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一种自动调节方法、设备和系统.pdf

  • 上传人:三**
  • 文档编号:5667075
  • 上传时间:2019-03-04
  • 格式:PDF
  • 页数:21
  • 大小:5.29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80817.X

    申请日:

    2012.08.08

    公开号:

    CN103576569A

    公开日:

    2014.02.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5B 19/04申请日:20120808|||公开

    IPC分类号:

    G05B19/04

    主分类号:

    G05B19/04

    申请人: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明祥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创业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王宝筠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调节方法、设备和系统,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所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数据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信息;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无需安装昂贵的传感器,即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控制参数的自动调节。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所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数据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信息;
    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具体为: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数据信息,所述环境数据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的;
    则所述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环境数据信息,生成第一控制命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具体为: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命令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控制命令;
    则所述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时;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环境信息的变化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
    当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时;
    当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信息检测请求时;
    当满足预设的时间条件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无线接入点的第二信号强度;
    比较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
    比较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当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短距离传输协议进行传输时,测试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信号强度;
    当所述传输信号强度大于第四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第二传感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传感器采集得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控制命令;
    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命令,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至第四工作模式。

    10.  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所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数据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信息;
    控制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数据信息,所述环境数据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的;
    则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环境数据信息,生成第一控制命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命令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控制命令;
    则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时;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环境信息的变化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
    当检测单元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时;
    当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信息检测请求时;
    当满足预设的时间条件时。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具体为: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无线接入点的第二信号强度;比较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具体为: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比较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当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具体为: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短距离传输协议进行传输时,测试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信号强度,当所述传输信号强度大于第四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18.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第二传感器,则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传感器采集得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控制命令;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命令,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至第四 工作模式。

