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6678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18 CN 103866789 A (21)申请号 201410102466.2 (22)申请日 2014.03.19 E02D 29/045(2006.01) E02D 29/16(2006.01) C04B 28/04(2006.01) (71)申请人 重庆大学 地址 400045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 83 号 (72)发明人 华建民 康明 曹永红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54) 发明名称 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
2、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 控制方法, 该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一, 施工段划分及浇筑顺序 的确定 ; 步骤二, 混凝土的配合比的抗裂设计 ; 步 骤三, 温度监测及保温蓄热养护 ; 步骤四, 对施工 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效果检测。本发明通过合 理布置钢筋、 合理留设伸缩缝和砂的选用的方法, 经过了试验和工程实践, 对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 缝控制是行之有效的, 能够解决在地下室施工过 程中, 结构产生裂缝的问题。 本发明充分利用裂缝 控制的有利条件, 改变了过去控制裂缝并不理想 的状况。 此外, 本发明方法简单, 操作方便, 提供了 一种。
3、有效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66789 A CN 103866789 A 1/2 页 2 1. 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 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一, 确定施工段划分及浇筑顺序 ; 步骤二, 设计混凝土抗裂的配合比的 ; 步骤三, 温度监测及保温蓄热养护 ; 步骤四, 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效果检测。 2. 如权利要求。
4、 1 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二中, 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混凝土的配合比为 : 水泥240kg/m3、 粉煤灰90kg/m3、 矿粉90kg/ m3、 水 175kg/m3、 砂 720kg/m3、 石 1085kg/m3、 减水剂 8.8kg/m3、 砂率 40%、 水胶比 0.42、 浆骨比 33.5:66.5。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为减少水泥 水化热量, 优化配置了胶凝材料的种类及用量, 混凝土水化热温升 30.3。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
5、于, 在步骤三中, 在底板中布置 6 个温度监测点, 温度记录从混凝土入模开始, 首先记录混凝土入模温度, 混 凝土浇筑完成后 72h 内, 每 2h 测一次 ; 72h 7d 每 4h 测一次 ; 7d 14d 每 8h 测一次。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三中, 水化温升控制, 在混凝土内外温差为 25时覆盖保温材料。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进一 步包括以下步骤 : 合理布置钢筋 ; 留设伸缩缝 ; 砂的选用 , 采用中、 粗砂, 细度模数必须控制在 2.3 以上, 含泥量控。
6、制在 2以下 ; 外加剂的选用 , 合理掺入减水剂、 缓凝剂、 微膨胀剂 ; 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 ; 混凝土的养护, 进行塑料薄膜覆盖或浇水草袋覆盖养护。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相同的配 筋率下, 应选择细筋密布 , 钢筋的弹性模量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 7 15 倍, 合理的钢筋 配置可以起到减轻混凝土收缩的程度 ; 钢筋混凝土连续式结构处于室内或土中条件下的伸缩缝设置为间距为 55m ; 泵送砼时, 砂率应控制在 38 45; 采用中、 粗砂, 细度模数必须控制在 2.3 以上, 含 泥量控制。
7、在 2以下。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需要掺入减 水剂、 缓凝剂、 微膨胀剂, 采用的微膨胀剂中 UEA H 效果较好, 水中养护 14d、 空气中养护 28d 的限制膨胀率分别为 0.045和 0.011。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对大体积混 凝土的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 使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 浇前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 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 28。 10.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进行塑料薄 膜覆盖或浇水草袋覆盖养护是高层建筑地下室底。
8、板防止产生裂缝的一重要环节, 可以控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66789 A 2 2/2 页 3 温差, 防止产生表面裂缝。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66789 A 3 1/4 页 4 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浇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前, 即在施工期间经常产生裂缝 ( 除特别说明外, 文 中所指裂缝均是指通常条件下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肉眼可见裂缝 ), 此时, 结构通常尚未承受 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全部荷载, 这种裂缝多因间接作用如, 非荷载变形(收缩。
