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截面绕绳轮及其悬吊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变截面绕绳轮及其悬吊器.pdf(2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8512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14 CN 103785121 A (21)申请号 201210507289.7 (22)申请日 2012.12.03 201210415262.5 2012.10.26 CN A62B 35/00(2006.01) A62B 1/14(2006.01) A62B 1/18(2006.01) A63B 29/02(2006.01) (71)申请人 何少敦 地址 518034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梅路香 蜜湖度假村住宅楼 12-603 (72)发明人 何少敦 (54) 发明名称 一种变截面绕绳轮及其悬吊器 (5。
2、7) 摘要 一种变截面绕绳轮, 包括轮体和安装孔, 其特 征是, 绕绳轮上设置有变截面绳索凹槽, 当绳索缠 绕在绕绳轮凹槽的不同部位时, 绳索与绳轮凹槽 之间的摩擦力也不同。 同时,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 采用变截面绕绳轮的悬吊器, 悬吊器由具有吊孔 的吊体以及设置在吊体上的U形穿绳件构成, U形 穿绳件的 U 形口与吊体构成穿绳孔, 所述吊孔设 置在吊体的下侧位置, 在吊体上设置有变截面绕 绳轮, 还设置有轮体固定装置和压绳装置, 所述变 截面绕绳轮安装在轮体固定装置上 ; 使用时, 工 作绳从穿绳孔穿过、 缠绕在变截面绕绳轮上, 工作 绳固定端固定在高处, 工作绳自由端下垂至低处, 人体与吊。
3、孔连接固定 ; 当人手停止对轮体固定装 置的操作时, 人体将悬停再空中, 当人手操作绕绳 轮转动时可以控制下降的速度。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85121 A CN 103785121 A 1/2 页 2 1. 一种变截面绕绳轮, 包括轮体和安装孔, 其特征是, 所述轮体上设置有变截面绳索凹 槽,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形状沿圆周方向变化, 所述轮体通过安装孔安装固定并可以绕安 装孔转动, 。
4、当轮体转动时, 与绳索接触的凹槽截面形状发生变化, 导致绳索与轮体之间的摩 擦力也随之发生变化。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截面绕绳轮, 其特征是,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呈 V 形结构, V 形凹槽的深度和夹角沿圆周方向发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绕绳轮, 其特征是,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呈V形结构并 且槽底为圆角, V 形凹槽的深度和夹角沿圆周方向发生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绕绳轮, 其特征是,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呈V形结构并 且槽底为平面, V 形凹槽的深度和夹角沿圆周方向发生变化。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截面绕绳轮, 其特征是,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
5、呈局部椭圆 形结构, 椭圆形凹槽的深度沿圆周方向发生变化。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截面绕绳轮, 其特征是, 所述轮体的两个侧面设置有护绳 板, 护绳板的作用是将绳索限制在凹槽中。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截面绕绳轮, 其特征是, 所述轮体为一体式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截面绕绳轮, 其特征是, 所述轮体由左轮片、 右轮片贴合固 定而成的给合式结构, 左轮片、 右轮片贴合固定之后构成变截面绳索凹槽。 9.一种采用第1至第8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变截面绕绳轮的悬吊器, 其特征是, 悬吊 器由具有吊孔的吊体以及设置在吊体上的 U 形穿绳件构成, U 形穿绳件的 U 形。
