.81菇体大,菇肉肥厚现有的杏鲍菇培养基  0.5菇体小,菇肉薄

        从表中可以得出:本发明提供的杏鲍菇培养基,经过试验种植,每公斤杏鲍菇培养基收获杏鲍菇量,比现有的培养基增产60%以上,而且杏鲍菇的菇体大,菇肉肥厚,质量高,再生能力强,转茬快。

    关 键  词:
    一种 菱角 杏鲍菇 培养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含菱角壳的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702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