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反应系统及其定量给料装置和给料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反应系统及其定量给料装置和给料方法.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205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N 103962057 A (21)申请号 201410223155.1 (22)申请日 2014.05.23 B01J 3/02(2006.01) B01J 3/04(2006.01) (71)申请人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 司 地址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桃源街 90 号 (72)发明人 马维平 杨仰军 陆平 杜明 周艾然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86 代理人 邢伟 谭昌驰 (54) 发明名称 压力反应系统及其定量给料装置和给料方法 (57) 。
2、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力反应系统及其定量给 料装置和给料方法。所述给料方法包括 : 开启第 一阀门使物料从料仓进入第一过渡小料仓 ; 开启 第二阀门使物料由第一过渡小料仓进入精准计量 秤, 在物料达到需要的质量时, 同时关闭第一阀门 和第二阀门 ; 将物料从精准计量秤上放入第二过 渡小料仓, 开启给料阀使物料进入耐压管道, 关闭 给料阀 ; 开启加压阀向耐压管道加压, 加压完毕 后关闭加压阀, 然后开启排料阀使物料排入压力 反应釜中 ; 关闭排料阀, 然后开启减压阀以将耐 压管道内的压力排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 能够给带压力的反应釜定时定量的加入物料, 且 加料过程安全性高, 加料准确。
3、度好。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2057 A CN 103962057 A 1/1 页 2 1. 一种压力反应系统的定量给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量给料装置包括按照物料 流动方向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料仓、 第一阀门、 第一过渡小料仓、 第二阀门、 精准计量秤、 第 二过渡小料仓、 给料阀、 排料阀, 以及连接给料阀和排料阀的耐压管道和设置在该耐压管道 上的加压阀和减压阀, 排料阀与压力反应釜连接。 2. 根据。
4、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力反应系统的定量给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料阀通 过与竖直方向呈 30 60夹角的管道与压力反应釜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力反应系统的定量给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门 设置在料仓底部, 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第一过渡小料仓底部。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力反应系统的定量给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量给料 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精准计量秤底部的第三阀门。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力反应系统的定量给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仓、 第一 过渡小料仓、 精准计量秤、 第二过渡小料仓、 耐压管道的高度依次降低。 6. 一种压力反应系统,。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反应系统包括压力反应釜和如权利要求 1 至 5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量给料装置。 7. 一种压力反应系统的给料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反应系统的给料方法采用如 权利要求 1 至 5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量给料装置来实现。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压力反应系统的给料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反应系统 的给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开启第一阀门使物料从料仓进入第一过渡小料仓 ; 开启第二阀门使物料由第一过渡小料仓进入精准计量秤, 在物料达到需要的质量时, 同时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 将物料从精准计量秤上放入第二过渡小料仓, 开启给料阀使物料进入耐压管道, 关闭。
6、 给料阀 ; 开启加压阀向耐压管道加压, 加压完毕后关闭加压阀, 然后开启排料阀使物料排入压 力反应釜中 ; 关闭排料阀, 然后开启减压阀以将耐压管道内的压力排掉。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压力反应系统的给料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压管道的容 量与进入耐压管道中的物料的体积之比为 (1.1 1.5) : 1。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压力反应系统的给料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启加压阀向 耐压管道加压的步骤将耐压管道内的压力控制为高于压力反应釜内压力的 5 5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62057 A 2 1/4 页 3 压力反应系统及其定量给料装置和给料方法 。
