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3277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23 CN 103932774 A (21)申请号 201410147523.9 (22)申请日 2014.04.14 A61B 17/70(2006.01) A61B 17/80(2006.01) A61B 17/86(2006.01) (71)申请人 北京市奥斯比利克新技术开发有限 公司 地址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 31 号 华澳中心嘉慧苑 1618 室 (72)发明人 耿润普 孙正杰 许振山 王志勇 李华莹 (74)专利代理机构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代理人 于涛 (54) 发明。
2、名称 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 装置, 特征在于颈椎前路钢板至少下端面与颈椎 生理曲度相吻合, 颈椎前路钢板上设有沉头钢板 螺钉孔, 沉头钢板螺钉孔一侧的颈椎前路钢板上 端面设有压帽槽, 压帽槽内设有锁紧孔, 压帽槽内 设有带锁紧压帽套的压帽, 压帽槽和压帽相接触 的端面对应设有由深渐浅的滑道和滑块、 相互锁 定的凹坑和凸起, 压帽上设有定位沉头钢板螺钉 孔内钢板螺钉的定位压柄, 使用时, 将钢板与颈椎 病变部位贴合, 螺钉将钢板固, 再将压帽套压进压 帽槽锁紧孔内, 旋转压帽使压帽滑块沿压帽槽内 的滑道由深渐浅并由凹坑和凸起锁定, 然。
3、后将压 帽翻边与钢板紧压配合, 具有操作简单、 稳定性好 等优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32774 A CN 103932774 A 1/1 页 2 1. 一种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包括颈椎前路钢板和钢板螺钉, 其特征在于颈 椎前路钢板至少下端面与颈椎生理曲度相吻合, 颈椎前路钢板上设有沉头钢板螺钉孔, 沉 头钢板螺钉孔一侧的颈椎前路钢板上端面设有压帽槽, 压帽槽内设有锁紧孔, 压帽槽内设 有带锁紧压帽。
4、套的压帽, 压帽槽和压帽相接触的端面对应设有由深渐浅的滑道和滑块、 相 互锁定的凹坑和凸起, 压帽上设有定位沉头钢板螺钉孔内钢板螺钉的定位压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压帽设有中 心孔, 中心孔内设有锁紧压帽翻边, 锁紧压帽翻边与钢板上的沉头钢板螺钉孔紧压配合, 使 压帽与钢板之间可进行轴向旋转, 不能进行轴向位移。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颈椎前路钢 板两侧对应地至少设有两个沉头钢板螺钉孔, 沉头钢板螺钉孔间的颈椎前路钢板上端面设 有压帽槽, 每个压帽是至少设有两个定位压柄。 4. 根据权利。
5、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沉头钢板螺 钉孔呈倒锥形。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相互锁定的 凹坑或凸起设置在定位压柄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压帽槽和压 帽相接触的端面对应的由深渐浅的滑道和滑块的截面半圆柱或多边形。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压帽槽和压 帽相接触的端面对应的由深渐浅的滑道的轨迹为螺旋槽或弧线槽或异性线槽。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一种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压帽槽和压 帽相。
