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方法.pdf(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大田膜下滴灌的方法,以以下步骤进行:(1)在地边埋设干管;(2)铺设地膜的同时将毛管同向铺下膜下,且上述毛管位于地表;(3)通过支管将毛管与干管连通。本发明解决了已有技术作业程序繁复,技术难度大,水的利用系数低,灌水不均匀的问题,而具有投资小、成本低、便于实施与回收的优点。。
CN99101460.X
1999.02.11
CN1262863A
2000.08.16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9.2.11|||公开
A01G25/06
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
何林望; 吴磊; 郭庆人; 杨金麟; 荣航仪; 李双全; 吴恩忍
832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北一路西
石河子市专利事务所
李满红
本发明涉及大田膜下滴灌的方法,以以下步骤进行:(1)在地边埋设干管;(2)铺设地膜的同时将毛管同向铺下膜下,且上述毛管位于地表;(3)通过支管将毛管与干管连通。本发明解决了已有技术作业程序繁复,技术难度大,水的利用系数低,灌水不均匀的问题,而具有投资小、成本低、便于实施与回收的优点。
1、一种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方法,其特征是以以下步骤进行:(1)在地边埋设干管;(2)铺设 地膜的同时将毛管同向铺于膜下,且上述毛管位于地表;(3)通过支管将毛管与干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下滴灌方法,其特征在于毛管位于行间。
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方法本发明涉及使用有孔管道在地上浇水的方法,尤其是大田作物膜下滴灌的方法。 中国专利CN1160475A公开的“农作物地膜种植膜下灌水的方法”,它可以直接利用灌区 现有的渠道引水,其步骤是:1、在平的田地上松土施肥,并开V字形的平行垄沟和筑垄; 2、耙碎垄上的土块,整平垄背,在垄背的中部播种;3、把地膜铺在V字形的垄沟之上, 将地膜边上封土并压严实,在铺好地膜的播种垄行的垄面的地膜上覆盖碎土屑,充分盖实; 4、与引水渠连通的引水管道通入铺地膜的垄沟中;5、灌水时,通过引水管道将水灌入垄 沟,并控制进入垄沟的进水量。上述引水管道可以是滴灌软管铺设在垄沟中。上述技术要开 V字形垄沟,整平垄背,垄沟上铺膜,垄背中部播种,改变了已有的成熟的播种铺膜技术, 增加了作业程序,加大了技术难度,尤其是整平垄背、铺膜、铺滴灌软管和垄背中部播种技 术难度较大。铺设滴灌软管时,垄沟中土可能会埋设软管,影响水流,还需改造已有铺膜机 械来满足作业的需要,这样就加大了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其次,滴灌软管铺设于垄沟底, 与种子位置在竖直方向上有一定高度,地膜的作用使作物的根系多集中于近地表处,这样滴 出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渗透,就不利于作用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水的利用系数较低,而 且滴灌软管直接与水渠相通,存在灌水不均匀和滴管的杂质堵塞的问题,上述技术在放苗、 残膜回收上难度也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的技术存在的作业程序繁复,技术难度大,水的利用系数低, 生产成本高、灌水不均匀的缺陷。 一种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方法,以以下步骤进行:(1)在地边埋设干管;(2)铺设地膜的同 时将毛管同向铺于膜下,且上述毛管位于地表;(3)通过支管将毛管与干管连通。 如上所述的膜下滴灌方法,毛管位于行间。 因本发明是将毛管与地膜同时铺设与膜下,且位于地表,毛管通过支管、干管与水源相 通,未改变已有的播种铺膜技术,与已有膜下灌水技术相比,简化了作业程序,降低了技术 难度,也无需对已有播种铺膜机械进行大的改造,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因本发明的毛管位于 地表,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渗透,水分含量最大区域正好处于根系密集处,利于作用对水 分的吸收,同时也提高了水的利用系数,而且毛管是通过支管和干管供水,这样灌水就会更 均匀,尤其是对于新疆的大条田(一般在1000米以上),其优点就更为突出了,管路中设有 控制开关可实现局部区域滴灌的需要;另外,本发明的放苗、残膜回收、毛管回收较为方便。