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向加热的蓄热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向加热的蓄热装置.pdf(1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5215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30 CN 103952159 A (21)申请号 201410152811.3 (22)申请日 2014.04.16 C10B 21/10(2006.01) (71)申请人 青岛伊诺威能源化工新技术有限公 司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东海一路 20 号 2 单元 201 室 (72)发明人 刘斯佳 祝晋东 李贤辉 刘运良 孙戈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 限公司 37201 代理人 张中南 邱岳 (54) 发明名称 用于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向加热的蓄热装置 (57) 摘要 用。
2、于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向加热的蓄热装 置, 分布在炼焦炉的两侧或一侧, 包括多个并排设 置的蓄热室, 每个蓄热室内部上下分隔成多个换 热通道, 换热通道与燃烧室水平火道对应连接, 每 个换热通道包括水平排列的贫煤气 / 烟气换热分 通道和空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 换热通道中装有 蓄热体。本发明的蓄热装置与燃烧室横向相连, 蓄热装置上下分成多个横向独立的换热室, 在换 热室中加热气体和外排烟气横向间歇换热, 简化 了现有炼焦炉蓄热室上下复杂的结构关系, 取消 斜道区长短斜道, 减少异型砖数量, 气体流通路径 短, 阻力小, 调节方便, 可以实现定量均匀加热。 因 此, 降低了投资, 简化生产操作。
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9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9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52159 A CN 103952159 A 1/1 页 2 1. 一种用于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向加热的蓄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该蓄热装置分布在炼 焦炉的两侧或一侧, 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多个蓄热室 (3) , 每个蓄热室 (3) 内部上下分隔成 多个换热通道 (7) , 换热通道 (7) 与燃烧室水平火道 (5) 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相连, 每个换 热通道 (7) 包括水平排列的贫煤气 / 烟。
4、气换热分通道 (8) 和空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 (9) , 换 热通道 (7) 中装有蓄热体 ; 在每个贫煤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 (8) 的两端分别设有贫煤气 / 烟气内端口 (17) 和贫煤 气 / 烟气外端口 (19) 。在每个空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 (9) 的两端分别设有空气 / 烟气内端 口 (18) 和空气 / 烟气外端口 (20) ; 所述贫煤气 / 烟气内端口 (17) 用于水平连接于各自对应的燃烧室火道的贫煤气 / 烟 气端口 (14) ; 所述空气 / 烟气内端口 (18) 用于水平连接于各自对应的燃烧室火道的空气 / 烟气端口 (15) ; 所述贫煤气 / 烟气外端口。
