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荧光碳纳米粒在心肌成像中的应用.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5592987
  • 上传时间:2019-02-21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1.34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10701.X

    申请日:

    2013.12.23

    公开号:

    CN103773366A

    公开日:

    2014.05.0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9K 11/65申请公布日:2014050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9K 11/65申请日:20131223|||公开

    IPC分类号:

    C09K11/65; C09K11/02; G01N21/64; A61K47/04; A61K49/08; A61P9/00; B82Y20/00(2011.01)I

    主分类号:

    C09K11/65

    申请人:

    四川大学

    发明人:

    高会乐; 何勤; 阮少波

    地址:

    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生物材料和器官成像领域,设计一种荧光碳纳米粒在心脏成像中的应用。本发明将桑蚕丝采用水热法处理后即得到荧光碳纳米粒,该纳米粒对心肌细胞具有较好的靶向性,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此能够用于心脏成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荧光碳纳米粒在心肌造影中的应用,其特征是一种量子点碳纳米材料,可以靶向至心脏而作为一种生物荧光探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碳纳米粒”量子点材料,其特征是主要由天然有机材料(如桑蚕丝)制备而成,其具有荧光性质,且有稳定的荧光量子产率。

    说明书

    说明书荧光碳纳米粒在心肌成像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学和器官成像领域,特别涉及荧光碳纳米粒在心肌成像中的应用。该碳纳米粒是将一系列含“碳、氢、氧、氮”的有机材料通过“水热法”制备而成的粒径在10—150nm的纳米粒,由于其本身的性质而能够用于心肌成像。
    背景技术
    纳米粒作为一种常用的且较为新颖的药物载体,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关键在于其不断变化的存在形式,制备方法,理化性质。纳米粒一般是指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载体材料制成,是一种固态胶体,粒径在1~1000nm,类似的分散系还有纳米球、纳米囊、纳米胶束、纳米脂质体、纳米乳剂(nanoemulsion,NE)和纳米凝胶(nanogel)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纳米粒。
    量子点(quantum dot)是准零维 (quasi-zero-dimensional)的纳米材料,是由有限数目的原子组成,三个维度尺寸均在纳米数量级。量子点一般为球形或类球形,是由半导体材料(通常由II B~ⅥB或IIIB~VB元素组成)制成的、稳定直径在2~20 nil2的纳米粒子。由于量子点纳米材料自身独特的元素组成及结构,使其具有光致发光荧光效应,且具有稳定的荧光量子产率,因此可作为生物荧光探针用于体内的诊断,在生命科学邻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荧光碳纳米粒为量子点的一种,其主要材料为碳,相比传统过渡金属量子点,具有安全性好、来源丰富等优点,因此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备碳纳米粒的方法,较少研究关注其潜在的生物学应用。
    目前,荧光碳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以化学方法为主,化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胶体化学的方法在有机体系中合成,另一种则是在水溶液中合成。水相直接合成法:在水相中直接合成量子点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成本低,表面电荷和表面性质可控,生物相容性较好,无显著性毒性,并可以引入功能基团的优点,其优良的性能使之作为一种新颖的生物荧光探针,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邻域的青睐。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背景,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好的量子点纳米材料,通过其光致发光荧光效应的性质,作为一种生物荧光探针,用于生物体内的影像学成像与诊断。
    本发明所述的量子点纳米材料是一种含碳的有机材料通过水热法制备而成的,即将桑蚕丝在碱液中煮沸1h,再分别用乙醇、水洗涤,烘干后加入一定量水置于反应釜中,于200°C反应72h,因此称为碳球纳米粒(碳纳米粒)。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简便易得,成本低,表面元素和电荷可控的碳纳米粒,由于其原材料的来源是天然的生物无机材料,本身是无明显毒性的材料,且仅由几种简单的元素组成。细胞学实验证明其毒性低,生物相容性较好,此生物无机材料制备的碳纳米粒荧光探针在心肌细胞的摄取与蓄积,对心肌细胞无明显损害,因此在用于心肌造影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避免了一些有机荧光标记物质或是重金属元素制备的荧光标记物质对心肌细胞的损害。