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予以详述。 图1为本实施例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步骤如下:(1)在地边埋设干管;(2)铺设地膜1同时将毛管2同 向铺于膜下,且上述毛管位于地表,使其处于行间;(3)通过支管将毛管和干管连通,干管、 支管、毛管的连接方式与已有膜上滴灌的管路连接相同,即干管与支管呈梳型连接,支管与 毛管呈鱼骨型连接,且上述管路中设有控制开关。
本发明涉及使用有孔管道在地上浇水的方法,尤其是大田作物膜下滴灌的方法。
中国专利CN1160475A公开的“农作物地膜种植膜下灌水的方法”,它可以直接利用灌区 现有的渠道引水,其步骤是:1、在平的田地上松土施肥,并开V字形的平行垄沟和筑垄; 2、耙碎垄上的土块,整平垄背,在垄背的中部播种;3、把地膜铺在V字形的垄沟之上, 将地膜边上封土并压严实,在铺好地膜的播种垄行的垄面的地膜上覆盖碎土屑,充分盖实; 4、与引水渠连通的引水管道通入铺地膜的垄沟中;5、灌水时,通过引水管道将水灌入垄 沟,并控制进入垄沟的进水量。上述引水管道可以是滴灌软管铺设在垄沟中。上述技术要开 V字形垄沟,整平垄背,垄沟上铺膜,垄背中部播种,改变了已有的成熟的播种铺膜技术, 增加了作业程序,加大了技术难度,尤其是整平垄背、铺膜、铺滴灌软管和垄背中部播种技 术难度较大。铺设滴灌软管时,垄沟中土可能会埋设软管,影响水流,还需改造已有铺膜机 械来满足作业的需要,这样就加大了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其次,滴灌软管铺设于垄沟底, 与种子位置在竖直方向上有一定高度,地膜的作用使作物的根系多集中于近地表处,这样滴 出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渗透,就不利于作用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水的利用系数较低,而 且滴灌软管直接与水渠相通,存在灌水不均匀和滴管的杂质堵塞的问题,上述技术在放苗、 残膜回收上难度也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的技术存在的作业程序繁复,技术难度大,水的利用系数低, 生产成本高、灌水不均匀的缺陷。
一种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方法,以以下步骤进行:(1)在地边埋设干管;(2)铺设地膜的同 时将毛管同向铺于膜下,且上述毛管位于地表;(3)通过支管将毛管与干管连通。
如上所述的膜下滴灌方法,毛管位于行间。
因本发明是将毛管与地膜同时铺设与膜下,且位于地表,毛管通过支管、干管与水源相 通,未改变已有的播种铺膜技术,与已有膜下灌水技术相比,简化了作业程序,降低了技术 难度,也无需对已有播种铺膜机械进行大的改造,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因本发明的毛管位于 地表,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渗透,水分含量最大区域正好处于根系密集处,利于作用对水 分的吸收,同时也提高了水的利用系数,而且毛管是通过支管和干管供水,这样灌水就会更 均匀,尤其是对于新疆的大条田(一般在1000米以上),其优点就更为突出了,管路中设有 控制开关可实现局部区域滴灌的需要;另外,本发明的放苗、残膜回收、毛管回收较为方便。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予以详述。
图1为本实施例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步骤如下:(1)在地边埋设干管;(2)铺设地膜1同时将毛管2同 向铺于膜下,且上述毛管位于地表,使其处于行间;(3)通过支管将毛管和干管连通,干管、 支管、毛管的连接方式与已有膜上滴灌的管路连接相同,即干管与支管呈梳型连接,支管与 毛管呈鱼骨型连接,且上述管路中设有控制开关。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0 金币 0人已下载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