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pdf

  • 上传人:111****11
  • 文档编号:555626
  • 上传时间:2018-02-22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650.9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25434.6

    申请日:

    2009.03.04

    公开号:

    CN101509495A

    公开日:

    2009.08.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04D 13/1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张建明变更后权利人:苏州市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5562 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双浜村工业园苏州市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转变更后权利人:215012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唐庄路180号登记生效日:20150909|||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F04D 13/12合同备案号:2011320000061让与人:张建明受让人:苏州市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发明名称: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申请日:20090304公开日:20090819授权公告日:20100623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1022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04D13/12

    主分类号:

    F04D13/12

    申请人:

    张建明

    发明人:

    张建明; 周亚明; 王振宇

    地址:

    215562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双浜村工业园苏州市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转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朱伟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属于消防设施技术领域。真空泵包括具有润滑油腔的第一泵体、主传动轴、设在主传动轴上的且位于第一泵体的润滑油腔内的偏心套、至少一对抽真空机构和一自润滑密封机构,消防泵包括第二泵体、泵盖和水泵叶轮,特点是:第一泵体朝向第二泵体的压力室的一侧延伸构成有一个衔接泵体,该衔接泵体与第二泵体固联,主传动轴伸展到衔接泵体外进入到压力室且与水泵叶轮联结,自润滑密封机构设在主传动轴上且位于衔接泵体内,第二泵体上构成有与压力室相通的第一空气通道,压力室与开设在衔接泵体上的第二空气通道相通,第二空气通道与抽真空机构相通。优点:既可节约时间,又可减轻消防人员的现场工作强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所述的真空泵包括具有润滑油腔(12)的第一泵体(1)、主传动轴(2)、设在主传动轴(2)上的并且位于第一泵体(1)的润滑油腔(12)内的偏心套(3)、至少一对抽真空机构(4)和一自润滑密封机构(5),所述的消防泵包括第二泵体(6)、泵盖(7)和水泵叶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泵体(1)朝向所述的第二泵体(6)的压力室(61)的一侧延伸构成有一个衔接泵体(11),该衔接泵体(11)与所述的第二泵体(6)固联,所述的主传动轴(2)伸展到衔接泵体(11)外进入到所述的压力室(61)并且与所述的水泵叶轮(8)联结,所述的自润滑密封机构(5)设在主传动轴(2)上并且位于衔接泵体(11)内,所述第二泵体(6)上构成有用于将第二泵体(6)的泵腔内的空气引出的并且与所述压力室(61)相通的第一空气通道(62),所述的压力室(61)与开设在所述衔接泵体(11)上的第二空气通道(111)相通,第二空气通道(111)与所述的抽真空机构(4)