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光反应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5550302
  • 上传时间:2019-02-11
  • 格式:PDF
  • 页数:19
  • 大小:3.48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35914.6

    申请日:

    2013.09.23

    公开号:

    CN103921527A

    公开日:

    2014.07.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32B 37/12申请公布日:20140716|||公开

    IPC分类号:

    B32B37/12; B32B37/26; B32B38/00

    主分类号:

    B32B37/12

    申请人: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中岛淳; 秋山淳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12.09.24 JP 2012-20974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张会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反应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一边使具有透射性的支承体向一个方向移动,一边在该支承体上形成具有透射性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在第1照射室中,使支承体翻转,以使得支承体向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输送路径形成为多层结构,在使翻转前的支承体和翻转后的支承体相对地形成为多层结构,自紫外线产生用灯朝向支承体照射光,使光透射形成在支承体(1)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和该支承体,使呈多层结构的支承体上的所有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光聚合,并且,在与第1照射室相邻的第2照射室中,使用与在该第1照射室使用的紫外线产生用灯不同的紫外线产生用灯来促进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的光聚合反应。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反应性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其中的光反应性产物片包括:光反应产物层,该光反应产物层是通过利用自光照射器照射来的光使形成在支承体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反应而得到的,
    上述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一边使具有透射性的上述支承体向一个方向移动,一边在该支承体上形成上述光反应性组合物层,该上述光反应性组合物层作为用于利用光聚合反应而获得压敏性粘接剂层的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具有透射性,
    使该支承体至少翻转一次,以使得支承体向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输送路径形成为多层结构,
    在第1照射区域,自第1光照射器朝向支承体照射光,使翻转前的上述支承体和翻转后的支承体相对而构成为多层结构,
    使上述光透射形成在支承体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和该支承体,使在呈多层结构的支承体上的所有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光聚合反应,
    在第2照射区域向上述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照射光而使该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光聚合反应,该第2照射区域与该第1照射区域相邻且配置有与配置在该第1照射区域的第1光照射器的光源具有不同的特性的第2照射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反应性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第1照射区域中,自在翻转而呈多层结构地蛇行输送的上述支承体的最下层或最上层中至少任意一者的外侧朝向支承体照射光。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反应性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第1照射区域中,通过改变使上述支承体翻转的辊的直径而改变光的照射距离,来调节透射处于输送路径上的支承体和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的光的光强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应性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第1照射区域中,控制光照射器的输出电压,调节透射处于输送路径上的支承体和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的光的光强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应性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支承体的正面和背面形成光反应性组合物层。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应性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使形成在透光性剥离衬垫上的上述光反应性组合物层贴合在支承体上,
    保持利用上述剥离衬垫覆盖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的状态,朝向支承体照射光,使该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光聚合反应。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应性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支承体第一次翻转的时候,使上述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的聚合率达到20%以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应性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对于在上述第1照射区域中输送的支承体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的照度为0.1mW/cm2~15mW/cm2。

    9.  一种光反应性产物片的制造装置,该光反应性产物片包括 光反应产物层,该光反应产物层是通过利用自光照射器照射来的光使形成在支承体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反应而得到的,其中,
    上述光反应性组合物层是用于利用来自上述光照射器的光进行光聚合反应而获得压敏性粘接剂层的光聚合性组合物层,
    上述装置包括如下结构:
    涂覆机,其一边使具有透射性的上述支承体向一个方向移动一边在该支承体上涂布具有透射性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
    翻转机构,其使该支承体翻转,使得支承体向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第1光照射器,在使利用上述翻转机构翻转前的支承体和翻转后的支承体相对而使输送路径构成为多层结构的第1照射区域,该第1光照射器的光透射形成在支承体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和该支承体,使呈多层结构的支承体上的所有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光聚合反应;以及
    第2光照射器,该第2光照射器对于在与上述第1照射区域相邻位置连续输送的支承体,利用与配置在第1光照射器的光源具有不同的特性的光源,使上述支承体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光聚合反应。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反应性产物片的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第1光照器在上述第1照射区域中自在翻转成多层结构而蛇行输送的上述支承体的最下层或最上层中至少任意一者的外侧朝向支承体照射光。

