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MIRNA用于制备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的药物和诊断试剂.pdf

  • 上传人:bo****18
  • 文档编号:5470240
  • 上传时间:2019-01-25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1.78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03406.2

    申请日:

    2013.07.17

    公开号:

    CN103525905A

    公开日:

    2014.01.2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12Q 1/68申请公布日:201401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Q 1/68申请日:20130717|||公开

    IPC分类号:

    C12Q1/68; A61K48/00; A61P35/00

    主分类号:

    C12Q1/68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发明人:

    宁光; 何娟; 王卫庆; 李小英; 曹亚南

    地址:

    200025 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19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代理人:

    吴瑾瑜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根据原发性醛症增多症腺瘤及增生组织中miRNA不同的表达水平,以及miR-375的表达水平与醛固酮瘤的肿瘤大小相关,用miR-375或miR-7中的至少一种制备和筛选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的药物;以及将miR-375或miR-7的检测试剂用于制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的诊断试剂。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miRNA在制备或筛选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iRNA为miRNA-375和miRNA-7中的至少一种。 

    2.  miRNA检测试剂用于制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的诊断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iRNA为miRNA-375和miRNA-7中的至少一种。 

    说明书

    说明书miRNA用于制备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的药物和诊断试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用miRNA制备和筛选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的药物及诊断试剂。
    背景技术
    1954年4月,密歇根大学的医学教授Jerome W.Conn面对一位表现为高血压、严重低血钾伴明显神经肌肉症状,被诊断为“失钾性肾炎”的女性患者,根据他对肾上腺的病理生理研究,报道了世界上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继而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瘤疾病也被命名为Conn’s综合征。1957年,上海瑞金医院邝安堃、陈家伦教授等诊断和报道了中国第一例原醛症。在过去几十年,原醛症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肾上腺疾病,在高血压人群中患病率可能低于1%~2%。尽管Conn曾根据其收集的145份病例提出高达20%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可能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但该调查并未受到重视。1981年日本学者Hiramatsu首次提出了以相对稳定的醛固酮/肾素活性,即ARR(Aldosterone-renin ratio)进行原醛症的筛查,显著提高了人群检出率,并使得学者对于原醛症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目前已有的原醛症高血压发病率研究等报道其在一般高血压患者中患病率约占5~13%,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原醛症患病率更高达17%-23%。这些数据表明,原醛症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肾上腺疾病,其已成为内分泌源性高血压的第一大原因,继发性高血压中的最常见病因。而且,相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原醛症患者的心、肾、血管等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更为严重,发生心肌肥厚、舒张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的风险更。因此,对原醛症的诊断、治疗以及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是肾上腺疾病相关领域,也是内分泌和高血压疾病的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原醛症分为五种类型,其中双侧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及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 为最常见的亚型,两者之和约占原醛症各亚型总和的90%左右,单侧肾上腺增生或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primary adrenal hyperplasia,PAH)较少见,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familial hyperaldosteronism,FH)及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则较罕见。目前,原醛症患者的分型诊断仍是临床上的难点,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指南,原醛症的分型诊断主要依靠肾上腺CT、体位试验及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adrenal venous sampling,AVS)。肾上腺CT对诊断醛固酮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0-80%和60-70%,而体位试验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低,虽然AV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达90%,但其只能作为判定双侧肾上腺有无优势分泌的依据,并不能作为诊断醛固酮瘤的金标准。诊断方法和技术上的不足,导致原醛症筛查和诊断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部分患者可能由于诊断和分型困难而漏诊或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探索原醛症相关分子生物标志物和创新性的诊断方法,以及通过分子机制研究探索原醛症治疗和预后的新技术是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对于其它常见肾上腺和内分泌相关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基础研究报道较少,其发生发展的分子及遗传机制也尚不清楚。