6、口与吊体构 成穿绳孔, 所述吊孔设置在吊体的下侧位置, 在吊体上设置有变截面绕绳轮, 还设置有轮体 固定装置和压绳装置, 所述变截面绕绳轮安装在轮体固定装置上 ; 所述轮体固定装置主要包括固定座、 固定轴、 转动轴承、 绕绳轮操控手柄, 所述固定轴 安装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所述固定座固定在吊体上, 变截面绕绳轮的安装孔与所述转动 轴承配合并通过所述固定轴安装固定使绕绳轮可以绕固定轴转动, 绕绳轮操控手柄固定在 绕绳轮上, 人手通过对绕绳轮操控手柄施加作用力可以使绕绳轮转过一个角度 ; 所述压绳装置包括转动件、 第一销轴、 第二销轴、 压绳件, 压绳件通过第二销轴安装在 转动件的一端, 转动件。
7、通过第一销轴安装在吊体上且转动件可以绕第一销轴转动 ; 所述吊 体上还设置有压绳件孔, 所述压绳件内置在吊体的压绳件孔里面 ; 所述变截面绕绳轮具有外凸触压部位, 当绕绳轮转动时并当外凸触压部位与压绳件接 触时, 外凸触压部位将驱动压绳装置的压绳件向接近 U 形穿绳件的插脚方向移动。 使用时, 工作绳从穿绳孔穿过并绕过绕绳轮缠绕在绳索凹槽上, 工作绳固定端经穿绳 孔固定在高处, 工作绳自由端从压绳装置的压绳件与 U 形穿绳件的插脚之间的空隙穿过、 再经穿绳孔下垂至低处, 在人体悬吊之前, 首先拉紧固定端的绳子使绕绳轮转动, 当绕绳轮 外凸触压部位与压绳装置压绳件接触时, 绕绳轮将驱动压绳装置的。
8、压绳件向接近 U 形件插 脚的方向移动并将工作绳压紧在插脚上, 此时的绕绳轮与绳索之间的摩擦力足够使人体悬 停在空中, 此位置称为悬停位置, 然后通过连接件使人体与吊孔连接固定进行悬吊, 此时人 体处于悬停状态 ; 需要下降时, 通过绕绳轮操控手柄控制轮体回转, 当绕绳轮外凸触压部位 离开压绳装置的压绳件时, 压绳装置的压绳件不再将工作绳压紧, 此时绳索与绕绳轮之间 的摩擦力降低, 绳索滑行, 人体开始下降, 在人体下降过程中, 通过操作绕绳轮转动可以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85121 A 2 2/2 页 3 制人体下降的速度 ; 当人体松开对绕绳轮操控手柄的操作时绕绳轮将回转并。
9、停留在悬停位 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吊器, 其特征是, 所述U形穿绳件为圆形钢材弯曲而成, 所 述吊体上设置有固定插孔, 所述 U 形穿绳件的两个插脚分别插入所述固定插孔当中并焊接 固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85121 A 3 1/7 页 4 一种变截面绕绳轮及其悬吊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吊器, 尤其涉及一种以人体自身重量为重力、 通过手工控制的 绕绳轮及其悬吊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今 8 字环式悬吊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因此在攀岩、 探洞、 高空作业、 高空绳索下降等都有广泛应用, 现有 8 字环式悬吊器的缺点是自锁有困难, 。
10、使用时人们必 须对工作绳自由端施加持续的拉力才能控制下降速度, 如果需要长时间在空中悬停, 必须 将工作绳自由端进行固定处理 ; 因此, 由于操作上的不方便, 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 来讲, 使用现有 8 字环式悬吊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现今 8 字环式悬吊器自锁有困难、 使用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缺点。本 发明提出一种变截面绕绳轮, 包括轮体和安装孔, 其特征是, 绕绳轮上设置有变截面绳索凹 槽, 当绳索缠绕在绕绳轮凹槽的不同部位时, 绳索与绳轮凹槽之间的摩擦力也不同。同时,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采用变截面绕绳轮的悬吊器, 在悬吊器的吊体上设置 U 形穿绳件, 。
11、U 形 穿绳件的 U 形口与吊体构成穿绳孔, 在吊体上设置变截面绕绳轮, 将承载人体重量的吊孔 设置在吊体的下侧, 使用时, 工作绳从穿绳孔穿过、 缠绕在变截面绕绳轮上, 工作绳固定端 固定在高处, 工作绳自由端下垂至低处, 人体与吊孔连接固定 ; 当人体由吊孔承吊时, 由于 工作绳与变截面绕绳轮之间产生摩擦力使绕绳轮转动并停留在设定的位置上, 在该位置时 绳索摩擦力最大, 绳索停止滑行, 人体悬停在高处、 悬吊器处于自锁状态 ; 当人体操作绕绳 轮转动时, 绳索与绕绳轮之间的摩擦力降低, 绳索开始滑行, 人体开始下降, 通过操作绕绳 轮可以控制人体下降的速度, 也可以使人体停止下降。 000。
