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胎.pdf(1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6197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05 CN 103561970 A (21)申请号 201280025611.0 (22)申请日 2012.05.25 2011-118163 2011.05.26 JP B60C 9/06(2006.01) B60C 15/00(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浦田幸惠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张会华 (54) 发明名称 轮胎 (57) 摘要 在本发明中, 轮胎 (1)设置有 :。
2、 一对胎圈芯 (12) 、 跨过该对胎圈芯 (12) 的环形胎体层 (20) 和 邻接胎体层 (20) 的带束层 (40) 。胎体层 (20) 在 胎圈芯 (12) 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折返。 在胎圈芯 (12) 处折返的胎体层 (20) 以与具有轮 胎踏面的胎面部 (30) 重叠的方式布置。胎体层 (20) 由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 30至 50的倾斜 度的多个胎体帘线 (21) 形成。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11.26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2/063556 2012.05.25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3、 WO2012/161331 JA 2012.11.29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61970 A CN 103561970 A 1/1 页 2 1. 一种轮胎, 其包括 : 一对胎圈芯 ; 胎体层, 其为在所述一对胎圈芯之间延伸的环形 ; 以及带束层, 其以邻接所述胎体层的方式布置, 其中 所述胎体层在所述胎圈芯处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折返, 在所述胎圈芯处折返的所述胎体层以与具有轮胎踏面的胎面部重叠的方式布置, 。
4、以及 所述胎体层由多个胎体帘线形成, 各所述胎体帘线均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 30 度以上 50 度以下的倾斜度。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轮胎,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体帘线延伸的方向上, 所述胎体 层的处理拉伸刚性为 90kgf/mm2以上 300kgf/mm2以下。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轮胎, 其特征在于, 在轮胎宽度方向上, 在所述胎圈芯处折返 的胎体层的重叠宽度为所述带束层的宽度的 1/3 以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轮胎,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束层具有多个带束帘线, 各所述带 束帘线均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的 -10 度以上 0 度以下的倾斜度, 在轮胎周向上, 。
5、所述带束层的处理拉伸刚性为 750kgf/mm2以上, 以及 每 50mm 宽度的所述带束层的处理拉伸强度为 2100kgf 以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充气轮胎,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具有作为所述带束层的第 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 所述第二带束层以在轮胎径向上邻接所述第一带束层的方式布 置, 其中 所述第二带束层具有多个带束帘线, 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各带束帘线均具有相对于轮胎 周向的预定角度的倾斜度, 以及 所述第一带束层具有多个带束帘线, 所述第一带束层的各带束帘线均具有相对于轮胎 周向的大于所述预定角度的倾斜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61970 A 2 1/9 页。
