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汽车吸能盒.pdf

  • 上传人:bo****18
  • 文档编号:5551570
  • 上传时间:2019-02-12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1.19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27228.7

    申请日:

    2014.03.31

    公开号:

    CN103909888A

    公开日:

    2014.07.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R 19/34申请日:20140331|||公开

    IPC分类号:

    B60R19/34

    主分类号:

    B60R19/34

    申请人: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涛; 罗楠; 孙佳; 徐鹏; 周丹丹

    地址: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朝阳南大街226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代理人:

    申健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吸能盒,涉及汽车配件技术,以提供一种变形均匀,吸收碰撞能量效果好的吸能装置。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吸能盒,包括筒状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一端设有与汽车防撞梁连接的前安装板、另一端设有与汽车纵梁连接的后安装板,所述吸能盒本体侧壁上具有向内凹陷的溃缩槽,所述吸能盒本体至少一个侧壁上固定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上设有弱化结构,所述弱化结构对应所述溃缩槽设置;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引导板的弱化结构变形并引导所述溃缩槽溃缩吸能。本发明主要用在汽车中。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吸能盒,包括筒状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一端设有与汽车防撞梁连接的前安装板、另一端设有与汽车纵梁连接的后安装板,所述吸能盒本体侧壁上具有向内凹陷的溃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至少一个侧壁上固定有引导板;
    所述引导板上设有弱化结构,所述弱化结构对应所述溃缩槽设置;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引导板的弱化结构变形并引导所述溃缩槽溃缩吸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吸能盒本体结构相同的上、下表面;
    所述引导板包括固定在所述吸能盒本体非溃缩槽区域的连接边、以及与所述连接边相连并在所述溃缩槽区域形成有所述弱化结构的延伸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上表面设有三个长条状溃缩槽;沿所述吸能盒本体上表面延伸方向,三个所述溃缩槽平行、等距设置;
    所述引导板的连接边包括有四个,且分别位于相邻所述溃缩槽之间以及最外侧所述溃缩槽两端;所述连接边与所述溃缩槽平行设置,且多个所述连接边之间等距设置;
    相邻所述连接边同侧端之间共同连接所述延伸边,所述延伸边对应所述溃缩槽区域形成有顶角,所述顶角处设有所述弱化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边包括等长设置的两个自由边,且所述顶角临近所述吸能盒本体上表面的侧棱边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边与所述延伸边一体成型设置,且所述连接边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吸能盒本体侧壁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结构为设在所述延伸边内侧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为上、下贯通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侧所述溃缩槽两端的连接边与所述延伸边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连接处内侧。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所述溃缩槽之间的连接边与所述延伸边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连接处内侧。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与相邻所述溃缩槽之间的连接边同端相连的所述延伸边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相邻所述延伸边的连接处。