    说明书

    说明书光反应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向形成在片状、带状或膜状等的支承体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照射光来使该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光反应而得到光反应产物层的光反应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光反应产物片的制造方法是以如下方式实施的。在膜状等的支承体上涂覆适当厚度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通过进行光照射使涂覆后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光反应(聚合反应)而形成光反应产物层。光反应产物片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例如是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光反应产物片包括通过进行光照射使形成后的该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聚合反应而形成有压敏性贴合剂层的压敏性粘接片、或利用光使光反应性组合物发生交联反应而变得凝胶化的粘接片等。并且,光反应产物片还包括作为用于该压敏性粘接片或粘接片的上述支承体而形成的基材、膜以及片等。
    上述制造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的:通过连续放出并供给支承体,一边使该支承体移动一边涂布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向涂布后的该支承体照射光,将被照射过的该支承体收卷起来。
    分级地改变对紫外线固化性片照射的紫外线的照射强度,使光反应性组合物发生光聚合反应。也就是说,通过改变照射强度来调整紫外线固化性的片的聚合率。例如,在第1步骤中照射规定照度的紫外线而使恒定量的光反应组合物聚合。在第2步骤中照射照度比上述第1步骤的照度强的紫外线,由此,提高紫外线固化性片的聚合率(参照日本国特开平2-60981号公报、日本国特开平6-504809号公报以及日本国特开平7-331198号公报)。
    作为其他方法,在第1步骤中对紫外线固化性片照射规定照度的紫外线而使恒定量的光反应组合物聚合。在第2步骤中照射照度比上述第1步骤的照度弱的紫外线,由此,提高紫外线固化性片的聚合率并提升生产速度(参照日本国特开平3-285974号公报)。
    并且,作为其他方法示出了如下方法:通过在上下方向上以成为交错网格状(犬牙状)的方式呈直线排列的紫外线产生用灯之间输送一次光反应产物片或者多次往复输送光反应产物片,从而高效地利用用于紫外线聚合的光(参照日本国特开2003-145012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方法中,产生有如下那样的问题。
    在日本国特开平2-60981号公报、日本国特开平6-504809号公报、日本国特开平7-331198号公报以及日本国特开平3-285974号公报所使用的分级地改变紫外线的照射的方法中,需要将强度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灯并列配置在直线状的输送路径上。因而,不仅生产线变长,而且产生了不得不设置多个种类的照射设备这样的不良的情况。
    并且,在日本国特开2003-145012号公报所使用的方法中,由于在狭窄的空间中紧密地排列灯,因此,光聚合性组合物会因从灯发出的热量而受到损伤。其结果,不能获得良好的特性。即,实质上,需要空出灯与光聚合性组合物间的间隔,从而不得不多次往复通过回送线(パスライン)。由此,产生了使设备大型化这样的不良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做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化装置结构且能高效地制造高品质的光反应产物片的光反应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而采用如下结构。
    即,一种光反应性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其中的光反应性产物片包括:光反应产物层,该光反应产物层是通过利用自光照射器照射来的光使形成在支承体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反应而得到的,上述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一边使具有透射性的上述支承体向一个方向移动,一边在该支承体上形成上述光反应性组合物层,该上述光反应性组合物层作为用于利用光聚合反应而获得压敏性粘接剂层的光聚合性组合物层,具有透射性,使该支承体至少翻转一次,以使得支承体向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输送路径形成为多层结构,在第1照射区域,其为使翻转前的上述支承体和翻转后的支承体相对而构成多层结构,在该第1照射区域自第1光照射器朝向支承体照射光,使上述光透射形成在支承体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和该支承体,使在呈多层结构的支承体上的所有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光聚合反应,在第2照射区域向上述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照射光而使该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光聚合反应,该第2照射区域与该第1照射区域相邻且配置有与配置在该第1照射区域的第1光照射器的光源具有不同的特性的第2照射器。
    采用上述方法,朝向呈多层结构地蛇行(锯齿状)输送的形成有光反应性组合物的层的支承体照射过来的光透射该支承体和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即,使支承体上的所有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发生光聚合反应。因而,能够有效地利用自一个方向照射过来的光,由此能够降低第1照射区域中利用的第1照射器的光源(灯等)的数量且能够通过在第1照射区域中的聚合反应使光反应性组合物接近目标聚合率。
