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葡激酶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的传统剂型是针剂,然而,对于一些须长时间使用的或预防性药物,注射方式不仅痛苦、不方便,而且费用高。近年来,生物活性物质的剂型研究愈来愈受重视,包括滴眼剂、吸入剂、膏剂、口服剂、栓剂等,其中口服剂型很具潜力。小肠粘膜与肺粘膜、鼻粘膜、眼结膜(及鼻泪管粘膜)等相比面积最大,在吸收上更具优势。
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多肽、蛋白质进入小肠后,在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基肽酶A、羧基肽酶B等的作用下,最终将水解成单个氨基酸,二肽、三肽只有少量被吸收。若去除或减少蛋白酶的影响,多肽、蛋白质的生物利用度将明显提高。Morishita(1992)研究表明,蛋白酶抑制剂的加入有助于蛋白质的吸收,而且,酶抑制剂的抑酶谱越广,抑酶作用越强,促吸收作用也越强。常用的蛋白酶抑制剂有胰蛋白酶抑制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EDTA、Bowman-Birk酶抑制剂、抑肽酶等,后三者属于广谱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的运用使蛋白质吸收效果显著提高。
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后,肠溶衣的包裹使蛋白质避开胃酸、肠道蛋白酶的破坏和水解,蛋白质能以完整形式在肠道中存在,有部分能够被吸收。目前认为,消化道内蛋白质的吸收方式有三种:a.通过完整的肠道粘膜吸收,但是,与传统药物相比,蛋白质类药物一般具有较大分子量(MW几百至几十万)、带电荷或呈强极性,因此粘膜穿透性差,通过此途径吸收的蛋白质量很少;b.通过Peyer’spatches吸收,肠壁Peyer’s Patches占肠道粘膜25%,有吞饮作用,能吞噬大分子物质和颗粒,使之进入淋巴管后再进入循环系统;c.通过细胞间隙吸收,但生理状况下,只有分子小于11的物质能通过细胞间隙,若以表面活性剂为促吸收剂,适当提高细胞间紧密结构的通透性,蛋白质的吸收将大大被促进。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SK)、尿激酶(UK)等溶栓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后,葡激酶(staphylokinase,Sak)以其纤维蛋白特异性强、良好地溶栓能力、分子量小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上述几种药物均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等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急救,溶栓治疗最佳时间是发病6hr内。但是,静脉注射必须在医院进行,由此,许多病人失去了溶栓治疗的机会。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较长期使用的非静脉滴注预防性药物口服肠溶制剂,可适当提高人血浆中纤溶或抗凝活性,以便预防急性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口服制剂方便,易为医生和病人接收。Sak分子量较小(MW=1,5000),穿透性强,是制备口服防栓药的好原料。
本发明包含了Sak的肠溶胶囊、片剂的制备,制剂中含有促吸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
本发明指的葡激酶包括从葡萄球菌中提取的天然葡激酶(已有公开文献报道)、重组葡激酶(recombinant staphylokinase,r-Sak,专利号为94112105)、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葡激酶各种突变体及上述品种的体外修饰物。
本发明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肠溶材料的选择,包括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邻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酯(PVAP)、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StyMA)、丙烯酸树脂(如EudragitL100、Eudragit S100、2#或3#树脂等);
