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及其贴膜方法.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5503613
  • 上传时间:2019-01-29
  • 格式:PDF
  • 页数:24
  • 大小:1.69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110968.3

    申请日:

    2017.02.28

    公开号:

    CN106672305A

    公开日:

    2017.05.1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B 33/02申请日:20170228|||公开

    IPC分类号:

    B65B33/02

    主分类号:

    B65B33/02

    申请人:

    合肥宝亿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静远; 韩宝清

    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青龙潭路255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及其贴膜方法,包括边框自动定位装置、贴膜机构和覆膜机构;所述边框自动定位装置将待贴膜边框固定在治具板上;所述贴膜机构用于将保护膜贴覆在待贴膜边框的四周外侧壁上,所述覆膜机构将外露在待贴膜边框四周外侧壁上的保护膜贴在待贴膜边框上未覆膜处。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能够对非平面的产品进行贴膜,即可以针对有拐角的物件进行贴膜,适用性较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自动定位装置、贴膜机构和自动覆膜
    机构;所述边框自动定位装置将待贴膜边框固定在治具板上;所述贴膜机构用于将保护膜
    贴覆在待贴膜边框的四周外侧壁上,贴膜机构包括第一水平直线模组、第二水平直线模组、
    竖直直线模组、贴膜组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一水平直线模组与第二
    水平直线模组平行,且第二水平直线模组位于第一水平直线模组的上方;所述竖直直线模
    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平直线模组、第二水平直线模组相连;所述第一电机设于第一水平
    直线模组上,驱动竖直直线模组沿着第一水平直线模组、第二水平直线模组做水平移动;所
    述第二电机设于竖直直线模组上,驱动贴膜组件沿着竖直直线模组做垂直上下移动;所述
    第三电机设于贴膜组件上,驱动贴膜组件做绕轴转动;所述覆膜机构将外露在待贴膜边框
    四周外侧壁上的保护膜贴在待贴膜边框上未覆膜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机构还包括第
    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齿轮通过连
    接件与贴膜组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组件包括:夹
    膜气缸、夹膜进退气缸、贴膜气缸和切膜气缸;所述夹膜进退气缸的活塞杆与夹膜气缸相
    连,控制夹膜气缸的前进与后退;所述夹膜气缸连接着夹膜气爪,控制夹膜气爪的张开与闭
    合;所述切膜气缸设于贴膜气缸上方,切膜气缸前端设有切膜刀,用于切断保护膜;所述贴
    膜气缸的前端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有按压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覆膜机构包括
    覆膜架和移位组件,所述覆膜架上设有上覆膜气缸、左覆膜气缸、右覆膜气缸;所述上覆膜
    气缸、左覆膜气缸、右覆膜气缸上分别设有第一压平件、第二压平件和第三压平件;所述移
    位组件设于覆膜架下方,移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齿轮、齿条、治具连接板、第一连接板,所
    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相连,齿轮与齿条啮合,治具连接板的两端连接有治具固定板,
    治具连接板还与齿条相连;第一连接板的下方设有第一滑轨,其底面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
    块安装在第一滑轨上,第一连接板与治具连接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面
    设有多个第一滑轨,各第一滑轨上分别设有第一滑块,各第一滑轨间相互平行,由齿条带动
    所有的滑块共同做水平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平件、第二
    压平件和第三压平件的延展方向分别平行于覆膜架的上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第一压平
    件、第二压平件和第三压平件均沿着覆膜架的前侧壁或者后侧壁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自动定位装置
    包括治具板、左定位气缸、上定位气缸、右定位气缸、左转角气缸、上转角气缸、右转角气缸
    和内顶气缸;所述左定位气缸、上定位气缸、右定位气缸分别设于治具板的左外侧、上外侧
    和右外侧,左定位气缸、上定位气缸、右定位气缸上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均垂直于治具板上
    对应的侧壁;所述左转角气缸、上转角气缸、右转角气缸分别设于治具板的左内侧、上内侧
    和右内侧;左转角气缸、上转角气缸、右转角气缸均包括气缸、活塞杆和与活塞杆相连的摆
    臂,气缸在水平方向垂直于治具板设置,各摆臂的旋转轨迹线与治具板的前壁面、后壁面平
    行,各摆臂分别用于与治具板上对应的内侧壁相抵;所述内顶气缸设于治具板的内侧,内顶
    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治具板的内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自动定位装置
    还包括切割部件,所述切割部件包括切角气缸和设于切角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切角刀,切角
    气缸驱动切角刀向边框的拐角处运动;所述切角刀的刀背与治具板的前侧壁或者后侧壁贴
    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顶气缸的延伸方
    向与治具板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垂直,其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治具板的左内侧壁或者
    右内侧壁。
    10.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的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定位的边框套放在治具板上;
    步骤二、利用上定位气缸顶住边框的上外侧壁,同时利用左定位气缸或者右定位气缸
    顶住边框的左外侧壁或者右外侧壁;
    步骤三、利用上转角气缸的摆臂与边框的上内侧壁相抵,同时利用左转角气缸或者右
    转角气缸的摆臂与边框的左内侧壁或者右内侧壁相抵;
    步骤四、利用内顶气缸由内朝外顶住边框的右内侧壁或者左内侧壁;
    步骤五、利用右定位气缸或者左定位气缸顶住边框的右外侧壁或者左外侧壁;
    步骤六、利用右转角气缸或者左转角气缸的摆臂与边框的右内侧壁或者左内侧壁相
    抵,最终完成边框的定位;
    步骤七、利用设于第一水平直线模组上的第一电机和设于竖直直线模组上的第二电机
    驱动设于竖直直线模组上的贴膜组件运动到设定的贴膜位置;
    步骤八、启动与贴膜组件相连的第三电机,将贴膜组件的工作面调整到与待贴膜物件
    贴膜面相对;
    步骤九、利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配合驱使贴膜组件沿着待贴膜物件贴膜面运动,完
    成贴膜;
    步骤十、第四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运动,齿条带动治具连接板
    和与治具连接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治具固定板沿着第一滑轨运动;直至治具连接板运动
    到设定的覆膜位置;
    步骤十一、左覆膜气缸和右覆膜气缸同时伸出,驱动第二压平件和第三压平件沿着待
    覆膜物件的左、右侧前表面或者左、右侧后表面运动,将外露在待覆膜物件左、右侧前表面
    或者左、右侧后表面的保护膜抚平,然后左覆膜气缸和右覆膜气缸缩回;
    步骤十二、上覆膜气缸伸出,驱动第一压平件沿着待覆膜物件的上侧表面运动,将外露
    在待覆膜物件上前侧表面或者上侧后表面的保护膜抚平,最后上覆膜气缸缩回,完成覆膜。

