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制冰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循环制冰方法.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2987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12 CN 103629875 A (21)申请号 201210299077.4 (22)申请日 2012.08.21 F25C 1/00(2006.01) F25C 5/04(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冰骆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201700 上海市青浦区青松公路天圣庄 (劳改大队) 2 号厂房 (72)发明人 熊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53 代理人 何新平 (54) 发明名称 一种循环制冰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循环制冰方法, 这种。
2、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循环制冰方法大 量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在动态制冰的方法中, 采用 了循环使用水的方式, 使整个制冰过程不浪费一 滴水, 节约了成本, 提高了制冰效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29875 A CN 103629875 A 1/1 页 2 1. 一种循环制冰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1) 进水管的进水通过水管进入制冰单元, 进行制冰作业 ; 2) 在制冰作业完成后, 多余的用水排。
3、出并进入循环水箱中作循环使用 ; 3) 制冰完成后制冰单元冰盘内的冰块自动排出并掉入储冰装置内 ; 4) 储冰装置内冰块融化后的水会重新返回循环水箱内, 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循环制冰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步骤中, 还包括 : 循环水 箱内的水流将通过水管分别进入制冰单元中的散热部分用于散热压缩机内排出的高温气 体, 散热完成后的水返回循环水箱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制冰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步骤1) 中, 进水管的进水 通过一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制冰单元进行制冰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制冰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步骤1) 中,。
4、 制冰单元内压 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需要散热才能进行制冰作业, 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先 入水冷盘管中, 通过水冷盘管中的水流进行预先散热, 散热完成后气体进入散热器中, 通过 风机和冷却气冷盘管内的气流进行进一步散热。 5. 根据权利要求 4 述的循环制冰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水冷盘管内的水流是由 循环水箱流出, 经过泵机加压后进入冷却水冷盘管中冷却冷却气冷盘管内的气流, 然后通 过水管流入储冰桶桶底的冷却管后, 再流出进入水冷盘管中, 冷却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 气体, 冷却完成后再由水管返回循环水箱内。 6. 根据权利要求 4 的循环制冰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盘管内。
5、的水流是由冷却水 冷盘管内的水流经过风机散热后流入储冰桶桶底的冷却管后再流出进入水冷盘管, 冷却压 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 冷却完成后再由水管返回循环水箱中。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29875 A 2 1/4 页 3 一种循环制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冰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制冰设备的循环制冰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制冰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宾馆和餐厅等场所。现有 市场上的制冰机, 在循环制冰方法上大多是采用了动态制冰的方法, 这种循环制冰方法有 着制冰连续容易输送等优点, 比起原有的静态循环制冰方法, 制冰效率大大提高, 然而。
6、动态 循环制冰方法中还是有着制冰用水量大、 且大量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0003 因此, 本发明就提供了一种能够循环使用制冰时用水的循环制冰方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散热迅速, 制冰效率 高的循环制冰方法, 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冰块需求。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6 一种循环制冰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0007 1) 进水管的进水通过水管进入制冰单元, 进行制冰作业 ; 0008 2) 在制冰作业完成后, 多余的用水排出并进入循环水箱中作循环使用 ; 0009 3) 制冰完成后制冰单元冰盘内。
