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pdf

  • 上传人:a3
  • 文档编号:5561087
  • 上传时间:2019-02-16
  • 格式:PDF
  • 页数:25
  • 大小:7.50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05190.3

    申请日:

    2014.03.20

    公开号:

    CN103898972A

    公开日:

    2014.07.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00申请日:20140320|||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00; E04B1/02; E04B1/19; E04B1/58; E04B5/14

    主分类号:

    E04B1/00

    申请人:

    北京工业大学

    发明人:

    张爱林; 马林; 刘学春; 赵亮; 王艺蒙; 封晓龙

    地址: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沈波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所述结构体系是由装配式楼板、装配式支撑和装配式法兰柱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可拼接成需要规模,装配式楼板之间采用螺栓进行拼接,形成建筑物的整层楼板。装配式楼板采用波纹腹板槽钢梁。相邻的装配式楼板的拼接处的两个波纹槽钢梁的腹板咬合对接,在腹板处通过螺栓进行装配连接,装配后的钢梁承咬合状,有效地提高装配式钢梁的抗剪承载能力。本发明的钢框架实现了刚接,有效的提高了体系性能。本发明的钢结构体系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场快速装配,同时本发明完全采用高强螺栓进行现场装配,避免了混凝土浇筑和钢材焊接造成的环境污染。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由装配式楼板、装配式法兰柱和装配式预应力偏心斜支撑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钢结构体系的梁柱节点及框架的连接是在工厂焊接而成,能够实现刚性连接;所述装配式楼板由A板、B板、C板、D板、E板和F板6种装配式楼板组合拼接而成;
    所述装配式楼板之间的拼接采用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装配式波纹腹板槽钢梁;两块相邻的装配式楼板的拼接处的两个波纹槽钢梁的腹板咬合对接,在腹板处通过螺栓进行装配连接;所述装配式楼板的拼接,装配后的钢梁承咬合状,依靠钢梁的咬合和螺栓使整个钢梁来承担平面内的剪力,有效地提高装配式钢梁的抗剪承载能力;
    所述A板由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次梁Ⅰ(3)、次梁Ⅱ(4)、次梁Ⅲ(5)、长主梁Ⅰ(6)、柱座(7)、连接板Ⅰ(15)、连接板Ⅱ(16)和楼板(17)构成;所述A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抗剪键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新型装配式楼板A;短主梁Ⅱ(2)和次梁Ⅰ(3)垂直摆放,通过柱座(7)和连接板Ⅰ(15)将短主梁Ⅱ(2)和次梁Ⅰ(3)进行连接,短主梁Ⅱ(2)和次梁Ⅰ(3)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Ⅱ(2)和次梁Ⅰ(3)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Ⅱ(2)和次梁Ⅰ(3)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柱座(7)相连,短主梁Ⅰ(1)和 短主梁Ⅱ(2)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次梁Ⅱ(4)与次梁Ⅰ(3)平行,与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垂直,通过柱座(7)和连接板Ⅰ(15)与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相连,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和次梁Ⅱ(4)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和次梁Ⅱ(4)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次梁Ⅲ(5)与次梁Ⅱ(4)平行,与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垂直,通过连接板Ⅰ(15)与短主梁Ⅰ(1)相连,短主梁Ⅰ(1)上伸出的板的三个侧面同次梁Ⅲ(5)的上下翼缘及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Ⅲ(5)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长主梁Ⅰ(6)平行于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垂直于次梁Ⅰ(3),通过连接板Ⅰ(15)和连接板Ⅱ(16)与次梁Ⅰ(3)、次梁Ⅱ(4)和次梁Ⅲ(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Ⅱ(16)位于次梁Ⅰ(3)和次梁Ⅱ(4)的端部,连接板Ⅱ(16)的上下端与次梁Ⅰ(3)和次梁Ⅱ(4)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次梁Ⅰ(3)的腹板相连,另一个侧边同长主梁Ⅰ(6)的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连接长主梁Ⅰ(6)、次梁Ⅰ(3)、次梁Ⅱ(4)和次梁Ⅲ(5)的翼缘,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Ⅰ(6)、次梁Ⅰ(3)、次梁Ⅱ(4)和次梁Ⅲ(5)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楼板(17)采用抗 剪键拼接在由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次梁Ⅰ(3)、次梁Ⅱ(4)、次梁Ⅲ(5)、长主梁Ⅰ(6)围成的平面上;