有研究报道了基因多态性,融合基因产生及染色体7p22候选基因改变等与原醛症之间的关系。另有研究证实醛固酮瘤患者在进行一系列激发试验后,相当一部分会出现醛固酮水平的异常升高,同时肿瘤组织中也发现LHR、MC2R、AVPR、GIPR、5-HT4R的异常表达,推测异位受体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醛固酮瘤的发生相关。Choi等研究者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22个外周血和组织配对的醛固酮瘤标本进行基因突变的筛选,结果发现了钾通道基因(KCNJ5)的突变可导致肾上腺细胞钠离子内流增加,细胞去极化引起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增加醛固酮合成酶的表达,促使原醛症发生。不仅如此,携带有KCNJ5突变的APA患者在AVS检测中发现其醛固酮分泌较无突变者明显增加。但在不同的研究中,KCNJ5在原醛腺瘤中的突变率变异较大(波动于14%-100%)。同时其他钾通道蛋白的功能研究,如TASK-1,TASK-3等也提示可能同原醛症中激素的高分泌相关。最近,同样是通过外显子测序,Beuschlein等人发现在APA患者中存在ATP酶的体细胞基因突变,该突变同醛固酮的自分泌增强相关。尽管上述研究从不同侧面解释了原醛症中醛固酮高分泌的机制,但这些未能解释肾上腺组织增生及腺瘤形成的具体 原因,提示原醛症和醛固酮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大量研究,其中引起同一疾病不同表型和预后差异的精确机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非编码核糖核酸(noncoding RNA,ncRNA),其中的microRNA(miRNA)更成为发育、代谢、肿瘤等各个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19-25个核苷酸大小的在进化上非常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通过转录后调控对靶基因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microRNAs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由DNA经RNA聚合酶II或III转录生成前体miRNA(pri-miRNA),之后pri-miRNA被Drosha酶切割形成长度大约70-100碱基的、具发夹结构的pre-miRNA。这些发夹结构的RNA被核输出蛋白exportin5转运到细胞质,再被胞浆中的Dicer酶切割形成成熟的miRNAs产物,同Ago2、TRBP等蛋白一起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它们通过同靶基因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的碱基完全或不完全配对,引起靶基因mRNA的降解和/或抑制该mRNA的翻译,从而直接抑制蛋白质的表达。近几年来通过高通量测序等研究方法,已发现了上千种可编码miRNA的基因,而超过30%的编码蛋白质基因受到这些miRNA的调控。
    自2002年Calin等人首次报道了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存在miR-15及miR-16的表达缺失及下调,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肿瘤治疗疗效、预后判断的影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现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在乳腺癌、胃癌、肺癌、前列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性疾病中miRNA表达的异常及其调控机制,其或扮演了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角色。而miRNA在内分泌相关代谢和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功能也已成为了研究热点,如在胰腺癌,甲状腺、垂体、卵巢肿瘤中均可见miRNAs表达异常的相关报道。在肾上腺疾病中,对于基因表达差异及其与疾病和预后的相关性也有一些研究报道近期有研究报道了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癌等肾上腺肿瘤组织中miRNA的表达差异,而对于原醛症,尚未见任何报道研究非编码RNA的表达和功能,其中对于肾上腺皮质细胞增生的机制研究更加缺少。相较其他肿瘤的研究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原醛症的认识,限制了诊断和治疗技术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证据显示,miRNA参与了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多个环节。而miRNA在原醛症肾上腺组织中 的表达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将miRNA应用于制备或筛选治疗醛固酮瘤的药物。
    本发明还将检测miRNA的试剂用于制备醛固酮瘤的诊断试剂。
    本发明根据原发性醛症增多症腺瘤及增生组织中miRNA不同的表达水平,发现原发性醛症增多症腺瘤中,miR-375及miR-7表达水平下降,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miR-375的表达水平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醛固酮瘤)的肿瘤大小相关。
    miRNA-375可作为药物效果的参数,用以制备及筛选治疗醛固酮瘤的药物;同时,通过检测miRNA-375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增生的组织是否为原发性醛症增多症所引发的,因而本发明将miRNA-375的检测试剂用于制备醛固酮瘤的诊断试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腺瘤、结节样增生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miRNA-375的表达差异。
    图2为实施例3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腺瘤、结节样增生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miRNA-7的表达差异。
    图3为实施例3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腺瘤、结节样增生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miRNA-29a的表达差异。
    图4为实施例3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腺瘤、结节样增生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miRNA-29b的表达差异。
    图5为实施例3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腺瘤、结节样增生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miRNA-29c的表达差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
    I.筛查对象选择标准:
    (1)JNC(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the Prevention,Evaluation,and Tree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高血压分级2级(BP>160~179/100~109mmHg)、3级(BP>180/110mmHg);
    (2)难治性高血压(联合使用3种降压药物治疗,其中必须包括利尿剂,且每种降压药物均达常规治疗剂量,血压仍大于140/90mmHg);