6、 3 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 该轮胎设置有一对胎圈芯和在该对胎圈芯之间延伸的环形 的胎体层。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地, 已知一种轮胎, 其设置有 : 一对胎圈芯 ; 胎体层, 其为在该对胎圈芯之间 延伸的环形 ; 带束层, 其与胎体层邻接地布置 ; 以及橡胶层, 其覆盖胎圈芯、 胎体层和带束 层。 0003 轮胎设置有 : 胎圈部, 其具有胎圈芯 ; 胎面部, 其具有轮胎踏面 ; 胎侧部, 其形成轮 胎的侧面 ; 以及胎肩部, 其从胎侧部延伸到胎面部。 0004 这里, 已知一种轮胎, 在该轮胎中, 胎体层被布置成使得在胎圈芯处折返到轮胎宽 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胎体层与。
7、胎面部重叠 (例如, 专利文献 1) 。在这种轮胎中, 与多个单独的 胎体层彼此重叠的轮胎相比, 在维持胎面部刚性的同时促进了轮胎的轻量化。 0005 引用列表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04-297304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然而, 在上述轮胎中, 相对于多个单独的胎体层彼此重叠的轮胎, 仅维持了胎面部 的刚性。即, 没有考虑带束层。因此, 在上述轮胎中, 设置于胎体层中的胎体帘线具有相对 于轮胎周向的 8 度至 12 度的倾斜度。 0009 近年来, 已提供设置有多个带束层的轮胎。 在这种轮胎中, 带束层具有如下带束帘 线 : 该带束帘线具有相对于。
8、轮胎周向的预定倾斜度。通过使设置在多个带束层中的帘线交 叉, 确保了关于轮胎宽度方向上剪切应力的充分的刚性, 并且抑制了关于轮胎径向的变形。 0010 还是在这种轮胎中, 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 需要减少部件数, 并且也希望使轮胎 轻量化。例如, 考虑从多个带束层中去掉至少一个带束层。 0011 然而, 如上述轮胎中, 在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度为 8 度至 12 度的情况 下, 关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剪切应力的刚性不能通过胎体层来确保。 因此, 如果去除至少一 个带束层, 则作为轮胎整体, 关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剪切应力的刚性变得不充分。 0012 因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作出本发明, 。
9、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轮胎, 该轮胎在 确保关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剪切应力的刚性的同时能够减少多个带束层中的至少一个带 束层。 0013 根据第一特征的轮胎 (轮胎 1) 包括一对胎圈芯 (胎圈芯 12) ; 胎体层 (胎体层 20) , 其为在所述一对胎圈芯之间延伸的环形 ; 以及带束层 (带束层 40) , 其以邻接所述胎体层的 方式布置。所述胎体层在所述胎圈芯处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折返。在所述胎圈芯处折 返的所述胎体层以与具有轮胎踏面的胎面部 (胎面部 30) 重叠的方式布置。所述胎体层由 说 明 书 CN 103561970 A 3 2/9 页 4 多个胎体帘线 (胎体帘线 21) 形。
10、成, 各所述胎体帘线均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 30 度以上 50 度 以下的倾斜度。 0014 在第一特征中, 在所述胎体帘线延伸的方向上, 所述胎体层的处理拉伸刚性为 90kgf/mm2以上 300kgf/mm2以下。 0015 在第一特征中, 在轮胎宽度方向上, 在所述胎圈芯处折返的胎体层的重叠宽度为 所述带束层的宽度的 1/3 以上。 0016 在第一特征中, 带束层具有多个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带束帘线 (带束帘线 41) 。所 述多个带束帘线中的一个带束帘线的强度比所述多个胎体帘线中的一个胎体帘线的强度 大。 0017 在第一特征中, 所述带束层具有多个带束帘线, 各所述带束帘线均具有相对于。
11、轮 胎周向的 -10 度以上 0 度以下的倾斜度。在轮胎周向上, 所述带束层的处理拉伸刚性为 750kgf/mm2 以上, 以及每 50mm 宽度的所述带束层的处理拉伸强度为 2100kgf 以上。 0018 在第一特征中, 所述轮胎具有作为所述带束层的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 所述 第二带束层以在轮胎径向上邻接所述第一带束层的方式布置。 所述第二带束层具有多个带 束帘线, 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各带束帘线均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的预定角度的倾斜度。所述 第一带束层具有多个带束帘线, 所述第一带束层的各带束帘线均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大 于所述预定角度的倾斜度。 0019 根据本发明, 能够提供一种轮胎,。