5、 (19) 分别通过带换向阀的蓄热室贫煤气 / 烟气连接管 (24) 和带换向阀的蓄热室空气 / 烟气连接管 (25) 与贫煤气立管 (10) 和烟气立管 (12) 相连 ; 所述的空气 / 烟气外端口 (20) 分别通过带换向阀的蓄热室贫煤气 / 烟气连接管 (24) 和带换向阀的蓄热室空气 / 烟气连接管 (25) 与空气立管 (11) 和烟气立管 (12) 相连。 2.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蓄热装置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该蓄热装置在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 向往复加热中的应用。 3.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蓄热装置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该蓄热装置在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 向交替加热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6、 求 书 CN 103952159 A 2 1/6 页 3 用于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向加热的蓄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向往复或交替加热的蓄热装置, 属于冶 金工业焦化行业炼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炼焦炉的加热系统分布在焦炉上、 中、 下三个区域, 在炉体上部, 数十个炭化 室和数十个燃烧室相间分布, 每个燃烧室都是由 30 多个立火道构成的, 每两个立火道组成 一对双联火道, 其中一个走上升的燃烧气流, 另一个走下降的烟气, 周期交替进行。在炉体 中部, 同样有数十个蓄热室, 内部装有蓄热体, 蓄热体在一个周期内吸收燃烧室下降立火道 烟气的余。
7、热, 在下一个周期内预热上升的加热气体, 蓄热室顶部与燃烧室底部通过长、 短斜 道相连, 并通过出口的调节砖调节立火道加热气体流量。 在炉体下部, 水平小烟道通过其顶 部分布的篦子砖与蓄热室底部相连, 篦子砖用于调整分配竖向变横向 / 横向变竖向的外排 烟气或加热气体, 水平小烟道通过废气盘与分烟道相通, 通过交换机切换加热气体和外排 烟气, 在炉体下部还分布着加热气体管道及其换向阀、 气流调节阀等。 0003 由此可见, 现有炼焦炉加热系统上、 中、 下分布不合理, 中部蓄热区域、 下部加热气 体和烟气进出区域, 占据着竖向排式焦炼焦炉用于重力排焦的下部区域, 横向出焦不得不 借助于辅助焦炉。
8、机械, 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 在蓄热室顶部通过长、 短斜道与燃烧室相连, 并 通过调节砖调节立火道加热气体的流量, 在蓄热室底部通过篦子砖与水平小烟道相连, 并 通过篦子砖调节加热气体和外排烟气进行气流的横/竖向或竖/横向变向和气流的分流或 汇流, 炉体结构复杂, 气流调节操作困难, 系统阻力大, 基建投资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向往复或交替加热的蓄热装 置, 这种蓄热装置分布在炼焦炉的两侧或一侧, 腾出炭化室下部重要位置, 为炼焦炉竖向排 焦提供必要条件, 使得炼焦工艺流程更加科学合理 ; 这种横向蓄热装置可以改变现有炼焦 炉蓄热室上下复杂的结构。
9、关系, 可以在炉体外调节加热气体流量, 实现定热量均匀加热, 减 少投资, 操作简单。 0005 一种用于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向加热的蓄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该蓄热装置分布在 炼焦炉的两侧或一侧, 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蓄热室, 每个蓄热室内部上 下分隔成多个换热 通道, 换热通道与燃烧室水平火道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相连, 每个换热通道包括水平排列 的贫煤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和空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 换热通道中装有蓄热体 ; 0006 在每个贫煤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贫煤气 / 烟气内端口和贫煤气 / 烟气外端口 ; 在每个空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空气 / 烟气内端口和。