    (3)自发性或利尿剂所致的低钾血症;
    (4)肾上腺意外瘤;
    (5)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小于40岁)脑血管意外家族史;
    (6)原醛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的一级亲属。
    II.选择对象的诊断
    醛固酮/肾素(ARR):所有研究对象停用对RASS系统有影响药物,包括利尿剂、甘草及其制剂4周以上,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非甾体类抗炎药2周以上,降压可改用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或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
    清晨起床保持非卧位状态2h(可以站立、走动、座位),休息15min后于10∶00前坐位抽取血醛固酮及肾素,并计算ARR。ARR>300需进一步行生理盐水试验。同时完善其他激素水平及生化检测,包括血、尿电解质,同时完善血ACTH、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MN)、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检测。
    确诊:参照2008年国际内分泌学会发表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及治疗指南》(Case Detection,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Aldosteronism: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推荐的确诊原醛的试验方法,我们采用了其中的生理盐水抑制试验生理盐水试验:试验前须卧床休息1h,8∶00开始,在4h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000ml(500ml/h,滴速恒定),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在静滴前和静滴后分别测定血醛固酮及血钾。生理盐水后醛固酮水平>100pg/mL原醛诊断成立。
    分型诊断
    (1)肾上腺CT扫描:为定位诊断首选检查方式,患者常规行双侧肾上腺 平扫加增强CT扫描,层厚3.75mm。CT扫描可提示肾上腺形态正常,单侧肾上腺肢增厚,双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单侧或双侧腺瘤。
    (2)肾上腺静脉采血(AVS):是区分单侧和双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金标准实验。插管在清晨8:00-9:00开始,整个过程中患者保持卧位。插管在DSA引导下进行,经右侧股静脉穿刺后,插管至肾静脉水平的下腔静脉和左右肾上腺静脉内,采样送检,分析比较双侧肾上腺静脉及下腔静脉的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双侧肾上腺静脉皮质醇比下腔静脉皮质醇均>3提示插管成功;较高一侧醛固酮与皮质醇比值比对侧醛固酮与皮质醇比值>2提示有优势分泌。若发现优势则行手术治疗。
    通过病理诊断判定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或肾上腺腺瘤。
    III.样本采集及保存
    纳入研究的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醛固酮患者共计12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瘤者88例,结节样增生者40例。所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手术标本均于手术室由有经验的医师在无菌状态下从取出的病变肾上腺皮质组织中切除,并立即放于液氮中保存直至使用。基本临床资料如表1。
    正常对照标本为:肾上腺无功能腺瘤患者手术切除的瘤旁肾上腺皮质组织切除部分组织行冰冻切片,HE染色,由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判断为正常肾上腺皮质后,将剩余肾上腺皮质组织作为实验正常对照组保存(8例)。
    表1.        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连续性变量用均数±SD或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类变量用数量(百分比)表示
    在原醛症腺瘤患者中男性40例,结节样增生患者中男性18例,两组性别构成比无差异(p=0.964)。高血压病程、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患者与结节样增生患者的临床特征相似,但前者血清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后者:血清醛固酮水平在腺瘤组为560.6(329.1-901.7)pg/ml,结节样增生组为436.5(233.1-655.2)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醛固酮肾素活性比ARR在醛固酮瘤组比结节样增生组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血浆肾素活性、比值、血钾、血钠、24小时尿钾及尿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肾上腺CT扫描中,腺瘤患者病灶直径为1.50(1.20-2.00)cm,同结节样增生患者病灶大小1.50(1.00-2.00)cm比较,两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实施例2
    取实施例1获得的总RNA进行microRNA芯片分析
    (1)RNA质量控制检测
    提取好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腺瘤、结节样增生组织及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送LC Sciences公司进行RNA质量的检测。质量合格的RNA进行下一步微阵列基因表达检测。
    (2)μParafloTMmicroRNA微阵列基因表达实验
    送测芯片的样本包括了腺瘤组织RNA6例,结节样增生组织RNA6例以及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RNA3例。微阵列基因表达检测实验由LC Sciences公司 完成。具体实验流程如下:进行微阵列实验需要10μg总RNA样品。总RNA通过YM-100(Millipore)微离心过滤柱分离得到长度小于300nt的小RNA。在分离得到的小RNA3'端运用Poly(A)聚合酶加上poly(A)尾巴,再在该poly(A)尾巴后连接1个寡聚核苷酸标记以用于后续的荧光标记。若是双样品实验,选用两个不同的标记物标记两个小RNA样品。在μParafloTM微流体芯片上利用微循环泵(Atactic Technologies)的循环作用,过夜进行杂交反应。在μParafloTM微流体芯片上,每条检测探针都是由一个与目标microRNA互补的化学修饰核苷酸编码段(来源于miRBase,http://microrna.sanger.ac.uk/sequences/)或是与其他同质控或是客户定制序列互补的RNA以及一个由聚乙二醇组成的扩大编码段与基质的间距的间隔段组成。所有检测探针使用PGR(photogenerated reagent)化学法原位合成。化学修饰的检测探针用于平衡杂交解链温度。以含有25%甲酰胺的100μL6xSSPE(0.90M NaCl,60mM Na2HPO4,6mM EDTA,pH6.8)作为杂交缓冲液,杂交温度为34°C。杂交后检测特异性的Cy3和Cy5荧光染料。杂交结束后,利用激光扫描仪(GenePix4000B,Molecular Device)采集图像并使用Array-Pro图像分析软件(Media Cybernetics)对结果进行图像数字化转换。
    (3)数据分析首先是减除背景值,然后使用LOWESS过滤(Locally-Weighted Regression)进行信号归一化处理。对于双标实验,计算两组检测信号的比值(log2变换,平衡),进行t-test,分析p-values;当p-value<0.01时,被认为是显著差异性表达。
