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为可达成低温发热传热之物体装置,与锅体之加热装置有关,属炊事用具。 现行食物锅体的加热装置有瓦斯炉、电磁炉、电热锅等等,传统的观念里总认为火力(电力)越大,锅子才会热得快,但事实上发热源(即瓦斯炉、电热锅等)的温度可能已经700-900度了,而锅子只吸收了90几度的热量,绝大部分热能都散失浪费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锅体与发热源二者间有距离外,更与锅体的导热性能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当锅体处于90度的温度状态时,锅体四周(也就是人处的环境)却显得相当燠热,造成使用者常满身大汗,一边擦汗一边挥铲的窘况。锅体不但温升慢,而且冷却也慢,致使锅体于一餐与另一餐之间以及热源的“开”与“关”之间常处于热胀冷缩交替的状态,不但变形会影响导热状况,更因热应力残留而降低锅体的使用寿命,这种既浪费能源又影响锅体使用寿命的状况,确实应该改进。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可达成低温发热传热之物体装置,其能节省不必要之能源浪费,且吸热快传热快,锅体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一种可达成低温发热传热之物体装置,其主要为一由诸如矽胶板、铁弗龙等所构成的软性介质体,具适当尺寸装设于发热源与被加热体之间,使发热源与被加热体之间的间距减至最小且尽可能地密切接触,使软性介质体能充分将发热源所发的热能完全吸收并迅速传导至被加热体上,降低发热源与被加热体间之温差,而达能于低温迅速加热物体之功效。
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于后:
图1.系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之平面示意图。
图2.系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平面示意图。
图3.系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之平面示意图。
图4.系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之平面示意图。
请参阅图1、图2所示,系将本发明最主要、重要的软性介质体(1),配合设置于电阻发热器(3)上使用,该软性介质体(1)系以矽胶板或铁弗龙等材质制成;为免其直接接触热源(发热体),必须在其与热源之间设置传导快的金属平板(2)如铁族平板铜板或铝板等,由金属平板(2)直接受热再传至其上与其密贴之软性介质体(1)上,软性介质体(1)因具有高的导热、传热效果,当各式各样的锅体(9)置于软性介质体(1)上时,接触密合,热的传递因空间间距的去除,而没有损失,所以将温差效应减至最低,所以能使电阻发热器(3)处于较低温状态(100多度)即可达对锅体(9)有效地加热,而完全解决习用使发热器处于高温燠热的状态,传至锅体(9)却只剩低温的缺弊,不但改善了使用空间的温度状态,更能削减和消除能源的浪费,且因软性介质体(1)的高传热功效,使温升快速,煮食更迅速省时,也因此能防止高温热应力效应,延长锅体、发热器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3所示,适用于瓦斯炉(火焰炉)(7)上,籍助于一铝制架体(6)而将软性介质体(1)设置于上,籍由铝制架体(6)吸收瓦斯炉火的热量由软性介质体(1)传导至锅体(9),同样使瓦斯炉火于相当于100多度的较低温并将此热能传至锅体(9),令锅体(9)亦达此可加热食物的温度,不浪费能源不懊热又升温快无温差。
再请参阅图4所示,配合使用于高功率的电阻发热器(8),其装置于流理台(A)下方,适用于一般餐厅或集体伙食房等要大火大锅的地方使用,其底部配合一加压装置(801)(得以弹簧或其它机械弹性元件构成)不论锅体(9)内装重量多少,提供上顶的作用,在主体上发热体(802)为中间层(即为一般的电热线圈或火线线圈),上方则为软性介质体(1),下方为一隔热绝缘层(803),当装有物品的锅体(9)放下,一方由加压装置(801)提供上顶作用,而另一方软性介质体(1)则与锅体(9)呈软性、密切的接触,两者确保发热体(802)所产生的热能迅速完整地传导至锅体(9),而隔热绝缘层(803)则能保护其加压装置(801)不受热影响其性能及动作;
由于发热源的种类繁多,并不能在说明书中一一举例说明,就如同说明书中所举的实施例,配合不同的发热源在装置上就会有所不同,而本发明之主要重点即是在“软性介质体”具柔软、高导热的特性,将它设置于发热源与被加热体之间,一方面能迅速、完全地吸收发热源的热量、另一方面又能与被加热体密切贴合,进而将所吸取的热量传递至被加热体上,迅速地将食物加热煮熟,完全没有因为温差产生致使锅体外燠热难当,锅内温度却不高的状况,而将吸热完全转换呈放热,本发明避免了能源浪费,而达到预期目的。
必须说明的是,软性介质体(1)本身具有一定的耐热温度,为避免超过其熔点温度,得于其底部设有自动感温器(10a),即提供当软性介质体(1)下的感温器(10a)感应到温度过高(即超过设定温度时)则通知发热源断电、不再继续加热,而另一感温器(10b)则设于锅体(9)底部,感应温度降低(低至设定温度)则通知发热源加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是:发热体所发出的热能通过软性介质体能迅速高效地传导给被加热体,能源达到充分的利用,在发热体发出相同量热能情况下,本发明要比常用炉灶的热效率高出好多倍。
本发明具有下列附图:
图1.系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之平面示意图。
图2.系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平面示意图。
图3.系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之平面示意图。
图4.系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之平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1.软性介质体 2.金属平板 3、8.电阻发热器
6.铝制架体 7.瓦斯炉 801.加压装置
802.发热体 803.隔热绝缘层 9.锅体
10a、10b.自动感温器 A.流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