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2146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16 CN 103921460 A (21)申请号 201410161132.2 (22)申请日 2014.04.22 B29D 30/54(2006.01) B24B 5/36(2006.01) (71)申请人 成都海凌达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龙泉驿区) 南六路 699 号 (72)发明人 陈志强 (54) 发明名称 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57)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包 括 L 形支承座, 在 L 形支承座上设置有套筒、 立柱 和直流电机。
2、, 套筒穿过立柱, 套筒的一端端部安装 有大齿轮, 直流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小齿轮, 大齿 轮与小齿轮配合, 套筒的另一端端部上安装有膨 胀夹持部, 在套筒内设置有第一气缸, 第一气缸的 输出端连接有连杆, 连杆的端部安装有与膨胀夹 持部相配合的滑块, 在支撑杆上设有梯形槽, 第二 气缸的输出端上安装有凸起, 凸起与梯形槽啮合, 第二气缸安装在立柱上, 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 置有刀具支架, 刀具转动设置在刀具支架上, 刀具 支架内设置有电机, 刀具的端部与电机的输出端 均连接有锥齿轮, 且两个锥齿轮相互配合, 在支撑 杆的另一端上还安装有平衡块。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
3、书 5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21460 A CN 103921460 A 1/1 页 2 1.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其特征在于 : 包括L形支承座 (1) , 在所述L形支承座 (1) 上设置有套筒 (2) 、 立柱 (3) 和直流电机 (4) , 套筒 (2) 穿过立柱 (3) , 套筒 (2) 的一端端部安 装有大齿轮 (5) , 直流电机 (4) 的输出端安装有小齿轮 (6) , 大齿轮 (5) 与小齿轮 (6) 啮合, 套 筒 (2) 的另一端端部上安装。
4、有膨胀夹持部, 在套筒 (2) 内设置有第一气缸 (8) , 第一气缸 (8) 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杆 (9) , 连杆 (9) 的端部安装有与膨胀夹持部相配合的滑块 (10) , 还包括 第二气缸 (13) 和支撑杆 (14) , 在所述支撑杆 (14) 上设有梯形槽 (15) , 所述第二气缸 (13) 的 输出端上安装有凸起 (16) , 凸起 (16) 与梯形槽 (15) 配合, 所述第二气缸 (13) 安装在立柱 (3) 的上端端面上, 在所述支撑杆 (14) 的一端设置有刀具支架 (17) , 刀具 (18) 转动设置在 刀具支架 (17) 上, 刀具支架 (17) 内设置有电机 (1。
5、9) , 刀具 (18) 的端部与电机 (18) 的输出 端均连接有锥齿轮 (20) , 且两个锥齿轮 (20) 相互啮合, 在所述支撑杆 (14) 的另一端上还安 装有平衡块 (22)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膨胀夹持部包 括弹性膨胀罩 (7) , 所述弹性膨胀罩 (7) 的小直径端与套筒 (2) 连接, 在所述弹性膨胀罩 (7) 的大直径端上安装有卡爪 (11) , 所述卡爪 (11) 的上端面为圆弧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刀具包括筒体 (26) 和转轴 (21) , 转轴 (。
6、21) 设置在筒体 (26) 内, 转轴 (21) 的两端突出筒体 (26) 的两端, 转轴 (21) 的一端与刀具支架 (17) 转动连接, 转轴 (21) 的另一端与所述锥齿轮 (20) 连接, 在所述转轴 (21) 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弧形刀片 (24) , 所述弧形刀片 (24) 与转轴 (21) 铰接, 筒 体 (26) 上开设有与弧形刀片 (24) 对应的开口, 弧形刀片 (24) 贯穿开口, 所述筒体 (26) 内 壁上设置有挡块 (27) , 挡块 (27) 的一侧为弧形凹面, 弧形凹面与弧形刀片 (24) 的弧外侧之 间通过弹簧 (25) 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