    所述B板由次梁Ⅱ(4)、长主梁Ⅰ(6)、长主梁Ⅱ(8)、次梁Ⅳ(9)、次梁Ⅴ(10)、连接板Ⅰ(15)、连接板Ⅱ(16)和楼板(17)构成;所述B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抗剪键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B;长主梁Ⅰ(6)和次梁Ⅳ(9)、次梁Ⅴ(10)垂直摆放,通过连接板Ⅰ(15)和连接板Ⅱ(16)将两个长主梁Ⅰ(6)和次梁Ⅳ(9)、次梁Ⅴ(10)在梁端部进行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连接板Ⅱ(16)位于次梁Ⅳ(9)的端部,连接板Ⅱ(16)的上下端与次梁Ⅳ(9)、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次梁Ⅳ(9)和次梁Ⅴ(10)的腹板相连,另一个侧面与长主梁Ⅰ(6)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Ⅰ(6)和次梁Ⅳ(9)、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设置的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Ⅰ(6)和次梁Ⅳ(9)、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长主梁Ⅱ(8)与长主梁Ⅰ(6)平行,与次梁Ⅴ(10)垂直放置,长主梁Ⅱ(8)位于两个长主梁Ⅰ(6)的正中间,长主梁Ⅱ(8)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连接板Ⅰ(15)连接于次梁Ⅳ(9)、次梁Ⅴ(10)的中部,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Ⅱ(8)和次梁Ⅳ(9)、长主梁Ⅱ(8)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长主梁Ⅱ(8)的两个端部伸出部分分别同次梁Ⅳ(9)、次梁Ⅴ(10)的中部腹板相连,设置的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 在长主梁Ⅱ(8)、次梁Ⅳ(9)和次梁Ⅴ(10)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次梁Ⅱ(4)与次梁Ⅴ(10)平行,与长主梁Ⅰ(6)和长主梁Ⅱ(8)垂直放置,通过连接板Ⅰ(15)将次梁Ⅱ(4)的梁端连接于长主梁Ⅰ(6)和长主梁Ⅱ(8)的中部,次梁Ⅱ(4)与长主梁Ⅰ(6)相连一端的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的翼缘相连,设置的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次梁Ⅱ(4)与长主梁Ⅱ(8)相连一端的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Ⅱ(4)和长主梁Ⅱ(8)的翼缘相连,设置的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次梁Ⅱ(4)和长主梁Ⅱ(8)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次梁Ⅱ(4)两端伸出部分与长主梁Ⅰ(6)和长主梁Ⅱ(8)的中部腹板相连接,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楼板(17)采用抗剪键拼接在由次梁Ⅱ(4)、长主梁Ⅰ(6)、长主梁Ⅱ(8)、次梁Ⅳ(9)、次梁Ⅴ(10)围成的框架上;
    所述C板由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次梁Ⅰ(3)、次梁Ⅱ(4)、长主梁Ⅰ(6)、柱座(7)、次梁Ⅴ(10)、连接板Ⅰ(15)、连接板Ⅱ(16)和楼板(17)构成;所述C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抗剪键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新型装配式楼板C;所述两个次梁Ⅰ(3)放置在同一直线上,通过柱座(7)进行连接,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作为矩形装配式楼板C板的两条对边,所有连接均为焊接;所述长主梁Ⅰ(6)与次梁Ⅰ(3)垂直放置,作为矩形装配式楼板C板的另外两条对边, 所有连接均为焊接;通过连接板Ⅰ(15)和连接板Ⅱ(16)将C板的四条边进行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Ⅰ(6)和次梁Ⅰ(3)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Ⅰ(6)和次梁Ⅰ(3)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连接板Ⅱ(16)位于次梁Ⅰ(3)与长主梁Ⅰ(6)相连接的一端,连接板Ⅱ(16)的上下端与次梁Ⅰ(3)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次梁Ⅰ(3)的腹板相连,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和两个次梁Ⅱ(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柱座(7)的四个侧面上,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和两个次梁Ⅱ(4)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两个短主梁在一条直线上,两个次梁在一条直线上,柱座(7)位于C板的中心,相邻的短主梁和次梁之间通过连接板Ⅰ(1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Ⅱ(4)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Ⅰ(1)和次梁Ⅱ(4)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述短主梁Ⅰ(1)的另一端连接在次梁Ⅴ(10)中部,短主梁Ⅰ(1)的伸出部分三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Ⅴ(10)的翼缘和腹板连接,短主梁Ⅰ(1)通过连接板Ⅰ(15)与在次梁Ⅴ(10)边相连,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Ⅰ(1)和次梁Ⅴ(10)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短主梁Ⅱ(2)的另一端通过柱座(7)和连接板Ⅰ(15)与两个次梁Ⅰ(3)相连接,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Ⅱ(2) 和次梁Ⅰ(3)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Ⅱ(2)和次梁Ⅰ(3)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次梁Ⅱ(4)的另一端连接在长主梁Ⅰ(6)的中部,采用连接板Ⅰ(15)进行连接,次梁Ⅱ(4)的伸出部分三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Ⅰ(6)的翼缘和腹板连接,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楼板(17)采用抗剪键拼接在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次梁Ⅰ(3)、次梁Ⅱ(4)、长主梁Ⅰ(6)所围成的框架上;
