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一种标记鲍个体的方法.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5413045
  • 上传时间:2019-01-13
  • 格式:PDF
  • 页数:4
  • 大小:296.0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44851.2

    申请日:

    2013.12.30

    公开号:

    CN104335934A

    公开日:

    2015.02.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公布日:201502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131230|||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发明人:

    吴富村; 张国范

    地址:

    266071山东省青岛市南海路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代理人:

    周秀梅; 李颖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鲍育种、种群估算、资源评估以及增殖放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标记鲍个体的方法。将PIT标记卡通过弹簧外挂于鲍鱼外壳边缘,且使整个卡有PIT标记的弹簧处于鲍外壳上方,并随鲍鱼的生长及外套膜分泌会将此标记物镶嵌于鲍外壳中,进而实现鲍个体的标记。本发明能够提高鲍个体标记的保留率,有效识别率高,且在鲍生长过程中不受生物污损等的影响;标记过程对鲍的损伤程度较小,不会影响鲍个体的正常活动,标记对鲍的养殖及增殖放流影响极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标记鲍个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PIT标记卡通过弹簧外挂于鲍鱼外壳边缘,且使整个卡有PIT标记的弹簧处于鲍外壳上方,并随鲍鱼的生长及外套膜分泌会将此标记物镶嵌于鲍外壳中,进而实现鲍个体的标记。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鲍个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IT标记卡卡在金属弹簧的一端口,金属弹簧另一端外挂于鲍外壳边缘。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标记鲍个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IT标记为通过无线电射频加以识别的微芯片,外包玻璃,呈短棒状,大小为11.50mm×2.12mm,识别频率为128kHz。

    4.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标记鲍个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簧为钛钢或不锈钢制,大小为1-2mm粗,10mm长,2.0-2.1mm口径。

    5.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标记鲍个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标记的鲍鱼壳长规格大于2cm的鲍苗种或成年鲍。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标记鲍个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鲍育种、种群估算、资源评估以及增殖放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标记鲍个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包括中国等世界范围内鲍资源已急剧下降,人工养殖在中国、韩国等地区蓬勃发展,日本也已开展40余年的人工放流工作。随着可持续人工养殖产业需求,我国业已开展鲍的遗传选育及增值放流项目。在这些方面的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需求就是对鲍个体身份的标志,该研究领域已有报导的技术多集中于(1)采用粘贴塑料编码标志于鲍鱼外壳上,这种方法为现今鲍科动物个体标记的常规方法,但此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标记的脱落率较高,且在野生环境条件下如增殖放流过程中易受生物污损而造成辨识率低;(2)采用在呼吸孔上悬挂数字编号牌的方式,这种方法早期见诸于日本、澳洲早期人工放流工作中,但缺点是需要苗种规格较大,较适用于成体鲍或种鲍的标记,而在苗种早期效率较低;(3)采用不同食物投喂鲍鱼而在壳面形成清晰可辨的颜色花纹,此方法虽有一定应用,但缺点是不同针对个体水平进行标记,而仅仅对同一投喂方式下的某一系群的鲍鱼进行标记,应用面较窄且随着培育或放流时间易受物理因素或环境条件影响,而造成辨识率较低;(4)采用分子标记的方法进行个体识别,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个体进行重新识别,此种方法虽然辨识率高,但价格昂贵,非一般企业或实验室能够承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记鲍个体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标记鲍个体的方法,将PIT标记卡通过弹簧外挂于鲍鱼外壳边缘,且使整个卡有PIT标记的弹簧处于鲍外壳上方,并随鲍鱼的生长及外套膜分泌会将此标记物镶嵌于鲍外壳中,进而实现鲍个体的标记。
    所述PIT标记卡卡在金属弹簧的一端口,金属弹簧另一端外挂于鲍外壳边缘。
    所述PIT标记为通过无线电射频加以识别的微芯片,外包玻璃,呈短棒状,大小为11.50mm×2.12mm,识别频率为128kHz。
    所述金属弹簧为钛钢或不锈钢制,大小为1-2mm粗,10mm长,2.0-2.1mm口径。
    所述待标记的鲍鱼壳长规格大于2cm的鲍苗种或成年鲍。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本发明为实现识别大数量检测每一只鲍,首次将在鱼类标记中广泛采用的PIT电子射频标记应用到鲍科动物,进而能够 快速、辨识率高的鲍科动物的个体身份标记。同时本发明的标记方法既能减轻对生物本身的损伤,又能提高标记的保留率,标记有效识别率高,在对鲍科动物的养殖、放流、育种等过程中影响极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在青岛崂东海珍良种培育有限公司进行的,在皱纹盘鲍家系选育过程中对已构建的36个家系进行个体标记混养实验,标记时鲍个体平均规格为壳长3.15cm。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法对每个皱纹盘鲍家系约30个个体共计1000个个体进行了弹簧外挂PIT标记于鲍苗种外壳。其中弹簧为钛钢质地,大小为2mm粗,10mm长,2.0-2.1mm口径,PIT标记均为常规鱼用无线电射频加以识别的微芯片标记,大小为11.50mm×2.12mm,识别频率为128kHz,将每个PIT标记插入1个金属弹簧的一端口,然后通过弹簧另一端口的金属丝外挂于鲍外壳,且使整个卡有PIT标记的弹簧处于鲍外壳上方以完成标记过程。经实施标记的1000只鲍苗种,在标记一周的成活率达到99.9%,养殖20天后所有卡在鲍外壳边缘的金属丝已完成镶嵌至鲍外壳中。经实施标记3月后,所有存活的鲍个体均可通过PIT射频识别仪辨识,经统计分析,标记个体与非标记个体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关 键  词:
    一种 标记 个体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标记鲍个体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41304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