9、、 温度等)引起。 王铁梦教授总结分析个人经验和国内外的调查资料认为 :“工程实践中结构物的裂缝原因, 属于变形变化(温度、 收缩、 不均匀沉陷)引起的约占80%以上 ; 属于由荷载引起的约占20% 左右” 。文中将这种在施工期间主要因间接作用 ( 收缩、 温度等 ) 引起的裂缝称作混凝土 “施工期间间接裂缝” 。混凝土施工期间间接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数天或十几天的 时间段内, 也有在浇筑完毕的几个月后仍主要因间接作用产生裂缝的, 但与后续正常使用 状态的长时期相比, 施工期间间接裂缝可称作 “早期裂缝” 。 0003 混凝土施工期间间接裂缝可能会对建筑的使用功能、 耐久性及观感造成影响。
10、 ; 某 些情况下还可能影响到结构的承载能力 ; 有时即使对建筑的使用功能、 耐久性及承载能的 影响不大, 也会对用户心理等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建设规模越来越 大, 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 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就是结构产生裂缝, 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 能和寿命。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裂缝的发生 , 将有害裂缝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旨在解决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 结构产生裂缝, 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的问题。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该地。
11、下室 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06 步骤一, 施工段划分及浇筑顺序的确定 ; 0007 步骤二, 混凝土的配合比的抗裂设计 ; 0008 步骤三, 温度监测及保温蓄热养护 ; 0009 步骤四, 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效果检测。 0010 进一步, 在步骤二中, 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 混凝土的配合比为 : 水泥 240kg/m3、 粉煤灰 90kg/m3、 矿粉 90kg/m3、 水 175kg/m3、 砂 720kg/m3、 石 1085kg/m3、 减水剂 8.8kg/m3、 砂率 40%、 水胶比 0.42、 浆骨比 33.5:66.5。 0011 进。
12、一步, 为减少水泥水化热量, 优化配置了胶凝材料的种类及用量, 混凝土水化热 温升 30.3。 0012 进一步, 在步骤三中, 在底板中布置 6 个温度监测点, 温度记录从混凝土入模开 始, 首先记录混凝土入模温度,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72h 内, 每 2h 测一次 ; 72h 7d 每 4h 测 说 明 书 CN 103866789 A 4 2/4 页 5 一次 ; 7d 14d 每 8h 测一次。 0013 进一步, 在步骤三中, 水化温升控制, 在混凝土内外温差为 25时覆盖保温材料。 0014 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通过混凝土的配合比的抗裂设 计和温度监测及保。
13、温蓄热养护 ; 经过了试验和工程实践, 对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是 行之有效的, 能够解决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 结构产生裂缝的问题。 本发明从结构设计及优 化、 原材料优选、 配合比优化设计到施工过程有效控制, 包括施工环境 ( 温度、 湿度及风速、 日照等 ) 的选择综合采取防治措施, 充分利用裂缝控制的有利条件, 改变了过去只从某一 个或某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裂缝并不理想的状况, 精心组织、 精心施工, 将平时施工中不 易做到、 做好的工作一一落实到实处。 此外, 本发明方法简单, 操作方便, 提供了一种有效的 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
14、提供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 0016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跳仓浇筑示意图 ; 0017 图 3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板混凝土测温点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 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 限定本发明。 0019 图 1 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流程。为了便于说 明, 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 0020 本发明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该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 法包括。
15、以下步骤 : 0021 步骤一, 施工段划分及浇筑顺序的确定 ; 0022 步骤二, 混凝土的配合比的抗裂设计 ; 0023 步骤三, 温度监测及保温蓄热养护 ; 0024 步骤四, 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效果检测。 0025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 在步骤二中, 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 混凝 土的配合比为 : 水泥 240kg/m3、 粉煤灰 90kg/m3、 矿粉 90kg/m3、 水 175kg/m3、 砂 720kg/m3、 石 1085kg/m3、 减水剂 8.8kg/m3、 砂率 40%、 水胶比 0.42、 浆骨比 33.5:66.5。 0026 作为本发明实。
16、施例的一优化方案, 为减少水泥水化热量, 优化配置了胶凝材料的 种类及用量, 混凝土水化热温升 30.3。 0027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 在步骤三中, 在底板中布置 6 个温度监测点, 温 度记录从混凝土入模开始, 首先记录混凝土入模温度,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72h内, 每2h测一 次 ; 72h 7d 每 4h 测一次 ; 7d 14d 每 8h 测一次。 0028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 在步骤三中, 水化温升控制, 在混凝土内外温差 为 25时覆盖保温材料。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说 明 书 CN 103866789 A 5。