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接泵体(11)与所述的第二泵体(6)通过一组迫固件(112)并加第一密封圈(113)固定联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润滑密封机构(5)包括彼此对应地设在所述主传动轴(2)上的左、右护盖(51、52)、左、右密封环(53、54)和密封动环(55),在左护盖(51)的容腔内构成有一左密封环槽(511)和一自润滑油腔(512),所述的左密封环(53)设在左密封环槽(511)内并且在左密封环(53)的外壁上间隔开设有油槽(531),油槽(531)与自润滑油腔(512)相通,所述的右护盖(52)具有一容腔,在该容腔内构成有一右密封环槽(521),所述的右密封环(54)设在右密封环槽(521)内并且与所述的左密封环(53)相对应,所述的密封动环(55)设在所述的主传动轴(2)上并且位于所述的左、右密封环(53、54)之间,其中,密封动环(55)的一侧与左密封环(53)接触,而另一侧与右密封环(54)接触,密封动环(55)的圆周方向的外壁与所述的自润滑油腔(512)相对应,而自滑油油腔(512)通过注油孔(513)与开设在所述衔接泵体(11)上的注油道(114)相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密封环槽(511)的槽底壁上凹设有一第一弹簧座孔(5111),第一弹簧座孔(5111)内设有第一弹簧(5112),而右密封环槽(511)的外壁上开设有一第一卡环槽(5113),第一卡环槽(5113)内设有第一卡环(5114),所述的左密封环(53)的一侧与第一弹簧(5112)接触,另一侧与第一卡环(5114)相对应并且由第一卡环(5114)限位;所述的右密封环槽(521)的槽底壁上凹设有一第二弹簧座孔(5211),第二弹簧座孔(5211)内设有第二弹簧(5212),右密封环槽(521)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卡环槽(5213),第二卡环槽(5213)内设有第二卡环(5214),所述的右密封环(54)的一侧与第二弹簧(5212)相接触,另一侧与第二卡环(5214)相对应并且由第二卡环(5214)限位。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密封环(53)朝向密封动环(55)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台阶(532),第一台阶(532)的第一接触面(5321)与所述的密封动环(55)上的第一密封摩擦面(551)相接触;所述的右密封环(54)朝向密封动环(55)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台阶(541),第二台阶(541)的第二接触面(5411)与所述的密封动环(55)的第二摩擦面(552)相接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真空机构(4)各包括阀体(41)、阀座(42)、第一弹簧(43)、活塞(44)、推杆(45)、第一、第二阀膜(46a、46b)、第二弹簧(47)和弹簧压板(48),阀体(41)与阀座(42)的上部配接,而阀座(42)配置在所述的第一泵体(1)上,阀座(42)的下部伸展到所述的润滑油腔(12)中,并且在阀座(42)上开设有第三空气通道(421),该第三空气通道(421)与所述的第二空气通道(111)相通,第二阀膜(46b)固定在阀座(42)的上端面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第三空气通道(421),活塞(44)位于阀体(41)的活塞腔(412)内并且与推杆(45)的上端固定,在活塞(44)上开设有第四空气通道(441),该第四空气通道(441)与活塞腔(412)相通,而活塞腔(412)与阀体(41)的排气腔(414)相通,所述推杆(45)的下端伸展到阀座(42)外与所述的偏心套(3)相配合,第一阀膜(46a)固定在活塞(44)上并且与所述的第四空气通道(441)相对应,第一弹簧(43)的上端容纳在阀体(41)的弹簧座腔(411)内,下端套置在弹簧座套(431)上,弹簧座套(431)固定在推杆(45)上,第二弹簧(47)设在阀体(41)的弹簧座(413)内并且与弹簧压板(48)相对应,弹簧压板(48)固定在弹簧座套(431)上并且对应于第一阀膜(46a)的上方。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腔(414)上接续有排气咀(4141)。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套(3)上设有偏心套轴承(31),偏心套轴承(31)与所述的推杆(45)相配合。