    所述D板由短主梁Ⅰ(1)、次梁Ⅱ(4)、次梁Ⅲ(5)、长主梁Ⅰ(6)、柱座(7)、连接板Ⅰ(15)、连接板Ⅱ(16)和楼板(17)构成;所述D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抗剪键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新型装配式楼板D;短主梁Ⅰ(1)和次梁Ⅲ(5)垂直摆放,通过连接板Ⅰ(15)将短主梁Ⅰ(1)与次梁Ⅲ(5)进行连接,短主梁Ⅰ(1)的伸出部分与次梁Ⅲ(5)的端部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Ⅲ(5)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两个短主梁Ⅰ(1)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柱座(7)相连,两个短主梁Ⅰ(1)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次梁Ⅱ(4)与次梁Ⅲ(5)平行,与两个短主梁Ⅰ(1)垂直,通过柱座(7)和连接板Ⅰ(15)与两个短主梁Ⅰ(1)相连,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所述连接 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两个短主梁Ⅰ(1)和次梁Ⅱ(4)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两个短主梁Ⅰ(1)和次梁Ⅱ(4)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长主梁Ⅰ(6)平行于两个短主梁Ⅰ(1),垂直于次梁Ⅱ(4),通过连接板Ⅰ(15)和连接板Ⅱ(16)与两端的次梁Ⅱ(4)和次梁Ⅲ(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Ⅱ(16)位于次梁Ⅱ(4)和次梁Ⅲ(5)的端部,连接板Ⅱ(16)的上下端与次梁Ⅱ(4)和次梁Ⅲ(5)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次梁Ⅱ(4)和次梁Ⅲ(5)的腹板相连,另一个侧边同长主梁Ⅰ(6)的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连接长主梁Ⅰ(6)和次梁Ⅱ(4)和次梁Ⅲ(5)的翼缘,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Ⅰ(6)、次梁Ⅱ(4)和次梁Ⅲ(5)上翼缘和下翼缘上,长主梁Ⅰ(6)的中部腹板与次梁Ⅱ(4)的伸出部分连接,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楼板(17)采用抗剪键拼接在短主梁Ⅰ(1)、次梁Ⅱ(4)、次梁Ⅲ(5)、长主梁Ⅰ(6)所围成的框架上;
    所述E板由次梁Ⅱ(4)、长主梁Ⅰ(6)、长主梁Ⅱ(8)、次梁Ⅴ(10)、连接板Ⅰ(15)、连接板Ⅱ(16)和楼板(17)构成;所述E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抗剪键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装配式楼板E;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垂直摆放,通过连接板Ⅰ(15)和连接板Ⅱ(16)将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在梁端部进行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连接板Ⅱ(16)位于次梁的端部,连接板Ⅱ(16)的上下端与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次梁Ⅴ(10)的腹板相连,另一个侧面与长主梁Ⅰ(6) 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设置的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长主梁Ⅱ(8)与长主梁Ⅰ(6)平行,与次梁Ⅴ(10)垂直放置,长主梁Ⅱ(8)位于两个长主梁Ⅰ(6)的正中间,长主梁Ⅱ(8)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连接板Ⅰ(15)连接于次梁Ⅴ(10)的中部,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Ⅱ(8)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长主梁Ⅱ(8)的两个端部伸出部分两端次梁Ⅴ(10)的中部腹板相连,设置的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Ⅱ(8)和次梁Ⅴ(10)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次梁Ⅱ(4)与次梁Ⅴ(10)平行,与长主梁Ⅰ(6)和长主梁Ⅱ(8)垂直放置,通过连接板Ⅰ(15)将次梁Ⅱ(4)的梁端连接于长主梁Ⅰ(6)和长主梁Ⅱ(8)的中部,次梁Ⅱ(4)与长主梁Ⅰ(6)相连一端的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的翼缘相连,设置的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次梁Ⅱ(4)与长主梁Ⅱ(8)相连一端的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Ⅱ(4)和长主梁Ⅱ(8)的翼缘相连,设置的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次梁Ⅱ(4)和长主梁Ⅱ(8)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次梁Ⅱ(4)两端伸出部分与两侧长主梁Ⅰ(6)和长主梁Ⅱ(8)的中部腹板相连接,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楼板(17)采用抗剪键拼接在次梁Ⅱ(4)、长主梁Ⅰ(6)、长主梁Ⅱ(8)、次梁Ⅴ(10)所围成的框架上;