12、 该轮胎在确保关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剪切应力 的刚性的同时能够减少多个带束层中的至少一个带束层。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 1 的立体图。 0021 图 2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 1 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的示意图。 0022 图 3 是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 1 时的示意图。 0023 图 4 是示出根据第一变型例的轮胎 1 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的示意图。 0024 图 5 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型例的轮胎 1 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胎。 需要注意的是, 在以下附图的描述。
13、中, 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26 将理解的是, 附图为示意性地示出, 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不同。因此, 具体尺寸 应该根据以下描述确定。此外, 在附图中, 各尺寸关系和比例可能不同。 0027 实施方式的说明 0028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设置有 : 一对胎圈芯 ; 胎体层, 其为在该对胎圈芯之间延 伸的环形 ; 带束层, 其以与胎体层邻接的方式布置。 胎体层在胎圈芯处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 外侧折返。在胎圈芯处折返的胎体层以与具有轮胎踏面的胎面部重叠的方式布置。胎体层 是由多个胎体帘线形成的, 各胎体帘线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30度以上50度以下的倾斜度。 0029 在。
14、实施方式中, 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度为 30 度以上, 因而, 能够通过 胎体层确保关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剪切应力的刚性。 由于关于剪切应力的刚性是通过胎体 说 明 书 CN 103561970 A 4 3/9 页 5 层来确保的, 因而, 即使从多个带束层中去掉至少一个带束层, 轮胎整体上也能确保关于轮 胎宽度方向上的剪切应力的刚性。 0030 在实施方式中, 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度为 50 度以下, 因而, 抑制了操 纵稳定性的降低。 0031 第一实施方式 0032 (轮胎的结构) 0033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图 1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 轮胎 。
15、1 的立体图。在图 1 中, 应该注意的是, 为了示出轮胎 1 的内部结构, 去除了轮胎 1 的 一部分。图 2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 1 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的示意图。图 3 是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观察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 1 时的示意图。 0034 如图1所示, 充气轮胎1设置有一对胎圈部10、 胎体层20、 胎面部30、 带束层40和 胎侧部 50。 0035 胎圈部 10 具有胎圈芯 12 和胎圈填胶 14。为了将轮胎 1 固定到轮辋 (未示出) 而 设置胎圈芯 12。通过胎圈钢丝 (未示出) 构成胎圈芯 12。为了增强胎圈部 10 的刚性而设置 胎圈填胶 14。 0036 。
16、首先, 胎体层 20 为在一对胎圈部 10 之间延伸的环形。如图 2 所示, 胎体层 20 折 返到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更具体地, 胎体层 20 在包围胎圈芯 12 和胎圈填胶 14 的同时 折返。在胎圈芯 12 处折返的胎体层 20 以与胎面部 30 重叠的方式布置。更具体地, 胎体层 20 具有 : 外侧胎体层 20A, 其在一个胎圈芯 12 处折返 ; 外侧胎体层 20B, 其在另一个胎圈芯 12处折返 ; 以及内侧胎体层20C, 其位于相对于外侧胎体层20A和外侧胎体层20B的轮胎径 向或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外侧胎体层20A和外侧胎体层20B构成重叠区域20D, 在重叠 区域 2。
