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输送带收圈的承重筒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送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输送带收圈的承重筒。
背景技术
承重筒是输送带收集的重要部件,常用的承重筒采用铸铁制作,其主要作用是支
撑作用。其重量沉,加工复杂,易受环境的腐蚀作用。而且,承重筒的表面还固定有金属输送
带栅,用以支撑输送带,相邻两个承重筒之间通过轴套管隔开,该结构不仅增大了承重筒的
整体重量,而且加工制作复杂。因此,通过在承重筒上套装一承重筒,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将
输送带布置在承重筒上,使输送带紧密贴合,增强了输送带的结构强度,提高了输送带的使
用寿命;通过安装该承重筒可以减少承重筒中轮辐的安装个数,从而降低了整体设备的重
量,降低设备的制作成本,减少主轴圆跳度,提高承重筒的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输送带收圈的承重筒,通
过在承重筒上套装一承重筒,通过承重筒中轮辐的安装个数,从而降低了整体设备的重量,
降低设备的制作成本,减少主轴圆跳度,提高承重筒的圆度,解决了现有的承重筒的个数较
多,不仅增大了承重筒的整体重量,而且加工制作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输送带收圈的承重筒,包括圆环和连接梁,所述圆环的端面
沿圆周均布有贯穿孔;所述连接梁两端部分别设有螺柱,所述连接梁的外表面包括第一曲
边和第二弧面,所述第一曲边与圆环的外表面同心同面,所述第二弧面与第一曲边形成D形
结构;所述连接梁固定在两个圆环之间,所述连接梁两端的螺柱与圆环上的贯穿孔间隙配
合。
进一步地,所述圆环为PVC塑料环圈或不锈钢环圈或玻璃钢环圈或碳纤维环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梁两端的螺柱与螺母配合,连接梁两端的螺柱分别插入到两
个圆环的端面设置的贯穿孔内,通过螺母与螺柱旋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边的圆心角在1°-2°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螺柱的长度大于圆环的厚度,在螺柱上留有一定长度与螺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圆环与连接梁固定形成的承重筒的表面上安装有输送带。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承重筒上套装一承重筒,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将输送带布置在承重筒
上,使输送带紧密贴合,增强了输送带的结构强度,提高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通过安装该
承重筒可以减少承重筒中轮辐的安装个数,从而降低了整体设备的重量,降低设备的制作
成本,减少主轴圆跳度,提高承重筒的圆度。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带收圈的承重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带收圈的承重筒辐盘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带收圈的承重筒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带收圈的承重筒支撑杆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带收圈的承重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送带收圈的承重筒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圆环,2-连接梁,3-贯穿孔,4-螺柱,201-第一曲边,202-第二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输送带收圈的承重筒,包括圆环1和连接梁
2,圆环1的端面沿圆周均布有贯穿孔3;连接梁2两端部分别设有螺柱4,连接梁2的外表面包
括第一曲边201和第二弧面202,第一曲边201与圆环1的外表面同心同面,第二弧面202与第
一曲边201形成D形结构;连接梁2固定在两个圆环1之间,连接梁2两端的螺柱4与圆环1上的
贯穿孔3间隙配合。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圆环1为PVC塑料环圈或不锈钢环圈或玻璃钢环圈或碳纤维
环圈,采用耐腐蚀的材质或较轻的非金属合成材质,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减轻自身重量。
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梁2两端的螺柱4与螺母配合,连接梁2两端的螺柱4分
别插入到两个圆环1的端面设置的贯穿孔3内,通过螺母与螺柱4旋紧固定。
其中如图6所示,第一曲边201的圆心角在1°-2°之间。
其中,螺柱4的长度大于圆环1的厚度,在螺柱4上留有一定长度与螺母配合。
其中,圆环1与连接梁2固定形成的承重筒的表面上安装有输送带。
本具体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应用为:在安装承重筒的外表面固定一承重筒,该承
重筒由圆环1和连接梁2组成,在不锈钢圆环1的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开有40个贯穿孔3;在
连接梁2两端分别设置有螺柱4,连接梁2的连接梁2的外表面包括第一曲边201和第二弧面
202,第一曲边201与圆环1的外表面同心同面,第二弧面202与第一曲边201形成D形结构,第
一曲边201与圆环1的外表面同心同面用以使输送带与第一曲边201紧密贴合,防止输送带
受力不均匀产生损坏;采用40根连接梁2,使连接梁2两端的螺柱4分别固定在两个圆环1之
间的贯穿孔3上,并通过螺母固定形成承重筒。
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将输送带布置在承重筒上,使输送带紧密贴合,增强了输送带
的结构强度,提高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通过安装该承重筒可以减少承重筒中轮辐的安装
个数,从而降低了整体设备的重量,降低设备的制作成本,减少主轴圆跳度,提高承重筒的
圆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应用”等的描述意指
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
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
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
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
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
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
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