10、空气 / 烟 气外端口 ; 0007 所述贫煤气/烟气内端口用于水平连接于各自对应的燃烧室火道的贫煤气/烟气 端口 ; 所述空气 / 烟气内端口用于水平连接于各自对应的燃烧室火道的空气 / 烟气端口 ; 说 明 书 CN 103952159 A 3 2/6 页 4 0008 所述贫煤气/烟气外端口分别通过带换向阀的蓄热室贫煤气/烟气连接管和带换 向阀的蓄热室空气 / 烟气连接管与贫煤气立管和烟气立管相连 ; 0009 所述的空气/烟气外端口分别通过带换向阀的蓄热室贫煤气/烟气连接管和带换 向阀的蓄热室空气 / 烟气连接管与空气立管和烟气立管相连。 0010 所述的蓄热装置在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向。
11、往复加热中的应用。 0011 所述的蓄热装置在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向交替加热中的应用。 0012 本发明的优点 : 竖向排焦式炼焦炉的蓄热装置, 蓄热装置分设在炼焦炉两侧或一 侧, 为炼焦炉竖向排焦提供必要条件 ; 蓄热装置与燃烧室横向相连, 蓄热装置上下分成多个 横向独立的换热室, 在换热室中加热气体和外排烟气横向间歇换热, 简化了现有炼焦炉蓄 热室上下复杂的结构关系, 取消斜道区长短斜道, 减少异型砖数量, 气体流通路径短, 阻力 小, 调节方便, 可以实现定量均匀加热。因此, 降低了投资, 简化生产操作。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 横向剖视图 )。 0014。
12、 图 2 为竖向排焦式炼焦炉的纵向剖视图 (A-A) 0015 图 3 为本发明分布在竖向排焦式炼焦炉两侧时的横向剖视图 (B-B) 0016 图 4 为本发明分布在竖向排焦式炼焦炉两侧进行往复加热时的侧向剖视图 (C-C) 0017 即燃烧室与蓄热室的贫煤气/烟气换热分通道8自贫煤气立管处的剖视图, 同时, 燃烧室与蓄热室的空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 9 自空气立管处的剖视图的结构与该图相同。 0018 图 5 为本发明分布在竖向排焦式炼焦炉两侧进行往复加热时的侧向剖视图 (D-D) 0019 即燃烧室与蓄热室的贫煤气/烟气换热分通道8自烟气立管处的剖视图, 同时, 燃 烧室与蓄热室的空气 /。
13、 烟气换热分通道 9 自烟气立管处的剖视图的结构与该图相同。 0020 图 6 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竖向排焦式炼焦炉的局部剖视图 (E-E) 0021 图 7 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竖向排焦式炼焦炉的侧向局部剖视图 (F-F) 0022 图 8 为本发明分布在竖向排焦式炼焦炉两侧进行交替加热时的侧向剖视图 0023 即燃烧室与蓄热室的贫煤气/烟气换热分通道8自贫煤气立管处的剖视图, 同时, 燃烧室与蓄热室的空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 9 自空气立管处的剖视图的结构与该图相同。 0024 图 9 为本发明分布在竖向排焦式炼焦炉两侧进行交替加热时的侧向剖视图 0025 即燃烧室与蓄热室的贫煤气/烟气换热分通道。
14、8自烟气立管处的剖视图, 同时, 燃 烧室与蓄热室的空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 9 自烟气立管处的剖视图的结构与该图相同。 0026 图 10 为本发明分布在竖向排焦式炼焦炉单侧进行交替加热时的侧向剖视图 0027 其燃烧室中部无隔墙, 整体上相当于图 8 或图 9 的左半部分。 0028 图 11 为与图 10 配套的竖向排焦式炼焦炉及其捣固装煤车的示意图 0029 其捣固装煤车分布在竖向排焦式炼焦炉的另一侧。 0030 其中, 1、 炭化室, 2、 燃烧室, 3、 蓄热室, 5、 水平火道, 6、 捣固装煤车, 7、 换热通道, 8、 贫煤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 9、 空气 / 烟气换热分。
15、通道, 0031 10、 贫煤气立管, 11、 空气立管, 12、 烟气立管, 13、 焦炉煤气立管, 14、 贫煤气 / 烟气端口, 15、 空气 / 烟气端口, 16、 焦炉煤气端口, 17、 贫煤气 / 烟气内端 口, 18、 空气 / 烟气内端口, 19、 贫煤气 / 烟气外端口, 20、 空气 / 烟气外端口, 说 明 书 CN 103952159 A 4 3/6 页 5 21、 燃烧室贫煤气 / 烟气连接管, 22、 燃烧室空气 / 烟气连接管, 23、 焦炉煤气连接管, 24、 蓄热室贫煤气 / 烟气连接管, 25、 蓄热室空气 / 烟气连接管, 26、 烟气支管, 27、 贫煤。