    所述F板由短主梁Ⅰ(1)、次梁Ⅱ(4)、长主梁Ⅰ(6)、柱座(7)、次梁Ⅴ(10)、连接板Ⅰ(15)、连接板Ⅱ(16)和楼板(17)构成;所述F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抗剪键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装配式楼板F;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垂直摆放,通过连接板Ⅰ(15)和连接板Ⅱ(16)将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在梁端部进行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连接板Ⅱ(16)位于次梁的端部,连接板Ⅱ(16)的上下端与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次梁Ⅴ(10)的腹板相连,另一个侧面与长主梁Ⅰ(6)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设置的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两个短主梁Ⅰ(1)和两个次梁Ⅱ(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柱座(7)的四个侧面上,两个短主梁Ⅰ(1)和两个次梁Ⅱ(4)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两个短主梁在一条直线上,两个次梁在一条直线上,柱座(7)位于F板的中心,相邻的短主梁和次梁之间通过连接板Ⅰ(1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Ⅱ(4)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Ⅰ(1)和次梁Ⅱ(4)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述短主梁Ⅰ(1)的另一端连接在次梁Ⅴ(10)中部,短主梁Ⅰ(1)的伸出部分的三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Ⅴ(10)中部的翼缘和腹板连接,短主梁Ⅰ(1)通过连接板Ⅰ(15)与次梁Ⅴ(10)相连,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连接 板Ⅰ(1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述次梁Ⅱ(4)的另一端连接在长主梁Ⅰ(6)的中部,采用连接板Ⅰ(15)进行连接,次梁Ⅱ(4)的伸出部分三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Ⅰ(6)中部的翼缘和腹板连接,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楼板(17)采用抗剪键拼接在短主梁Ⅰ(1)、次梁Ⅱ(4)、长主梁Ⅰ(6)、柱座(7)、次梁Ⅴ(10)所围成的框架上;
    所述装配式楼板A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B板进行拼接,拼接方式是将A板的长主梁Ⅰ(6)和B板的长主梁Ⅰ(6)进行拼接,所有的拼接均采用螺栓进行现场拼接;所述装配式楼板B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C板进行拼接,拼接方式是将B板的长主梁Ⅰ(6)和C板的长主梁Ⅰ(6)进行拼接,所有的拼接均采用螺栓进行现场拼接;所述装配式楼板D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E板进行拼接,拼接方式是将D板的长主梁Ⅰ(6)和E板的长主梁Ⅰ(6)进行拼接,所述装配式楼板E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F板进行拼接,拼接方式是将E板的长主梁Ⅰ(6)和F板的长主梁Ⅰ(6)进行拼接所有的拼接均采用螺栓进行现场拼接;所述装配式楼板A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D板进行拼接,拼接方式是将A板的次梁Ⅴ(10)和D板的次梁Ⅴ(10)进行拼接,所有的拼接均采用螺栓进行现场拼接;所述装配式楼板B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E板进行拼接,拼接方式是将B板的次梁Ⅴ(10)和E板的次梁Ⅴ(10)进行拼接,所述装配式楼板C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F板进行 拼接,拼接方式是将C板的次梁Ⅴ(10)和F板的次梁Ⅴ(10)进行拼接,所有的拼接均采用螺栓进行现场拼接;
    所述装配式楼板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为A板、B板、C板、D板、E板和F板;在横向上装配式楼板体系的两端为A板和D板,B板和C板拼接到一起可组成一个模块,此模块可相互拼接,根据建筑要求的面积,增加此模块的数量与A板拼接;E板和F板拼接到一起可组成另一个模块,此模块可相互拼接,根据建筑要求的面积,增加此模块的数量与D板拼接;纵向上装配式楼板体系的两端为A板、B板和C板,通过增加D板、E板和F板组成的中间模块,进行拼接来增大建筑面积;实现模块化拼接;
    所述柱座(7)由两个法兰板(11)和一个方钢管Ⅰ(12)组成,两个法兰板(11)分别位于方钢管Ⅰ(12)的两个端部上,所有连接均采用焊接;所述法兰柱(13)由一个方钢管Ⅱ(14)和两个法兰板(11)组成,两个法兰板(11)分别位于方钢管Ⅱ(14)的两个端部上,所有连接均采用焊接;所述法兰柱(13)与柱座(7)进行连接,形成钢框架结构体系,所有连接均采用螺栓连接;
    所述装配式预应力偏心斜支撑是由耳板和预应力偏心斜杆(20)组成,耳板在工厂直接焊接在楼板的相应构件上,在现场施工时,将预应力偏心斜杆和耳板进行装配,形成预应力偏心斜支撑;所述耳板包括节点耳板(18),偏心支撑横梁耳板(19);所述节点耳板(18)位于柱座(7)和梁的连接处,一面与梁的翼缘相连,另一面与柱座(7)的方钢管Ⅰ(12),所有连接均采用焊接;所述偏心支撑横梁耳板(19)焊 接在梁的翼缘上,根据偏心支撑的不同形式焊接在梁的不同位置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次梁Ⅰ(3)、次梁Ⅱ(4)、长主梁Ⅱ(8)、次梁Ⅳ(9)是H型钢,或者是两个槽钢背对背拼接而成的等效H型钢,或者是两个T型钢拼接而成的等效H型钢,或者是四个角钢拼接而成的等效H型钢;所述次梁Ⅲ(5)、长主梁Ⅰ(6)、次梁Ⅴ(10)是波纹腹板钢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梁是型钢梁,或者是在梁的腹板处开设洞口的蜂窝钢梁,便于各种管线穿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偏心斜杆是预应力偏心索,或者是预应力偏心拉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槽钢梁由上翼缘,腹板和下翼缘组成,所述上翼缘与下翼缘平行,所述腹板垂直位于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所述腹板的断面呈均匀或不均匀周期性重复的波纹,该波纹断面为矩形波纹曲线、梯形波纹曲线、楔形波纹曲线或正弦曲线;所述腹板上开有螺栓孔,用于连接螺栓;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为钢板,钢板中与腹板平行的一条边为波形曲线,波纹曲线的形状与腹板的波纹断面形状相同;所述腹板放置于上翼缘和下翼缘的波纹曲线边处,腹板的波纹断面与上翼缘和下翼缘的波纹曲线边吻合相 连。