7、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卡爪 (11) 远 离立柱 (3) 一侧上安装有限位挡板 (12) 。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刀具支架 (17) 上倾斜设置有遮挡板 (23) , 所述遮挡板 (23) 倾斜的方向与弧形刀片 (24) 的弯曲方向 一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21460 A 2 1/5 页 3 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磨工装, 具体是指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轮胎翻新是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积极途径, 是轮胎工业的延伸和加工再利用, 对 于促进。
8、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富有积极意义。 就其前景 而言, 废旧轮胎翻新与轮胎工业一样是汽车工业交通运输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行业。 0003 轮胎翻新是指将旧轮胎经局部修补加工重新贴富胎面胶之后, 再进行硫化, 恢复 其使用价值的一种工艺。 轮胎翻新利用是指对有修复价值的旧轮胎翻新修整后重新利用对 不能翻新的废轮胎经加工破碎成各类胶粉后, 可用于铺设飞机跑道高速公路、 制橡胶砖、 建 筑用防水以及新轮胎的原料, 并可制成种类繁多的橡胶制品、 橡胶水泥等。 轮胎翻新利用行 业简称翻新轮胎行业作为一种资源再生的绿色保护产业, 是新轮胎生产的延生和发展。小 型装载机在复杂。
9、坎坷的地形长时间使用后, 胎面的花纹被磨平, 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降低 会影响装载机的牵引与通过性能, 增大燃料消耗, 同时轮胎冠部弹性域耐冲性性能降低, 削 弱了轮胎胎面对胎体的保护作用, 容易造成轮胎帘布层的刺穿与爆破, 因此当胎面磨至一 定限度时应及时进行轮胎翻新处理 ; 市面上普通的轮胎打磨设备在进行打磨处理时, 翻新 轮胎胎面上往往会出现不和的外形尺寸, 且在断面结构上出现偏离平衡形状的胎面凹凸现 象, 使得轮胎在打磨完毕后不易从打磨设备中取出。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提高旧轮胎翻新时的夹持力 度, 减小胎面出现凹凸现象的发生。 0005 本。
10、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 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包括 L 形支承座, 在所述 L 形支承座上设置有套筒、 立柱 和直流电机, 套筒穿过立柱, 套筒的一端端部安装有大齿轮, 直流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小齿 轮, 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 套筒的另一端端部上安装有膨胀夹持部, 在套筒内设置有第一气 缸, 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杆, 连杆的端部安装有与膨胀夹持部相配合的滑块, 还包括 第二气缸和支撑杆, 在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梯形槽, 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上安装有凸起, 凸 起与梯形槽配合, 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立柱的上端端面上, 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刀 具支架, 刀具转动设置在刀具支架上, 。
11、刀具支架内设置有电机, 刀具的端部与电机的输出端 均连接有锥齿轮, 且两个锥齿轮相互啮合, 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上还安装有平衡块。 本发 明工作时, 将待翻新的轮胎置于膨胀夹持部上, 启动第一气缸, 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回缩, 带 动连杆向直流电机一侧移动, 此时滑块与膨胀夹持部接触, 膨胀夹持部在滑块的前顶作用 下夹持部分体积增大, 膨胀夹持部的外壁与轮胎中部接触, 进而实现对轮胎的夹持 ; 当轮胎 夹持稳定后, 转动直流电机, 直流电机输出端上的小齿轮与套筒端部的大齿轮配合, 使得膨 胀夹持部带动轮胎在 L 形支承座上旋转移动, 方便翻新刀具对轮胎进行加工处理, 当加工 说 明 书 CN 10。