12、4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截面绕绳轮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截面绕绳轮, 包括轮体和安 装孔, 其特征是, 所述轮体上设置有变截面绳索凹槽,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形状沿圆周方向 变化, 所述轮体通过安装孔安装固定并可以绕安装孔转动, 当轮体转动时, 与绳索接触的凹 槽截面形状发生变化, 导致绳索与轮体之间的摩擦力也随之发生变化。 0005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截面绕绳轮的优选方案是,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呈 V 形结构, V 形凹槽的深度和夹角沿圆周方向发生变化。 0006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截面绕绳轮的优选方案是,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呈 V 形结构并 且槽底为圆角, V 形凹槽的深度和夹角沿圆周方向发生变化。。
13、 0007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截面绕绳轮的优选方案是,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呈 V 形结构并 且槽底为平面, V 形凹槽的深度和夹角沿圆周方向发生变化。 0008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截面绕绳轮的优选方案是,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呈局部椭圆形 结构, 椭圆形凹槽的深度沿圆周方向发生变化。 0009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截面绕绳轮的优选方案是, 所述轮体的两个侧面设置有护绳 说 明 书 CN 103785121 A 4 2/7 页 5 板, 护绳板的作用是将绳索限制在凹槽中。 0010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 : 所述轮体为一体式结构。 0011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 : 所述轮体由左轮片、 右轮片贴合固定而成的给。
14、合式结构, 左 轮片、 右轮片贴合固定之后构成变截面绳索凹槽。 0012 本发明的其它优选方案是 :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呈其它弧形结构并且凹槽的深度 和 / 或宽度沿圆周方向发生变化。 0013 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变截面绕绳轮的悬吊器, 其特征是, 悬吊器由具有吊孔的吊 体以及设置在吊体上的 U 形穿绳件构成, U 形穿绳件的 U 形口与吊体构成穿绳孔, 所述吊孔 设置在吊体的下侧位置, 在吊体上设置有变截面绕绳轮, 还设置有轮体固定装置和压绳装 置, 所述变截面绕绳轮安装在轮体固定装置上 ; 0014 所述轮体固定装置主要包括固定座、 固定轴、 转动轴承、 绕绳轮操控手柄, 所述固 定轴安装。
15、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所述固定座固定在吊体上, 变截面绕绳轮的安装孔与所述 转动轴承配合并通过所述固定轴安装固定使绕绳轮可以绕固定轴转动, 绕绳轮操控手柄固 定在绕绳轮上, 人手通过对绕绳轮操控手柄施加作用力可以使绕绳轮转过一个角度 ; 0015 所述压绳装置包括转动件、 第一销轴、 第二销轴、 压绳件, 压绳件通过第二销轴安 装在转动件的一端, 转动件通过第一销轴安装在吊体上且转动件可以绕第一销轴转动 ; 所 述吊体上还设置有压绳件孔, 所述压绳件内置在吊体的压绳件孔里面 ; 0016 所述变截面绕绳轮具有外凸触压部位, 当绕绳轮转动时并当外凸触压部位与压绳 件接触时, 外凸触压部位将驱动压。
16、绳装置的压绳件向接近 U 形穿绳件的插脚方向移动 (此 时压绳装置将绕第一销轴转动) 。 0017 使用时, 工作绳从穿绳孔穿过并绕过绕绳轮缠绕在绳索凹槽上, 工作绳固定端经 穿绳孔固定在高处, 工作绳自由端从压绳装置的压绳件与 U 形穿绳件的插脚之间的空隙穿 过、 再经穿绳孔下垂至低处, 在人体悬吊之前, 首先拉紧固定端的绳子使绕绳轮转动, 当绕 绳轮外凸触压部位与压绳装置压绳件接触时, 绕绳轮将驱动压绳装置的压绳件向接近 U 形 件插脚的方向移动 (此时压绳装置将绕第一销轴转动) 并将工作绳压紧在插脚上, 此时的绕 绳轮与绳索之间的摩擦力足够使人体悬停在空中, 此位置称为悬停位置, 然后通。
