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景观石及其制法,特别是指一种重量远较真石轻、易搬运施工、可防火隔热、具有与真石相同质感的人造景观石及其制法。 生活在地窄人稠的都市中的人们特别喜爱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因而城市的建筑师们争相采用自然景观的造景设计来美化城市、宾馆、学校、工厂,以致家庭;然而,造景所需的石材均采自山林或海滨,这不仅耗费人力、物力,也消耗不小的财力;同时自然景观区也受到严重的破坏,再有,天然石材较重,如在室内或楼顶装璜时,可能危及建筑物的结构;因此,在建筑业中有以环氧树脂等聚合物制造假山假石,但它与真石的质地比较相差悬殊,更可虑的是树脂、塑胶类,为可燃性材料,使用不安全,且日后废弃时,易污染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形状、质地、触感、色泽与真石几乎相同,且取材容易、制造简便、成本低,还具有防火隔热的人造景观石及其制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填充料、打底上色料、补强料和着色彩绘颜料配合而成;填充料是以水硬性物质加水及发泡剂混合而成;打底上色料是以非水硬性无机质材料与水硬性物质加水及颜料混合;补强料是以硬质的钢条、钢网、钢架等具有抗拉力的金属材料构成;着色彩绘颜料是以适用于石材等无机质着色,并使其具有天然石材色泽的颜料组成。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产品具有天然石般质地、花纹与色泽的景观石,重量轻,能降低景观装璜建材的成本,省工、省时、施工快速,且能防火隔热、并减轻装璜建筑物地荷重、维护装璜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更能使自然景观的造景设计大量美化都市的同时,保护了大自然的山林、雅石;达到美化人们生活环境与维护自然生态景观。
下面通过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工艺流程图。
参见图1;本发明制法包含:1原料处理;2定型模打底上色处理;3灌模定型与补强处理;4脱模与表面处理等主要步骤;
1、原料处理:本发明的主要填充原料以约100份重量的水泥等水硬性物质,约0.1至1份重量的高分子性发泡剂,有约30至60份重量的水组成,亦可依欲仿制真石的底色添加适量的着色颜料与之混合,其中高分子性发泡剂为含C1~C12烷基的乙烯性不饱和羧酸单体及其盐类的同元聚合物或共聚合物等具稳定发泡性的发泡剂,调制填充原料时,先将发泡剂与水置于搅拌打制机中,以转速约250~650rpm先搅拌打制2~4分钟,再添加水泥及色料等原料,搅拌打制3~6分钟,使发泡剂完全起泡并与水泥均匀混合成-发泡状的填充原料,泡沫水泥填充原料的泡沫量愈大则硬化后的密度愈小,因而降低泡沫水泥填充原料的抗压强度,故为使景观石不仅质轻,也能保持轻佳的强度须控制发泡剂内使用量,以调整泡沫水泥中的空气含量及其抗压强度,控制硬化后的泡沫水泥重量约维持于等体积真石重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即含空气量约为33%),可达到质量轻易搬运,并具理想的抗压强度。下面提供一发泡剂使用量与空气量及抗压强度的试验数据供参考。
发泡剂作用量%空气量%抗压强度28天 kg/cm0.231.5290.443.2170.648.6121.057.77
2、橡胶模的打底上色处理-在灌料前需将具有真石形状的橡胶模先行打底,以防止灌料脱模后的景观石表面留有气泡或出现龟裂等瑕疵,并使景观石表面具有真石般的质地,打底上色料的成份由3份重量的水泥或石膏等水硬性物质与1份重量的非水硬性无机质材料(如天然石粉或碳酸钙、矽砂、皂土、滑土、矽藻土、粘土、氧化矽粉末、飞灰、矽石粉末、高岭土、高炉炉渣等单一或至少两种混合的材料。)及适量的着色颜料与水混合搅拌,使成浓稠性的打底上色料,以均匀涂布或喷洒在橡胶模内壁,着色颜料的颜色可依所欲复制的真石色为准。
3、灌模定型与补强处理-橡胶模经过打底上色处理后即可将原料泡沫水泥徐徐灌入橡胶模中,使泡沫水泥能填满橡胶模内的各凹洼面,以防止大气泡存留在橡胶模壁;若所制成品体积较大或较长时,为增加其抗拉力与强度,可在灌模静置1小时左右或视其硬化程度,待泡沫水泥开始硬化呈半凝结状时,再依成品形状体积或长度所需,压入预设的钢架或钢条,钢网在半凝结的泡沫水泥中,使其停置在橡胶模中央部位,再以重新调配的泡沫水泥均匀涂抹复盖压入钢条或钢网及凹痕处。本发明的形状取材于天然原石或其它石雕艺术品等,复制模以橡胶等质地软且具有韧性的材质为好,它能使细致的石纹清晰的复制出来,达到重现原石的功效。
4、脱模与表面处理-本发明人造景观石经过定型与补强处理后约静置24小时,待其完全硬化凝固后即可脱模,脱模后的成品可视其需要而进行修饰磨边等加工,若成品表面需加深其颜色或欲有二种以上的色彩时,在成品表面以喷漆或彩绘进行表面处理,使成品重现天然原石的花纹、色泽与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