    说明书

    说明书汽车吸能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吸能盒。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汽车作为出行的代步工具,与此同时,汽车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由于车辆越来越多、路况越来越复杂,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碰撞等事故,其中以低速行驶下的前碰或后碰(追尾)居多。现有技术中,为了有效提高前防撞梁和后防撞梁在汽车低速碰撞下的防护作用,通常在前防撞梁和前纵梁、后防撞梁和后纵梁之间均设置汽车吸能盒,以充分吸收汽车碰撞能量。具体地,以汽车在低速行驶下发生前碰为例,其中,汽车吸能盒一端固定有与前防撞梁连接的前安装板、另一端固定有与前纵梁连接的后安装板,且汽车吸能盒的侧壁上设有溃缩槽,从而当汽车发生前碰时,前防撞梁将碰撞能量传递到汽车吸能盒中,汽车吸能盒通过溃缩槽的溃缩变形吸收碰撞能量,能够减少纵梁的变形量,从而保障了车内人员的安全。
    然而,车辆实际碰撞时,多为斜向碰撞(非正向碰撞)等复杂情况,导致汽车吸能盒所受碰撞力不均而无法均匀变形,则降低了汽车吸能盒的吸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吸能盒,以提供一种变形均匀,吸收碰撞能量效果好的吸能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吸能盒,包括筒状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一端设有与汽车防撞梁连接的前安装板、另一端设有与汽车纵梁连接的后安装板,所述吸能盒本体侧壁上具有向内凹陷的溃缩槽,所述吸能盒本体至少一个侧壁上固定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上设有弱化结构,所述弱化结构对应所述溃缩槽设 置;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引导板的弱化结构变形并引导所述溃缩槽溃缩吸能。
    其中,所述引导板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吸能盒本体结构相同的上、下表面;所述引导板包括固定在所述吸能盒本体非溃缩槽区域的连接边、以及与所述连接边相连并在所述溃缩槽区域形成有所述弱化结构的延伸边。
    具体地,所述吸能盒本体上表面设有三个长条状溃缩槽;沿所述吸能盒本体上表面延伸方向,三个所述溃缩槽平行、等距设置;所述引导板的连接边包括有四个,且分别位于相邻所述溃缩槽之间以及最外侧所述溃缩槽两端;所述连接边与所述溃缩槽平行设置,且多个所述连接边之间等距设置;相邻所述连接边同侧端之间共同连接所述延伸边,所述延伸边对应所述溃缩槽区域形成有顶角,所述顶角处设有所述弱化结构。
    具体可以为,所述延伸边包括等长设置的两个自由边,且所述顶角临近所述吸能盒本体上表面的侧棱边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边与所述延伸边一体成型设置,且所述连接边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吸能盒本体侧壁上。
    其中,所述弱化结构为设在所述延伸边内侧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为上、下贯通结构。
    在实际应用时,位于最外侧所述溃缩槽两端的连接边与所述延伸边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连接处内侧。
    其中,位于相邻所述溃缩槽之间的连接边与所述延伸边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连接处内侧。
    实际应用时还可以为,与相邻所述溃缩槽之间的连接边同端相连的所述延伸边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相邻所述延伸边的连接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吸能盒中,通过设在筒状吸能盒本体一端的前安装板,能够将吸能盒本体固定在防撞梁上,再通过设在筒状吸能盒本体另一端的后安装板,能够将吸能盒本体固定在纵梁上,从而将吸能盒本体固定在防撞梁与纵梁之间,其中,吸能盒本体侧壁上设有向内凹陷的溃缩槽。以 汽车低速行驶下发生前碰为例,本实施例中,在吸能盒本体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具有弱化结构的引导板,该引导板的弱化结构对应溃缩槽区域设置,从而当汽车发生低速前碰时,前防撞梁将碰撞能量传到汽车吸能盒中,吸能盒本体侧壁上的溃缩槽能够溃缩吸能,同时吸能盒本体侧壁上的引导板中的弱化结构变形,由于该弱化结构对应溃缩槽区域,因此弱化结构变形时能够引导溃缩槽快速溃缩,对于实际碰撞情况,溃缩槽的快速溃缩能够提高吸能盒整体变形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汽车吸能盒的吸能效果;而且,引导板的弱化结构自身变形,也能够吸收部分碰撞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汽车吸能盒的吸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