12、3921460 A 3 2/5 页 4 完毕时, 直流电机停止转动, 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向远离直流电机一侧方向伸张, 滑块脱离于 膨胀夹持部的接触, 最后由工作人员将加工完毕的轮胎搬运储存 ; 通过改变膨胀夹持部的 体形大小来实现对轮胎夹持固定, 膨胀夹持部的端面与轮胎胎圈内侧紧密接触, 保证了轮 胎在进行切削等加工工序时的固定效果, 减小翻新轮胎胎面上出现不和的外形尺寸, 避免 在断面结构上出现偏离平衡形状的胎面凹凸现象, 方便轮胎在打磨完毕后快速从膨胀夹持 部中取出, 提高轮胎在打磨时的夹持效率, 减小胎面凹凸现象的发生 ; 第二气缸安装在轮胎的夹持设备上, 根据不同型号的轮胎大小, 调节第。
13、二气缸使得支 撑杆实现上下移动, 刀具转动设置在刀具架上, 进而达到调节刀具至最佳加工位置的目的, 直流电机转动, 带动两个锥齿轮相互配合, 刀具开始转动以开始打磨工序, 提高轮胎在打磨 时的工作效率, 减小胎面凹凸现象的发生 ; 在对刀具进行升降时, 第二气缸输出端上安装的 凸起与支撑杆上的梯形槽啮合, 可将刀具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方便对刀具与轮胎面接触面 积的及时调节, 避免对胎面造成局部过度打磨, 安装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上的平衡块不仅可 实现刀具的稳定上下移动, 还能在刀具与胎面接触时刀具受到应力作用时, 保证支撑杆两 端的受力平衡, 防止凸起与梯形槽之间受力不均而发生形变, 增加装置的使。
14、用寿命。 0006 所述膨胀夹持部包括弹性膨胀罩, 所述弹性膨胀罩的小直径端与套筒连接, 在所 述弹性膨胀罩的大直径端上安装有卡爪, 所述卡爪的上端面为圆弧形。在对轮胎进行夹持 时, 弹性膨胀罩穿过胎圈内侧, 卡爪与胎圈内壁接触, 圆弧形的卡爪端面能增大与胎圈内侧 的基础面积, 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并且在套筒转动时, 避免胎圈内壁与卡爪之间出现打滑现 象, 进一步减小在对胎面进行切削时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0007 所述刀具包括筒体和转轴, 转轴设置在筒体内, 转轴的两端突出筒体的两端, 转轴 的一端与刀具支架转动连接, 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锥齿轮连接, 在所述转轴上均匀设置有 多个弧形刀片, 。
15、所述弧形刀片与转轴铰接, 筒体上开设有与弧形刀片对应的开口, 弧形刀片 贯穿开口, 所述筒体内壁上设置有挡块, 挡块的一侧为弧形凹面, 弧形凹面与弧形刀片的弧 外侧之间通过弹簧连接。转轴可在刀具支架上自由转动, 弧形刀片可增加在胎面上的切割 面积, 并且环形阵列分布在转轴外壁上的弧形刀片能降低刀片切入胎面的难度, 当弧形刀 片与胎面接触时, 弧形刀片受力压缩弹簧, 挡块为弧形刀片提供有力的支撑, 将弧形刀片与 胎面的硬性连接变为软性连接, 在提高刀具的切割效率的同时, 也可对弧形刀片进行保护。 0008 在所述卡爪远离立柱一侧上安装有限位挡板。 设置的限位挡板位于卡爪远离立柱 的一端端部, 在。
16、电机带动轮胎旋转时, 轮胎自身会产生一个离心力, 使得胎圈内侧与卡爪之 间出现相对移动, 进而导致轮胎在膨胀罩上出现轴向晃动, 限位挡板可将轮胎产生的轴向 应力抵消, 保证轮胎在轴向上的相对静止, 提高轮胎胎面加工的精确度。 0009 在所述刀具支架上倾斜设置有遮挡板, 所述遮挡板倾斜的方向与弧形刀片的弯曲 方向一致。 弧形刀片在对胎面进行打磨时, 会产生大量的碎屑与粉尘, 倾斜设置的遮挡板可 防止弧形刀片产生的碎屑四处飞溅, 且遮挡板倾斜的方向与弧形刀片的弯曲方向一致, 可 最大限度减小操作环境下的碎屑和粉尘飞溅, 保证操作环境的整洁。 001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
17、效果 : 1、 本发明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通过改变膨胀夹持部的体形大小来实现对轮胎夹 持固定, 膨胀夹持部的端面与轮胎胎圈内侧紧密接触, 保证了轮胎在进行切削等加工工序 时的固定效果, 减小翻新轮胎胎面上出现不和的外形尺寸 ; 在对刀具进行升降时, 第二气缸 说 明 书 CN 103921460 A 4 3/5 页 5 输出端上安装的凸起与支撑杆上的梯形槽啮合, 可将刀具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方便对刀具 与轮胎面接触面积的及时调节, 避免对胎面造成局部过度打磨 ; 2、 本发明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在对轮胎进行夹持时, 膨胀罩穿过胎圈内侧, 卡爪 与胎圈内壁接触, 圆弧形的卡爪端面能增。