6、接触的端面对应的由深渐浅的滑道的轨迹优选螺旋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32774 A 2 1/4 页 3 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人体颈椎疾病的颈椎前路钢 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伴随着颈椎外科的发展, 颈前路钢板在颈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目前, 颈椎前路钢板已成为较广泛应用于颈椎间盘和椎体切除后重建颈椎稳定性的内固定系统, 钢板伸展时起张力带作用, 屈曲时起支撑作用, 能以最少节段的减压和最小的活动范围的 融合来尽量保证脊柱的生理活动和保证其临床效果。 螺钉用于锁定钢板使之与脊柱椎体紧 。
7、密结合并加强脊柱稳定性。术后有即刻稳定、 促进融合、 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的作用, 取得了 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 颈椎前路钢板也在不断地进展。 0003 自从 Bohler 1964 年首先将颈前路钢板用于颈椎创伤以来, 骨科医师更加认识到 颈椎损伤的治疗中颈椎复位、 脊髓及神经根的减压和颈椎稳定均同样重要。虽然颅骨牵引 及单纯颈髓减压对某些病例能达到复位及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效果 , 但对颈椎稳定 作用弱 , 病人需要长时期卧床和外固定 , 对康复十分不利。颈椎外伤后 , 颈椎局部稳定因 素对神经功能的保护及对病人预后均十分重要。七十年代后 , 国外开始研制颈椎前方椎体 间。
8、钢板螺钉固定椎体。 七十年代Orozco 2 和Tapies 将AO 短节段H 型钢板应用于颈前路 固定。 八十年代Caspar 3 研制特殊器械和推荐标准术式而得到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疗效。 然而观察发现 , 其钢板与螺钉接合部易出现松动 , 如要达到坚强固定 , 螺钉顶端螺纹必须 穿透椎体后方骨皮质 , 因而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 , 同时增加了脊髓损伤的潜在危险。1986 年Morsche 等AO 组成员首先设计出颈椎带锁钢板( Cervical spine locking plate CSL P) ,通过固定螺钉尾端的带锁装置,使钢板与螺钉牢固结合,螺钉顶端不需穿透椎体后方 骨皮质即可达到固。
9、定效果。故 AO 颈前路钢板大大简化了操作 , 增加手术安全性 , 减少并 发症。带锁型钢板螺钉由纯钛金属材料制成 , 具有十分良好的生物学相容性和耐腐蚀性 , 其比重小 , 但强度大 , 屈服度大 , 经预弯处理完全吻合颈椎生理弧度。且由于钛不含磁 性 , 内固定后可行 MRI 检查 , 有助于了解病变节段减压是否充分和脊髓本身性质有无变 化 , 对判断手术后颈脊髓状况及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内刘忠军 4 1995 年 6 月 首先应用AO 带锁钢板螺钉治疗颈椎损伤,袁文 5 1996 年底首先报道AO 带锁钢板螺钉在 颈椎损伤、 颈椎病、 OPIL 及颈椎肿瘤的应用。AO 带锁钢板过。
10、宽 , 其宽度达 20. 65mm , 术 中应用越靠高位颈椎越是困难 , 往往需要切断、 推开颈长肌才能找到理想固定点 , 有的瘦 小患者很难完成固定 , 并且钢板未经预弯处理是其不足之处。金大地 6 1999 年报道应用 Orion 钢板在 16 例颈椎损伤与疾病应用。Orion 钢板宽度为 18mm ,Zephir 钢板宽度更 小仅 15mm , 更为适合国人颈椎椎体宽度 , 因此目前国内应用 Orion 及 Zephir 钢板逐渐 增多 , 并取得良好效果。目前颈前路钢板固定节段最高为 C2 , 最低达 T2。 发明内容 说 明 书 CN 103932774 A 3 2/4 页 4 0。