    本发明所述的碳纳米粒溶液的表征是利用其光学性质,对于其最大激发波长(EX)和发射波长(EM)的确定,是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进行扫描,而其紫外吸收特征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碳纳米粒稀溶液进行扫描。
    本发明所述的碳纳米粒荧光量子产率是量子点纳米材料的一种表征,一般采用参比法测定,即在相同激发条件下,分别测定待测荧光试样和已知量子产率的参比荧光标准物质两种稀溶液的积分荧光强度(即校正荧光光谱所包括的面积)以及对一相同激发波长的入射光(紫外-可见光)的吸光度。再将这些值分别代入特定公式计算,即得待测荧光试样的量子产率; Yu = Ys ·Fu/Fs · As/Au
    Yu、Ys— 分别为待测物质与参比物质的荧光量子产率
    Fu、Fs—分别为待测物质与参比物质的积分荧光强度
    As、Au—分别为待测物质与参比物质在该激发波长的入射光的吸收值(A)。
    运用此公式时一般要求吸光度值As、Au低于0.05,参比标准物质与待测物质激发波长相近的荧光物质,据文献报道:有分析应用价值的荧光化合物的Yu一般在0.1—1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可修饰的表面功能基团的碳纳米粒,由于其自身原材料较为单一的元素组成,在水热法制备碳纳米粒的过程中,其表面会产生一些含“碳”、“氮”、“氧”的功能基团,X射线场发射电子能谱(XPS)进行表面元素分析,可以分析出有羧基、氨基、羟基等功能基团的存在,红外光谱仪对其分析也进一步证实这些基团的存在,因此碳纳米粒在作为生物荧光探针的同时,亦可对其修饰而作为药物传递至生物体内的载体。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碳纳米粒生物荧光探针,由于碳纳米粒自身存在一定的聚集而致使其粒径增大,稳定性降低,并致使其荧光量子产率降低,对碳纳米粒表面的羧基进行修饰,通过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活化,使羧基形成一种NHS的活性酯,加入一端为氨基封端的聚乙二醇(NH2-PEG,MW 5000)室温避光反应12h,使碳纳米粒表面包裹上一层PEG,从而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并增加其自身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修饰了PEG并可以增加其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的碳纳米粒。由于血清蛋白的影响,碳纳米粒的稳定性会降低,与血清蛋白的结合而使其发生聚集,因此在进行血清稳定性实验时,修饰了PEG的碳纳米粒的稳定性显著优于未修饰PEG的碳纳米粒。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被动蓄积至心肌细胞的碳纳米粒,由于其纳米数量级的粒径,在体内分布实验中,可观察到心脏组织的摄取与蓄积较多,因此,利用此性质可以用于心肌组织的造影。由于心脏毒性的存在,限制了许多可能作为造影剂荧光探针的使用,如化学合成的荧光材料以及重金属元素制备的量子点纳米材料等。因此利用碳纳米粒自身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可以对心脏组织纹理进行影像学成像,观察心脏组织的构造。同时,对于心脏组织中存在的病灶部位,碳纳米粒生物荧光探针在摄取进入该部位时会与正常组织存在差异,因此可用于心脏组织病灶部位的诊断。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介绍的碳纳米粒不仅可以作为药物传递至体内的载体,而且超越了常规意义上的纳米粒载体,是一种量子点纳米材料,其自身亦可作为一种生物荧光探针,用于体内的诊断,现有的研究已经披露了其可用于肿瘤部位的诊断,本发明与这些研究不同的地方在于其用于心肌造影及心脏组织病灶部位的诊断方面的尝试,同时由于其自身低毒性及生物相容性较好;表面具有可修饰的功能基团,为进一步修饰提供可能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碳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图。
    图2:碳纳米粒与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碳纳米粒在不同血清浓度条件下的稳定性。血清浓度设置为0%、10%、50%,并设置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
    图3:心肌细胞对不同浓度碳纳米粒溶液(31μg/mL、125μg/mL、500μg/mL)的摄取。
    图4:碳纳米粒对不同组织器官(心、肝、脾、肺、肾、脑)及“肿瘤”部位分布及荧光成像效果图。可以看出心脏组织的荧光成像效果最为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下面给出一系列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完全是例证性的,它们仅用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碳球纳米粒的制备
    1.  称取桑蚕丝约1g加入5%的Na2CO3溶液中加热煮沸,并保持沸腾1h左右,室温冷却。
    2.将煮过的蚕丝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此过程重复3 次,再用双去离子水洗涤3次,后用75%的乙醇洗涤3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其目的为了尽可能除去其中的杂质,将洗涤好的蚕丝置于鼓风干燥器中充分烘干(温度设置为60oC)。
    3.将烘干的蚕丝置于高温反应釜中的聚四氟乙烯内衬里,加入20mL的双去离子水,此步骤要保证蚕丝被水浸没,于200°C反应72h。
    4.取出反应釜中的溶液,用孔径为0.22μm的水相滤膜挤压过膜,即得到桑蚕丝碳纳米粒溶液,测定其粒径在100nm左右,如图1所示。
    实施例二:碳纳米粒的光学性质表征
