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一种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的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狗**
  • 文档编号:5390016
  • 上传时间:2019-01-09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2.26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20720.8

    申请日:

    2014.11.06

    公开号:

    CN104434551A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8/35申请公布日:201503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8/35申请日:20141106|||公开

    IPC分类号:

    A61K8/35; A61Q19/08

    主分类号:

    A61K8/35

    申请人:

    烟台大学

    发明人:

    陈大全

    地址:

    264005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清泉路3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代理人:

    杨立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姜黄素柔性脂质体、姜黄素柔性脂质体制成冻干粉、制备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共三个步骤,本发明通过薄膜分散法制作姜黄素脂质体及柔性脂质体,并通过乳化法制作其乳膏,筛选出最佳处方,并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感官评价,提高姜黄素的利用度,并让乳膏更细腻润滑,在未来的药妆品使用中提供更多选择。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制备姜黄素柔性脂质体
    在茄形瓶中称取卵磷脂400mg和吐温80 80mg,称取胆固醇50mg,加入8ml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溶解,得溶液1,称取姜黄素2.7mg,用2ml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溶解后,得溶液2,将溶液1和溶液1混匀,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干成膜,加入pH=7.0的磷酸缓冲溶液10ml,水合20min,水浴超声5min,得到姜黄素柔性脂质体;
    2)姜黄素柔性脂质体制备成冻干粉
    向1)制备的姜黄素柔性脂质体中加入甘露醇,在-75℃预冻24h,放入冻干机24h,得到冻干粉;
    3)制备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
    分别称量液体石蜡2.2ml,硬脂酸4.5ml、橄榄油8.9ml和氢化蓖麻油1.4ml,在不断搅拌下加热,直至各组分物质溶解混匀,形成透明液体,当温度达到80℃时,在不断搅拌下,缓慢且均匀的加入三乙醇胺0.8ml、甘油1.8ml、丙二醇13.3ml和水66.9ml,水浴加热15min,使三乙醇胺与硬脂酸乳化反应充分,得到混匀液体,然后将混匀液体倒入已预热好的组织捣碎机中进行搅匀,
    称取姜黄素柔性脂质体20mg,当上述混匀液体温度降为50℃时,加入姜黄素柔性脂质体缓慢搅拌,搅匀后加入香精1mg继续搅拌,直至形成均匀细腻的乳化体时,停止搅拌,待其冷却至室温,得到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中,所述氯仿与甲醇按体积比1:1混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中,所述姜黄素柔性脂质体与甘露醇的质量比为9:1。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1姜黄素的性质及作用 
    姜黄素是一种从姜科植物等的根茎中提取得到的黄色色素。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多酚类物质,通常认为它是姜黄中的最有效成分,其结构如图1所示。物理性质:橙黄色粉末,味稍苦,熔点183°。不溶于水及乙醚,溶于乙醇、丙二醇,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在碱性时呈红褐色,在中性、酸性是呈黄色。对还原剂稳定性较强,有着色性,但对光、热。铁离子敏感。 