    并且,通过将形成有接近目标聚合率的光反应性组合物的支承体输送到与第1照射区域相邻的第2照射区域,能够使光反应性组合物达到目标聚合率。尤其是,通过使利用在第2照射区域中所利用 的光源与在第1照射区域中所利用的光源是具有不同的特性的光源,能够进一步促进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的聚合反应。此外,由于在第1照射区域中光反应性组合物接近目标聚合率,因此能够使在第2照射区域中的光的照射时间短于在第1照射区域中的光的照射时间。换言之,能够使在第2照射区域中利用的光源的个数少于在第1照射区域中利用的光源的个数。因而,能够减少光源的个数且能够高效地制造高品质的光反应产物片。
    在上述方法中,只要在第1照射区域中自在翻转而呈多层结构地蛇行(锯齿状)输送的上述支承体的最下层或最上层中至少任意一者的外侧朝向支承体照射光即可。
    在该方法中,在从一侧照射光的情况下,随着光透射多层结构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和支承体而光强度逐渐降低,因此能够对前一层或后一层中的任何一层设定欲促进光聚合的时刻。另外,在支承体的翻转次数较多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自最下层和最上层这两侧照射光来使光强度稳定。
    另外,在该方法中,优选在第1照射区域中调整自光照射器朝向支承体照射的光的强度。例如,可以改变用于使支承体翻转的辊的直径而改变光的照射距离,或者也可以控制光照射器的输出电压。
    此外,光反应性组合物层不仅可以形成于支承体的一个面,也可以形成于正面和背面这两面。即,由于光透射支承体和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因此,即使使该光反应性组合物层构成为多层结构,也能够使所有的层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发生光聚合。
    另外,也可以是,使形成在透光性剥离衬垫上的上述光反应性组合物层贴合在支承体上,保持由该透光性剥离衬垫覆盖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的状态,朝向支承体照射光,使该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光聚合。
    采用该方法,通过透光性剥离衬垫,光透射而作用于光反应性组合物层。此时,未反应的光反应性组合物被透光性剥离衬垫遮住。也就是说,能够防止因未反应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引起的光照射器的污染、光照度的降低。尤其是,在光反应性组合物为用于利用来自光照射器的光进行光聚合而获得压敏性粘接剂层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的情况下,在该光反应组合物层暴露在大气中时,随着该光反应组合物层的光聚合反应,未反应的单体蒸发。然而,由于该单体被透光性剥离衬垫遮住而附着于该透光性剥离衬垫,因此能够防止因单体引起的光照射部件的污染、光照度的降低。另外,在要将透光性剥离衬垫从压敏性粘接剂层剥离时,以在支承体上设有压敏性粘接剂层的状态,仅剥掉透光性剥离衬垫。
    在利用透光性剥离衬垫来覆盖光反应性组合物层而获得光反应性产物片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在支承体第一次翻转的时候未反应的光反应性组合物自透光性剥离衬垫露出,优选使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的由光进行的反应率为20%以上。
    此外,在上述方法中,支承体和光反应性组合物(单面或双面形成)的层叠体、由支承体、光反应性组合物(单面或双面形成)以及透光性剥离衬垫构成的层叠体的透射率为10%以上,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能够根据该透射率,适当地设定和改变支承体的翻转数、灯的数量以及光强度等。
    另外,优选的是,在第1照射区域输送的支承体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的照度在0.1mW/cm2~15mW/cm2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而采用如下的结构。
    即,一种光反应性产物片的制造装置,该光反应性产物片包括光反应产物层,该光反应产物层是通过利用自光照射器照射来的光使形成在支承体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反应而得到的,上述光反应性组合物层是用于利用来自上述光照射器的光进行光聚合反 应而获得压敏性粘接剂层的光聚合性组合物层,上述装置包括如下结构:涂覆机,其一边使具有透射性的上述支承体向一个方向移动一边在该支承体上涂布具有透射性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翻转机构,其使该支承体翻转,使得支承体向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第1光照射器,在使利用上述翻转机构翻转前的支承体和翻转后的支承体相对而使输送路径呈多层结构的第1照射区域,该第1光照射器的光透射形成在支承体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和该支承体,使呈多层结构的支承体上的所有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光聚合反应;以及第2光照射器,该第2光照射器对于在与上述第1照射区域相邻位置连续输送的支承体,利用与配置在第1光照射器的光源具有不同的特性的光源,使上述支承体上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发生光聚合反应。
    采用该结构,能够较佳地实施上述方法。
    此外,在该结构中,只要以如下方式配置第1光照器即可,即,第1光照器在第1照射区域中自在翻转成多层结构而蛇行(锯齿状)输送的上述支承体的最下层或最上层中至少任意一者的外侧朝向支承体照射光。