7、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压力反应装置的给料技术领域, 具体来讲, 涉及一种向压力反应釜给 料的定量给料装置、 和一种使用该定量给料装置的给料方法、 以及一种包括该定量给料装 置的压力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压力反应容器在石油化学工业、 能源工业、 科研和军工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 用。近年来, 压力反应容器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然而, 在极端条件 下工作的压力反应容器的进料成为制约其应用的难点之一。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向压力反应容器中加料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如加料不安全、 加料量不准确等问题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4 例如, 本发明的目的。
8、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压力反应容器(即, 压力反应釜)中 加料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压力反应容器中加料且加料过 程安全、 加料量精确的装置和方法。 0005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反应系统的定量给料装置。 所述定量给料装置包 括按照物料流动方向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料仓、 第一阀门、 第一过渡小料仓、 第二阀门、 精 准计量秤、 第二过渡小料仓、 给料阀、 排料阀, 以及连接给料阀和排料阀的耐压管道和设置 在该耐压管道上的加压阀和减压阀, 排料阀与压力反应釜连接。 0006 在本发明的定量给料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排料阀可通过与竖直方向 呈 30 60夹。
9、角的管道与压力反应釜连接。 0007 在本发明的定量给料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阀门可设置在料仓底 部, 所述第二阀门可设置在第一过渡小料仓底部。 0008 在本发明的定量给料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定量给料装置还可包括设 置在精准计量秤底部的第三阀门。 0009 在本发明的定量给料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料仓、 第一过渡小料仓、 精 准计量秤、 第二过渡小料仓、 耐压管道的高度可依次降低。 0010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反应系统的给料方法。 所述压力反应系统的给 料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定量给料装置来实现。 0011 在本发明的压力反应系统给料方法的一个示例。
10、性实施例中, 所述压力反应系统给 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开启第一阀门使物料从料仓进入第一过渡小料仓 ; 开启第二阀门使 物料由第一过渡小料仓进入精准计量秤, 在物料达到需要的质量时, 同时关闭第一阀门和 第二阀门 ; 将物料从精准计量秤上放入第二过渡小料仓, 开启给料阀使物料进入耐压管道, 关闭给料阀 ; 开启加压阀向耐压管道加压, 加压完毕后关闭加压阀, 然后开启排料阀使物料 排入压力反应釜中 ; 关闭排料阀, 然后开启减压阀以将耐压管道内的压力排掉。 说 明 书 CN 103962057 A 3 2/4 页 4 0012 在本发明的压力反应系统给料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耐压管道。
11、的容量 与进入耐压管道中的物料的体积之比可以控制为 (1.1 1.5) : 1。 0013 在本发明的压力反应系统给料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开启加压阀向耐 压管道加压的步骤可将耐压管道内的压力控制为高于压力反应釜内压力的 5 50。 0014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安全加料功能的压力反应系统或者一种具 有安全加料功能且加料量精确的压力反应系统。 0015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反应系统。 所述压力反应系统包括压力反应釜 和如上所述的定量给料装置。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 能够给带压力的反应釜定时定量的加 入物料, 且加料过程安全性高, 。
12、加料准确度好。 附图说明 0017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 楚, 其中 : 0018 图 1 示出了本发明的压力反应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在下文中, 将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压力反应系统及其定量给料装置和给 料方法。 0020 如图 1 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压力反应系统包括定量给料装置 和压力反应釜。 0021 其中, 定量给料装置包括按照物料流动方向 ( 例如, 在重力作用下, 由上向下的方 向 ) 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料仓、 第一阀门、 第一过渡小料仓、 第二阀门、 精准计量秤、。