    说明书

    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及其贴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及其贴膜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划伤等问题,在产品完成生产之后,包装之前,通
    常需要在产品的表面贴上保护膜用来。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贴膜方式包括:(1)人工贴
    膜,这种贴膜方式,效率低,效果差,人力需求大;(2)利用市面上的自动贴膜机进行贴膜,但
    是现有的自动贴膜机大多结构复杂,且只能对直边框进行贴膜,无法对带有拐角的产品进
    行贴膜,诸如U型框等,适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及其贴膜方法。

    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包括边框自动定位装置、贴膜机构和自动覆膜机构;所述
    边框自动定位装置将待贴膜边框固定在治具板上;所述贴膜机构用于将保护膜贴覆在待贴
    膜边框的四周外侧壁上,贴膜机构包括第一水平直线模组、第二水平直线模组、竖直直线模
    组、贴膜组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一水平直线模组与第二水平直线模
    组平行,且第二水平直线模组位于第一水平直线模组的上方;所述竖直直线模组的两端分
    别与第一水平直线模组、第二水平直线模组相连;所述第一电机设于第一水平直线模组上,
    驱动竖直直线模组沿着第一水平直线模组、第二水平直线模组做水平移动;所述第二电机
    设于竖直直线模组上,驱动贴膜组件沿着竖直直线模组做垂直上下移动;所述第三电机设
    于贴膜组件上,驱动贴膜组件做绕轴转动;所述覆膜机构将外露在待贴膜边框四周外侧壁
    上的保护膜贴在待贴膜边框上未覆膜处。

    优选地,所述贴膜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
    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齿轮通过连接件与贴膜组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贴膜组件包括:夹膜气缸、夹膜进退气缸、贴膜气缸和切膜气缸;所述
    夹膜进退气缸的活塞杆与夹膜气缸相连,控制夹膜气缸的前进与后退;所述夹膜气缸连接
    着夹膜气爪,控制夹膜气爪的张开与闭合;所述切膜气缸设于贴膜气缸上方,切膜气缸前端
    设有切膜刀,用于切断保护膜;所述贴膜气缸的前端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有按压件。

    优选地,所述自动覆膜机构包括覆膜架和移位组件,所述覆膜架上设有上覆膜气
    缸、左覆膜气缸、右覆膜气缸;所述上覆膜气缸、左覆膜气缸、右覆膜气缸上分别设有第一压
    平件、第二压平件和第三压平件;所述移位组件设于覆膜架下方,移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
    齿轮、齿条、治具连接板、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相连,齿轮与齿条啮
    合,治具连接板的两端连接有治具固定板,治具连接板还与齿条相连;第一连接板的下方设
    有第一滑轨,其底面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安装在第一滑轨上,第一连接板与治具连接板
    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面设有多个第一滑轨,各第一滑轨上分别设有第一
    滑块,各第一滑轨间相互平行,由齿条带动所有的滑块共同做水平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平件、第二压平件和第三压平件的延展方向分别平行于覆膜
    架的上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第一压平件、第二压平件和第三压平件均沿着覆膜架的前侧
    壁或者后侧壁运动。

