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物的喂食器,该喂食器可以调节以适
应动物成长时从小到大的不同大小的动物。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动物从起先较小长到以后较大
时的喂食器,它包括:
一个具有底和前壁的食槽,动物能到达前壁的上方从食槽中取得食
料;
该底通常是水平的,从而使进入食槽的食料落在底的上表面上,还
包括一个底的前边缘;
一个装在食槽上方用以将食料向下排放进入食槽的食料漏斗,动物
可从食槽中取得食物;
前壁包括用以调节前壁高度的调节部分,使前壁的上边缘位于第一
较低的高度,在此高度上用于起先较小的动物;还能位于第二升起的高
度,在此高度上用于较大的动物;
前壁附着到底的前边缘上,并从底的前边缘向上、向外的倾斜方向
上延伸,从而使前壁的上边缘位于底部前边缘的前方;
包括调节部分的前壁的形状做成使所有的包括调节部分的前壁位于
与底的前边缘相交的虚拟垂线的前方。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喂养起先较小长到较大的动物
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一个具有底和前壁的食槽,动物能到达前壁的上方从食槽中取
得食料;
该底通常是水平的,从而使进入食槽的食料落在底的上表面上,底
还包括一个底的前边缘;
提供一个食料漏斗,它放置在食槽上方,用于向下排放食料,使食
料进入食槽,动物从食槽取食;
在前壁上提供一调节部分,用以调节前壁的高度,使前壁的上边缘
可位于适应起先较小动物的第一较低的高度,并可位于适应较大动物的
第二升起的高度;
将上边缘的高度调到上述第一较低高度,从而使起先较小的动物能
从上边缘上方到达底上以取得食料;
当动物长大到一定大小时,将前壁的高度调到第二较高的高度,从
而使较大的动物能从上边缘上方到达底上以取得食料。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动物从小长到大的动物喂食器,
它包括:
一个具有底和侧壁的食槽,动物能到达侧壁的上方,从食槽中取得
食料,
一个安装在食槽底的上方并装在某一高度上的搁板,其高度做成使
动物能到达侧壁上方时从搁板上取得食料,使从搁板落下的食料收集在
食槽中;
搁板可进行升起和降低的调节,从而使它离食槽底的高度能调节到
两个不同的高度上,第一个较低的高度用以适应上述起先较小的动物,
第二较高的高度用以适应上述较大的动物;
一个放置在搁板上方以将食料投放到搁板上的食料漏斗,漏斗具倾
斜的壁和倾斜壁底上的基本垂直的下壁部分,下壁部分具有沿搁板延伸
的最低边缘并安置在比搁板高的高度上,它离搁板的距离用以控制从漏
斗排放到搁板上的食料的量,搁板和下壁部分的最下边缘的相对位置形
成的距离除动物移动搁板上的食料外,用作保持排放到搁板上的食料;
以及一个单独的可从漏斗插入和移动的插入件,该插入件具有辅助
壁部分,这样当与搁板一起插入在最低高度时,辅助壁沿着较低壁部分
定位并从其上向下凸出以确定下壁部分最低边缘下方的辅助壁部分的最
低边缘,该最低边缘离搁板的距离起到控制从漏斗排放到搁板上的食料
的量的作用,搁板和辅助壁部分最低边缘的相对位置一起形成的距离除
了动物从搁板上移动食料外,起到保持排放到搁板上的食料的作用。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喂食器具有双侧壁,搁板具有两个侧
边缘,每个均朝向槽的相应的一侧,漏斗具有两个倾斜的侧壁,它们向
内、向下导向由两个基本平行的、垂直的下壁部分确定的颈部。插入件
具有两个平行隔开的辅助壁部分,它们安置成在插入颈部时,在搁板位
于较低高度上时,辅助壁部分沿着下壁部分的相应的一个定位。
现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2和3所示的实施例包括一个干型喂食器,其中一个漏斗直接
将食料排到食槽的底壁上,这样动物从食槽中以干式条件取得食料。这
样普通类型的干式喂食器是公知的。
图4、5、6、7和图8、9、10所示的实施例是干湿型或支架型喂食
器,其中食料放置在食槽上方的搁板上,从而动物可接近搁板上的干式
条件的食料,食料可由动物移到食槽中与水混合,以湿式条件喂食。这
种类型的喂食器也是公知的。
在图1中,喂食器包括由数字10表示的食槽,它包括一水平的底11
和一对壁12和13。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喂食器是双侧型的,其中动物可
从双侧接近,因此该喂食器是以垂直的中间平面为对称的。另一种类型
的喂食器是单侧的,这种装置的有效部分仅包括单个底11和动物附近的