7、的冰块自动排出并掉入储冰装置内 ; 0010 4) 储冰装置内冰块融化后的水会重新返回循环水箱内, 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 001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在上述步骤中, 还包括 : 循环水箱内的水流将通过水管 分别进入制冰单元中的散热部分用于散热压缩机内排出的高温气体, 散热完成后的水返回 循环水箱中。 0012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在上述步骤 1) 中, 进水管的进水通过一过滤器过滤后 进入制冰单元进行制冰作业。 001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在上述步骤 1) 中, 制冰单元内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 制冷剂气体需要散热才能进行制冰作业, 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先进入水冷盘管中。
8、, 通 过水冷盘管中的水流进行预先散热, 散热完成后气体进入散热器中, 通过风机和冷却气冷 盘管内的气流进行进一步散热。 0014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冷却水冷盘管内的水流是由循环水箱流出, 经过 泵机加压后进入冷却水冷盘管中冷却冷却气冷盘管内的气流, 然后通过水管流入储冰桶桶 底的冷却管后, 再流出进入水冷盘管中, 冷却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 冷却完成后再由 水管返回循环水箱内。 001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水冷盘管内的水流是由冷却水冷盘管内的水流经 过风机散热后流入储冰桶桶底的冷却管后再流出进入水冷盘管, 冷却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 压气体, 冷却完成后再由水管返回循。
9、环水箱中。 0016 在制冰时, 自来水进水管内的进水进入储冰桶桶底冷却管内冷却, 冷却完成后, 通 说 明 书 CN 103629875 A 3 2/4 页 4 过水管流出进入过滤器中, 过滤完成后, 再进入三通接口, 由三通接口再将水流分为两路, 一路水流通过水管进入制冰单元制冰, 另一路通过浮球阀门进入循环水箱中 ; 从循环水箱 中流出的水流首先通过泵机加压进入散热器中, 由风机散热后流经冷却水冷盘管, 再从冷 却排水口排出流入储冰桶桶底冷却管冷却, 冷却完成后, 再由水管排出进入水冷盘管中冷 却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流, 然后再通过水管返回循环水箱中, 做循环使用 ; 从三通接口 流出。
10、进入制冰单元制冰的一路水流, 在制冰完成后, 剩余的水会经由自动阀门排出, 进入循 环水箱中 ; 所述制冰完成后, 所述制冰单元冰盘内的冰块会经由压缩机流出的高温气体加 温, 自动排出冰盘, 掉入储冰桶中, 而储冰桶内冰块部分融化后的水会通过储冰桶桶底的排 水管流入水泵水箱, 再由水泵水箱加压重新返回循环水箱中, 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 使整 个循环制冰方法不浪费任何一滴水。 0017 在制冰时, 制冰单元内制冷的过程是, 压缩机内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首先从压 缩机出口排出, 通过气管进入水冷盘管中的气流经水冷盘管内的水流预先进行降温, 然后 排出水冷盘管进入散热器中, 通过散热器内的风机和冷。
11、却气冷盘管内的气流继续降温, 冷 却成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 接着经过干燥过滤器干燥过滤后, 进入膨胀阀中, 通过膨胀 阀将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 进入蒸发器中的冰盘内, 由 冰盘内的冷凝管吸收冷凝管两侧制冰排内水流的热量达到制冰效果, 进行制冰作业, 最后, 制冰完成后的制冷剂气体从蒸发器内排出, 返回压缩机中, 再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如 此形成一个气循环。 0018 本发明的循环制冰方法, 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循环制冰方法大量浪费水资源的 问题, 在动态制冰的方法中, 采用了循环使用水的方式, 使整个制冰过程不浪费一滴水, 节 约了成本, 提高了制冰效率。
12、。 0019 本发明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 解。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是本发明的循环制冰方法的框图 ; 0021 图 2 是本发明的循环制冰方法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 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3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一种循环制冰方法, 它包括以下步骤 : 0024 1) 进水管的进水通过水管进入制冰单元, 进行制冰作业 ; 0025 2) 在制冰作业完成后, 多余的用水排出并进入循环水箱中作循环使用 ; 0026 3) 制冰完成后。
13、制冰单元冰盘内的冰块自动排出并掉入储冰装置内 ; 0027 4) 储冰装置内冰块融化后的水会重新返回循环水箱内, 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 0028 以下为采用本发明的循环制冰方法的制冰设备, 通过此制冰设备进一步阐述本发 明循环制冰方法。 0029 如图 2 所示, 所述制冰单元包括压缩机 11、 水冷盘管 12、 散热器 13、 干燥过滤器 14 说 明 书 CN 103629875 A 4 3/4 页 5 干燥、 膨胀阀 15 和蒸发器 16, 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由压缩机 11 排出进入水冷盘管 12 中, 通过水冷盘管 12 中的水流进行预先散热, 散热完成后气体进入散热器 13 中。
