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铜废料直接电解精炼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铜废料直接电解精炼的工艺方法。
利用含铜废料生产电解铜,一般采用火法工艺,该法存在工艺流程长,投资大,环保费用高,回收率低和能耗大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有的采用框式电极直接电解的方法,但该法所用原料必须是废杂铜料,含铜需在60%以上,因此利用铜灰、铜泥等低品位含铜废料直接电解,未能在工业生产上实现。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利用铜灰、铜泥等含铜废料直接电解精炼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种特殊的工艺分离杂质,把各种含铜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阳极铜料,装入阳极框直接电解,阳极框用玻璃钢制成,内装形状、尺寸与阳极框相同的涤纶布套,阳极框中间固定有一块铅阳极板。
本发明所用的特殊的除杂方法是:将铜灰、铜泥等含铜废料先经水洗脱泥和初步除砂,然后用废电解液浸除其大部分可溶性杂质,而其中大部分不溶性砂石杂质,放在电解后再筛分和浮选处理,再将初步除杂后的铜料(粗粒料)与次级料及细料按1∶2∶3的比例混合,配制成阳极铜料,其中,粗粒料为含砂石杂质类的铜粒料,次级料和细料为不含砂石杂质的铜泥料和铜沫料,粗粒料含铜量必须在30%以上,阳极铜料的配成品位为60-80%。采用不同品位铜料的搭配,既保证了对阳极铜料的较高的品位要求,又允许阳极铜料中保留较大地杂质含量,从而保证了经初步除杂后的任何品位的铜料都能直接电解精炼。
阳极铜料是按粗粒铜料的粒度分为若干类,分类进行电解,每类的粗铜粒的粒度与其中砂石的粒度一致,粗粒铜料中最大粒度与最小粒度差以较小为宜。以粗粒铜料沉积于阳极框底20公分为一电解周期,为保证电解时沉积料中98%以上的铜料的粒度小于最小砂石的粒度,要控制电溶化至所需粒度的时间与铜料沉积于框底的时间一致。
本发明的方法,在进行电解精炼时,阳极板在电解槽底部比阴极板低10公分,开始装料时,先在阳极框底,装入细铜料,装10公分高,然后装入阳极铜料,装料面比电解液面高15公分,在电解周期的后期,加入一定量的纯细铜料,使未沉淀的粗铜粒溶解到分离所需粒度,并与砂石一起沉淀,保证了砂石较高的分离率。当粗铜粒的粒度溶化到小于最小砂石的粒度时,则用筛分离出阳极泥中的砂石,小于200目的阳极泥料用浮选法分离杂质。电解精炼时,控制电解槽电压为0.25V-0.5V,以0.35V为宜,电流密度为150-280A/m2,以220A/m2为宜,两极距为1.5-2公分。电解液成分:Cu40-50g/L,以45g/L为宜,H2SO4200g/L,Fe≤1.2g/L Zn≤35g/L。
本发明所述的电解精炼法,可电解铜灰、铜泥、铜渣及沉淀铜等含铜废料,铜的总回收率在98%以上,阳极的平均电流效率为98%,阴极的平均电流效率为96%,在电流效率相同时,与火法比较,设备投资少,工艺简单,综合能耗低50%左右,既减少了除杂工艺中的铜耗,又无熔炼,浇铸工艺中铜的烧损。
下面以一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原料:1、黄铜灰:Cu10% Zn 6% Fe2%
泥率50% 砂32% 粒度20-270目
2、纯铜沫:Cu95% Zn余量 粒度100-250目
3、拉丝泥:Cu 88% O2余量
先将黄铜灰水洗脱泥,然后筛分为6类,各类经水选器分离砂石和磁选除铁后,再用废电解液在60℃浸出半小时,得到初步除杂后的铜料,该铜料与铜沫、拉丝泥及浮选铜料按1∶2∶3的比例混合,配制成阳极铜料,其配成品位在80%以上,电解时,先在阳极框底装入细铜泥(或铜沫),装10公分高,再装入阳极铜料,装料面比电解液面高15公分,电解时,每隔一段时间,加料一次,使料面始终比电解液面高10公分,电解10天为一周期,8天后停止加阳极铜料,改加纯细铜料,最后一天停止加料,电解结束时,将阳极泥过筛,除去砂石杂质,再将小于200目的阳极泥料进行浮选除杂。
电解的工艺条件:电解液成分:Cu 40-50g/L、H2SO4 200g/L,电解温度:50-60℃,电解槽电压:0.35V,电流密发:220A/m3
所得电解铜的含铜率为99.95-99.96%,符合一级品的标准,阳极的平均电流效率为98.2%,阴极的平均电流效率为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