    采用本发明的光反应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朝向呈多层结构地蛇行(锯齿状)输送的形成有光反应性组合物的支承体照射过来的光射透该支承体和光反应性组合物层并使支承体上的所有的光反应性组合物发生光聚合反应。因而能够降低灯、荧光管等光源的数量。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划分光向支承体照射的照射区域来分级地选择最合适的聚合方法,因此能够高效地制造高品质的光反应产物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以往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光反应产物片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光反应产物片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变形例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反应产物片的制造装置包括支承体供给卷2、涂覆部3、第1照射室5、第2照射室6、剥离部8以及支承体卷取部9。
    支承体供给卷2用于连续放出并供给片状、带状或膜状等的支承体(基材)1。
    涂覆部3用于为了在自支承体供给卷2连续放出的支承体1上形成光聚合性组合物层4而在支承体1上涂覆(涂布)规定的厚度的光聚合性组合物(以下,适当称作“光聚合性组合物4”)。
    第1照射室5和第2照射室6用于向涂覆于支承体1的光聚合性组合物4照射光。此外,第2照射室6与第1照射室5相邻。
    剥离部8用于自支承体1剥离后述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
    支承体卷取部9用于将设有压敏性粘接剂层4A的支承体1卷取,该压敏性粘接剂层4A是通过在第1照射室5和第2照射室6中输送的过程中利用光聚合反应而自光聚合性组合物层4获得的。以下,详细说明各部分的结构。此外,光聚合性组合物4相当于本发明的光反应性组合物。
    在支承体供给卷2上卷绕的带状的支承体1由具有透射性的材料构成。作为该支承体1,可使用例如聚酯膜等塑料膜等。
    光聚合性组合物4是含有单体或其部分聚合物以及光聚合引发剂且具有透射性的、会通过光照射而聚合形成压敏性粘接剂的物质。在该光聚合性组合物中会使用丙烯酸系、聚酯系、环氧系等的光聚合性组合物。在这些当中,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的光聚合性组合物。以下例示了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光聚合性组合物的各成分。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光聚合性组合物,使用以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为主成分的单体和含极性基团的共聚性单体。本实施例中使用的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是指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乙烯基系单体,作为具体例子,可以在主成分中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如下单体:具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异丁基、戊基、异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异辛基、壬基、异壬基、癸基、异癸基等烷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或者其烷基的一部分被羟基取代而得到的单体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4的范围单体。
    另外,作为含极性基团的共聚性单体,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衣康酸、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等不饱和酸、(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等含羟基单体、(甲基)丙烯酸己内酯等。另外,不限于单体,也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二聚体等二聚体。
    以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为主成分的单体与含极性基团的共聚性单体的使用比率如下:以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为主成分的单体为70~99重量%,含极性基团的共聚性单体为30~1重量%,特别优选的是,以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为主成分的单体为80~96重量%,含极性基团的共聚性单体为20~4重量%。通过以这种范围使用,可以很好地获得粘接性、内聚力等的平衡。
    作为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苯偶姻甲醚、 苯偶姻异丙醚等苯偶姻醚类,苯甲醚甲醚等取代苯偶姻醚类;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等取代苯乙酮类,2-甲基-2-羟基苯丙酮等取代-α-酮醇类,2-萘磺酰氯等芳香族磺酰氯类,1-苯基-1,1-丙烷二酮-2-(O-乙氧基羰基)-肟等光活性肟类等。这种光聚合引发剂的用量相对于以上述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为主成分的单体与含极性基团的共聚性单体的总量100重量份,通常为0.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1~3重量份。光聚合引发剂的用量少于该范围时,聚合速度变慢,单体容易大量残留,在工业上不优选;相反,多于该范围时,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容易导致粘接剂的内聚力下降,不能获得粘接特性上优选的特性。
    作为本实施例中使用的交联剂,可以使用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等,例如,可以使用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12-十二烷二醇二丙烯酸酯等二官能以上的丙烯酸烷基酯单体。该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的用量根据其官能团的数量等而不同,通常,相对于以上述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为主成分的单体与含极性基团的共聚性单体的总量100重量份,为0.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1~3重量份。在这样的范围内使用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时,会保持良好的内聚力。