    优选地,所述边框自动定位装置包括治具板、左定位气缸、上定位气缸、右定位气
    缸、左转角气缸、上转角气缸、右转角气缸和内顶气缸;所述左定位气缸、上定位气缸、右定
    位气缸分别设于治具板的左外侧、上外侧和右外侧,左定位气缸、上定位气缸、右定位气缸
    上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均垂直于治具板上对应的侧壁;所述左转角气缸、上转角气缸、右转
    角气缸分别设于治具板的左内侧、上内侧和右内侧;左转角气缸、上转角气缸、右转角气缸
    均包括气缸、活塞杆和与活塞杆相连的摆臂,气缸在水平方向垂直于治具板设置,各摆臂的
    旋转轨迹线与治具板的前壁面、后壁面平行,各摆臂分别用于与治具板上对应的内侧壁相
    抵;所述内顶气缸设于治具板的内侧,内顶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治具板的内侧
    壁。

    优选地,所述边框自动定位装置还包括切割部件,所述切割部件包括切角气缸和
    设于切角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切角刀,切角气缸驱动切角刀向边框的拐角处运动;所述切角
    刀的刀背与治具板的前侧壁或者后侧壁贴合。

    优选地,所述内顶气缸的延伸方向与治具板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垂直,其活塞杆
    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治具板的左内侧壁或者右内侧壁。

    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的贴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定位的边框套放在治具板上;

    步骤二、利用上定位气缸顶住边框的上外侧壁,同时利用左定位气缸或者右定位
    气缸顶住边框的左外侧壁或者右外侧壁;

    步骤三、利用上转角气缸的摆臂与边框的上内侧壁相抵,同时利用左转角气缸或
    者右转角气缸的摆臂与边框的左内侧壁或者右内侧壁相抵;

    步骤四、利用内顶气缸由内朝外顶住边框的右内侧壁或者左内侧壁;

    步骤五、利用右定位气缸或者左定位气缸顶住边框的右外侧壁或者左外侧壁;

    步骤六、利用右转角气缸或者左转角气缸的摆臂与边框的右内侧壁或者左内侧壁
    相抵,最终完成边框的定位;

    步骤七、利用设于第一水平直线模组上的第一电机和设于竖直直线模组上的第二
    电机驱动设于竖直直线模组上的贴膜组件运动到设定的贴膜位置;

    步骤八、启动与贴膜组件相连的第三电机,将贴膜组件的工作面调整到与待贴膜
    物件贴膜面相对;

    步骤九、利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配合驱使贴膜组件沿着待贴膜物件贴膜面运
    动,完成贴膜;

    步骤十、第四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运动,齿条带动治具连
    接板和与治具连接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治具固定板沿着第一滑轨运动;直至治具连接板
    运动到设定的覆膜位置;

    步骤十一、左覆膜气缸和右覆膜气缸同时伸出,驱动第二压平件和第三压平件沿
    着待覆膜物件的左、右侧前表面或者左、右侧后表面运动,将外露在待覆膜物件左、右侧前
    表面或者左、右侧后表面的保护膜抚平,然后左覆膜气缸和右覆膜气缸缩回;

    步骤十二、上覆膜气缸伸出,驱动第一压平件沿着待覆膜物件的上侧表面运动,将
    外露在待覆膜物件上前侧表面或者上侧后表面的保护膜抚平,最后上覆膜气缸缩回,完成
    覆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边框自动定位装置中设有定位气缸、转角气缸、内顶气缸和切角气
    缸,并利用定位气缸、转角气缸、内顶气缸三者的配合来实现边框的定位,能够消除边框倾
    斜而导致的定位不准的问题;当将本发明的装置用于边框覆膜机中时,可以利用切角气缸
    对贴覆在边框拐角处的膜进行切割,使得在对边框进行覆膜时,边框拐角处不会出现褶皱。

    (2)本发明中的边框自动定位装置中的用于实现定位功能的各个部件按照设定的
    顺序进行动作,来完成边框的定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装置中所有部件同时动作而造成
    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定位准确性和高效性。

    (3)本发明中的边框自动定位装置中采用转角气缸来实现边框的最终定位,能够
    降低整个装置的结构复杂度。

    (4)本发明中的贴膜机构通过第一水平直线模组、第二水平直线模组、第一电机和
    第二电机来调整贴膜组件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置;然后利用第三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
    轮来具体调整贴膜组件的贴膜角度,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能够对非平面的产品进行贴膜,
    即可以针对有拐角的物件进行贴膜,适用性较好。