    说明书

    说明书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其规定的重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建筑工业化。要求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能够更好的体现绿色建筑的本质,“绿色建筑行动”为我国房屋钢结构相应体系创新及产业化提供了重大机遇。
    目前,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是钢结构住宅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的钢结构住宅建筑施工时采用了大量的现场焊接,施工速度慢,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最重要的是焊缝的质量不宜控制,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有效地克服了传统钢结构住宅的缺点。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梁柱节点及梁和梁的现场拼装是一个需 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在现有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通常采用的是两个槽钢进行拼装,两个槽钢的腹板对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形成装配式H型钢。但是,在这种拼接方式中,剪力是通过螺栓传递给腹板,腹板为平钢板,所以所需的螺栓数和腹板的用钢量很大。传统装配式钢结构节点处的螺栓连接也不能实现节点的刚性连接,造成体系的不足。
    由此可见,将传统的型钢构件用在装配式钢结构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不仅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创新出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新型受力构件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受力性能优越的新式装配式钢结构体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由装配式楼板、装配式支撑和装配式法兰柱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由A板、B板、C板、D板、E板和F板6种装配式楼板组成,所述装配式楼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
    所述装配式楼板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为A板、B板、C板、D板、E板和F板。在横向上装配式楼板体系的两端为A板和D板,B板 和C板拼接到一起可组成一个模块,此模块可相互拼接,根据建筑要求的面积,增加此模块的数量与A板拼接;E板和F板拼接到一起可组成另一个模块,此模块可相互拼接,根据建筑要求的面积,增加此模块的数量与D板拼接。纵向上装配式楼板体系的两端为A板、B板和C板,通过增加D板、E板和F板组成的中间模块,进行拼接来增大建筑面积,实现模块化拼接。
    所述装配式楼板之间的拼接采用受力性能优越的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装配式波纹腹板槽钢梁。两块相邻的装配式楼板的拼接处的两个波纹槽钢梁的腹板咬合对接,在腹板处通过螺栓进行装配连接。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的拼接,装配后的钢梁承咬合状,依靠钢梁的咬合和螺栓使整个钢梁来承担平面内的剪力,有效地提高装配式钢梁的抗剪承载能力。
    所述波纹槽钢梁由上翼缘,腹板和下翼缘组成,所述上翼缘与下翼缘平行,所述腹板垂直位于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所述腹板的断面呈均匀或不均匀周期性重复的波纹,该波纹断面为矩形波纹曲线、梯形波纹曲线、楔形波纹曲线或正弦曲线;所述腹板上开有螺栓孔,用于连接螺栓;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为钢板,钢板中与腹板平行的一条边为波形曲线,波纹曲线的形状与腹板的波纹断面形状相同;所述腹板放置于上翼缘和下翼缘的波纹曲线边处,腹板的波纹断面与上翼缘和下翼缘的波纹曲线边吻合相连。
    本发明提出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柱座及装配式法兰柱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螺栓连接各 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
    所述装配式预应力斜支撑是由耳板和预应力斜杆组成,耳板在工厂直接焊接在楼板的相应构件上,在现场施工时,将预应力斜杆和耳板进行装配,形成预应力斜支撑;所述耳板包括节点耳板,偏心支撑横梁耳板;所述节点耳板位于柱座和梁的连接处,一面与梁的翼缘相连,另一面与柱座的方钢管,所有连接均采用焊接;所述偏心支撑横梁耳板焊接在梁的翼缘上,根据偏心支撑的不同形式焊接在梁的不同位置上。
    本发明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完全采用螺栓进行现场装配,取消了传统的现场焊接方式和混凝土浇筑方式,避免了混凝土浇筑和钢材焊接造成的环境污染。本发明在构件拆除时,可以高效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建筑垃圾,真正的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是一种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钢结构体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拼接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A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A板的单元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B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B板的单元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C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C板的单元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D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D板的单元分解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E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E板的单元分解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F板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F板的单元分解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拼接处波纹形腹板钢梁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波纹腹板钢梁断面波纹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拼接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柱座单元分解图
    图18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法兰柱单元分解图