    另外,除了上述多官能丙烯酸酯以外,还可以根据粘合剂的用途组合使用交联剂。作为组合使用的交联剂,例如,可以使用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等常用的交联剂。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赋粘剂等添加剂。
    透光性剥离衬垫7使用透光率为70%以上的材料,能够获得需要的透射量。作为该透光性剥离衬垫7,更优选为透光率为80%以上的材料,进一步优选为透光率为90%以上的材料。该透光性剥离衬垫7具有能充分耐受第1照射室5和第2照射室6中的处理的程度的耐热性。作为具有上述特性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可列举出例如聚酯 膜等。根据压敏性粘接剂层等的必要特性任意地设定由透光性剥离衬垫7透射的光的照射光量,但是光的照射光量通常在100J/cm2~30000mJ/cm2的范围内,更优选是在1000J/cm2~10000mJ/cm2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是在2000J/cm2~8000mJ/cm2的范围内。
    对透射透光性剥离衬垫7的光的波长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光聚合性组合物层的种类、用途来适当选择。例如,用于反应的光聚合引发剂在长波长紫外光(例如400nm以上)具有吸收带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择吸收带区的周边的波长的透光率较高的透光性支承体。或者,在欲使用可见光区的光进行光聚合反应的情况下,只要选择可见光区的透光率较高的透光性支承体即可。
    例如,在光聚合性组合物层为压敏性粘接剂层的情况下,透光性剥离衬垫7优选具有截断短波长光的特性。其理由是,当照射含有短波长的光时,光聚合反应而生成的压敏性粘接剂层与支承体1的剥离性下降。这在所谓的双面粘接片的情况下是不良的情况,因此用透光性剥离衬垫7截断短波长光。具体而言,作为该透光性剥离衬垫7,例如,能够将短波长光(例如300nm以下)的透射截断90%以上的膜是优选的,更优选能够将短波长光的透射截断93%以上的膜,进一步优选能够将短波长光的透射截断95%以上的膜。
    返回到图3,涂覆部3用于将光聚合性组合物4涂覆于自支承体供给卷2连续放出的支承体1上。此时,在支承体1的正面和背面这两面上沿该支承体1的宽度方向以成为规定宽度、规定厚度的方式涂覆光聚合性组合物4。该涂覆部3例如在支承体1的正面侧具有逗点涂布机(日文:コンマコータ),在支承体1的背面侧具有(喷注式)模涂机(日文:ダイコータ)。另外,在支承体1的正面和背面上涂覆的光聚合性组合物4可以是相同的组合物,也可以是不同的组合物。
    逗点涂布机包括透光性剥离衬垫供给卷10、给液槽11、逗点辊12以及支承辊13。
    透光性剥离衬垫供给卷10用于供给透光性剥离衬垫7。
    给液槽11用于在自透光性剥离衬垫供给卷10供给过来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上对光聚合性组合物4给液。
    逗点辊12用于将自给液槽11给液的光聚合性组合物4涂布于透光性剥离衬垫7。
    支承辊13用于将涂布有光聚合性组合物4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输送到支承体1的正面。
    与正面侧的逗点涂布机同样地,模涂机也包括透光性剥离衬垫供给卷10和支承辊13,并且,还包括唇口涂布机14。
    唇口涂布机14用于将光聚合性组合物4涂布于自透光性剥离衬垫供给卷10连续放出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
    并且,涂覆部3还包括用于将涂布有光聚合性组合物4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大致同时贴合于支承体1的两面的上下一对涂布辊15。
    利用涂布辊15将涂布有光聚合性组合物4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大致同时贴合于支承体1的两面,从而将光聚合性组合物4分别涂布于支承体1的两面。此外,贴合于支承体1的正面和背面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可以具有相同特性,或者也可以具有不同特性。
    此外,涂覆部3的结构不限于上述那样的逗点涂布机、模涂机,也可以是逆向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其他涂覆方式的涂布机,调整光聚合性组合物4的厚度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各涂覆方式来进行适当地改变和实施。
    在第1照射室5中,向分别涂覆于支承体1的两面的光聚合性组合物层4照射光。该第1照射室5包括第1输送辊16、第2输送辊17、第1紫外线产生用灯20以及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
    第1输送辊16使支承体1翻转,使得支承体1向与自支承体供给 卷2连续放出的支承体1的移动方向(图3所示的a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第2输送辊17使支承体1翻转,使得支承体1向与通过第1输送辊16翻转后的支承体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多个第1紫外线产生用灯20用于在支承体1通过第1输送辊16进行第一次翻转之前向支承体1的相对面的背面照射光。
    多个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用于在支承体1通过第2输送辊17进行了最后一次翻转之后向支承体1的相对面的背面照射光。
    此外,第1照射室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1照射区域。另外,第1输送辊16和第2输送辊17构成本发明中的翻转机构。第1紫外线产生用灯20和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光源。由上述多个紫外线产生用灯20、21构成本发明的第1光照射器。
