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合成氨过程中铜的循环利用工艺.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561232
  • 上传时间:2018-02-22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262.9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07981.0

    申请日:

    1993.07.07

    公开号:

    CN1097177A

    公开日:

    1995.01.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01B3/50; C01B3/52

    主分类号:

    C01B3/50; C01B3/52

    申请人:

    吴兴才; 王维

    发明人:

    吴兴才; 王维

    地址:

    232001安徽省淮南市洞山矿业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童建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合成氨铜洗工序中废铜循环利用技术,降低工业生产铜耗及产品成本,主要利用铜洗中产生的废铜渣(硫化亚铜和硫化铜)为原料空气中煅烧脱硫进行氨解,本技术可用于中小型化肥、化工厂,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合成氨过程中铜的循环利用工艺,特征在于将合成氨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废铜渣(原料)经一步火法脱硫得样品A或/和继续经二步火法脱硫得样品B,将脱硫所得样品(A或B)氨解,最后进入原合成氨工艺流程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铜的循环利用工艺,其特征是一步火法脱硫是将原料放入容器中,空气环境加温500-800℃煅烧0.5-3.0小时,得到样品A。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铜的循环利用工艺,其特征是所说二步火法脱硫,是将样品A粉粹后,继续加温500-800℃空气中煅烧1-2.0小时,适当翻炒,得样品B。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铜的循环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氨解是将脱硫样品(A或B)+醋酸(C)+液氨(D)+水(E)在容器中搅拌混合,参考摩尔比为,(A或B)∶C∶D∶E≈1∶2.5∶6∶3。
    5: 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铜的循环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氨解所加水(E)可用低浓度的铜氨液代替,氨解过程,保持50-75℃恒温,搅拌0.5-6小时。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合成氨的精炼工段(铜洗工序)中产生的废铜(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循环利用工艺。

        在一般化肥、化工厂,均涉及到合成氨的的工艺流程,该流程主要包括造气、脱硫、精炼(即铜洗)和合成四个工段。造气是利用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半水煤气,除含有N2、H2外,还存在CO、CO2和H2S气体。以H2S为主要成分的硫化物,会导致设备的腐蚀和催化剂中毒。为防止催化剂中毒,必须进行脱硫处理,去除混合气体中的H2S。在脱硫后的气体中还存在CO和CO2,需经精炼(铜洗)工段去除。目前铜洗工序普遍采用铜氨液[Cu(NH3)2Ac]去除CO。但由于脱硫工段中尚存少量硫化物(H2S)进入精炼工段,引起铜氨液与H2S反应,生成硫化亚铜(Cu2S)和硫化铜(cuS)等废铜沉淀(即铜渣),导至铜氨液浓度下降,影响铜洗效果。许多厂家为及时补充铜氨液的浓度,提高铜洗效果,就需要在合成氨过程中不断添加铜料,一个中小型化工厂每年就需要十多吨金属铜加入合成氨工艺流程中。在近年的专利文献及有关刊物上,曾有发明者提出合成氨工艺流程中加铜方法,但并没有解决合成氨过程中的铜耗问题。按化工部标准计算,每吨合成氨允许铜耗0.3kg,一般厂家实际铜耗高于此标准。一个中型化工厂,如每年生产4万吨合成氨,铜耗达12-15吨。全国有数百家化工化肥厂,仅合成氨的金属铜耗高达数仟吨,增加投资超亿元。由此可见,合成氨中铜的损耗是个不可勿视的数字!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合成氨铜洗工段产生大量废物沉淀(铜渣)进行循环利用,降低企业的铜耗,既保持铜氨液浓度和铜洗工段效果,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任务可用如下措施实现。以合成氨工艺流程中产生的硫化亚铜和硫化铜(废铜渣)为源料,经一步火法脱硫得样品A和/或继续经二步火法脱硫得样品B,将脱硫所得样品(A或B)进行氨解,得氨解溶液即可进入原合成氨工艺流程中,实现废铜的生再循环利用。