前壁。从动物的立场看,壁12和13两者均包括前壁,动物将朝喂食器
移动并接近食槽前壁,从壁的上方接近食槽中的食料。
底11包括一升起的中部14,食料可存放其上,该中部使投料点不在
食槽的最低点,从而使该投料点不潮湿。
食槽的端部由三角形端壁15和16封闭,端壁向上直立、平行于垂
直平面以限定喂食器的端部。喂食器的漏斗由一对通常为直立的壁17和
18沿喂食器在三角形端板15和16之间纵向延伸而形成。壁17和18较
宽的上部构成通常为长方形的漏斗截面,该部分朝下、朝内伸到升起的
中部14上方的喉部19,由此将食料从漏斗向下排入食槽。
上面描述的这种喂食器是公知的,它的改进与前壁12和13有关。
每个前壁连到底的前边缘20上,并相对于水平底壁11向上向前倾斜一
个角度A。
为了使前缘20内侧的区域21形成一个钝角从而使动物能达到该区
域吃到食料而不象尖角那样留下食料,角A做成小于90°。
因此角A最好为30°左右,通常小于45°,从而提供供动物接近食
料的效果。
前壁13做成包括下部22和上部23的两部分。下部直接并牢固地与
底11做成一体,并焊接到三角形壁15和16上。下部包括一唇部24,唇
部由下部上边缘向内向下弯折形成。这为上边缘提供了强度并可避免毛
边伤及动物的嘴。因此构成下部的材料的边缘25向内弯,从而靠在下部
22的内表面上,该边缘25防止食料从唇部24上出来。
上部23包括一个普通的平面体25和类似于唇部24的上唇部26。在
平面体25的外表面上,具有一通道27,它由焊线28连接、朝外延伸并
平行于部分25,从而形成一个接纳唇部24的朝下的通道。
一根杆29穿过唇部26的中空的圆形的内部,并穿过三角形端部15
和16上的孔30,以将上部23固定到喂食器上。杆是由开口销31穿过三
角形端部外侧杆上的孔固定定位的。
在图1和图2的左侧,上部23拆掉,从而唇部24构成前壁12的上
边缘。
在图3和图1的右侧,上壁23安置在前壁的下部上,从而向上向外
使前壁的上边缘上升到唇部26。当通道27与唇部24啮合、再装上杆29
时,上部就固定到位。在该位置,平面体25基本随着下部22的平面,从
而使侧壁位于与底的倾角为A的共同平面内。应该看到,如图1所示的
上部和下部平面的偏移量为便于说明而进行了夸大,实际上在它们之间
没有什么大的台阶而基本保持共平面。
因此在该前壁的下部,该喂食器可接纳小动物,从而使刚断奶的小
动物能到达唇部24的上方而吃到食槽底部的食料。
当动物长大后,上部23从储藏位置拆下,固定在喂食器上,从而使
前壁的上边缘上升到唇部26以接纳大动物,大动物能到达唇26的上方
来吃食。
在下部位置,仍不禁止较小动物进食,小动物通常不必爬到喂食器
去接近食料。在升起位置,侧壁能防止大动物将食料弄出喂食器的前壁
而造成损失。
作为对杆29和销31的替换物,另一种结构(未示出)可采用一根杆,
其一端具有头部,另一端具有螺纹,一个螺帽拧在螺纹部分上,使定位
后的杆穿过三角形端板夹紧。进一步的替换物包括唇部26接纳的带螺纹
的套筒,唇部接纳相应的螺栓,将相应的三角形端壁夹到唇26的相邻端
上。
现在转到图8、9和10所示的实施例,该实施例改成包括一块搁板40,
从而形成搁板形喂食器。在该实施例中,漏斗的喉部19将食料排到搁板
的上表面41上,使得留在搁板上的食料由漏斗的最下边缘42控制,使
站在喂食器前壁前方的动物能接近食料。然而动物也可能将搁板上的食
料扫到食槽中与供水器44的水混合在一起吃掉,供水器44包括由动物
作动的水嘴45。
在该实施例中,搁板40和漏斗最下边缘42可从图8所示的升起位
置垂直移动到图9所示的降低后的位置。为清楚起见,本申请省略了作
动这些构件的作动机构,然而在本发明人的美国专利NO.5640926中有详
细的描述,这里提出以供参考。
本实施例进一步修改为前壁50包括如上所述的下部50和上部52,然
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一钢琴式铰链53将上部的下边缘连到下部的上边缘
上,该铰链沿着它们之间的接缝全长延伸。因此该钢琴式铰链包括多个
铰链部分54,它们是通过将下部的上边缘绕着铰链杆55弯曲、并与多个
上部52的下边缘上形成的铰链部分56装在一起而构成的。
在该实施例中,铰链部分54和56形成确定下部的上边缘并代替图1
实施例的唇部24的有效的圆筒体。因此在下部位置的前壁上,正如图9
所示,前壁的上边缘由部分54和56确定,上部52转到下部51外表面
的下方的一个位置上。在前壁升起的位置上,上部52与下部51共平面,上
部的上唇57与杆29采用如上所述的方法配合。
应该看到,除了食槽前壁从如图8所示的升高的高度移到如图9所
示的较低的高度H4以外,搁板从离食槽底11的高度为H1的升起位置移
到离食槽底11的高度为H2的如图9所示的降低位置。
当前壁如前所述向上向外倾斜时,高度的调节也改变了侧壁上缘到
