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货车车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折叠式货车车厢.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1031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03 CN 103010317 A *CN103010317A* (21)申请号 201210490714.6 (22)申请日 2012.11.27 B62D 33/02(2006.01) (71)申请人 曾德元 地址 405800 重庆市巫溪县长春小学 (72)发明人 曾德元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11308 代理人 周维锋 (54) 发明名称 可折叠式货车车厢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式货车车厢锁紧装 置, 包括车厢和外设底板, 所述外设底板绕着横向 设置于车厢。
2、底板后半部的第一转轴以可旋转的方 式设置在车厢地板上 ; 外设底板远离第一转轴的 一端设置有活动挡板, 活动挡板通过转轴与外设 底板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 ; 车厢的后挡板由两块 挡板构成, 两块后挡板以铰接的方式设置在车厢 两侧挡板上, 需装载轻泡货物时, 则打开后挡板 并翻出外设底板, 将外设底板连接的活动挡板与 打开的后挡板连接, 形成加长车厢, 以增大车厢体 积, 避免堆高影响行车安全, 另外, 车厢长度可折 叠缩短, 也有利于节省停车位。本发明结构简单, 实施成本低, 在轻载货车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实用 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 一种可折叠式货车车厢, 其特征在于 : 包括车厢 (1) 和外设底板 (2), 所述外设底板 (2) 绕着横向设置于车厢底板后半部的第一转轴 (4) 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车厢 (1) 底板 上 ; 外设底板 (2) 远离第一转轴 (4) 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挡板 (3), 活动挡板 (3) 通过第二转 轴 (5) 与外设底板 (2) 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 ; 车厢 (1) 的后挡板 (6) 由两块挡板构成, 两块 后挡板 (6) 分别以铰接的方式与车厢两侧挡板连接。 2. 根据。
4、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折叠式货车车厢,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后挡板 (6) 内置可 伸缩拉板 (9), 后挡板 (6) 与可伸缩拉板 (9) 通过锁紧装置锁紧。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可折叠式货车车厢,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对称 设置在可伸缩拉板垂直两侧的压紧螺栓 (9a) 和对称设置在后挡板垂直两侧的滑槽 (9b), 压紧螺栓 (9a) 穿过滑槽 (9b) 后与可伸缩拉板 (9) 螺纹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可折叠式货车车厢,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外设底板 (2) 内置 有可伸缩底板 (10), 可伸缩底板 (10) 与外设底板 (2) 之间设置有紧固。
5、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可折叠式货车车厢,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紧固装置包括对 称设置在可伸缩底板横向两侧的压紧螺栓 (10a) 和对称设置在外置底板横向两侧的滑槽 (10b), 压紧螺栓 (10a) 穿过滑槽 (10b) 后与可伸缩底板 (10) 螺纹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可折叠式货车车厢,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外设底板 (2) 可绕 着第一转轴 (4) 翻转, 外设底板 (2) 与第一转轴 (4) 为一体式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可折叠式货车车厢,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第一转轴 (4) 外延 出车厢一端固定设置有把手 (11)。 8. 根据。
6、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可折叠式货车车厢,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把手 (11) 为 : 圆形 结构或 Z 字形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10317 A 2 1/3 页 3 可折叠式货车车厢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货车车厢。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货车的车厢通常为固定长度, 带有该结构车厢的货车存在以下不足 : 1) 由 于车厢体积固定, 在运载一些轻泡货物时往往将货物堆高, 容易超高, 影响行车安全, 如运 载秸秆、 棉花等轻泡货物时, 常见货物高度远远高于车辆高度 ; 2) 如要增大载货量, 则需加 挂车厢, 不仅成本较高, 且操作麻烦, 。
7、加挂车厢在不使用时还需占用停车位 ; 3) 车厢长度不 可缩短, 不利于节省停车位。 0003 针对上述不足, 需对现有的货车车厢进行改进, 使其可根据需要增长或缩短, 载货 灵活方便, 且节省停车位。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货车车厢, 该车厢采用可折叠结构, 有效解决 现有车厢体积不可变导致运载轻泡货物不便及停车占用停车位较多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 0006 本发明的可折叠式货车车厢, 包括包括车厢和外设底板, 所述外设底板绕着横向 设置于车厢底板后半部的第一转轴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车厢底板上 ; 外设底板远离第一 。