17、过连接件 使人体与吊孔连接固定进行悬吊, 此时人体处于悬停状态 ; 需要下降时, 通过绕绳轮操控手 柄控制轮体回转, 当绕绳轮外凸触压部位离开压绳装置的压绳件时, 压绳装置的压绳件不 再将工作绳压紧, 此时绳索与绕绳轮之间的摩擦力降低, 绳索滑行, 人体开始下降, 在人体 下降过程中, 通过操作绕绳轮转动可以控制人体下降的速度 ; 当人体松开对绕绳轮操控手 柄的操作时绕绳轮将回转并停留在悬停位置上。 0018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 : 所述 U 形穿绳件为圆形钢材弯曲而成, 所述吊体上设置有 固定插孔, 所述 U 形穿绳件的两个插脚分别插入所述固定插孔当中并焊接固定。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8、是, 本发明提出的悬吊器由于采用了变截面绕绳轮, 人手可以 通过操作绕绳轮转动并以此调节绳索与绕绳轮之间的摩擦力, 从而控制人体下降速度 ; 并 且当人手停止操作时, 绕绳轮将停留在悬停位置上, 人体将自动悬停在空中, 进一步确保人 体的安全。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103785121 A 5 3/7 页 6 0020 图 1、 图 2、 图 3 为现有 8 字环式悬吊器的结构示意图 ; 其中图 1 为立体结构示意 图、 图 2 为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19、; 其中 图 4 为主视图、 图5为左视图, 图6为I-I位置的剖视图 (槽底剖面图) , 图9为立体图 ; 图 7、 图 8 为绳索缠绕在绕绳轮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 8 为图 7 在绕绳轮转过一个角度后的结 构示意图。 0022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3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其中图 10 为主视图、 图 11 为左视图, 图 12 为 K-K 位置的剖视图 (槽底剖面图) , 图 13 为立体图。 0023 图 14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 15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 16 为变。
20、截面绕绳轮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 17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六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 18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七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 19、 图 20、 图 21、 图 22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八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 19 为主视图、 图 20 为左视图, 图 21 为 L-L 位置的剖视图 (槽底剖面图) , 图 22 为立体图。 0029 图 23、 图 24、 图 25、 图 26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九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 23 为主视图、 图 24 为左视图, 图 25 为 M-M 位置的剖视图 (槽底剖面图) , 图 26 为。
21、立体图。 0030 图 27、 图 28、 图 29、 图 30、 图 31、 图 32、 图 33、 图 34、 图 35、 图 36、 图 37、 图 38、 图 39、 图 40 为采用变截面绕绳轮的悬吊器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 27、 图 28、 图 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为局部零件图 ; 图35、 图36、 图37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 图 38、 图 39、 图 40 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39 为悬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 38、 图 40 为下 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 41、 图 42 为采用变截面绕绳轮的悬吊器第二个实施。
22、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 43、 图 44 为采用变截面绕绳轮的悬吊器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中 : 0034 1. 吊体, 1.1 穿绳孔, 1.2 吊孔, 1.3 腰部, 1.4.1、 1.4.2 固定插孔, 1.5 压绳件孔, 1.6 第一销轴孔 ; 0035 2.U 形穿绳件, 2.1、 2.2 插脚 ; 0036 3. 工作绳 ,3.1 工作绳固定端, 3.2 工作绳自由端 ; 0037 4. 连接件 ; 0038 5. 人体, 5.1 人手 ; 0039 6 变截面绕绳轮, 6.1 轮体, 6.1AV 形凹槽, 6.1AA 最深处凹槽, 6.1AB 最浅处凹槽。
