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食管支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食管癌治疗的放射性食管支架及其制作方法。背景技术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世界首位,而国内一些地区更是食管癌的高发区。食管癌患者由于肿瘤增长、局部炎症水肿导致食管狭窄,吞咽困难,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
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手术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这是本前最常用的方法,对中早期食管癌患者具有明显作用。但对于有些病人存在手术禁忌症,并且手术对病人的创伤也很大。
2.放疗
通过外照射或内照射对患者肿瘤部位进行照射,通过射线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来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此方法由于照射剂量及照射区域难以控制,因而导致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有杀伤作用,同时放疗疗程长,对患者的进食影响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化疗
对于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化疗的同时,对身体的副作用也很大。
4.食管支架植入术
在食管中植入具有机械支撑作用的支架,开通食管,恢复患者的吞咽能力。
食管支架有两大类:一类是硅胶支架,另一类为自膨式金属支架。前者因植入器粗,植入时患者痛苦大,已很少使用,后者食管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从结构分类主要有4种类型:
1.Wallstent支架
由用于手术的不锈钢合金丝构成网眼管状结构,完全扩张时直径1.4cm~2.0cm,可用长度5.3cm~10.6cm,压缩放入置入器,长度增加内径减小。植入体内内径增大,长度缩短,改进型是哑铃状,体部涂硅胶的带膜支架,是最早用于食管地自膨式金属支架(SFMS)。
2.不锈钢自膨式金属支架
又称“Z”型支架。用医用不锈钢丝弯成多个“Z”型钢丝,每个Z型钢丝长约5cm,数个Z型钢丝互相连接成一圈形成一节,每节约长2cm,2节以上组合成一完整支架。表面被覆双层高分子硅橡胶有较好的弹性和柔韧性。中间或次节支架装有“倒刺”以防滑脱。特点:全被膜,可防止肿瘤向腔内生长;Z型钢丝之间空间大,其膨胀力强,植入后可复位;提取方便,可回收;置入过程简便。
3.记忆金属支架
为镍钛记忆金属制成。有形状记忆功能和优良的弹性,在4℃以下时,可任意缩小变形而无弹性;当温度>30℃时,支架可展开恢复弹性和原设计直径,扩张作用持久。故将其编织成筒状,压缩后装入细径放置器中,在体内释放后,体温可唤起它对形状的记忆,很快恢复其筒状原形,将狭窄段撑开(长度2.0cm~15cm,直径1.2cm~2.3cm)。有二种类型:不带膜支架和带膜支架。带膜支架外大部分覆盖单层硅橡胶,具有耐酸耐腐蚀作用。其支架与组织生物相容性好,并依靠上下端暴露网眼的编织方式,保证支架有较好的支撑力和抗移位能力,同时与食管有顺蠕动性。
4.防反流金属支架
自膨式金属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狭窄对缓解梗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一定效果,但术后易并发胃食管反流(GORD)。参照人工心脏瓣膜的原理,在带膜支架远端内侧装上防反流瓣膜,经精密计算,其长度保证在吞咽时向胃侧开放,使食糜顺利通过,防反流瓣膜由于压力关系,回缩到支架内,堵住胃内食物反流,当再次进食时,防反流瓣膜又向胃内开放,因此这种防反流瓣膜起到类似单向阀门的作用,亦在置入支架的同时起到重建贲门的作用。
食管支架植入食管后,对食管起支撑作用,起到开通食管、恢复患者吞咽能力的作用,在临床上使用已是很广泛。但由于食管支架只能对食管管起机械支撑作用,而不能对癌细胞起任何杀伤作用,因而只能是一种姑息治疗方法,患者的生存期也很短。
基于放射治疗的思想,临床上有时在支架植入后,还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通过射线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来抑制癌细胞的扩散,从而起到对食管癌的治疗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食管支架植入后的放射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支架植入后体外放疗
具体方法是:采用60Co或8Mv-x线直线加速器进行外照射。照射方式如下:用胸前垂直野加背部两斜野成角照射,垂直野宽6-7cm,斜野宽5-6cm,上界超过病灶远端3cm,下界4cm,照射剂量60-70Gy/6-7周,照射均用常规分割照射。外照射在支架植入食管后患者体力恢复、体重增加、情绪稳定、血常规正常后进行。
2.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内照射放疗