吸能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吸能盒的引导板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吸能盒的引导板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汽车吸能盒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吸能盒,如图1所示,包括筒状吸能盒本体11,吸能盒本体11一端设有与汽车防撞梁连接的前安装板111、另一端设有与汽车纵梁连接的后安装板112,吸能盒本体11侧壁上具有向内凹陷的溃缩槽10,吸能盒本体11至少一个侧壁上固定有引导板12;引导板12上设有弱化结构,弱化结构对应溃缩槽10设置;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引导板12的弱化结构变形并引导溃缩槽10溃缩吸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吸能盒中,通过设在筒状吸能盒本体一端的前安装板,能够将吸能盒本体固定在防撞梁上,再通过设在筒状吸能盒本体另一端的后安装板,能够将吸能盒本体固定在纵梁上,从而将吸能盒本体固定在防撞梁与纵梁之间,其中,吸能盒本体侧壁上设有向内凹陷的溃缩槽。以汽车低速行驶下发生前碰为例,本实施例中,在吸能盒本体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具有弱化结构的引导板,该引导板的弱化结构对应溃缩槽区域设置,从 而当汽车发生低速前碰时,前防撞梁将碰撞能量传到汽车吸能盒中,吸能盒本体侧壁上的溃缩槽能够溃缩吸能,同时吸能盒本体侧壁上的引导板中的弱化结构变形,由于该弱化结构对应溃缩槽区域,因此弱化结构变形时能够引导溃缩槽快速溃缩,对于实际碰撞情况,溃缩槽的快速溃缩能够提高吸能盒整体变形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汽车吸能盒的吸能效果;而且,引导板的弱化结构自身变形,也能够吸收部分碰撞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汽车吸能盒的吸能效果。
    具体地,对于筒状的吸能盒本体11来说,其通常包括有前板以及通过焊接与前板连接的后板,从而构成具有四个面的筒状吸能盒本体11。因此,可以通过在吸能盒本体11的四个侧壁上均设置引导板12,从而在汽车碰撞的过程中,使引导板12从四个侧面充分引导吸能盒本体11的溃缩槽10快速溃缩,达到充分吸能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时,在保证引导板12引导溃缩槽10快速溃缩的前提下,同时节省材料成本,通常在吸能盒本体11的结构相同的上、下表面设置引导板12,即引导板12包括有两个,分别对应设在吸能盒本体11的上、下表面。
    其中,以吸能盒本体11的上表面为例,其上设有用于溃缩吸能的溃缩槽10,且通常为了提高汽车吸能盒的整体吸能能力和效果,通常在上表面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溃缩槽10,且优选溃缩槽10的结构为长条状结构,从而增加溃缩槽10自身的溃缩范围。这其中,由于汽车吸能盒主要吸收汽车正碰或后碰的碰撞能量,因此长条状溃缩槽10的延伸方向通常垂直于吸能盒本体11上表面的延伸方向,理想状况下,吸能盒本体11上表面的延伸方向即为汽车正碰或后碰的方向、长条状溃缩槽1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吸能盒本体11上表面的延伸方向。鉴于此,沿吸能盒本体11上表面的延伸方向,多个长条状溃缩槽10平行、等距设置,保证汽车吸能盒本体11整体溃缩的均匀性,提高吸能效果。
    相应的,如图2所示,引导板12可以包括固定在吸能盒本体11的非溃缩槽10区域的连接边21,即通过连接边21将引导板12固定在吸能盒本体 11的上表面上;在图2中,引导板12还包括与连接边21相连接,同时在对应溃缩槽10区域形成有弱化结构的延伸边22,从而汽车在碰撞发生时,固定用的连接边21不动(仅随吸能盒本体11的溃缩而运动,自身不存在溃缩,可能存在损坏等),从而延伸边22上的弱化结构受碰撞力的影响变形,完成对溃缩槽10溃缩的快速引导作用。
    具体可以为,如图1和图2所示,以吸能盒本体11上表面上设有三个溃缩槽10为例,相应的引导板12的连接边21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连接边21分别设在相邻溃缩槽10之间以及最外侧溃缩槽10两端,从而使连接在连接边21上的延伸边22能够很好地对应溃缩槽10区域设置。其中,为了使碰撞力主要传递并作用于延伸边22上,可以将连接边21平行于溃缩槽10设置,从而使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或斜向等碰撞时,连接边21所受碰撞力最大,则使传递到延伸边22的碰撞力最大化,便于延伸边22上的弱化结构23的变形。
    在图1中,四个连接边21的同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与吸能盒本体11上表面的侧棱边平行设置,从而能够保证延伸边22上的弱化结构变形时,引导板12的变形方向为吸能盒本体11的溃缩方向,以保证引导作用下的快速溃缩吸能。图1和图2中,延伸边22连接在相邻连接边21的同侧端之间,且延伸边22对应溃缩槽区域形成有顶角,且在顶角处设有弱化结构23;其中,图1和图2中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四个连接边21,因此引导板12可以包括有八个延伸边22,即连接边21同侧端均设有四个。