    图19是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中的梁的开洞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节点耳板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节点耳板与预应力斜杆的拼接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预应力偏心支撑横梁耳板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预应力偏心支撑横梁耳板与预应力斜杆的拼接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的预应力偏心支撑形式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的装配效果图
    其中:1—短主梁Ⅰ,2—短主梁Ⅱ,3—次梁Ⅰ,4—次梁Ⅱ,5—次梁Ⅲ,6—长主梁Ⅰ,7—柱座,8—长主梁Ⅱ,9—次梁Ⅳ,10—次梁Ⅴ,11—法兰板,12—方钢管Ⅰ,13—法兰柱,14—方钢管Ⅱ,15—连接板Ⅰ,16—连接板Ⅱ,17—楼板,18—节点耳板,19—偏心支撑 横梁耳板,20—预应力预应力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中,所述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由装配式楼板、装配式支撑和装配式法兰柱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为A板、B板、C板、D板、E板和F板。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A板由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次梁Ⅰ3、次梁Ⅱ4、次梁Ⅲ5、长主梁Ⅰ6、柱座7、连接板Ⅰ15、连接板Ⅱ16和楼板17构成;所述A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抗剪键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新型装配式楼板A。短主梁Ⅱ2和次梁Ⅰ3垂直摆放,通过柱座7和连接板Ⅰ15将短主梁Ⅱ2和次梁Ⅰ3进行连接,短主梁Ⅱ2和次梁Ⅰ3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Ⅱ2和次梁Ⅰ3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Ⅱ2和次梁Ⅰ3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柱座7相连,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次梁Ⅱ4与次梁Ⅰ3平行,与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垂直,通过柱座7和连接板Ⅰ15与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相连,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和次梁Ⅱ4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短主梁 Ⅰ1、短主梁Ⅱ2和次梁Ⅱ4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次梁Ⅲ5与次梁Ⅱ4平行,与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垂直,通过连接板Ⅰ15与短主梁Ⅰ1相连,短主梁Ⅰ1上伸出的板的三个侧面同次梁Ⅲ5的上下翼缘及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Ⅲ5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长主梁Ⅰ6平行于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垂直于次梁Ⅰ3,通过连接板Ⅰ15和连接板Ⅱ16与次梁Ⅰ3、次梁Ⅱ4和次梁Ⅲ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Ⅱ16位于次梁Ⅰ3和次梁Ⅱ4的端部,连接板Ⅱ16的上下端与次梁Ⅰ3和次梁Ⅱ4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次梁Ⅰ3的腹板相连,另一个侧边同长主梁Ⅰ6的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连接长主梁Ⅰ6、次梁Ⅰ3、次梁Ⅱ4和次梁Ⅲ5的翼缘,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Ⅰ6、次梁Ⅰ3、次梁Ⅱ4和次梁Ⅲ5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楼板17采用抗剪键拼接在由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次梁Ⅰ3、次梁Ⅱ4、次梁Ⅲ5、长主梁Ⅰ6围成的平面上。
    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所述B板由次梁Ⅱ4、长主梁Ⅰ6、长主梁Ⅱ8、次梁Ⅳ9、次梁Ⅴ10、连接板Ⅰ15、连接板Ⅱ16和楼板17构成;所述B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抗剪键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B。长主梁Ⅰ6和次梁Ⅳ9、次梁Ⅴ10垂直摆放,通过连接板Ⅰ15和连接板Ⅱ16将两个长主梁Ⅰ6和次梁Ⅳ9、次梁Ⅴ10在梁端部进行连接,形成矩形框架, 所述连接板Ⅱ16位于次梁Ⅳ9的端部,连接板Ⅱ16的上下端与次梁Ⅳ9、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次梁Ⅳ9和次梁Ⅴ10的腹板相连,另一个侧面与长主梁Ⅰ6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Ⅰ6和次梁Ⅳ9、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设置的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Ⅰ6和次梁Ⅳ9、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长主梁Ⅱ8与长主梁Ⅰ6平行,与次梁Ⅴ10垂直放置,长主梁Ⅱ8位于两个长主梁Ⅰ6的正中间,长主梁Ⅱ8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连接板Ⅰ15连接于次梁Ⅳ9、次梁Ⅴ10的中部,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Ⅱ8和次梁Ⅳ9、长主梁Ⅱ8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长主梁Ⅱ8的两个端部伸出部分分别同次梁Ⅳ9、次梁Ⅴ10的中部腹板相连,设置的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Ⅱ8、次梁Ⅳ9和次梁Ⅴ10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次梁Ⅱ4与次梁Ⅴ10平行,与长主梁Ⅰ6和长主梁Ⅱ8垂直放置,通过连接板Ⅰ15将次梁Ⅱ4的梁端连接于长主梁Ⅰ6和长主梁Ⅱ8的中部,次梁Ⅱ4与长主梁Ⅰ6相连一端的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的翼缘相连,设置的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次梁Ⅱ4与长主梁Ⅱ8相连一端的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Ⅱ4和长主梁Ⅱ8的翼缘相连,设置的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次梁Ⅱ4和长主梁Ⅱ8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次梁Ⅱ4两端伸出部分与长主梁Ⅰ6和长主梁Ⅱ8的中部腹板相连接,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楼板17采用抗剪键拼 接在由次梁Ⅱ4、长主梁Ⅰ6、长主梁Ⅱ8、次梁Ⅳ9、次梁Ⅴ10围成的框架上。