23、, 6.1A1 圆角, 6.1A2 平面, 6.1B 椭圆形凹槽, 6.2 安装孔, 6.3A、 6.3B 护绳板, 6-1 左轮片, 6-2 右轮片, 6.3、 6.4 外凸触压部位 ; 0040 7 轮体固定装置, 7.1 固定座, 7.2 固定轴, 7.2A 端帽, 7.3A、 7.3B 螺母, 7.4A 轴承垫 片, 7.5 轴承, 7.6 绕绳轮操控手柄 ; 0041 8. 压绳装置, 8.1 转动件, 8.2 第一销轴、 8.3 第二销轴, 8.4 压绳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3785121 A 6 4/7 页 7 0042 图 1、 图 2、 图 3 为现有 8。
24、 字环式悬吊器的结构示意图 ; 其中图 1 为立体结构示意 图、 图 2 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 图2中显示, 现有8字环式悬吊器由具有穿绳孔1.1、 吊孔1.2的吊体1构成。 0044 图 3 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 3 中显示, 使用时, 工作绳从穿绳孔 1.1 中穿过并 套接在吊体腰部 1.3 上, 工作绳固定端 3.1 经穿绳孔 1.1 固定在高处, 工作绳自由端 3.2 经 穿绳孔 1.1 下垂至低处, 人体 5 通过连接件 4 与吊孔 1.2 连接固定。使用时, 由于现有 8 字 环式悬吊器自锁有困难, 因此使用者在下降过程中, 必须。
25、对工作绳自由端 3.2 施加持续的 拉力才能控制下降速度, 如果需要长时间悬停, 必须将工作绳自由端进行固定处理, 因此, 由于操作上的不方便, 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讲, 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45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其中 图 4 为主视图, 图5为左视图, 图6为I-I位置的剖视图 (槽底剖面图) , 图9为立体图 ; 图 7、 图 8 为绳索缠绕在绕绳轮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 8 为图 7 在绕绳轮转过一个角度后的结 构示意图。 0046 图 4、 图 5、 图 6、 图 9 显示, 在。
26、本实施例中, 变截面绕绳轮包括轮体 6.1 和安装孔 6.2, 其特征是, 轮体 6.1 上设置有变截面绳索凹槽,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沿圆周方向变化, 绳索凹槽呈V形结构, 沿圆周方向V形凹槽6.1A的深度和夹角发生变化, 所述轮体6.1通过 安装孔 6.2 安装固定并可以绕安装孔转动。图 7、 图 8 显示, 当处于图 7 位置时, 工作绳 3 与 最深处凹槽 6.1AA 接触, 此时的绳索凹槽最深, 夹角最小, 工作绳 3 与轮体 6.1 之间的摩擦 力将最大。当轮体 6.1 转动至处于图 8 位置时, 工作绳 3 与最浅处凹槽 6.1AB 接触, 此时的 绳索凹槽最浅, 夹角最大, 工作。
27、绳 3 与轮体 6.1 之间的摩擦力将最小。通过操作轮体 6.1 转 动可以控制绳索与轮体之间的摩擦力, 由此调节人体下降的速度。在本实施例中, 轮体 6.1 为一体式结构。 0047 图 6 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 沿一个圆周方向只出现一个最深处凹槽 6.1AA、 一个最 浅处凹槽 6.1AB。本发明提示, 在其它实施例中, 沿一个圆周方向可以出现多个最深处凹槽 和多个最浅处凹槽。 0048 在本实施例中, 轮体为圆形结构, 本发明提示, 在其它实施例中, 也可以将轮体改 进为椭圆形结构, 前提是确保轮体的转动不受影响。 004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3 为变截面绕绳轮。
28、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其中图 10 为主视图、 图 11 为左视图, 图 12 为 K-K 位置的剖视图 (槽底剖面图) , 图 13 为立体图。图中 显示, 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最浅处凹槽6.1AB深度为0, 夹角为180度, 也就是说, 绕绳轮在此处呈光滑圆柱面结构 (不存在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 变截面绕绳轮沿 一个圆周方向只在一个点处呈光滑圆柱面 (不存在凹槽) ; 本发明提示, 在其它实施例中, 变 截面绕绳轮沿一个圆周方向可以在一个角度内呈光滑圆柱面 (不存在凹槽) 。 0050 图 14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 与第一个。