    19.  一种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数据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所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自动调节方法、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调节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些智能终端例如电视已经可以通过自身安装的环境传感器实现环境参数的调节。例如现有技术存在一种智能电视,具有环境光检测传感器,可以通过采集电视屏幕周围的环境光的强度,实现屏幕亮度的自动调节。而一些智能终端,例如智能手机、PAD(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本身不具有环境传感器,如果想要实现屏幕亮度的自动调节,必须自己安装一个环境光感应装置,但由于终端自身体积的限制,并不方便安装环境传感器,而且安装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方法、设备和系统,可以使不具备传感器的设备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控制参数的自动调节。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所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数据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信息;
    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具体为: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数据信息,所述环境数据信息是由所 述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的;
    则所述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环境数据信息,生成第一控制命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具体为: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命令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控制命令;
    则所述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控制信息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时;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环境信息的变化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
    当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时;
    当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信息检测请求时;
    当满足预设的时间条件时。
    优选地,所述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无线接入点的第二信号强度;
    比较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 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优选地,所述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
    比较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当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优选地,所述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短距离传输协议进行传输时,测试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信号强度;
    当所述传输信号强度大于第四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第二传感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传感器采集得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控制命令;
    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命令,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至第四工作模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所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数据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信息;
    控制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数据信息,所述环境数据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的;
    则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环境数据信息,生成第一控制命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命令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控制命令;
    则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控制信息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时;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环境信息的变化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
    当检测单元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时;
    当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信息检测请求时;
    当满足预设的时间条件时。
    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具体为: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无线接入点的第二信号强度;比较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具体为: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比较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当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具体为: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短距离传输协议进行传输时,测试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信号强度,当所述传输信号强度大于第四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第二传感器,则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传感器采集得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控制命令;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命令,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至第四工作模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数据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所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感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数据连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自身具有的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环境信息,并依据所述环境信息生成控制信息,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给不具有第一传感器的第二电子设备。这时,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并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从而实现环境参数的自动调 节和控制。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使得不具有第一传感器的第二电子设备,能够依据第一电子设备的控制信息,实现自身工作模式的转换,具体表现为实现自身环境控制参数的自动调节。这样,第二电子设备无需安装昂贵的环境传感器,即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环境控制参数的自动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调节方法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调节方法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调节方法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调节方法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调节方法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调节方法第六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子设备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调节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方法、设备和系统,可以使不具备传感器的设备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控制参数的自动调节。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调节方法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调节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 有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所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数据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S101,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信息。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是具有第一传感器的设备,第二电子设备是不具有第一传感器的设备。当然,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具有其他传感器,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定。
    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感器,可以利用第一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依据所述环境信息生成控制信息,将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环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光强度信息、噪声信息、风速、温度、湿度等,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定。所述控制信息可以是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的环境信息生成的环境数据信息,也可以是由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的环境信息生成的控制命令。
    优选地,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依据所述环境信息生成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1)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时。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包括对不具有第一传感器的第二电子设备的调节,也包括对具有第一传感器的第一电子设备的调节。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判断需要切换第一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以对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调节时,可以将依据所述环境信息生成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进一步地,当第一电子设备依据采集的环境信息判断环境信息的变化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确定需要切换第一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将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以实现对第一电子设备的调节。同时,将依据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的环境信息生成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切换工作模式,实现对自身控制参数的调节。
    (2)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环境信息的变化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第一设定阈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用以衡量环境信息的变化程度。当环境信息的变化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表明当前环境发生改变,需要根据环境的改变对电子设备进行调节。第一设定阈值可以由用户或系统预先设定。
    (3)当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时。一般地,当判断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时,才将控制信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4)当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信息检测请求时。可选地,可以由不具有第一传感器的第二电子设备主动发起环境信息检测请求,由具有第一传感器的第一电子设备应第二电子设备的请求发起环境信息检测,并将由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的环境信息生成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5)当满足预设的时间条件时。可选地,也可以将第一电子设备设置成定时检测采集环境信息,并将采集得到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控制信息定时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预设的时间条件可以是预设的时刻或者预设的时间间隔等。