    (5)本发明中的贴膜机构为了解决贴膜组件变换贴膜角度时按压件按压贴膜的力
    度不稳定的问题,在贴膜气缸的前端设置弹性部件,然后在将弹性部件与按压件相连,大大
    提高了本发明的贴膜良率。

    (6)本发明可以对U型边框进行贴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自动贴膜机构均无
    法做到做U型边框进行贴膜的问题。

    (7)本发明中的覆膜机构通过在覆膜架上设置上覆膜气缸、左覆膜气缸、右覆膜气
    缸,并设置对应的压平件,配合上覆膜气缸、左覆膜气缸、右覆膜气缸将外露在待贴膜物件
    的四周外侧壁的保护膜抚平,并设置第四电机、齿轮、齿条、治具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作为移
    位组件,将待覆膜物件移动到设定的位置进行覆膜,操作方便,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对
    非平面的产品的侧壁进行贴膜,适用性较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贴膜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贴膜机构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贴膜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贴膜机构的右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贴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贴膜组件的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贴膜组件的左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贴膜组件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贴膜组件的后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自动覆膜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自动覆膜机构的正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自动覆膜机构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自动覆膜机构的左视图;

    图1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自动覆膜机构的后视图;

    图1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自动覆膜机构的移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边框自动定位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边框自动定位装置的正视图;

    图20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边框自动定位装置的俯视图;

    图2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边框自动定位装置的左视图;

    图2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边框自动定位装置的后视图;

    图23为U型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
    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
    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包括边框自动定位装置、贴膜机构和自动
    覆膜机构;所述边框自动定位装置将待贴膜边框固定在治具板上;所述贴膜机构用于将保
    护膜贴覆在待贴膜边框的四周外侧壁上,贴膜机构包括第一水平直线模组1、第二水平直线
    模组6、竖直直线模组19、贴膜组件、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3和第三电机5;所述第一水平直线
    模组1与第二水平直线模组6平行,第二水平直线模组6位于第一水平直线模组1的上方;所
    述竖直直线模组1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平直线模组1、第二水平直线模组6相连;所述第一
    电机4设于第一水平直线模组1上,驱动竖直直线模组19沿着第一水平直线模组1、第二水平
    直线模组6做水平移动;所述第二电机3设于竖直直线模组19上,驱动贴膜组件沿着竖直直
    线模组19做垂直上下移动;所述第三电机5设于贴膜组件上,驱动贴膜组件做绕轴转动;所
    述覆膜机构将外露在待贴膜边框四周外侧壁上的保护膜贴在待贴膜边框上未覆膜处。

    如图3-11所示,所述的第一水平直线模组1、第二水平直线模组6、竖直直线模组19
    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水平直线模组和竖直直线模组来实现。竖直直线模组19的两端分
    别通过滑块2与第一水平直线模组1、第二水平直线模组6连接。

    优选地,所述贴膜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7、与第一齿轮7啮合的第二齿轮8,第一齿
    轮7与第三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齿轮8轮通过连接件与贴膜组件相连,优选地,连接件
    与贴膜组件之间为固定连接。利用第三电机5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转动,从
    而实现对设于连接件上的贴膜组件的贴膜角度的调整,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板,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选
    择连接件,使得可以利用第二齿轮带动贴膜组件旋转,从而调整其贴膜角度。

    优选地,所述贴膜组件包括:夹膜气缸16、夹膜进退气缸15、贴膜气缸18和切膜气
    缸17;所述夹膜进退气缸15的活塞杆与夹膜气缸16相连,控制夹膜气缸16的前进与后退;所
    述夹膜气缸16连接着夹膜气爪11,控制夹膜气爪11的张开与闭合;所述切膜气缸17设于贴
    膜气缸18上方,切膜气缸17前端设有切膜刀10,用于切断保护膜9。

    优选地,贴膜组件在拐角处旋转时,由于旋转过程中贴膜组件的贴膜角度一直在
    变,因此按压件按压贴膜的力度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因此,在贴膜气缸18的前端设置弹性部
    件13,然后再将弹性部件与按压件12相连,克服按压件按压贴膜的力度存在不稳定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按压件12为压胶轮,所述弹性部件13为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3、第三电机5均为伺服电机。

    本实施例中的贴膜机构通过第一水平直线模组、第二水平直线模组、第一电机和
    第二电机来调整贴膜组件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置;然后利用第三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
    轮来具体调整贴膜组件的贴膜角度,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能够对非平面的产品进行贴膜,
    即可以针对有拐角的物件进行贴膜,适用性较好。