29、实施例不 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呈 V 形结构并且槽底为圆角, 绳索凹槽槽底具 有圆角 6.1A1, V 形凹槽 6.1A 的深度和夹角沿圆周方向发生变化。 0051 图 15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 与第一个实施例不 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呈 V 形结构并且槽底为平面, 绳索凹槽槽底具 有平面 6.1A2, V 形凹槽 6.1A 的深度和夹角沿圆周方向发生变化。 说 明 书 CN 103785121 A 7 5/7 页 8 0052 图 16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 与第一个实施例不 同的是,。
30、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呈局部椭圆形结构, 椭圆形凹槽 6.1B 的深度 沿圆周方向发生变化。 0053 图 17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六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 与第一个实施例不 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轮件的两个侧面设置有护绳板 6.3A、 6.3B, 护绳板 6.3A、 6.3B 的作用是将绳索限制在绳索凹槽中。 0054 图 18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七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 与第一个实施例不 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轮体 6.1 由左轮片 6-1、 右轮片 6-2 贴合固定而成的给合式结 构, 左轮片 6-1、 右轮片 6-2 贴合固定之后构成变截面。
31、绳索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 所构成的绳 索凹槽为 V 形凹槽 6.1A。 0055 图 19、 图 20、 图 21、 图 22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八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 19 为主视图、 图 20 为左视图, 图 21 为 L-L 位置的剖视图 (槽底剖面图) , 图 22 为立体图。图中 显示, 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轮体 6.1 呈椭圆形结构 ; 在图 21 的剖视图 中显示, 绳索凹槽的槽底剖面呈圆形结构, 绳索凹槽 6.1A 的截面沿圆周方向变化, 绳索凹 槽 6.1A 在一个圆周里出现两个最深处凹槽 6.1AA、 两个最浅处凹槽 6.1AB。 0056 。
32、图 23、 图 24、 图 25、 图 26 为变截面绕绳轮第九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 23 为主视图、 图 24 为左视图, 图 25 为 M-M 位置的剖视图 (槽底剖面图) , 图 26 为立体图。图中 显示, 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轮体 6.1 呈圆形结构 ; 在图 25 的剖视图中 显示, 绳索凹槽的槽底剖面呈椭圆形结构, 绳索凹槽 6.1A 的截面沿圆周方向变化, 绳索凹 槽 6.1A 在一个圆周里出现两个最深处凹槽 6.1AA、 两个最浅处凹槽 6.1AB。 0057 本发明提示, 在其它实施例中, 所述绳索凹槽的截面可以呈其它弧形结构并且凹 槽的深度。
33、和 / 或宽度沿圆周方向发生变化。 0058 图 27、 图 28、 图 29、 图 30、 图 31、 图 32、 图 33、 图 34、 图 35、 图 36、 图 37、 图 38、 图 39、 图 40 为采用变截面绕绳轮的悬吊器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 27、 图 28、 图 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为局部零件图 ; 图35、 图36、 图37为整体结构示意图 ; 图 38、 图 39、 图 40 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39 为悬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 38、 图 40 为下 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在图 30、 图 31、 图 3。