14、, 通过风机 131 和冷却气冷盘管 133 内的气流进行散热, 使其冷却成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 然后通 过干燥过滤器14干燥过滤后, 进入膨胀阀15, 由膨胀阀15将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节流成 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 最后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 16 内的冰盘 161, 经由 冰盘 161 的冷凝管吸收冷凝管两侧制冰排内水流的热量达到制冰效果, 进行制冰作业。 0030 所述散热器 13 内包括风机 131 和用于散热冷却的冷却水冷盘管 132 和冷却气冷 盘管 133, 所述冷却水冷盘管 132 和冷却气冷盘管 133 紧贴设置在风机 131 的前方。所述蒸 发器 16 上设。
15、置有冰盘 161、 水槽 162 和水泵 163, 所述水槽 162 设置在蒸发器 16 的底部, 冰 盘 161 设置在水槽 162 的上方, 水泵 163 设置在水槽 162 内。所述制冰单元的进水管上设 置有过滤器 17 和三通接口 18。 0031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箱 21、 泵机 22、 水泵水箱 23 以及连接循环水箱 21、 泵 机22和水泵水箱23的水管及水冷盘管12, 所述循环水箱21的一个出水口和一个进水口分 别通过水管与泵机 22 的进水口和水泵水箱 23 的出水口相连。 0032 所述储冰装置包括一储冰桶 31 和设置在储冰桶 31 桶底的排水管 32 以及设置。
16、在 储冰桶 31 桶壁和桶底内的冷却管 33, 所述储冰装置内冰块部分融化后的水由排水管 32 排 出, 通过水泵水箱 23 加压后返回循环水箱 21 内。 0033 所述冷却水冷盘管 132 内的水流是由循环水箱 21 流出, 经过泵机 22 加压后进入 冷却水冷盘管 132 中冷却后再进入水冷盘管 12 内冷却压缩机 11 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 冷 却完成后再由水管返回储冰桶 31 桶底的冷却管 33 内。 0034 所述水冷盘管 12 内的水流是由冷却水冷盘管内的水流经风机散热后经过储冰桶 31桶底的冷却管33流出进入水冷盘管12冷却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 冷却完成后 再由水管返。
17、回循环水箱内。 0035 在制冰时, 自来水进水管内的进水进入储冰桶31桶底冷却管33内冷却, 冷却完成 后, 通过水管流出进入过滤器17中, 过滤完成后, 再进入三通接口18, 由三通接口18再将水 流分为两路, 一路水流通过水管进入制冰单元制冰, 另一路通过浮球阀门进入循环水箱 21 中 ; 从循环水箱 21 中流出的水流首先通过泵机 22 加压进入散热器 13 中, 由风机 131 散热 后流经冷却水冷盘管 132, 再从冷却排水口排出流入储冰桶 31 桶底冷却管 33 冷却, 冷却完 成后, 再由水管排出进入水冷盘管12中冷却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流, 然后再通过水 管返回循环水箱。
18、 21 中, 做循环使用 ; 从三通接口 18 流出进入制冰单元制冰的一路水流, 在 制冰完成后, 剩余的水会经由自动阀门排出, 进入循环水箱 21 中 ; 所述制冰完成后, 所述制 冰单元冰盘161内的冰块会经由压缩机11流出的高温气体加温, 自动排出冰盘161, 掉入储 冰桶 31 中, 而储冰桶 31 内冰块部分融化后的水会通过储冰桶 31 桶底的排水管 32 流入水 泵水箱 23, 再由水泵水箱 23 加压重新返回循环水箱 21 中, 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 使整个 循环制冰方法不浪费任何一滴水。 0036 在制冰时, 制冰单元内制冷的过程是, 压缩机 11 内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首先。
19、从 压缩机 11 出口排出, 通过气管进入水冷盘管 12 中的气流经水冷盘管 12 内的水流预先进 行降温, 然后排出水冷盘管 12 进入散热器 13 中, 通过散热器 13 内的风机 131 和冷却气冷 盘管 133 内的气流继续降温, 冷却成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 接着经过干燥过滤器 14 干 说 明 书 CN 103629875 A 5 4/4 页 6 燥过滤后, 进入膨胀阀15中, 通过膨胀阀15将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 制冷剂液体, 进入蒸发器 16 中的冰盘 161 内, 由冰盘 161 内的冷凝管吸收冷凝管两侧制冰 排内水流的热量达到制冰效果, 进行制冰作业, 。
20、最后, 制冰完成后的制冷剂液体从蒸发器 16 内排出, 返回压缩机 11 中, 再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如此形成一个气循环。 0037 本发明的循环制冰方法, 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循环制冰方法大量浪费水资源的 问题, 在动态制冰的方法中, 采用了循环使用水的方式, 使整个制冰过程不浪费一滴水, 节 约了成本, 提高了制冰效率。 003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 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 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同物界定。 说 明 书 CN 103629875 A 6 1/2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29875 A 7 2/2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29875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