    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抗菌、清除自由基以及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方面药理作。本实验将其抗炎、抗氧化、抗菌作用应用到化妆品乳膏中。 
    2脂质体 
    2.1脂质体概念 
    也称微脂粒,是一种具有靶向给药功能的新型药物制剂,利用磷脂双分子层膜所形成的囊泡包裹药物分子,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由于生物提质膜的基本结构也是磷脂双分子层膜,因此脂质体与生物体细胞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应用于化妆品中使药物更快的透膜吸收,增大药物利用度。 
    2.1.1主要特点 
    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肝、脾网状内皮系统的被动靶向性。 
    缓释作用:缓慢释放,延缓肾排泄和代谢,从而延长作用时间。 
    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稳定性。 
    2.1.2相关分类 
    按照不同直径大小及内囊数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直径小于100nm的小单层脂质体(small unilamerllar vesicles,SUV);直径大于100nm的大单层脂质体(large unilamellar,LUV);多层同心的多层脂质体(multilamellar vesicles,MLV);非同心多囊泡脂质体(multivescular liposomes,MVL)等。 
    2.2普通脂质体 
    普通脂质体是指采用天然磷脂和胆固醇制备的、未经任何修饰的脂质体,集中在内皮网状系统丰富的部位,同时会在炎症和肿瘤部位有所狙击,显现出被动靶向性。 
    2.3柔性脂质体 
    2.3.1柔性脂质体概念 
    又称传递体,或称变形脂质体或柔性纳米脂质体,是通过改变普通脂质体处方得到的,即在普通脂质体的磷脂成分中少加或不加胆固醇,同事加入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单油酸酯(吐温)、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胆酸钠、去氧胆酸钠等作为膜软化剂,使其脂膜具有高度的形变能力,为大、小分子物的经皮传递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将其应用于化妆品中有着很好的前景。 
    2.3.2柔性脂质体特点 
    ①柔性脂质体膜具有高度变形性,能高效透过比自身小数倍的孔道;②柔性脂质体透皮吸收的驱动力是渗透压;③柔性脂质体和水分子具有相同的透皮效率;④柔性脂质体主要在角质细胞间的孔道转运;⑤柔性脂质体经过多次形变通过角质层;⑥柔性脂质体透过皮肤后其组成不变;⑦柔性脂质体经皮转运没有种属间及部位差异。 
    2.3.3柔性脂质体透皮机制 
    主要动力主要来源于皮肤两侧的水分梯度。膜弹性形变而挤入角质层增宽的细胞间隙,从而穿透皮肤。其路径为刚开始到达真皮,然后是更深的组织,当周边角质层水合梯度与柔性脂质体变形作用,角质层吸收外部水分而发生水合,水合力使角质细胞间隙增宽,变成20-30nm的孔道,在水和梯度而非药物浓度梯度的驱动下,使柔性脂质体粒子地区达到饱和后,再经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从而发挥药效。 
    2.4脂质体制备方法 
    2.4.1薄膜分散法 
    又称薄膜蒸发法,操作较为简单,适合脂溶性较好的药物的包封,但较难完全出去有机残留,较为耗时,且形成的脂质体粒径分布范围也较宽,采用超声水合分散有利于降低脂质体的粒径,且可提高水合的效率和样品的均一性。 
    2.4.2逆向蒸发法 
    基础在于“反胶束”的形成。适用于包封大多数水溶性物质,药物的包封率取决于脂质的化学性质、脂质、有机溶剂、缓冲液的比值、脂质浓度。但此法药物需与有机溶剂接触,不适于多肽、蛋白类药物,且值得的脂质体粒径较大。相对于有机溶剂残留问题,大多采用超临界代替有机溶剂,称超临界逆向蒸发法。 
    2.4.3pH梯度法 
    通过调节脂质体内外水相的pH值,形成一定的pH梯度差,弱酸或弱碱药物则顺pH梯度以分子形式跨越磷脂膜最后以离子形式被包封在内水相中。影响包封率的最主要因素为跨膜pH梯度,通常pH梯度越大,载入脂质体内的药物越多,包封率越高。 
    2.4.4注入法 
    最常用乙醇注入法和乙醚注入法。乙醇注入法操作简便,但残留问题严 重,而乙醚注入法很好解决了此问题。采用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通常粒径较大,不适于静脉注射给药。优点在于脂质在乙醇或乙醚中的浓度不影响脂质体的大小,但不适用于对热敏感的药物。 
    2.4.5铵离子梯度法 
    通过游离氨扩散到脂质体外,间接形成pH梯度,使药物积聚到脂质体内。铵盐的种类较大影响脂质体的包封率,最为常用的铵盐为硫酸铵。同时,影响药物活性的因素还有磷脂的种类、不同修饰材料以及PEG的相对分子质量。 