18、大与胎圈内侧的基础面积, 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并 且在套筒转动时, 避免胎圈内壁与卡爪之间出现打滑现象, 进一步减小在对胎面进行切削 时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 3、 本发明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弧形刀片在对胎面进行打磨时, 会产生大量的碎 屑与粉尘, 倾斜设置的遮挡板可防止弧形刀片产生的碎屑四处飞溅, 且遮挡板倾斜的方向 与弧形刀片的弯曲方向一致, 可最大限度减小操作环境下的碎屑和粉尘飞溅, 保证操作环 境的整洁。 附图说明 0011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 分,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 图 1 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 图。
19、 2 为刀具的截面图 ;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 1-L 形支承座、 2- 套筒、 3- 立柱、 4- 直流电机、 5- 大齿轮、 6- 小齿轮、 7- 膨胀罩、 8- 第 一气缸、 9- 连杆、 10- 滑块、 11- 卡爪、 12- 限位挡板、 13- 第二气缸、 14- 支撑杆、 15- 梯形槽、 16- 凸起、 17- 刀具支架、 18- 刀具、 19- 电机、 20- 锥齿轮、 21- 转轴、 22- 平衡块、 23- 遮挡板、 24- 弧形刀片、 25- 弹簧、 26- 筒体、 27- 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下面。
20、结合实施例和附图, 对本 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作 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3 实施例 1 如图1至图2所示, 本发明一种装载机轮胎翻新结构, 包括L形支承座1, 在所述L形支 承座 1 上设置有套筒 2、 立柱 3 和直流电机 4, 套筒 2 穿过立柱 3, 套筒 2 的一端端部安装有 大齿轮 5, 直流电机 4 的输出端安装有小齿轮 6, 大齿轮 5 与小齿轮 6 配合, 套筒 2 的另一端 端部上安装有膨胀夹持部, 在套筒 2 内设置有第一气缸 8, 第一气缸 8 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杆 9, 连杆 9 的端部安装有与膨胀夹持部相配。
21、合的滑块 10, 还包括第二气缸 13 和支撑杆 14, 在 所述支撑杆 14 上设有梯形槽 15, 所述第二气缸 13 的输出端上安装有凸起 16, 凸起 16 与梯 形槽15啮合, 所述第二气缸13安装在立柱3的上端端面上, 在所述支撑杆14的一端设置有 刀具支架 17, 刀具 18 转动设置在刀具支架 17 上, 刀具支架 17 内设置有电机 19, 刀具 18 的 端部与电机 19 的输出端均连接有锥齿轮 20, 且两个锥齿轮 20 相互配合, 在所述支撑杆 14 的另一端上还安装有平衡块22。 本发明工作时, 将待翻新的轮胎置于膨胀夹持部上, 启动第 一气缸 8, 第一气缸 8 的输。
22、出端回缩, 带动连杆 9 向直流电机 4 一侧移动, 此时滑块 10 与膨 胀夹持部接触, 膨胀夹持部在滑块 10 的前顶作用下夹持部分体积增大, 膨胀夹持部的外壁 说 明 书 CN 103921460 A 5 4/5 页 6 与轮胎中部接触, 进而实现对轮胎的夹持 ; 当轮胎夹持稳定后, 转动直流电机 4, 直流电机 4 输出端上的小齿轮 6 与套筒 2 端部的大齿轮 5 配合, 使得膨胀夹持部带动轮胎在 L 形支承 座 1 上旋转移动, 方便翻新刀具 18 对轮胎进行加工处理, 当加工完毕时, 直流电机 4 停止转 动, 第一气缸 8 的输出端向远离直流电机 4 一侧方向伸张, 滑块 10。
23、 脱离于膨胀夹持部的接 触, 最后由工作人员将加工完毕的轮胎搬运储存 ; 通过改变膨胀夹持部的体形大小来实现 对轮胎夹持固定, 膨胀夹持部的端面与轮胎胎圈内侧紧密接触, 保证了轮胎在进行切削等 加工工序时的固定效果, 减小翻新轮胎胎面上出现不和的外形尺寸, 避免在断面结构上出 现偏离平衡形状的胎面凹凸现象, 方便轮胎在打磨完毕后快速从膨胀夹持部中取出, 提高 轮胎在打磨时的夹持效率, 减小胎面凹凸现象的发生 ; 第二气缸13安装在轮胎的夹持设备上, 根据不同型号的轮胎大小, 调节第二气缸13使 得支撑杆 14 实现上下移动, 刀具18 转动设置在刀具 18 架上, 进而达到调节刀具 18 至最。