搁板的距离,该距离从如图8所示的距离D1变到如图9所示的较小的距
离D2。
因此,图9所示的喂食器可由断奶7~10天小动物接近,而在动物
长到上市重量,如220磅时可以将它调节到如图8所示的升起高度。因
此在实际使用中对猪而言,高度H4是3英寸的量级、高度H3是6~7英
寸的量级。因此前壁高度的调节量大于1.5英寸,最好大于3英寸,从
而进行充分的调节以接纳不同大小的动物。
在图4、5、6和7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一种侧壁的替换设计,它
可用于图1的干式喂食器或图8的搁板式喂食器,其形成两块的平的底
部食槽和前壁如前所述。在该实施例中,调节部分倾斜角度A1,它比下
部角A2要尖,下部角A2大于角A,从而从唇部24(图1)向内移到唇部24A,
使小猪更靠近食料,而大猪则从唇部26(图1)外移到唇部26A。
现在转到图4~7的实施例,它示出具有两侧的喂食器,该喂食器具
有基本如前所述的食槽11和搁板40。这些构件纵向安装在喂食器两端壁
60和61之间。端壁是长方形的,使其底部边缘超出食槽向外凸出。在端
壁之间装有分隔壁62,它平行于端壁并具有沿漏斗外侧倾斜的上边缘63,
其外边缘64是垂直的并与端板边缘对齐,内边缘65靠近搁板,食槽上
的底边缘66将侧壁延伸部分分为如图4所示的两部分。
在该实施例中,搁板40在图5所示的升起位置和图6所示的下降位
置之间的高度调节装置由67表示。它包括一对装在端壁60和61上的窄
带68,在图5和6中仅见到一条,另一条与它相同,只是装在对面的壁
上。窄带68包括一个水平放置的上法兰,它与固定法兰70之间的高度
可由手动螺杆71调节。因此螺杆71精细地调节了漏斗最下缘相对于搁
板的高度,从而调节落在搁板上的食料量。此外,窄带68的长度可从如
图5所示的搁板升起的较短长度增长到图6所示的搁板降低的较长长度,
这由具有两个折片的铰链部分72做到,两个折片由三个铰链73连到窄
带上。在图5所示的位置,折片沿侧部相互向上折迭,在图6所示的位
置,折片向外折迭,从而使搁板的高度下降两个折片部分的宽度。
漏斗74包括位于端壁60和61之间的向下向内倾斜的侧壁75和76,
它们向内向下转到通常由两个垂直的下壁部分78和79限定的颈部77。
下壁部分从倾斜壁部分垂直向下延伸,每个均伸到最下边缘80、81,它
们与升起位置的搁板靠近但隔开一段距离。每个下壁部分还包括增强槽
82、83,它们由金属壁朝外变形制成,从而在外侧形成V形凸起和内侧
的V形凹口。该槽向下离开倾斜壁75和76的下边缘并向上离开最低边
缘80、81。漏斗的侧壁在其端部焊接到端壁60和61上,从而形成包含
食料的刚性部分,食料向内向下排放到颈部77,再排放到搁板的每侧上。
为了调节漏斗最下缘相对于食槽的位置,使搁板下移到图6所示的
位置,提供了一个插入件84。该插入件84包括两个辅助侧壁85和86,它
们由两个或多个隔离件87以平行关系安装。隔离件装成与辅助壁呈直角
关系,因此跨接在它们之间的区域上,从而允许食料在辅助壁之间流过
漏斗的颈部。辅助壁从上法兰部分88、89延伸到最下缘90、91。法兰88
和89朝上朝外倾斜从而与漏斗侧壁75和76的倾角匹配。辅助壁85和86
的间隔做成使它们能在下壁78和79之间滑动配合。由法兰上边缘到最
下边缘90、91的辅助壁的高度做成,当它插入时,其最下边缘90和91
向下与最低边缘80和81离开,并安排成相对于新的搁板的较低位置,从
而在搁板和最低边缘90、91之间提供所需要的间隔。
插件由一对夹紧杆92和93锁紧定位。夹紧杆水平地跨接在插入件
上。夹紧杆具有端部94和95,每端均穿过相应辅助壁上的相应开口96、
97凸出。每根夹紧杆可转动地安装在垂直的枢轴杆98、99上,枢轴杆装
在一个相应的隔离件87上。因此每个夹紧杆能绕着相应的枢轴杆从端部
94和95、从孔96、97缩回的位置转到端部94和95受迫向外穿过开口
与相应的下壁78、79啮合的位置。夹紧杆92和93安置的高度使法兰88
和89座落在下壁顶上,夹紧杆啮合入槽82、83,与这些槽牢固啮合,因
此与下壁78、79一起牢固地将插入件固定定位,使插入件不能垂直移动
和侧向移动。
每个夹紧杆92、93携带一个把手100,它具有从夹紧杆顶直立的垂
直部分101和水平部分102,因此可用手把住水平部分102,以操纵插入
件进出其在颈部的位置,并绕着相应的枢轴杆98、99转动夹紧杆。
喂食器从为小动物准备的下降的初始位置仅通过简单地移动插件到
收藏位置和升起窄带68就能很容易地转成升起位置。这样搁板从降低位
置向上移到下壁78和79的最下边缘80、81正下方的位置,这样喂食器
以搁板式喂食器的已知方式操作,但处于大动物进食的升起的高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