    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贴膜组件变换贴膜角度时按压件按压贴膜的力度不稳定的
    问题,在贴膜气缸的前端设置弹性部件,然后在将弹性部件与按压件相连,大大提高了本发
    明的贴膜良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12-17所示,所述覆膜机构包括覆膜架和移位组件,所述覆膜架上设有上覆膜
    气缸203、左覆膜气缸201、右覆膜气缸204;所述上覆膜气缸203、左覆膜气缸201、右覆膜气
    缸204上分别设有第一压平件216、第二压平件202和第三压平件217;所述移位组件设于覆
    膜架下方,移位组件包括:第四电机209、齿轮211、齿条212、治具连接板207、第一连接板
    214,所述第四电机209的输出轴与齿轮211相连,齿轮211与齿条212啮合,治具连接板207的
    两端连接有治具固定板208,治具连接板207还与齿条212相连;第一连接板214的下方设有
    第一滑轨210,其底面设有第一滑块213,第一滑块213安装在第一滑轨210上,第一连接板
    214与治具连接板207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214的底面设有多个第一滑轨210,各第一滑轨210上分别
    设有第一滑块213,各第一滑轨210间相互平行,由齿条212带动所有的滑块共同做水平移
    动。

    优选地,所述治具固定板208的底端设有第二滑块(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滑块安
    装在对应的第二滑轨215上。

    优选地,所述自动覆膜机构包括两个左覆膜气缸201和两个右覆膜气缸204。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平件216、第二压平件202和第三压平件217均为覆膜硅胶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平件216、第二压平件202和第三压平件217的延展方向分别平
    行于覆膜架的上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第一压平件216、第二压平件202和第三压平件217
    均沿着覆膜架的前侧壁或者后侧壁运动。

    优选地,为了使得本申请中的自动覆膜机构能够对多种尺寸的边框覆膜,将右覆
    膜气缸或者左覆膜气缸通过第二滑块205固定在第二滑轨206上,第二滑轨206的延伸方向
    与治具连接板的延伸方向相同,用来对多种尺寸的边框覆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如图18-22所示,所述边框自动定位装置,包括治具板107、左定位气缸104、上定位
    气缸108、右定位气缸、左转角气缸102、上转角气缸106、右转角气缸109和内顶气缸103;所
    述左定位气缸104、上定位气缸108、右定位气缸分别设于治具板107的左外侧、上外侧和右
    外侧,左定位气缸104、上定位气缸108、右定位气缸上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均垂直于治具板
    107上对应的侧壁;所述左转角气缸102、上转角气缸106、右转角气缸109分别设于治具板
    107的左内侧、上内侧和右内侧,左转角气缸102、上转角气缸106、右转角气缸109均包括气
    缸、活塞杆和与活塞杆相连的摆臂,气缸在水平方向垂直于治具板107设置,各摆臂的旋转
    轨迹线与治具板107的前壁面、后壁面平行,分别用于与治具板107上对应的内侧壁相抵;所
    述内顶气缸103设于治具板107的内侧,内顶气缸103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治具板107
    的内侧壁。

    所述内顶气缸103的延伸方向与治具板107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垂直,其活塞杆的
    运动方向垂直于治具板107的左内侧壁或者右内侧壁;前述的内顶气缸103安装的治具板
    107的前壁或者后壁上,且与治具板107的表面平行。

    所述切割部件的数量为两个,各切割部件中的切角气缸105分别驱动与它相连的
    切角刀110向边框的左拐角处和右拐角处运动。

    所述左定位气缸104、上定位气缸108、右定位气缸的端部均设有柔性压块101,用
    于保护边框在与左定位气缸104、上定位气缸108、右定位气缸的端部接触时不产生印记,能
    够有效保护边框。

    为了使得本申请中的边框自动定位装置能够定位多种尺寸的边框,因此,所述治
    具板为伸缩式治具板,可以向两侧伸展,从而可以对50寸、55寸、60寸、65寸等尺寸的边框进
    行定位;同时,所述右定位气缸和/或者左定位气缸通过滑块安装在滑轨上,滑轨的延伸方
    向与治具板的延伸方向相同,用来配合伸缩式治具板实现定位多种尺寸的边框。

    优选地,所述左定位气缸104、上定位气缸108、右定位气缸的数量为两个,可以保
    证在定位过程中的边框整体的平衡,不会出现边框倾斜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转角气缸为90度转角气缸,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转角气缸
    还可以是具有其他角度的转角气缸。

    优选地,所述左转角气缸102、上转角气缸106、右转角气缸109均位于治具板107的
    同一侧;所述内顶气缸103位于治具板107的另一侧。更优选地,所述左转角气缸102、上转角
    气缸106、右转角气缸109均位于治具板107的背面,所述内顶气缸位于治具板107的正表面。