34、2、 图 33、 图 34、 图 35、 图 36、 图 37 中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 悬吊 器由具有吊孔 1.2 的吊体 1 以及设置在吊体上的 U 形穿绳件 2 构成, U 形穿绳件 2 为圆形 钢材弯曲而成, 吊体上设置有固定插孔 1.4.1、 1.4.2, U 形穿绳件的两个插脚 2.1、 2.2 分别 插入固定插孔 1.4.1、 1.4.2 当中并焊接固定在吊体 1 上, U 形穿绳件 2 的 U 形口与吊体之 间构成穿绳孔 1.1, 吊孔 1.2 设置在吊体的下侧位置, 在吊体 1 上设置有变截面绕绳轮 6, 还 设置有轮体固定装置 7 和压绳装置 8, 所述变截面绕绳轮 6 安。
35、装在轮体固定装置 7 上 ; 0060 在图 27、 图 28、 图 29 中显示, 轮体固定装置 7 主要包括固定座 7.1、 固定轴 7.2、 转 动轴承 7.5、 绕绳轮操控手柄 7.6, 在本实施例中, 固定轴 7.2 的两个端头为螺纹结构, 固定 轴 7.2 通过螺母 7.3A、 7.3B 固定在固定座 7.1 上, 固定座 7.1 固定在吊体 1 上, 变截面绕绳 轮的安装孔 6.2 与所述转动轴承 7.5 配合并通过所述固定轴 7.2 安装固定使绕绳轮可以绕 固轴7.2转动, 绕绳轮操控手柄7.6固定在轮体6.1上, 在固定轴7.2的一端, 轴承7.5与固 定座 7.1 之间设置。
36、有轴承垫片 7.4A, 同理, 在固定轴 7.2 的另一端, 轴承 7.5 与固定座 7.1 说 明 书 CN 103785121 A 8 6/7 页 9 之间也设置有轴承垫片。 0061 在图 31、 图 32、 图 34 中显示, 压绳装置 8 包括转动件 8.1、 第一销轴 8.2、 第二销轴 8.3、 压绳件 8.4, 压绳件 8.4 通过第二销轴 8.3 安装在转动件 8.1 的一端, 转动件 8.1 通过 第一销轴 8.2 安装在吊体 1 上并且转动件 8.1 可以绕第一销轴 8.2 转动 ; 所述吊体 1 上还 设置有压绳件孔 1.5, 所述压绳件 8.4 内置在吊体 1 的压绳。
37、件孔 1.5 里面 ; 0062 在图 33、 图 34、 图 35、 图 36、 图 37 中显示, 轮体 6.1 呈椭圆形结构, 其两端具有外 凸触压部位 6.3、 6.4(即椭凸) ; 图 35、 图 36 显示, 当绕绳轮处于该位置时, 轮体 6.1 外凸触 压部位 6.3(即椭凸) 与压绳装置的压绳件 8.4 接触并使其向接近 U 形穿绳件插脚 2.2 方 向移动 (此时压绳装置将绕第一销轴作小角度转动) ; 图 37 显示, 当需要下降时, 通过绕绳轮 操控手柄 7.6 使轮体 6.1 回转, 随着轮体 6.1 的转动, 轮体 6.1 外凸触压部位 6.3 (即椭凸) 离开驱动压绳。
38、装置的压绳件 8.4, 压绳件 8.4 向远离 U 形穿绳件插脚 2.2 方向移动。 0063 在本实施施例, 轮体固定装置 7 可以采用以下固定方式与吊体 1 固定 : 在固定座 7.1 上设置固定孔并通过紧固件 (螺栓、 铆钉等) 进行固定 ; 另外, 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 固定座 7.1 直接与吊体 1 焊接固定。 0064 在本实施施例, 绕绳轮操控手柄 7.6 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轮体 6.1 上。 0065 图38、 图39、 图40为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39为悬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8、 图 40 为下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 使用时, 工作绳 3 从穿绳孔 1。
39、.1 穿过并绕过变截 面绕绳轮轮体 6.1 缠绕在绳索凹槽上, 工作绳固定端 3.1 经穿绳孔 1.1 固定在高处, 工作绳 自由端 3.2 从压绳装置 8 的压绳件 8.4 与 U 形穿绳件的插脚 2.2 之间的空隙穿过、 再经穿 绳孔 1.1 下垂至低处。图 39 显示, 人体 5 悬吊之前, 首先拉紧工作绳固定端 3.1 使轮体 6.1 转动, 当绕绳轮外凸触压部位 6.3(即椭凸) 与压绳装置压绳件 8.4 接触时, 轮体 6.1 将驱 动压绳装置的压绳件 8.4 向接近 U 形穿绳件插脚 2.2 方向移动 (此时压绳装置将绕第一销 轴转动) , 此时压绳件 8.4 将工作绳压紧在插脚。
40、 2.2 上, 此时的轮体 6.1 与绳索 3 之间的摩 擦力足够使人体悬停在空中, 此位置称为悬停位置 ; 然后通过连接件 4 使人体 5 与吊孔 1.2 连接固定进行悬吊, 由于在悬停位置时绳索摩擦力足够使人体5悬停在空中, 因此人体5处 于悬停状态 ; 0066 图 38 显示, 需要下降时, 通过绕绳轮操控手柄 7.6 控制轮体 6.1 回转, 当绕绳轮外 凸触压部位 6.3(即椭凸) 离开压绳装置的压绳件 8.4 时, 压绳件 8.4 不再将工作绳压紧, 此时工作绳3与轮体6.1之间的摩擦力降低, 绳索滑行, 人体开始下降 ; 在人体下降过程中, 通过操作轮体 6.1 转动可以控制人。
