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543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24 CN 104225437 A (21)申请号 201410486614.5 (22)申请日 2014.09.22 A61K 36/9064(2006.01) A61P 35/00(2006.01) A61K 33/00(2006.01) A61K 35/56(2006.01) A61K 35/64(2006.01) (71)申请人 袁其华 地址 262500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玲珑山南 路 4138 号青州市益都中心医院 (72)发明人 袁其华 冯秀丽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
2、11 代理人 何学成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 药制剂, 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 : 海 藻20-30克、 牡蛎草10-20克、 海浮石10-20克、 贝 母 10-20 克、 控涎丹 10-20 克、 象贝 10-20 克、 陈 海蜇 10-20 克、 炒天虫 10-20 克、 连翘 10-20 克、 黄芪 8-15 克、 地粟 8-12 克、 红花 8-12 克、 天葵子 8-12 克、 砂仁 8-12 克、 当归 8-12 克。所选药材配 伍精良, 共奏化痰软坚, 解毒消核, 活血化瘀, 开郁 兴痰,。
3、 软坚散结之功效, 用于治疗甲状腺腺瘤毫无 创伤、 疗效显著、 价格低廉、 患者依从性较高, 是大 多数不愿手术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值得临床推 广和应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5437 A CN 104225437 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 原材料组成 : 海藻 20-30 克、 牡蛎草 10-20 克、 海浮石 10-20 克、 贝母 10-20 克、。
4、 控涎丹 10-20 克、 象 贝 10-20 克、 陈海蜇 10-20 克、 炒天虫 10-20 克、 连翘 10-20 克、 黄芪 8-15 克、 地粟 8-12 克、 红花 8-12 克、 天葵子 8-12 克、 砂仁 8-12 克、 当归 8-12 克。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 原材料组成 : 海藻 20 克、 牡蛎草 10 克、 海浮石 10 克、 贝母 10 克、 控涎丹 10 克、 象贝 10 克、 陈海蜇 10 克、 炒天虫 10 克、 连翘 10 克、 黄芪 8 克、 地粟 8 克、 红花 8 克、 天葵子 8 。
5、克、 砂仁 8 克、 当归 8 克。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 原材料组成 : 海藻 25 克、 牡蛎草 15 克、 海浮石 15 克、 贝母 15 克、 控涎丹 15 克、 象贝 15 克、 陈海蜇 15 克、 炒天虫 15 克、 连翘 15 克、 黄芪 12 克、 地粟 10 克、 红花 10 克、 天葵子 10 克、 砂仁 10 克、 当归 10 克。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 原材料组成 : 海藻 30 克、 牡蛎草 20 克、 海浮石 20 克、 贝母 20 克。
6、、 控涎丹 20 克、 象贝 20 克、 陈海蜇 20 克、 炒天虫 20 克、 连翘 20 克、 黄芪 15 克、 地粟 12 克、 红花 12 克、 天葵子 12 克、 砂仁 12 克、 当归 12 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25437 A 2 1/4 页 3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 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甲状腺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 是甲状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甲状腺功能的活动期。临床分滤泡状和乳头状实性腺瘤两种, 前者多见。此病在全 国散发性存在, 于地方性甲状。
7、腺肿流行区稍多见。 甲状腺腺瘤可以是单个腺瘤, 也可以是多 个腺瘤, 但以单个腺瘤为多见。甲状腺腺瘤常发生在 40 岁以下, 以 20 40 岁最多见, 女性 多于男性。 0003 目前, 在国内外临床中, 治疗甲状腺腺瘤方法较多, 其主要可以分为手术治疗和保 守治疗两类, 但是手术治疗的危险系数较高, 而且存在术后复发或恶化等问题。 保守治疗主 要应用中医辩证疗法, 通过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 经临床应用发现, 本发明中药制 剂具有无创伤、 价格低廉、 患者依从性较高、 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等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和 应用。 0005 。