    说明书

    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防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消防车辆上通常配备有真空泵和消防泵,由于已有技术中的真空泵和消防泵是各自独立的,因此当消防车出警并且抵达救灾现场后,需由消防人员将真空泵与消防泵实施人为联结,以便由真空泵对消防泵抽真空,直至消防泵顺利出水。上述情形所带来的问题是:由于救灾必须是分秒必争的,否则会延误时机而导致因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扩大,而在消防泵启用即出水之前,为了驱赶泵内的空气,将真空泵与其对接需要花费时间,而且消防人员的工作节凑紧张、工作强度大。因此有必要对已有技术中的各自独立的真空泵、消防泵进行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借助于消防人员在救灾现场实施对接而藉以体现既节约宝贵的救灾时间又减轻消防人员工作强度的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所述的真空泵包括具有润滑油腔的第一泵体、主传动轴、设在主传动轴上的并且位于第一泵体的润滑油腔内的偏心套、至少一对抽真空机构和一自润滑密封机构,所述的消防泵包括第二泵体、泵盖和水泵叶轮,特点是:所述的第一泵体朝向所述的第二泵体的压力室的一侧延伸构成有一个衔接泵体,该衔接泵体与所述的第二泵体固联,所述的主传动轴伸展到衔接泵体外进入到所述的压力室并且与所述的水泵叶轮联结,所述的自润滑密封机构设在主传动轴上并且位于衔接泵体内,所述第二泵体上构成有用于将第二泵体的泵腔内的空气引出的并且与所述压力室相通的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的压力室与开设在所述衔接泵体上的第二空气通道相通,第二空气通道与所述的抽真空机构相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衔接泵体与所述的第二泵体通过一组迫固件并加第一密封圈固定联结。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自润滑密封机构包括彼此对应地设在所述主传动轴上的左、右护盖、左、右密封环和密封动环,在左护盖的容腔内构成有一左密封环槽和一自润滑油腔,所述的左密封环设在左密封环槽内并且在左密封环的外壁上间隔开设有油槽,油槽与自润滑油腔相通,所述的右护盖具有一容腔,在该容腔内构成有一右密封环槽,所述的右密封环设在右密封环槽内并且与所述的左密封环相对应,所述的密封动环设在所述的主传动轴上并且位于所述的左、右密封环之间,其中,密封动环的一侧与左密封环接触,而另一侧与右密封环接触,密封动环的圆周方向的外壁与所述的自润滑油腔相对应,而自滑油油腔通过注油孔与开设在所述衔接泵体上的注油道相通。
    在本发明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密封环槽的槽底壁上凹设有一第一弹簧座孔,第一弹簧座孔内设有第一弹簧,而右密封环槽的外壁上开设有一第一卡环槽,第一卡环槽内设有第一卡环,所述的左密封环的一侧与第一弹簧接触,另一侧与第一卡环相对应并且由第一卡环限位;所述的右密封环槽的槽底壁上凹设有一第二弹簧座孔,第二弹簧座孔内设有第二弹簧,右密封环槽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卡环槽,第二卡环槽内设有第二卡环,所述的右密封环的一侧与第二弹簧相接触,另一侧与第二卡环相对应并且由第二卡环限位。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密封环朝向密封动环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台阶,第一台阶的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的密封动环上的第一密封摩擦面相接触;所述的右密封环朝向密封动环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台阶,第二台阶的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的密封动环的第二摩擦面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抽真空机构各包括阀体、阀座、第一弹簧、活塞、推杆、第一、第二阀膜、第二弹簧和弹簧压板,阀体与阀座的上部配接,而阀座配置在所述的第一泵体上,阀座的下部伸展到所述的润滑油腔中,并且在阀座上开设有第三空气通道,该第三空气通道与所述的第二空气通道相通,第二阀膜固定在阀座的上端面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第三空气通道,活塞位于阀体的活塞腔内并且与推杆的上端固定,在活塞上开设有第四空气通道,该第四空气通道与活塞腔相通,而活塞腔与阀体的排气腔相通,所述推杆的下端伸展到阀座外与所述的偏心套相配合,第一阀膜固定在活塞上并且与所述的第四空气通道相对应,第一弹簧的上端容纳在阀体的弹簧座腔内,下端套置在弹簧座套上,弹簧座套固定在推杆上,第二弹簧设在阀体的弹簧座内并且与弹簧压板相对应,弹簧压板固定在弹簧座套上并且对应于第一阀膜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气腔上接续有排气咀。