    在进行芯片检测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原醛症腺瘤组织6例,结节样增生组织6例,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3例,每个样本的总RNA分别进行了μParafloTMmicroRNA微阵列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在芯片平均信号强度大于500的miRNAs中,经方差分析得到在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结节样增生组织及腺瘤组织中表达差异p<0.01的miRNAs共有30个,其中在原醛组织中表达上调的miRNA8个,表达下调的22个;具表达差异的p<0.05的miRNAs有65个,其中在原醛组织中表达上调的39个,表达下调的26个。同时可以看到多个miRNA表达水平的上调或下调从正常肾上腺皮质到增生再到腺瘤组织呈现逐渐递增或递减性改变,即增生或腺瘤组织的形成原因可能同miRNA表达改变的程度不同 相关。
    分析芯片表达谱数据,可见在醛固酮瘤中表达丰度较高的miRNA包括miR-1260b,miR-29家族,而表达明显降低的miRNA有miR-375和miR-7,其中又以miR-375在醛固酮瘤及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最为明显。且在结节样增生组织中这几类miRNA的表达丰度介于醛固酮瘤及正常对照之间,呈递进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腺瘤、增生及正常肾上腺组织miRNA表达差异分析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2种芯片结果miRNA表达差异的分析,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腺瘤、结节样增生组织及正常肾上腺皮质的miR-375,miR-7和miR-29a/b/c表达水平进行real-time PCR的扩大样本验证(扩大的样本中包括了原送芯片检测的腺瘤组织6例,结节样增生组织6例及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3例)。结果如图1-图5。步骤为:
    I.逆转录为cDNA
    逆转录过程操作按Exiqon Universal cDNA synthesis kit说明书进行。该逆转录方式可一次性将所有的microRNA逆转录出来以备后续real-time PCR使用。
    II.Real-time PCR
    (1)引物设计及合成:均由Exiqon公司完成。引物包括:hsa-miR-375(204362),hsa-miR-7(204592),hsa-miR-29a(204698):hsa-miR-29b(204679),hsa-miR-29c(204729),U6snRNA(203907)。
    (2)引物送到后,用离心机4℃,以17000g转速快速离心放引物的Eppendorf管,将引物收集于管底后,分别加入不含核酸酶的三蒸水110μl溶解LNA Fwd Primer及LNA Rev Primer,涡旋混匀,离心收集,冰上溶解15min后,混合两管引物,充分混匀,并分装后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
    (3)取出逆转录好的cDNA,在冰上溶解,按1:80的比例以不含核酸酶的三蒸水稀释cDNA,涡旋混匀,离心收集。
    (4)取出Real-time PCR扩增试剂(SYBR Green master mix,Exiqon),冰上溶解15min,避光。上下颠倒混匀试剂,然后用离心机轻微离心收集后使用。
    (5)配Real-time PCR反应液混合液(反应液配制要在冰上进行),并分装加入到384孔板中;Real-time PCR反应体系Green master mix(2×)5μl,引物1μl,加入cDNA模板并补足至10μl;添加完各组分后,以塑封膜封板。
    (6)用3000转/分转速,离心3min,使反应液收集于管底。
    (7)使用Roche LightCycler480Real-time PCR扩增仪进行扩增:Real-time PCR反应条件:预变性95℃,10min;45个循环,95℃,10s,60℃,1min;变温速度1.6℃/s
    (8)检测结果的分析计算:根据real-time PCR的Ct值计算标准化后的Ct值(Normalized CT value)进行组间microRNA表达水平的比较。△Ct为同一样本的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的Ct值之差,即△Ct=Ctgene-CtU6。△Ct为同一组样本目的基因Ct值均值与同一组样本内参基因Ct值均值之差,即△Ct=Ctgene-CtU6。Ct标化=△Ct+△Ct。各组之间micro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使用上述统计量,Ct标化值越大说明该样本中microRNA表达水平越低。
    当以标化后的Ct值进行组间比较时可见,同正常对照组(17.88±0.9096)相比,醛固酮腺瘤组织中miR-375表达的Ct值最高(27.97±0.2681,p<0.0001), 结节样增生组织miR-375表达Ct值(25.37±0.5249)介于腺瘤及正常对照组之间,提示miR-375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病变肾上腺组织中表达均降低,以在腺瘤组织中更为明显。与miR-375表达相类似,miR-7在原醛症患者病变肾上腺组织中表达同样降低(APA:27.65±0.2409;Hyperplasia:25.65±0.5257),腺瘤组织中表达更低(p<0.0001),miR-375同miR-7表达丰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r=0.9667,p<0.0001)。
    在芯片结果中,miR-29a在腺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了3.51倍,然而在扩大样本验证过程中,仅看到其在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有升高趋势(8.875±0.1275),但同正常对照(9.078±0.1912)及结节样增生组织(9.044±0.17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9b及miR-29c在三组中表达水平差异类似,即相对正常对照组,在腺瘤组织中两者表达均明显升高(miR-29b:9.778±0.1248vs11.48±0.3191,p<0.001;miR-29c:6.160±0.1187vs7.361±0.2140,p<0.001),在结节样增生组织中表达亦有升高(miR-29b:10.05±0.1513vs11.48±0.3191,p<0.001;miR-29c:6.419±0.1491vs7.361±0.2140,p<0.01),且同腺瘤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与miRNA表达芯片结果基本一致。
    各临床指标参数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means±SD)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类变量以数量(百分数)表示。MicroRNAs real-time PCR结果以标化后Ct值表示,数值变量以均数±标准误(means±SEM)表示。本研究中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两组间比较均采用双尾Student t检验的统计方法。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的统计方法。当p<0.05时,认为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实施例4
    根据实施例3的结果,对miR-375表达水平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miR-375表达水平在醛固酮腺瘤中同肿瘤大小相关,结果如表3。
    表3   miR-375表达水平同原醛症患者临床表型相关性


