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子下料机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圆锥滚子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子下料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滚子加工,多使用人工排序上料,无规则下料,影响后续工序的高效、
有序展开,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滚子规则下料,对滚子
实现自动化排序、摆放,保证后续工序高效、有序的展开的滚子下料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滚子下料机,包括端面磨床,端面磨床上设有回转齿盘Ⅰ,回转齿盘Ⅰ圆周均布卡槽,回
转齿盘Ⅰ侧边设有回转装置,所述回转装置包括电机,电机输出轴连接带有卡槽的回转齿盘
Ⅱ,回转齿盘Ⅱ与回转齿盘Ⅰ垂直设置,回转装置还包括圆锥滚子转移机构和滚子吹送机
构,回转齿盘Ⅱ下方设有下料口。
圆锥滚子转移机构包括设置在回转齿盘Ⅱ与回转齿盘Ⅰ之间的限位压片及设置在
回转齿盘Ⅱ的内侧设有滚子吸附机构,限位压片位于回转齿盘Ⅰ上方、垂直于回转齿盘Ⅱ。
滚子吸附机构为电磁铁,电磁铁通过支架安装在端面磨床上。
限位压片为两段式结构,前端铰接调整板。
限位压片与下料口之间设有护板。
护板为弧形护板。
护板上端设有垂直挡边。
滚子吹送机构为空气喷嘴,空气喷嘴通过支架安装在端面磨床上。
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立柱,空气喷嘴及电磁铁设在支架的上支撑
板上,下料口设置在支架的下支撑板上。
回转齿盘Ⅰ的一侧设有滚子上料装置。
本发明将圆锥滚子的端面磨和工件下料紧密结合在一起,回转齿盘Ⅰ与回转齿盘
Ⅱ垂直布置,圆锥滚子从回转齿盘Ⅰ顺畅的进入回转齿盘Ⅱ,再从回转齿盘Ⅱ的下料口规则
下料,对滚子实现自动化排序、摆放,保证后续工序高效、有序的展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
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
明。
如图1所示,滚子下料机,包括端面磨床1,端面磨床1上设有回转齿盘Ⅰ3,回转齿盘
Ⅰ3圆周均布卡槽4,回转齿盘Ⅰ3侧边设有回转装置,所述回转装置包括电机2,电机2输出轴
连接带有卡槽的回转齿盘Ⅱ10,回转齿盘Ⅱ10与回转齿盘Ⅰ3垂直设置,回转装置还包括圆
锥滚子转移机构和滚子吹送机构,回转齿盘Ⅱ10下方设有下料口7。
圆锥滚子转移机构包括设置在回转齿盘Ⅱ10与回转齿盘Ⅰ3之间的限位压片5及设
置在回转齿盘Ⅱ10的内侧设有滚子吸附机构,限位压片5位于回转齿盘Ⅰ3上方、垂直于回转
齿盘Ⅱ10;滚子吸附机构为电磁铁9,电磁铁9通过支架11安装在端面磨床1上;滚子吹送机
构为空气喷嘴8,空气喷嘴8通过支架11安装在端面磨床1上。
如图2所示,限位压片为两段式结构,前端铰接调整板12,调整板可以调整角度,调
节限位压片与回转齿盘Ⅰ、回转齿盘Ⅱ之间的间距,确保圆锥滚子可以更顺畅从回转齿盘Ⅰ
进入回转齿盘Ⅱ。
为了更好的保护圆锥滚子从回转齿盘Ⅰ进入回转齿盘Ⅱ,将护板6设计成弧形护
板,弧形护板与回转齿盘Ⅱ圆周曲线更贴近,护板上端设有垂直挡边,防止圆锥滚子从回转
齿盘Ⅰ掉落。
支架11包括上支撑板13、下支撑板14和立柱15,空气喷嘴8及电磁铁9设在支架的
上支撑板13上,下料口7设置在支架的下支撑板14上。空气喷嘴8朝向下料口,吹动圆锥滚
子,为其提供动力。
回转齿盘Ⅰ的一侧设有滚子上料装置16,滚子上料装置可以是自动上料装置,也可
以是手动上料,只要能实现上料功能即可。
工件被固定在回转齿盘上,回转齿盘转动,使滚子的端面经过端面磨床。磨端面后
的工件通过电磁吸引力和压片的压力由回转齿盘转移至另一回转装置。最后,到达下料口
的工件在空气喷嘴的作用下离开下料机。
圆锥滚子从回转齿盘Ⅰ一侧的圆锥滚子上料装置16进入回转齿盘Ⅰ3,卡在卡槽4
上,滚子随回转齿盘Ⅰ3顺时针运动至限位压片5处,电磁铁9工作,在限位压片5的侧面推力
及电磁铁9的吸引力共同作用下,圆锥滚子进入回转装置的回转齿盘Ⅱ10的卡槽中,回转齿
盘Ⅱ10顺时针转动,在护板6的保护下,滚子位于回转齿盘Ⅱ10的卡槽中随回转齿盘Ⅱ10转
动直至下料口7处,在空气喷嘴8的吹动作用下离开下料机,完成下料。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