17、 3/4 页 6 0030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31 S101 : 施工段划分及浇筑顺序的确定 ; 0032 S102 : 混凝土的配合比的抗裂设计 ; 0033 S103 : 温度监测及保温蓄热养护 ; 0034 S104 : 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效果检测。 0035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 0036 武汉市第三医院综合病房大楼平面呈 “L” 形, 建筑面积 26542m2。建筑地面以上 11层, 地下一层, 总高度为41.8m, 地下室层高5.1m, 座落在天然地基上。 主体为框架剪力墙 结构。 0037 地下室底板混。
18、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 钢筋采用 HPB235(), HRB335, 钢筋连接 采用直螺纹连接方式。地下室底板及底板基础下设 100mm 厚 C15 素混凝土垫层, 地下室底 板厚均为400mm。 虽然底板混凝土厚度不大, 混凝土工程量不大, 但约束条件复杂, 具有明显 的大体积混凝土性质。 0038 地下室外墙较长(周长240多米), 采用C40S8混凝土, 采用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 一次性整体浇筑, 其长度较大。如何控制地下室底板及墙体混凝土施工期间开裂是其关键 技术问题。 0039 实施中仍坚持裂缝综合防治, 进行综合防治, 其中重点加强了配合比的抗裂设计、 施工过程收缩监测等措施。 。
19、0040 第一步, 施工段划分及浇筑顺序的确定 0041 施工段的划分 : 0042 为了有效地控制施工期间地下室混凝土由于温度、 收缩引起的裂缝, 地下室底 板及墙、 柱、 顶板混凝土采用跳仓浇筑 ( 图 2), 地下室底板分为三块, 第一块 :轴交 - 轴 +4400mm ; 第二块 :轴 +3400mm 交轴 +4400mm- 轴 ; 第三块 : - 轴交 轴 +3400mm-轴, 0043 混凝土浇筑顺序按 : 跳仓第一块跳仓第三块跳仓第二块进行。第一块和第三 块底板混凝土浇筑后 7 天, 待混凝土收缩完成部分后, 浇筑第二块底板混凝土。 0044 施工缝的留置 0045 地下室底板及。
20、墙体竖向施工缝按跳仓分块留设。底板竖向施工缝设钢板止水带。 0046 柱水平施工缝 : 底板顶面、 顶板梁底 ; 0047 外墙水平施工缝 : 底板面上 500mm, 设钢板止水带一道 ; 顶板梁下施工缝设止水胶 条一道 ; 0048 内墙水平施工缝 : 底板面、 顶板梁底。 0049 施工缝处理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 0050 混凝土跳仓浇筑施工顺序 0051 地下室底板、 墙体在跳仓分块内连续浇筑。 0052 第二步, 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技术要点 0053 底板混凝土施工期间开裂主要由温度及收缩引起, 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0054 商品混凝土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 使混凝土水化热较低,。
21、 收缩率相对较小, 施工 说 明 书 CN 103866789 A 6 4/4 页 7 性能优良。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 配合比如表 1 所示。 0055 水为自来水 ; 水泥采用亚东普通硅酸盐水泥 42.5, 细度 0.6% ; 采用级青山电厂 粉煤灰, 细度 14%, 需水比 101% ; 矿粉 : 亚东, 比表面积 420m2/kg, 需水比 99%, 活性 90%(28 天) ; 天然湖南洞庭湖中砂, 区中砂(细度模数2.6), 空隙率37% ; 碎石, 级配525, 含泥 量 0.5%, 空隙率 44%, 压碎指标 9% ; 中建三局自产减水剂, FDN5R 缓凝型, 减水率。
22、 23.1%。 0056 表 1 底板混凝土配合比及相关指标 0057 0058 为减少水泥水化热量, 优化配置了胶凝材料的种类及用量, 经计算并参考工程经 验, 混凝土水化热温升约 30.3, 在采取其他配套措施的情况下可以保证不出现温度裂缝。 0059 在承台低于底板的侧壁上, 在指定位置 ( 收缩变形受约束的方向 ) 放入 10mm 厚 的聚苯乙烯泡沫板, 以减少地基对底板混凝土收缩的约束。聚苯乙烯泡沫板应紧贴胎模安 装, 不进入底板, 不进入承台, 混凝土施工期间注意对泡沫板的保护。 0060 第三步, 温度监测及保温蓄热养护 0061 1) 温度监测 0062 为控制底板混凝土水泥水。
23、化温升,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混凝土养护措施, 在底板中 布置 6 个温度监测点 ( 建筑电子测温计 ) : 如图 3 所示, 0063 a.1# 测温点 : 4/C 轴和 1/2 轴相交处 ZJ-25, 布置 1# 测温点 ; 0064 b.2# 测温点 : 1# 测温点附近, 靠近混凝土表面的位置布置 2# 测温点 ; 0065 c.3# 测温点 : F 轴和 8、 9 轴相交处基础 ZJ-23, 布置 3# 测温点 ; 0066 d.4# 测温点 : 3# 测温点附近, 靠近混凝土表面的位置布置 4# 测温点 ; 0067 e.5# 测温点 : D 轴和 7 轴相交处联合基础 ZJ-27, 。
24、布置 5# 测温点 ; 0068 f.6# 测温点 : C 轴和 7 轴相交处联合基础 ZJ-12, 布置 6# 测温点。 0069 读数时注意记录环境温度、 湿度及风速、 降雨情况。 0070 温度记录从混凝土入模开始, 首先记录混凝土入模温度,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72h 内, 每 2h 测一次 ; 72h 7d 每 4h 测一次 ; 7d 14d 每 8h 测一次。 0071 2) 水化温升控制 0072 在严密覆盖塑料薄膜的前提下, 可以稍微延迟保温材料覆盖时间, 在混凝土内外 温差接近 25 ( 大约在塑料薄膜覆盖后 6 8h) 时覆盖保温材料。 00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866789 A 7 1/3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6789 A 8 2/3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6789 A 9 3/3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6789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