11、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操作简单、 稳定性好, 能以最 少节段的减压和最小的活动范围的融合来保证脊柱的生理活动的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 定装置。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包括颈椎前路钢板和钢板螺钉, 其特征在于 颈椎前路钢板至少下端面与颈椎生理曲度相吻合, 颈椎前路钢板上设有沉头钢板螺钉孔, 沉头钢板螺钉孔一侧的颈椎前路钢板上端面设有压帽槽, 压帽槽内设有锁紧孔, 压帽槽内 设有带锁紧压帽套的压帽, 压帽槽和压帽相接触的端面对应设有由深渐浅的滑道和滑块、 相互锁定的凹坑和凸起, 压帽上设有定位。
12、沉头钢板螺钉孔内钢板螺钉的定位压柄。 0007 本发明所述的压帽设有中心孔, 中心孔内设有锁紧压帽翻边, 锁紧压帽翻边与钢 板上的沉头钢板螺钉孔紧压配合, 使压帽与钢板之间可进行轴向旋转, 但不能进行轴向位 移。 0008 本发明所述的颈椎前路钢板两侧对应地至少设有两个沉头钢板螺钉孔, 沉头钢板 螺钉孔间的颈椎前路钢板上端面设有压帽槽, 每个压帽是至少设有两个定位压柄, 以增加 固定效果、 简化结构、 使其更紧凑, 以减小安装宽度。 0009 本发明所述的沉头钢板螺钉孔一般采用倒锥形, 也可以采用梯形, 以配合压帽对 钢板螺钉进行定位。 0010 本发明所述的压帽槽和压帽相接触的端面对应的由深。
13、渐浅的滑道和滑块的截面 半圆柱或梯形、 方形等多边形。 0011 本发明所述的压帽槽和压帽相接触的端面对应的由深渐浅的滑道的轨迹可为螺 旋槽、 直线槽、 斜线槽、 弧线槽、 异性线槽等。 0012 本发明所述的相互锁定的凹坑或凸起设置在定位压柄上。 0013 本发明使用时, 将钢板与颈椎病变部位贴合, 螺钉将钢板固定在颈椎病变位置, 将 压帽的压帽套压进钢板压帽槽锁紧孔内, 旋转压帽使压帽滑块沿压帽槽内的滑道由深渐浅 并由凹坑和凸起进行锁定, 然后将压帽翻边与钢板紧压配合, 使压帽与钢板之间可进行轴 向旋转, 但不能进行轴向位移, 利用钢板伸展时起张力带作用, 屈曲时起支撑作用, 能以最 少节。
14、段的减压和最小的活动范围的融合来尽量保证脊柱的生理活动和保证其临床效果。 螺 钉用于锁定钢板使之与脊柱椎体紧密结合并加强脊柱稳定性。 它通常配合前路植骨或植入 椎间融合器使用, 从而增加脊柱前柱的稳定性并防止植入物的脱出, 终板骨折塌陷以及迟 发的颈椎后凸畸形的产生, 促进病变部位植骨融合, 使颈椎间盘和椎体切除后颈椎稳定性 重建效果更好, 具有操作简单、 稳定性好等优点, 能以最少节段的减压和最小的活动范围的 融合来保证脊柱的生理活动。 0014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 图 2 是本发明中颈椎前路钢板的一种示意图。 0016 图 3 是图 2 的俯视图。 00。
15、17 图 4 是本发明中压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 图 5 是图 4 的左视图。 0019 图 6 是图 4 的右视图。 说 明 书 CN 103932774 A 4 3/4 页 5 0020 图 7 是本发明的一种立体图示意图。 。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图 1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 如图所示, 一种颈椎前路钢板螺旋槽锁定装置, 包括颈椎前路钢板 1 和钢板螺钉 2, 颈 椎前路钢板 1 至少下端面与颈椎生理曲度相吻合, 颈椎前路钢板 1 上设有沉头钢板螺钉孔 3, 沉头钢板螺钉孔3内设有钢板螺钉2, 沉头钢板螺钉孔3一侧的颈椎前路钢板上端面设有 压帽槽 4, 压帽槽 4。