8、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 0006 海藻20-30克、 牡蛎草10-20克、 海浮石10-20克、 贝母10-20克、 控涎丹10-20克、 象贝 10-20 克、 陈海蜇 10-20 克、 炒天虫 10-20 克、 连翘 10-20 克、 黄芪 8-15 克、 地粟 8-12 克、 红花 8-12 克、 天葵子 8-12 克、 砂仁 8-12 克、 当归 8-12 克。 0007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 0008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 0009 海藻 20 克、 牡蛎草 。
9、10 克、 海浮石 10 克、 贝母 10 克、 控涎丹 10 克、 象贝 10 克、 陈海 蜇 10 克、 炒天虫 10 克、 连翘 10 克、 黄芪 8 克、 地粟 8 克、 红花 8 克、 天葵子 8 克、 砂仁 8 克、 当归 8 克。 0010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 0011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 0012 海藻 25 克、 牡蛎草 15 克、 海浮石 15 克、 贝母 15 克、 控涎丹 15 克、 象贝 15 克、 陈海 蜇 15 克、 炒天虫 15 克、 连翘 15 克、 黄芪 12 克、 地粟 10 克、 红花 10 克、 天葵子 10 克、 砂仁 。
10、10 克、 当归 10 克。 0013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 0014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 0015 海藻 30 克、 牡蛎草 20 克、 海浮石 20 克、 贝母 20 克、 控涎丹 20 克、 象贝 20 克、 陈海 蜇 20 克、 炒天虫 20 克、 连翘 20 克、 黄芪 15 克、 地粟 12 克、 红花 12 克、 天葵子 12 克、 砂仁 12 说 明 书 CN 104225437 A 3 2/4 页 4 克、 当归 12 克。 0016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为 :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 1 剂 / 天, 每剂头煎加水 500ml, 温。
11、火煮 30 分钟, 取汁 250ml ; 二煎加水 300ml, 温火煮 20 分钟, 取汁 150ml。两煎混合, 早晚空腹热服。1 个月为 1 疗程, 连续服用 3 个疗程。 0017 上述中药制剂的原料中药 : 0018 海藻, 味苦、 咸, 性寒 ; 归肺、 胃、 肾经。具有软坚散结, 消痰利水之功效。 0019 牡蛎草, 味咸、 涩, 性微寒 ; 归肝、 肾经。 具有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 软坚散结之功效。 0020 海浮石, 性平、 味咸 ; 归肺经。具有清肺化痰, 软坚散结, 消石通淋之功效。 0021 贝母, 味苦、 甘, 性微寒 ; 归肺、 心经。具有化痰止咳, 清热散结之功。
12、效。 0022 控涎丹, 味辛, 性温 ; 归肺经。具有温肺祛痰, 利气散结, 通络止痛之功效。 0023 象贝, 味苦, 性寒 ; 归肺、 心经。具有化痰止咳, 清热散结之功效。 0024 陈海蜇, 味寒, 性平 ; 归肝、 肾经。具有化痰软坚, 平肝解毒之功效。 0025 炒天虫, 味咸、 辛, 性平 ; 归肝、 肺、 胃经。具有祛风定惊, 化痰散结之功效。 0026 连翘, 味苦, 性微寒 ; 归肺、 心经。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益气固表之功效。 0027 黄芪, 味甘, 性微温 ; 归脾、 肺经。具有益气固表, 补气升阳, 托毒生肌, 利水消肿之 功效。 0028 地粟, 味咸,。
13、 性寒 ; 归肝、 脾、 膀胱经。 具有清热解毒, 祛风利湿, 散瘀止血, 活血补气 之功效。 0029 红花, 味辛, 性温 ; 归心, 肝经。具有活血通经, 散瘀止痛之功效。 0030 天葵子, 味甘、 苦, 性寒 ; 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之功效。 0031 砂仁, 味辛, 性温 ; 归脾, 胃, 肾经。具有化湿开胃, 温脾止泻, 理气安胎之功效。 0032 当归, 味辛, 性温 ; 归肝、 心、 脾经。具有补血活血, 止痛润肠之功效。 0033 中医称甲状腺腺瘤为瘿瘤, 瘿瘤主要为情志内伤, 肝失疏泄, 气血津液运行失常, 气滞痰凝, 血脉瘀阻, 壅结不通所致。故治疗当化痰软。
14、坚、 祛瘀散结治其标, 健脾益气、 养血 扶正固其本, 本病治疗须标本同治, 攻补兼施, 不可偏废。 本发明中药制剂中, 牡蛎草、 贝母、 陈海蜇具有平肝潜阳, 平肝解毒之功效 ; 海藻、 海浮石、 象贝、 炒天虫、 连翘、 天葵子具有清热 解毒, 软坚散结之功效 ; 控涎丹、 地粟、 红花、 当归具有散瘀止痛, 温肺祛痰, 通络止痛之功 效 ; 黄芪、 砂仁具有补气升阳, 化湿开胃之功效。以上各组药味职司分明, 相辅相成, 充分发 挥了中医学所独有的复方配伍用药如排军布阵般的思辨性科学研究方法论精髓, 共凑化痰 软坚、 解毒消核、 活血化瘀、 开郁兴痰, 软坚散结之功, 以达到消瘿抗瘤之效。。
15、 0034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我们选择某医院 100 例甲状腺腺 瘤患者进行临床试验, 年龄 24-40 岁, 平均 30 岁 ; 男 38 例, 女 62 例 ; 病程 1-5 年, 平均 3 年。 全部病例均根据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甲状腺腺瘤。其中 滤泡状实性腺瘤 60 例, 乳头状实性腺瘤 40 例。 0035 疗效标准 : 0036 治愈 : 临床症状消失, 触诊甲状腺腺瘤消失, B 超 ( 同位素 ) 检查示甲状腺腺瘤消 失, 甲状腺大小形态正常。 0037 显效 : 临床症状明显消失, 触诊及 B 超检查示甲状腺腺瘤缩小达 。