具体方法是:在支架植入20天左右行腔内单程放疗。采用硅橡胶三腔单囊管,三腔功用为:中腔通胃,鼻饲饮食用;红色腔管通囊,囊内装放射药液用;白色腔管通单囊上方,局部给药用。根据病灶长短,选择合适长度的单囊管,鼻腔进管,单囊定位依胃镜测得距离为依据,必要时可行x线透视下单囊管铅环标记定位调整。囊内131I给药浓度40-60mCi,体积6-18ml,放射性液囊连续放置10天,置管期间,自中腔管每天五次注入足量的高营养流质饮食。
以上两种治疗方法虽然能达到放射治疗的效果,但操作不方便,所用剂量高,每次治疗疗程长,对病人的影响大。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医疗器械--放射性食管支架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放射性食管支架,其制作方法依次按如下步骤进行:
a.表面涂层材料制备:将聚乙烯醇溶液按配方量配好液,置入水浴中加热溶解,温度80-90℃,时间5-10小时。
配方:
聚乙烯醇 80-140g/L
增塑剂 8-14g/L
抗水剂 15-30g/L
其中,该增塑剂可为乙二醇、甘油或磷酸三丁酯;该抗水剂可为硫酸钠、硫酸铵或硫酸锌。
b.32P与涂层材料的混合:取适当活度的32P-磷酸钠溶液加入溶解完全的聚乙烯醇溶液中,玻璃棒搅拌均匀,水浴加热,80-90℃,时间0.5-1.5小时,加热过程中每隔10分钟用玻璃棒搅拌一次,以使32P-磷酸钠完全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均匀。
c.刷涂放射性涂层
将配制好的32P-聚乙烯醇溶液用毛刷均匀地刷在食管支架表面。支架上涂上的32P活度通过加入聚乙烯醇中的32P的活度来控制。还可用多层刷涂的方法来提高活度,即先刷上一层加有32P的聚乙烯醇膜,等其半干后再在其上刷上第二层以至多层。
d.刷涂保护层
在放射性涂层外面涂覆上一层聚氨酯涂层,以避免放射性的损失。
e.固化
将刷有涂层的支架竖直放在玻璃板上,静置,在室温下自然固化。表面涂层经过一昼夜后可固化。食管支架的固化还可采取其它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出了一种新型医疗器械——放射性食管支架及其制作方法。此支架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易于防护、成本低、放射性核素在支架表面活度易于控制,结合牢固、分布均匀。此支架不仅能通过支架对食管起支撑作用,而且还能通过放射线对癌细胞的杀伤起到对食管癌的治疗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叙述本发明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放射性食管支架的制备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表面涂层材料制备:其配方为:聚乙烯醇,120g/L;乙二醇,14g/L;硫酸钠,24g/L。将此配方的水溶液放在水浴中加热溶解,温度85℃,时间5小时。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溶解均匀。
b、32P与涂层材料的混合:取适当活度的32P-磷酸钠溶液加入溶解完全的聚乙烯醇溶液中,玻璃棒搅拌均匀,水浴加热,80℃,时间1小时,加热过程中每隔10分钟用玻璃棒搅拌一次,以使32P-磷酸钠完全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均匀。
c、刷涂放射性涂层:将混合均匀的32P溶液冷却至室温,用毛刷把此溶液均匀地全部刷涂在食管支架上。
d、刷涂保护层:待放射性涂层干燥后,用毛刷将液状的聚氨酯均匀地刷涂在聚乙烯醇涂层表面。
e、固化:将刷涂有涂层的食管支架竖直放于洁净玻璃板上,置于室温下自然干燥直至支架表面涂层完全固化。
实施例2
操作方法和步骤与实施例1一样,只是改变表面涂层的配方:
a、表面涂层材料制备:其配方为:聚乙烯醇,80g/L;甘油,10g/L;硫酸铵,20g/L。将此配方的水溶液放在水浴中加热溶解,温度85℃,时间5小时。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溶解均匀。
实施例3
a、表面涂层材料制备:其配方为:聚乙烯醇,100g/L;磷酸三丁酯,12g/L;硫酸锌,30g/L。配方水量中加入以上组分,在此溶液中滴加无水酒精,直至磷酸三丁酯完全溶于水中。将此溶液放入水浴中加热溶解,温度90℃,时间6-8小时。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以使聚乙烯醇溶解完全。
b、32P与涂层材料的混合:取适当活度的32P-磷酸钠溶液加入溶解完全的聚乙烯醇溶液中,玻璃棒搅拌均匀,水浴加热,90℃,时间1小时,加热过程中每隔10分钟用玻璃棒搅拌一次,以使32P-磷酸钠完全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均匀。
c、刷涂放射性涂层:将混合均匀的32P溶液冷却至室温,用毛刷把此溶液均匀地全部刷涂在食管支架上。
d、刷涂保护层:待放射性涂层干燥后,用毛刷将液状的聚氨酯均匀地刷涂在聚乙烯醇涂层表面。
e、固化:将涂好涂层的食管支架套在直径与其内径相当的橡胶棒上,橡胶棒连接在水平放置的电动搅拌器上,开动电动搅拌器,低转速旋转直至食管支架表面涂层完全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