13、 第二过 渡小料仓、 给料阀、 排料阀, 以及将给料阀与排料阀连接起来的耐压管道, 和设置在该耐压 管道上的加压阀和减压阀, 排料阀与压力反应釜连接。耐压管道可以为具有良好气密性的 特定耐压管道。第一过渡小料仓与精准计量秤之间可采用软连接 ( 例如, 软管连接 ), 精准 计量秤与第二过渡小料仓之间可采用软连接 ( 例如, 软管连接 ), 排料阀与压力反应釜之间 可采用法兰 - 耐压管道 - 法兰的方式连接。 0022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 优选地, 排料阀通过与竖直方向呈锐角 ( 例如, 30 60夹 角 ) 的管道与压力反应釜连接。优选地, 第一阀门设置在料仓底部, 第二阀门设置在第一过 渡。
14、小料仓底部。此外, 定量给料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精准计量秤底部的第三阀门。 0023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 料仓、 第一过渡小料仓、 精准计量秤、 第二过渡小料仓、 耐压 管道的高度依次降低, 从而能够使物料在重力作用下, 沿料仓、 第一过渡小料仓、 精确计量 秤、 第二过渡小料仓、 耐压管道的顺序流动。 0024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 第一阀门、 第二阀门、 第三阀门、 给料阀或排料阀等均可为 气动控制阀门、 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手动控制阀门。 0025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压力反应系统的给料方法可采用如上所述的 定量给料装置来实现。 0026 具体来讲, 压力反应系统的给料方法可以。
15、包括以下步骤 : 开启第一阀门使物料从 说 明 书 CN 103962057 A 4 3/4 页 5 料仓进入第一过渡小料仓 ; 开启第二阀门使物料由第一过渡小料仓进入精准计量秤, 在物 料达到需要的质量时, 同时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 将物料从精准计量秤上放入第二过 渡小料仓, 开启给料阀使物料进入耐压管道, 关闭给料阀 ; 开启加压阀向耐压管道加压, 加 压完毕后关闭加压阀, 然后开启排料阀使物料排入压力反应釜中 ; 关闭排料阀, 然后开启减 压阀以将耐压管道内的压力排掉。此外, 上述压力反应系统的给料方法也可循环进行。 0027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 耐压管道的容量应略大于每次计量的。
16、物料 ( 即, 进入耐压 管道中的物料或每次供入压力反应釜的物料 ) 的体积。优选地, 耐压管道的容量与进入耐 压管道中的物料的体积之比为 (1.1 1.5) : 1。 0028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 开启加压阀向耐压管道加压的步骤将耐压管道内的压力控 制为高于压力反应釜内的压力。优选地, 开启加压阀向耐压管道加压的步骤将耐压管道内 的压力控制为高于压力反应釜内压力的 5 50。 0029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 0030 示例 1 0031 排料阀与压力反应釜之间管道与竖直方向呈 30 度角。 0032 开启料仓底部阀门物料从料仓进入第一过渡小料仓, 开启第一过渡料。
17、仓底部阀门 物料由第一过渡小料仓进入精准计量秤上, 当达到需要的质量时, 同时关闭料仓和第一过 渡小料仓底部的阀门。物料从计量秤上被放入第二过渡小料仓, 开启给料阀物料进入特定 耐压管道, 关闭给料阀, 管道内体积与物料所占体积比例为 1.1:1, 开启加压阀给管道加压, 加压完毕后关闭加压阀, 此时特定耐压管道内的压力为压力反应釜内压力的110。 开启排 料阀物料排入压力反应釜中, 关闭排料阀, 然后开启减压阀将管道内的压力排掉, 进入下一 轮循环。 0033 示例 2 0034 排料阀与压力反应釜之间管道与竖直方向呈 45 度角。 0035 开启料仓底部阀门物料从料仓进入第一过渡小料仓, 。
18、开启第一过渡料仓底部阀门 物料由第一过渡小料仓进入精准计量秤上, 当达到需要的质量时, 同时关闭料仓和第一过 渡小料仓底部的阀门。物料从计量秤上被放入第二过渡小料仓, 开启给料阀物料进入特定 耐压管道, 关闭给料阀, 管道内体积与物料所占体积比例为 1.3:1, 开启加压阀给管道加压, 加压完毕后关闭加压阀, 此时特定耐压管道内的压力为压力反应釜内压力的125。 开启排 料阀物料排入压力反应釜中, 关闭排料阀, 然后开启减压阀将管道内的压力排掉, 进入下一 轮循环。 0036 示例 3 0037 排料阀与压力反应釜之间管道与竖直方向呈 60 度角。 0038 开启料仓底部阀门物料从料仓进入第一。
19、过渡小料仓, 开启第一过渡料仓底部阀门 物料由第一过渡小料仓进入精准计量秤上, 当达到需要的质量时, 同时关闭料仓和第一过 渡小料仓底部的阀门。物料从计量秤上被放入第二过渡小料仓, 开启给料阀物料进入特定 耐压管道, 关闭给料阀, 管道内体积与物料所占体积比例为 1.5:1, 开启加压阀给管道加压, 加压完毕后关闭加压阀, 此时特定耐压管道内的压力为压力反应釜内压力的140。 开启排 料阀物料排入压力反应釜中, 关闭排料阀, 然后开启减压阀将管道内的压力排掉, 进入下一 轮循环。 说 明 书 CN 103962057 A 5 4/4 页 6 0039 上述示例 1 至 3 能够安全稳定地向压力反应釜中加入物料, 并且每次加入的物料 量可精确控制, 从而使得压力反应釜中的反应能够连续均匀地进行。 0040 综上所述, 本发明能够给带压力的反应釜定时定量的加入物料, 安全性高, 准确度 好。 0041 尽管上面已经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 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应该清楚,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 说 明 书 CN 103962057 A 6 1/1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62057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