    1.碳纳米粒的最大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的确定,具体实验方案如下:
    将原始溶液稀释2×104倍,浓度大约为1μg/mL,固定其发射波长,对激发波长进行扫描,设置EM为405nm、415nm、425nm、435nm、445nm、455nm及430nm分别扫描其激发波长,可观察到EM为430nm的激发波长强度最高,因此大致确定最大激发波长在350 nm左右处。
    以同样的浓度为标准,固定其激发波长,对发射波长进行扫描,设置EX为320nm、330nm、340nm、345nm、350nm、360nm、370nm、380nm、390nm,分别扫描其发射波长,可观察到EX为345n的发射波长强度最高。因此大致确定最大激发波长在345nm,最大发射波长为430nm。
    2.碳纳米粒紫外吸收特征的确定,具体实验操作如下:
        将原始溶液稀释125倍,浓度大约为126μg/mL,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下对其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200—800nm,其吸收特征为随着波长的降低而升高,在208nm和274nm处具有较为明显的吸收峰。
    实施例三:碳纳米粒的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碳纳米粒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是以硫酸奎宁为参比物质进行的,具体操作如下:
    1.参数设置:将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波长设置为365nm(接近碳纳米粒的最大激发波长),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激发波长的入射光同样设置为365nm。
    2.参比溶液硫酸奎宁稀溶液的配制:称取34.2mg的硫酸奎宁溶于2mL 0.1N的H2SO4中,超声,振摇溶解后形成乳白色溶液(考虑有少量未溶解)。将该溶液稀释6×104倍,测定其吸光度值为0.039,并测定其积分荧光强度(Fs)为60314.775。
    3.待测物质碳纳米粒稀溶液的配制:将碳纳米粒原始浓度的溶液稀释2×104倍,测定其吸光度值为0.088,并测定其积分荧光强度(Fu)为60334.412。
    4.根据Melhuish定律,在25oC,激发波长为365nm,硫酸奎宁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546。因此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到碳纳米粒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342。
    实施例四:碳纳米粒的PEG化
    取1mL的浓度为20mg/mL碳纳米粒溶液置于25mL的圆底烧瓶中,加PBS(PH7.4) 至5mL,精密称取EDC·HCL 40.2mg(0.209mmol),NHS 22.6mg(0.196mmol)置于溶液中,室温避光搅拌3h,即得到碳纳米粒的NHS活性酯。之后加入200μg的NH2-PEG(MW 5000),调PH至8.0左右,室温避光搅拌24h,将反应好的溶液用0.22μm的水相滤膜过滤,即得PEG修饰的碳纳米粒溶液。
    实施例五:荧光碳纳米粒的血清稳定性实验
    1.  碳纳米粒初始溶液与PEG 化的碳纳米粒溶液的浓度确定
    在进行血清稳定性实验时,要对碳纳米粒与PEG化碳纳米粒溶液的吸光度值进行限定,两种溶液在350nm处的吸光度值应在0.1左右,将碳纳米粒溶液稀释100倍,再将PEG化的碳纳米粒溶液稀释20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种溶液在350nm处的吸收值,测得碳纳米粒初始溶液的吸收值为0.1024,PEG化的碳纳米粒溶液的吸收值为0.0826,因此碳纳米粒初始溶液的浓度大约是PEG化的碳纳米粒溶液的1.25倍。将稀释100倍的碳纳米粒溶液再稀释1.25倍与稀释了20倍的PEG化的碳纳米粒溶液作为该实验浓度。
    2.  不同血清浓度的配制
    取人血清100μL用PBS(PH7.4)稀释至1ML制备成10%的人血清,另取人血清500μL用PBS(PH7.4)稀释至1ML制备成50%的人血清。
    3.  用PBS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取100μL的PBS、10%的人血清、50%的人血清置于96孔板,再分别加入100μL的碳纳米粒溶液与PEG化的碳纳米粒溶液。每个点设置3个附孔。于化学发光仪上分别测定0h、1h、2h、4h、8h、12h、24h的紫外吸收值(入射光的激发波长设置为560nm),24h时PEG化的碳纳米粒的血清稳定性明显好于未PEG化的,如图2所示。
    实施例六、荧光碳纳米粒的心肌成像效果
    1、取心肌细胞培养至玻璃底培养皿中,待其生长到一定密度,加入荧光碳纳米粒孵育,之后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如图3所示,心肌细胞能够明显摄取荧光碳纳米粒而呈现绿色荧光。
    实施例七、荧光碳纳米粒的体内心脏成像效果
    1.尾静脉注射荧光碳纳米粒至小鼠体内,2h后麻醉小鼠,心脏灌流生理盐水和福尔马林,之后取各脏器做冷冻切片,并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的荧光分布。
    如图4所示,碳纳米粒在心脏具有较强的分布,且强于肝、脾等组织,说明该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心肌靶向性和心脏成像效果。

    关 键  词:
    荧光 纳米 心肌 成像 中的 应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荧光碳纳米粒在心肌成像中的应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59298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