16、 内设有锁紧孔 5, 压帽槽 4 内设有带锁紧压帽套 6 的压帽 7, 压帽槽 4 和 压帽 7 相接触的端面对应设有由深渐浅的滑道和滑块 8、 相互锁定的凹坑和凸起 9, 所述的 压帽槽 4 和压帽 5 相接触的端面对应的由深渐浅的滑道和滑块 8 的截面半圆柱或梯形、 方 形等多边形 ; 压帽槽和压帽相接触的端面对应的由深渐浅的滑道的轨迹可为螺旋槽、 直线 槽、 斜线槽、 弧线槽、 异性线槽等, 压帽7上设有定位沉头钢板螺钉孔内钢板螺钉2的定位压 柄 10, 所述的压帽 7 设有中心孔, 中心孔内设有锁紧压帽翻边 11, 锁紧压帽翻边 11 与钢板 上的沉头钢板螺钉孔紧压配合, 使压帽与钢板。
17、之间可进行轴向旋转, 但不能进行轴向位移 ; 所述的颈椎前路钢板1两侧对应地至少设有两个沉头钢板螺钉孔3, 沉头钢板螺钉孔3间的 颈椎前路钢板 1 上端面设有压帽槽 4, 每个压帽 7 是至少设有两个定位压柄 10, 以增加固定 效果、 简化结构、 使其更紧凑, 以减小安装宽度 ; 本发明所述的沉头钢板螺钉孔 3 一般采用 倒锥形, 也可以采用梯形, 以配合压帽对钢板螺钉进行定位 ; 本发明所述的相互锁定的凹坑 或凸起 9 设置在定位压柄 10 上, 本发明是治疗人体颈椎疾病的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装置, 它主要包括钢板和钢板螺钉, 颈椎前路钢板外形与颈椎生理曲度吻合, 将钢板与颈椎病变部位贴合, 。
18、螺钉将钢板固定在 颈椎病变位置, 通过钢板上螺旋槽压帽锁定装置, 将螺钉锁定以防止脱出。 0022 钢板上螺旋锁定结构由带有螺旋凹槽的钢板和带有凸球面的压帽组成, 其装配方 式为压帽套进钢板压帽孔内, 压帽零件上的凸球面置于钢板螺旋凹槽内, 压帽翻边与钢板 紧压配合, 使压帽与钢板之间可进行轴向旋转, 但不能进行轴向位移。 0023 钢板伸展时起张力带作用, 屈曲时起支撑作用, 能以最少节段的减压和最小的活 动范围的融合来尽量保证脊柱的生理活动和保证其临床效果。螺钉用于锁定钢板使之与 脊柱椎体紧密结合并加强脊柱稳定性。它通常配合前路植骨或植入椎间融合器使用, 从而 增加脊柱前柱的稳定性并防止植。
19、入物的脱出, 终板骨折塌陷以及迟发的颈椎后凸畸形的产 生, 促进病变部位植骨融合, 使颈椎间盘和椎体切除后颈椎稳定性重建效果更好。 0024 钢板上以钢板压帽孔轴为中心轴, 在钢板与压帽凸球面接触轨迹螺旋向上切削一 螺旋槽, 螺旋槽呈由深入浅切削, 切削至螺旋槽末端处, 钢板设置一凹球面结构, 在压帽上 设置一凸球面结构。 0025 压帽套入钢板压帽孔内, 将压帽翻边与钢板紧压配合, 使压帽无法脱出。 0026 当压帽旋转器械转动压帽时, 由于压帽凸球面置于钢板螺旋槽内, 所以当压帽旋 动, 压帽凸球面会随着螺旋槽轨迹由深入浅旋转, 直至螺旋槽末端, 压帽凸球面会掉进螺旋 槽末端钢板凹球面, 。
20、起到压帽锁定螺钉作用。 0027 本发明使用时, 将钢板与颈椎病变部位贴合, 螺钉将钢板固定在颈椎病变位置, 将 压帽的压帽套压进钢板压帽槽锁紧孔内, 旋转压帽使压帽滑块沿压帽槽内的滑道由深渐浅 说 明 书 CN 103932774 A 5 4/4 页 6 并由凹坑和凸起进行锁定, 然后将压帽翻边与钢板紧压配合, 使压帽与钢板之间可进行轴 向旋转, 但不能进行轴向位移, 利用钢板伸展时起张力带作用, 屈曲时起支撑作用, 能以最 少节段的减压和最小的活动范围的融合来尽量保证脊柱的生理活动和保证其临床效果。 螺 钉用于锁定钢板使之与脊柱椎体紧密结合并加强脊柱稳定性。 它通常配合前路植骨或植入 椎间融合器使用, 从而增加脊柱前柱的稳定性并防止植入物的脱出, 终板骨折塌陷以及迟 发的颈椎后凸畸形的产生, 促进病变部位植骨融合, 使颈椎间盘和椎体切除后颈椎稳定性 重建效果更好, 具有操作简单、 稳定性好等优点, 能以最少节段的减压和最小的活动范围的 融合来保证脊柱的生理活动。 说 明 书 CN 103932774 A 6 1/3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32774 A 7 2/3 页 8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32774 A 8 3/3 页 9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32774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