    2.4.6表面活性剂去除法 
    将脂质与表面活性剂一起在水溶液中搅拌,得到胶束,再通过透析法将表面活性剂从胶束中去除。其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应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此法优点是所制的脂质体较为均匀,且方法较为温和,尤其适用于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载入。缺点为所制的脂质体浓度较低,不利于疏水性药物的包封,同时还可能残留少量表面活性剂,较为费时。 
    2.4.7复乳法 
    将少量的水相加入大量的含磷脂的有机相中形成W/O初乳,再制备成W/O/W乳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除去有机溶剂即得。该法制得的脂质体包封容积较大,粒径也较大。 
    本文采用的是薄膜分散发。 
    3药妆品 
    药妆品概念:Kligman给药妆品所辖的定义是“介于药物和化妆品之间的制品。药妆品的作用超过赋予皮肤以色泽但不及治疗的药物”。也可称为功能性化妆品或活性化妆品。 
    药妆品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类抗皮肤老化制品,中药是药妆品开发的最丰富资源之一。现代药妆品常用的活性成分主要有:抗氧化剂、生长因子、肽类、抗炎剂、植物剂、多糖类、增白剂等。本论文是将有抗氧化、抗炎作用的姜 黄素制作成纳米脂质体颗粒应用于化妆品中,增大化妆品活性的同时增加药物的药物活性。中药纳米颗粒应用于化妆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薄膜分散法制作姜黄素脂质体及柔性脂质体,并通过乳化法制作其乳膏,筛选出最佳处方,并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感官评价,提高姜黄素的利用度,并让乳膏更细腻润滑,在未来的药妆品使用中提供更多选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的制备方法,包括: 
    1)制备姜黄素柔性脂质体 
    在茄形瓶中称取卵磷脂400mg和吐温80 80mg,称取胆固醇50mg,加入8ml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溶解,得溶液1,称取姜黄素2.7mg,用2ml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溶解后,得溶液2,将溶液1和溶液1混匀,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干成膜,加入pH=7.0的磷酸缓冲溶液10ml,水合20min,水浴超声5min,得到姜黄素柔性脂质体; 
    2)姜黄素柔性脂质体制备成冻干粉 
    向1)制备的姜黄素柔性脂质体中加入甘露醇,在-75℃预冻24h,放入冻干机24h,得到冻干粉; 
    3)制备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 
    分别称量液体石蜡2.2ml,硬脂酸4.5ml、橄榄油8.9ml和氢化蓖麻油1.4ml,在不断搅拌下加热,直至各组分物质溶解混匀,形成透明液体,当温度达到80℃时,在不断搅拌下,缓慢且均匀的加入三乙醇胺0.8ml、甘油1.8ml、丙二醇13.3ml和水66.9ml,水浴加热15min,使三乙醇胺与硬脂酸乳化反应充分,得到混匀液体,然后将混匀液体倒入已预热好的组 织捣碎机中进行搅匀, 
    称取姜黄素柔性脂质体20mg,当上述混匀液体温度降为50℃时,加入姜黄素柔性脂质体缓慢搅拌,搅匀后加入香精1mg继续搅拌,直至形成均匀细腻的乳化体时,停止搅拌,待其冷却至室温,得到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在1)中,所述氯仿与甲醇按体积比1:1混合。 
    进一步,在2)中,所述姜黄素柔性脂质体与甘露醇的质量比为9: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中药纳米脂质体应用到化妆品种,提高药效和化妆品抗氧化功能,进一步改善化妆品作用,根据文献,目前还有姜黄素脂质体及柔性脂质体乳膏的研究报告,因此,开发此产品有着更大的空间和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姜黄素最大吸收波长图; 
    图2为本发明姜黄素脂质体图; 
    图3为本发明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制备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所制备的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1实验仪器与试剂 
    1.1仪器 