    优选地,所述边框自动定位装置还包括切割部件,所述切割部件包括切角气缸5和
    设于切角气缸105的活塞杆上的切角刀110,切角气缸105驱动切角刀110向边框的拐角处运
    动;所述切角刀110的刀背与治具板107的前侧壁或者后侧壁贴合;利用切角气缸对贴覆在
    边框拐角处的膜进行切割,使得在对边框利用自动覆膜机构进行覆膜时,边框拐角处不会
    出现褶皱,大大提高了本发明的用途性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3中的边框自动贴膜装置。

    一种边框自动定位装置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定位的边框套放在治具板上;

    步骤二、利用上定位气缸顶住边框的上外侧壁,同时利用左定位气缸或者右定位
    气缸顶住边框的左外侧壁或者右外侧壁;

    步骤三、利用上转角气缸的摆臂与边框的上内侧壁相抵,同时利用左转角气缸或
    者右转角气缸的摆臂与边框的左内侧壁或者右内侧壁相抵;

    步骤四、利用内顶气缸由内朝外顶住边框的右内侧壁或者左内侧壁;

    步骤五、利用右定位气缸或者左定位气缸顶住边框的右外侧壁或者左外侧壁;

    步骤六、利用右转角气缸或者左转角气缸的摆臂与边框的右内侧壁或者左内侧壁
    相抵,最终完成边框的定位;

    步骤七、利用设于第一水平直线模组上的第一电机和设于竖直直线模组上的第二
    电机驱动设于竖直直线模组上的贴膜组件运动到设定的贴膜位置;

    步骤八、启动与贴膜组件相连的第三电机,将贴膜组件的工作面调整到与待贴膜
    物件贴膜面相对;

    步骤九、利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配合驱使贴膜组件沿着待贴膜物件贴膜面运
    动,完成待贴膜物件四周外侧的贴膜;

    步骤十、第四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运动,齿条带动治具连
    接板和与治具连接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治具固定板沿着第一滑轨运动;直至治具连接板
    运动到设定的覆膜位置;

    步骤十一、左覆膜气缸和右覆膜气缸同时伸出,驱动第二压平件和第三压平件沿
    着待覆膜物件的左、右侧前表面或者左、右侧后表面运动,将外露在待覆膜物件左、右侧前
    表面或者左、右侧后表面的保护膜抚平,实现将保护膜贴覆在待覆膜物件左、右侧前表面或
    者左、右侧后表面,然后左覆膜气缸和右覆膜气缸缩回;

    步骤十二、上覆膜气缸伸出,驱动第一压平件沿着待覆膜物件的上侧表面运动,将
    外露在待覆膜物件上前侧表面或者上侧后表面的保护膜抚平,实现将保护膜贴覆在待覆膜
    物件上前侧表面或者上侧后表面,最后上覆膜气缸缩回,完成覆膜。

    优选地,所述边框的左内侧壁、右内侧壁和上内侧壁上均设有凹陷部,上转角气
    缸、右转角气缸、左转角气缸的摆臂旋转时,通过与左内侧壁、右内侧壁和上内侧壁上的凹
    陷部相抵,实现定位。

    优选地,所述一种边框自动定位装置的定位方法,在步骤六与步骤七之间还包括:
    利用切割部件上的切角气缸驱动与它相连的切角刀向边框的拐角处运动。

    优选地,所述步骤九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1、利用贴膜组件上的由夹膜气缸控制的夹膜气爪夹紧保护膜;夹膜进退气缸启
    动,驱动夹膜气缸带动保护膜向前伸出;

    9.2、贴膜组件上的贴膜气缸伸出,并利用设于贴膜气缸端部的按压件压住保护膜
    在待贴膜的物件的贴膜面上;

    9.3、夹膜气缸控制夹膜气爪松开保护膜,夹膜进退气缸带动夹膜气缸向后回位;

    9.4、第一电机或第二电机驱使贴膜组件分别做水平运动或者垂直运动,使得贴膜
    组件上的与贴膜气缸相连的按压件一直与待贴膜物件贴膜面相接触,最终完成贴膜。

    优选地,所述步骤9.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4.1、首先由第一电机或者第二电机驱动贴膜组件沿着水平直线模组或者竖直
    直线模组运动,贴膜气缸驱动按压件始终按压住保护膜在待贴膜物件贴膜面上,进行贴膜;

    9.4.2、当贴膜组件运动到达待贴膜物件的左拐角或者右拐角处时,第三电机带动
    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将贴膜组件从竖直贴膜状态旋转到水平贴膜状态或者从水平贴
    膜状态旋转到竖直贴膜状态;

    9.4.3、重复步骤9.4.1和9.4.2直到完成整个贴膜;

    9.4.4、夹膜进退气缸驱动夹膜气缸向前伸出,夹膜气缸控制夹膜气爪夹紧保护
    膜;

    9.4.5、切膜气缸伸出,切断保护膜后缩回,贴膜气缸同时缩回,然后夹膜进退气缸
    驱动夹膜气缸向后回位,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配合驱动贴膜组件返回到初始的设定的贴膜
    位置。