41、体 5 下降的速度 ; 当人手 5.1 松开对绕绳轮操控手柄的 操作时轮体 6.1 将回转并停留在悬停位置上。 0067 图 40 显示, 当通过绕绳轮操控手柄 7.6 控制轮体 6.1 转动至处于该位置时, 绕绳 轮外凸触压部位 6.4(即椭凸) 与压绳装置压绳件 8.4 再次接触, 轮体 6.1 将再次驱动压绳 装置的压绳件8.4向接近U形穿绳件插脚2.2方向移动 (此时压绳装置将绕第一销轴转动) , 此时压绳件 8.4 将工作绳压紧在插脚 2.2 上, 人体 5 下降的速度将减慢直至停止。 0068 图 41、 图 42 为采用变截面绕绳轮的悬吊器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 示, 。
42、与悬吊器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轮体 6.1 呈圆形结构, 其具有一个外 凸触压部位 6.3(类似凸轮结构) ; 当绕绳轮外凸触压部位与压绳装置压绳件接触时, 绕绳轮 将驱动压绳装置的压绳件向接近 U 形件插脚的方向移动 (此时压绳装置将绕第一销轴作小 说 明 书 CN 103785121 A 9 7/7 页 10 角度转动) 并将工作绳压紧在插脚上。 0069 本发明提示, 变截面绕绳轮轮体的外凸触压部位呈外凸结构, 其目的是当绕绳轮 转动时并当外凸触压部位与压绳件接触时, 外凸触压部位能够驱动压绳件向接近 U 形穿绳 件插脚的方向移动并将绳索压紧, 其结构不局限于椭凸或凸轮。
43、结构, 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外 凸结构, 只要能够驱动压绳件向接近 U 形穿绳件插脚方向移动就可以满足结构要求。 0070 图 43、 图 44 为采用变截面绕绳轮的悬吊器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 示, 与悬吊器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固定轴 7.2 的一端具有端帽 7.2A、 另 一端具有螺纹结构, 固定轴 7.2 通过端帽 7.2A、 螺母 7.3B 固定在固定座 7.1 上。 说 明 书 CN 103785121 A 10 1/15 页 11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11 2/15 页 12 图 4 图 5 图 6 图。
44、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12 3/15 页 13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13 4/15 页 14 图 14 图 15 图 16 图 17 图 1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14 5/15 页 15 图 19 图 20 图 2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15 6/15 页 16 图 22 图 23 图 2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16 7/15 页 17 图 25 图 2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
45、03785121 A 17 8/15 页 18 图 27 图 28 图 2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18 9/15 页 19 图 30 图 31 图 3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19 10/15 页 20 图 33 图 3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20 11/15 页 21 图 35 图 3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21 12/15 页 22 图 37 图 3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22 13/15 页 23 图 3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23 14/15 页 24 图 40 图 41 图 4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24 15/15 页 25 图 43 图 4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5121 A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