    第二电子设备具有通信单元,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以及传输数据。当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时,由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单元接收由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数据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蓝牙、红外、WIFI等,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定。
    S102,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为第二电子设备当前的正常工作模式(即进行调节前的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为根据控制信息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调节后、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工作模式。第二电子设备通过对控制参数的调节实现对工作模式的切换。
    应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使得不具有第一传感器的第二电子设备,能够依据第一电子设备的控制信息,实现自身工作模式的转换, 具体表现为实现自身控制参数的自动调节。这样,第二电子设备无需安装昂贵的环境传感器,即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环境控制参数的自动调节。
    参见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调节方法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是具有第一传感器的设备,第二电子设备是不具有第一传感器的设备。具体地,第一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是电视等智能终端,第二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手机、PAD等。当然,第一电子设备具体也可以是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第二电子设备具体为电视等智能终端。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各自的通信单元实现数据通信。
    S201,第一电子设备利用第一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
    所述环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光强度信息、噪声信息、风速、温度、湿度等。
    S202,第一电子设备将依据环境信息生成的环境数据信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第一电子设备利用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环境信息后,可以对环境信息进行压缩、格式转换等处理生成环境信息数据,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当然,所述环境信息数据也可以为第一传感器原始采集的环境信息。
    S203,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数据信息。
    由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环境数据信息。
    S204,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数据信息,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工作模式切换的控制指令是由第二电子设备自身生成的。所述控制指令可以包括控制参数,所述控制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控制调节。进一步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环境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进一步地,当第二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环境数据信息判断环境信息的变化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执行生成第一控制指令的步骤。
    S205,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利用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环境信息后,将所述环境信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环境信息生成控制指令,控制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实现控制参数的调节。由于控制命令是由第二电子设备自身生成的,可以由第二电子设备决定是否进行调节以及进行何种调节,灵活性好、方便应用。
    参见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调节方法第三实施例流程图。
    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电子设备在利用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环境信息后,进一步生成控制命令,将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二电子设备依据控制命令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在这一实施例中,控制命令是由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的。
    S301,第一电子设备利用第一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
    所述环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光强度信息、噪声信息、风速、温度、湿度等。
    S302,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环境信息,生成第二控制命令。
    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工作模式切换的控制指令是由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的。所述控制指令可以包括控制参数,所述控制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控制调节。第一电子设备利用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环境信息后,当第一电子设备依据采集的环境信息判断环境信息的变化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即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将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S303,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S304,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
    S 305,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利用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环境信息后,依据所述环境信息生成控制命令,将所述控制命令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实现控制参数的调节。这样,简化了第二电子设备侧的处理步骤,第二电子设备只需要根据第一电子设备的控制命令进行控制参数的调节以及工 作模式的切换即可,简单方便。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包括对第一电子设备的调节。具体的,当第一电子设备根据采集得到的环境信息,判断需要进行调节时,则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进一步地,当第一电子设备根据采集的环境信息判断环境信息的变化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则判断需要对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调节。这样,在这一实施例中,由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环境信息,并根据环境信息实现了第一电子设备以及第二电子设备协同的控制参数的调节、工作模式的切换。
    参见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调节方法第三实施例流程图。
    S401,第一电子设备利用第一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
    S402,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同一环境中,如果是,进入步骤S403;如果否,退出。
    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将控制信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第二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的步骤。这是因为,为了实现第二电子设备对环境控制参数更准确的调节,需要确定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与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相同时,才执行对第二电子设备的自动调节的步骤。如果二者环境差异较大,则不会发送控制信息给第二电子设备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不执行自动调节。
    具体的,步骤S402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S402A,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无线接入点的第二信号强度。
    当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WIFI进行无线传输时,可以通过判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的无线接入信号的强度进行判断。具体的,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点AP1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无线接入点AP2的第二信号强度。
    S402B,比较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当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时,其获取的无线接入 点的信号强度应当是相同的或者是差异不大。如果二者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异较大时,则可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处于不同的环境中。具体地,比较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强度,当二者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阈值时,表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第二设定阈值为预设的阈值,用于表明无线接入点信号强度的差异,可以设置为一个较小的值。当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则表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可选地,步骤S402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
    S402A',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
    具体的,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自身带有的GPS获取各自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基站定位、WIFI定位、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服务器等方式获取。
    S402B',比较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当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其中,第三设定阈值为预设的阈值,用于表明位置差异,当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位置差异时,表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如果二者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位置差异时,表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处于不同的环境中。第三设定阈值可以由用户或者系统进行设定。
    可选地,步骤S402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
    S402A″,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短距离传输协议进行传输时,测试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信号强度。
    当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短距离传输协议进行传输时,例如通过无线射频、蓝牙、红外等短距离传输方式进行传输时,即可以通过测试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信号强度来判断二者是否处于同一环境中。如果二者处于不同的环境中,由于传输距离的限制, 传输信号强度必然会衰弱。
    S402B″,当所述传输信号强度大于第四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当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信号强度小于第四设定阈值时,则确定二者处于不同的环境中。如果所述传输信号强度大于第四设定阈值时,则可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第四设定阈值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能够建立通信连接以及数据传输所述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也可以根据需要、经验由系统或用户设定。
    以上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几种较佳的检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同一环境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下获取的其他实现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同一环境中的步骤也可以由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当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检测确定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反馈消息用于表明所述判断结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所列举的检测判断手段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主要执行,由第二电子设备辅助执行;当然,也可以由第二电子设备主要执行,由第一电子设备辅助执行。二者之间的通信通过各自的通信单元完成,本发明在此不再进行详细的说明。