    在全部参与研究的12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当以标化后的Ct值表示miR-375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可见,其Ct值同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22,p=0.018),即随着miR-375表达水平降低,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升高;miR-375表达的Ct值同肾上腺病灶大小呈明显正相关性(r=0.350,p<0.0001),即随着miR-375表达水平的降低,肾上腺病灶体积增大。在校正了上述病灶大小的影响下,在PA患者中血清醛固酮水平同miR-375表达水平仅呈一定相关趋势。而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血浆肾素活性、ARR、血钾、血钠水平在全部原醛症患者中无论是否校正病灶大小均同miR-375表达水平无相关性。
    将全部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在40例结节样增生患者中,发现病灶大小同miR-375表达水平仅有相关趋势(p=0.066),而血清醛固酮、ARR同miR-375标化后Ct值呈正相关(ALDO:r=-0.394,p=0.019;ARR:r=0.408,p=0.023),即随着miR-375表达水平降低,患者血清醛固酮及ARR水平均升高,当校正结节性增生病灶大小后该相关性消失。余收缩压、舒张压、血肾素活性、血钾、血钠水平均与miR-375表达水平无相关性。
    在醛固酮瘤患者中,仅发现肿瘤大小同miR-375标化后Ct值呈正相关 (r=0.312,p=0.004),即随着miR-375表达水平降低,肿瘤直径逐步增大。血钾水平同miR-375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相关趋势(p=0.073),但无统计学意义,且在考虑肿瘤大小的影响后,该相关趋势亦消失。余收缩压、舒张压、血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ARR、血钠指标均与miR-375表达水平无相关性。
    由此可见,miR-375表达水平在醛固酮腺瘤中与肿瘤大小相关,可用于制备、筛选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腺瘤的药物;或者,将检测miR-375的试剂用于制备醛固酮瘤的诊断试剂。

    关 键  词:
    MIRNA 用于 制备 治疗 原发性 醛固酮 增多 腺瘤 药物 诊断 试剂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MIRNA用于制备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的药物和诊断试剂.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47024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