2.促吸收剂的选择,包括表面活性剂和Ca2+螯合剂。选择毒性小、口服安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甘油酯、PEG类衍生物(如PEG 400单油酸酯、PEG 400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如Brij类)、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Tween类)、山梨醇及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Span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Myrj类)、Vitamin E衍生物类(如Vitamin E TPGS,EastamnFine Chemical Company)、聚氧烯烃整体共聚表面活性剂(Pluronic类);天然表面活性剂,如卵磷脂、豆磷脂、胆甾醇和胆酸类、海藻酸钠等;部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二辛基琥珀酰磺酸钠(Aerosol OT)。
3.酶抑制剂的选择,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EDTA、Bowman-Birk酶抑制剂、抑肽酶等。
4.制备口服肠溶胶囊或肠溶片。肠溶包括小肠溶及结肠溶。
本发明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1.Sak胶囊或片剂的制备:各种辅料及添加剂使用前先过80目筛后,与Sak冻干粉充分混合,装入胶壳或直接压片(装量误差为±5%)。其中辅料包括填充剂如淀粉、乳糖、糊精、无机盐(如碳酸钙、硫酸钙等)、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等,润滑剂如滑石粉、硬脂酸镁等;添加剂为上述2、3所列的促吸收剂及酶抑制剂。
2.Sak胶囊或片剂包肠溶衣:包衣材料的选择见上述1,包衣材料以乙醇、异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溶解,包衣液中含包衣材料2-10%,可含少量水(如3-5%)。胶囊或片剂在包衣锅中包衣。包衣液可含包衣材料量10-25%的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盐、三乙酸甘油酯、枸盐酸酯、蓖麻油、硅油等)、包衣材料量10-15%的润滑剂(如滑石粉、硬脂酸镁等)等。
3.r-Sak肠溶制剂崩解状况检测:肠溶制剂置于0.1N HCl中,37℃搅拌2hr,然后移入pH6.8缓冲液(3.4g KH2PO4以500ml H2O溶解,0.1N NaOH调)中,37℃搅拌,1hr内观察胶囊或片剂状况。
4.兔口服r-Sak肠溶制剂前后血浆纤溶活性测定:新西兰兔12只,分2组,每组6只,口服含2mg Sak的胶囊或片剂。组1:对照组,口服不含Sak的肠溶制剂;组2:口服含药制剂(兔子给药前禁食10hr以上,仅供水),给药前(0hr)、给药后每隔1hr取血1ml,枸橼酸钠抗凝,直接发色底物法测血浆纤溶活性变化情况,以A405表示。
本发明胶囊或片剂包衣后表面平滑,均匀细腻。胶囊或片剂随机取四粒,分置于1000ml烧杯,以0.1N HCl为模拟胃液,37℃下搅拌2hr,胶囊、片剂均完好;接着,以pH6.8缓冲液为模拟肠液,37℃下搅拌,1hr内胶囊均破损、片剂崩解,其中药物完全溶解。以发色底物法测定此溶液的纤溶活性,结果表明包衣前后制剂中活性无明显差异。
给药前后血样发色底物法测纤溶活性,第2组纤溶活性明显提高;第1组在整个过程中纤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附图是兔口服本发明药物制剂后,血浆纤溶活性(发色底物法测,以A405表示)变化情况。组1为对照组,血浆纤溶活性无明显变化;组2为给药组,血浆纤溶活性在给药后明显上升,给药后4hr达最高值。说明在肠溶包衣、促吸收剂、蛋白酶抑制剂的共同作用下,Sak能够进入血循环,适当提高血浆纤溶活性,从而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
实施例一:
制剂配方
Sak冻干粉 60mg
乳糖 6g
滑石粉 1.5%
硬脂酸镁 0.5%
Pluronic F68 1%
蛋白酶抑制剂 100mg
(Complete TM,Boehriger Mannheim) 包衣液成分
Eudragit L100 5%
滑石粉 0.8%
硬脂酸镁 0.2%
蓖麻油 0.01%
水 0.4%
乙醇 溶剂
将乳糖、Pluronic F68过80目筛后,与滑石粉、硬脂酸镁混合,最后加入Sak冻干粉和蛋白酶抑制剂,研钵中充分混匀,0.2±0.01g/粒装入胶壳。
在搅拌下,往乙醇中缓慢加入Eudragit L100,使良好分散并溶解成透明溶液;滴加入水和蓖麻油,最后加入滑石粉和硬脂酸镁,使分散均匀。
把胶囊放入包衣锅,在30-37℃下逐层喷入包衣液,最后每个胶囊用去包衣液1.7ml。
实施例二:
制剂配方
Sak冻干粉 65mg
淀粉 3.5g
碳酸钙 3g
滑石粉 1.5%
硬脂酸镁 0.5%
Myvaple 600 2%
(Eastman Fine Chemical Company)
大豆胰蛋白酶 500mg 包衣液成分
2#树脂 4%
滑石粉 2%
硬脂酸镁 1%
硅油 0.04%
苯二甲酸二乙酯 0.01%
90%乙醇 溶剂
将淀粉、碳酸钙与Myvaple 600过80目筛后,与滑石粉、硬脂酸镁混合,最后加入Sak冻干粉和大豆胰蛋白酶,研钵中充分混匀,0.2±0.01g/粒装入胶壳。
在搅拌下,2#树脂用90%乙醇溶解成透明溶液;滴加入硅油和苯二甲酸二乙酯,最后加入滑石粉和硬脂酸镁,使分散均匀。把胶囊放入包衣锅,在30-37℃下逐层喷入包衣液,最后每个胶囊用去包衣液1.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