    更优选地,当步骤一中设定的贴膜位置为待贴膜物件的左下方时;所述步骤9.4具
    体包括以下步骤:

    9.4.1、首先由第二电机驱动贴膜组件沿着竖直直线模组向上运动,贴膜气缸端部
    的按压件始终按压住保护膜在待贴膜的物件上,进行贴膜;

    9.4.2、当贴膜组件运动到达待贴膜物件的左拐角处时,第三电机带动第一齿轮、
    第二齿轮转动,将贴膜组件从竖直贴膜状态旋转到水平贴膜状态;

    9.4.3、第一电机驱动贴膜组件沿着第二水平直线模组水平前进,贴膜组件将保护
    膜贴附在待贴膜物件的水平贴面上;

    9.4.4、同理步骤9.4.2,贴膜组件运动到待贴膜物件的右拐角处时,第三电机带动
    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将贴膜组件从水平贴膜状态旋转到竖直贴膜状态;

    9.4.5、第二电机驱动贴膜组件沿着竖直直线模组向下运动,贴膜组件将保护膜贴
    附在待贴膜物件的竖直贴面上;

    9.4.6、贴膜组件运动到待贴膜物件的右下方,夹膜进退气缸驱动夹膜气缸向前伸
    出,夹膜气缸控制夹膜气爪夹紧保护膜;

    9.4.7、切膜气缸伸出,切断保护膜后缩回,贴膜气缸同时缩回,然后夹膜进退气缸
    驱动夹膜气缸向后回位,第一电机驱动贴膜组件返回到初始的设定的贴膜位置(待贴膜物
    件的左下方)。

    优选地,所述步骤八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8.1、第三电机驱动与其相连的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
    轮转动;

    8.2、第二齿轮带动与它连接在连接件转动;

    8.3、连接件带动与它连接的贴膜组件转动,实现将贴膜组件的工作面调整到与待
    贴膜物件贴膜面相对。

    优选地,所述步骤十二还包括利用第四电机驱动治具固定板返回到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平件、第二压平件和第三压平件的延展方向分别平行于覆膜
    架的左侧壁、右侧壁和上侧壁,第一压平件、第二压平件和第三压平件均沿着覆膜架的前侧
    壁或者后侧壁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平件、第二压平件和第三压平件均为覆膜硅胶板。

    实施例五

    在本实施例中的边框自动定位装置,包括治具板107、两个左定位气缸104、两个上
    定位气缸108、两个右定位气缸、1个左转角气缸102、1个上转角气缸106、1个右转角气缸109
    和左内顶气缸103(即内顶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治具板的左内侧壁),所述左转
    角气缸、上转角气缸、右转角气缸均位于治具板的背面,所述左内顶气缸位于治具板的正表
    面,所述右定位气缸通过滑块安装在滑轨上。

    且在本实施例中,左转角气缸、上转角气缸、右左转角气缸的型号为ACKR25*90;左
    定位气缸和右定位气缸的型号为OTR20*20S;上定位气缸的型号为OTR20*70S;左切角气缸
    和右切角气缸的型号为OTR20*100S;左内顶气缸的型号为TN20*20S。

    本实施例中的贴膜机构包括:第一水平直线模组1、第二水平直线模组6、竖直直线
    模组19、贴膜组件、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3和第三电机5;所述贴膜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7、与
    第一齿7轮啮合的第二齿轮8;所述贴膜组件包括:夹膜气缸16、夹膜进退气缸15、贴膜气缸
    18和切膜气缸17;在贴膜气缸18的前端设置弹性部件13,然后再将弹性部件与按压件12相
    连;

    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覆膜机构,包括覆膜架和移位组件,所述覆膜架上设有上覆膜
    气缸3、左覆膜气缸1、右覆膜气缸4;所述上覆膜气缸3、左覆膜气缸1、右覆膜气缸4上分别设
    有第一压平件16、第二压平件2和第三压平件17;所述移位组件设于覆膜架下方,移位组件
    包括:第一电机9、齿轮11、齿条12、治具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14,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与
    齿轮11相连,齿轮11与齿条12啮合,治具连接板7的两端连接有治具固定板8,治具连接板7
    还与齿条12相连;第一连接板14的下方设有第一滑轨10,其底面设有第一滑块13,第一滑块
    13安装在第一滑轨10上,第一连接板14与治具连接板7相连。

    如图23所示,待贴膜物件为U型框,U型框的左外侧壁、右外侧壁和上外侧壁、左侧
    前表面、右侧前表面、左侧后表面、右侧后表面、上侧前表面和上侧后表面均需要贴膜。

    步骤1:将待定位的U型边框套设在治具板107的四周;

    步骤2:上定位气缸108与右定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并顶住边框上外侧壁和右外
    侧壁;