17、0D 中, 外侧胎体层 20A 和外侧胎体层 20B 在胎面部 30 处互相重叠。 0037 这里,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在轮胎宽度方向上, 优选地, 在胎圈芯 12 处折返的胎体 层 20 的重叠宽度 X(重叠区域 20D 的宽度 X) 为带束层 40 的宽度 Y 的 1/3 以上。 0038 其次, 如图 3 所示, 胎体层 20 是由多个胎体帘线 21 形成的, 各胎体帘线 21 具有相 对于轮胎周向 (赤道中心线 CL) 的倾斜度 。胎体帘线 21 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度 为 30 度以上 50 度以下。应该注意的是, 形成外侧胎体层 20A 的胎体帘线 21A 和形成外侧胎体。
18、 层 20B 的胎体帘线 21B 在重叠区域 20D 彼此交叉。 0039 胎体帘线 21 是由诸如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或尼龙的有机纤维构成的。 在帘线的方向上, 一个胎体层 20 的处理拉伸刚性 (treat tensile rigidity) 为 90kgf/mm2 以上 300kgf/mm2以下。优选地, 一个胎体帘线 21 的刚性为 330kgf/mm2以上 526kgf/mm2以 下。另外, 优选地, 每 50mm 宽度的胎体帘线 21 的根数为 30 至 65。 0040 这里, 通过公式 EL=Efvf+Em(1vf) 计算在胎体帘线 21 的帘线方向上的胎 体层 。
19、20 的处理拉伸刚性 (EL) 。 0041 在公式中, Ef 是胎体帘线 21 的刚性 (杨氏模量) , Em 是覆盖胎体帘线 21 的橡胶的 刚性 (杨氏模量) , vf 是由橡胶覆盖的胎体帘线 21 的单位体积中所包含的胎体帘线 21 的百 分数 (帘线的体积含有率) 。 0042 需要注意的是, 通过公式 vf=(r2/4N) /(r50) 计算 vf。在公式中, r 为胎 体帘线 21 的半径。 说 明 书 CN 103561970 A 5 4/9 页 6 0043 转到图1, 胎面部30具有轮胎踏面。 胎面部30是由通过周向槽和宽度方向槽划分 的多个花纹块构成的。 0044 带束层。
20、 40 位于胎体层 20(外侧胎体层 20A 和外侧胎体层 20B) 的轮胎径向上的外 侧处。另外, 如图 3 所示, 带束层 40 具有多个带束帘线 41。多个带束帘线 41 分别具有相对 于轮胎周向 (赤道中心线 CL) 的 -10 度以上 0 度以下的倾斜度。应该注意的是, 该角度被定 义为 : 相对于轮胎周向 (赤道中心线 CL) , 向右为正方向 “+” , 向左为负方向 “-” 。 0045 带束帘线 41 是由钢丝或凯夫拉尔纤维构成的。在轮胎周向上, 带束层 40 的处理 拉伸刚性为 750kgf/mm2以上。每 50mm 宽度的带束层 40 的处理拉伸强度为 2100kgf 以。
21、上。 优选地, 一条带束帘线 41 的强度比一条胎体帘线 21 的强度大。优选地, 一条带束帘线 41 的刚性为 526kgf/mm2以上, 一条带束帘线 41 的强度为 50kgf 以上。优选地, 每 50mm 宽度 的带束帘线 41 的根数为 30 至 65。 0046 这里, 通过公式 EL=EfvfEm(1vf) 计算帘线方向上的带束层 40 的处理拉 伸刚性 (EL) 。 0047 在公式中, Ef 是带束帘线 41 的刚性 (杨氏模量) , Em 是覆盖带束帘线 41 的橡胶的 刚性 (杨氏模量) , vf 是由橡胶覆盖的带束帘线 41 的单位体积中的所包含的带束帘线 41 的 百。
22、分数 (帘线的体积含有率) 。 0048 需要注意的是, 通过公式 vf=(r2/4N) /(r50) 计算 vf。在公式中, r 为带 束帘线 41 的半径。 0049 另外, 通过公式 ET=4/3Em(1vf) 计算在与带束帘线 41 的帘线方向正交的方 向上的带束层 40 的处理拉伸刚性 (ET) 。 0050 此外, 通过Exx=ELcos4+ET计算轮胎周向上的带束层40的处理拉伸刚性 (Exx) 。 在公式中, 为带束帘线 41 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度。 0051 转向图 1, 胎侧部 50 形成于胎面部 30 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胎侧部 50 位于 胎圈部 10 和胎面部 。
23、30 之间。 0052 (作用和有利效果) 0053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胎体帘线 21 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度为 30 度以上 50 度以 下, 因而, 能够通过胎体层 20 确保关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剪切应力的刚性。由于关于轮胎 宽度方向上的剪切应力的刚性是通过胎体层 20 确保的, 因而, 即使从多个带束层中去掉至 少一个带束层, 轮胎 1 在整体上也能确保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剪切应力的刚性, 并能 抑制操纵稳定性的降低。 0054 变型例 1 0055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 1。以下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 的不同。 0056 具体地,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带束层 4。