16、气支管, 28、 空气支管, 29、 焦炉煤气支管 ; A3、 自动炉门, A4、 装煤孔, A14、 侧炉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如图 1-7 所示, 一种用于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向加热的蓄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该 蓄热装置分布在炼焦炉的两侧或一侧, 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蓄热室 3, 每个蓄热室 3 内部上 下分隔成多个换热通道 7, 换热通道 7 与燃烧室水平火道 5 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相连, 每个 换热通道7包括水平排列的贫煤气/烟气换热分通道8和空气/烟气换热分通道9, 换热通 道 7 中装有蓄热体 ; 0033 在每个贫煤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 8 的两端分别设有贫煤气 / 烟气内端。
17、口 17 和贫 煤气 / 烟气外端口 19 ; 在每个空气 / 烟气换热分通道 9 的两端分别设有空气 / 烟气内端口 18 和空气 / 烟气外端口 20 ; 0034 所述贫煤气 / 烟气内端口 17 用于水平连接于各自对应的燃烧室火道的贫煤气 / 烟气端口14 ; 所述空气/烟气内端口18用于水平连接于各自对应的燃烧室火道的空气/烟 气端口 15 ; 0035 所述贫煤气 / 烟气外端口 19 分别通过带换向阀的蓄热室贫煤气 / 烟气连接管 24 和带换向阀的蓄热室空气 / 烟气连接管 25 与贫煤气立管 10 和烟气立管 12 相连 ; 0036 所述的空气 / 烟气外端口 20 分别通。
18、过带换向阀的蓄热室贫煤气 / 烟气连接管 24 和带换向阀的蓄热室空气 / 烟气连接管 25 与空气立管 11 和烟气立管 12 相连。 0037 为实现利用焦炉煤气进行往复式加热 : 如图3、 6所示, 上述水平火道5两端还分别 设有焦炉煤气端口 16, 所述的焦炉煤气端口 16 通过带截止阀的焦炉煤气连接管 23 与焦炉 煤气立管 13 相连。显然, 本发明的蓄热装置仍然可应用于该方式。 0038 本发明的各个烟气立管12均连接在烟气支管26上 ; 各个贫煤气立管10均连接在 贫煤气支管 27 上, 各个空气立管 11 均连接在空气支管 28 上, 各个焦炉煤气立管 13 均连接 在焦炉煤。
19、气支管 29 上。 0039 每个水平火道两端的贫煤气 / 烟气端口 14 和空气 / 烟气端口 15 分别通过燃烧室 贫煤气/烟气连接管21和燃烧室空气/烟气连接管22, 与两边所对应的蓄热室换热通道的 贫煤气 / 烟气内端口 17 和空气 / 烟气内端口 18 水平相连。 0040 燃烧室2与炭化室1之间由炉墙相互间隔 ; 加热气体在燃烧室2中燃烧, 通过炉墙 把热量提供给炭化室 1, 煤料在炭化室 1 中受热干馏生成焦炭。 0041 炼焦炉通常由多个并排设置的炭化室1和燃烧室2组成焦炉主体, N个炭化室1配 有N+1个燃烧室而使每个炭化室1两侧都设有燃烧室2, 当本发明的蓄热装置仅分布在。
20、焦炉 主体单侧时, 蓄热室 3 数量与燃烧室 2 相同并一一对应相连, 每个蓄热室 3 包含多个上下排 列的水平火道5, 蓄热室3像图10那样按顺序依次连接而构成一体式结构的蓄热装置, 也可 彼此独立 ; 当蓄热装置分布在焦炉主体两侧时, 蓄热室 3 数量为燃烧室 2 数量的两倍, 且燃 烧室 2 两端分别连接同侧的一个蓄热室 3, 如图 3 所示。 0042 本发明作为竖向排焦式炼焦炉横向加热时的蓄热装置来使用, 所涉及的竖向排焦 说 明 书 CN 103952159 A 5 4/6 页 6 式炼焦炉如图 2 所示, 有别于现有炼焦炉一侧装煤另一侧出焦的炼焦方式, 也有别于现有 炼焦炉将换热。
21、室设置在炼焦炉底部而采用上下连续加热的加热方式 ; 代之以通过炼焦炉顶 部的装煤孔 A4 装煤, 再通过炼焦炉底部的自动炉 门 A3 排焦的炼焦方式, 简称 “上进下出” (如图 2、 3 所示) , 或者代之以通过炼焦炉一侧的侧炉门 A14 以捣固装煤车 7 装煤, 再通过炼 焦炉底部的自动炉门 A3 排焦的炼焦方式, 简称 “侧进下出” (如图 11 所示) 。其中,“上进下 出” 的炼焦方式可采用往复加热和交替加热, 而 “侧进下出” 的炼焦方式只能采用交替加热, 因此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 0043 实施例 1 0044 如图1-7所示, 采用顶部带有装煤孔A4的竖向排焦式炼焦炉 (如。
