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脉管炎的纯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纯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周围脉管(中、小动脉及静脉)的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的血管炎症病变,导致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肢体缺血损害性的疾病;多发于男性青壮年,寒冷地区比温热地区发病率高,本病主要是由于中、小动静脉病变引起肢体局部供血不足所致,造成局部肢体麻木、疼痛,皮肤苍白、青紫,严重时疮发指间,溃烂不愈,久则指骨脱落,中医称为“脱疽”。病因由虚致邪,因邪致瘀,由瘀变损。虚—邪—瘀—损的关系是以肾虚为主,寒湿、热诸邪乘虚犯络,闭塞不通,气血失养则足厥,以致肌死筋坏骨脱。是一种非常顽固和非常痛苦的疾病。
目前,虽有多种治疗方法,采用扩张血管、抗凝、溶栓类药物治疗;外科选用腰交感神经切除,大网膜移植、动脉重建等手术,均不能改变本病的进展。故本病复发率与截肢率仍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脉管炎的纯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纯中药制剂能对脉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根据得病原因,病理变化,该病可分为偏寒、偏热、偏湿、气血两虚四种类型,在临床治疗中,进行辨证施治,对下述组方进行加、减,达到有针对性的治疗目的。疗效确切、疗程短、治愈快,轻者两周,重者五周,治愈后不复发,无毒副作用。该中药原料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能迅速解除患者疼痛之苦。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治疗脉管炎的纯中药制剂,是由下述纯中药科学配比组成:(重量份)
独活9-13% 寄生9-13% 山芋6-8% 丹参6-8%
藏红花3-6% 牛夕6-8% 人参3-6% 黄芪6-8%
地龙6-8% 乳香2-4% 没药3-6% 当归4-7%
熟地6-8% 附子6-8% 双花6-8% 甲珠3-6%
本发明一种治疗脉管炎的纯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首先将上述16味纯中药进行精选,用清水进行漂洗,在砂锅内用100℃-120℃进行烘干、熟化,用紫外线进行30分钟灭菌,再按配方比重粉碎、筛选成120目粉状散剂为成品,搅拌均匀后装入封闭容器内备用。保管储存时,不能受潮,保持干燥,使用时按要求进行包装。比如将粉碎好的药按每包5克分包,日服三次,每次一包,饭后用温开水送服,忌腥辣,七天为一个疗程,轻者三个疗程,重者五个疗程可治愈。
本发明一种治疗脉管炎的纯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经临床使用结果表明,该纯中药制剂配方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服用方便,见效快,无毒副作用,无不良反应,治疗期短,疗效确切,不复发可彻底根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治疗脉管炎的纯中药制剂,是由以下16味中药配方重量组成:
独活50g 寄生50g 山芋30g 丹参30g
藏红花20g 牛夕30g 人参20g 黄芪30g
地龙30g 乳香15g 没药20g 当归25g
熟地30g 附子25g 双花30g 甲珠20g
该治疗脉管炎地纯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首先将16味纯中药进行精选,用清水进行漂洗,在砂锅内用100℃-120℃进行烘干、熟化,用紫外线进行30分钟灭菌,再按配方比重粉碎、筛选成120目粉状散剂为成品,搅拌均匀后装入封闭容器内备用。保管储存时,不能受潮,保持干燥。分装时按5克一小包进行包装。
患者每次服用一小包,日口服三次,饭后温开水送服,服药期间忌腥辣。七天为一个疗程,轻者二个疗程,重者五个疗程,可彻底根治。
本发明特点是:使用纯中药治疗脉管炎疾病,具有扶正祛邪、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疏通气血、补益肝肾、清热解毒、解凝溶栓、祛瘀生新,使痹塞的血管畅通,患肢恢复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治愈后不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