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偏心套上设有偏心套轴承,偏心套轴承与所述的推杆相配合。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由于将已有技术中的各自独立的真空泵和消防泵联结为一个整体,因此当消防人员随出警车辆抵达救灾现场后无需再将真空泵与消防泵人为联结,从而既可节约时间,又可减轻消防人员的现场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润滑密封机构5的组装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图1,给出了作为真空泵的第一泵体1,该第一泵体1的一端即目前由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构成有一润滑油腔12,而第一泵体1的另一端即图示的左端延伸构成有一衔接泵体11,该衔接泵体11用一组迫固件112(螺栓)并且加第一密封圈113与作为消防泵的第二泵体6固定联结,从而使真空泵与消防泵构成一个整体。作为真空泵的主传动轴2的右端(图示为例,以下同)通过第一轴承21转动地支承在第一轴承座211上,第一轴承座211设在泵盖22上。主传动轴2伸展到泵盖22外的轴端用平键固装法兰连接盘23,该法兰连接盘23用来与动力机构传动联结。主传动轴5的近右端还通过第二轴承24支承于衔接泵体11内,并且由轴承挡盖241限定,具体是将轴承挡盖241与衔接泵体11固定。主传动轴2的右端伸展到衔接泵体11外并且穿过第二泵体6的压力室61与作为消防泵的叶轮8固定。作为消防泵的泵盖7用螺栓71与第二泵体6固定。由图所见,消防泵的第二泵体6上构成有用于将泵腔内的空气引至压力室61中的第一空气通道62,而在前述的衔接泵体11上开设有与压力室61相通的第二空气通道111,该第二空气通道111与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抽真空机构4相通,抽真空机构4的数量与第二空气通道111相等。此外,在衔接泵体11上还开设有注油道114,注油道114的作用是用于将润滑油引入到自润滑密封机构5,自润滑密封机构5在主传动轴2上的位置是处于前述的压力室61的部位。在主传动轴2的近中部并且在润滑油腔12内用平键固设偏心套3,在偏心套31上枢设偏心套轴承31,偏心套轴承31与抽真空机构4相配合,即由其作用于抽真空机构4。
    请见图2并且继续结合图1,在图2中清楚地给出了自润滑密封机构5的结构,将左、右护盖51、52以彼此相对应的方式设置在主传动轴2上并且位于衔接泵体11内,在左护盖51的内部加工有左密封环槽511并且左密封环槽511的底壁上间隔凹设而构成有第一弹簧座孔5111,各第一弹簧座孔5111内置入第一弹簧5112的一端,而第一弹簧5112的另一端与左密封环53的左侧面相接触,由第一弹簧5112对左密封环53施加向右的推力。在左密封环槽511的外壁上开设有一道第一卡环槽5113,该第一卡环槽5113内设置第一卡环5114,由第一卡环5114对左密封环53作向右运动的限位。在左护盖51的内部并且对应于前述的左密封环槽511的右侧或称右端构成有自润滑油腔512,该自润滑油腔512与开设在左护盖51上的注油孔513相通。此外,在左护盖51的外壁上并且偏一端设有一第一密封圈514,该第一密封圈514能有效地起到防止润滑油渗出的作用。
    在右护盖52的内部加工有右密封环槽521并且在右密封环槽521的底壁上间隔凹设有第二弹簧座孔5211,各第二弹簧座孔5211内置入第二弹簧5212的一端,而第二弹簧5212的另一端与右密封环54的右侧面相接触,由第二弹簧5212对右密封环54施加向左的推力。在右密封环槽521的外壁上开设有一道第二卡环槽5213,第二卡环槽5213内设置第二卡环5214,由第二卡环5214对右密封环54作向左运动的限位。此外,在右护盖52的外壁上并且大体上处于右护盖5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一第二密封圈522,该第二密封圈522能有效地防止润滑油渗出。