    第2照射室6在与支承体1相对的一侧具有多个第3紫外线产生用灯22。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的第3紫外线产生用灯22是与在第1照射室5中利用的紫外线产生用灯具有不同的特性的光源。因而,在第2照射室6中,向在自第1照射室5输送过来的支承体1的两面正在进行光聚合反应的光聚合性组合物层4照射光,以促进该光聚合反应。此外,第2照射室6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2照射区域。另外,第3紫外线产生用灯2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光源。由上述多个紫外线产生用灯22构成本发明的第2光照射器。
    作为第1照射室5和第2照射室6的紫外线产生用灯,可列举出例如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水银灯等高压放电灯、化学灯、黑光灯以及捕虫用荧光灯等低压放电灯等。另外,也可以是以将由磁控管产生的微波转换为光能的方式发光的无电极UV灯。另外,也可以使用具有紫外线波长的发光元件的紫外线波长LED(Light Emitting Diode)。并且,在各照射室5、6中,也可以将两种类以上的上述灯组合使用,但在两照射室5、6中,使用不同特性的灯。
    另外,在使用透光性剥离衬垫7将光聚合性组合物4涂布于支承体1情况下,在第1照射室5中,在支承体1第一次翻转的时候,即,支承体1通过第1输送辊16翻转的时候,若聚合率较低,则作为未反应的光聚合性组合物4的单体会从透光性剥离衬垫7露出。因此,为了防止该现象发生,优选分别以在支承体1第一次翻转的时候,聚合率达到20%以上的方式设定第1紫外线产生用灯20的照度(根据场合,还可设定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的照度)。并且,更优选分别以使光聚合性组合物4的聚合率达到50%以上的方式设定第1紫外线产生用灯20和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的照度,进而,进一步优选分别以使聚合率达到70%以上的方式设定第1紫外线产生用灯20和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的照度。由于这些第1紫外线产生用灯20和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的照度影响通过光聚合反应所获得的单体的聚合度,因此为0.1mW/cm2~5000mW/cm2,优选为1mW/cm2~1000mW/cm2,进一步优选为1mW/cm2~100mW/cm2。
    在支承体1翻转时,有时会产生皱折,因此,期望用于涂布光聚合性组合物4的膜厚为400μm以下。另外,翻转时的旋转直径期望为300mm以上。这能够利用将输送辊的直径设定为300mm以上、或者将两个以上的直径小于300mm的输送辊组合起来等方法来容易地实现,但不限于上述方法,也可以使用任何翻转部件。
    此外,控制本实施例装置,使得支承体1在第1照射室5中第一次翻转的时候,即,支承体1通过第1输送辊16翻转的时候,光聚合性组合物层4的聚合率达到至少20%以上。对于光聚合性组合物层4的聚合率达到20%以上的检测,例如通过由照射实验获得的样品来预先求出。即,对于在支承体1上涂覆了与欲制造的制品的规格对应的光聚合性组合物4的样品,适当改变第1照射室5(第1紫外线产生用灯20和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的照射光量等各条件而进行照射实验。通过测定该实验后的样品的聚合率,能够实验性地求出聚 合率。为了测定聚合率,例如,可以通过求出在热风干燥器中加热130℃×两小时后的残渣率(加热后的重量/加热前的重量×100)来进行。
    剥离部8包括剥离辊23和卷取辊24。
    剥离辊23用于将位于支承体1的正面侧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剥离。卷取辊24用于将剥离下来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卷取。
    在剥离部8中,由剥离辊23剥离下来的位于支承体1的正面侧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被卷取辊24卷取。支承体1和位于背面侧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形成一体地被支承体卷取部9卷取。此时,为了防止卷取错位,期望设置卷取校正装置。通过将位于支承体1的正面侧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自支承体1剥离,从而在支承体1的两面设置通过对光聚合性组合物层4照射光而由光聚合性组合物层4光聚合形成的压敏性粘接剂层4A。并且,成为在支承体1的背面侧贴合有透光性剥离衬垫7的状态。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按以下那样的实施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2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1照射室5和第2照射室6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的装置不同,因此,对于相同的构成要件仅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详细叙述不同的构成要件。
    如图4所示,第1照射室5是从上述实施例1的第1照射室5中去除第1紫外线产生用灯20之后的结构。
    第2照射室6包括第3输送辊18、第4输送辊19以及第3紫外线产生用灯22。
    第3输送辊18使支承体1翻转,使得自第1照射室5输送过来的支承体1向相反方向移动。
    第4输送辊19使支承体1翻转,使得支承体1向与由第3输送辊18翻转后的支承体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多个第3紫外线产生用灯22用于在支承体1通过第3输送辊18进行第一次翻转之前向支承体1的相对面的背面照射光。
    以下示出了使用图3和图4所示的装置获得的压敏性粘接片的具体例和使用图1和图2所示的以往装置获得的压敏性粘接片的比较例。
    具体例