8、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挡板, 活动挡板通过第二转轴与外设底板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 ; 车 厢的后挡板由两块挡板构成, 两块后挡板分别以铰接的方式与车厢两侧挡板连接。 0007 进一步, 所述的后挡板内置可伸缩拉板, 后挡板与可伸缩拉板通过锁紧装置锁紧。 0008 进一步, 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可伸缩拉板垂直两侧的压紧螺栓和对称 设置在后挡板垂直两侧的滑槽, 压紧螺栓穿过滑槽后与可伸缩拉板螺纹连。 0009 进一步, 所述的外设底板内置有可伸缩底板, 可伸缩底板与外设底板之间设置有 紧固装置。 0010 进一步, 所述的紧固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可伸缩底板横向两侧的压紧螺栓和对称 设置在外置底板。
9、横向两侧的滑槽, 压紧螺栓穿过滑槽后与可伸缩底板螺纹连接。 0011 进一步, 所述的外设底板可绕着第一转轴翻转, 外设底板与第一转轴为一体式结 构。 0012 进一步, 所述的第一转轴外延出车厢一端固定设置有把手。 0013 进一步, 所述的把手为 : 圆形结构或 Z 字形结构。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本发明的可折叠式货车车厢, 包括车厢和外设底板, 所述外设 底板绕着横向设置于车厢底板后半部的第一转轴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车厢底板上 ; 外设 底板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挡板, 活动挡板通过第二转轴与外设底板以可旋转的 方式连接 ; 车厢的后挡板由两块挡板构成, 两块后挡板分别。
10、以铰接的方式与车厢两侧挡板 连接。需装载轻泡货物时, 将车厢后挡板像开门一样打开, 再将外设挡板翻出, 将外设挡板 说 明 书 CN 103010317 A 3 2/3 页 4 连接的活动挡板垂直向上翻起并与车厢打开的后挡板连接, 以增大车厢体积, 避免堆高影 响行车安全, 另外, 当车厢货物卸载后, 车厢长度可缩短, 也有利于节省停车位。 本发明结构 简单, 实施成本低, 在轻载货车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6 图 1 为本发明折叠前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 2 为本发明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 3 为本发明。
11、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 4 为本发明外设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 : 包括车厢 1 和外设底板 2, 所 述外设底板 2 绕着横向设置于车厢底板后半部的第一转轴 4 以可旋转的方式与车厢 1 铰 接 ; 外设底板 2 远离第一转轴 4 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挡板 3, 活动挡板 3 通过第二转轴 5 与外 设底板 2 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 ; 车厢 1 的后挡板 6 由两块挡板构成, 两块挡板相邻端通过 销钉 8 连接, 两挡板远离端通过与车厢两侧挡板远离车头一端的第三转轴 7 以可旋转的方 式铰接。需装载轻泡货物时, 则打。
12、开后挡板 6 并翻出外设底板 2, 将外设底板 2 连接的活动 挡板3与打开的后挡板6连接, 形成加长车厢, 以增大车厢体积, 避免堆高影响行车安全, 另 外, 车厢长度可折叠缩短, 也有利于节省停车位。 002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后挡板 6 内置可伸缩拉板 9, 后挡板 6 与 可伸缩拉板 9 通过锁紧装置锁紧。如此设计, 可以使折叠后的车厢根实际需要进一步延长 车厢长度。 002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可伸缩拉板垂 直两侧的压紧螺栓9a和对称设置在后挡板垂直两侧的滑槽9b, 压紧螺栓9a穿过滑槽9b后 与可伸缩拉板 9 螺纹连接。
13、。在车厢根据实际需要伸长后, 需要通过锁紧装置将其锁紧, 确保 整车的稳定性。 002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外设底板 2 内置有可伸缩底板 10, 可伸 缩底板10与外设底板2之间设置有紧固装置。 该设计目的是, 车厢后挡板打开并延长后, 根 据其延长, 相应的需要延长外设底板的长度, 才能与打开延长后的后挡板组合成加长车厢。 002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紧固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可伸缩底板横 向两侧的压紧螺栓10a和对称设置在外置底板横向两侧的滑槽10b, 压紧螺栓10a穿过滑槽 10b 后与可伸缩底板 10 螺纹连接。该设计目的是加固伸缩延长后的车厢的稳。
14、定性, 确保装 载运输货物的过程顺利、 安全。 002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外设底板2可绕着第一转轴4翻转, 外设 底板 2 与第一转轴 4 为一体式结构。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外设底板能够根据实际需要 翻开或收起。 002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第一转轴 4 外延出车厢一端固定设置有 把手 11。设置把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在车厢折叠时通过旋转把手来带动外置底板的翻折, 说 明 书 CN 103010317 A 4 3/3 页 5 便于操作, 省时省力。 002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把手 11 为 : 圆形结构或 Z 字形结构。该 设计是为了方便抓握, 更加省力。 0028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CN 103010317 A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10317 A 6 2/2 页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10317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