24、0 位于胎体层 20(外侧胎体层 20A 和外侧胎 体层 20B) 的轮胎径向外侧。但是, 在变型例 1 中, 带束层 40 位于外侧胎体层 20A 和外侧胎 体层 20B 的轮胎径向内侧, 并且位于内侧胎体层 20C 的轮胎径向内侧。 0057 在变型例 1 中, 带束层 40 布置在外侧胎体层 20A、 外侧胎体层 20B 和内侧胎体层 20C 之间, 因而, 通过胎体层 20 保护设置在带束层 40 中的带束帘线 41。因此, 改善了带束 帘线 41 的切割耐久性。 说 明 书 CN 103561970 A 6 5/9 页 7 0058 变型例 2 0059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一实施方。
25、式的变型例 2。以下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 的不同。 0060 具体地,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通过带束层由一层制成的情形的实施例描述了带束 层 40。但是, 在变型例 2 中, 如图 5 所示, 轮胎的带束层 40 具有第一带束层 40A 以及与第 一带束层 40A 在轮胎径向上相邻布置的第二带束层 40B。也就是, 带束层 40 由第一带束层 40A 和第二带束层 40B 构成。需要注意的是, 第二带束层 40B 布置在第一带束层 40A 的轮胎 径向外侧。 0061 第二带束层40B具有多条带束帘线41B, 各带束帘线41B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为预 定角度的倾斜度。优选地, 预定角度为相对。
26、于轮胎周向 (赤道中心线 CL) -10 度以上 0 度以 下。 0062 另一方面, 第一带束层 40A 具有多条带束帘线 41A, 各带束帘线 41A 相对于轮胎周 向 (赤道中心线 CL) 的倾斜度比预定角度大。优选地, 多个带束帘线 41A 分别具有相对于轮 胎周向 (赤道中心线 CL) 0 度以上 80 度以下的倾斜度, 更优选地, 上述带束帘线分别具有 10 度以上 30 度以下的倾斜度。 0063 在变型例 2 中, 设置第一带束层 40A 和第二带束层 40B。第一带束层 40A 的多个带 束帘线 41A 的各倾斜度大于第二带束层 40B 的多个带束帘线 41B 的各倾斜度。因。
27、此, 在变 型例 2 中, 通过第一带束层 40A 确保关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剪切应力的刚性, 因而, 轮胎 1 在整体上确保了关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剪切应力的刚性, 并且进一步抑制了操纵稳定性的 降低。 0064 虽然在变型例2中是通过第二带束层布置在第一带束层40A的轮胎径向外侧情形 的实施例来描述第二带束层 40B 的, 但是第二带束层 40B 不限于此。第二带束层 40B 可以 布置在第一带束层 40A 的轮胎径向内侧。 0065 评价结果 1 0066 以下将描述评价结果 1。在评价结果 1 中, 如表 1 示出的, 通过将在相对于轮胎周 向的胎体帘线的倾斜度方面彼此不同的轮胎安装到车辆。
28、、 借助于该车辆巡航试验主观地做 出操纵稳定性的指数评价。将注意的是, 指数 100 是与胎体层未与胎面部重叠并且没有去 除带束层的轮胎对应的操纵稳定性的指数。 还将注意的是,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 采用具有 除了表 1 中示出的值以外、 与实施方式的结构相似的结构的轮胎。另外, 使用的轮胎尺寸为 “155/65R13” 。 0067 表 1 0068 0069 如表1示出的, 在实施例11至实施例13中, 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度 在 30 度以上 50 度以下的范围内, 因而, 确认抑制了操纵稳定性的降低。另一方面, 在比较 说 明 书 CN 103561970 A 7 6/9 页 。
29、8 例 11 和比较例 12 中, 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度 在 30 度以上 50 度以下的范围 外, 因而, 确认了其操纵稳定性显著降低。 0070 评价结果 2 0071 以下将描述评价结果 2。在评价结果 2 中, 如表 2 示出的, 通过将如下轮胎安装到 车辆并借助于该车辆巡航试验主观地做出操纵稳定性的指数评价 : 这些轮胎在一个胎体层 的处理拉伸刚性、 一个胎体帘线的刚性 (帘线刚性) 、 胎体帘线的材料、 每50mm宽度的胎体帘 线的根数和胎体帘线的直径 (帘线直径) 方面彼此不同。需要注意的是, 指数 100 是与胎体 层未与胎面部重叠并且没有去除带束层的轮胎对应的操纵稳。