    S403,第一电子设备将依据环境信息生成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S404,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
    S405,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在将第一电子设备将控制信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之前,进一步包括了对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同一环境中的判断步骤,以使第二电子设备的自动调节更准确。
    以上介绍了本发明几个优选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环境对本发明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介绍,下述实施例不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 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下获取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调节方法第五实施例流程图。
    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可以应用第一电子设备的环境传感器采集得到环境信息,并依据所述环境信息对第二电子设备的输出单元进行调节。所述输出单元具体可以为显示单元、音频输出单元等。下面以对显示单元的调节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第二显示单元,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数据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环境光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显示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S501,第一电子设备利用环境光检测传感器采集得到环境光亮度信息。
    在本发明这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环境光检测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光亮度信息。
    可选地,在进入步骤S502之前,进一步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判断是否满第二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情况:
    (1)当满足预设的时间条件时。
    (2)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得到的环境光亮度的变化值大于第五设定阈值时。
    (3)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单元的亮度调整时。
    (4)当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光亮度检测请求时。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开启或唤醒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环境光亮度检测请求。
    S502,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环境光亮度信息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S503,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光亮度信息。
    S504,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环境光亮度信息,生成第二亮度调整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在生成亮度调整控制命令之前,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环境光亮度信息判断环境光亮度的变化值是否大于第五设定阈值;当判断所述环境光亮度的变化值大于第五设定阈值时,执行生成亮度调整控制命令的步骤。
    S505,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亮度调整控制指令调节第二显示单元 的亮度。
    具体地,步骤S505具体可以包括:
    当所述环境光亮度信息表明所述环境光亮度增强时,提高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亮度;
    当所述环境光亮度信息表明所述环境光亮度减弱时,降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亮度。
    优选地,在这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根据采集的环境光强度信息调节第一显示单元的亮度的步骤。
    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应用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的环境光检测传感器检测得到环境信息,并将环境信息发送给不具有环境光检测传感器的第二电子设备,实现了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亮度自动调节,实现简单,节约了成本。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与第五实施例类似的是,可以包括对第二电子设备的输出单元的调节,例如对音频输出设备的调节,例如喇叭、扬声器、麦克风等。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噪声传感器,可以检测环境噪声,并将环境噪声控制信息发送给不具有噪声传感器的第二电子设备,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环境噪声控制信息调节设备的输出音量。当环境噪声较大时,提高设备的输出音量;当环境噪声较小时,降低设备的输出音量。
    参见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调节方法第六实施例流程图。
    与第五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发明不仅可以对第二电子设备的输出单元进行调节,还可以对控制处理单元进行调节。下面以对风扇、中央处理单元CPU的控制调节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中央处理器CPU和风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数据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S601,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温度信息。
    在本发明这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具有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温度信息。
    S602,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S603,第二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温度信息。
    S604,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温度信息,生成第四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在生成第四控制指令之前,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温度信息判断温度是否大于第六设定阈值;当判断所述温度大于第六设定阈值时,执行生成第四控制命令的步骤。当环境温度值较高时,为了改善第二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可以生成第四控制指令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调节。具体地,第四控制指令可以为对风扇的风速的调节,也可以为对CPU功耗或主频的调节,也可以是二者的结合。
    S605,根据第四控制指令对第二电子设备的风扇和/或CPU进行调节。
    具体的,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可以通过提高风扇的转速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当判断当前CPU占用率不高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对CPU主频或功耗的调节,以改善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
    在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应用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环境温度,并将环境温度信息发送给不具有温度传感器的第二电子设备,实现了第二电子设备的风扇或CPU的自动调节,以改善设备的散热性能,实现简单,节约了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感器,第二电子设备具有第二传感器但不具有第一传感器,第一电子设备利用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第一信息,并将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二传感器采集得到第二信息;第二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至第四工作模式。可选地,由第二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二传感器采集得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控制命令;并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命令,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至第四工作模式。这样,使得不具有特定传感器的第二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信息,实现了自身的传感器与所述特定传感器的协同增强应用。
    参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子设备示意图。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所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数据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70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信息;
    控制单元702,用于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单元70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数据信息,所述环境数据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得到的。
    则所述控制单元7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环境数据信息,生成第一控制命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元70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命令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控制命令;
    则所述控制单元7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信息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时;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得到的环境信息的变化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
    当检测单元通过检测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时;
    当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环境信息检测请求时;
    当满足预设的时间条件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检测单元,或者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具体为: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无线接入点的第二信号强度;比较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具体为: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比较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当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具体为: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短距离传输协议进行传输时,测试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信号强度,当所述传输信号强度大于第四设定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同一环境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具有第二传感器,则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传感器采集得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生成第三控制命令;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命令,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至第四工作模式。
    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节系统示意图。
    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800和第二电子设备700,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感器801,所述第一电子设备800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700数据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700具有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所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800用于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700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800依据所述第一传感器801采集的环境信息而生成的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70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800发送的控制信息,依据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700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发明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自动 调节 方法 设备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自动调节方法、设备和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66707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