    其中,图1和图2中延伸边22可以包括等长设置的两个自由边24,且两个自由边24构成的顶角临近吸能盒本体11上表面的侧棱边设置,从而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在碰撞力以及弱化结构的作用下,能够使两个自由边24相互靠拢、压缩变形,从而引导溃缩槽10沿引导板12的变形方向溃缩,达到快速溃缩的作用。这其中,一个延伸边22的两个自由边24的夹角越小,则越易发生变形,引导作用越好。
    在图1和图2中,相邻连接边21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延伸边22共同构成一个六边形结构,且该六边形结构在图2中,沿X方向和Y方向均为对称结 构,从而保证其固定在吸能盒本体11的上、下表面上时,能够在碰撞力作用下,各处变形量相同,从而达到均匀变形,以便于引导溃缩槽快速、均匀的溃缩。其中,图1和图2中,包括有三个上述六边形结构,六边形结构为闭合环结构,能够保证碰撞力传递的稳定性,便于引导板的变形。
    在实际加工制造过程中,可以将连接边21与延伸边22一体成型设置,便于加工制造,同时保证碰撞力传递的稳定性、顺畅性。且连接边21与延伸边22可以均采用45度钢材质,连接边21可以采用电焊、二保焊等方式固定在吸能盒本体11的侧壁上。
    在图2中,延伸边22上的弱化结构23为设在其内侧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为上、下贯通的结构。当汽车发生低速前碰时,由于第一凹槽的存在,使延伸边22在该顶角处强度较弱,从而汽车碰撞时使两个自由边24相互靠拢,延伸边22变形压缩,整体使引导板12完成变形,进而达到引导作用。其中,引导板12的引导作用主要依靠设在延伸边22上的弱化结构23,即第一凹槽完成,因此为了提高引导板12快速的在弱化结构23位置变形,可以通过在连接边21与延伸边22连接处设置第二凹槽25,且第二凹槽25位于连接处的内侧,即朝向六边形结构内部设置。其中,位于相邻溃缩槽10之间的连接边21,其一端同时连接有两个延伸边22的自由边24,连接边21与每个自由边24的连接处之间均设有第二凹槽25。
    下面借助图3对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汽车吸能盒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3中,临近前安装板111的连接边22定为连接边1、沿远离连接边1的方向依次定为连接边2、连接边3以及连接边4;相应的位于相邻连接边22之间的延伸边22,位于上部的延伸边22依次定为延伸边1、延伸边2以及延伸边3,位于下部的延伸边22依次定为延伸边4、延伸边5以及延伸边6。
    具体,当汽车发生碰撞时,首先连接边1受到碰撞力的作用,由于连接边1与延伸边1、延伸边4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凹槽25,因此连接边1受到碰撞力时,能够沿图3中X方向运动,从而碰撞力传递到与连接1相连的自由边24上,之后通过延伸边1与延伸边4上的弱化结构23,能够使延伸边1的 两个自由边24和延伸边4的两个自由边24相互靠拢,变形吸能。其中,与连接边1相连的两个自由边沿图3中Y方向运动。在连接边1沿X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吸能盒本体11上表面临近前安装板111的溃缩槽10也会受碰撞力的作用发生溃缩变形,从而延伸边1和延伸边4的弱化结构23在对应溃缩槽10变形时,能够引导该溃缩槽10快速溃缩,提高该溃缩槽10的溃缩均匀性,同时延伸边1和延伸边4的对称性,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溃缩槽10的溃缩均匀性,提高其吸能能力。
    随着碰撞力的传递,连接边2、连接边3以及连接边4均依次沿图3中X方向运动,从而使相应的延伸边2、延伸边3、延伸边5以及延伸边6各自的弱化结构23变形。该过程中,溃缩槽10依次溃缩吸能,从而延伸边2和延伸边5、延伸边3和延伸边6的弱化结构23变形时,能够引导溃缩槽10快速溃缩,提高吸能盒本体11上溃缩槽10的溃缩均匀性,同时延伸边2和延伸边5、延伸边3和延伸边6的对称性,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溃缩槽10的溃缩均匀性,提高其吸能能力。
    其中,在延伸边1和延伸边4的弱化结构首先变形之后,与连接边2连接的延伸边1和延伸边4的自由边24也会沿图3中X方向运动,因此为了提高其运动的方便性,避免对与连接边2连接的延伸边2和延伸边5的自由边24的阻碍,可以在与连接边2和连接边3两端相连的延伸边22之间,即延伸边1与延伸边2、延伸边2与延伸边3、延伸边4与延伸边5、延伸边5与延伸边6之间设置上述第二凹槽25,且第二凹槽25位于延伸边22与连接边21的连接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关 键  词:
    汽车 吸能盒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汽车吸能盒.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55157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