24、佳 加工位置的目的, 直流电机 4 转动, 带动两个锥齿轮 20 相互配合, 刀具 18 开始转动以开始 打磨工序, 提高轮胎在打磨时的工作效率, 减小胎面凹凸现象的发生 ; 在对刀具 18 进行升 降时, 第二气缸 13 输出端上安装的凸起 16 与支撑杆 14 上的梯形槽 15 啮合, 可将刀具 18 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方便对刀具 18 与轮胎面接触面积的及时调节, 避免对胎面造成局部过 度打磨, 安装在支撑杆 14 的另一端上的平衡块 22 不仅可实现刀具 18 的稳定上下移动, 还 能在刀具 18 与胎面接触时刀具 18 受到应力作用时, 保证支撑杆 14 两端的受力平衡, 防止 凸。
25、起 16 与梯形槽 15 之间受力不均而发生形变, 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4 实施例 2 如图1至图2所示,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膨胀夹持部包括弹性膨胀罩7, 所述弹性膨胀罩 7 的小直径端与套筒 2 连接, 在所述弹性膨胀罩 7 的大直径端上安装有卡 爪11, 所述卡爪11的上端面为圆弧形。 在对轮胎进行夹持时, 弹性膨胀罩7穿过胎圈内侧, 卡爪11与胎圈内壁接触, 圆弧形的卡爪11端面能增大与胎圈内侧的基础面积, 提高夹持的 稳定性, 并且在套筒2转动时, 避免胎圈内壁与卡爪11之间出现打滑现象, 进一步减小在对 胎面进行切削时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0015 实施例 3。
26、 如图 2 所示,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 1 的基础上, 所述刀具包括筒体 26 和转轴 21, 转轴 21 设置在筒体 26 内, 转轴 21 的两端突出筒体 26 的两端, 转轴 21 的一端与刀具支架 17 转动 连接, 转轴 21 的另一端与所述锥齿轮 20 连接, 在所述转轴 21 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弧形刀片 24, 所述弧形刀片 24 与转轴 21 铰接, 筒体 26 上开设有与弧形刀片 24 对应的开口, 弧形刀 片24贯穿开口, 所述筒体26内壁上设置有挡块27, 挡块27的一侧为弧形凹面, 弧形凹面与 弧形刀片 24 的弧外侧之间通过弹簧 25 连接。转轴 21 可在刀具支架 17。
27、 上自由转动, 弧形 刀片 24 可增加在胎面上的切割面积, 并且环形阵列分布在转轴 21 外壁上的弧形刀片 24 能 降低刀片切入胎面的难度, 当弧形刀片 24 与胎面接触时, 弧形刀片 24 受力压缩弹簧 25, 挡 块 27 为弧形刀片 24 提供有力的支撑, 将弧形刀片 24 与胎面的硬性连接变为软性连接, 在 提高刀具 18 的切割效率的同时, 也可对弧形刀片 24 进行保护 ; 弧形刀片 24 在对胎面进行 打磨时, 会产生大量的碎屑与粉尘, 倾斜设置的遮挡板23可防止弧形刀片24产生的碎屑四 处飞溅, 且遮挡板23倾斜的方向与弧形刀片24的弯曲方向一致, 可最大限度减小操作环境 。
28、下的碎屑和粉尘飞溅, 保证操作环境的整洁。 说 明 书 CN 103921460 A 6 5/5 页 7 0016 实施例 4 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 1 的基础上, 在所述卡爪 11 远离立柱 3 一侧上安装有 限位挡板 12。设置的限位挡板 12 位于卡爪 11 远离立柱 3 的一端端部, 在电机 19 带动轮胎 旋转时, 轮胎自身会产生一个离心力, 使得胎圈内侧与卡爪 11 之间出现相对移动, 进而导 致轮胎在膨胀罩 7 上出现轴向晃动, 限位挡板 12 可将轮胎产生的轴向应力抵消, 保证轮胎 在轴向上的相对静止, 提高轮胎胎面加工的精确度。 0017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 详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921460 A 7 1/2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21460 A 8 2/2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21460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