16、2/3 以上。 0038 有效 : 临床症状有改善, 触诊及 B 超检查示甲状腺腺瘤缩小达 1/3 以上。 说 明 书 CN 104225437 A 4 3/4 页 5 0039 无效 : 自觉临床症状无改变, 或临床症状消失, 但 B 超 ( 同位素 ) 检查甲状腺腺瘤 缩小小于 1/3 或无缩小。 0040 治疗方法 : 0041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 加水煎制, 每剂头煎加水 500ml, 温火煮 30 分 钟, 取汁 250ml ; 二煎加水 300ml, 温火煮 20 分钟, 取汁 150ml。两煎混合, 每天 1 剂, 分早晚 2 次热服。1 个月为 1 疗程, 连服 。
17、3 个疗程。 0042 疗效结果 : 0043 1. 临床疗效结果 : 0044 治疗后, 治愈 37 例, 显效 26 例, 有效 34 例, 无效 3 例 ; 治愈率 37.0, 显效率 26.0, 有效率 34.0, 无效率 3.0, 总有效率 97.0。详细结果见表 1。 0045 表 1 : 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表 0046 例数治愈 n( ) 显效 n( ) 有效 n( ) 无效 n( ) 有效率 n( ) 10037(37.0)26(26.0)34(34.0)3(3.0)97(97.0) 0047 2. 滤泡状实性腺瘤、 乳头状实性腺瘤疗效结果 : 0048 治疗后, 统计发现, 。
18、滤泡状实性腺瘤治疗有效率为 100, 乳头状实性腺瘤治疗有 效率为 92.5。详细结果见表 2。 0049 表 2 : 滤泡状实性腺瘤、 乳头状实性腺瘤疗效结果对照表 0050 病症名称例数 n治愈 n显效 n有效 n无效 n有效率 ( ) 滤泡状实性腺瘤602018220100 乳头状实性腺瘤4017812392.5 0051 3. 副作用反应 0052 所有患者在治疗中, 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0053 结果表明, 本发明中药制剂服用后, 能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使之与周身微循环 相平衡, 纠正平衡失调, 消除甲状腺腺瘤及疼痛等症状, 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实施。
19、例 1 :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 选取海藻 20 克、 牡蛎草 10 克、 海浮石 10 克、 贝母 10 克、 控涎丹 10 克、 象贝 10 克、 陈海蜇 10 克、 炒天虫 10 克、 连翘 10 克、 黄芪 8 克、 地粟 8 克、 红花 8 克、 天葵子 8 克、 砂仁 8 克、 当归 8 克。 0055 实施例 2 :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 选取海藻 25 克、 牡蛎草 15 克、 海浮石 15 克、 贝母 15 克、 控涎丹 15 克、 象贝 15 克、 陈海蜇 15 克、 炒天虫 15 克、 连翘 15 克、 黄芪 12 克、 地粟 10 克、 红花 10 。
20、克、 天葵子 10 克、 砂仁 10 克、 当归 10 克。 0056 实施例 3 : 一种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 选取海藻 30 克、 牡蛎草 20 克、 海浮石 20 克、 贝母 20 克、 控涎丹 20 克、 象贝 20 克、 陈海蜇 20 克、 炒天虫 20 克、 连翘 20 克、 黄芪 15 说 明 书 CN 104225437 A 5 4/4 页 6 克、 地粟 12 克、 红花 12 克、 天葵子 12 克、 砂仁 12 克、 当归 12 克。 0057 下面通过具体病例对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疗效进一步进行验证 : 0058 病例 1 0059 孙某某, 女, 32 岁, 公司职。
21、员, 于 2011 年在医院诊断为甲状腺腺瘤, 并有癌变的可 能。在医院做了切除手术, 术后回家静养了半年后, 有一天早上醒来感到呼吸困难, 去医院 复查发现甲状腺腺瘤从原先位置长出小的腺瘤, 当时医院给予化疗治疗, 效果不佳。 经朋友 介绍服用本中药制剂, 经治疗 2 个疗程后, 呼吸顺畅, 肿瘤消失, 手不抖了, 人也精神了, B 超 检查颈部未发现肿物。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0060 病例 2 0061 赵某某, 女, 45 岁, 农民, 因出现颈前肿块 3 天伴气促, 于 2012 年 9 月入院。入院体 检 : 颈前甲状腺区扪及 3 3 肿块, 质硬固定于气管, 边界欠清, 双颈颈淋巴。
22、结肿大, 入 院后病情迅速发展, 第三天出现吞咽梗阻, 第四天声嘶, 第八天肿块增至 7cm5cm, 并侵及 皮下组织, 患者放弃手术治疗。随后经人介绍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治疗, 经治疗 3 个疗程 后, 患者吞咽顺畅, 肿块消失, 继续服用 1 个疗程加以巩固治疗。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0062 病例 3 0063 李某某, 男, 43 岁, 公务员, 于 2011 年 2 月入院, 体检 : 右甲状腺区扪及 4 5 肿物, 质地中等偏硬, 尚光滑, 活动欠佳, 右颈部扪及肿大质硬淋巴结, 最大者22, 呈 串状排列。纤维喉镜下见右侧声带固定。病理诊断为右甲状腺腺瘤。经人介绍服用本发明 中药制剂进行治疗, 1 个疗程后, 肿块明显缩小, 3 个疗程后肿块完全消失, B 超检查显示右 侧颈部未发现肿物, 临床治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说 明 书 CN 104225437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