    如附图6和附图7所示,所述C板由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次梁Ⅰ3、次梁Ⅱ4、长主梁Ⅰ6、柱座7、次梁Ⅴ10、连接板Ⅰ15、连接板Ⅱ16和楼板17构成;所述C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抗剪键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新型装配式楼板C。所述两个次梁Ⅰ3放置在同一直线上,通过柱座7进行连接,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作为矩形装配式楼板C板的两条对边,所有连接均为焊接;所述长主梁Ⅰ6与次梁Ⅰ3垂直放置,作为矩形装配式楼板C板的另外两条对边,所有连接均为焊接;通过连接板Ⅰ15和连接板Ⅱ16将C板的四条边进行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Ⅰ6和次梁Ⅰ3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Ⅰ6和次梁Ⅰ3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连接板Ⅱ16位于次梁Ⅰ3与长主梁Ⅰ6相连接的一端,连接板Ⅱ16的上下端与次梁Ⅰ3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次梁Ⅰ3的腹板相连,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和两个次梁Ⅱ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柱座7的四个侧面上,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和两个次梁Ⅱ4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两个短主梁在一条直线上,两个次梁在一条直线上,柱座7位于C板的中心,相邻的短主梁和次梁之间通过连接板Ⅰ1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Ⅱ4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Ⅰ1和次梁Ⅱ4上翼缘和下翼缘 上,所述短主梁Ⅰ1的另一端连接在次梁Ⅴ10中部,短主梁Ⅰ1的伸出部分三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Ⅴ10的翼缘和腹板连接,短主梁Ⅰ1通过连接板Ⅰ15与在次梁Ⅴ10边相连,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Ⅰ1和次梁Ⅴ10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短主梁Ⅱ2的另一端通过柱座7和连接板Ⅰ15与两个次梁Ⅰ3相连接,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Ⅱ2和次梁Ⅰ3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Ⅱ2和次梁Ⅰ3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次梁Ⅱ4的另一端连接在长主梁Ⅰ6的中部,采用连接板Ⅰ15进行连接,次梁Ⅱ4的伸出部分三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Ⅰ6的翼缘和腹板连接,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楼板17采用抗剪键拼接在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次梁Ⅰ3、次梁Ⅱ4、长主梁Ⅰ6所围成的框架上。
    如附图8和附图9所示,所述D板由短主梁Ⅰ1、次梁Ⅱ4、次梁Ⅲ5、长主梁Ⅰ6、柱座7、连接板Ⅰ15、连接板Ⅱ16和楼板17构成;所述D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抗剪键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新型装配式楼板D。短主梁Ⅰ1和次梁Ⅲ5垂直摆放,通过连接板Ⅰ15将短主梁Ⅰ1与次梁Ⅲ5进行连接,短主梁Ⅰ1的伸出部分与次梁Ⅲ5的端部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Ⅲ5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 板Ⅰ1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两个短主梁Ⅰ1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柱座7相连,两个短主梁Ⅰ1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次梁Ⅱ4与次梁Ⅲ5平行,与两个短主梁Ⅰ1垂直,通过柱座7和连接板Ⅰ15与两个短主梁Ⅰ1相连,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两个短主梁Ⅰ1和次梁Ⅱ4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两个短主梁Ⅰ1和次梁Ⅱ4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长主梁Ⅰ6平行于两个短主梁Ⅰ1,垂直于次梁Ⅱ4,通过连接板Ⅰ15和连接板Ⅱ16与两端的次梁Ⅱ4和次梁Ⅲ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Ⅱ16位于次梁Ⅱ4和次梁Ⅲ5的端部,连接板Ⅱ16的上下端与次梁Ⅱ4和次梁Ⅲ5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次梁Ⅱ4和次梁Ⅲ5的腹板相连,另一个侧边同长主梁Ⅰ6的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连接长主梁Ⅰ6和次梁Ⅱ4和次梁Ⅲ5的翼缘,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Ⅰ6、次梁Ⅱ4和次梁Ⅲ5上翼缘和下翼缘上,长主梁Ⅰ6的中部腹板与次梁Ⅱ4的伸出部分连接,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楼板17采用抗剪键拼接在短主梁Ⅰ1、次梁Ⅱ4、次梁Ⅲ5、长主梁Ⅰ6所围成的框架上。
    如附图10和附图11所示,所述E板由次梁Ⅱ4、长主梁Ⅰ6、长主梁Ⅱ8、次梁Ⅴ10、连接板Ⅰ15、连接板Ⅱ16和楼板17构成;所述E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抗剪键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装配式楼板E。