    步骤3:上转角气缸106、右转角气缸109上的摆臂旋转,并与边框的上内侧壁与右
    内侧壁上的凹陷部相抵,从而实现夹住边框的上内侧壁与右内侧壁上的凹陷部;

    步骤4:内顶气缸103的活塞杆向左伸出,且由内朝外顶住边框的左内侧壁;

    步骤5:左定位气缸104的活塞杆伸出,并顶住边框的左外侧壁;

    步骤6:左转角气缸102的摆臂旋转,并与边框的左内侧壁上的凹陷部相抵,实现夹
    住边框的左内侧壁的凹陷部,同时,上定位气缸108、左定位气缸104及右定位气缸上的活塞
    杆缩回至原始位置;

    步骤7:利用分别设于治具板107左右两边的切割部件上切角气缸105驱动与之相
    连的切角刀110向治具板107的左拐角和右拐角运动,用来切断边框拐角处的膜,以便在后
    续的边框覆膜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褶皱;

    步骤8、利用设于第一水平直线模组1上的第一电机4和设于竖直直线模组19上的
    第二电机3驱动设于竖直直线模组19上的贴膜组件运动到治具左下方成竖直贴膜状态;

    步骤9、夹膜气缸16控制夹膜气爪11夹紧保护膜9,夹膜进退气缸15驱动夹膜气缸
    16、夹膜气爪11带动保护膜9向前伸出;贴膜气缸18随后伸出,压胶轮12压住保护膜在U型边
    框上;之后夹膜气缸16控制夹膜气爪11松开保护膜,夹膜进退气缸15带动夹膜气缸16向后
    回位;

    步骤10:步骤9完成之后,第二电机3转动并驱动贴膜组件沿着竖直直线模组19向
    上运动,贴膜气缸18配合按压件12开始贴膜;

    步骤11:贴膜组件到达治具上的上左拐角处,第三电机5带动第一齿轮7(小齿轮)
    转动,第一齿轮7带动第二齿轮8(大齿轮)旋转,将贴膜组件从竖直贴膜状态旋转到水平贴
    膜状态;

    步骤12:第一电机4驱使贴膜组件水平前进,贴膜组件将保护膜9贴附在U型边框水
    平平面上;

    步骤13:类似步骤11,贴膜组件到达治具上右拐角处,第三电机5带动第一齿轮7
    (小齿轮)转动,第一齿轮7带动第二齿轮8(大齿轮)旋转,将贴膜从水平贴膜状态旋转到竖
    直贴膜状态;

    步骤14:第二电机3驱使贴膜组件竖直向下前进,贴膜组件将保护膜9贴附在U型边
    框竖直平面上;

    步骤15:贴膜组件贴覆到U型边框右下侧时,夹膜进退气缸15驱动夹膜气缸16向前
    伸出,夹膜气缸16控制夹膜气爪11夹紧保护膜;然后切膜气缸17伸出,切断保护膜9后缩回;

    步骤16:贴膜气缸18同时缩回,然后夹膜进退气缸15驱动夹膜气缸16向后回位,第
    一电机4运动,贴膜组件返回到初始位置(治具板左下方);完成将保护膜贴覆在U型框的左
    外侧壁、右外侧壁和上外侧壁。

    步骤17、第四电机209驱动齿轮211转动,齿轮211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212运动,齿
    条212带动治具连接板207和与治具连接板207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14、治具固定板208沿着
    第一滑轨210运动,至治具连接板207运动到设定的覆膜位置;

    步骤18、左覆膜气缸201和右覆膜气缸204同时伸出,驱动第二压平件202和第三压
    平件217沿着待覆膜物件的左、右侧前表面运动,将外露在待覆膜物件左、右侧前表面的保
    护膜抚平,然后左覆膜气缸201和右覆膜气缸204缩回;

    步骤19、上覆膜气缸203伸出,驱动第一压平件216沿着待覆膜物件的上侧前表面
    运动,将外露在待覆膜物件上侧前表面的保护膜抚平,最后上覆膜气缸203缩回,完成覆膜;

    步骤20:类比步骤17-19,将外露在待覆膜物件上侧后表面和左、右侧后表面的保
    护膜抚平。

    步骤21:利用第四电机驱动治具固定板208返回到初始位置,完成将保护膜贴覆在
    U型框的左侧前表面、右侧前表面、左侧后表面、右侧后表面、上侧前表面和上侧后表面。

    完成利用保护膜包裹整个U型框所有露在外面的部分,即左外侧壁、右外侧壁和上
    外侧壁、左侧前表面、右侧前表面、左侧后表面、右侧后表面、上侧前表面和上侧后表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关 键  词:
    一种 边框 自动 装置 及其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边框自动贴膜装置及其贴膜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50361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