22、图2、 3) , 本发明的 两组蓄热装置分布在炼焦炉两边 (如图 3、 4、 5) , 并分别与炼焦炉燃烧室 2 两侧端口相连, 加 热方式为横向往复加热 (如图 4、 5) 。 0045 该实施例的加热与蓄热过程如下 : 0046 在一个加热周期内, 当用贫煤气加热时, 贫煤气和空气分别由一侧的贫煤气立管 10 和空气立管 11, 通过同侧的带换向阀的连接管 24, 进入同侧的贫煤气换热分通道 8 和空 气换热分通道 9, 在各自的换热分通道中, 贫煤气和空气吸收蓄热体的热量, 预热后的贫煤 气和空气, 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管21、 22进入燃烧室2的水平火道5, 在水平火道中, 贫煤气 和空。
23、气扩散燃烧, 放出热量, 燃烧后的烟气, 通过两个燃烧室另一端口的连接管 21、 22 进入 另一侧的贫煤气换热分通道 8 和空气换热分通道 9, 在各自的换热分通道中, 烟气释放余热 加热蓄热体, 放出余热后的烟气, 分别通过另一侧蓄热室的带换向阀的连接管 25, 进入烟气 立管 12。 0047 在下一个加热周期内, 贫煤气和空气分别由另一边贫煤气立管 10 和空气立管 11, 通过该侧带换向阀的连接管24, 进入同侧蓄热室3的换热通道7、 燃烧室2的水平火道5、 另 一侧蓄热室 3 的换热通道 7, 重复进行吸收预热、 燃烧放热、 释放余热过程, 循环往复, 周而 复始。 0048 同样。
24、, 在一个加热周期内, 当用焦炉煤气回炉加热时, 为了避免焦炉煤气预热裂 解, 一侧的贫煤气立管 10 和空气立管 11, 贫煤气换热分通道 8 和空气换热分通道 9 都走空 气, 预热后的空气通过两个连接管道 21、 22, 进入燃烧室的水平火道的两个端口 14、 15, 焦 炉煤气则不经过预热, 由该侧焦炉煤气立管 13 通过带截止阀的连接管 23, 直接进入燃烧室 的水平火道中心的端口 16, 在水平火道中, 焦炉煤气和两个空气流扩散燃烧, 放出热量, 燃 烧后的烟气进入另一边的贫煤气换热分通道 8 和空气换热分通道 9, 释放余热, 反之亦然。 0049 在横向往复加热系统中, 所有燃。
25、烧室的每一个水平火道, 所有两边蓄热室的每一 个换热通道, 都按照上述规律由计算机程序控制运作。 0050 实施例 2 0051 如图1-3、 8、 9所示, 采用顶部带有装煤孔A4的竖向排焦式炼焦炉 (如图2、 3) , 本发 明的两组蓄热装置分布在炼焦炉两边 (如图 3、 8、 9) , 并分别与炼焦炉燃烧室 2 两侧端口相 连, 加热方式为横向交替加热 (如图 8、 9) . 0052 横向交替加热与横向往复加热相比, 采用同样结构的蓄热装置, 主要是二者燃烧 室的结构不同, 横向交替加热相邻的上下两个火道为一组, 称为双联水平火道, 两个火道之 间的隔板砖上留有跨越孔和循环孔, 其差别。
26、如图 3、 8 所示。 说 明 书 CN 103952159 A 6 5/6 页 7 0053 该实施例的加热与蓄热过程如下 : 0054 本发明的加热过程如下, 以其中一侧蓄热装置为例 0055 在一个加热周期内, 当用贫煤气加热时, 贫煤气和空气分别由一边蓄热室的贫煤 气立管 10 和空气的立管 11, 通过同侧带换向阀的贫煤气连接管 24 和带换向阀的空气连接 管 25, 进入同侧单数 (自下而上论) 的贫煤气换热分通道 8 和空气换热分通道 9, 在各自的换 热分通道中, 贫煤气和空气吸收蓄热体的热量, 预热后的贫煤气和空气, 分别通过各自的贫 煤气连接管 21 和空气连接管 22, 。
27、进入燃烧室 2 的单数双联水平火道, 在单数双联水平火道 中, 贫煤气和空气扩散燃烧, 燃烧后的烟气通过双联水平火道跨越孔, 进入双数水平火道放 出热量, 少量烟气通过循环孔返回单数水平双联火道, 用于拉长火焰, 剩余大部分烟气通过 同侧燃烧室贫煤气/烟气连接管21和空气/烟气连接管22, 进入同侧双数的贫煤气换热分 通道 8 和空气换热分通道 9, 在各自的换热分通道中, 烟气释放余热加热蓄热体, 放出余热 后的烟气, 分别通过换热分通道外端口的带换向阀的蓄热室贫煤气/烟气连接管24和空气 / 烟气连接管 25, 进入同侧两个烟气立管 12。 0056 在下一个加热周期内, 贫煤气和空气分别。
