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物流装配线的高空物料架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物流装配线的高空物料架。
背景技术
物流就是以仓储为中心,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
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
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物流仓库管理过程中,常常需要对货品进行分类摆放。
现有技术中,通常由工人操作叉车进行货品位置的转移。这种方式占用人力多,工
作效率低。同时,使用叉车时要求仓库内留有足够大的叉车回转空间,仓库的空间利用率比
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物流装配线的高空物料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传统的物料架在存放或转移货物时,需要较大的空间和人力进行操作,工作效率
低且仓库的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物流装配线的高空物料架,
包括架体、加强筋、架体传送带、物料传送带、传动辊、支架、挡条、固定杆、滑轮、滑道、底座
和升降装置,所述架体传送带设于架体上,所述架体的立柱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物料传送
带设于架体的右侧,所述传动辊的内侧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支架相连接,所述支架的
底部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滑道相连接,所述滑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升降装置设于物料
传送带的左端底部。
优选的,所述架体传送带与物料传送带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物料传送带上设有挡条。
优选的,所述物料传送带的一端通过滑轮与滑道相连接,且物料传送带的另一端
与升降装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采用液压升降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物流装配线的高空物料架设有可
升降的物料传送带,可根据物料架的高度自由的进行调节,实现对货物的分层放置,本发明
的架体上设有多层架体传送带,架体传送带用于承载物料并实现对物料的横向摆放,本发
明可实现对货物的自动摆放,避免了人工摆放对物料造成的损伤,并且减少了人工的使用,
提高了仓库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2、加强筋,3、架体传送带,4、物料传送带,5、传动辊,6、支架,7、挡
条,8、固定杆,9、滑轮,10、滑道,11、底座,12、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物流装配线的高空物料架,包
括架体1、加强筋2、架体传送带3、物料传送带4、传动辊5、支架6、挡条7、固定杆8、滑轮9、滑
道10、底座11和升降装置12,架体传送带3设于架体1上,架体1的立柱之间设有加强筋2,物
料传送带4设于架体1的右侧,传动辊5的内侧设有固定杆8,固定杆8与支架6相连接,支架6
的底部设有滑轮9,滑轮9与滑道10相连接,滑道10的底部设有底座11,升降装置12设于物料
传送带4的左端底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架体传送带3与物料传送带4垂直设置,架体传送带3用于
对物料的水平传送,物料传送带4用于将物料传送到架体传送带3上。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物料传送带4上设有挡条7,当物料传送带4与高层的架体
传送带3对接时,其角度会变大,物料容易产生滑动,挡条7可对物料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物
料滑落。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物料传送带4的一端通过滑轮9与滑道10相连接,且物料传
送带4的另一端与升降装置12固定连接,升降装置12将物料传送带4的左端抬起,物料传送
带4的右端通过滑轮9在滑道10上滑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升降装置12采用液压升降机,用于对物料传送带4的升降
和支撑。
工作原理:该用于物流装配线的高空物料架的架体传送带3可设置多层,本发明优
选四层,使用时,首先根据要摆放物料的架体传送带3的层高来调节物料传送带4,物料传送
带4的一端通过滑轮9与滑道10相连接,且物料传送带4的另一端与升降装置12固定连接,升
降装置12将物料传送带4的左端抬起,物料传送带4的右端通过滑轮9在滑道10上滑动,升降
装置12采用液压升降机,用于对物料传送带4的升降和支撑,将物料传送带4与架体传送带3
对接好后,通过将物料传送带4将物料传送到架体传送带3上,架体传送带3与物料传送带4
垂直设置,架体传送带3用于对物料的水平传送以及对物料的承载,物料传送带4上设有挡
条7,当物料传送带4与高层的架体传送带3对接时,其角度会变大,物料容易产生滑动,挡条
7可对物料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物料滑落。
综上所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