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垂直摆放,通过连接板Ⅰ15和连接板Ⅱ16将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在梁端部进 行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连接板Ⅱ16位于次梁的端部,连接板Ⅱ16的上下端与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次梁Ⅴ10的腹板相连,另一个侧面与长主梁Ⅰ6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设置的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长主梁Ⅱ8与长主梁Ⅰ6平行,与次梁Ⅴ10垂直放置,长主梁Ⅱ8位于两个长主梁Ⅰ6的正中间,长主梁Ⅱ8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连接板Ⅰ15连接于次梁Ⅴ10的中部,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Ⅱ8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长主梁Ⅱ8的两个端部伸出部分两端次梁Ⅴ10的中部腹板相连,设置的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Ⅱ8和次梁Ⅴ10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所述次梁Ⅱ4与次梁Ⅴ10平行,与长主梁Ⅰ6和长主梁Ⅱ8垂直放置,通过连接板Ⅰ15将次梁Ⅱ4的梁端连接于长主梁Ⅰ6和长主梁Ⅱ8的中部,次梁Ⅱ4与长主梁Ⅰ6相连一端的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的翼缘相连,设置的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次梁Ⅱ4与长主梁Ⅱ8相连一端的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Ⅱ4和长主梁Ⅱ8的翼缘相连,设置的两块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次梁Ⅱ4和长主梁Ⅱ8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次梁Ⅱ4两端伸出部分与两侧长主梁Ⅰ6和长主梁Ⅱ8的中部腹板相连接,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楼板17采用抗剪键拼接在次梁Ⅱ4、长主梁Ⅰ6、长主梁Ⅱ8、次梁Ⅴ10所围成的框架上。
    如附图12和附图13所示,所述F板由短主梁Ⅰ1、次梁Ⅱ4、长主梁Ⅰ6、柱座7、次梁Ⅴ10、连接板Ⅰ15、连接板Ⅱ16和楼板17构成;所述F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抗剪键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装配式楼板F。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垂直摆放,通过连接板Ⅰ15和连接板Ⅱ16将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在梁端部进行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连接板Ⅱ16位于次梁的端部,连接板Ⅱ16的上下端与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次梁Ⅴ10的腹板相连,另一个侧面与长主梁Ⅰ6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设置的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Ⅰ6和次梁Ⅴ10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两个短主梁Ⅰ1和两个次梁Ⅱ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柱座7的四个侧面上,两个短主梁Ⅰ1和两个次梁Ⅱ4连接在柱座7的方钢管Ⅰ12上,两个短主梁在一条直线上,两个次梁在一条直线上,柱座7位于F板的中心,相邻的短主梁和次梁之间通过连接板Ⅰ1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Ⅱ4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Ⅰ1和次梁Ⅱ4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述短主梁Ⅰ1的另一端连接在次梁Ⅴ10中部,短主梁Ⅰ1的伸出部分的三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Ⅴ10中部的翼缘和腹板连接,短主梁Ⅰ1通过连接板Ⅰ15与次梁Ⅴ10相连,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Ⅴ10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述次梁Ⅱ4的另一端连接在长主梁Ⅰ6的中部,采用连接板Ⅰ15进行连接,次梁Ⅱ4的伸出部分三个侧 面分别与长主梁Ⅰ6中部的翼缘和腹板连接,连接板Ⅰ1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Ⅰ15分别连接在次梁Ⅱ4和长主梁Ⅰ6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楼板17采用抗剪键拼接在短主梁Ⅰ1、次梁Ⅱ4、长主梁Ⅰ6、柱座7、次梁Ⅴ10所围成的框架上。
    本发明提出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所述装配式楼板A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B板进行拼接,拼接方式是将A板的长主梁Ⅰ6和B板的长主梁Ⅰ6进行拼接,所有的拼接均采用螺栓进行现场拼接;所述装配式楼板B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C板进行拼接,拼接方式是将B板的长主梁Ⅰ6和C板的长主梁Ⅰ6进行拼接,所有的拼接均采用螺栓进行现场拼接;所述装配式楼板D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E板进行拼接,拼接方式是将D板的长主梁Ⅰ6和E板的长主梁Ⅰ6进行拼接,所述装配式楼板E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F板进行拼接,拼接方式是将E板的长主梁Ⅰ6和F板的长主梁Ⅰ6进行拼接所有的拼接均采用螺栓进行现场拼接;所述装配式楼板A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D板进行拼接,拼接方式是将A板的次梁Ⅴ10和D板的次梁Ⅴ10进行拼接,所有的拼接均采用螺栓进行现场拼接;所述装配式楼板B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E板进行拼接,拼接方式是将B板的次梁Ⅴ10和E板的次梁Ⅴ10进行拼接,所述装配式楼板C板与所述装配式楼板F板进行拼接,拼接方式是将C板的次梁Ⅴ10和F板的次梁Ⅴ10进行拼接,所有的拼接均采用螺栓进行现场拼接。
    如附图14所示,本发明的装配式楼板拼接处的波纹槽梁。
    如附图15所示,本发明的波纹槽梁多种断面波纹形式。
    如附图16所示,本发明的相邻装配式楼板处的螺栓连接。
    如附图17和附图18所示,本发明提出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所述柱座7由两个法兰板11和一个方钢管Ⅰ12组成,两个法兰板11分别位于方钢管Ⅰ12的两个端部上,所有连接均采用焊接;所述法兰柱13由一个方钢管Ⅱ14和两个法兰板11组成,两个法兰板11分别位于方钢管Ⅱ14的两个端部上,所有连接均采用焊接;所述法兰柱13与柱座7进行连接,形成钢框架结构体系,所有连接均采用螺栓连接。
    如附图19所示,本发明提出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所述所有的梁,可在梁的腹板处开设洞口的蜂窝钢梁,便于各种管线穿过。
    如附图20-24所示,所述装配式预应力斜支撑是由耳板和预应力斜杆20组成,耳板在工厂直接焊接在楼板的相应构件上,在现场施工时,将预应力斜杆和耳板进行装配,形成预应力斜支撑;所述耳板包括节点耳板18,偏心支撑横梁耳板19;所述节点耳板18位于柱座7和梁的连接处,一面与梁的翼缘相连,另一面与柱座7的方钢管Ⅰ12,所有连接均采用焊接;所述偏心支撑横梁耳板19焊接在梁的翼缘上,根据偏心支撑的不同形式焊接在梁的不同位置上。
    如附图25所示,本发明的装配效果图。

    关 键  词:
    节点 装配式 钢结构 预应力 偏心 支撑 咬合 拼接 体系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节点刚接的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偏心支撑咬合拼接体系.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56108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