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钾铵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效三元复合肥料,即磷酸钾铵。
背景技术
面对国家要在2020年前实现化肥零增长。提供一种新型高效三元复合肥料替代传
统的化学肥料,降低化肥的使用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同时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高效三元复合肥料,不但可以降低
化学肥料使用量,同时可以实现在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磷酸钾铵,其特点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磷酸35%,氢氧化钾15%,碳酸氢铵50%。
磷酸钾铵是按化学分子式读法申请人命名,属于一种人工合成的新物质。
磷酸钾铵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在反应设备中,按碳酸氢铵量加入10%
的水,加入磷酸,升温至100℃,保温30分钟,加入氢氧化钾,温度稳定控制在95℃以下,反应
至pH值在6.5时降温至常温,经离心机脱水,烘干,烘干温度不得超过105℃,含水分为1.2%,
粉碎,得到白色晶体成品。
上述方法,1、碳酸氢铵加入磷酸首先反应得到磷酸二氢铵和磷酸氢二铵的混合
物。经过充分反应浓度混合物加入氢氧化钾。2、用钾对磷酸二氢铵和磷酸氢二铵中的氢离
子进行置换,得到磷酸钾铵。3、本反应过程中,能量消耗低、反应稳定,安全,反应过程中无
有害气体生成环保。
磷酸钾铵合成原理:
分子式NH4K2PO4。
反应方程式 H3PO4+ NH4CO3+kOH= NH4K2PO4+H2O+CO2。
分子结构式:
本发明存在两种不同的分子结构,两种分子结构式如下:
分子结构1 分子结构2
分子量:205.213122。
溶解度25℃时830克/升。
熔点:105℃。
本产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1、本发明将化学肥料使用量在保证作物和产量的基
础上下降了50%,相当于将肥料利用率提高了50%。2、本发明采用分子间的力学原理提高肥
料利用率,解决了缓控释肥料和稳定型肥料有害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3、本发明解决了传
统是三元复混肥料使用中的磷肥容易被土壤中阳离子固定问题,钾肥容易流失的问题和氮
肥挥发的问题,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的复合肥料。4、本发明解决了磷酸二氢钾在使用过程中
不具备氮肥功能,尤其是解决了在农业种植中磷酸二氢钾因不含有氮元素,单独使用效果
不突出的问题。5、本发明解决了磷酸二铵在使用过程中不具备钾肥肥功能,解决了在农业
种植中磷酸二铵因不含有钾元素,使用时需要配合钾肥使用的问题。
使用方法:本产品使用方法与传统的化学肥料与传统的三元复混肥料相同,不同
的是使用量为传统肥料用量的60%。
本发明优点是:1、本发明目前在农业种植中进行了应用,得到了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
其中在东北玉米种植中与其他厂家的一次性施肥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对比实验,增产比例在
8%以上,关键肥料节约使用40%以上。试验表明,本肥在性状和产量上好于常规处理,出米率
提高3.2%。各处理间有显著极差异,重复间无差异。2、本发明在保护地种植过程中分别在、
黄瓜、西红柿、辣椒作物上作为水溶性肥料冲施使用,增产效果与磷酸二氢钾对比效果非常
显著。试验表明,本肥能够提高黄瓜产量,改善生育性状,与常规对照相比增产8.37%,产量
差异达到0.01极显著水平,具有推广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磷酸钾铵投料比例:磷酸35%(浓度42%),氢氧化钾15%(纯度98%),碳酸氢铵50%(氮含量
17%)。
实施例2
磷酸钾铵制备方法:碳酸氢铵加入10%的水→加入磷酸→升温至100℃→保温30分钟→
加入氢氧化钾温度稳定控制在95℃以下→反应至PH值在6.5时→降温至常温→经离心机脱
水→烘干(烘干温度不得超过105℃)→当水分小于1.2%时→粉碎→可得到白色晶体成品。
试验例1
水稻磷酸钾铵肥效试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本公司生产的磷酸钾铵肥料对水稻具有增产效果。在通化市金厂镇进行该肥的水稻田
间试验,研究该产品对水稻生长、产量等方面的作用效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
依据。
二、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为2015年4月-10月,地点在通化市金厂镇。
三、材料和方法:
1、供试土壤类型:水稻土 。
供试土壤肥力状况:碱解氮为165ppm、有效磷为15ppm、速效钾为120ppm、pH6.2。
2、供试肥料:磷酸钾铵。
3、供试作物品种:稻花香。
植株性状:主茎15片叶,株高105厘米左右,穗长21.6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20粒左
右,千粒重26.8克左右。
试验设计及方法:
随机排列,各小区30m2 ,三次重复。
试验方法:
处理1:供试肥做底肥16公斤/亩;追肥同当地常规。
处理2:常规施肥对照。
处理3:空白对照。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
1、物候期调查:
2、生物学性状:
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供试肥在分蘖、株高上较其他两个有优势。
3、产量及产值状况:
后期测产结果可以看出常规施肥在千粒重上最高,在产量、穗数、粒数、千粒重上供试
肥处理最高。在出米率上,供试肥较常规提高了3.2%。供试肥处理较常规增产8.2%,较空白
增产47.6%。
五、试验结论:
本试验,处理1在性状和产量上好于其他处理,出米率提高3.2%。各处理间有显著极差
异,重复间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