30、定性的指数。还将注意的是,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 采用具有除了表 2 中示出的值以外、 与实施方式的结构相似的结构 的轮胎。另外, 使用的轮胎尺寸为 “155/65R13” 。 0072 表 2 0073 0074 如表 2 中示出的, 在实施例 20 至实施例 24 中, 一个胎体层的处理拉伸刚性在 90kgf/mm2以上 300kgf/mm2以下的范围内, 因而, 确认抑制了操纵稳定性的降低。第二, 在 实施例 20 至实施例 24 中, 一个胎体帘线的刚性 (帘线刚性) 在 330kgf/mm2以上 526kgf/mm2 以下的范围内, 因而, 确认抑制了操纵稳定性的降低。第三, 在实施。
31、例 20 至实施例 24 中, 每 50mm 宽度的胎体帘线的根数在 30 至 65 的范围内, 因而, 确认抑制了操纵稳定性的降低。 0075 另一方面, 在比较例 21 和比较例 22 中, 一个胎体层的处理拉伸刚性超出 90kgf/ mm2以上300kgf/mm2以下的范围, 因而, 确认了操纵稳定性显著降低。 第二, 在比较例20中, 一个胎体帘线的刚性 (帘线刚性) 超出了 330kgf/mm2以上 526kgf/mm2以下的范围, 因而, 确 认了操纵稳定性显著降低。第三, 在比较例 21 中, 每 50mm 宽度的胎体帘线的根数超出 30 至 65 的范围, 因而, 确认了操纵稳。
32、定性显著降低。 0076 评价结果 3 0077 以下将描述评价结果 3。在评价结果 3 中, 如表 3 所示, 制备有如下轮胎 : 这些轮 胎为在一个带束层的处理拉伸刚性、 一个带束帘线的刚性 (帘线刚性) 、 每 50mm 宽度的带束 层的处理拉伸强度、 一个带束帘线的强度 (帘线强度) 、 带束帘线的材料、 每50mm宽度的带束 帘线的根数、 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度方面彼此不同的轮胎。 首先, 通过将这些轮 胎安装到车辆、 借助于该车辆的巡航试验评价赤道中心线 CL 处的轮胎直径的增长率 (中心 处的内压增长) 。第二, 通过将这些轮胎安装到车辆、 借助于该车辆的巡航试验对操纵稳。
33、定 性作出主观地指数评价。将注意的是, 指数 100 是与胎体层未与胎面部重叠并且没有去除 带束层的轮胎对应的指数。另外, 评价这些轮胎的成型特性和重量。第三, 通过在这些轮胎 内充水、 借助于水压试验对轮胎的破裂强度做出指数评价。还将注意的是, 指数 100 是表示 诸如内部标准的预定标准的指数。 需要进一步注意的是,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 采用具有除 说 明 书 CN 103561970 A 8 7/9 页 9 了表 3 中示出的值以外、 与实施方式的结构相似的结构的轮胎。另外, 使用的轮胎尺寸为 “155/65R13” 。 0078 表 3 0079 0080 如表 3 示出的, 首先,。
34、 在实施例 30 至实施例 34 中, 一个带束层的处理拉伸刚性为 750kgf/mm2以上, 因而, 确认抑制了操纵稳定性的降低。第二, 在实施例 30 至实施例 34 中, 说 明 书 CN 103561970 A 9 8/9 页 10 一个带束帘线的刚性 (帘线刚性) 为 526kgf/mm2以上, 因而, 确认抑制了操纵稳定性的降低。 第三, 在实施例 30 至实施例 34 中, 每 50mm 宽度的带束层的处理拉伸强度为 2100kgf 以上, 因而, 确认抑制了破裂强度的降低。第四, 在实施例 30 至实施例 34 中, 一个带束帘线的强 度 (帘线强度) 为 50kgf 以上, 。
35、因而, 确认抑制了破裂强度的降低。第五, 在实施例 30 至实施 例 34 中, 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度在 -10 度以上至 0 度以下的范围内, 因而, 确认 抑制了中心处的内压增长。第六, 在实施例 30 至实施例 34 中, 每 50mm 宽度的带束帘线的 根数在 30 至 65 的范围内, 因而, 确认抑制了操纵稳定性的降低。 0081 另外, 在实施例30至实施例34中, 确认获得了关于中心处内压增长的良好结果和 关于破裂强度的良好结果。 0082 另一方面, 在比较例 31、 比较例 32 和比较例 34 中, 一个带束层的处理拉伸刚性小 于 750kgf/mm2, 因而,。
36、 确认了操纵稳定性降低。另外, 在比较例 31 至比较例 33 中, 每 50mm 宽度的带束层的处理拉伸强度小于 2100kgf, 因而, 确认了破裂强度显著降低。 0083 此外, 在比较例 34 至比较例 36 中, 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度超出了 -10 度以上 0 度以下的范围, 因而, 确认了未获得关于中心处内压增长的良好结果。 0084 另外, 在比较例 31 和比较例 32 中, 确认了未获得关于中心处内压增长的良好结 果, 并且也未获得关于破坏强度的良好结果。 0085 评价结果 4 0086 以下将描述评价结果 4。在评价结果 4 中, 如表 4 示出的, 制备有如下。
37、轮胎 : 这些 轮胎在于胎圈芯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折返的胎体层的重叠宽度 (重叠宽度) 方面彼此不同。 将注意的是, 关于胎体层的重叠宽度, 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胎体层相对于带束层的重叠宽度 的百分比通过 % 来表示。通过将这些轮胎安装到车辆、 借助于该车辆的巡航试验对操纵稳 定性做出主观的指数评价。将注意的是, 指数 100 是与胎体层未与胎面部重叠并且没有去 除带束层的轮胎对应的操纵稳定性的指数。另外, 评价这些轮胎的成型特性和重量。将注 意的是,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 采用具有除了表 4 中示出的值以外、 与实施方式的结构相似 的结构的轮胎。另外, 使用的轮胎尺寸为 “155/65R13” 。。