28、由同侧的各自立管, 通过连接管及其换 向阀, 进入同侧蓄热室的双数 (自下而上论) 换热通道预热, 预热后的贫煤气和空气分别连 接管, 进入同侧燃烧室的双数水平火道燃烧, 经过跨越孔进入单数水平火道放热, 少量烟气 循环, 大量烟气分别通过连接管, 进入同侧蓄热室的单数换热通道释放余热, 放热后的烟气 分别通过连接管及其换向阀, 进入同侧烟气立管。 0057 同样, 在一个加热周期内, 当用焦炉煤气回炉加热时, 为了避免焦炉煤气预热裂 解, 一边蓄热室的单数 (自下而上论) 贫煤气换热分通道 8 和空气换热分通道 9 都走空气, 预 热后的空气通过燃烧室贫煤气/烟气连接管21和空气/烟气连接管。
29、22, 进入燃烧室单数的 水平火道的贫煤气 / 烟气端口 14 和空气 / 烟气端口 15, 焦炉煤气则不经过预热, 由同侧焦 炉煤气立管 13 通过带截止阀的焦炉煤气连接管 23, 直接进入燃烧室单数的水平火道中心 的焦炉煤气端口 16, 在水平火道中, 焦炉煤气和两个空气流扩散燃烧, 燃烧后的烟气进入同 侧双数的水平 火道放出热量, 少量烟气循环, 大量烟气分别通过燃烧室贫煤气 / 烟气连接 管 21 和空气 / 烟气连接管 22, 进入贫煤气换热分通道 8 和空气换热分通道 9 释放余热, 放 热后的烟气通过蓄热室贫煤气/烟气连接管24和空气/烟气连接管25, 进入烟气立管外排 12。 。
30、0058 在下一个加热周期内, 同侧双数贫煤气和空气换热分通道都走空气, 预热后的空 气通过各自的连接管, 进入燃烧室双数的水平火道的两个端口, 焦炉煤气则不经过预热, 由 同侧焦炉煤气立管直接进入燃烧室双数的水平火道中心的端口, 在水平火道中, 焦炉煤气 和两个空气流扩散燃烧, 之后重复上述步骤。 0059 两侧所有燃烧室上下所有对水平双联火道, 两边所有蓄热室上下所有对水平换热 通道, 都按照上述规律由计算机程序控制运作, 交替运行, 周而复始。 0060 简而言之, 在一个加热周期内, 两侧燃烧室单数水平火道为进气燃烧, 双数为出气 加热 ; 与此对应, 两边蓄热室单数换热通道为出气放热。
31、, 双数换热通道为进气预热。在下一 个加热周期内, 双数水平火道为进气燃烧, 单数为出气加热 ; 同样, 双数换热通道为出气放 热, 单数换热通道为进气预热。 0061 实施例 3 说 明 书 CN 103952159 A 7 6/6 页 8 0062 本蓄热装置分布在竖向排焦式炼焦炉单侧, 另一侧为捣固装煤车, 如图 10、 11 所 示, 炼焦采用侧进下出、 水平交替加热的方式。 0063 如图 10、 11 所示, 采用炭化室 1 右侧面带有侧炉门 A14, 捣固装煤车 6 经由侧炉门 A14 向炭化室 1 装煤, 本发明的一组蓄热装置设置在炼焦炉左侧, 并与炼焦炉燃烧室 2 左侧 端口。
32、相连, 加热方式为横向交替加热 (如图 10) 。 0064 显然, 横向交替加热与横向往复加热相比, 采用同样结构的蓄热装置, 主要是二者 燃烧室的结构不同, 横向交替加热相邻的上下两个火道为一组, 称为双联水平火道, 两个火 道之间的隔板砖上留有跨越孔和循环孔, 其差别如图 3、 8 所示。 0065 该方案的加热方式与实施例 2 其中一侧换热装置的加热方式完全相同, 区别仅仅 在于换热装置仅分布在竖向排焦式炼焦炉的单侧, 而将实施例 2 另一侧的换热装置替换为 捣固装煤车 6。 说 明 书 CN 103952159 A 8 1/9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
33、952159 A 9 2/9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2159 A 10 3/9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2159 A 11 4/9 页 12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2159 A 12 5/9 页 13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2159 A 13 6/9 页 14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2159 A 14 7/9 页 15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2159 A 15 8/9 页 16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2159 A 16 9/9 页 17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2159 A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