    1.2试剂及配制 


    1.2.1试剂的配制 
    磷酸盐缓冲液(pH=7.0)的配制:取十二酸氢水磷二钠1.09g,二水磷酸二氢钠0.23g于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溶解,摇匀,定容即得。 
    2实验方法的建立 
    2.1脂质体中姜黄素含量测定方法 
    由姜黄素的结构式可知其分子内存在共轭结构,所以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含量。 
    2.2检测波长的确定 
    以甲醇溶液作为空白对照,姜黄素甲醇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700-200nm全波长扫描,得到姜黄素的紫外吸收曲线,如图1所示,姜黄素在423nm处具有最大波长,且甲醇在423nm处无紫外吸收,对姜黄素测定不造成干扰,故选423nm为姜黄素的最大波长。 
    2.3包封率的检测 
    在考察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时,选用姜黄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其中,包封率越高,制备工艺越好。 
    2.3.1包封率的概念 
    包封率(ER)是指脂质体中包进去的药量与投入总药量之比,ER越高,表示脂质体中所包药量越多,游离药物越少,制备工艺越好,反之则越差。包封率是衡量脂质体内在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2.3.2包封率计算公式 
    包封率=(A2)/(A1)·100% 
    A1:投入总药量 
    A2:脂质体中包入的药量 
    3脂质体的制备与评价 
    3.1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与评价 
    3.1.1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 
    磷脂和胆固醇质量比为3:1,称取磷脂150g,胆固醇50g于茄形瓶中,量取10ml氯仿溶解,称取姜黄素0.0010g于西林瓶中,量取2ml无水乙醇溶解,加入到磷脂胆固醇氯仿溶液中摇匀,于旋转蒸发仪上35℃旋转蒸发,于瓶壁均匀成膜。加入10ml磷酸盐缓冲溶液充分水合20min,于超声仪中超声5min,得到姜黄素脂质体,如图2所示。 
    3.1.2姜黄素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精密量取姜黄素脂质体0.2ml,加入5ml去离子水稀释,精密量取5ml甲醇破乳,超声2min,过0.8μm滤膜,取续滤液于西林瓶中,进行紫外测定,测得A1=0.6674。 
    将姜黄素脂质体过0.8μm滤膜后,精密量取0.2ml,加入5ml去离子水稀释,精密量取5ml甲醇破乳,超声2min,过0.8μm滤膜,取续滤液于西林瓶中,进行紫外测定,测得A2=0.5213,通过公式求得包封率78%。 
    3.2柔性脂质体的单因素考察 
    本发明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柔性脂质体,以卵磷脂400mg为定量,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考察了卵磷脂与胆固醇比、氯仿与甲醇比、载药量、卵磷脂与吐温80的比等因素的影响。 
    3.2.1卵磷脂与胆固醇的用量比对包封率的影响 
    在三个茄形瓶中称取相同量的卵磷脂400mg和吐温80 80mg,分别称取卵磷脂与胆固醇按照重量比为16:1,8:1,5:1的胆固醇,加入总量为8ml的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1的溶液溶解,称取姜黄素2.7mg,用2ml上述溶液(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1的溶液)溶解后,两溶液混匀,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干成膜,加入pH=7.0的磷酸缓冲溶液10ml水合20min,水浴超声5min。用3.1.2测定包封率。由表1可知,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8:1时,包封率最高。 
    表1不同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下姜黄素柔性脂质体包封率 

    3.2.2吐温80的含量对包封率的影响 
    在三个茄形瓶中称取相同量的卵磷脂400mg,胆固醇50mg,分别称取吐温80 80mg,60mg,40mg,加入总量8ml的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1的溶液溶解,分别称取姜黄素2.7mg,于三个西林瓶中,用2ml上述溶液(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1的溶液)溶解后,分别与三个茄形瓶中溶液混匀,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干成膜,加入pH=7.0的磷酸缓冲溶液10ml水合20min,水浴超声5min。测定包封率见表2,由表2可知,重量比卵磷脂:吐温80=5:1时,包封率最高。 
    表2不同卵磷脂与吐温80比下柔性脂质体包封率 

    3.2.3载药量对包封率的影响 
    在三个茄形瓶称取相同量的卵磷脂400mg,吐温80 80mg,胆固醇50mg,加入总量8ml的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1的溶液溶解,分别称取姜黄素2.0mg,2.7mg,4.0mg于三个西林瓶中,用2ml上述溶液(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1的溶液)溶解后,分别与三个茄形瓶中溶液混匀,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干成膜,加入pH=7.0的磷酸缓冲溶液10ml水合20min,水浴超声5min。测定包封率。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姜黄素为2.7mg时包封率最高。 
    表3不同载药量对柔性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 

    3.2.4氯仿与甲醇体积比对包封率的影响 
    在三个茄形瓶称取相同量的卵磷脂400mg,胆固醇50mg,吐温80 80mg分别加入总量8ml的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1,2:1,3:1的溶液溶解,分别称取姜黄素2.7mg,于三个西林瓶中,用2ml上述溶液分别溶解后,分别与三个茄形瓶中溶液混匀,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干成膜,加入pH=7.0的磷酸缓冲溶液10ml水合20min,水浴超声5min。测定包封率。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氯仿:甲醇体积比=2:1时包封率最高。 
    表4氯仿甲醇体积比对柔性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 