        本发明的任务还可以通过下述措施达到,所说一步火法脱硫,是将铜渣(Cu2S,CuS)放入分解炉容器中,空气环境下,加温500-800℃煅烧0.5-3.0小时,得到红色或棕红色样品A,该样品A主要成分为Cu2O[含有少量CuO,Cu2O(So4)];样品A可以继续进行二步火法脱硫,是将样品A适当粉碎后,再放入分解炉容器中,空气环境,加温500-800℃煅烧1-2.0小时,适当翻炒,即得黑色样品B,其主要成分为CuO。将火法脱硫后所得样品(A或B),加醋酸(C),加液氨(D),加水(E)装入溶器(或氨解槽)中混合氨解。在氨解过程中,应保护50-75℃恒温,搅拌0.5-6小时。氨解中所加水(E)可以用低浓度的铜氨液代替,各成分比例比较灵活,参数摩尔比为,(A或B)∶C∶D∶E≈1∶2.5∶6∶3。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整个工艺简单,易操作,不增加什么设备,仅增设一个氨解槽作为原工艺流程的附件,更不影响原工艺流程的正常运行。采用本发明,可将原合成氨过程中产生的废铜渣(Cu2S,CuS)有效地得到再生循环利用,基本消除铜耗,减少投资,降低合成氨成本,提高了合成氨精炼工煅铜洗效果,同时可将Cu2O和CuO直接用于企业生产中,减少金属铜板的消耗。每年可为全国化肥、化工厂降低铜耗数仟吨,节约投资超亿元。本发明可推广到大中小型化工、化肥厂,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

        图1为附设氨解槽[10]与原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废铜渣(Cu2S)X-射线衍射(XRD)图

        图3为样品A(Cu2O)的XRD图

        图4为样品B(CuO)的XRD图。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在原合成氨工艺流程中,增设一个氨解槽[10],图中编号1-9为原工艺流程,其中1为铜塔,2为回流塔,3为再生器,4为上加热器,5为下加热器,6为化铜桶,7为水冷,8为氨冷,9为高压铜泵。所增设氨解槽[10]仅为原流程地附件,二者之间有阀门联接,阀门可随开随关,不影响原循环系统的运行。

        实施例1,①一步火法脱硫,取25g风干铜渣(XRD图见附图2)放入刚玉坩锅中,在马弗炉中700℃煅烧1小时,得17g棕红色样品A,XRD检测如图3所示,除Cu2O主要成分外,还含少量CuS、CuSO4、CuO及Cu2(SO4)。②二步火法脱硫,将所得17g样品A粉碎,在马弗炉中800℃煅烧1小时,适当翻炒,即制得15.6黑色样品B,XRD检测如图4,主要成份为CuO。③氨解,取16g样品A,加氨水(分析纯)130ml,加醋酸40ml,加水5g,加热60-70℃恒温,搅拌1小时,冷却过滤,称量烘干过滤余物,为1.6g,故得样品A的氨解率90%。④氨解样品B,取16g样品B,加氨水(分析纯)130ml,加醋酸40ml,加水5g,加热60-70℃恒温,搅拌1小时,冷却过滤,称量烘干过滤余物,为1.4g,故得样品B的氨解率92%。

        实施例2,①一步火法脱硫,取风干铜渣8kg,放自制坩锅中(堆厚5cm),用1500W电炉(200V),淌口煅烧1.5小时,取得5.6kg全红样品A(Cu2O)。②二步火法脱硫,取3kg样品A粉碎,返回坩锅中,加热翻炒1.5小时,制得2.7kg样品B(CuO)。③氨解;取2.5kg样品A,加5L液氨,4.5kg醋酸,从再生器中取5L(升)低浓度铜氨液,用蒸气加热60℃恒温,搅拌1小时,冷却过滤,量烘干余物0.3kg,故得样品A氨解率为88%。④氨解样品B,取2.5kg样品B,加5L液氨,5kg醋酸,5L低浓度铜氨液,65℃恒温,搅拌2小时,冷却过滤,量烘干余物0.25kg,故得样品B氨解率为90%。

        实施例3,①一步火法脱硫,取干铜渣15kg,放铁桶中(堆厚10cm),用1500W电炉(220V),加热800℃煅烧2小时,后期翻炒几次,得到10.5kg红色样品A(Cu2O)。②氨解,取10kg样品A,加醋酸12kg,液氨20L,水8L混合后,蒸气加热保持60℃恒温搅拌3小时,过滤称得余物1.5kg,故得样品A的氨解率87%。

        上述实施例中,样品(A或B)经氨解得铜氨液浓度约为4M,可从氨解槽[10]放入地槽,用循环泵打入原合成氨工艺流程,实现废铜渣再生循环利用的目的。从氨解实例知,一步火法脱硫得到样品A的氨解率略低于二步火法脱硫得样品B的氨解率。但差异不明显,故一般采用一步火法脱硫,即可取得满意效果。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可方便选择使用样品A氨解,或者用样品B氨解均可。

    关 键  词:
    合成氨 过程 循环 利用 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合成氨过程中铜的循环利用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6123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