    在光聚合中,短波长光截断用的透光性剥离衬垫7使用实施了有机硅处理的38μm的聚乙烯膜。
    光聚合性组合物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在四口烧瓶中投入90重量份作为以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为主成分的主要单体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10重量份含极性基团的共聚性单体的丙烯酸(AA)以及0.05重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在氮气气氛下暴露于紫外线,从而获得了部分光聚合的浆液。在100重量份该部分聚合的浆液中均匀地混合0.04重量份作为交联剂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获得了光聚合性组合物。
    具体例1
    使用图3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用涂覆部3将该光聚合性组合物4涂覆于支承体1,使得该光聚合性组合物4连同支承体1一起达到230μm。作为第1照射室5中的光照射,第1紫外线产生用灯20和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均使用了90只黑光灯。以如下方式设定了支承体1上的照度:在支承体1通过第1输送辊16进行翻转之前的第1层为3.4mW/cm2,在自第1输送辊16起到第2输送辊17为止的第2层为2.4mW/cm2,在自第2输送辊17起到第2照射室6之前为止的第3层为1.9mW/cm2。
    另外,在第2照射室6中,第3紫外线产生用灯22使用了3只金属卤化物灯。支承体1上的照度设定为8.3mW/cm2。
    并且,支承体1的移动速度(线速度)设定为8m/min。以该移 动速度进行涂覆和光聚合,测定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率而获得了该具体例。
    具体例2
    利用图3所示的装置,改变第1照射室5的照明装置进行了实验。用涂覆部3将该光聚合性组合物4涂覆于支承体1,使得该光聚合性组合物4连同支承体1一起达到230μm。作为第1照射室5中的光照射,没有使用第1紫外线产生用灯20,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使用了90只黑光灯。以如下方式设定了支承体1上的照度:在支承体1通过第1输送辊16进行翻转之前的第1层为2.7mW/cm2,在自第1输送辊16起到第2输送辊17为止的第2层为1.5mW/cm2,在自第2输送辊17起到第2照射室6之前为止的第3层为0.9mW/cm2。
    另外,在第2照射室6中,第3紫外线产生用灯22使用了3只金属卤化物灯。支承体1上的照度设定为8.3mW/cm2。
    并且,支承体1的移动速度(线速度)设定为8m/min。以该移动速度进行涂覆和光聚合,测定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率而获得了该具体例。
    具体例3
    使用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用涂覆部3将该光聚合性组合物4涂覆于支承体1,使得该光聚合性组合物4连同支承体1一起达到230μm。作为第1照射室5中的光照射,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使用了90只黑光灯。以如下方式设定了支承体1上的照度:在支承体1通过第1输送辊16进行翻转之前的第1层为2.7mW/cm2,在自第1输送辊16起到第2输送辊17为止的第2层为1.5mW/cm2,在自第2输送辊17起到第2照射室6之前为止的第3层为0.9mW/cm2。
    另外,在第2照射室6中,第3紫外线产生用灯22使用了3只金属卤化物灯。以如下方式设定了支承体1上的照度:自支承体1进入第2照射室6起到通过第3输送辊18进行翻转之前的第1层为 8.3mW/cm2,在自第3输送辊18起到第4输送辊19为止的第2层为7.6mW/cm2,在自第4输送辊19起到第2照射室6的出口前为止的第3层为7.2mW/cm2。
    并且,支承体1的移动速度(线速度)设定为8m/min。以该移动速度进行涂覆和光聚合,测定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率而获得了该具体例。
    比较例1
    使用图1所示的以往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即,将支承体以直线状态自第1照射室5起经由第2照射室6进行输送。用涂覆部3将光聚合性组合物4涂覆于支承体1,使得该光聚合性组合物4连同支承体1一起达到230μm。作为第1照射室5中的光照射,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使用了90只黑光灯。支承体1上的照度设定为2.7mW/cm2。
    另外,在第2照射室6中,第3紫外线产生用灯22使用了3只金属卤化物灯。支承体1上的照度设定为8.3mW/cm2。
    并且,支承体1的移动速度(线速度)设定为8m/min。以该移动速度进行涂覆和光聚合,测定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率而获得了该具体例。
    比较例2
    使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即,该装置为仅具有第1照射室5的结构。用涂覆部3将光聚合性组合物4涂覆于支承体1,使得该光聚合性组合物4连同支承体1一起达到230μm。作为第1照射室5中的光照射,第1紫外线产生用灯20和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均使用了90只黑光灯。以如下方式设定了支承体1上的照度:在支承体1通过第1输送辊16进行翻转之前的第1层为3.4mW/cm2,在自第1输送辊16起到第2输送辊17为止的第2层为2.4mW/cm2,在自第2输送辊17起到第1照射室5的出口前为止的第3层为1.9mW/cm2。
    并且,支承体1的移动速度(线速度)设定为8m/min。以该移 动速度进行涂覆和光聚合,测定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率而获得了该具体例。
    将与上述具体例和比较例的各压敏性粘接片有关的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率的测定结果表示在以下的表1中。
    表1