    3.2.5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本实验筛选的处方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8:1,卵磷脂与吐温80质量比为5:1,载药量为400mg卵磷脂载2.7mg姜黄素,溶剂中氯仿与甲醇体积比为2:1。 
    4脂质体霜膏的制备与评价 
    本实验采用转相乳化工艺制备一种O/W型姜黄素脂质体霜膏。 
    4.1脂质体霜膏的制备 
    4.1.1脂质体霜膏制备流程 
    准确称量油相(A相)各组分,水相(B相)各组分,在不断搅拌下加 热,直至各组分物质溶解混匀,形成透明液体。温度达到80℃时,在不断搅拌下,将B相缓慢且均匀的加入A相,水浴加热15min,使三乙醇胺与硬脂酸乳化反应充分,后将混匀液体倒入已预热好的组织捣碎机中进行搅匀。准确称取柔性脂质体(C相),当温度降为50℃时,加入C相缓慢搅拌,搅匀后加入香精(D相)继续搅拌,直至形成均匀细腻的乳化体时停止搅拌,待其冷却至室温。其流程见图3。 
    4.1.2脂质体霜膏处方筛选 
    根据化妆品配方设计原则,设计为O/W型脂质体霜膏。油相为液体石蜡,硬脂酸及橄榄油,其中橄榄油相比其他原料更为天然,无刺激,皮肤易吸收,并且有较好的抗皱功能。水相选用甘油、丙二醇、水,其中甘油及丙二醇有较好的保湿,渗透促进作用。乳化剂利用硬脂酸和三乙醇胺的的造化反应。为方便控制准确控制脂质体用量,将制备好的溶液于冻干机中冻干成姜黄素柔性脂质体冻干粉。具体处方见表5。 
    表5霜膏油相配比 

    结论:指标筛选出6号处方为最优处方。8号不加脂质体的空白霜膏,其润滑度和色泽较6号较差。说明脂质体除促进药物吸收外,对膏体的外观及感官有改善作用。 
    4.2霜膏的评价 
    对筛选出的6号处方进行稳定性和感官评价。 
    4.2.1稳定性试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标准QB/T1857-2004和QB/T2286-1997,对6号O/W型霜膏进行评价,结果见表6。 
    表6霜膏的稳定性评价结果 
    指标名称 指标要求 色泽 淡黄色 气味 水果味,有淡淡油脂味 膏体 细腻 PH 4.5-8.5 耐热 40℃,24h,无油水分离现象 耐寒 -15--5℃,24h,恢复室温后无油水分离现象 离心 2000r/min,30min,无明显分层现象
    结论:所制备的霜膏较为稳定,符合相关规定。图4为所制霜膏。 
    4.2.2感官评价 
    健康志愿者10名,其中男女比例为1男+9女。受试者在受试前将双手洗净,且不能涂抹其他护肤品,取适量样品于手背处,顺时针涂匀,对光滑感、油腻感、细腻感和残留感和铺展性进行评价,并观察受试者皮肤状态,进行记录。 
    结论:10名受试者中无疼痛、红肿等刺激或过敏现象。据受试者称综合受试者称,开始涂抹时本品较为湿润,但涂匀后会有一点油腻感。综合评价后,得出结论:本霜膏光滑感、细腻感、铺展性较好。柔性姜黄素脂质体霜膏优于姜黄素脂质体霜膏可以作为美白保湿护肤品。 
    本实验选用薄膜分散法进行脂质体制备,利用旋转蒸发仪使溶剂挥发,溶质在茄形瓶内均匀成膜,在实验中,注意控制旋转蒸发的速度,过快导致溶质易堆积于瓶底,过慢则不易成膜,且应时刻控制装置内的气压,防止溶质产生气泡影响成膜均匀度。成膜后,用PBS溶液将壁上的薄膜冲洗下来,进行适当的超声,使脂质体分散的更加均匀,粒径变小。通过破乳、超声、过膜、紫外扫描等测定其包封率,将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制备的普通脂质 体包封率为78%,柔性脂质体包封率为85%。 
    霜膏的制备分为处方前研究、处方筛选等。根据化妆品配方原则设计霜膏类型为O/W型霜膏,选定油相、水相等,调节相互之间的用量,通过初步的外观及感官评价筛选出最佳处方。后根据相关规定,将最佳处方的霜膏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试验和感官评价等考察,最终得到稳定、无刺激的细腻、润滑的霜膏。 
    本实验的意义在于将姜黄素脂质体纳米技术应用于化妆品中,提高了姜黄素的药效,使其更容易透过皮肤,从而增加了化妆品的作用。为今后的药妆品研究提供了想法及一些方法的参考,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姜黄 柔性 脂质体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姜黄素柔性脂质体霜膏的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539001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