38、 0087 表 4 0088 0089 如表 4 示出的, 在实施例 40 和实施例 41 中, 胎体层相对于带束层的重叠宽度为 30%以上, 因而, 确认抑制了操纵稳定性的降低。 另外, 也确认获得了关于轮胎的成型特性和 重量的良好结果。 0090 另一方面, 在比较例 41 中, 胎体层相对于带束层的重叠宽度小于 30%, 因而, 确认 了操纵稳定性被显著降低。另外, 确认了未获得关于轮胎的成型特性的良好结果。在比较 例 42 中, 胎体层相对于带束层的重叠宽度为 100%, 因而, 确认了未获得关于轮胎重量的良 好结果。 0091 评价结果 5 说 明 书 CN 103561970 A 。
39、10 9/9 页 11 0092 以下将描述评价结果 5。在评价结果 5 中, 如表 5 所示, 制备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 具有一个带束层的轮胎和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两个带束层的轮胎。将注意的是, 假定具 有两个带束层的轮胎为具有第一带束层和布置在第一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二带束 层。在下文中, 假定第一带束层的多个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 (赤道中心线 CL) 的倾斜度 为第一倾斜度而给出说明。 另一方面, 假定第二带束层的多个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 (赤 道中心线 CL) 的倾斜度为第二倾斜度而给出说明。另外, 在评价结果 5 中, 制备在第一倾斜 度的角度方面彼此不同的轮胎。 0093 另。
40、外, 通过采用平带 (flat belt) 系统用的测试仪器、 通过指数对这些轮胎的操纵 稳定性进行评价。将注意的是, 指数 100 是与胎体层未与胎面部重叠并且没有去除带束层 的轮胎对应的操纵稳定性的指数。另外, 评价这些轮胎的成型特性和重量。还将注意的是,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 采用具有除了表 5 中示出的值以外、 与实施方式的结构相似的结构 的轮胎。另外, 使用的轮胎尺寸为 “255/45R17” 。 0094 表 5 0095 0096 如表 5 所示, 在实施例 51 至实施例 54 中, 第一倾斜度的角度比第二倾斜度的角度 大, 因而, 确认抑制了操纵稳定性的降低。 另外, 也确认。
41、获得了关于轮胎重量的良好结果。 将 注意的是, 在实施例 55 中, 获得了关于轮胎重量的预定有利效果, 然而关于操纵稳定性的 有利效果较低。也就是, 确认了如果第一倾斜度的角度为 10 度以上 40 度以下, 则在操纵稳 定性和轮胎重量方面均获得良好效果。 0097 另一方面, 在比较例51至比较例53中, 第一倾斜度的角度等于或小于第二倾斜度 的角度, 因而, 确认了抑制操纵稳定性降低的有利效果低下。 0098 其他实施方式 0099 已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然而,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和附图不 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显然能够想到各种替换的实施方 。
42、式、 实施例和操作技术。 0100 注意, 日本专利申请第 2011-118163 号 (2011 年 5 月 26 日递交) 的全部内容通过 引用合并于此。 010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02 如上所述,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轮胎, 该轮胎在确保关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剪切 应力的刚性的同时能够减少多个带束层中的至少一个带束层。 说 明 书 CN 103561970 A 11 1/5 页 12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61970 A 12 2/5 页 13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61970 A 13 3/5 页 14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61970 A 14 4/5 页 15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61970 A 15 5/5 页 16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61970 A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