    根据上述比较实验,由表1可知,本实施例装置的具体例1~具体例3与以往装置的比较例1、2(具体例4、5)在输送速度上相同。然而,所获得的结果是,用本实施例装置制造的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率全部高于用以往装置制造的光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率。即,本实施例装置通过使支承体1翻转而蛇行,并且,将第2照射室6以与第1照射室5相邻的方式配置,从而即使以与以往装置相同的输送速度,也能够延长支承体1的每单位面积的光照射时间,由此能够提高聚合率。
    并且,由于第1照射室5和第2照射室6使用具有不同的特性的紫外线产生用灯,因此能够调整聚合反应的反应速度并易于达到目标聚合率。
    此外,本发明还可以按以下那样的实施方式来实施。
    (1)在上述实施例装置中,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在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的一个侧方配置具有紫外线产生用灯的照射器。或者,也可以构成为仅在与一个侧方相反的一个侧方配置照 射器。
    (2)在上述实施例装置中,第1照射室5中的光强度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整:将直径不同的输送辊组合来改变自第1紫外线照射灯20、第2紫外线照射灯21到支承体1的距离。例如,如图5所示,使第1输送辊16a的直径小于上述主要实施例的第1输送辊16,并用两个第2输送辊17a、17b来构成第2输送辊17。
    即,在将第1输送辊16a替换为其他大小的输送辊时,通过使第2输送辊17a升降,能够将多层结构支承体1保持相互平行的同时进行输送。此外,在该结构中,也可以与图3的结构同样地构成为包括第2紫外线产生用灯21。
    另外,作为调整光强度的其他结构,也可以使滤镜介于多层结构输送路径之间,也可以通过调整第1紫外线产生用灯20~第3紫外线产生用灯23的输出电压而调整光强度。并且,也可以将上述变形例的结构组合。
    (3)在上述实施例2的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将第3紫外线产生用灯22仅配置于装置的下侧,自下侧朝向支承体1照射紫外线。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紫外线产生用灯,自上下方向朝向支承体1照射紫外线。

    关 键  词:
    光反应 产物 制造 方法 及其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光反应产物片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55030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