    左密封环53位于左密封环槽511内,外壁开设有油槽531,油槽531与注油孔513相通,更具体地讲与自润滑油腔512相通,在左密封环53所朝向密封动环55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一台阶532,第一台阶532的第一接触面5321即右侧面与密封动环55的第一密封摩擦面551相接触。在左密封环53的一端的内壁上还设有一第四密封圈533,第四密封圈533与左密封环槽511的内壁实施密封。右密封环54所朝向密封动环55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二台阶541,第二台阶541的第二接触面5411即左侧面与密封动环55的第二密封摩擦面552相接触。在右密封环54的一端的内壁上还设有第五密封圈542,第五密封圈542与右密封环槽521的内壁实施密封。由于自润滑油腔512的存在,能对左、右密封环53、54及密封动环55实施自润滑,于是,左密封环53的第一台阶532的第一接触面5321与密封动环55的第一密封摩擦面551之间不会出现干摩擦,因而不会因发热而损毁,同理,右密封环54的第二台阶541的第二接触面5411与密封动环55的第二密封摩擦面552之间也不会出现干摩擦。
    仍见图1,由于各抽真空机构4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申请人择其一(图中上部的一个)进行描述,该抽真空机构4的阀座42的中部固定在第一泵体1上并且用密封圈423实施密封,阀座42的下部伸展到前述的润滑油腔12中,上部探出于第一泵体1处,在阀座42的上部开设有第三空气通道421,该第三空气通道421与前述的第二空气通道111相通,阀座42具有一推杆腔422,该推杆腔422内容设推杆45并且由密封圈452密封。推杆45的下端伸展到阀座42外与偏心套3的偏心套轴承31相配合。当偏心套轴承31作用于推杆45时,推杆45运动,第一弹簧43压缩,反之亦然。推杆45的上端伸展到阀座42外,在阀座42的上端面固定第二阀膜46b,该第二阀膜46b盖合在第三空气通道421上,只有在空气从第二空气通道111进入第三空气通道421后,才由空气压力将第二阀膜46b开启(顶开),使空气进入开设在活塞44上的第四空气通道441,进而由第四空气通道441中的气流顶启第一阀膜46a,使空气进入活塞腔412,进而入排气腔414并且由接续在排气腔414上的排气咀4141外排。前述的活塞44是固定在推杆45上的,第一阀膜46a设在活塞44上并且对应于前述的第四空气通道441的上方。弹簧压板48固定在弹簧座套431上,而弹簧座套431由推杆螺母451限定在推杆45的上部。第一弹簧43的上端置入于阀体41的弹簧座腔411内,下端抵挡在弹簧座套431上。第二弹簧47容纳在阀体1的弹簧座413内并且与前述的弹簧压板48相对应。弹簧压板48主要用来对第一阀片46a的控制,避免第一阀片46a的无限活动,此外该弹簧压板48与第二弹簧47的配合还可起到缓冲作用。
    请见图3并且结合图1,申请人简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与公知技术相同地,作为消防用的压力泵的第二泵体6具有三个进水口,即第一、第二、第三进水口63a、63b、63c和一出水口64以及一个放水口65。工作时,由主传动轴2带动叶轮8工作(旋转),同时由设在主传动轴2上的偏心套3上的偏心套轴承31轮番地作用于各抽真空机构4的推杆45。为了将压力室61内的空气驱逐,以利出水口64出水,因此由偏心套3作用于抽真空机构4时便能实现,具体是:当偏心套轴承31作用于推杆45时,推杆45向阀座42方向运动,推动活塞44向阀体41的活塞腔412运动,活塞腔412内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压力室61内的空气经第一空气通道62进入第二空气通道111,再经第三空气通道421以及经第四空气通道441进入活塞腔412,进而进入排气腔414并且由排气咀4141外排。而当偏心套轴承31不作用于即离开推杆45时,推杆45在第一弹簧43的作用下复位,在复位过程中,具有单向阀作用的第一、第二阀膜46a、46b分别将第四、第三空气通道441、421挡闭。由于存在一对或多个抽真空机构4,因此偏心套轴承31表现为轮番作用于相应的推杆45,直到压力室61内的空气驱逐殆尽,使出水口顺利出水,在出水后,由水的压力使活塞44携推杆45向活塞腔412的方向移动,使推杆45离开偏心套轴承31,由于水的压力大于第一弹簧43的作用力,因此由弹簧压板48的阻挡而使第一阀膜46a对第四空气通道441封闭,水流不会从第四空气通道441进入排气腔414。使用完毕后,通过放水口65将压力室61内的水放除。

    关 键  词:
    真空泵 消防泵 配合 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真空泵与消防泵的配合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5562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